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什么是“心六伦”? 圣严法师讲述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1 13:31
标题:
什么是“心六伦”? 圣严法师讲述
家庭伦理篇
1 圣严法师的期许
各尽自己本分不计较
家庭伦理,看起来简单,做起来是因人而异的。
家庭的成员,有父母、有子女、有兄弟姊妹,乃至可延伸至与公婆、岳父母之间的关系。每个人各有各的身分,各有各的本分,都要尽到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可是,人有体能的不同,有知能的不同,有技能的不同,和各种先天、后天资源的差异,而要千篇一律使得每一种人都尽相同的责任、义务并不恰当;但是各尽本分,却是人人应有的态度。
所谓尽本分,就是凡事尽心尽力,不管能力差别,都要尽本分。有句话说:「巧者拙之奴」,聪明且能力强者,往往要比能力平庸者多付出、多担待一些。家庭也是如此,有的人付出多一些,有的人被服务多一些;如果说要每个人的付出与被服务完全相等,那是不多见的,而一定是有的人付出多,有的人付出较少。
每个人的能力不同、资源不同,要求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义务一律平等不太可能,有时甚至连平衡都有困难。至于与家人之间的责任有所重叠或者模糊的时候,可经由协商,如举行家庭会议来讨论。比如夫妻间对于孩子的管教方法,可能想法不同,方式也不同,该听谁的呢?这就需要两人沟通,从中找出一个双方都认同的适当管教方法;或者由父母其中一方,全权负责孩子的管教工作,也是一种方式。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夫妻双方意见僵持不下、争执不休,甚至为了孩子将来成为艺术家好还是成为科学家好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其实这种争执是无意义的,孩子将来会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不过在他们还小的时候,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且给予鼓励支持,则是必须的。
共同承担教养子女责任
孩子的人生路,父母不需操之过急,但是孩子的品行、操守,从小不可忽视!这一点是不容许父母喜不喜欢、或者孩子有没有兴趣来决定的。孩子的品性从小就要管教,如果是父母已不在了,或者孩子从小由祖父母照顾,那就是祖父母要辛苦一些,不仅仅是把孙子抚养长大,还要把他们教育成人。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教导孩子从小懂得做人处事的道理,否则长大以后,要他们与人相处、工作任事会有问题。
《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现在应该是说:「子女教养失当,父母难辞其责。」在现代社会中,教养孩子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太太已不是先生的附属品,而是与先生享有同等的管教权;除非太太主动放弃教育子女的权利,否则教养孩子的责任,还是要夫妻一起承担。
用奉献与关怀创造和谐
家庭之中的每位成员,大家各尽其分,各各负起责任与义务,对家人付出、奉献、服务,尽心、尽力、尽责,这是敦伦尽分,也就是家庭伦理。如果家庭之中经常为了争执、斗争,不管是争钱、争名、争利、争位子,那这个家一定不和谐,人人都在风暴中,不快乐。如何改善呢?其实不难,家庭之中,只要有一两个人愿意主动付出、关怀,担任沟通协调的桥梁,即「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就可以影响改变,而渐渐转为和谐。
大家都希望「家和万事兴」,家不和,个人何有平安、幸福、快乐可言?尤其我们看到,现在社会上逆伦和乱lun事件频传,除了是家庭伦理的破灭,也代表我们的社会生病了。所谓逆伦,是晚辈对长辈的大逆不道,施于口头及肢体的暴力;另一种是违反正常人伦的性关系,称为乱lun。前者如孩子责难父母祖父母,甚至殴打、?杀父母祖父母,这是常伦决不允许的;后者则违反了正常的性伦理,比如父亲强暴亲生女儿,其行同禽兽,也是罪大恶极。
早期的社会,家有家规,现在有家规的家庭是很少的。家规实际上是从伦理衍生出来,就是家中的成员触犯、违反伦理的规定时,有一套处理的制度可依循,另一层用意则在于防范家人的行为出轨。我倒是建议现代家庭,夫妇之间也要有相处的规范;等孩子懂事了,父母也应该和孩子约法三章,包括孩子在外与同学、朋友、亲戚互动的相处之道,都可以先有一个家庭规约。
照顾家庭让小爱成大爱
虽然我们的社会常有违反家庭伦理的案件发生,但也不乏令人感动的例子。譬如有些家庭,父母或者长辈已经往生,留下子女独自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兄弟姊妹之间益发懂得相互扶持与照顾,而且不一定是哥哥姊姊来照顾弟弟妹妹,有时反而是弟弟妹妹乖巧懂事,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这是让人非常感动的。照顾家人是每个人共同的责任,不管家人是否都健在或者已经离散、亡故,此刻家人相聚一起,就需要相互关心、照顾,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善尽本分且相互照顾的家庭,家人之间一定是温馨和乐的,对外也常常是社区的模范,因为他们也会把对家人的爱,扩大到社区的关怀。比如我们在台北市有一个精舍,楼上住了一位非常热心的邻居,她在每一层楼梯口放置一盆花,也经常清扫大厦门前的行道树四周,让行道树和人行道总是整洁清净。有时候,她听到某某家庭的孩子缴不起营养午餐费,她也会设法为孩子张罗午餐。她为大众做的这些事,她自己做得很欢喜,大厦的邻居和受恩惠的小孩也都感谢她,可说是家庭伦理的另一种延伸。
良好的沟通让爱绵延
我曾经看过一对夫妇,家中的大大小小事全由先生负责,太太只管生了孩子当个清闲的少奶奶,其余什么都不管;赚钱养家的是先生,接送小孩上下学的也是先生。那这样的家庭还要不要呢?这位先生问我怎么办?我说,最好能够跟太太好好商量、恳谈一下,看看她能够分担哪些家事;否则一旦走上离婚之途,孩子没了母亲,太太也没了家,她如果再婚,可能情况还是一样。我说:「巧者拙之奴」,你就发慈悲心,替她服务吧!也算是为全家人付出。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1 13:32
2 家庭伦理从“心”做起
只要有心,当下即永恒
人一出生就在家庭中,你无从选择父母、子女及兄弟姊妹,但你可以透过持续不断的付出及反思,改善家中气氛,增添家庭温暖。很多人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对上级也没有礼貌;年轻人也抱怨大人只会要求、强迫,照大人的意思去做,完全不尊重、倾听他们的心声。其实时代在改变,旧有的伦理道德也需要做某些调整,过去的伦理是单方面要求对方尽责任,那是典型的父权社会;而现在是人权社会,必须调整为重视双向的互动,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不必一定上对下,可以坐下来沟通。但基本的礼貌和尊重还是一定要有的。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尤其又是身兼多重角色时,总是要在做中学、学中做,多体谅对方,多给对方一些时间。凡事在做与说之前,最好停个五秒
想想看,这样会不会伤害最亲爱的家人?家庭不温暖也许不是你的责任,但身为家中一分子的你,有责任让家变得温暖些。尤其父母亲更是家中重要的支柱及主导者,责任更是重大!心念会影响行为,进而改变环境,甚至改变命运;只要有心,永远不会太迟!
推动心五四运动
因为「心」是这么的重要,所以法鼓山在二十一世纪特别推出心五四运动,以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四感--感化、感动、感恩、感谢;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等五种方法,来完成以心灵环保为首的「四环」运动,以落实建设人间净土的主张。
「心五四运动」不仅是一项精神启蒙运动,更是现代人必备的生活教育,需要你我共同热情参与。(可详细参考法鼓山文化中心出版的《心五四运动》结缘手册)
促进家庭和谐的四感──感化、感动、感恩、感谢
有人会问﹕「我知道要家庭和谐啊,可是要怎么做呢?」其实只要做到感化──先反省自己,以身作则;感动──主动表达善意;感恩──用智慧看待顺逆境;感谢──不要将别人为我们所做的事都视为理所当然,要心存感谢。那么家庭气氛自然和谐。
<感化>
所谓「感化」,是指用言语或行动「感动」他人,使其转变。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最令父母伤脑筋,或许是因为疏于与孩子沟通,也或许是思考模式与经验不同,往往和孩子鸡同鸭讲;加上父母很爱说教,孩子就更不愿意听了。很多家庭会上演这样的情节,父母一边看电视连续剧,一边叫孩子去唸书,嘴巴还念着:「还看电视,都是因为看电视,功课才不好的,还看!」你想,孩子会听话吗?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关掉电视,和孩子一起读书。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要赢得孩子的尊敬,方法无他,唯有言行一致,身教重于言教。
<感动>
「能够手心向下的人是有福的」,手心向下表示给予,能够付出给予的人就是最有福气的人,因为「有」才能「给」。很多人会说:「我没有钱,不能给别人什么?」「我没有钱,不能给我父母老婆孩子更好的未来。」……诸如此类。其实,我们把「有」给窄化了。一抹微笑、一句打气的话、一个拥抱,都是我们可以给出来的;还有最重要的爱,也都可以源源不绝地付出。在家庭中,爸爸帮妈妈做家事,孩子帮爸爸搥背,妈妈做菜给全家吃,大家都能够彼此付出奉献,不是很令人感动吗!
<感恩>
曾经有孩子这么说:「身教,是父母亲留给他最好的财产。」好的身教固然使他获益匪浅,不好的身教也让他时时警惕自己,不要犯了和父母同样的错误。这样的小孩让人感到欣慰,面对顺逆境时,他都能够用感恩心来善解、面对。任何人事物都是一体两面的,一个坏掉的时钟,一天之中也都有两个时间是准确的;所以在我们看他人缺点时,若能同时看见他的优点,事情就会变得较圆融,也较容易产生感恩心。要学会感恩,首先必须学会善解,而善解则需要智慧。心中有佛,自然眼中都是佛,别人说了什么话或做了什么事,不要硬想成是坏的、不好的,例如孩子结交了所谓的坏朋友,先不要责怪或批评孩子的朋友,先去了解,再来用智慧解决,也许我们还能因此拯救另一个小孩呢!
<感谢>
家庭中彼此最需要的是「感谢」,尤其是对母亲、太太的感谢。有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女孩,很幸运地很快就找到工作,刚开始住在家里,吃用都是家里提供,房间有妈妈打扫,所赚的两万多元薪水全都自己花用;一段时间之后,她开始嫌妈妈唠叨,要求到外面租屋。自从搬到外面住之后,房租、餐费、日用品都要自己负担,开始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于是又搬回家来。她对妈妈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我不知道地板还会变脏耶,为什么我们家的地板每天都很干净?」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妈妈每天做的事:拖地、洗衣、煮饭,都被视为理所当然,甚至视而不见,所以当妈妈不见了,家庭秩序就大乱,这时家人才会感受到妈妈的重要。与其失去才懂得珍惜,何不当下就开始学会「感谢」!一句谢谢,可以凝聚家人的感情和向心力,使家庭变得更好、更和谐。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1 13:33
3 四个幸福家庭的法门
<法门一:彼此体谅>
有人关心是幸福,能关心别人则是有福
现在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的情况并不多见,但随着人口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时,以后家中有老人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不管是隔一代、隔两代,甚至隔三代,与家中年老长辈的相处是一大学问。老人由于已从职场退休下来,加上身体机能不断地退化,心理承受着极大的恐慌与寂寞;如果又不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这种孤寂感会加剧,进而转变成依赖与控制欲。所以俗谚说:「老人小孩性」,他们需要被哄、被关心。
当晚辈的如果能够体谅他们的心理变化,时常对长辈嘘寒问暖、说说好听话,对待他们有耐心的话,不管是父母子女或是公婆媳妇之间的磨擦都会减少许多,而孙子辈也会学习到与长辈相处的模式。因此有句话说:「照顾老人就是照顾自己的未来。」
<法门二:互相尊重容忍>
珍惜别人的心意,胜于物质上的计较
夫妻间因为太亲密,以致于常常忽略了基本的礼貌与尊重。明明是关心,却用粗声粗气来表达:「衣服穿得那么少,你看现在感冒了喔,早告诉过你衣服要多穿一点,真是自讨苦吃。」明明是提醒,却演变成指责:「你的灯又不关了,很浪费,你知不知道?」往往一句话就演变成夫妻吵架,明明是好意却变成吵架的导火线,接着新愁旧恨一拥而上;修养差的、忍功不好的,甚至还打起架来。
一句话可以导致一个家庭破碎,这完全肇因于没有距离。夫妻还是两个不同的独立个体,歌词里的「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仅限于热恋与理想中;现实居家生活里,尊重对方是个独立个体,也有其自尊与想法,才是婚姻长久之道。
有人形容夫妻之间的相处应该像跳探戈,你进我退,我进你退,说穿了就是容忍的功夫。牙齿和舌头有时也会打架,何况是两个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人?首先要认知,「忍」不是畏惧或退缩,「忍」是有意识的退让,是成熟人格才有的行为;但也不是随便乱忍,要有智慧方法,否则也会造成对方「软土深掘」,甚至产生不可挽回的悲剧。像是家暴,当第一次家暴时就要寻求协助,因为有一就有二,而为了小孩容忍更不需要,因为小孩也不想生活在暴力的阴影下。
可是,如果长辈一味地要求晚辈一定要顺从自己,也会造成晚辈很大的压力与负担。因为晚辈除了陪伴老人之外,还要负担生计、照顾小孩,张罗家事、维系夫妻感情……。所以如何成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就要靠长辈的智慧了。能够体谅晚辈的难处,适时地提供协助与建议,决定权还是留给晚辈。晚辈则要尊重长辈,做重大决定时,最好与长辈商量,听听他们的意见再来做决定。
<法门三:真正的双向沟通>
少说教、多倾听,真正接纳孩子的想法
父母常常以「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来管教孩子,但孩子往往不受教。尤其现在的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上一代的管教方式移植在下一代身上,成功机率很低。因此亲子关系也搞得很紧绷。少说教、多倾听,真正接纳孩子的想法,只要他不犯法、不伤害自己和别人就好了。「少管」可是一门艺术呢!亲子间的沟通也要是双向的,父母应该以朋友的身分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批判或否决他的想法。好的想法鼓励他,不好的想法则慢慢地引导他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
现今社会「少子化」和「朋友化」的结果,过宠和想拉进亲子间的距离,也导致基本伦理的过度模糊,有一点父不父、子不子的情况发生,还有人戏称「现代父母是孝子──孝顺子女」。其实父母子女之间该有的伦常分际还是要有,对父母要有一定的敬重。
「孩子不是父母的财产」,近年来发生多起父母因为经济压力而携带子女自杀的案例,他们的理由大都是:不想让孩子再受苦、怕孩子没人照顾。这种以「爱」之名行「杀生」之实,完全没有征询孩子的意愿与想法,更没有负起做父母照顾子女的责任,实在很要不得!当父母除了要有爱,还要有肩膀,够坚强,能负起责任。有问题无法解决时,要懂得求救,不要为了面子或其他心结而走上绝路。活着就有希望!像魏家人「一碗面」的故事,他们虽然接受了大家的资助,但也以他们能够做到的能力回馈了社会。转念只在一瞬间。
<法门四:惜缘重伦常>
有缘成为家人应惜缘,凡事不斤斤计较
父母最大的安慰,应该是手足之间能够互相提携照顾;最不忍见到的,则是兄弟姐妹间彼此争吵、互不往来,如同仇人一般。但做父母的往往忽略了,自己对待每一个子女的态度,是手足间是否和乐、团结的重要关键。曾经有一个家庭,因为父母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加上母亲较疼爱长子,父亲为了平衡就特别疼爱次子。从小,这三名子女就在不平等的爱中长大,心中已埋下不平衡的种子;长大之后,父母需要有人奉养时,三个子女就开始推诿谁比较受宠、谁得的财产比较多、谁应该奉养,口出恶言,甚至撕破脸,真是人伦悲剧。因果现前,怎可不慎!
这是父母的疏失,加上子女间的爱计较所造成的结果。如果手足间能转念想:有缘才能成为兄弟姊妹,应该好好惜缘,不要为了区区小事而斤斤计较的话,即使父母偏心,也不至于造成兄弟反目。
「兄友弟恭」是基本伦常,应该要一代传一代。现在社会太讲究平等,使得一些该有的分际都荡然无存!没有了伦常,一些脱序的行为就会出现──手足互告侵占财产、孙子抢劫阿?的钱财、媳妇杀婆婆骂公公,这样的社会想必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重拾家庭伦常,才是家庭正常的保障和社会安定的基石。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1 13:34
家庭伦理功课表
○ 做长辈爱吃的菜,并陪着他们一起用餐。
○ 陪长辈做他们喜欢的活动,培养共同的话题。
○ 对太太表示关怀时,同时也要对自己的父母亲表示关怀。
○ 如果公婆不喜欢先生帮忙做家事,当先生帮忙时,媳妇可以对公婆感恩说:「谢谢爸爸妈妈把先生教得那么好,让我有一个好老公。」
○ 长辈偶尔买点东西送晚辈,或以言语关怀,表达对晚辈的关心和疼爱。
○ 吵架时不要口出恶言、翻旧帐和使用暴力。
○ 注意说话的语气与态度,经常说请、谢谢、对不起。
○ 全家一起做家事。
○ 每天至少花半小时用心倾听与分享家人彼此的心情。
○ 牢记值得纪念的日子,例如生日、结婚纪念日、父亲节及母亲节等,并且全家一起庆祝。
○ 及早准备孩子的成长基金和自己的养老金。
○ 用问答与讨论来代替教条式的告诫。
○ 多祝福孩子,少念孩子。
○ 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与习惯,胜于留给他家财万贯。
○ 从小要让孩子学习如何照顾人,父母偶尔也可以制造机会让孩子来学习照顾。
○ 父母不要偏心,也不要重男轻女。
○ 父母生前要立好遗嘱,分配好财产或捐给慈善机构,以免子女为了财产反目成仇。
○ 父母对子女要做到公平,但对于状况较差的子女则可以多一些援助。
○ 建立长幼有序的观念,对兄姐要敬重,对弟妹要爱护。
○ 将「有缘才会成为一家人」这句话时时放在心上,凡事不用太计较。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1 13:34
我们必须对生活负责
生活,是指一个人生命的活动,包括食、衣、住、行等各种面向的活动,最低限度则是呼吸。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往往与其他人密不可分。虽然有的人深入山林隐居、修行,不食人间烟火,也不与人接触;这样的人,似乎跟其他人没有关系,实则不然。因为人只要活着,不论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影响,只是影响的大小不同。因此,生活看似是个人的事,事实上与群体相关。譬如我曾在台湾南部乡下闭关六年,这六年中很少与人接触,但至少每天会有人送饭、送水给我,有时候我也会寄封信出去,或者需要某本经典、书籍、纸张等,都需要他人的协助才能完成。所以,人要遗世而独立,跟人间不产生关系的可能性不大。
我们的一举一动,从早至晚,从生至死,不管活动范围的大小,不管言论产生的功效,不管自己的贡献和接受他人贡献程度的多寡,总是跟人群脱离不了关系。我在闭关期间,接受外边的支援并不多,然而在关房内,我有一部《大藏经》、一套《二十五史》,还有若干本的哲学、文学和历史书,天天都跟我在一起,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这些经典和书籍,都是古今贤圣智慧的结晶,不仅存有着写者的心?,并且经过编辑、装订、印刷、翻译等人参与,才成为眼前一本一本的着作。所以,我的生活看似独立,却还是离不开人群。
既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人群,那就必须对生活负责。我听说墨西哥市的市民,一切民生用水都取自地下水,他们每喝一滴水、每用一滴水,就代表墨西哥城正一点一滴往下沉沦。如果抽取地下水的情况再不改变,那么墨西哥城的沉没,也就不是不可能了,但是有这种警觉性的人很少。
时时珍惜人类共有资产
法鼓山一向注重环保,在「四种环保」之中有一项「生活环保」,呼吁每个人都能过着简朴、整洁、节约的生活。虽然用水、用电,甚至车辆使用的汽油,属于使用者付费行为,消费的人要付出代价;但是这些资源,却是整体人类的共有资产。如果一定要等到没有水喝,才知道水资源的可贵;没有天然气,才知道汽车代步不是必须;停电时,才想到冷气不是一整个夏天都需要,则为时已晚。现在全世界的沙漠化地区越来越多,热带雨林被严重破坏,而未来的雨天可能减少,旱季将相对增加;如此一来,平地水资源的蓄存就更困难了。此外,台湾原油产量不到用电量的百分之十,多半仰赖国外进口,因此大家更应该要有危机感。
媒体报导说,美国能源总署已提出警告:五年之内,地球可能面临能源危机,中国大陆因此大动作储油。储油固然也是因应危机的办法,但是节约用油,才是根本解决之道。现代人出门,有汽机车代步非常方便,有的人到十步、二十步路远的地方也要骑机车,其实多走几步路,或者骑脚踏车,一样可到。
过简单、简朴的生活,就是生活之中要随时想到:除了自己之外,地球上尚有六十五亿人口,他们也要生存。往未来看,世界人口会越来越增加,需要倚赖的地球资源也会相对提升。问题是地球资源有其限制,无法永续开发、永续使用,因此我们必须有所节制;一方面是替自己惜福,同时也让后代子孙有资源可享,这是生活伦理。
节约少浪费就是做环保
生活伦理是节约、少浪费,能不浪费就更好了。过去的人,出门走点路很正常,现代人一出门就要汽机车代步,说是为了争取时间,其实不一定,短距离的路程,快不了多少。我曾经做过试验,一人走路,一人骑脚踏车,一人骑摩托车,一人开车,四个人同时出发,到一里路外的地点集合;结果到达的时间,相差只有十多分钟。开车的人最先抵达,走路的人最慢,实际上这一里路,二十分钟之内就可以走到。
我到欧洲,看到德国人平时出外或者上班,都是利用大众运输工具,只有全家出门时才会开车。在假日,一家人大大小小,各骑脚踏车的画面经常可见。德国各主要都市,都设有自行车专用道,使用的人非常多;因此,德国柏林虽是欧洲主要大城之一,然而空气品质相当清新。台北现在也有脚踏车的专用道,但还不够普及,民众的接受度也有限,这还需要zhengf单位考量一套安全的配套措施,才能让民众放心骑脚踏车出门,为自己的健康,也为城市的健康,尽一分力量。
少垃圾少噪音也是环保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少制造垃圾。现在台湾的资源回收,推动成效不错。以一般家庭而言,用过的纸类、瓶罐、宝特瓶、电器金属类,都可以回收;至于果皮、叶菜类、剩菜剩饭等,都可当成厨余,也有专门的厨余回收。现在听说台北市做的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成效最好,市民的配合度高;其他各县市虽也在推动,但成效仍待加强。
生活之中,还有一些废弃的建筑设备或者家俱,如果直接往垃圾场一丢,那就变成了垃圾。其实,建筑的废弃物也可再利用,譬如加工可制成玩具、其他可用的物件,也就不是垃圾了。我看到某些人家为了重新装潢,就把建筑一拆当成废弃物,非常可惜。那些木料如果能够截长补短,制成另外的工具或玩具建材,不是很好吗?能够使得废弃物再利用,也就是环保。
除了减少垃圾之外,生活伦理之中,也应该避免制造噪音。有些人嗓门大,动作粗暴,假日在家里,好像开运动会一般,各种声音??当当响;或者小孩在公寓里跑来跑去,父母管教不来,索性放声斥骂。这些都是都市里经常存在的噪音。还有的人,喜欢养宠物,养?、养狗、养鸟、养乌龟,甚至还有人养蛇、养蟾蜍;这些宠物所制造的排泄物异味和噪音,也是扰邻的主因。总之,因为自己的生活而制造的脏乱、噪音,进而干扰到邻居,就是生活伦理的欠缺。
自己方便也给别人方便
生活伦理的意思,是不管在任何的时地、状况之下,都要考虑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会对他人带来不便、麻烦与困扰,以及对后来的人是否有后遗症,这些都是要经常想到的。能这样经常提醒自己、省问自己,便是落实生活伦理的第一步。生活可以很简单,不任意制造垃圾,不放纵自己生活上的噪音,而经常想到如何使他人更方便、更受益、更快乐,这就是生活伦理。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1 13:35
生活伦理从“心”开始
从心做起就能改变世界
「你有没有心在这件事情上面啊?」「请你多用点心好吗?」我们时常听见这样的话语,可见很多人做事是「无」心的,只要求完成就好,也就是所谓的「速食文化」。但结果却是事情没能做好、不能持久,做的人心里也不愉快,最后草草结束。所以「有没有心」、「用不用心」,是一件事情成功与否和能不能持之以恒的关键。
法鼓山现在推行的「生活伦理」,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篇长篇累牍的理论,它是食衣住行育乐各生活层面的心灵守则。如果从内心就不尊重、爱惜食物,那幺就会经常浪费食物,不好吃、不想吃、吃不下就丢弃了;如果购物只是为了满足心理花钱的乐趣,而不考虑需不需要的问题,就会发现家里堆满了用不到的东西,又是一种浪费。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心灵改造起,购物前想一想是想要还是需要?浪费食物前想一想非洲难民营中骨瘦如柴、肚子大大的孩童。凡事从心做起,行动之前多想一想,将生活伦理中节俭、简朴、不浪费的概念深植心中,自然而然表现于外的行为就会合乎生活伦理。
圣严法师曾经说过:「心是人的主宰,心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也能够改变我们这个世界。」
推动心五四运动
因为「心」是这幺的重要,所以法鼓山在二十一世纪特别推出心五四运动,以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四感--感化、感动、感恩、感谢;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等五种方法,来完成以心灵环保为首的「四环」运动,以落实建设人间净土的主张。心灵环保--保持心灵的平静与明净;生活环保--维持生活的整洁与朴实;礼仪环保--对待别人要和敬与谦恭;自然环保--保护地球生态的共存与共荣。
因此,心五四运动不仅是一项精神启蒙运动,更是现代人必备的生活伦理教育,需要你我共同热情地参与。(可详细参考法鼓文化中心出版的《心五四运动》结缘手册)
简约生活的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
简约生活应包含物质生活的简约和心灵生活的简约。物质生活的简约,一般人较容易了解,就是过环保、不浪费的生活﹔心灵生活的简约,简单来说,就是心宽念纯、思想简单纯净素直。不论是物质生活或心灵生活,都需要经过「需要、想要、能要、该要」的思考程序,摒除我们脑中许多的杂念或贪念,来达到落实生活简约的目标。
<需要>
有没有人真正思考过「我们到底需要什幺?」每个人好像要的东西很多,要房子、要车子、要美食、要名牌、要玩乐、要健康、要长寿、要子孙满堂、要赚大钱、要有名、要美貌……,但在我们闭上眼睛长眠的时候,我们能要什幺呢?所以回到最单纯的起点,因为肚子饿了,需要食物;因为冷了,需要衣服;因为物质生活需用钱,所以钱够用就好了。至于健康、长寿、子孙满堂,可不是我们想要就有的,也不必伤脑筋。做任何行动之前,只要回到原点去思考,就可以避免很多的浪费和减少许多的苦恼。当物质和心 灵生活都变得简单如同一杯白开水时,你会发现生活越来越有甜味。
<想要>
「想要」是可以帮助我们前进的动力,比如,想要出人头地、想要考一百分、想要苗条……,因为有这个「想要」,所以会努力去达成目标,但是「想要」也是有陷阱的。如果你的「想要」是不正当或是超乎自己能力所及的,像是想要别人的财产、想要偷别人的技术、想要别人的女朋友,或是薪水只有三万,却想要一个四十几万的名牌包、开双B名车,可能就会陷自己于苦恼与犯罪之中。当每一个「想要」的念头产生时,我们就要省视自己的心,这个「想要」是利人利己、损人利己,还是损人又不利己。除了利人利己的事应该做以外,其余两种状况都是不应该做的!也许损人利己的事,短时间就能看见自己的利益或满足自己「想要」的欲望,但过一段时间之后,恶果就会出现。人的眼光能够放远,认真去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幺,认真去趋吉避凶,每个人都可以活得很清安自在。
<能要>
厘清「需要不多,想要太多」的迷障之后,我们开始思考「能不能要」的问题。「贪」好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欲念。一件天上掉下来的礼物送到你手上时,你到底要不要?
诈骗集团就经常利用「贪」这个人性弱点来行骗,「恭喜你,中了我们公司的旅游大奖,豪华欧洲十日游,价值十五万,不过中奖要先课税,请你先汇或转帐×××元……。」如果你接受了这份天上掉下来的礼物,你将会付出更大的礼物给对方,除此之外,你还给了别人犯罪的机会。可是有一种情形是,当生活很困苦,都快活不下去了,这时有人捐钱帮助度过难关,那这个捐款「能不能要」呢?俗语说:「救急不救穷。」在紧急危难中,接受别人的帮助并没有什幺不对或不好,先活下去,再来想办法改善环境、解决问题。所以「能不能要」是一个智慧判断问题,想清楚、厘清楚,才不会落入「不能要,要了﹔能要,却不要」的窘境。
<该要>
曾经有一本书很流行,书名叫做《简简单单过日子》,书中分享反璞归真、放慢脚步的生活方式,引起极大的回响,并带动一股简朴生活的风潮。里面很重要的概念是「舍」和「慢」。舍去很多物质和心理的「想要」,只留下基本简单的「需要」,突然间发现时间变多了、空间变大了,因为有些事情不必刻意去汲汲营求,有些物品不必据为己有。有位名人退休了一段日子,原本的积蓄逐渐减少,也不想跟子女要钱,于是她毅然决然地卖掉豪华别墅,租一间小房子住;很多之前收藏的昂贵物品没处放,她就把它当作遗产,分送给子女或送给朋友,如今她不必为没钱而烦恼,不必怕造成儿女的负担。当她舍去了房子、贵重的物品之后,她得到的是清心、自在、快乐的生活,不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决定吗?人生中有许多关键的时刻,你该要什幺?该舍什幺?都需要一颗清明的心和清楚的头脑,在对的时刻做对的事情,那你将拥有快乐和对的人生。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1 13:35
你不可不知的五种Good生活态度
生活伦理就是对人、对事、对物的态度。对人要尊重,对事要用心,对物要爱惜。俗谚说:「命好不如习惯好。」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子如果吃喝嫖赌样样来,金山银山也会让他花光殆尽,穷途潦倒,本来好命也会变歹命。相反的,出身贫困的穷小孩如果能认清自己的处境,懂得自助助人、知足感恩,心灵上的富有也会让他歹命变成好命。而习惯就是生活态度,所以Good生活态度就是幸福的保障。以下藉由一则小故事,来说明什么是Good生活态度。
<态度1:转好念,危机即转机>
在外商公司上班的素琴咬一口刚买的三明治,觉得不好吃,随手就丢入电梯口的垃圾桶。平常不到十点不会出现在办公室的素琴,已经连续两天因为焦虑而失眠。偏偏总经理一早就紧急电召,使她今天不得不比平常早半小时到公司。一件她企划的案子在两天前出了状况,整批采购的东西疑似有瑕疵,可能攸关几千万的资金损失。
总经理一见面就气极败坏,口气也很不好,他认为素琴这两天来的因应措施于事无补,同时暗示怀疑素琴的操守,认为她在交易中有不当的获利。素琴赶紧澄清自己的清白。
素琴是这家大型量贩公司的专案经理,一向是女强人的作风,每年由她执行的采购案总金额都在数十亿元以上。想不到平常在公司似乎呼风唤雨、不可一世的她,这次会阴沟里翻船。
素琴隐约感觉公司有人扯她后腿,也只能有口难言,请求上司再给她机会补救。总经理虽不置可否,却将整个案子转给另一位专案副理潘君负责。潘君资历较素琴浅,如今却主导这个案子,让素琴不知该怎么去面对这个窘境,整天躲在自己办公室里发呆,脑子里千头万绪,努力思考为何会变成这样,却理不出所以然来。几度欲哭无泪,顿时感觉人生由彩色变黑白。其实,只要转好念,危机就是转机。
<态度2:缩小自己,惜福爱物>
好友美华了解素琴遭遇的困境,表面上看起来,她只是因为事情处理得不够好,有些疏漏,所以才发生职业生涯中的危机。但事实上,她真正的问题来自于内在骄慢的心理和态度。
骄慢的心理让她自以为很高明,让她大意起来,让她忘记专业和谨慎。骄慢的心理也让她凡事咄咄逼人,让她人见人怕,即使有人事前发现问题也不会积极去告诉她提早防范。
骄慢的心理让她每天上班迟到,为同仁做出不良的示范;骄慢的心理也让她觉得三明治不好吃就可以随手丢弃,暴殄天物。
总而言之,骄慢的心理让她对周遭的人不够尊重,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和事务不够尊重,也对自己所接触到的物品和社会资源不够尊重,让她不知道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万事万物和自己,以及众生。于是美华带她到法鼓山参访,并送给她圣严法师的着作。她看到书中提到生活伦理的内涵「不只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同时要节约、简朴、不浪费,也就是要缩小自己,惜福爱物」,深受感动。
<态度3:关怀他人,换来自己开怀>
向来自信满满的素琴,看完圣严法师的书后,深受启发。发现自己先前之所以那么得意洋洋,那么自以为不可一世,完全只是因为自己在工作上有一些表现。这些表现可以让她暂时快乐和拥有成就感,却不能保证让她可以持续如意顺心。
她如今遇到职场的危机,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正面临某种彻底的颠覆和崩盘,但这或许也意味她正面临某种转换的关键。
首先素琴确认自己当下非常需要被关怀,但是她也知道自己以前让人很不容易亲近她。她思索着,为什么她都要别人主动来关怀她?而不是她主动去关怀别人呢?现在她认知到如果她想要得到关怀,就必须先去关怀别人。
虽然这需要相当大的勇气,但素琴真的勇敢地去做了,也因此为自己的生命开启了一扇通往大道的善门。
<态度4:与人为善,用合作代替斗争>
当素琴得知潘君准备和另一家她原先舍弃的工厂签约,赶紧去告诉他这家工厂不可靠,不但财务有问题,人手也不足,可能延误交货,造成公司更大的损失。素琴诚恳地和潘君沟通,获得对方的信任,两人再一起去向总经理报告。总经理也采纳素琴的意见,并要素琴一起想办法处理公司这次的危机。
重新获得上司的信任,并且也有机会弥补先前的疏漏,素琴很谨慎,态度也很谦虚,特别借重潘君及其他同事的帮忙。经过几天的努力,素琴以双方共同的利益和未来长久的合作,成功地说服了原先那家做出不理想产品的工厂免费将产品回收加工,不但弥补缺失,还将产品升级。因此,公司不但没有损失,还可将售价提高,获利更多。
从前那个刻薄寡恩、强悍挑剔、得理不饶人的女强人,现在同样精明,但似乎变得温柔和气些,也更会体贴人了。虽然大家彷彿一时还不太能够习惯素琴的突然转变,却都还蛮高兴的,因为和她相处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紧张、充满压力了。
而最感到欣喜的,还是素琴自己。她发现,给别人空间,其实就是给自己空间。体贴尊重别人,也等于是在体贴尊重自己。这些道理原先都懂,只是怎么也做不到。但只要愿意放空自己,跨出谦卑的第一步,就会发现其实世界是很美好、很柔软的,不是非得一定要硬碰硬,你争我夺。理直不一定要气壮,理直气和,多一点耐性,多一点慈悲心,并不会减损丝毫的精明或权威,反而更增长智慧,让事情有更圆满的解决。
<态度5:遭遇问题时应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人生无常,经常会面对各式各样的难题,痛苦和煎熬固然不好受,但它也可能是一种考验和启示,可以带来某种转机和超越,像素琴在遭遇空前的困境和排山倒海而来的压力时,莫名的恐慌让她陡然谦卑起来,她发现自己没有原先自己的高明和坚强。
彷彿灵光一现,她由承认自己的脆弱和需要被关怀,转而变成去关怀别人,这是重要的第一步。她转变的关键就在于认清自己,进而改变自己;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只要跨出这重要的第一步,接下来就简单多了。
首先从自身做起,与其要求别人,不如要求自己,主动去关怀别人,尊重他人,很自然地就会得到相对的回馈,获得更多的关怀。发挥奉献的精神,凡事以利人为出发点,利人即能利己。对一切万物生出慈悲心,对周遭的人、事、物给予相当的尊重。如此一来,你好我也好,何乐而不为呢?
幸福是靠转念及具体行动去创造获得的,当处在人生十字路口时,停下来想一想,怎么做才会带给自己及别人幸福?光只有自己幸福,别人不幸福,幸福是不会长久的,逃避、退缩更是不能解决问题。像素琴,当她遇到问题时,能够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最后放下它。有这样的智慧,她的人生开始有了转机,不仅在工作职场、家庭生活、人际关系及身心灵上,都有好的发展与成长。所以我们凡事不怕晚、不怕慢,只怕不肯去做,做了就会有希望,幸福也就离我们不远。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1 13:35
生活伦理功课表
○ 取用食物时,一次不要拿太多,吃完再拿。
○ 不喜欢吃的食物也要告诉自己要惜福,下次不要拿就好了。
○ 随时清理冰箱,在食物的保存期限内吃完。
○ 不要贪图卖场的大促销,一次买太多;够吃就好,否则东西过期后丢掉,也是一种浪费。
○ 洗米水可用来刷洗马桶,效果一级棒。
○ 穿衣着重干净整齐,不一定要穿名牌服饰。
○ 保存良好的衣物可以送人或济贫。
○ 主动与人打招呼、问好。
○ 主动打扫住家楼梯间及门口。
○ 随身携带环保袋装自身所制造出来的垃圾,不随地乱丢垃圾。
○ 尽量爬楼梯,少搭乘电梯,健身又环保。
○ 短程距离,尽量以走路、骑脚踏车为优先。
○ 让座给老弱妇孺。
○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 每天至少说一句好话,做一件好事,发一个好愿。
○ 每天留十分钟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不要用压抑来控制情绪,最好用观想、念佛号或祈祷来化解情绪。
○ 勇于认错、改过及反省自己。
○ 放大心量,广结善缘。
○ 储蓄心灵财富,比如阅读、听音乐、欣赏大自然美景、学习新事物。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1 13:36
圣严法师的期许
校园伦理的主体是老师、学生和家长。
我听到现在许多的老师、学生和家长,大家都有苦水。譬如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像学生,学生不管做错什么,老师就是不能管教、不能责备、不能劝勉,否则家长就上门理论。但如果是学生的成绩不好,家长则说是老师没有善尽教育之责,所以他们很感叹啊!
而站在家长的立场,他们也抱怨现在的老师,没有爱心,没有耐心,只知打骂学生的教书匠,每天固定上下班,不是真的有心作育人才。像这种相互的说怨言,在小学、中学、大学都有,那就代表今天我们的校园伦理很糟糕,三方都是在抱怨,也在期待,但就是没办法,使不上力。
如何使得校园伦理的主体:学生、老师、家长三方面,能够相互的尊重、支持与和谐互动;家长与学生要尊敬老师、感恩老师,老师要尊重家长及学生,要与家长洽谈,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作育英才,这才是健康温馨的校园伦理。我举一个很温馨的例子。前外交部驻梵谛冈大使戴瑞明先生,他经常提起他有一位英文老师赵丽莲博士,他说如果没有赵博士的教导,他个人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这就是好学生遇到了好老师,师生的伦理,是建立在双方爱与敬的基础上。最好由教育决策的大人物们,对于老师、学生、家长,制定一套伦理规范,三方在校园伦理的规范内,各尽各的职务,各尽各的义务,才能教育出品德和学养兼美的下一代。
2 校园伦理从“心”开始
每一天,当你踏上前往学校的成长路上,你是嘴角上扬?还是愁眉不展?俗话说:「快快乐乐地出门,平平安安地回家。」什么叫快乐呢?当你用心活在每一分钟,用心善待每一个人,你就会得到快乐。什么叫平安呢?除了身体的平安之外,更重要是心灵的平安,当你的心起了任何不好的念头,你都能察觉,并一一去除,净化你的心灵,这就是真正的平安。心是一种虔诚,心是一种全力以赴,从内心去实践,心会改变一切。
运用心五四推动校园伦理
因为「心」是这么的重要,所以法鼓山在二十一世纪特别推出「心五四运动」,以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四感
──感化、感动、感恩、感谢;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等五种方法,来完成以心灵环保为首的「四环」──心灵环保、生活环保、礼仪环保、自然环保等四种环保运动。
「心五四运动」不仅是一项精神启蒙运动,更是现代人必备的生活教育,在校园里,更是师生快乐成长的动力来源。推动校园伦理,就从你我的内心开始做起。
解决烦恼的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校园中,无论是老师和学生、或同学之间的互动,以及面对学校课业的压力与才艺学习等等,难免会出现逆境和烦恼,在面对问题时,应该坦然地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也就是遇到任何困难和艰辛、甚至是不平的情况,都不要逃避,要负起责任,用智慧来处理。
<面对它>
当问题发生时,就算你逃避不承认,也没办法阻止它不发生;既然问题已经发生了,就坦然以对,把它当做是一种危机处理的锻鍊,或者是另一种让自己成长的助力。也不要因为害怕做错事要承担后果,就不做事,要从做错的事中累积人生的经验。所以当问题出现时,首先要用冷静、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它。
<接受它>
很多人在问题发生后,都很难接受这个令人失望而意外的结果,但是人生本来就是一连串起伏波折,得失是很平常的事,我们不可能永远处在顺境之中,所以,遭遇逆境时,也能勇敢接受,就是一种智慧。
<处理它>
对于任何不好的情况,配合因缘,能够改善它就尽力改善,能够补救就尽量补救,但如果已经无法处理,也不必失望,继续努力,下次还有成功的机会。比如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不要失去自信,或埋怨题目太难,把它当成一场练习,错误的地方重新订正,并检讨自己失败的原因,好好改善,挑战自己的潜能,下一次再全力以赴!
<放下它>
如果计画好的事,努力去做,却发生意外的情况,而评断所有的因缘,已经不可能再改变,这时就只好放下它了,但这和未经努力就放弃是不同的;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每一个人都要懂得放自己一马,也要放别人一马,不要把生命浪费在钻牛角尖上,生命的路还很长、还很宽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于人生仍然要有信心,充满热情。
创造和谐关系的四感──感化、感动、感恩、感谢
在校园中,学习与人和睦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可能离开团体而独自生存。在团体中,我们不但可以得到情感的交流和友谊的支持,并且学习如何慈悲待人、忍耐和宽容;而时时怀着感恩、感谢、感化、感动的心,你将可以在校园中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感化>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感化的人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我们常常会批评这人如何、那人怎样,习于要求别人,却不能以身作则,这就是现在社会中最败坏的风气之一,每一个人都自以为不了起,没有惭愧的心,却到处指着别人的不是。如果自己都不能改变自己,又如何期待改变别人呢?感化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时时自我检讨的惭愧心,当知道自己的不对后,也要彻底忏悔改正,不再犯错,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当我们懂得惭愧、常常忏悔,时时改正,心地就会愈来愈清净,也才能说服别人,不必处处说教,自然别人就会被你感化。
<感动>
有人抱怨现在校园风气太差,学生太自我、太难教,老师太严厉、脾气太坏,校长太过功利主义、只在乎表面成绩,或者整个国家的教育方针没有一致的主张……。我们总是认为等别人都变好了,自己就安全了;别人都变得认真、负责,自己就幸福了,但我们自己是否满别人的愿、如别人的意呢?我们能对生活中一点点小事感动吗?学生一个天真的微笑、家长一个温暖的感谢、老师一个鼓励的赞美、校长一个关怀的眼神,甚至一朵绽开的花朵,都能让我们感动的话,那我们就会觉得这个校园真的很美,处处有温情。我们先从自己感动做起,用智慧处理事情,用慈悲对待别人,自然也会产生力量感动他人。
<感恩>
随时随地心存感恩,当别人为你服务时要感恩,当你为别人服务时也要感恩。真正的服务不是交易,而是以你的能力范围来做奉献,尽量帮助有需要的同学,或者打扫教室,为师长承担工作等等;在奉献的同时,态度是恭敬、平和的,而不是斤斤计较自己多做了什么,或自以为了不起,认为自己做很多功德,要求别人回报,如果能以欢喜的心去做服务的话,这份付出的喜悦,就是最好的回馈了!
<感谢>
当我们能够事事顺利,我们以感谢的心来面对顺境,当我们诸事不顺时,我们也要以感谢的心来接受逆境,因为顺境和逆境都是帮助我们成长的恩人。同样的,当有人来助我们一臂之力,我们应该感谢贵人相助,当有人在背后批评我们时,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们的教诲。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当做是贵人,都看成是恩人,都是有利于我们的人,以感谢的心来对待,这样心中便能常保平安、快乐。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1 13:37
十个心灵成长新动力
1.做自己,也要关心别人
以前有一个口香糖的广告,影片中的叛逆青年说:「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句话在当时造成很大的轰动,象征着自由主义的个人色彩挑战过去的威权时代,但是过了一、二十年后,如今的台湾已是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以批评他人为理所当然,也因此造成许多社会乱象。
我们都希望别人能尊重自我,但是自我和自私是不一样,很多人自我过了头,就变成自私自利,在学校只管读书考试,却不愿为他人伸出援手,甚至对学校的纪律感到厌烦,认为遵守校方规定就是压抑了自我。
一个团体、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纪律的规范,每一个人都只图利自己,不理会他人的话,那就会产生许多纷争。所以,当我们在做自己的主人时,也要学习关心别人,而不是做什么事自己喜欢就可以,要设身处地为周围的人事物着想;而当你为别人着想时,同样的,别人也会为你着想。
2.逆境是老天送给你最好的成长礼物
有一个男孩向做厨师的父亲抱怨生活中总是有解决不完的问题,父亲便拿出三样东西:萝卜、鸡蛋和茶叶,把它们分别丢到锅子里,加水煮了一会儿,然后跟儿子说:「这三样东西都遇到相同的考验,也就是滚烫的热水,原本坚硬的萝卜变软了,易碎的鸡蛋却变硬了,而茶叶不但和水融为一体,还改变了水,如果是你遇上了逆境,你会是哪一种呢?」
圣严法师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碰到顺境,这是反常;碰到有挫折、打击的逆境,才是正常。」「逆境是老天爷送给人最好的成长礼物。」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生命中的许多挑战,如果能把逆境当做老天送给你最好的成长礼物,耐心接受每一次的磨练,有一天当你跨越了考验,你将有不一样的收获和更深刻的体悟。
3.当你看待世界的态度不一样时,世界也会变得不一样
日本盘珪禅师有一回对外讲经时,忽然群众中冒出一个挑衅的声音:「盘珪,我知道很多人很敬仰你,但我就是不服你!」
盘珪却一点也不动怒,祥和地回问他:「你是要和我讨论佛法吗?那请过来这里吧!」
那个自以为是的人便走到盘珪面前,这时,盘珪谦和地笑说:「感谢你服了我!」
同样一件事,假如你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像盘珪遇见别人无礼的对待时,他却不以为意,反而以幽默的方式去化解,赢得更多人的敬意。
许多人总是被自己的想法给侷限,遇到危机或者不如意时,习惯责怪别人来逃避自己的责任,不然就是怨天尤人。但是,如果你的心转化了,变得更柔软或幽默时,抽离自己的执着,你会发现,当你用不一样的态度来看待世界时,世界也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4.寻找属于你自己的生命意义
有一位年轻人很喜欢生气,周围的朋友、甚至连他的父母都很受不了他的脾气,有一天别人忍不住问他:「你怎么总是在生气呢?」年轻人想了想,回答:「因为这世界已经疯狂了,昨天才计画好的事,今天又改变了!我永远无法追上这个世界,所以让我很生气。」
如果这位年轻人能够学习美国作家梭罗(《湖滨散记》作者)的精神,不管世局如何变化,安住在华尔腾湖畔,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也就不会随外界起舞而焦躁不安了!
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寻自己的生命意义是很重要的事,许多年轻人盲目地追求潮流,以赚钱为人生的志向,注重物质享乐,但物质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只会让自己更加空虚。真正的成功是踏实地把每一件事做好,把各人的角色扮演好,当老师的好好教导学生,当学生的好好跟老师学习,把每一份工作当做志业来做,从中寻找出服务他人的意义,便是最好的存在价值。
5.不要让将来有遗憾,把握此刻
多年前,美国一名哈佛大学学生决定放弃学业,自己去创业,他排除万难,以很少的资金创造了全球第一的财富,他就是比尔‧盖兹。
有时,我们心中会出现一个声音,告诉我们该去做什么,可是另一个声音又会出现,跟我们说你这样做会发生什么样可怕的后果,如果当年比尔‧盖兹没有毅然决然投入创业的话,也许一经犹豫,他就不会去做了。
因此,当你确认了人生目标后,除了要有审慎的计划之外,还要有全力以赴、不问结果的决心,把握此时此刻,全然投入,就算最后没有成功,但是将来回想起来,也一定不会有所遗憾。
6.成绩不是一切,分享才是财富
知名歌星张学友在一场座谈会中提到:「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追求……,我觉得自己一直在经历,也得到了我所追求的,但得到之后,有一段时间突然觉得很空虚。」
许多父母非常在意孩子的成绩,在为孩子规划的未来蓝图中,大都是考试要考前几名,上明星大学,到国外留学,然后拥有一份高薪的工作,结婚生子,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背负着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现在的孩子已经渐渐失去童年,不是忙着上补习班补习课业,就是学各种才艺,从小被训练不断和人竞赛,变得更加功利,但生命不是用来跟人比较或追逐名利,能够和他人一起分享才是真正的财富。
也许你的孩子不是每一次都考一百分,可是他有一颗开朗温暖的心,拥有一群共同读书、共同游戏的同伴,懂得关心别人,能够照顾别人,那他不是也很棒吗?
7.以赞美代替批评,以包容代替苛责
在小学任教的王老师,每当学生不乖时,他都会很生气,有一次还气到差点中风,他想说:「自己的生命要紧,不能随便生气。」后来当学生又不乖时,他想了一个办法在学生联络簿上写着:「你在某某方面表现很棒,但是如果能再改善哪一样缺点,你就棒呆了!」原本以为会被责怪的孩子,因为老师的鼓励,反而心生惭愧,更加积极改善自己的缺点。
每一个人都喜欢被喜欢的感觉,也都喜欢被赞美,花朵得到了呵护会开得更灿烂,乳牛听了古典音乐,乳汁的分泌更旺盛。同样的,当别人犯错或得罪我们时,我们能够忍住一时批评的冲动,用包容代替苛责;对待别人也以欣赏的方式,用赞美他的优点,来代替批评他的缺点。试试看,当你这么做时,四周将呈现一片和谐的氛围。
8.礼貌是尊重的起点
隆‧克拉克是唯一一位被美国总统接见过三次的小学老师,在他着作的《优秀是教出来的》畅销书中,第一条班规是「遇到大人要主动称呼,大人问话,一定要清楚回答是或不是,或者我不知道,不可以含糊答哦或嗯。」
这么琐细的事,有必要列为教导优秀学生的第一条吗?克拉克这么说:「我觉得这是所有班规中最重要的一条,因为我期待学生尊重他人,做到这一点就是最基本的一步。」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尊佛,每一个父母都是菩萨,每一个老师也都是善知识,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当我们懂得尊重每一个人,我们就能懂得谦逊之道。礼貌就是尊重的起点,也是净化的开始,从内心到话语、一声谢谢,一声对不起,一声请,一个点头,一个微笑到礼敬万事万物,不但能促进人我的和谐,更可以让整体社会安宁、祥和。
9.诚实是最佳的良方
大德有一次考试得了第一名,他的数学还满分,让他非常高兴,当他拿到考卷后发现老师改错了一题,实际上他应该是九十七分,虽然差了三分,但名次就要掉到第二,他内心非常犹豫要不要告诉老师实情,这次的第一名他等很久了,真的很难舍弃。回家后,忍不住告诉妈妈他的困扰,心想妈妈也许会说:「反正是老师自己改错,没关系!」但大德的妈妈却鼓励他说实话:「有些事做了会良心不安的话,就不要去做。表面上的第一名永远不是第一名,它只会为你带来愧疚,只有诚实才会让我们心安。」第二天大德跟老师更改考卷分数,并得到了一枚荣誉的贴纸。
当你说第一个谎时,后面要再说九十九个谎言,而编织九十九个谎言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如原本老老实实说实话,不管什么情况,记住,诚实是最佳的良方。
10.感谢每一个成长的日子
担任过教职的麦可.霍伊,写下大受美国青少年欢迎的《时间不等鼠》等作品,其中最动人的就是书中主角──名叫何默思的老鼠,无论遭遇好或坏,他都心怀感谢:「最感谢的是友谊。感谢打扮有如嘉年华飞蛾的知更鸟歌者。感谢黑暗的戏院。甚至感谢老鼠夹。感谢乳酪。感谢意外。感谢冒险。……以及晚上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可以安眠。」
每一天夜晚睡觉之前,你是不是也花五分钟感谢这一天所发生的一切,感谢认真的老师,感谢学校下课的钟声,感谢同学的微笑,感谢及时赶到的公车,感谢妈妈做的爱心便当,感谢每一个成长的日子。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1 13:47
给亲爱的学生
○对大人要有礼貌,每天都要和师长问好,也要向父母请安,记得随时说「谢谢」。
○不可以用傲慢的口气和老师顶嘴,同学之间也要避免,不然会显得骄傲自大。
○老师规定的作业,每一天要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养成「今日事今日毕」负责任的好习惯。
○当同学有好的表现时,要为他鼓掌,输给别人也不要嫉妒或生气;自己有好的表现时,更不要炫耀或得意忘形。
○上课记得关闭手机,也不要和同学讲话交谈,制造喧哗,不但影响班上秩序,也忽略老师上课的内容。
○耐心听人说完话,虚心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尊重他人的意见,不要任意批评或自以为是。
○考试时不要作弊,平常也不说谎,诚实是为人处事最重要的原则。
○遇到挫折时,不要自暴自弃,更不要伤害自己,每天要和父母家人谈心,和师长也要多做沟通,让别人了解自己,也要体谅别人。
○依照自己的能力,每天储蓄固定零用钱,不随便乱花父母的钱,也不浪费东西。
○遇见同学有困难时要帮助他,对待别人和动植物也要有爱心,不要破坏学校公物。
给敬爱的老师
○孩子喜欢别人关心他,每天赞美孩子一句好话:「你很特别,你很棒!」并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赏罚分明,孩子表现好时,要嘉奖他;孩子做错时,用为班上服务的工作来代替体罚,也不要把自己个人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以身作则,在教导孩子时,同时自己也要不断成长,多吸收与教育有关的知识;并定期和家长开会沟通,寻求家长的支持。
○对待所有的学生一律平等,不要有分别心,也不因出身背景、功课好坏,而有私心或偏袒。
○每天上课前,记得唤起自己的热忱,提醒自己对教育的使命感,和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爱。
给亲爱的家长
○不要太功利主义,只在乎孩子的名次,应该了解孩子的潜能与特质,适性地发展。
○每一天都要看学习联络簿,和老师多做沟通,确实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每天至少花十分钟和孩子说说话,了解孩子的需要和学习的困难。
○尽量参加学校的活动或担任志工,多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并帮助老师解决问题。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1 13:50
自然伦理篇
1 圣严法师的期许
珍惜人类共有的大身体
自然,是指地球的整体大环境,原来不在传统的伦理之中。中国古代儒家提倡的五伦,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人际关系,这是儒家的人文思想,以人为主体考量。可是,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万法惟心,无论是人的精神层面,或者人为的各种活动,乃至于自然宇宙之中的一切万物,都与人的心相关。因此,人与人的互动是法,人与自然的相处也是法;况且,人与自然应是更密切的关系。宇宙一切万物,都需要依赖自然来滋养,人类也是如此,不管是过群体生活或者单独的居住,都不能离开自然。
譬如我们呼吸一口空气,喝一滴水,吃进一口食物,都是从大自然供给;我们醒着的时候,睡觉的时候,移动的时候,安居的时候,也都与自然息息相关。自然就等于是人类共有的一个大身体,而人类居于此身之中,是此大身的一部分,应该善尽保护之责,使得这个大身体健康、长寿绵延,让未来的子子孙孙也能够在地球的大环境之中,享有与我们此刻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的资源。
破坏自然造成大地灾变
可是,事实恰恰相反。人类非常聪明,尤其是二十世纪下半叶进入高科技时代以后,人类想尽办法以各种高科技的机械、技术,前进大自然、征服大自然;美其名是「开发资源」、「繁荣经济」,实际上,大多数的开发,不管是开发海洋、高山、林地、矿区等,每一种开发都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这种做法,不仅无法使得地球健康更长寿,人们也无法承诺留给下一代美好的自然环境;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对自然的无动于衷,对大地的不负责任。
许多报导都指出,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地球上有许多地方的生态,均出现有史以来的急剧变化。譬如原来终年积雪的高海拔山区,冰层已渐渐融化,降雪的速度远不及融雪之急;有些滑雪胜地,原来夏天也可以滑雪,现在只有在冬天才有足够的积雪厚度,春夏滑雪的光景恐已成历史;在某些地区,冰山正在消失之中。数年前的冬天,我到瑞士指导禅修,在白雪皑皑的山顶上,不远处可见一条冰川,当地人告诉我,这几年冰川融化的速度非常之快,不到十年的时间,冰川已退后两百公尺;而且每年消退的速度,越来越快,让人非常忧急。
生起与自然对话的感动
地球正在暖化,许多人都知道有这个现象,但是真正去重视、探讨改善之道的人并不多。如果人类依然我行我素,对地球的破坏无动于衷,地球还能有多久的未来?过去人类写下了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往后人类还有另一个五千年吗?
因此,我们提倡自然伦理,就是希望大家重视自然环境改变的事实,更要时常想到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有一次,我在美国的道场主持禅修,当中安排了出坡的劳务时间,有人负责去除草。禅修结束之后,有位学员特别来问我:「师父说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各有角色与任务,这些杂草也是生命,也有一份任务;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拔除它们呢?」他这么说也没错,但问题是道场不是荒野,功能不同;我们是以整理、美化的方式来爱惜大地。拔杂草,是为了环境的整洁、美化,使同一区里的高级植物如树木能顺利成长,也达到绿化、清净空气的功能。
我也主张少砍树,而要多种树。在法鼓山建设过程中,我们为了保护原生的树种,特别进行移树工程,前后历时两年有余。就是把工程预定地原生的树种,暂时移至专有的移树区;待工程完成以后,再移回原地种植。此外,原本芜杂的荒地,经过整理和整体的景观规划,现在已是一处处井然有序而令人赏心悦目的公园、步道和四季盎然的植物花卉。这是我们对自然的一份用心,使自然环境更整洁、更美化,而让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自然的一份境教,在每个脚步之间,生起与自然对话的感动。
用积极态度珍惜自然资源
所以,人和自然的相处,不仅要避免破坏自然,也要进一步培养自然、美化自然。这是积极的自然伦理。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珍惜各种自然资源。事实上,自然资源是不可能永续使用的,因此当更加珍惜。
<珍惜水资源>
我刚到台湾的时候,在南部乡下经常看到人们在地上打一个小洞,就有地下泉水涌出,对农地的灌溉相当好用。但是现在,地下水已越来越少,主要是因长期过度使用,水源已告枯竭。现在zhengf正实施地下水源的保护政策,一方面限制、减少水井的开挖,一方面,封井的数量也渐次加增。
水资源是台湾非常珍贵的资源,可是很少人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台湾的水资源除了地下水之外,其余可用的水,一种是海水,一种是雨水;海水需要淡化,雨水需要水库的储存,才能运用。然而受地形限制,台湾能够建筑水坝和水库的地点并不多。现在台湾有两千三百万人口,将来可能更多一些;相形之下,水资源就更不足了。
反观夏威夷也是一个海岛,同样也有水资源限制的问题,当地zhengf因此以限制人口的居住,来达成水资源的有效管控。台湾如果再不珍惜水资源,用水毫无节制,说不定将来也要采取限制人口措施,或者人口必须外移,才能解决用水的问题了。
<珍惜山河资源>
台湾的地形多起伏,秀美的山林之地已不多见。过去zhengf鼓励农民种植高冷蔬菜、水果,藉此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此用意虽好,但是多年后我们发现,高冷蔬果固然鲜美,然而高山山坡地遭开垦破坏,林木被大量砍伐,导致水土保持功能丧失,一遇豪雨,经常演变成灾。此外,农民耕种使用的肥料,也造成土壤的污染,经雨水冲刷而下,对下游居民的民生用水,也是一大问题。
像这种情况是非常严重的,一定要设法改善,否则等到水土保持出了问题,山形结构渐渐改变,灾害的发生也就无从避免了。过去台湾很少出现土石流,现在一到豪雨季节,山区民众就担心爆发土石流。原因是什么?因为山林地被过度开发,致使地质松动,一遇暴雨而无法负荷,也就爆发了土石流。有人说这是大地的反扑,在我认为,这是人类破坏大自然的结果。大地如慈母,只是承受再承受,而人类对大自然予取予求,开发、破坏、污染等等极尽能事;等到大地承受不起、发生了灾变,却说是自然的反扑,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说法。此外,有些不法商人盗采河川砂石,造成河川地形改变,影响河川的稳定性,也是极自私的行为。
保护自然资源从自己做起
因此我要呼吁,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不是少数几个学者去关心、去研究就罢了;学者的研究是在提醒我们,人人都要本着良知来保护自然,自然和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人问我:「升斗小民如何保护自然?」一般人既没有能力去开发自然,更不可能破坏海洋资源、空气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至多就是浪费几张纸、浪费一点汽油,多制造些日常垃圾而已。可是再怎么浪费,也比不上那些靠权力、财力、政治力的人,用大型器械开发山林、破坏河川、污染自然。
保护自然,重要的是从自己做起。那些大财阀、大国家所进行的生态大破坏,一般老百姓也许无法阻止,可是大家不要气馁,至少我们可以不去响应。至于个人如何保护环境?就从不浪费资源开始。资源可回收再利用者,要尽可能重复使用。比如在办公室里,一张纸可多次使用;正面用完,反面再利用,最后可碎纸作为物品的包装衬底使用。这也算是尽上一份环保的责任。居家则可在阳台种植盆栽,或者有较大场地的家庭,可多种树。中国大陆在毛泽东的时代,主张大量砍树转作农耕用地,即使山林地也不放过。现在他们已经修正了,重新开始种树,在大陆的东北、西北地区,渐渐都在复育,但因雨量少,生长速度慢,但至少是好的开始。台湾则听说已有相关的林务单位,分别在不同林区负责砍树和种树的工作。
可能有人知道,加拿大生产的原生纸浆很有名,但是大家不一定知道他们每年的种树量,也相当可观。在欧洲地区,凡是砍树的地方,就会有种树的配套计画;在一批树木砍伐之前,一定是先种下另一批新树苗,且待其成长,务必做到最基本的环境平衡。台湾也应该见贤思齐,在砍树之前,先有种树的计画。
发挥影响力保护自然大身体
自然伦理,就是从自己做起,除了不浪费、不破坏自然环境,更要爱护、珍惜有限的自然资源;同时,透过一己的影响之力,也让身边的人认识自然环保的重要,共同对我们所寄住的自然大身体,尽一份保护、照顾之责。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1 13:51
自然伦理从「心」做起
每天你醒来,你又开始活在地球的一天了。你是用感恩的心来迎接每一件事物,还是例行公事似的度过一天?做任何事如果没有「心」,那就只是形式而已,不会得到任何的喜悦。但是,如果你的心转化了,你就会看到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心是一种虔诚,心是一种全力以赴,从内心去实践,心会改变一切。
推动心五四运动
因为「心」是如此的重要,所以法鼓山在二十一世纪特别推出「心五四运动」,以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四感──感化、感动、感恩、感谢;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等五种方法,来完成以心灵环保为首的「四环」。
「心五四运动」不仅是一项精神启蒙运动,更是现代人必备的生活教育,需要你我共同热情参与。(可详细参考法鼓山文化中心出版的《心五四运动》结缘手册)
四种环保──心灵环保、生活环保、自然环保、礼仪环保
同样的,在推动自然伦理运动时,你也一定要从「心」去善待地球,进而改变地球。为了地球永续发展,让大家都能安居乐业,法鼓山多年来以佛陀慈悲和智慧的本怀,不断呼吁社会大众,共同关怀我们的环境,更推动「心五四运动」积极实践心灵环保、生活环保、礼仪环保、自然环保等四种环保运动,以净化我们的社会,改善我们的环境。
<心灵环保>
环境污染不离人为、人为不离人心,所以环保要从心灵的净化做起。用慈悲、利他的心对待众生,确信利人便是利己的道理,用智慧心处理事情,保护自己的心,远离烦恼,不受困扰及污染。
<生活环保>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需要的才要,想要的不重要。在日常生活衣、食、住、行,要养成少欲知足、勤劳、简朴、整洁的生活习惯。能不浪费资源及能源,就不浪费;能不制造垃圾及各项污染,就不制造;并善加回收资源,循环利用。
<自然环保>
知福惜福,感恩大地,知足常乐;培福种福,回馈大地,人人有福。体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任何资源都必须珍惜使用,不可浪费、污染,自然环境必须加以保护尊重,才能长长久久护育万物,维持永续。
<礼仪环保>
从个人观念的净化开始,以致整个环境的净化;使礼仪由内心发起,对万事万物的尊重及平等对待,再形诸于外,透过行为的净化,以心仪、口仪、身仪,促进人我和谐、社会安宁,以及整体的祥和。
3 五个提醒与四个方法
五个地球现况的提醒
<圣母峰变矮了>
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大自然的生态受到空前地破坏,我们居住的环境也日益恶化──森林砍伐过度造成水土流失,工厂排放废水污染河川,有害的废弃物破坏土质,汽机车及飞机所排放出来的废气除了污染空气、造成酸雨外,石油燃料大量释放的二氧化碳,更使得地球暖化现象日益严重;而冰箱、冷气机所使用的冷媒,已让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成约两个欧洲的大洞……。
从二十世纪以来,地球平均温度已经上升0.6℃。不断提高的全球暖化、温室效应和沙漠化现象,已造成全世界最高山喜玛拉雅山主峰圣母峰,从一九六六到一九九九年期间降低了一百三十公分,而且还在持续缩小中。甚至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也因为暖化导致冰山融解,有的土地被迫脱离本岛漂流海中,形成一个孤单的小岛。
<北极熊没有家>
依目前全球暖化情况持续演进,将造成两极冰层加速融化,海水体积膨胀,未来一百年内可能淹没部分人口稠密的海岸地带,包括纽约、威尼斯等,都会变成一座座海底城市。
目前北极冰层面积已经减少了两百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五十六个台湾大小,连北极熊也因为生理时钟错乱,无法冬眠。科学家预估这种情况再过三十年左右,北极地区在夏季时期将没有任何冰层覆盖,变成一片汪洋,而现存世界两万两千只的北极熊,则在四十五年后彻底绝种。
<马尔地夫可能会消失>
全球暖化也会导致天气出现异常,不但冬季变得很短,也愈来愈暖,并引发区域性气候灾害,有的地方干旱缺水,有的地方则是豪雨成灾。
美国飓风和龙卷风在往后数十年内,强度将更剧烈;而英国及北欧可能进入「新冰河期」;非洲和拉丁美洲严重缺水;世界最平坦的印度洋岛国马尔地夫,过去一百年海平面已经上升了20多公分,难保将被海水淹没的命运;中国北京则因北方沙漠化扩大,日渐增强的沙尘暴,未来恐怕不适合人居住。
经济学家警告说,全球因为暖化所造成的损失,将高达新台币两百三十三兆元。这些气候灾害,除了造成粮食短缺,也影响到生态系统,动物被迫离开原栖息地,展开大迁徙,植物也因环境变化而转移。面对此刻地球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世界各国应该尽快采取因应对策,以避免更严重的后果发生。
<台湾的自然危机>
至于台湾,也好不到哪里去,未来如果海平面上升一公尺的话,将有0.4%的陆地面积会被淹没,如果海平面上升10公尺,则8.8%陆地面积将被淹没,相当于七个台北市大小。
近几年台湾天灾之多,已经成为民众焦虑、忧郁的因素之一,对于地震、台风等天灾所产生的恐惧,让不少人罹患焦虑症和恐慌症。而每次台风或豪雨来袭,几乎都会造成全台各地严重的土石流和水灾;如果一段时间没下雨的话,就可能缺水闹旱灾,这都是台湾山地过度开发、水土保持及自然保育工作没有做好的缘故。
除此,根据2005年统计,台湾所制造出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全球排名第22位,但人均排量却达11.9公吨,高居全球第三名,成为制造温室效应的元凶之一。
因此,我们再不好好珍爱地球,做好保育自然的工作,终有一天,人类将因大自然的反扑而惨遭绝迹,到时我们不但失去可爱的家园,连生存都有问题了。
四个拯救地球的方法
<利他就是利己>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种自然的危机意识,绝大部分的人都还是抱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忽视心态,以为天灾人祸不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但你真的能全身而退吗?一只巴西的蝴蝶轻轻拍动翅膀而已,就能导致美国德州产生一场可怕的龙卷风。蝴蝶效应的现象正是提醒我们:你我都不可能置身于地球之外,因为我们既然一起生长在这个时代,我们就有这个时代的共业和命运。
许多人往往都只想到自己的需要,却没有考虑到我们的社会、国家,以及整个地球大环境,它需要什么?想一想,如果你是地球的话,你需要什么呢?你需要的是──不要制造太多的垃圾,也不要砍伐太多的森林、排放太多的废气……。
如果你能放下自私自利,凡事以利他为出发点,去爱护一切万物,自然而然对所有的物资都会善加珍惜利用。而这样的利他,最后不但净化了地球,同时也将利益了你自己。
<推动地球永续发展>
为了正视地球整体环境的问题,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过世界环境高峰会,并发表了「二十一世纪议程」及「里约宣言」,揭示「永续发展」的环境理念。强调透过对生态系统的保育,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而使人类社会发展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存。其宣示的重点有两项:
1.发展需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但不损及后代子孙的福祉为限度。
2.发展需以不超出生态系统的承受范围,而能改善人类生活品质为限度。
此外,针对「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做出全球性管制。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的「第三次缔约国大会」(COP3)中签署「京都议定书」,规范三十八个国家及欧盟,必须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数量,以期减少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自然保育的永续经营,是一条必走的进步道路,如果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像西方工业国家一样浪费的生活方式,那么得再有两个地球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不可能让人予取予求的。因此,我们必须提倡低污染的科技,以节省能源、环保的方法,减少消耗,推动地球永续发展的理念。
<以环境教育守护自然>
让自然保育能够永续经营的第一步,就是每一个人都要有世界公民的意识。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都需要依赖大自然存活下去,并要学习和自然生态相互融和。而做为一个世界公民,当然需要做好「环境教育」的工作。首先要认识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把自然环境当作是我们的大身体,了解它目前的状况,关心所有跟环境有关的公共事务,而不要认为那跟自己没有关系。
培养爱护环境的心,保护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实践对环境伤害较少的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进而改善环境,维护自然生态,这就是最好的环境教育。
环保的英文为economy,也就是「节省」的意思,所以环保的意义是:尽量少用资源并节省资源。能够重复使用的就尽量回收再利用,就像没有水源的新加坡目前却能做到所有排放的废水都是有价值的,都能重新回收加以滤化,成为可以再喝的净水。
许多人常把环保侷限在只做「资源回收」的工作,在生活中还是没有「节省资源」的观念,无法克制自己过度的物质欲望。事实上,真正的环保是:降低自己的物欲,以知足的心过简单的生活。当你想买一件东西时,心里先问:「我可以不买吗?」让自己回归到心灵环保的层面,如此环保的工作才能真正地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从身边小事做起>
日本有一位滴水禅师,有一天他的师父仪山要洗澡,因为水太烫了,便叫他提一桶冷水来加,滴水看水温调得差不多了,顺手将桶里剩下的一些冷水倒掉了,他的师父当场训斥他:「你怎么这么不惜福呢?这一滴水给树,树也很开心,给草,草也很欢喜,一滴水也有它的价值啊!」徒儿听了恍然大悟,从此将自己的法名改为「滴水」,把心和滴水融合在一起,包容有情,珍爱万物。
一滴水虽然微小,却能形成广大的海洋。一滴水也有它的利用价值,也蕴含着所有的生命奥祕,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往往都忽略了这一滴水。就像我们常常会觉得环保的课题如此庞大,我们只是一个普通的世界公民,力量这么微小,能为环保做什么呢?
‧ 我们无法阻止森林被滥伐,但我们抑制想换家具的欲望,家具能用就用,节约每一张纸,并绿化社区的花圃,爱护公园的花草树木。
‧ 我们无法阻止珍稀动物的消失,但我们尽量控制美食的诱huo,不吃特别的山珍海味和国家保护的动物,也不养一些破坏生态的进口宠物,或遗弃牠们。
‧ 我们无法阻止河川海水被污染,但我们可以使用天然的洗洁剂,节约生活用水,重复使用洗米水和洗菜水。
‧ 我们无法阻止垃圾污染环境,但我们可以自备购物袋,做好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少用或不用塑胶袋,不乱丢垃圾。
我们从小事做起,学习滴水禅师在日常生活中以节约的态度来做环保。自然而然,我们的环境就会减少一些污染、多一分绿意。善待地球已经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世界性的潮流趋势!不管你是谁,你都没有权利浪费任何的地球资源。让我们一起为地球的明天、为下一代的未来齐心努力。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1 13:51
自然伦理功课表
○不浪费一滴水源,水龙头要记得关紧。
○下雨时,可以准备一个桶子接水,浇花或擦地用。
○冬天减少泡澡次数,淋浴也记得控制水量;泡完澡的水可以擦地板或冲马桶。
○洗米和洗菜的水可以拿去浇花。
○养成随手关灯、关电源的好习惯。
○气温低于28℃时不开冷气。
○使用节能家电用品。
○短途出门尽量搭乘大众运输工具或者散步健身。
○餐食以健康适量为主,避免浪费。
○外出用餐,自备筷子,不用免洗筷。
○外出用餐,吃不完的剩菜尽量打包。
○吃饭时,要感恩,珍惜食物;任何享用之前,都记得感恩并珍惜造化的恩赐。
○随身携带购物袋,使用环保袋。
○礼品不要过度包装,以免资源浪费。
○买东西之前,想一想:「我真的需要吗?」不要被购物欲所控制。
○确实做好垃圾分类、厨余及废弃电池回收的工作。
○家具及家电用品,尽量爱惜使用,不要随意更换。
○居家尽量以干净整洁为主,而不跟人比较豪华奢侈。
○不乱丢垃圾,可以的话顺手捡拾垃圾。
○爱惜山坡地,不乱砍树。拥抱一棵树,感谢它为你制造纯净的空气,且绿化环境。
○在你有生之年,至少要种下一颗树的种子,种下一份善的因,也为地球种下绿色的希望。
职场伦理篇
1 圣严法师的期许
六伦中的职场伦理,它的涵盖面很广,除了私人的公司、企业,也包括zhengf公营事业,以及民间的非营利事业组织。
大约二十年前,前财政部长李国鼎先生曾经提出「群己伦理」,以补充固有「五伦」的不足,主要就是讲的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伦理关系。这在当时引起不小的回响,只是「群己伦理」的涵盖面虽广阔,但表现的内容不是界定得很清楚;现在法鼓山推出的「心六伦」,当中有一项即是「职场伦理」,应可把这种群己关系的互动,表达得更完整。
职场是今日社会的产物
在过去的农业社会,职场并不容易凸显。因为农业时期的工作型态,通常是单独的个人或者一个小家庭在经营,比如裁缝、木工、理发,都是单纯的个人工作,并没有所谓的职场问题。此外,在英国或瑞士有着大牧场的国家,通常牧场就是由一个家庭负责。在山坡上放牧几十头的牛羊,就成为一个牧场,有的牧场只有一个人在经营。像这种情形,牧地虽广大,但不能称为职场。我也曾在加拿大看过一个农场,几百亩的耕地,从耕地、播种到收割,全部由一个人操作农耕机完成,这当然也不能称为职场。
职场是今日社会的产物,二十世纪以后,群聚型的都会城市成为人口的聚集中心,就连市区以外的郊野也在城市化,因此职场渐渐形成,从过去家庭式、家族式的产业,转变而成为集团式、群体式的生产机构;所有的生产组织、工作场所,和参与的工作人员,都跟过去不同。
此外,过去民间的种种行善,如造桥、铺路、布施汤药等,都是个人或者少数几人的义举,不算是一个慈善团体。现在,非营利事业组织的成立,能把一群有心人集中在一起从事公益服务,这也是职场的一种,就像企业的管理,也要注重经营和职场伦理。可惜的是,有些非营利事业团体不善管理,辛苦募来的钱,竟有一半是用在人事费用上,反而花在目的事业的钱不到一半,那是非常可惜了。
投资者、员工与顾客各尽其份
职场有大有小,主要的职场关系可分为三方面:投资者、员工,与顾客。投资者雇用员工来推动生产,以创造好的产品来为顾客服务。在这当中,投资者可能不只一人,员工也有一群人,而服务的顾客当然越多越好;这些人在职场上产生的互动关系,便是职场伦理。
职场伦理中,首先是资本实业者,他们运用自己或者结合他人的人际关系、工商关系、国际关系等,从事事业的生产,因此要有工作人员来执行。而工作人员,有的付出劳力,有的花费心思,譬如现在许多的工作,都是透过电脑和网路达成,真正劳动的工作不多。在职场伦理中,投资者、员工和顾客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助的社会关系,更可说是一个共同体,彼此的利益都需要兼顾,不能只维护单方的利益。健全的职场伦理是,任何一方都要尽心尽力来完成工作,创造企业利润,而以最好的产品回馈给社会大众。这样的时候,投资者、工作者与顾客三方都受益,对社会都有贡献。
因此,无论是大公司、小公司,或者跨国企业,都应该尽到职场伦理的责任,大家各尽其分,各尽其责,有多少的资源与能力,都应该奉献给团体和整个社会。反之,如果企业的负责人一心只想赚钱、欺压员工,而员工只贪图一份薪水,工作时偷鸡摸狗,或者用欺骗的手段来榨取顾客的利益,这些是与职场伦理背道而驰。这样的企业,一时间可以获利,但是长期来看,一定是弊多于利,赚得小钱,赚不了大钱。
相互关心、合作成就彼此
职场也包括zhengf单位的便民服务场所,以及民间的非营利事业组织,也都应该讲求职场伦理。譬如法鼓山,虽是一个宗教性的非营利事业团体,但是我们集合了许多工作人员一起共事,有的是奉献的义工,有的是受薪的员工;大家在一起工作,就应有职场伦理。
职场伦理,是一种相互关心、互助合作的关系,职场虽分有不同部门,但是各部门之间,应该是互通有无,彼此支援、和睦协调,而上下之间畅通无碍的。否则,大家不会对工作尽心尽力,甚至还会有人斤斤计较,觉得自己的付出与获得,不成正比。
职场伦理是讲求尽心尽力、尽责尽分之余,彼此愉快的互动与合作。在职场中,如果大家都能无私奉献,克尽本分,工作就会非常顺畅愉快;如果大家都在计较、攻击、批判,彼此的力量就会分散抵销,一加一不仅不等于二,甚至只有二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部门越多越不容易团结,而员工在公司任职越久越痛苦。
利人利己为所在职场加分
有的人能力很强,但是品德低下,没有职场伦理的观念,这样的人不一定会受欢迎,对公司、社会也不会有大贡献。还有,不重视职场伦理的员工,不容易找到稳定的工作,因为他们一到新的职场,就把职场关系拨弄得很复杂,所以每个职场都待不久。这是问题出在自己身上,需要自己看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但是也有的人,才刚加入新公司、参与新部门,该部门因此整个改观,整顿得很好。
希望每个人进入职场,都能为你所在的职场加分,使得职场的气氛温馨和睦、欣欣向荣,而与你一起工作的同事,都能感受到你所带来的正面影响;这样的时候,你便是一位自利利人的菩萨了。
2 职场伦理从「心」做起
「心」会改变一切
提着公事包,步出家门,踏上塞车的上班之旅,在这个过程中,你是抱着一颗喜悦的心,为新的一天可以继续创造工作的财富、尽一份社会责任,而鼓舞自己呢?还是叹气自己又要过着日复一日、朝九晚五的单调上班日子?
什么是你工作的财富呢?当你尽心完成每一份工作,用心对待职场每一位同事和客户,想到因为你的努力工作,而为别人带来好处,这一种利他的善心,就是你的财富。也许你是一个农夫,你用心播种,种出好吃营养的稻米,让别人活得更健康;也许你是一个清洁夫,你用心打扫街道,让市容更加干净,每一个人走在路上都很高兴;也许你是一个建筑设计师,你用心设计出美丽的建筑,让人住得更加舒适。只要保有一颗利他的善心,相信每一个在职场奋斗的人,都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心是一种虔诚,心是一种全力以赴,从内心去实践,心会改变一切。
推动心五四运动
因为「心」是这么的重要,所以法鼓山在二十一世纪特别推出「心五四运动」,以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四感──感化、感动、感恩、感谢;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等五种方法,来完成以心灵环保为首的「四环」──心灵环保、生活环保、礼仪环保、自然环保等四种环保运动。
「心五四运动」不仅是一项精神启蒙运动,更是现代人必备的生活教育,需要你我共同热情参与。(可详细参考法鼓山文化中心出版的《心五四运动》结缘手册)
转动好运的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
佛法的教义与修行的观念,最主要是修福与修慧。财富的累积更需要福报圆满,福报圆满的人也一定是智慧圆满,如果能够实践四福:知福、惜福、种福、培福,并且为别人祝福,就是有大福报的人,也能够在职场上得到最大的财富。
<知福>
知道自己有福报是很重要的,人活在世上,最起码都还有一口呼吸,有呼吸就等于拥有一切希望,人生充满一切的可能。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若能知福,则更应该说:「我还有呼吸,当然满足了!」在职场中如遇不顺遂,随时要提醒自己要知福,生命处处有蓝天,不要因此而怀忧丧志!
<惜福>
惜福,就是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我们要感谢有一个工作机会,可以让我们累积经验、创造财富。我们因为工作而得到一些公司资源,也不该轻易浪费、糟蹋,或视为己有,尤其不能破坏公司的信誉、理念和职场的人际关系。先负责任、尽义务,再去享受权利,这就是惜福。
<培福>
培福就如同把今生得到的福报,种到田里边,它可以培养出更多、更多的福报来。若能把全世界、全宇宙、所有十方一切众生,都当成是培福的对象,不断的种福,那就是有大福报的人,最后和佛一样福德圆满。尤其经营企业,更不能只顾追求利润而破坏大自然和人们的健康,要尽自己所能,奉献回馈给社会,才能享有真正的福报。
<种福>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来种福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福田可以种,例如:自己的家人、朋友、以及社会上贫苦无依需要帮助的人,还有社会、国家的利益和一切众生的幸福,都是我们的福田。因此,老板要把员工当做自己的福田,员工也要把老板当做自己的福田,甚至同事与客户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福田;而随时随地种福的人,就是有福的人。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1 13:52
奠定职场的十个基石
1.弄清楚什么是你真正的方向
日本诺贝尔文学家大江健三郎的祖母,曾经用神秘的口吻对小时候的他说:自己是为了记录森林里所有发生的事情而出生的;她还说:每一个人都有一棵自己的树。也就是每一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使命。
但是很多人活着却是随波逐流,盲目地追逐金钱、满足物欲,不知道什么才是属于自己真正的财富。真正的财富不一定是钱财的累积,而是一颗舍得付出、给予的慈心,并且能以自己的兴趣为主,培养出一技之长,把工作当做生命的志业全力以赴,而不要有尊卑的虚荣心。就像日本千观禅师是一位得道僧人,却甘愿在渡口当一名免费的搬运工人,他的出发点是服务,不是为了赚钱,所以每一次助人所得到的快乐,就是他工作的回馈。因此,在创造财富之前,要先弄清楚你此生的意义是什么,你才有努力奋斗的方向。
2.订立属于你的人生计划
当你了解了你的人生方向后,就要学习订立计划去实践它,也许有人会说:「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但是订立计划并不表示完全没有调整的弹性,订立计划是让我们更有效地达成目标,而不浪费宝贵的时光,让梦想成为空谈。
日本着名的登山家植村直己为了完成穿越北极的目标,订立了每天步行六十公里,从日本最南端的鹿儿岛沿着铁路走到最北端的稚内,全程三千公里的五十二天锻鍊计划。每一次当他被酷暑炎热给动摇意志时,他还是依计划而行,坚持向目标前进,终于完成了任务。
不过,所订立的人生计划一定是要确实可行的,而不是天方夜谭的神话;此外,计划一旦拟定,就要确实执行,否则就变成一张没用的废纸了。
3.以工作为荣,善尽工作的责任
任何成功的专业人士,一定是以他的工作为荣,正因为以工作为荣,他也能善尽每一份工作应做的责任。被喻为「围棋之神」、以中和精神为下棋理念的吴清源,金庸先生曾经如此推崇他:「吴清源是古今中外我最佩服的人之一,这不但是由于他的天才,更由于他将围棋以争胜负为唯一目标的艺术,提高到了极高的人生境界。」
吴清源热爱下围棋,也以当棋士为荣,甚至将围祺的精神化做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当他四十七岁车祸受伤,往后数年为后遗症所苦,甚至在名人赛中尝到八连败,他仍不放弃地继续挑战十段位阶,直到七十岁才宣告引退。吴清源在自传中也说到:「不管是谁,神都给予了才能,这就叫天赋,根据各自天赋尽其所能是最重要的。」而根据天赋尽其所能,直到最后一刻都不轻言放弃,正是善尽工作责任的最佳表现。
4.一日之计在于晨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固然在讽刺懒惰的人一事无成,最主要是勉励大家要及时把握一天中最好的时光。日出带给人希望,早晨则是一天中最美好的开始。美国畅销作家理察‧卡尔森在畅销书《别为小事抓狂》中曾提到:「在一天开始之前,为自己保留一两个小时,是改善生活的好办法。我通常在凌晨三、四点钟起床,花一点时间做瑜伽、打坐。然后写作,读一两章自己喜欢的书……,这是一天最安静的时刻。」
如果你常常抱怨工作总是做不完,可以利用的时间太短,是不是调整一下日常作息,关掉晚上的电视,早一点睡觉,早一点起床,早一点到达工作岗位,好好为新的一天预作准备,面对生活的紧凑与忙碌,相信你绝对有另一番从容不迫的感受。
5.感谢给我工作机会,尽心尽力第一
掌舵美国奇异公司二十年的执行长杰克‧威尔许在《商业周刊》的专访中,给年轻人一个建议:「第一,选择一个能激发你热情的工作;第二,永远做到比老板要求你的更多。」
在企业中经常可见一种情况,那就是老板和员工之间的拉锯战,永远站在对立的两端抱怨对方。员工们常常认为,我已经这么卖力工作了,但老板永远不会满意;而老板则认为,我要求的工作效率,员工总是做不到。
假使彼此能各退让一步,不就可以海阔天空?员工们感谢老板给我工作机会,在工作中尽心尽力,能够多做一点就多做,不为私利斤斤计较,体谅老板经营企业的不易;而老板也能赞赏员工的工作表现,不吝啬地给予适度的奖励。两者都能为对方多想一点,自然能营造出职场的和谐气氛。
6.轻松面对工作,为自己和伙伴加油
在职场中,很多人都为每天处理不完的工作而伤神,明明才解决一个case,紧接着又出现另一个状况,好像工作就是一连串的紧急事故所构成;加上重复的工作内容及狭窄的办公空间,久而久之便在不知不觉中消减了工作热忱。
在此,除了要提醒自己:工作绝不是一项紧急事故,通常会这样想,是你自己过度紧张所制造出来的压力,你绝对可以用轻松的态度去面对你的工作。轻松不代表放松,当你轻松时,就不会把任何小事看得太严重,而工作的乐趣将很快又出现了。
同时,也要不断激励自己,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不凡之处。每天上班时为自己、也为工作伙伴加油,彼此一起分享工作的乐趣,而不只是互丢工作的情绪垃圾而已。
7.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你在公司是一位受欢迎的人吗?
绝大部分的人一定都觉得公司的人际关系比工作本身更难搞,没错!有的员工虽然做事第一,但不表示他做人第一,往往还是众人的眼中钉。「做人重要?还是做事重要?」这问题几乎是每一个职场人士头痛的问题,毕竟人际关系的失败所带来的杀伤力,绝对比做事失败来得更令人挫折。
而根据人力网的资料显示:一般企业在选才时,通常会考虑三大因素,也就是抗压性、学习意愿以及人际的沟通技巧,可见职场的EQ是多么重要!圣严法师说过:「若希望人际关系相处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纳人,多包容人。」毕竟职场也是一个团体生态,每一个人在工作表现的同时,也要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身为主管的人更应该要有包容力,心量要更宽大,自我要缩小,部属就会愈来愈有向心力。
8.随时调整自己,勇于重新开始
就算是工作狂或者了不起的企业人士,有一段期间,难免还是会有职业倦怠症发生,甚至因为经济不景气影响之故,许多中阶主管被公司裁员,造成可怕的中年失业危机。着名的作家罗兰说过:「有挫折或觉得失意时,赶快给自己一个希望去达成,就什么都忘了!」
没错!危机就是转机。当工作危机时出现时,与其坐在那里一直叹气,不如站起来好好重新开始。不管是短期进修充电,或学习第二专长,或另起炉灶重新创业等等,记得随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针及态度,勇于重新开始!效法泰国三明治先生Sirivat的奋斗精神,虽然历经亚洲金融风暴,上亿家产全数赔光,他却毅然从街头卖三明治慢慢再累积财富,不但在人生的舞台上又站了起来,甚至超越了过去的成就。
9.团队精神胜过个人表现
蚂蚁虽然很小,但牠们却最懂得团队精神,并且工作最勤奋,透过分工合作的力量,一群蚂蚁能把一块大蛋糕给抬回家。在职场中,我们应该效法蚂蚁无私的工作精神,因为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团体,除了讲求个人的工作表现外,更需要具有凝聚力的团队精神,才能真正把企业的发展带向高峰。
团队精神中最重要的,是要减少个人的自我,并以团体的共识做为主要奋斗的目标。身为员工,要支持公司的决策,尊重每一位同事的专业;而身为企业负责人,也要跟员工分享获利,让每位员工都成为关怀彼此的一家人,彼此携手前进。如此,员工们对他们的企业都会有十足的向心力,也乐意将热情发挥在工作品质上;因为他们了解,团体的利益就是个人的利益,而个人的努力也创造了团体的利益。
10.懂得自我检讨、也不怕失败
圣严法师曾说:「知道自己的缺点愈多,成长的速度愈快,对自己的信心也就愈坚定。」真正的成功是属于那些懂得自我检讨的人,懂得自我检讨的人不但勇于承担责任,也一定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他们不但不怕犯错,反而能在错误中记取教训,求取进步。
很多人常在工作一出错时,就习惯将责任推给别人,不但不追究自己犯错的原因,反而怪东怪西、怨这怨那,找一堆藉口逃避责任。像这样的人,往往也喜欢把不是自己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让人觉得真是自私自利。
其实,失败或犯错并不可耻,能够不断战胜自己缺点、勇于改正的人,才能像贝壳将沙粒孕成珍珠一般,转换自己的生命。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1 13:52
职场伦理功课表
<给员工>
○上班不迟到,尽量提前十分钟到,将一天的工作进度先安排好。
○不要占用公司资源,如利用公司电话讲私人的事情等。
○不侵占公司的资产和公款,如公司的影印纸带回家列印,或取得不当的厂商回扣等。
○同事有好的表现时,要为他鼓掌喝采,不要嫉妒或泼冷水;自己有好表现时,也不要炫耀或得意忘形。
○上班时不和同事东家长、西家短,说人闲话。
○无论如何一定把工作做好,并随时为自己加油,也为别人加油。
○对公司要有向心力,不要对薪水斤斤计较,或动不动就要辞职,要对工作尽心尽责。
○遇到工作不顺时,不要急躁或烦恼,先休息或充电一下,再来想出解决的方案。
○随时和主管沟通,做好主管交代的工作,也能协助同事完成任务。
○感谢给我们工作机会的人,就算工作繁忙,也要做得开心。
<给老板或主管>
○公司有营收利润时,要和员工一起分享,感谢员工为企业创造财富。
○要为员工订定充电或成长的计划,如在职训练等。
○要将员工视为你的工作伙伴,而不是工作的机器。
○多为员工谋取福利,如定期举办员工旅游或发放佳节奖金、出国进修等。
○员工表现好时,要嘉奖他;员工做错时,也要给他适当的改正机会,而不是任意辱骂或资遣。
○主管要以身作则,工作要更加认真负责,同时自己也要多吸收工作知识;并定期和部属开会沟通,了解并解决他们的问题。
○对待所有的员工一律平等,不要有私心或偏袒。
○随时面带微笑,不要摆出主管的姿态或傲慢的神情,尽量关心部属、体贴部属。
○主管有不懂的地方,也要放下身段向部属请益,虚心学习,心量要宽大,自我要缩小。
○每天上班前,要唤起自己的工作热忱,做员工的榜样,并鼓舞员工士气。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1 13:53
族群伦理篇
1 圣严法师的期许
族群分野是一种自然现象
族群的定义,可大可小。一般讲的族群,有民族的族群、宗教的族群和地域性的族群,这是属于较大的族群范畴。后者如抗日期间,国民zhengf将临时首都迁至四川重庆,称为「陪都」,当时全国各省人士,纷纷从日军占领区移往重庆;在重庆当地人的感受上,这些突然而至的外省客,与他们乃是不同的族群。还有,小的时候我从江苏到上海,在我还没有学会上海话之前,上海人一听我的乡音,也把我归为另一个族群,便是外地人、乡下佬。
其实,有这种现象是很自然的。我们就是看自然界的生态或者动物的生存,类似这种族群的形成,处处可见。比如天上的飞鸟、荒原上的狮子老虎,也是各有各的地盘;在某一地域之中,经常只能有单一族群的聚居,其他族群不可越界。甚至于在同一地区的同一种鸟类之中,也会为了地域之争,而掀起一个家族一个家族的地盘争夺战。
法鼓山在美国的纽约上州,有一处禅修中心,在那里四季可见鹿群的踪迹。一群一群的鹿,互不妨碍,但是不同的鹿群,不会在同一地点出现;这一群鹿在这里,另一群不会靠近,那一群鹿在那个位置,这群也不会过去,自然形成不同的族群。
以地球人自居,就无族群分野
在人类来讲,族群的形成也是自然而有。比如在台湾这块土地上,最早有原住民,其次是福建人、客家人,后来则有中国大陆各省籍人士的到来;若再加上早期曾统治台湾的荷兰人,则族群更显丰富。另一方面,早期客家人与闽南人之间,曾经水火不容,除了互不通婚,械斗的情事也很严重。在经过谋合期之后,双方已打破藩篱,结为亲家,平和共处。晚近这几十年来,台湾不再有族群冲突的问题,尽管人口居于少数的原住民,有其居住地偏远的弱势,但zhengf为了照顾原住民,已有相关保护措施,并没有因此排斥原住民;至于社会是否给予原住民一如平地人相同的待遇,则可能还有距离,但至少不会歧视、排斥原住民。
1949年,国民zhengf迁播来台,大陆各省人士纷纷跟随,形成台湾的另一个新族群,我也是其中之一。到现在,我到台湾已将近六十年了,我自认为自己是个台湾人,也许有些人认为我是外省人;我到大陆访问,大陆的人也不认同我,认为我是台胞。在这种情况下,我真是两边不受认同的人。而我到底是哪里人呢?我自己界定我是个地球人,我去到哪里就属于哪里,而不会说我一定是属于哪个族群的人。因此,不论别人的眼光怎么看我,只要我认同台湾这块土地,我就是台湾人。
小的支援大的,大的保护小的
族群之大,有以上所讲的民族、宗教、文化等族群;小的族群,则如民间团体中的妇女团体、工商团体、学界团体、艺文团体,以及军人团体、政治团体等等。在这些团体中,又有更小的团体,比如同一个政党之内,又有不同的派系,而各派系各有自己的理念、想法和做法,也算是一个族群。小的团体的族群,由几个人组成;几个小团体的结合,便成一个中团体;几个中团体的结盟,则是一个大团体。反过来说,一个大团体中,会有若干的中团体;中团体里面,也会有好几个不同的小团体,这是每个社会正常的现象。
就好比一只橘子,有许多子囊,子囊中有不同的细胞群。其中,橘子是族群,子囊是族群,细胞群也是族群。族群的功能是什么呢?我们看自然界的例子,族群的功能不在于斗争,而是相互保护,促成繁荣;相互支援,互通有无。小的族群支援大的族群,大的族群保护小的族群,如此整体才能健全。
人类社会也是这样,许多的族群在一起互动,互相地支援,互相地包容,互相地保护,共同促进社会的繁荣共生;这样的时候,不论族群的多寡,对社会都是正面的帮助。而不是只准单一的族群壮大,其他的族群则非斗倒不可。如果一只橘子的所有子囊,彼此斗得你死我活,试问这只橘子还能有成熟结果的一天吗?一定要是子囊之间和谐共生,互相支援,各有成长的空间,最终才能结成一只饱满、鲜美的橘子。
相互尊重包容合作,照顾整体利益
因此,我们讲族群伦理,一定是把个我的族群,放置于大环境、大范围之中,属于其中的一份子,而要想办法照顾到整体族群的利益和全体族群的健康、幸福、和平。这样的时候,才能有社会和谐的基础,才有世界和平的希望。近年我正在提倡一项「全球伦理」,呼吁全世界各不同族群,彼此间要有一套共同遵守的规范,大家在规约的范围之内,相互尊重包容,通力合作,共同为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我们希望这项「全球伦理」,从每一个人开始,到每一个种族、每一种宗教、每一个国家,都能共同来遵守;当国际之间、种族之间、宗教之间发生任何的争执、冲突,都能够马上回到共同的伦理基准下,来商讨问题如何解决。否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同的宗教各自引据圣经或者自己所信仰的圣典,用以解释所谓的「公义」与「神圣」。名词虽然一样,但是诠释不同;正由于诠释不同,所以纷争不已,战争不断,杀戮无有止尽。这对世界人类来讲,是非常悲哀的一桩事。
因此我们呼吁,从最小的族群,到全球共同的族群来看伦理,伦理的基础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站在本分的立场,来奉献、服务,照顾与包容;不同族群之间,彼此相互合作,共同促进繁荣,这是所有伦理共通的原则。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1 13:53
族群伦理从「心」做起
从「心」做起尊重每个人
不管你是原住民,还是早期移民的台湾人,或是民国三十八年随**逃难的外省人,甚至是近年来因为婚姻关系,来台定居的大陆、越南等外籍配偶……,在这片美丽的福尔摩莎土地,每一个新、旧台湾人都是台湾的一份子,每一个人都要从「心」不分你我、接受对方、尊重彼此地共创台湾的荣景。
多元化的族群已经是台湾社会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更应该以包容的心胸,融合各族群的文化特色,让台湾变得更活泼,更有生命力。大家在这里安居乐业,团结一致,每一个人都是爱台湾的台湾之子,也以身为台湾人为荣。
推动心五四运动
因为「心」是这么的重要,所以法鼓山在二十一世纪特别推出「心五四运动」,以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四感──感化、感动、感恩、感谢;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等五种方法,来完成以心灵环保为首的「四环」──心灵环保、生活环保、礼仪环保、自然环保等四种环保运动。
「心五四运动」不仅是一项精神启蒙运动,更是现代人必备的生活教育,需要你我共同地热情参与,不但能促进族群之间的和谐,更是快乐生活的动力来源。推动族群伦理,就从你我的内心开始做起。(可详细参考法鼓山文化中心出版的《心五四运动》结缘手册)
建立和谐关系的四感──感化、感动、感恩、感谢
族群和谐的首要之道,就是用尊重和包容的心,和各种不同族群的人和睦相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时时怀着「四感」与人相处的主张──感恩、感谢、感化、感动,以欣赏代替批评,以理解代替责怪,那么生活在台湾的各族群,自然而然融为一体、和谐快乐。
<感化>知惭愧、常忏悔、以慈悲智慧感化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感化的人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我们常常会批评不同的族群,自以为优秀,习于要求别人,却不能以身作则,这就是现在社会中最败坏的风气之一,每一个人都自以为不了起,没有惭愧的心,却到处指着别人的不是。如果自己都不能改变自己,又如何期待改变别人呢?感化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时时自我检讨的惭愧心,当知道自己的不对后,也要彻底忏悔改正,不再犯错,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当我们懂得惭愧、常常忏悔,时时改正,心地就会愈来愈清净,也才能说服别人,不必处处说教,自然别人就会被你感化。
<感动>从自己做起,以慈悲智慧感动他人
有人抱怨现在社会风气太差、政治一堆乱象、媒体没有约束力、人民不够团结……。我们总是认为等别人都变好了,自己就安全了;别人都变得认真、负责,自己就幸福了,但我们自己是否满别人的愿、如别人的意呢?我们能对生活中一点点小事感动吗?一抹灿烂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感谢、一句鼓励的赞美、一个关怀的眼神,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愿意以这样的小感动善待别人,那么别人也会这样善待我们,渐渐的,当一个人的小感动形成一个整体的大感动,我们就会觉得这个社会真的很美,处处有温情。我们先从自己感动做起,用智慧处理事情,用慈悲对待别人,自然也会产生力量感动他人。
<感恩>奉献不求回馈
随时随地心存感恩,当别人为你服务时要感恩,当你为别人服务时也要感恩。真正的服务不是交易,而是以你的能力范围来做奉献,尽量帮助有需要的人,因为能够帮助别人的人才是真正有福气的人;在奉献的同时,态度是恭敬、平和的,没有任何的分别心,也不斤斤计较自己多做了什么,或自以为了不起,认为自己做很多功德,要求别人感恩、回报,如果能以欢喜的心去做服务的话,这份付出的喜悦,就是最好的回馈了!
<感谢>顺境、逆境皆恩人
当我们能够事事顺利,我们以感谢的心来面对顺境,当我们诸事不顺时,我们也要以感谢的心来接受逆境,因为顺境和逆境都是帮助我们成长的恩人。同样的,当有人来助我们一臂之力,我们应该感谢贵人相助,当有人在背后批评我们时,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们的教诲。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当做是贵人,都看成是恩人,都是有利于我们的人,以感谢的心来对待,这样心中便能常保平安、快乐。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1 13:53
十个建立和谐的原则
1.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美国职棒洋基队的台湾投手王建民,最赢得人们尊敬的,不是他的伸卡球投得多么厉害,也不是他临危不乱的沉着应变精神,而是他每一场胜投时,他都把荣耀归功于他的队友,而不沾沾自喜;每一次败投时,他并不责怪队友无力救援,而是责备自己投得不够理想。
像王建民这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成熟态度,不但能增加个人魅力,更塑造了整体的团队精神。以一个台湾球员融入美国球队,王建民并没有受到排斥,反而能以他的实力得到教练和队友的认同,另一方面王建民也懂得要把掌声分享给他的同伴,别人得到他的尊重,自然会更尊重他。
因此,当我们在夸赞王建民是台湾之光时,同样的,我们也应该跟他学习这份尊重的美德,因为,建立族群和谐的首要原则,除了尊重,还是尊重。
2.以欣赏代替批评
从前印度有两位着名的大师──无着和世亲,他们两人是亲兄弟,哥哥无着出家学了大乘佛法,弟弟世亲则成为小乘法门的佼佼者,但是弟弟却自以为了不起,时常批评哥哥的大乘法门,无着为了怕弟弟造口业,便派弟子特地去为世亲说法,当世亲听闻了大乘佛法的真义后,才明白自己的愚蠢,竟然轻视世间最美的法门。
这则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不了解别人和他的文化背景时,我们不应该随便就用自己的主观见解来批评别人,相反的,我们应该去了解对方,欣赏他的文化背景的特色,就像原住民排湾族如何创造出精致的雕刻艺术,还有外省菜和台湾菜不同的美食风格……。如果能以欣赏别人,代替批评别人,我们的心将会愈来愈喜悦,也会愈来愈扩展。
3.珍惜有缘,欢喜种善缘
有一首佛偈这样写着:「你我相识即有缘,面带笑容结人缘。布施欢喜种善缘,你对我错相惜缘。损我逆我消孽缘,生老病死了尘缘。果报好坏皆因缘,慈悲喜舍修佛缘。」
缘,这个字很奇妙。我们都是因缘际会,才会在这块土地上出生、相聚,缘份把我们从四面八方牵引在一起,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份难得的因缘,好好相处,以笑容相待,用布施的心种下每一份善缘,将来有缘再聚时,又是善的延续。
缘,也是无常的,当生老病死来临时,之前种种的对立争执、坚持己见又能如何呢?还不如以慈悲喜舍,修我们的佛心,培养我们的福果。
4.选举是一时的,生活是永远的
有一个家庭,每次遇到选举时,都要闹家庭革命,爸爸要投XX党,儿子要投○○党,女儿又要投其他的党派,连平常温和的妈妈也有不同意见,每天吵吵闹闹,为不同的政治立场争辩不休,吵得妈妈无心作饭,儿子要离家出走,爸爸要断绝父子关系,女儿关在自己房间,原本亲密的一家人,因为选举而失和,早已失去了民主的美意。
所谓的民主,就是有自己的主张,也要尊重别人的选择,自己不去干预别人,更不因与己见不同,就盲目地谩骂或者抹黑别人。而且选举是一时的,生活是永远的,再怎么样,那些你投票支持的对象也比不上家人重要吧!所以,我们应该以更客观、超然的态度看待选举结果,自己支持的对象选上了固然高兴,要是落败了,也要祝福当选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民主风范。
5.宽恕是最高的美德
印度提婆菩萨在一场辩论会中,击败了数千位外教论师,其中一位外教弟子在台下眼看自己师父辩输了,恼羞成怒,立誓要杀死提婆报仇,于是便假装跟随提婆,却身怀利刃,等待机会下手。终于有一天提婆独自静坐,被这位报复心吞噬良知的刺客给杀死了,但是提婆在临终前,不但宽恕杀他的凶手,还对他开示说法,让他领悟到佛法的真谛──慈悲喜舍。
圣严法师也说过:「二十世纪结束了,能把从前的不幸赶快忘掉,重新建立新的预期,尤其在台湾族群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更融合、和谐,对不同族群的人一定要容忍,不同的族群都有其好处,不要误解他,要理解他,最后要欣赏他,这样就会有好的结果。」
不管这片土地过去发生过多少的冲突,那些都已经成为过去,让爱、让宽恕的种子重新在此发出新芽吧!
6.伸出友谊之手
英国哲学家法兰西斯‧培根有一段至理名言:「一个人如果对待陌生人都能亲切又有礼,那他一定是真诚而具有同情心的好人,他的心常和别人的心联系在一起,他从不会感到孤独。」
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在人心不古的世风日下,固然我们要提高警觉不被诈骗,但我们的同情心却不可因此而泯灭,当一个迷路的外国人向你问路时,我们应该做好国民外交,尽量给予协助;或者当不同族群的人,需要我们协助时,就像独力在山上抚养七个孙子的水蜜桃阿妈,如果我们的能力许可的话,尽量参与这些社会弱势族群的捐助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台湾社会的温暖人情。
7.学会包容异己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真正敞开胸怀的人,那么找一个立场和你截然不同的人做朋友,这样你就明白自己是不是一个包容异己的人了。
圣严法师曾以这番话勉励大家:「放下了人我是非,宇宙万物,原是没有区隔的整体;消灭了敌我意识,一切众生,无非是彼此扶持的伴侣。」
我们都知道珍珠是蚌所孕育出来的,事实上当一粒沙被放在蚌壳内,蚌一开始也是非常不舒服的,但是牠又无力把沙吐出去,牠便把沙当做自己的一部分,将所吃的食物转化的营养,也分享给沙,几年之后,沙已经不是沙,而是珍贵无瑕的珍珠了。
有许多外籍劳工来台湾为了回馈雇主的照顾,发生火灾时,不顾生命危险救出雇主的温暖故事,在日常生活中时有所闻,当我们以蚌的分享精神,对待远方来的外籍劳工或外籍配偶,甚至立场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相信最后一定会有善的结果出现。
8.保持一颗幽默的心
美国前总统雷根是共和党籍,在一次被刺杀的意外时,已经是非常危险的状况了,他仍然不失幽默的本性,向一旁准备急救的医生们说:「等一等,我先确认一下你们是不是共和党员。」让原本紧张无比的气氛顿时化解。
幽默是世界上最好的精神灵丹,它不但放松我们的心情,更可以让紧张的人际关系得到润滑的作用,我们因执着而绷紧的严肃神经,也可以透过幽默松弛开来。当你能以幽默笑看世间的得失时,你将看到不一样的天空。不过,幽默可不是拿别人开玩笑,而是令人开怀的人生态度。
9.凡事为别人多设想一分
在人际沟通的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别人设想。这在讲究服务品质的商场上,更是履试不爽。当客人来买东西时,店员以礼貌的态度诚恳对待,买了东西后,不但自动降价打折,另外还送赠品,这样客人下次一定还会再上门。
成功的业务员,都懂得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把每一个人都当做是潜在的客户用心服务。我们也应该效法这种精神,把生活中每一个人当做是我们的客户,凡事为别人多设想一分,并且以礼相待,如此,和谐的族群伦理就离我们不远了。
10.缩小自我,成就大我
国语日报社出版过一本《三百字故事》,其中一篇提到武昌革命时,革命军商量好以火花做信号,再一起攻进督署。可惜那天晚上下了雨,云层很厚,点燃的火花根本看不清楚,这时住在督署旁边的老百姓得知后,拿着一桶煤油就把自己的房子给烧起来,火势烧得又大又猛,照得督署一清二楚,就这样革命军顺利地攻下督署,开启了中华民国。如果不是那位老百姓愿意牺牲自己的房子,也许今天的中华民国就可能不会诞生了。
今天,我们来自各个不同的族群一起立足台湾,也要有以台湾大局为重的想法,每一个人要为了这个「大我」,缩小一下自我,不再制造内部敌我立场、南北之分,也愿意牵起每一个人的手,和谐共生,共创未来。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11 13:54
族群伦理功课表
○对待外籍新娘或外籍劳工等新移民,不要看轻对方,自以为高人一等,要能接纳对方,并尊重他们的人权。
○不同族群的人士,不分你我,大家都是台湾人,不去争辩谁才是真正爱台湾的人。
○就算遇到政治立场不同的人,也能接受对方的选择权利,而不以争辩或强硬的方式,要求对方一定要遵从自己的意见。
○在公司或搭计程车时,不主动谈论政治话题,也不附和或反驳对方的言论。
○在公共场合不挑起族群之间的敏感话题,以避免发生冲突。
○看电视评论节目或是新闻时,尽量不要随之起舞或情绪受到波及。
○以善巧的方式和他人沟通,听人说话时要有耐心,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懂得谦虚,不任意批评,适时赞美别人。
○试着了解不同族群的文化和背景,欣赏对方的优点,接受对方不同的价值观,用宽容的心化解摩擦。
○路上遇见别人受难时,要尽力帮助他人,或直接拨打一一○或一一九求助。
○以礼待人,随时说早安、你好、对不起、谢谢你!脸上保持微笑。
○以自己的能力范围,为社区服务,美化社区。
○培养一颗善的心,定期捐款帮助贫困、无助的人,或参加国际性的慈善活动,爱没有国界,奉献没有国界,关怀也没有国界。
○选择一个合适的公益团体,抽出固定时间担任志工,从付出中体会无私的爱。
○遇到争执时,尽量以柔软的态度应对,凡事不斤斤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吃亏就是占便宜。
○用平等心对待所有的人,不要有种族宗教歧视,或者贫富阶级差异,而产生好恶之心。
○和任何人说话时,语气要温和,不要过度大声。
○绝不以言语或行为对别人施加痛苦和伤害,也不要有恶念。
○以劝导代替谴责,在说别人的不是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相同的过失。
○自己行为不对时,一定要以真诚的心,勇于向他人认错。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