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帮助众生觉悟的事情叫做佛事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22 10:08     标题: 帮助众生觉悟的事情叫做佛事

帮助众生觉悟的事情叫做佛事
1 经典里面所讲的佛事,是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他们所做的工作,这叫佛事。

2 这个工作何以叫佛事?他们所做的工作只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众生觉悟的事情叫做佛事。

3 佛,这个名词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就是觉。觉之体是智慧,没有智慧你就不会有觉悟,所以智是体,觉是用,有体有用。

4 释迦牟尼佛确实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他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为众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后人,这是他的学生们把老师的教诲记录下来,这成为经典。

5 现在我们看到的《大藏经》,都是世尊在世为一切大众所说的,内容无比的丰富。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字字句句都充满了圆满的智慧。

6 我们要想学智慧、要想开智慧,到哪里去学?应当到佛经里面去学习,佛经里有真智慧。

7 但是非常可惜,现在这高等教育把佛法排斥在一边,认为这是宗教,宗教都是迷信的。他也不去研究,就“迷信”这两个字,就把诸佛如来真实智慧抹杀了,太可惜了!

8 2002年,我离开新加坡移民到澳洲去,佛菩萨安排的。这不是哪个人意思,也不是我的意思,我也从来没有想到会到澳洲去,佛菩萨安排的。

9 到澳洲,就遇到这样的环境,“九一一事件发生”,昆士兰大学的校长派了两个教授到图文巴我们净宗学院来看我。2001年,我曾经向学校送了一套《大藏经》,跟他们结了这个缘,但是校长没见面,是学校图书馆馆长他来接受的。

10 大概学校里面听说我早年在新加坡团结九大宗教,他们可能是听到这些,我们在搞宗教团结、搞种族和睦。

11 这个九一一震动了整个世界,学校找我去讨论这个问题。我参加了他们学校教授团特别举行的座谈会,出席的教授一共有十几位。

12 我去了之后,才知道原来学校里面有这么一个机构,就是消弭冲突、促进和平中心,有这么一个中心,而且这个中心成立八年了,研究怎样化解社会冲突,这是个好事情。

13 我听他们的报告,才晓得全世界有八个大学成立这么一个机构,专门研究如何消除冲突、化解纠纷,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做了这么多年,冲突一年比一年多,灾害一年比一年严重。

14 到九一一之后,这个中心里面十几位教授认真反省,认为过去他们研究的什么热战、冷战都不能解决问题,要真正走和平的路子,所以把我找去,听听我的意见。

15 我听了他们的报告之后,我跟他们说,我对于这个中心非常赞叹。这十几位教授,中国人讲的志士仁人,都有慈悲心。

16 可是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学校、有这么多的好人都在那里研究,为什么不能解决问题?我说问题是没有找到冲突的根本,所以你不能解决问题。像一棵大树一样,你只看到枝枝叶叶,你没找到根。

17 我这样一说,这些教授们眼睛都睁得很大看着我,根在哪里?这个根是本性跟习性的冲突,这才是根。但是这个话他们听不懂,讲起来很麻烦,费事,这是佛学名词,他们从来没接触过。

18 所以我就转换个方法来说,我说自利跟利他的冲突,这大家好懂。但是“自利跟利他”跟“本性跟习性”,那相去真是十万八千里,但是这容易懂。

19 我说我们起心动念,利害当前都会为自己想,都不会想到别人,第一个想“于我有什么好处”。纵然会想到别人,自利摆在前面,利他还在第二、第三,这化解冲突就难。我这是先把大前题说出来。

20 然后我告诉他们,我们要真正化解冲突,首先要从家庭做起,家庭是社会基础的组织,我们中国古人重视,“家和万事兴”。

21 我也跟他们大家说,我这么多年来在世界各国旅游,我也想选择地方能住下来。可是我选择,我一定看两桩事:第一桩事,这个地区、这个城市离婚率很低;第二个我要观察的是青少年犯罪率低,这就是我选择的条件。

22 为什么?如果说离婚率很高,青少年犯罪率很高的话,就说明这个地方社会有问题。纵然眼前没有问题,它往后十年、二十年肯定出问题,这个地方不适于居住。

23 这你要问为什么?孔老夫子说过“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这地方很危险!虽然眼前没有危险,它那危险的动机已经存在。所以中国古圣先贤教我们,我们要选择地方居家立业或者是建道场,你不能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家庭比什么都重要。

24 你看现在家庭,这个社会上普遍的现象,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这从根上就是这样,你怎么能搞和平!这和平没指望了,根在这个地方。

25 然后我跟他们说,我说这还不是根,真正根在哪里?根在自身,就是我先说的,我们自己内心的矛盾,自利与利他冲突。

26 我们自己内心冲突,里面已经冲突,还能解决外面冲突吗?难了!再往深处讲,他就不懂了,不要看到那些教授是名教授。

27 我跟他们这样就结了缘,他们听听我的,我有我一套解决的方法,我们这套解决的方法是佛菩萨教的、是古圣先贤教的,圣贤的教诲。凭着这个,我能解答你们所提出的疑难杂症。

28 这是个机缘,让大家虽然没有接触过佛教,没有接触过佛经,跟我对谈,提出问题,我跟你解答,我就代表佛门里的智慧,代表经典里面的学术,这么样提高了。

29 格里菲斯大学校长邀请我到他办公厅里面见面,他茶点招待我,我们谈了很多,最后他有个问题问我,他说:法师,你讲经教学四十三年(那时候四十三年),你有没有遇到过你不能答复的问题?

30 他问我这么一个问题。我想了一想,我说:“好像没有。”他说:“你是个真正的大学校长!”所以没多久,他们学校荣誉博士学位就送给我,而且聘请我做他们学校的教授。这就是肯定佛法、肯定经典。

31 这不是我个人的事情,肯定佛法是高等教育,佛经可以在高等学校里头开课。所以这是佛菩萨安排的,不到澳洲,碰不到九一一都没有这个事情,这是九一一打出来的。

32 肯定佛事是智慧的事情,开发我们一切众生的智慧,智慧现前才能解决问题,没有智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所以我常常提起汤恩比博士,这是英国的历史哲学家,世界上有名的。

33 他在战后在日本,跟日本的池田大佐,这也是一个有名的学者,他们的对话有记录,台湾翻成中文,我读过,他里面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他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他肯定的,这句话说得好!

34 今天这个社会问题,真的除了大乘佛法、儒家学说之外,谁都想不出方法把这个世间一切人事物摆平。

35 说得没错,你要真懂,你要真会用,你才能得受用。如果你不懂,你不能认真去学,不能把这一些智慧学术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当中,你得不到受用。

36 我一生感激老师,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他怎么说?他说佛法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学。我那个时候是跟他老人家学哲学,他告诉我:“佛法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学,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两句话很中听,我就是被他这两句话引到佛门来的,所以我不是搞迷信。

37 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他是世界上知名的哲学家,他晚年全讲佛经,在台湾大学讲隋唐佛学、魏晋佛学、大乘佛学,他开这个课程。台大退休之后,他到辅仁大学博士班开课,开华严哲学。

38 他所讲的,他没有讲稿,他也不要书,随口拈来,但是同学们那个时候给他录音,从录音带写成书,《方东美先生全集》大概有十几册,现在我们都可以能够看到,这真正一生做学问的人。

39 我听了他的话,依教奉行,这么多年来他这两句话兑现了,佛法确实是高等的哲学。在世界上哲学界来讲高等哲学,认识的人不多。

40 学佛确实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看到许许多多同修,甚至于出家人,还有烦恼,有烦恼就活得很苦。学佛的人没有烦恼,学佛的人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学佛的人自在随缘,什么都好!

41 学佛的人处处退让,愈退路子愈宽,退到后面,金色光明的大道,成佛之道。永远不跟人争,永远不多事,确确实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心都在经教上,每天跟佛菩萨在一起,你说这个日子过得多圆满、多舒服!世间这些事情不知道。

42 我有几十年没有看过报纸,这很多同学晓得,没有听过什么广播、电视,统统没有。这外面社会怎么搞我都不知道,你一说我就懂,你不说我全不知道;你说了之后,我懂,但是我不会放在心上,我心里还是天下太平,还是极乐世界,所以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43 你要把世间这些是是非非、拉拉杂杂放在心上,你不就苦死?自找苦吃。你看报纸自找苦吃,看电视都自找苦吃。我们把这个东西统统离开,我不接近这些东西。所以古大德常讲“自求多福”。

44 你自己要会求,你要能够把握这个方式,天天读经,读经是比什么都快乐。如果有能力的人,年岁还轻,有这个能力、有条件,最好是读《大藏经》,那真是快乐无比,确确实实能帮助你开智慧。那个《大藏经》,你一生念不完。可是这能得一些乐趣,真有趣味。

45 可是这一生要想真正成就,绝对不要再搞六道轮回,走这一条路子还不保险。所以你们要问我,我读不读《大藏经》?我这个《大藏经》是在没有出家之前,偶尔去翻了一遍,走马看花翻了一遍,知道这里头大致上的内容。

46 学佛之后,那个时候李老师的限制,李老师是不准,他是用古人的方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方法能帮助我们成就戒定慧三学,在佛法修持上根就扎稳了。诸位晓得我跟他十年,十年接受他的教诲。

47 我也曾经跟同学们说“广学多闻”是不能少的。广学多闻在我们现在这个世间很困难,我们寿命短,生活条件环境不好,所以“广学多闻”放在极乐世界。

48 我现在头一步就是求西方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之后,我再广学多闻。为什么?寿命长,无量寿!有的是时间。这要知道选择,这都是智慧,都是属于佛事。——净空法师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22 10:10

发四十八愿的重要性(净空法师特别开示)
1 《无量寿经》,我们通常称为大本《阿弥陀经》。

2 《无量寿经》里面讲,阿弥陀佛最初发愿修行,“为法藏比丘时,发四十八愿”。

3 他当时是以国王的身分,把王位舍弃出家。诸位想想,出家要不比作国王好,他怎么肯舍弃王位去出家?

4 世间人所求功名富贵,人间富贵之极莫过于帝王,所谓“贵为天子,富有四海”。

5 作国王,这比不上出家人,他宁愿舍王位,出家修行作比丘。

6 比丘是出家人的通称,“法藏”是他的法名,称为“法藏比丘”。

7 他在世自在王佛会下出家,出家时发四十八愿。

8 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四十八愿,这是实实在在不容易!

9 在我们学佛过程之中,我们所见所闻,确实很难见到这样殊胜的弘愿。由这个地方看,我们才晓得西方世界的殊胜,确实是有它的道理。

10 《无量寿经》是大经,大经里面,我们能够看出阿弥陀佛的伟大,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不能比,这个道理非常地显然。

11 一切诸佛,在因地发心各个不相同。阿弥陀佛这四十八愿,一条一条的,太具体、太实在了!和其他的佛不一样。

12 佛与佛虽然道同,但是因地发心不一样。

13 发心必定是有结法缘,所以在因地这一发心,每一位佛与一切众生结的法缘不相同。

14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太广大了!在因地初发心就发这种心,实在难得,真正不容易!

15 我们念《无量寿经》,读四十八愿,要能够体会到这一点意思。他那个心实在是太慈悲、太清净、太广大,没有人能比!

16 我们也有这个清净心,也有这个慈悲心,也有这个广大心,发不出来。为什么发不出来?被无明迷惑,被业障障碍。虽有,不能显发!

17 这个四十八愿统统包括了,九法界有情众生全都包括在里面,你看人家这个心多大!

18 《阿弥陀经》这部经教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用什么方法?念阿弥陀佛。

19 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愿愿都是接引十方念佛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世尊在《阿弥陀经》上把方法教给我们,劝我们念阿弥陀佛。

20 《无量寿经》里面有阿弥陀佛的历史、传记。他在无量劫之前,也跟我们一样是凡夫。

21 他遇到世自在王佛,他那时候地位是国王,他舍弃王位跟佛出家,发四十八愿,生生世世修行。

22 他是“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了,在西方极乐世界建立净土,接引十方世界念佛众生。你要相信这是真的,这个决定不是假的!

23 只要我们相信这个事实,我们念佛,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临命终时,佛决定来接引我们。

24 诸位要是仔细读一读四十八愿,你就了解。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也就是说明他将来成了佛,他那个国土以及那个世界的人民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25 “不得是愿,不取正觉”,那么他现在成佛了,可见得他的理想、他的愿望是样样都圆满了。

26 他这个世界很特别,第一个,这个世界没有三恶道。极乐世界只有人天两道,修罗、饿鬼、地狱、畜生统统没有。

27 第二,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都清净,没有贪嗔痴慢。没有恶因,当然就没有恶果,因果都殊胜。

28 它那边也是个星球,那个星球比我们这个星球大得太多。我们地球实在太小,极乐世界比我们大得太多了!

29 环境是依报,佛法里面常说:“依报随着正报转。”众生有福,这个环境也转变了。极乐世界,佛与众生的福报大,环境上没有尘土。

30 我们的地是沙土,西方极乐世界的地是琉璃,就是翡翠、绿色的玉,琉璃地上铺黄金的道路。

31 那个地方树木也高大,树木不是木本,而是七宝所成,树根、树干、树枝都是无量宝。

32 讲七宝,通常用七代表一个圆满的数字。七就是圆满,所以树木是无量无边的珍宝所成。

33 《金刚经》上讲:“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佛就给我们说什么样子。

34 《观经》里头讲,阿弥陀佛“或现丈六身,或现八尺身”,八尺跟我们普通人一样高,丈六身大概比我们高出一倍。“或现大身,满虚空中”,那是很大的身相,所谓百千由旬。由此可知,佛身相大小不定,每个人见到的不相同。

35 不仅如此,我们这个世间也是凡圣同居土。二十五年前我在香港讲经,遇到圣一法师,圣一法师告诉我,一九八二年,他们一共三个人到普陀山朝拜。他们到梵音洞礼拜观音菩萨,求观音菩萨现相给他们看。

36 拜了一个多小时,菩萨现相了。三个人都见到,而且现的时间很久,差不多现了半个小时。但是三个人所看的,说出来的不一样。

37 圣一法师所看到的观音菩萨戴着毘卢帽,整个身体都是金色,是个男的相,他手上拿一本书站在莲花上;另外一个居士见到的,像普通我们画里面看到的白衣观音;第三位法师见到的是出家比丘相,出家人。


38 他们三个人所见的相不一样,确实“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没错!三个人能感的心不一样,所以菩萨所现的相就不相同。

39 你心清净庄严,见到的相就不一样!我们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见阿弥陀佛、见观音菩萨都不一样,都不相同。

40 我们现在好好地修行,将来能见到殊胜庄严的佛相。净土法门,弥陀四十八愿里面,第十八愿、第十九愿,这两愿是大愿的精髓。

41 十八愿说什么?五逆十恶的人,临命终时“十念往生”。五逆十恶临终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都能往生,你们想想看,哪个人不能往生?没有一个不能往生的。

42 第十九愿,叫发菩提心。菩提心,我们一听说也吓一下,这东西我们发不起来。蕅益大师一句话道破,只要你真正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发无上菩提心。

43 我们听他这一句话,这块石头落地了,我们无上菩提心发得起来,为什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愈想愈有道理,的确没错!

44 因为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当生成佛,那个心不是无上菩提心,什么心叫无上菩提心?这是净土不可思议之处!

45 当生成佛,这是一切经里面没有的,十方诸佛世界里头也没有的,所以我们这一生遇到了,一定要老老实实把握这个真正是无量劫以来难得遇到的因缘!

46 弥陀在因地当中发四十八愿,愿愿都是接引众生,这是佛那一边的事。

47 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只要称念佛名,临命终时佛必定来接引,这是我们的事情。

48 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相信,肯不肯发愿,如果我们能相信、肯发愿,这一生必定生西方极乐世界!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22 10:11

1 《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是修普贤行的。

2 要想成圆教佛、无上正等正觉,一定要修普贤行。西方极乐世界,从初发心的菩萨到等觉菩萨统统修普贤行,这个不可思议!

3 我们今天看人,有很多看不顺眼,看事,有很多看不惯的,这怎么行?这不是普贤行,修得再好都不是普贤行。

4 普贤行是以清净心修的、平等心修的。身口意三业清净,才能修普贤行。

5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是“礼敬诸佛”。对待一切人,没有分别,一律恭敬,就是普贤菩萨教导的“礼敬诸佛”。

6 你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决定没有分别执着,这时候你修的礼敬是普贤行;得罪、轻慢一个众生、就是得罪、轻慢一尊未来佛。

7 礼敬一切人事物,就像礼敬诸佛。以尊敬佛的心,敬一切人事物,这才是“礼敬诸佛”。

8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对一切人事物,都要礼敬。礼敬是没有界限的,这是十大愿王第一条“礼敬诸佛”。

9 第二条是“称赞如来”,称赞里面就有一点差别。如来跟佛不一样,佛是讲相,事相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地礼敬。

10 如来是讲真如本性,与性德标准相应的称赞,与性德标准不相应的,只是礼敬而不称赞,这就是中国古人讲的“敬而远之”。

11 “称赞如来”,教我们隐恶扬善。看到众生好的这一面,我们要赞叹他、鼓励他;见到他恶的那一面,不说他,让他自己去反省,自己去忏悔。这是养我们自己的厚道。

12 第三愿“广修供养”。这一愿它有两个意思,就是自利、利他。

13 “自利”是什么?断除我们的悭贪烦恼,这个烦恼是烦恼当中的根本。第二个意义就是“利他”,利益众生,其中最殊胜的是法供养。

14 普贤菩萨是修供养,供养跟布施没有两样,用心不一样。最极恭敬心,那个布施就叫供养。

15 不仅是对佛供养,对一切众生都是供养,这是平等法,这是普贤菩萨,广修供养!

16 有情的众生我们尽心尽力供养,无情也是尽心尽力供养。桌子把它擦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是对它的供养、对它的礼敬;我们东西随便乱丢,这不行,这叫大不敬!

17 广修供养里面的意思很多,可是里头最重要的,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里面给我们说的,“修法供养就是依教修行”,这叫真供养

18 第四条是“忏悔业障”。什么是业障?贪嗔痴就是业障!我们一天到晚都在造作,善业起贪爱,恶业起嗔恚,无记业(非善非恶)起愚痴。

19 业障搞清楚了,我们的心清净,于一切境界里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慧”;于一切境界当中如如不动,不分别、不执着,这是“定”。有定有慧,业障就没有了。

20 以清净心念佛,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就是真正的消除业障,真正的忏悔业障。

21 礼敬诸佛、称赞如来,都是忏悔业障。

22 第五愿是“随喜功德”。什么叫随喜?随是随缘,喜是法喜,唯有随缘才能得到法喜,才能增上戒定慧三学。

23 有心去做就不是随喜,有心去做,心就不清净;无意去做,心才清净,一切事顺其自然。

24 历代祖师时常教诫我们:随缘而不攀缘,好事不如没事,不跟人结冤仇。凡夫最大的业障是:妒忌心重,不懂得随喜功德。

25 随喜,是欢喜赞叹,功德与讲经说法的功德一样。看到别人做好事,我们随喜,欢喜赞叹,就是圆满功德。随喜功德与自己所修的功德,无二无别。

26 第六愿是“请转fa lun”,意思就是请诸佛菩萨来教导我们破迷开悟。

27 佛法讲的“fa lun”,是比喻永远不停地讲经说法、弘法利生。佛教我们,fa lun的意思是:心要净、心要空;身要动,身要为一切众生服务,要能舍己为人。

28 拜佛是最好的练功,拜佛真正是“fa lun常转”。

29 第七愿是“请佛住世”。众生根性都劣,哪有众生是听一次经、听一部经就开悟证果?绝大多数的人必须天天听、天天学,不断地薰习才能成就。

30 要想众生真正地成就,只有一个方法,请善知识长住我们这个地方,不要走,要请佛住世!

31 普贤十愿,实在讲只有七个誓愿,从“礼敬诸佛”到“请佛住世”这七条,后面三条是属于回向。

32 回向里面第一个是“常随佛学”,这一条就是回向菩提;“恒顺众生”,这是回向众生;“普皆回向”是回向实际,实际就是法界,就是真如本性。

33 把经典里面的教训统统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那我跟阿弥陀佛就没有两样,这叫做“常随佛学”。

34 应机说法,叫“恒顺众生”。佛法没有定法,永远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35 佛教导我们恒顺众生,不是顺人情,而是恒顺众生的佛性;若恒顺众生的人情,就免不了要造业。

36 对于众生的善行、善事,决定随顺;随顺是理智的,不是感情的。对任何事情,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心里毫无成见。

37 念佛人所作所为,不违背经典,叫“普皆回向”。普皆回向,是把心量拓开。心量拓开,就可恢复自性。

38 “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普贤菩萨的心量。普贤菩萨,念念是尽虚空遍法界,念念为尽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

39 念佛人要落实普贤十愿,才能往生净土。凡是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些人,给诸位说,统统叫普贤菩萨。

40 《华严经》上说,普贤菩萨有三种:当位普贤,就是等觉菩萨;道后普贤,成了佛,倒驾慈航再退到菩萨位上;道前普贤,那就是从法云地一直到我们现在初发心。

41 普贤十大愿王,每一愿末后一句“无有疲厌”,无有疲厌,什么道理?无论从事哪一个工作,他都把工作做得非常圆满,乐在其中。那个乐是乐在为众生服务,不是为自己名闻利养。

42 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统统在这里头。

43 我们对人合掌恭敬,这是“礼敬”;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称赞”;把阿弥陀佛念给他听,是“供养”他,让他听到耳根里面,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念阿弥陀佛又是“忏悔”自己业障。

44 你想想看,十大愿王愿愿都在这一句阿弥陀佛当中,这个不得了,这是超过了普贤行。

45 普贤十大愿王一条一条修,我们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十个大愿王的意思统统在其中,你想想看这个法门!

46 这个法门一句阿弥陀佛,十大愿王就圆满了,不可思议!

47 一句佛号不但圆满具足了普贤十大愿王,圆圆满满具足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法门。

48 念佛确实是“行超普贤,速登彼岸”!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22 10:12

自己心地清净才能利益众生
1 《楞严》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讲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常住真心”,这个重要!

2 如果用常住真心来修行,你这一生决定成佛。如果你用生灭心、妄心来修行,你这一生最高也不过成个小乘阿罗汉而已。

3 《楞严经》的大主意,就是教我们用真心,不要用妄心。

4 真心你确确实实有,用妄心要修无上菩提,无有是处,那就好比“蒸沙做饭”,因为因果不相符。

5 能用真心的人,就叫做发菩提心。什么叫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的人,就是他肯用真心,他不用妄心。

6 无论在什么时候,真诚待人接物那就是修行。

7 真心里面没有妄念,真心是清净心,真心是平等心,真心是慈悲心。

8 真心是常住的,妄心是生灭的,一个念头起来,一个念头灭了。

9 我们现在用的心是生灭心,刹那刹那生灭,那是妄心。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是生灭心。

10 舍妄心用真心,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的智慧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因为诸佛与那些大菩萨也是用真心,不用妄心。

11 你用真心不用妄心,与诸佛菩萨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

12 每个人用的心都不一样,这个佛号的效果就不相同了。音声是一样的,得力个个不相同,那就是个人用心不一样。

13 果然要是会用真心,你会用常住真心来念这句佛号,那不得了,最上乘的。因为这句常住真心,确确实实是圆满具足三学、三慧、三资粮。

14 你会用常住真心来念佛,三年必定得理一心不乱,就是圆教的初住菩萨,别教的初地菩萨。

15 一般修学要修行一、两大阿僧衹劫才能修得到,你两、三年就达到,太便宜了!因为太便宜,所以你不相信。为什么能达到?因为你用真心。

16 你要是用妄心,那真的要两、三大阿僧衹劫。所以问题在用心上,会不会用心,这是我们修学真正关键的所在。

17 佛号的功夫是在起心动念的时候马上把它伏住,立刻把它换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用真心,真心就是清净心,以清净的眼见外面清净色。

18 我们是以眼识,见的是色尘,为什么?眼识不清净。眼识何以不清净?眼识里头有四分,有眼识的见分、眼识的相分,所以它不清净。

19 离一切相,我们以清净眼见清净色,以清净耳闻清净声,这是教给你如何用清净心见外面清净的境界。

20 如果我这个说法,你还是搞不清楚,那么你最简单记住一个原则:待人接物用真诚,决不欺骗,决不虚假。

21 别人欺骗我们,我们待人还是要真诚,为什么?他在迷,他不晓得修德,我们是已经觉悟,我们要全性起修,全修即性。

22 全性是什么?真诚的心就是全性。对待一切人、一切境界,真心是清净心、平等心。

23 如果你在境界里有分别,这个心不清净;如果你在境界里面不平等,这个心不清净。

24 清净心的相一定是平等的、一定是无分别的。你能够懂得这个原理,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一年到头在境界里就练这个就行了。

25 用这个方法帮助你念这一句佛号,佛号是提起你的觉心,用一句佛号又帮助你如是用心,用真心。真正能这样修学,没有一个不成就,正是古德所谓“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落空,这个原理是性净就障尽。

26 我再举个比喻,比得最粗的,“性净”就是真性、真诚,“障”就是业障、罪业。

27 我们不是天天讲要消业障吗?用真诚的心,业障就消除;业障消除,真心就显,就这么回事情。

28 你想真正消业障,要用真心待人接物。别人用假心对我,我还用真心待人。

29 别人要增加罪业,我这个罪业也不能减少,好像我的罪业减少了,对不起那些天天增加罪业的人,这不叫颠倒,什么叫颠倒?

30 觉悟的人,就像佛菩萨一样。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度化众生,世间人以什么样的眼光对佛菩萨?佛菩萨难道也跟世间人一样吗?那不但不能度众生,一定都被众生度去了。所以一定要觉悟,决定不能跟一般人一样的见解,否则你就大错特错了!

31 那么再问,这些人他以恶心待我、以恶意待我、以一切恶行加诸于我,我怎么办?给诸位说,正因为一切众生有恶心、恶意、恶行加诸于你,你以真诚心对待他,你无始劫以来的业障统统消除了。

32 如果没有这些恶人、恶事,你的业障怎能消除?你的真心从哪里显示得出来?修行无过于历事练心,在境界、事相里面练你的清净心,练什么?练我以真心待人,就练这个,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念佛。

33 真心待人处世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因为“南无阿弥陀佛”是无量觉,样样都要觉、事事都要觉、时时要觉、处处要觉,觉而不迷,这就叫阿弥陀佛。

34 阿弥陀佛不是一句口号,要把这个口号变作事实、变作我们的心理、变作我们的行为,这个佛号才是性修不二、才是理事圆融,名是事,境界是理,这叫真念佛人。

35 学佛,诸位要晓得,这是一定要记住的,学佛简单的讲就是学“会用心”,佛菩萨他用真心,凡夫是用妄心,用妄心就是不会用心。

36 不会用心才叫凡夫,才叫众生;会用心的人,就叫佛、菩萨。其实佛菩萨跟凡夫众生没有两样,无二无别!

37 这个会用心不是个容易事情。首先要认识心,我们现在不认识,迷失了心性,所以首先要认得心,然后再修心,修心之后才会用心,整个佛法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38 古大德常讲,“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这是讲认识心,为什么这个人认识心就大地无寸土?这个话是什么意思?

39 心是真如本性,土是相。心好比是金,土好比是器,如果你认识金,器器皆金,全体是金,你这心目当中就没有器了,意思是在此地。

40 先要认识,而后自己要修,从哪里修起?从真心的理体修起。真心的本体是什么?本体就是菩提心里面的“直心”,也是《观无量寿佛经》所讲的“至诚心”,真诚到了极处。

41 说到诚心,我们自己都觉得:我的心很诚。其实你的心早已迷惑,你没有诚心。

42 诚这个字怎么讲法?曾国藩在《求阙斋笔记》里面,给“诚”下了定义,“一念不生谓之诚”。我们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到晚起心动念,哪有诚心?

43 诚心是真心,真心里头当然没有妄念;有了妄念,这个心就不诚。有了妄念,诚心就变成妄心;诚心里面不生妄念,妄心里面当然起妄念。

44 起妄念,心就变成了妄心,也就是从真如本性一变而为阿赖耶,再变为末那,三变为前六识,唯识里面所讲的“三能变”,这是从真起妄,是这么个道理。

45 首先,我们要认识真心,认识之后再修心。心要怎么修?要在境界里面历事练心。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乃至于意知法,在这里头去练,练清净。

46 就像《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给须菩提尊者的教导,其实他教须菩提就是教我们,练什么?练“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练这个。不取于相,就是不着相;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修心,这是修自己的清净心,也是自己的真实受用。

47 如果自心不清净,你要是学那些大菩萨去普度一切众生,往往是众生没度了,自己也被拖下水去了,这个我们见到太多了!所以修学一定是有层次、有顺序。

48 修心,是修自己的清净心,自己心地清净了,这才能够利益众生!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4-22 10:15

净空法师谈修学秘诀                  净老讲于澳洲万姓祖先纪念堂

    我告诉诸位,这桩事情每个人都能做到,问题你肯不肯下功夫?
    学习一门要深入,长时薰修,人才会得定。现在一般人,尤其是年轻人心浮气躁,学习东西,一遍学了之后,就不想再学第二遍,这不会成功的,这就学一点皮毛的知识,实际上他什么都沒学会。

    真正学东西要记住老祖宗的话,「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听讲经我们现在用光碟,为什么?光碟可以重复,一片光碟至少要听三百遍,你才能夠契入境界;沒有三百遍,你心浮气躁平息不下去。

    一定到心平气和,像《无量寿经》经题上给我们说的,「清淨平等觉」,你用这个方法,我听三百遍目的是什么?

   把我的清淨心听出來;《无量寿经》,我念三百遍,把我的清淨心念出來。实际上三百遍念出,能够清净心现前,上上根人;中下根人得要加十倍三千遍,真的一点不假。

           三千遍下來之后心定智慧开了,这是秘诀!

 我们今天zai 难为什么这么多?不善念头起来的。贪心重带来什么?水灾,连海水都要上升,这是贪心感应的zai 难。火灾,包括现在气候温度不断上升,是瞋恚、发脾气造成的。诸位要记住,你一发脾气,地球温度上升,是真的不是假的。脾气不能发,害自己也害别人,破坏大自然的规律,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愚痴是风灾。不平、瞋恨、嫉妒带来是什么?地震。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台湾居民这二千三百多万人,各个都把瞋恚心、嫉妒心放下,平等了,台湾这个地区永远不会有地震。我们各个觉悟了,不愚痴,这个地区永远没有颱风。你相不相信佛说的话?境随心转。我讲经的时候讲过很多次,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有没有差别?理上讲,一点差别都没有;事上讲,差别大了。为什么极乐世界那么美好?世尊为我们介绍,说极乐世界的居民皆是上善之人俱会一处。你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地球上的居民,现在适得其反,我们是上恶之人俱会一处。他们是上善,人没有恶念、没有恶言、没有恶行,所以世界那么美好。如果我们这裡居民也学他们那样,没有恶念、没有恶言、没有恶行,我们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无二无别。念佛求生净土,凭什么求生的?心净则佛土净。要记住,就是《无量寿经》前面五个字「清净平等觉」,就生净土,自自然然就感应道交,你跟极乐世界就起感应道交。明白这个道理,一点迷信都没有。

  我们修什么?就是修清净心;换句话说,就是修不发脾气,就是修不把别人不善的事情放在自己心上。不但不善不能放在心上,善的也不放在心上,为什么?真心裡面本来没有东西,放就错了。惠能大师说得很好,真心是什么样子?「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连善恶都没有。真心裡没有染净,连染净都没有,哪来的善恶?在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裡头没有染净,十法界四圣法界裡头有染净,所以染净分为四层。六道凡夫裡有染污,染污裡面才有善恶,善恶都是染污,都不是清净。善恶统统不放在心上,你的心就真得清净了。所以佛慈悲、佛伟大,在《金刚经》裡告诉我们,「法尚应捨,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你不要被佛法染污了。佛法好,佛法殊胜,把它记在心上,被佛法染污了,清净心裡头没有佛法。宗门有句话说,清净心是无佛无眾生,眾生是染,佛是清净,那才真正还源。我们现在还不了源,所以我们留一个佛,佛之外统统放下,统统捨掉。只留阿弥陀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把阿弥陀佛放下,那就圆满,真的还源。

文摘恭录--净空法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第四十七集)2009/6/15台湾高雄 档名:12-47-47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