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培养国民敬畏心 或是食品安全之道 转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 21:37     标题: 培养国民敬畏心 或是食品安全之道 转

培养国民敬畏心 或是食品安全之道 转

每年3·15后,总会曝光出大量食品安全问题,今年也不例外。从毒豇豆、地沟油,到毒筷子、毒餐盒,曝出的内幕总是让人触目惊心。尤其是毒餐盒和毒筷子,本来人们使用这些一次性餐具,是为了更卫生,哪知竟成了“隐形毒药”。食品和餐具对人体无毒、无害,应当说是人们对食品环境的一个起码要求,但是在现实中要做到,却让人感到越来越难。  我们考察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会发现问题首先出现在质检部门,这里既有企业,也有政府的质检部门。没有强势的质检部门,没有先进的检测技术,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中国越来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显然非常艰难。

  细究起来,出现大量食品安全问题,和当下民众的文化心理也有关。在公众文化心理中,敬畏是一个重要基础,这可能是当下国人最稀缺的一种情感了。在宗教国家,敬畏既是首要的道德准则,也是一种生命意识。“敬”是对生命价值的态度,而“畏”则意味着对生命的警示和自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对天道的敬畏是培养人格的开始,没有这种敬畏,一个人很难成就高尚人格。敬畏天命既是人存在的一种状态,也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理解,因为“敬”会有所为,而“畏”会有所不为。孔子强调“君子有三畏”,就是一种对内在人格的道德要求。敬畏虽不是人的全部美德,却是很多美德的基础。不知敬畏的人,也较难理解正义和诚实。有了敬畏之心,一个人便会在行事时,感到上天有一双眼睛时刻在看着自己。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这双眼睛既是上天的,也是人性中良知与善的眼睛。有了这种敬畏心,并非因担心受到惩罚才不去做恶,而是会从自己生命中体会到一种人性的神圣感。这种神圣感,自然使你不愿亵渎自己的生命意识,这成为人们塑造理想人格最重要的力量。有了这种敬畏意识,诸如那些造假、制毒的现象,自然会有所遏制。
  严格说来,一个值得信任的食品环境,是人们生活的底线,并不是什么“高要求”。但显然食品安全问题,也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监管,尤其是那些无处不在的小作坊和摊点,都可能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滋生地。从长远看,如何培养民众敬畏的文化心理,如何建构一种稳定的社会价值体系,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也会有所助益。
  总之,不能把别人的健康往虎口里送,应该成为所有人的道德底线。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