标题:
现代弘法模式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1-30 13:04
标题:
现代弘法模式的思考
现代弘法模式的思考
慧日讲堂开堂讲座 达照法师
各位善知识:
今天是佛历二五五零年农历八月十三,正好是慧日讲堂开堂的吉祥日子。当家师玄省法师让我来跟大家结缘,讲讲佛法。一来我们为了祝贺讲堂的落成开堂典礼!二来借此机会想跟大家讨论一下现在弘法模式的思考。
因为佛法是真理,是人生的真理,宇宙的真理,也是我们生活社会的真理,真理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会改变,无论在什么时间也不会改变。那么我们大家学佛了以后有没有感受到这种真理?这就需要有人说法,所以古德说:有佛出世龙天喜,无僧说法鬼神忧。如果有诸佛出现在世间,天人龙王都非常的欢喜,而没有出家人讲经说法,这一切鬼神都会发愁。他们为什么会发愁呢?因为没有人讲经说法,社会的风气就会慢慢的随着五欲的追求,人心的堕落而造业更多。一些善神,正道上的那些神,他们看到我们人生有很多恶业、很多烦恼,而将来感受到的社会环境必然是一种破坏。所以如果一个社会人群,没有一种正确的信仰,没有一种生命的指导,盲无目的的在生活当中随自己的习气烦恼流浪,每个人的不良嗜好就会泛滥成灾,这就带来了社会的各种zai 难。所以一切善神看到了,内心也会忧愁。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社会大众想要学习佛法,想要了解佛教的真理,了解我们生命内在的真理,也必须通过听闻经教来提高我们的认识,开发我们内心的智慧。
所以讲堂的成立,对我们宏法来说是头等大事,佛经里面说,一切诸佛皆以般若为母,十方如来皆从般若而生。般若就是经法,佛是从法而诞生的。所以我们看,在所有大丛林里面,大雄宝殿背后有一座法堂,法堂比大雄宝殿位置还要高,法堂楼上一般就是藏经楼,藏经楼比大雄宝殿位置还要高。如果你把佛经放在佛的头顶上,有功德;如果你把佛经放在佛的屁股下,也有罪过。这个道理在哪里啊?因为一切佛都是从法而生。所以在三宝当中,佛在最前面,佛讲了法以后,僧在最后面。佛、法、僧这三宝,法在中间,以法为核心。因此,佛告诉我们,要依法不依人,那么这个法,一定要是正法。
正法如何来弘扬?我们从三个角度来回顾现代社会学习佛法的一种趋势,应该改善以往的这种学习佛法带有盲目性的相似迷信的色彩了。因为佛法是智信,不是迷信;佛法是兼善,不是独善;佛法是利他,不是自利。从哪些角度来发现我们现代弘法的方式呢?第一是弘法的对象,第二是弘法的内容。
我们先看弘法的对象,也就是说,现在什么样的人需要佛法。你要讲经说法也好,你要去宏扬佛法也好,什么样的人最需要?如果按佛法的思想来说,九法界众生都需要佛法,现实的社会,没有一个不需要佛法的。那么既然大家都需要佛法,可是每个人的善根、因缘都不一样,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归类。所以这弘法的对象里面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也就是三个类型的人来学习佛法:
第一个类型是属于普通的信众,什么叫普通信众呢?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人有生老病死,现实的社会有各种是非恩怨,爱恨情愁。很多人在生活当中,他自己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在这个时候,他很希望有佛菩萨来保佑我们,来加持我们。一旦佛菩萨保佑了你以后,他马上就把佛菩萨忘记了一干二净。就象有些人,赚钱的时候,他要许愿,做生意的时候他许下愿:我赚了多少钱,要给这个庙里供养多少。钱赚来以后,供养、还了这个愿以后,他把佛菩萨也忘记掉了,接下来,他有钱了,自己去享受生活。所以很多人只知道这个层面的信仰,来了解佛法的,他是属于普通信众。他想不到佛法是我们生命中的真理,想不到佛法是人生至高无上的法宝。那么这一类人,我们也不能够强加的要求他天天来修行学习。这是第一类恐怕是最多的一类信众。象有些居士家里很忙,即使有时候想到修行,但是家里面的事情也放不下,你不能做为一个专业的修行人,只能做一个业余的修行人。因为你家里面有正业,正确的事情,家务活,还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剩下来的时间来修行,那是业余的,这个都可以把他归纳在普通信众。当然普通信众当中有些比较优秀的可以提升为中坚的力量。
所以第二类需要学习佛法的人是中坚力量,最核心的最重要的就是这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分为二个部分:
每一个部分是所有的出家人,在座的各位师父,所有的出家人都是修行的专业人员。你知道你们的专业是什么吗?你的专业就是修行。那么既然专业是修行,我们作为一个弘法的人来说,你一定要了解佛法的核心的问题;了解从始至终的修行台阶、证悟次第。所以在座诸位、诸位师父能不能很清楚的了解自己。我们现在开始一直到成佛,第一步该做什么?第二步该做什么?第三步该做什么?我可以分二十步或者三十步能走到成佛的这个道路上,你知道不知道?禅宗祖师说:破三关。他只要三步,就能成佛了;天台讲六即佛,六步就能成佛了。那我们在座的师父,你知不知道,你要走几步能够成佛?你第一步该怎么走?第二步该怎么走?这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假如一个出家师父、一个身为专业的修行人,他却不懂得修行的路怎么走,这是一件不但是遗憾的事情,还是一件很悲痛的事情。因为佛法的核心就是我们的三宝:释迦佛已经涅槃了,一切佛像他只能住持佛宝,住持三宝,不能弘扬佛法;一切经书,虽然印出来,如果没有僧宝的弘扬讲解,一切凡夫大众理解经文百分之百都会有差错,因为你以凡夫的心去了解;所以弘法的责任就是出家人。出家人的专业家务是什么呢?就是“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这是我们的专业、是我们的家务。因此我们对佛法在人生当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面,到底有多少份量,这个非常关键。所以我们讲到弘法的中坚对象,第一个就是出家人,出家人修学好了,佛法自然就会带动起来。出家人要是修行不够,行为不端,不但不能带好居士,而且还会让居士诽谤,让居士造无间的罪业。
第二个中坚力量是发菩提心的,有能力、有机会弘法的、护持佛法的居士。有些居士除了自己业余爱好和自己修行以外,他也投入很多时间来护持三宝。但是,大家要知道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实际上居士跟师父的关系是什么?居士是起外护作用。三宝是核心,就是佛、法、僧。僧人代表三宝,佛像他不能代表三宝,他代表是佛宝,经书他也不能代表三宝。唯独是出家的师父他可以代表三宝,为什么呢?因为僧人他能够说法,他所说的法是按照佛经里面来说的,所以他说的法就是法宝,他说法的本身就是代佛说法。因为我们自己都是凡夫众生,出家人也有大部分都是凡夫,凡夫众生按自己的思想、妄想说法是有罪过的。所以我们以圣言量,按照佛说的法为标准而去说法,一切讲经说法的师父都是代表佛陀来说法的,那么我们大家在心中对于僧宝,对于所有的出家人都要生起跟佛一样的尊重心、恭敬心。以这三宝做为核心,然后护持三宝的、护持正法、护念众生。
那么在家的居士护持三宝,怎么去护持?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护持寺庙常住物质上的财物布施。这个寺庙有困难了、那个师父有困难了,我们想办法帮助他,更重要的是帮助这个寺庙的正法的弘扬。如果知道这个地方盖了庙以后,或者说钱捐了以后,并没有弘扬佛法、没有弘扬正法,那我们要小心。你一定要护持正法。另一方面,在你内心当中,要护持正念,什么叫护法?就是护持你心中有正法,居士心中也要有正法。什么是居士心中的正法呢?就包括我们对三宝的意念;以慈悲善良的心去做事情;以生起正确的知见,听闻正教。然后你学习一个法门:包括念佛、参禅,在心中不离这个法门,不离开这个修持的法门,这就是护持自己的正念,这就是真正的护法。假如你在寺庙里面,想到的是贪、嗔、痴;表现出来的是人我是非,那你不是一个真正的护法居士,你连法都没有,甚至是在破法。因为让别人跑到寺庙里来一看这个居士会说:哎呀,学佛的人都是这个样子,我不学了,所以居士的责任重大。
这是从护法的角度来说,那么从学习佛法的角度来说,居士的中坚力量非常强大。佛在世,有维摩诘居士,佛灭度以后有许许多多大德居士,在佛教史上留下弘法利生的功德无量。在中国过去有南北朝时期的付大士;唐朝的庞居士;近代的杨仁山居士,还有赵朴初居士,很多居士都竭尽全力的弘扬佛法,护持正法。那么居士护持佛法的重要性到底在哪里?如果用一个比喻来说:师父在寺庙里接引大众,他在那里是等着居士来学习的,那么那些不学佛的人,没有遇到佛法的人,他怎么会来向师父学习呢?就是靠居士在后面推他来,居士要引导社会大众来学习佛法,你的责任就重大了。你怎么去引导社会大众?首先你的行为、你的知识、甚至你的长相,你都要让社会大众,生欢喜心,你不能学了佛以后,整天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吃素一吃,什么好菜也不吃,吃一点菜干,吃了几天,面黄肌瘦的,人家一看:我学佛不学了,越学身体越差。没有智慧,佛法是智慧的结晶啊!你必须有智慧、有定力;别人遇到烦恼的时候,你能站出来,帮别人解决烦恼;人家遇到人生困难的时候,你能告诉他,我有办法引导你到寺庙来亲近善知识、恭敬三宝,让他的烦恼消除了。
所以所有的居士,到寺庙来,一定要想到,这个是让信众来学习的地方,不是让大家来讲是非的。我发现有些寺庙的护法居士非常糟糕,当然是不懂啦!懂的人是不会的,不懂的人他一看到这个寺庙的师父对我好一点,跑出去拉居士去了:你不要到那个庙去,到我这个庙,这个庙的师父好一点。你在讲是非,讲那个地方不好,这是诽谤三宝,罪过大的不得了,一点儿功德也没有。你如果讲:某某居士,你到这个寺庙来,这个寺庙师父很好。这样讲功德无量。差在哪里啊?差在他另外一句话:别人那个寺庙不好。你不要讲哪个寺庙不好,你要讲哪个地方好,就可以了。因为讲哪个地方好,这个信徒听了:噢!这个寺庙好,我去。所以,在寺庙里,有些信众,这个师父对你客气一点,旁边的居士就开始嫉妒了:师父对他好对我不好。你来这里干什么的啊?三宝是至尊无上的,你能够见到三宝,都是功德无量。诸位不要小看噢!在寺庙里、在大街上都能看到出家人,好象很平常。不平常,你不要以为看到三宝、看到有一个能穿僧装的出家人是很容易啊!没有正法的地方,你就见不到真正的三宝。举个例子:日本,出家人没有的,他们寺庙里的那些住持都是居士,说难听就是假和尚。他没有象中国的这种传戒,代代传戒下来,守戒持戒的师父,没有的。那么他们社会大众无论他这个佛学的研究做得多高多深,在他的心中,没有三宝的概念。所以有一次,日本的一个佛教大学很有名的校长到中国佛学院来访问。我们就问他,你们日本的佛弟子,有没有修行成就的,比如说:临终的时候,预知时至、闻到香、见到光,这种好相瑞相的有没有。他说:没有,我们日本人没有修行的。他们在做研究做的好,见不到三宝,没有这个福报啊!所以大家看到僧人、看到三宝、看到寺庙,你生起一个欢喜心,这个功德也无量。如果你见到寺庙、见到师父生起的是烦恼心,在那里讲是非,小心,你从此种下跟三宝要断绝关系、断绝缘份的恶念,因为你在排斥三宝。所以起心动念,一定要护持。如果在你心中,想到某一个师父是不好的,那从此以后,你的心中就有一份跟三宝无缘的这个业障种子种在心中。因此在心中要能生起对一切三宝无比的尊重。这样我们生生世世不离三宝。进一步你才能够在社会上,在生活工作中把你身边的这些人慢慢的引导过来皈依三宝,这样子的弘法才是正规如法的。所以居士对于佛法的弘扬也有起这个中坚力量的作用。
第三种对象就是边缘人群,边缘是什么?就是跟佛教有点关系,他们好象相信佛法,但也不是真正的来修习的。有些知识份子,他对佛教觉得有好感,你给他看看佛经、看一点书,他可以,你要是真让他学习、让他皈依,他就不干了,有很多人是这样的。那么对于这一部分人,我们也要考虑到,也是我们的弘法对象。特别是我们出家人对付这一部分人,我们也应该有我们佛法的内容,这就是弘法对象的三个部分。
第二是弘法的内容,一个讲堂盖起来了,作为一个现代的修行人,现代的佛教的弘法人,我们应该怎样考虑这些弘法的内容呢?针对于弘法的对象我们应该把宏法的内容分开来,应该分开来。比如说:对第一种普通的信众,弘法的内容,不宜太高、不宜太深,也不宜太专业化。因为他本来就是一种相信佛法,相信佛法的层次还局限在佛菩萨保佑我的这个层面,希望自己求福的这个层面。因为佛法告诉我们要福慧双修啊!要修福、也要修智慧,那么很多普通的信众他不知道求智慧,只知道求福报,他只要佛菩萨对我加被、工作能够顺利、事业能够兴隆、能够升官发财、子孙满堂、能够考上大学、找到工作、娶到好媳妇,那觉得这个就能心里满足了。对于这一部分人,我们给他弘扬佛法的内容,实际上释迦牟尼佛早在两千多年前告诉过我们。《阿含经》里面,常常开示在家居士,当时的很多在家居士遇到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告诉他:你要念佛、你要打坐、你要用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那些人根本就没有时间打坐,他是属于普通的信众,匆匆忙忙的到寺庙里面来,又匆匆忙忙的到红尘当中去。
那么对于这一部分人,佛在《阿含经》里面告诉他们两个方法:第一个六念,什么叫六念?就是告诉居士,你在家里要不停的怀念、不停的向往六种所缘境:第一个是佛,第二个是法,第三个是僧,第四个是施,第五个是戒,第六个是天,这叫六念。念佛:不是象叫我们天天在那里念阿弥陀佛的念佛。那个念佛是思念佛、想佛,教导居士们在家里好好的工作、好好的生活,假如遇到困难了,也要想到佛;觉得人生有烦恼的时候,要想到佛啊!佛没有烦恼。也要想到寺庙里面去求佛菩萨保佑一下,这就是想念佛、思念佛。那自己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遇到疑惑了,心里想,佛法能给我解决疑惑,所以要想到法,想到法宝。那么如果自己有疑惑跟别人讲,讲不通,自己有很多烦恼的时候,不知道跟谁讲好。因为在社会的生活当中,如果你把自己的这个不光彩的,一些烦恼的事情跟你身边的人讲,旁边的那些人可能还会笑话你。有人不是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又说,家丑不可外扬,那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这难念的经,还不可外扬,为什么不可外扬?因为你放在外面的时候,别人会拿这个当笑话,社会大众很多人没有智慧的人,会把这个当笑话,污辱你,你反而丢脸。所以很多人只能把这些丢脸的事情、犯错误的事情埋在自己的心里,在那里难受。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你要想到跟师父说,所以念僧啊!是想到跟师父说。师父是什么?师父就是我们烦恼垃圾的垃圾桶。你把烦恼全部丢给师父,不要紧,这个垃圾桶可以再造的,把你这些垃圾统统收回去以后,他会变成垃圾再造,造出来是有用的智慧。所有的师父、弘法的人,只要他听到居士信众有烦恼有痛苦,他听到了以后,就会成为他的智慧。
戒就是持戒,在家居士要念自己应该守持佛戒。居士首先三皈依,三条戒:就是不要皈依天魔外道,不要皈依外道典籍,不要皈依外道徒众。要想到,这个五戒能够保持我们的人身:不要杀生、不要偷盗、不要邪淫(夫妻之间要和睦,不能有什么外遇,能够维持自己,身心健康。要念自己的这个戒律,如果你一家人都能信佛,守持这个戒律非常容易守持的,一点儿也不难。这些戒律要求自己,你在人间就是一个有德的长者。念戒的第三方面,是还要经常到寺庙来,希望自己能够受八关斋戒、受菩萨戒、向往清净的生活、向往没有烦恼的一种生命状态。第四方面还要经常想到师父的戒律。虽然是在家人,但是心里面经常想到羡慕出家人,说得明确一点就是崇拜三宝。因为你对三宝崇拜了以后,你的人生,你的心里面,就有一个座标,人生的座标,你知道我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所以念戒,要念到出家人的戒律,是我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出家人在持戒的人你更喜欢,这样子才是在自己布施当中不会迷失方向,不要布施给那些明明看到他破戒犯斋的破坏佛法的人。凡是出家师父,无论他能不能讲经说法,能不能表现出很有修行、很有度生领众的能力,但是只要是一个三宝,只要是一个僧衣穿起来的,没有严重的破戒的现象,我们都要尊重。即便他有破戒的现象,对于这个僧宝的像,也要尊重。你说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假和尚,有些外地的,把头发卷起来,带了一个帽子就来化缘了,他示现的是三宝的像。那个我们看到他,也要恭敬,内心也要恭敬,因为他具备了三宝相。恭敬完了,你们都知道他是假的,不是真的和尚,他不是个真三宝,你恭敬完了,你可以不要布施给他。因为你要布施的是三宝,不是给一般的人、不是给骗子。他是拿着三宝的这个形象来行骗的,你恭敬的是三宝的像。接下来呢,你最好把他的衣服扒下来,把他的帽子拿掉,然后你再教训他、骂他,教训他不要紧。如果你没有把他的衣服拿掉、没有把他的帽子拿掉,你就骂他,这个对三宝的像有损失。虽然你骂他本身是对的,但是你那种心态,对三宝的像不够恭敬,也有罪过。在心中只要是三宝的像,包括寺庙,能够看到寺庙就代表有三宝存在,我们不要说:啊呀!寺庙太多了,要把它拆掉,其实拆是没必要拆的,虽然寺庙很多,小庙太多了,但是我们出家人住的地方都有他一片弘法的一个机缘啊。还有就是要念布施,特别是指财物上的物质方面的供养,以求得人天善果的福报。最后一个是念天,经常想到诸天护法善神的护持,通过修行十善业和供天等等,来为现实的生活祈求幸福快乐。这六念是佛陀教导在家居士的根本法。
第二个就是各种习气、烦恼、毛病导致了自己没有智慧,嗔恨心很大、贪欲心很重,所以才产生了痛苦。因此我们想到解决自己的烦恼,同时也要想到帮助一切众生解决烦恼,这就是发菩提心。有了自己的出离烦恼的这个想法,也想帮助社会大众解脱痛苦得到快乐,这才叫菩提心。如果一个修行人,他菩提心都没有发起来,那么他做的好事,修行的境界,以后都会成为障碍。何以见得?《般若经》里面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你如果没有这个菩提心,修集一切善法:布施也好;持戒也好;忍辱也好;精进也好;禅定也好,哪怕你得四禅八定,没有菩提心,这一切都是魔业,魔王的事业啊!不是佛的正法。因为佛法是以菩提心作为根本。六度当中,前五度都是瞎子,只有般若才是智慧的引导。所以六度当中“五度是盲,般若为导”。因此我们发起菩提心,生起出离心,引发慈悲心。出离心就是我想解脱痛苦;菩提心就是不但我要解脱痛苦,我还要让一切众生都解脱痛苦。
有了这三个基础:第一、你持戒认真;第二、你皈依三宝;第三、你有了法,出离心、菩提心。有了这样的基础以后,你再进一步来学习佛法教理,开正知见。按照正确的知见、正确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用功办道。无论是持戒、念佛修行都可以。这就是我们出家要修学的,也是中间力量要解决的问题。你如果想成为佛法的核心人物,不管是居士还是出家人,这五样绝对不能缺少。那如果你做一般的老百姓、普通的信众遇到麻烦的时候来求菩萨保佑,不麻烦的时候自己去打牌、挫麻将。那这样的信众呢,我们就教他,你布施一下就可以了,不要求那么高。因为佛法分层次、讲因缘、讲根基、讲善根的,他不到这个善根、因缘,那我们就不能勉强。所以居士呢,你在社会生活当中,你要去影响他,让他不要去干坏事,不要去搓麻将,把他们引导过来。作为一个修行人,这样子我们的宏法就是有类别、有内容、有层次。针对第三种边缘的大众,就是那些对佛教感兴趣,又对佛法呢将信将疑,半信半疑的这一类人,我们寺庙可以举行一些文化活动。比如说:文化节啊;佛教歌曲啊;开一些学术会议啊,通过这些形式来引导这些有文化的人,让他们感兴趣,举办一些夏令营的活动。这是类别很多,由于时间关系呢,没有办法一一介绍。今天因为慧日讲堂开堂,所以我就想到,以后宏法的对象和宏法的内容应该是多层面的,可以分这个三类。
如果讲宏法的模式的话,也应该是多方面的:第一种就是:把我们过去寺庙里面大雄宝殿的功能改变为讲堂的功能。《金刚经》里面说的很好,你怎么样才能受持,才算有功德。见闻读诵,解说受持要四个内容。现在我们居士好了,家里有事情请师父念经,你在那里听听,有些也不听,带几个钱去,佛事做完了,好象功课圆满了,就是见闻和读诵,对吧!你听到、看到三宝了,也听到师父在念经,你自己可能也拿着经在读诵,见闻和读诵就结束了,后面两个部分呢?解说、受持就没有了。解说是什么?就是师父要把这个佛法的内容告诉你,因为你不理解,要解释给你听,要有人在那里说。说了以后,你有感受了,你找到这个感受以后,你就要保持不能忘记这个感觉。比如说:我刚才告诉大家,对三宝升起这种皈依的感觉,有没有人感受啊?有没有发自内心感受到。三宝是最珍贵的,你一旦有了这个感受以后,这个感受你不要让它丢失,你一直感觉到,在人世间只有三宝是我的皈依。这才算是见闻读诵、解说受持,才算四个字。所以我提倡,以后的经忏佛事要改革。其实早在宋朝的时候,这个经忏啊,是完整的。我们现在的经忏啊,是不完整的。我读过中国历史上这个忏法做得最多的慈云大师,慈云尊者称为忏祖,叫慈云忏祖。天天是拜忏做佛事,超度孤魂野鬼。所以后来我们人把他的这个方法拿下来,现在人称为赶经忏。他原来,慈云大师在那里做的经忏是怎么做的,他每次在拜忏之前,有一段说义,有一段这个讲解,说义是什么呢?就是:你为什么要拜这个忏,拜这个忏以后有什么功德?你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拜这个忏?他跟这个拜忏的人在一起要说的,说完以后,以慈悲的心、以忏里面说的要求,以这种心态去拜忏,这个拜忏的居士跟师父都功德无量。结果后来传着传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出家人或者说那些赶经忏的人啊,他把前面的两部分啊,把它剪掉了。所以我们现在的拜忏,都拜的不完整的,我告诉你。把一部分忏法里面,就是属于唱的、念的、拜的那一部分把它切下来了,解说的部分,没有的。所以居士到外面拜忏,那些信众拜完之后回去,佛法内容都不知道。出家人呢,拜来拜去最后成为做生意一样。丢脸不丢脸,出家人明明是干嘛的?明明是修行人,来度他的,对吧?不要五欲六尘的,结果成了赶经忏了。出家人赶经忏,成为做生意了,出家人做生意还好说。成为那些社会上的不良份子混到佛门里面来,也来受一个戒来装一装出家人的样子,娶妻生子。跑到庙里面来,穿着个西装裤,搭一个衣服,也装着自己是出家人的样子,这些居士怎么就这么好骗,我觉得奇怪。想要念佛了,以为念佛就好,其实佛法,念佛是告诉你,让你知道为什么要念佛,让你深信三宝,有这个恭敬心在心里面,才有功德啊!那么他们装着出家人的样子来,还装着个三宝的样子,那还好一点。现在更严重了,那些居士,在家的居士也跑出来赶经忏去了,有没有?所以我说这个佛事一定要改。每次做经忏之前,都必须告诉居士为什么做经忏?你哪怕一天留一个小时来讲。其实师父更省力,不用从早念到晚,念到喉咙哑掉,对不对?还在那里比较,我自己念了两部,你那才念一部,你念一百部有什么作用呢?你懂都不懂。所以一天当中要师父讲一个小时,居士在那里坐一个小时,然后呢,再拜忏。轻轻松松的,师父也在修行,居士也有功德,何乐而不为呢!
希望以后再有机会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今天就讲到这里。阿弥陀佛!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