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怎样才是真正的赞叹佛陀? 定空法师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5-18 19:53     标题: 怎样才是真正的赞叹佛陀? 定空法师

怎样才是真正的赞叹佛陀?   定空法师

有一次,佛陀和追随他的比丘弟子们,在印度当时的摩揭陀国境内游化,打算从首都王舍城,前往北边的那烂陀城。

在佛陀与比丘们一行人的后面,有一对外道沙门师徒,正好也同路,为师的名叫“须卑”,徒弟名叫“梵达摩纳”。一路上,那位老师一直不停地诽谤佛陀,也诽谤佛法与比丘们,而他的徒弟却一直与他唱反调,不断地称赞佛陀、佛法与比丘们。

这一天傍晚,大家都来到路途中的一个庵婆罗树园内,准备在园内国王建的公共房舍过夜。即使到了这个时候,这对外道沙门师徒,还没能停止他们谤佛、赞佛的争论。这个情况,让比丘们不禁对这两位奇怪的师徒议论起来。大家都认为,相对于这位外道老师的不了解徒弟,佛陀的善知人们志趣,是多么的稀有难得啊!

佛陀知道比丘们在讲堂聚集,就来询问他们到底在议论什么。于是,比丘们将他们议论的原委,告诉了佛陀。

佛陀因而教导比丘们说:“比丘们!如果听到别人诽谤如来、佛法和僧团,大家不要忧愁、伤心,也不要因此而愤怒,甚至怀恨在心而意图报复,因为,这样只会带给大家障碍,不能如实地判断别人所说的是有道理的,还是错误的。反之,听了别人赞叹如来、佛法和僧团,也不要感到欣悦、愉快,因为,这也会带给大家障碍,不能如实地判断别人所说的是有道理的,还是错误的。”

接着,佛陀又说:“比丘们!一般凡夫,都只从一些细琐、微小、世俗的戒行,例如五戒、十善、俭朴严谨的正命生活、乞食、不蓄积财物等来赞叹如来而已,不能从如来所证得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这一方面来赞叹佛陀。只有从如来所证得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来赞叹,才是真正如实的赞叹如来。”

什么是如来所证得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呢?佛陀那个时代的沙门、婆罗门们,有着种种的邪知、邪见,总括归纳起来,不外乎是全然的常见,部分的常见,无因、无缘论,有边、无边论,不定诡辩论,有想论,无想论,非有想非无想论,断灭论,不正确的现法涅槃论等,共十类六十二种,称为“六十二见”。这六十二见的归纳,就像洒在小池塘中的大渔网,网住了世间所有的邪知、邪见。而佛陀所证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就是远离了这六十二见,在日常生活六根对六境的认识过程中,如实知认识与感受生起的真正原因,以及其所引发烦恼的根除方法:认识与感受,是如何地让人们因贪爱而陷入味着,味着又如何在无常变化下转为祸患,圣者又如何从中超越与出离。由于能超越与出离,所以圣者切断了推动流转到下一生的根,就像斩断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树根,这棵树就随之枯萎,永远不再生一样,这就是佛陀所证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能够从这里来赞叹佛陀,才是真正的赞叹。

按语:一、本则故事取材自《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第一梵网经》、《佛光大藏经》《长阿含第二一梵动经》。

二、依据故事中佛陀的教说,知道佛法的修学,不能只停留在戒行严谨上。真正佛法的优势,是在正见,以及从正见发展出来离烦恼、我执,断除生命流转的正行上。这些精髓,经中所举的代表,就是“六触”与“受”的“集、灭、味、患、离”,也就是故事中所说认识与感受的“原因、根除、味着、祸患、超越与出离”。这是“四圣谛”的开演,也是从“缘起正见”开展出来的正行。

三、再从本则故事进一步来反省:佛教的兴衰,不能只从佛教信仰者的多少、佛教事业的规模,或者是佛教活动受欢迎的程度来看,而是得更在乎佛法珍贵的核心内涵,是不是真的被阐扬了,被奉行了;佛教的信仰者,是不是真的能理解、接受并实践佛法核心思想了来看。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5-18 19:53

佛法的功能 天宁寺

在学佛的过程中,当发现内心的冲穾、修学上的困境时,如何自我检视修学的状况?当学佛者彼此的风格、观点不同时,如何对待?

进入佛门,每个人的因缘不同,认知不同,对佛法的需求有所不同,修学佛法的重点也会有所差异。如何自我检视?至少可以由自己从佛法所得到的受用,明了修学进程、成效和弱点。而学佛者彼此的风格、观点不同时,只要不违背根本佛法,应以包容的精神予以融摄,等因缘成熟再会归第一义谛。

笔者也试着以现代人的需求,剖析修学佛法的功能,分为四种:

一、生命价值的定向

二、身心的调整

三、法性的体悟

四、环境的适应与改善

由以上四项的分析。一方面可从宏观的角度自我检视,看看自己是否太过于偏重哪一个部份,而在其它部份有所欠缺,有待补强?另一方面,如果有其它的人修行方式和风格与自己不同,也可以理解彼此的差异,不必彼此对立、排斥。

一、生命价值的定向

了解生命的真谛,建立离恶向善、转染还净、破迷启悟的人生方向。 这是指一个人在接触佛法,得到法的启发之后,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经历,思惟生命中的成就和挫折、快乐和痛苦、平静和混乱,对照佛法的四圣谛、三法印,确认生命的唯一出路就是心灵的觉醒。透过对佛法更完整、深入的探讨,明白因缘果报的原理,以及由染污到清净、由迷至悟的过程,确立离恶向善、转染还净、破迷启悟的人生总方向,并且以此为准则,尽心尽力地实践。经过这番思惟,人生的价值观将会厘清,对事情也会有新的的看法:金钱不是万能、感情不可依恃,名声、地位、权势是一时的,物质、感官的享受不可沈溺。培福、积福、惜福、心存感恩,心量开阔,这些外在的因缘,适度受用、不起贪染,就没有过失。而在时间和资源的安排上,遂渐往禅修、智慧、慈悲喜舍的方向上转换。心灵的喜乐感和自在感就会源源不绝地生起。

就在世间的生活中体验佛法、实践佛法。并不一定非要离开当下的因缘、情境,另觅心灵的喜乐和自在。这样的生命方向和修学态度,就可以展转增上、渐入佳境。即使偶而有障碍,由于具足正见,只要有耐心,加上善知识的协助,一定可以柳暗花明、突破障碍。反之,如果不了解人生的真谛,就容易被金钱、感情、名声、地位、权势、物质、感官的享受所迷惑而陷入生命的困境。即使有心修行,若不具足正见,则容易走入神秘经验的歧途,落入各式各样的崇拜、偏执中,不能得到心灵真正的喜乐和自在。这是佛法的功能。

二、身心的调整: 对治心理疾病,回复身心健康。

生活在现代的人,因为社会结构严密、人际关系复杂、经济负荷重,以及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当这些负荷超过心理承载的极限时,就会导致心理不平衡,包括各式各样防卫机制,如压抑、否定、转移、投射、合理化、退化、补偿等心理作用,严重的话,可能罹患心理疾病,如:忧郁、焦虑、恐慌、强迫行为等。也就是说,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有心理不健康的时候。如何面对这些状况?

除了佛法之外,现代心理学也有许多运用个别谘商、成长团体协助改善心理的失衡,而精神医学也配合药物控制来调整身心。 佛法在这方面,也有一些调身、调心的方法。如拜佛、唱诵、观呼吸、步行禅、动中禅等方法。只要运用得当,确实可以达到调和身心的功效。至于更深一层解开心结,疗愈心灵的伤痛,则需要在没有自我批判、接纳任何情绪的慈悲柔和中,让过去的旧伤痛浮现,并以全新的眼光重新觉知它,无论是一时的挫败或无法弥补的缺憾,都已经成为过去了!就让它随时间而流逝吧!无需一再地放在脑海中折磨自己。活在当下、珍视当下、发挥潜能和现有的资源,才是真实而有活力的丰富生命。

当然,最真实究竟的对治,就要透视任何经历无非缘起性空、如梦如幻,显现直心、深心、清净心,没有扭曲、无需掩饰,当下即是真实,无有挂碍。这是澈底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这就要进入第一义谛的体悟了!

三、法性的体悟: 透澈悟见第一义谛,开智慧眼。

佛法超胜世间的特色在于第一义谛,也就是法性实相的体悟。原始佛法的无常、无我、涅盘寂静,中观的缘起性空、般若智慧,唯识学的圆成实性、大圆镜智,禅宗的明心见性、自性清净心,mi zong的大圆满、大手印,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证悟法性实相。

证悟法性实相,即能当下契入真实,不受常见、我见、自性见、遍计执、虚妄心、以及名言识中的语言文字、名相、概念思想等妄执的蒙蔽,知见纯净、明朗,澈见幻相的当下即是实相。因此,所有的烦恼都不再有立足的余地。因为任何烦恼,不外乎分别、对立和冲突,而这些分别、对立和冲突的内在根源都是内心因为没有见到诸法的真相、妄执诸法而生。常见、我见、自性见、遍计执、虚妄心、以及名言识中的语言文字、名相、概念思想等妄执完全消融,就是解脱自在。

这是佛法带给人类的一项无价之宝,带来真正的喜悦、宁静和自由。这是佛法的中心点,如果只有生命价值的定向与实践、身心调整,还不能说是得到佛法的精萃,到达此处才算是实现佛法不共世间的殊胜功德。

四、环境的适应与改善: 适应环境,具备专业技能和助人、弘法的技巧。改善因缘,进一步创造清净的环境。

第一义谛的体悟并不是佛法的终点站,也不是佛法的全部。

由人生价值重建、身心平衡、透悟真实,是内在的转化。由内而外、由体起用,那就进入缘起,由随顺因缘进而创造因缘,由适应环境到改善环境。这是大乘佛法的精神和实践。

那么同样身处红尘世间,修行人和世间人有何不同?佛法可以展现出怎样的特质?除了配合内在的转化之外,最重要的是以慈悲心为出发点,才能启发入世的心怀,不致沈空滞寂,同时,以空有无碍的智慧,灵活的眼光,以创意超越旧思惟,开展新局面,这才是人间的佛法、当下的净土。

士农工商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世界的每个角落都需要觉悟之光的照耀,都需要慈悲爱心的照拂,大乘菩萨行者应当多充实自己的能力,包括世间法和佛法,才足以身处世间而内心自在,并且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改善环境、利益众生。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5-18 19:58

贵在专一 持之以恒

做任何事都要有“贵在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刚开始入门学习,心不可太急,急则生乱,学任何一样事物,都不要把一些原有的某些观念带进来,用智慧的头脑,屏弃其粗,取其精华,依“三人行,必有我师蔫,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古语审视地对待你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你所接触到的每一个人,你就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很美的,每个人都有他闪光的一面,你就会阔然开朗,原来生活还可以这么过,不必去憎恨别人的过失,想想实际上那些人其实也帮助你明白了更多的道理,你就会从心里感谢他们,虽然有些感谢的话还说不出口,认真的审视自己,自己在做什么?是不是也有很多不足?每天尽量改正自己的不足,向善的一面多迈进一步,“于他语言,随顺不逆,亦不观他,作以不作,但观自身,善不善行,”“自修其心,慎莫放逸,”学一门就精心学好,学好后再选其他,亦用专一的精神,则学无不成,持之以恒也是相当重要的,你学完了就放弃了,等你再想提起,还是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又何必呢?念咒,练功会出现一些感应,不要太执着,“不执着,不放弃”,以智慧的心去观照它,就象这些事象放电影一样,以平常心去观看它,千万不要太执着这个影象,以免走火入魔,时刻检点自己是不是哪些地方做的不好,或思想不对,才会引发这些事情的发生,怎样才能减轻或避免事情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对自己做过的错事勤加忏悔,多做善事,多多回向,相信事情会有转机,借此与各位同勉。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