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随念三宝经释·无尽吉祥妙音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8-8 19:50 标题: 随念三宝经释·无尽吉祥妙音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益西彭措堪布 译
南无格日曼扎郭喀雅!
(顶礼上师曼殊师利!)
解脱三有寂手持慧剑,摧伏轮回欺诳四魔军,
驾驭幻轮文殊勇士者,彼之足莲为我顶庄严。
智悲满分佛陀皎月轮,圣众星鬘围绕而严饰,
散发能消三有瘟疫恼,圣法甘露妙光愿吉祥。
此处,茫茫三有大海之中,自他一切三有有情的希欲,唯一是希求安乐。然而以宿因力所致,从无间地狱乃至有顶之间的苦乐舍受诸显现,犹如多色图画一般,对于彼等善加思惟、斟酌的话,则如一锅沸水中煮着上下翻滚的大米,这尊卑、兴衰、苦乐等一切,必定如瞬间戏剧、闪电一般迁移而不定于一处。
进而言之,以无明一向欺诳的心识,之所以对福善之业,纵以勉强牵引亦不趣入,不善业却自然随转,正是由于宿世积习之力,势如鸭入池塘,鹰赴尸林。因此,以无明之因非但难获幸福安乐,还将转令痛苦加剧。倘离圣道,轮回漂荡,将无休止而流转三有。
对此善思惟后,试问:感受如此广大漫长之苦、曾经为我慈母的遍满虚空界有情,彼等由皈依谁而能从一切衰败之中彻底获救?
智者们善加观察:于此世间,谁方具有通达灭苦方便之智慧、欲拯群生之慈悲,以及具备救护能力之事业?善加思惟时,对梵天、帝释、淡黄仙人等方,不生嗔恨,对佛薄伽梵亦不起贪执,唯以谁能彻底救拔,即应持彼为皈依处。如是以事势理衡量,如导师释迦王,我们虽不能现见,然而其所说正道——以三种观察清净之轨,真实见为是堪能止息三有的方便,从此处推证,宣说此方便而自已具有现见之智慧、为他宣说之慈悲,以及以如是方便从三有衰败中彻底救拔之能力者,唯一是佛薄伽梵。由此引生胜解。
并且,如果以循着依怙所说教法光辉的无垢智慧作观察,则茫茫三有轮回诸苦,并非无因自然而生,若无因生则决定有恒有恒无的过失。同样,也非常法大自在天等非因产生,因为并非因果以彼有则随有、以彼无则随无的缘故。一切万法唯是因缘积聚的缘起显现而已,倘若不是从因缘缘起而生,则如石女儿般无有显现可见,如是以具足正量的定解坚固的方式了知确有能断尽痛苦的正道。复次,譬如将损害有情执为正法的邪道,以及为净除业障依靠五火等的非道,彼等并未与三有之因相违,而宣说能断一切三有轮回之根本——无明种子的无我之理,即是正道。经云:“诸遭怖畏人,多皈依山林,及皈诸园囿,皈所供树木。其皈非尊胜,其皈非第一,虽依其依处,不能脱众苦。若时有皈依,佛法及僧伽,由知苦苦集,正超越诸苦。八支圣道乐,当趣般涅槃,以智慧观见,诸四圣谛理。此皈为尊胜,此皈是第一,由皈此皈处,能解脱众苦。”
如是唯佛薄伽梵是诸求解脱者的唯一怙主,其教法是唯一途径,其僧伽是无比福田,亦是道伴,以对此确认的胜解信作为因后,应需随念皈依处三宝的功德。如《赞颂韵文论》云:“安住无边底,生死大海中,贪等极暴恶,大鲸嚼其身,今当皈依谁。若谁一切过,毕竟皆永无,若是一切种,一切德依处,设是有心者,即应归依此,赞此恭敬此,应住其圣教。”因此,一切正道的根本即是随念三宝功德的信解,故在此简释《随念圣三宝经》。
本经分四:一、名义;二、译礼;三、正文;四、末义。
甲一、名义:
梵语云:阿呀 那扎呀阿呢莫德斯扎
藏语云:帕巴棍秋胜杰色咱布多
汉语云:随念圣三宝经
“阿呀”对应“帕巴”(圣),“ 那”对应“棍秋”(宝),“扎呀”对应“胜”(三),“阿呢”对应“杰色”(随),“莫德”对应“咱布”(念),“斯扎”对应“多”(经)。
所谓“圣”,就某个超胜之境而言,可以从不同侧面解释,此处是对超越世间的一切法,称之为圣。所谓“宝”,即以罕见等六法与宝相似,故名为宝。所谓“三”,即是导师、正法、随学者数目决定为三。“功德”者,即是应赞之差别。所谓“随念”,即对归依境本具的功德,远离增益损减而以无颠倒心随念。“经”者,唯成根本或精华,名之为经。
甲二、译礼:
顶礼一切智智尊!
向对于以如所有法与尽所有法所摄的一切所知法之相无乱无障而遍知的佛陀,译师译前致以敬礼。
甲三、正文分三:一、随念佛陀功德;二、随念圣法功德;三、随念僧伽功德。
乙一、随念佛陀功德分三:一、略说差别基导师功德;二、广说差别因与果;三、摄义。
丙一、略说差别基导师功德:
如是佛陀薄伽梵者,谓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
所谓“如是佛陀薄伽梵”,即是共称的名号,成立彼为无上导师。此又包括自利圆满与他利圆满,前者如下:
诸法实相如实彻悟,即是如来,亦有自己无误彻悟真如后令他趣入彻悟之义。
“应供”,藏译为“灭敌者”,所谓敌,譬如世间共称掠夺吉祥并给予不悦意,此处则以一切过患根源的烦恼为敌,并称断尽烦恼及其习气者,为“灭敌者”。
“正等觉”,梵语“布达”,主要是证德之义,可以理解为觉醒,或如莲花盛开,故此处也以从无明睡眠之中觉醒,并于所知智慧广大,犹如解脱沉溺的莲花盛开一般,是表示证悟之相之义。因此,藏语为了突出声力,将不同诸义集于一处,译为“桑杰”,其前加“三”等,成为真正圆满。即是:仅“布达”之义也可以用于缘觉、第十地菩萨,故为有别于此,称为圆满;此音也可具有如魔王幻化佛形或十地智慧各自究竟之义,故为简别,又称真正。总之,证德智慧并非不清净与不圆满,而是获得无上究竟之义,故称正等觉。
如是“如来”是成为诸法真如中密意一味的自性,对此从所断无余断除的角度,称为“灭敌者”,从所证无余证悟的角度,称为“正等觉”,这也是从不同反体分析,以一本体故,需要能表示其余。
对如是佛陀,若就因果而分类,前者因即是经中所说的“明行圆满”,从因而言,虽有无量道相,但可以正摄于戒定慧三学中。在圣者地安立的八圣道中,正见即是明,其余七支称为行。此处“明”与“见”同义,即是如人行路时,目视之处以足履行,故一般对明行圆满,学道位对应为胜观与寂止,无学道位则对应为宿住智证明等三明与四神足、四圆满,如是有诸多对应的解释,然其实际则是同一关要,因为见义与入义二者何时也须要双运的缘故。因此,分析别别位而领取其义,在解释一切教典尤其经典时,不可或缺。是故,正见智慧犹如眼目,即是“明”或“见”,属于慧学范畴,其余正业等七支归摄在前二学中。以遣除对过去、未来、中间分的无明的方式,由必要而安立的无学道三明,亦不出于智慧。
依于如是安乐之道后,获得无上安乐之果,称之为善逝。其道如何安立,如经云:“乘如虚空无量殿,能得喜乐之胜乘,乘彼有情皆灭度。”如是依靠由空性慧与方便——悲、愿、定、通等无量游戏成办二利的不夺之力后,于殊胜之果妙逝、不退逝、无余逝三者。其中前者——杂染轮回方面的苦集过失障垢,纵然微细分亦永尽而逝者——善逝或妙逝,犹如冠如美玉之士夫。以此简别于轮回,以三有众生皆未超出苦因与苦果的缘故。不退逝者,以永断我见种子之故,似薪成灰不可复原,不复退堕轮回之处,犹如传染病痊愈,此处主要指解脱麻疹之人,终生不会复发,以此而作比喻。以此逝相,简别于未断我见种子的外道之道,彼等纵然修至非想非非想天也不能超出三有藩篱。无余逝或圆满逝者,断证究竟功德之法,未获得者丝毫亦无,犹如宝瓶以物充满一般。以此简别于声缘,以彼等虽有不退转,然为断证不圆满的少分之故。
此等之理即是:以心自性光明,障垢为忽尔,并有根断障垢的对治——殊胜证悟无我的智慧,而彼道亦以方便串习究竟之力,堪能圆满断证功德。对以事势理成立之相引生定解极为重要,广于法称论典等中了知。以上自利圆满竟。
以下他利圆满者,为“世间解”等。所谓世间,具有器、情、苦等诸义,而此处于尽虚空界一切有情以智慧彻见之故,具有如所化因缘而幻化游戏的悲智自性,对此称为“世间解”。即佛遍知何者衰败、何者痛苦、谁可调化,昼夜恒时观照整个世间,对所化丝毫亦不越时。此为他利圆满之因。
依靠如是大悲为调御丈夫、无上士者。丈夫”,即具有入道能力的所化;“调御”,如世间共称对马车、马匹等随所欲趋而能自在调御之人,如是薄伽梵乃是从三有险崖之处将诸丈夫自在引往解脱之处的调御者,故说此号。
如何调御之相,并非如国王以刑法施加痛苦而调御,而是在趣入离二边正道时,依于无尽安乐之源导引至解脱。即便极难调伏之人,如贪心炽盛的难陀、嗔心猛烈的指鬘、傲慢的迦叶、痴心暗钝的周利槃特,亦以无量方便必皆调伏,在无限时方的整个法界中,不曾舍弃一位所化,调伏事业乃至虚空未尽之间转入,由此称为“无上士”。以上即是真实调御之相。
以何种方便调御?经云“天人师”,即佛虽为任一众生的导师,但以人天直接从佛闻法,并是生起圣道的殊胜所依,故“天人师”以主要所化的人天代表对一切有情宣说四圣谛而作解脱相续。如是自己圆满现前断证之后,以慈悲宣说正法,即是无等之导师。了知自他大师的差别后,应发恭敬之心。
对于此等,结说为“佛薄伽梵”。如是二利究竟之佛,称为“薄伽梵”。以佛能显示断证二者,薄伽梵亦能表示断证,其中佛义已述。所谓“薄伽梵”,义为出有坏,即是佛陀能坏四魔,具有自在等六种妙德,出离有寂二边,如是薄伽梵能超外道自在天等。因此,以佛薄伽梵之号实已含摄上述断证功德。
有释“佛薄伽梵”为差别基,其上诸号为差别,实际悉无差别,但“如是佛陀薄伽梵者”,以其语气是成为差别基,故如是为合理。
丙二、广说差别因与果分二:一、利他于世间显现之相;二、自利断证圆满之相。
丁一、利他于世间显现之相分二:一、如何显现;二、显现后成办事业。
戊一、如何显现:
诸如来者,是福等流,善根无尽,安忍庄严,福藏根本,妙好间饰,众相花敷,行境相顺,见无违逆。
上来如是“诸如来者”,唯以利他大悲圆满无量福德之因而得成就,故说“是福等流”。如经云:“如来者,为无漏善法之影相。”此福非如凡夫善根果熟即尽,亦非如声缘善根,是于无余涅槃时亦无穷尽,即虚空未尽之间永无空耗。彼亦,世俗之中为利他以回向善巧摄持,胜义之中以无缘智慧见善根与法界一味,在真实中获得二谛双运之智慧金刚身,依其加持而令善根无尽。
此外,不但诸佛色身等是福等流,其福并非一次报尽,而是何时亦无空耗,依佛所种一切善根亦成永无空耗。《华严经》云:“见闻供养彼等佛,亦增无量大福聚,愚痴轮回苦未尽,有为法间终不亡。”如同经中以滴水喻等种种异门所说,譬如一为鲸咬决定不脱,如来者,获得四时平等无迁金刚之身,纵然于彼仅生一次胜解,亦如滴水堕大海中,永无穷尽。
所谓“安忍庄严”,见佛色身无有违逆之主因,即是安忍,如云:“忍得广大胜妙相,金色悦意众乐见。”如是由无量安忍波罗蜜多所生之故,就因而说“安忍庄严”。或释为,坚如金刚具无量力之佛身,任以何法亦不能摧,是为“安忍庄严”。即佛以手断取大千世界,掷过无数刹土之外,于有情亦无损害等,佛不食一餐,于无量劫安住,亦无忧愁、疲乏等,以佛身必无不堪能者。
“福藏根本”者,“藏”是无尽之义,如来一毛孔之福亦无限量,故佛身为无量福德所依之根本。又《抛石经》云:“合赡部洲所有众生福德,较统摄一洲铁轮王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如是,合二大部洲所有众生福德,较统摄二洲铜轮王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万亿统摄四洲金轮王福德,较一四大天王眷属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万亿四大天王眷属福德,较一四大天王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万亿四大天王福德,较一忉利天眷属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万亿忉利天眷属之福,较一忉利天王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例此,夜摩天众夜摩天王,兜率天众兜率天王,化乐天众化乐天王,他化天众他化天王,大梵天众大梵天王,乃至色究竟天,前前福德万亿倍,较后后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万亿色究竟天天王福德,较一独觉罗汉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万亿独觉罗汉福德,较一安住慈心三昧菩萨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万亿安住慈心三昧菩萨福德,较一一来菩萨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恒河沙数一来菩萨福德,较一佛陀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亦不能及。”
又如云:“以十倍所有有情福聚,成就佛一毛孔;以百倍所有毛孔福聚,成就佛一随好;以千倍所有八十随好福聚,成就佛二十九相之一相,除白毫、顶髻、法螺三相;以万倍所有二十九相福聚,成就佛白毫相;以十万倍白毫相福聚,成就佛顶髻相;以万亿倍顶髻相福聚,成就佛法螺相。”
此外,因地所修施等无量善行亦以智慧神变成熟之力,下地所集尔许功德,上地刹那即可成办,以及佛身如何修持深广二谛行境的修因圆满之理,应以诸经及《行愿品》为例而了知。
又不仅为福藏根本,且依所依亦将增上无量福德,如顶生王、金色童子等因缘所说。如经云:“由具众多福德相,天众世间福藏依,见闻慈颜即获益,成办有情无量利。”
又果色身自功德者,以佛指赤铜色等八十随好严饰,故为“妙好间饰”;以手足掌千辐轮等三十二相庄严,故为“众相花敷”,譬如鲜花开敷,悦人心目,三十二相妙花,以八十随好差别花蕊严饰,以此增长所有众生之欢喜。
如是因圆果满之佛身,无论行住坐卧,甚至动一毛孔,无不成为利益众生。故谁人见佛,即显现相应其根机意乐之行境,故为行境相顺,“行境”属佛,“相”为所化相续,“顺”为随顺适合,是就悦意之德而言。又见佛身时,见者绝无心生违逆,故从离过而说“见无违逆”。
戊二、显现后成办事业分二:一、别说佛前晋见;二、总说。
己一、别说佛前晋见:
信解欢喜,慧无能胜,力无能屈。
往诣佛所,有以信心及问难前往二种,其中初者,或为往观,或以宿善发动,或信解后为供养等,彼者一见如来,当即垢灭信生。对此,以信为因欲见佛者,增上比丘入定之乐亦不可喻的解脱忧恼大欢喜心,故为“信解欢喜”。欲来问难者,亦至佛前,不禁战慄,故如日出星光隐蔽,顿息骄慢而获寂静之乐。
又如来相续智慧,于一切法无著无碍,故佛智何时亦无能胜。譬如,提婆达多各处收集碳灰,及释迦大名从劫毗罗城逐户索要一把大米,一一记下处所姓名,同米放入袋中,令象驮至佛前,问属何人何处,佛陀一一回答,无不知见,决无差错,故谓“慧无能胜”。
如《抛石经》云:“譬如有一大海,深达八万由旬,广阔无量,以等量墨块投入,令海水悉成墨汁。复以山王置于海中,海面上下各八万由旬,山王四面悉以金银珠宝合成,四方复有四大部洲,如是尽成纸张。大地所有树木草干,作成笔管,四洲众生皆共书写,直至墨干笔枯,如是于长老舍利子点滴智慧亦难描述。若有智慧如舍利子者,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其智总和,亦不能比如来智慧,百分千分不及其一,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不但佛陀相续具有无边智慧,如来身力等其余所有之力亦皆无上无比,故以十方三世何人亦不能夺,此即是“力无能屈”。对此,有将“力”解释为十力或身力,实际十力仅是以所缘划分而已,均为智慧之力,又不但指身力,亦定须包括神变等力。如来身力虽为广大无量,此处仅略作表示而说:
往昔,世尊在多恶蚕之地的森林中暂住,当地力士请佛应供,拘尸那城与那提城之间的道中,有块巨石,高十五庹,宽七庹半,力士们心想:应将道中巨石挪开,不仅请佛应供便利,我们也会声誉鹊起。
拘尸那城的力士们聚会后,有些将数百只牛、马、骆驼、小象、大象赶至石旁;有些用绳将石捆住;有些架云梯,用菟丝草绳等缠绕,拉动巨石;有些以铁犁锄出石底;有些挥斧劈石;有些揳入铁钎,想把石头撬开,人与牲畜来来往往,亦有依仗药咒之力欲将巨石摧为粉末,但巨石却岿然不动,人们因此而疲倦。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8-8 19:50
此时世尊莅临,人们喜迎世尊。
世尊安住一处后,问道:“你们辛苦吗?”
力士们述说:“连续二十九日,未能让巨石移动,人很疲倦。”
世尊说:“是否想把巨石挪至它处?”
人们回答:“是的,世尊!”
世尊走到巨石前,以右脚拇指举起巨石,还以手接,安置在右掌之中。世尊沉思片刻,顺手一抛,便抛至梵天世界,巨石顷刻无影无踪,所发声响令人惊怖。
世尊说:“不必畏惧!”
随着巨石呼啸而去,空中出微妙音,其音演畅“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不久,石头从天返降,落于世尊掌上,世尊吹令碎末,再撒向四方,碎末纷纷飘落。
世尊了知力士无石将会不悦,便将碎末复合如初,放置它处。
力士们叹未曾有,问道:“如是举指之力,为如来父母所生之力,或神变力与修习力?”
佛言:“此为父母所生之力,出生无常等妙音是神变力,以佛吹气令石成粉,又复还原置于它处,则是修习之力。”
力士又问:“父母所生之力,量有几何?”
佛言:“先以十人力如一凡牛力,依次,十凡牛力如一青牛力,十青牛力如一小象力,十小象力如一大象力,十大象力如一青象力,十青象力如一赤象力,十赤象力如一白牙象力,十白牙象力如一宾陀山象力,十宾陀山象力如一香象力,十香象力如一力士力,十力士力如一大力士力,十大力士力如一猛象力,十猛象力如一章住罗夜叉力,十章住罗夜叉力如一半那罗延力,二半那罗延力如一那罗延力,三百二十那罗延力,即是如来父母所生之力。如来节节之中,都有那罗延力自然而生。”
又如《广大游戏经》宣说技能时云:“金刚围绕须弥王,并及十方诸余山,佛手尚能揉为末,无实人身有何奇?”
此外,佛陀具有无量神变力,彼经云:“当嘎树下,世尊席地而坐,地面长有布拉那草,形如夜叉芦苇。彼时当地出现饥荒,乞食十分困难,尊者目连请问世尊:‘大地之下具足妙味,以我能翻大地,易于力士翻一树叶,我以左手任持大地所有有情,右手一刹那间即能在大地及其周围寻出妙味。’世尊告言:‘以你虽能如是翻转,然而众生一向贪执妙味而愚痴,且妙味不会长久留存,将会隐没。’世尊未予开许。假使有神力如目犍连者,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合其神力,与佛比较,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又如来修力,亦如经云:“假使四大部洲,天空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四洲百川江河,巨浪涛天,源源不断汇入大海,如来悉知每一水滴源自何处,亦即任一水滴属何部洲、属何城市、属何区域,以及是何树叶花果所滴等,乃至水滴之极微尘,一刹那间皆能分别了知。”诸如此类,仅作表示而已,具体需从经中了知。
如云:“三千大千世界人天二趣众生,极其稀少,远远不及一具足五通的外道离欲仙人,以神通所见一车轮范围内的众生。离欲仙人于三千大千世界所见所有众生,极其稀少,远远不及声闻罗汉以天眼所见一车轮范围内的众生。声闻罗汉于三千大千世界所见所有众生,极其稀少,远远不及独觉罗汉以天眼所见一车轮范围内的众生;独觉罗汉于三千大千世界所见所有众生,极其稀少,远远不及菩萨以天眼所见一车轮范围内的众生;菩萨于三千大千世界所见所有众生,极其稀少,远远不及佛陀以天眼所见一车轮范围内的众生,极多无量。以此理,十方无边世界中安住的所有有情,已生及当生的一切心与心所,住不思议解脱诸大菩萨,纵于恒沙劫中计算思量,亦为不易。然而于三世所有有情一切心与心所,佛陀一刹那间无一错乱,一一任运了知。”
另外,诸如来从悲因出生,亦为大悲之自性,故佛慈力等同众生数量根机而无量。即因地唯以利他悲心圆满一切圆净熟,当究竟彼等而现前空性大悲双运的无学道智慧时,佛陀大慈力之量,何时能量其一分,遍一切处、遍一切时之故。
如是经云:“大王,释迦沙门具足大慈之力,即具有于所有有情不生刹那嗔恚之心,此大慈无著无碍,且恒时出生而任运自成,增上充溢,遍满一切世间,遍入一切有情之心。”
如云:“一切时方刹土中,佛陀大慈遍世间,所有有情诸心识,悉皆遍知具大慈。能仁无比之大慈,无有不遍于世间,根机意乐亦周遍,由此遍知无过失。譬如欲使浊水清,以清水珠置其中,如是大仙清净意,亦令凡夫烦恼净。”
《广大游戏经》云:“菩提树下金刚座,猛力魔军魔眷众,大慈之力作调伏,获证菩提寂灭果。”
如是应知,如来因地果地一切事业,以大悲力而转入,如是如来一一毛孔之中,时方所摄所有轮涅诸法,无余各不错乱而能无碍映现,又遍虚空器情世界能无余纳入一尘之中,微尘不粗,世界不细。又一刹那间能显示等同三世无量所知法数的事业游舞。
经中说:有一湖泊,八千由旬,湖水充盈,莲花遍满,某人乘一辆“赛风马”拉的马车,马蹄和车轮离水面飞行,亦不碰沾莲花枝叶花瓣。湖面上,马车疾驰如电,马车刚到对岸尚未返回之际,有一毒龙仗神力已从湖心飞来,绕完马车八圈。毒龙旋绕一圈之瞬间,阿难尊者可讲解八种法门;阿难尊者仅讲一句时,目犍连尊者可讲解八种法门;目犍连尊者讲一句时,舍利子尊者可讲解八种法门;舍利子尊者讲一句时,独觉罗汉可讲解无量法门;独觉罗汉讲一句时,菩萨可说不可思议无数法门。菩萨讲一句时,目犍连尊者依神通力可飞越八万世界;目犍连尊者飞越一世界时,如来发菩提心乃至涅槃之间一切事业,于无边刹土之中皆能示现。
又于十方刹土每一方,以如目犍连之神通,于七昼夜不断行走,尔后将所经世界围成圆周,令地平整,覆以芥子,渐满地面。过芥子数世间界中有情,证入菩提,行持六度,乃至显示各自十二相事业,均为如来眼见,此等一切仅是性别、面容同类者,其性别、面容不同类的诸佛菩萨,见者更多,何须言说。如是所有世间界中,佛陀出世和菩萨行持六度的刹土,犹如大海之沙及恒河沙中金沙罕见一般,极为少数,以此理,周遍虚空界的无量刹土,在无错乱观照彼等之中,显现一切神变游戏彼彼调伏的身语相,如如意宝一般利乐的事业恒时周遍转入而无分别任运自成者。即时方一切所知法安住自性本空如是现前,虚空与手掌平等、刹那与大劫平等之后,以法界离垢清净而现前的如来者,有寂无二不坏智慧金刚身,超越微尘与刹那法,胜义中无言,而以名言正量衡量,一切过失断尽,一切功德圆满,智悲力三者无有边际,常坚寂固之自性,于彼自性无移动的同时,身口意三密显现无尽者。由等同所知法数量而放射之故,以分别心如何分析亦难测边际,是如以庹测量虚空一般,故需了知为无量。
又一切诸佛的无量幻化也是安住于一佛的自性而远离异体之法,以一佛周遍一切时空,显现各种调伏游舞,远离一实有自体法等,是不可思议智慧之身。
因此,尽佛地所摄一切诸法,唯是现空平等智慧的自性,故佛身一毛孔及所发一光的功德也能周遍虚空界,是故纵然诸佛于无边际之间以金口演说其功德,亦无穷尽。对此应从深处发起定解,应以应持菩萨观察佛身之量及以目犍连观察佛语边际等表示而了知。
己二、总说分二:一、堪任诸有情导师;二、显示导师事业之相。
庚一、堪任诸有情导师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辛一、略说:
诸有情师。
于一切时方无偏所有有情,佛陀开示利乐之道,故称“诸有情师”。经云:“若见痴黑暗,常覆众生心,陷入生死狱,胜仙发悲心。”如是以大悲恒时开示解脱之道。
辛二、广说:
诸菩萨父,众圣者王,往涅槃城者之商主。
志求无上菩提而不退转的诸勇猛菩萨,续佛慧命,
于圣法藏获得自在,护持所余所化,将于不思议智慧之佛果自在而转,故如转轮王子本具王相,由此称为佛子。“诸菩萨父”,即初播种性之种、中间养育断证、后于十地授职灌顶之佛,称之为“父”。
“众圣者阿罗汉等之王”,即如大阿罗汉长老舍利子、目犍连,也于佛制学处纵微细分亦舍命不犯,而需要唯一安住世尊法王之善说,获得自道之果,故称“众圣者王”。
又以佛亲自及佛种种事业,将众生安置于道之所依、道以及道之究竟中,而能去往究竟三菩提任何一者的安乐城,即是度越轮回苦海犹如引领商队之商主,故称“往涅槃城者之商主”。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8-8 19:51
庚二、显示导师事业之相分三:一、显示佛之意业;二、显示佛之语业;三、显示佛之身业。
辛一、显示佛之意业:
妙智无量,辩才难思。
安立成办利益所化之主要方便——十力,安立宣说正法时主要方便——四无碍解,智慧自性就不同侧面所分之五智,于三世无著无碍转入之三智,归纳而言,即如所有智与尽所有智二种,再归纳即摄于唯一自然智慧一切智智之中。彼智慧等同时方所摄所知法数而无量,以比喻、计算、推理等何时亦难测边际之故,以分别心无法衡量,故称“妙智无量”。
获得如是不思议智慧之故,从一词或一事敷演,经无量劫宣说,辩才亦无穷尽,故说“辩才难思”。如经云:“若诸有情于一时,发多定语而请问,一刹那心遍证知,由一音酬各各问。”以四无碍解于大会中作狮子吼,如是方名辩才难思。对此虽有释为语之事业,然为语之因——意之事业。
辛二、显示佛之语业:
语言清净,音声和美。
“语言清净”,是就离过而言,即无论句义,以懈怠等八种所表示的诸过失,极微尘许亦无有。以彼语遣除毛发竦然,唯令众人欢喜,犹如极度黑暗中的月光一般。
“音声和美”,即语言柔和委婉等,具有如海妙音支分,由此现前能令众生心生喜悦,最终赐予究竟利乐之果。如《大乘无上续论》云:“总之宣说尽世间,天及地住安乐因,此等无余皆依靠,普世遍现佛圆音。”
辛三、显示佛之身业:
观身无厌,身无与等。
“观身无厌”者,即一一身分殊妙端严,能悦众心仰瞻无厌,犹如乍见稀世奇珍,悦意喜筵恒时不退之佛身,于彼仰瞻,心无厌足。
“身无与等”者,下至佛一毛孔放一光明之微妙,亦皆映蔽世间一切圆满,故能相等者丝毫亦无。或者,不论应机化现何种,不能取其时方之量。
无论何人见佛身时,身心剧苦亦如梦醒般能获止息之相,详应以经典公案庄严而宣讲。
丁二、自利断证圆满之相分二:一、断圆满相;二、证圆满相。
戊一、断圆满相分二:一、佛住三有无染;二、佛自性超越三有。
己一、佛住三有无染:
不染诸欲,不染众色,不染无色。
佛住欲界从母胎降生等,相应世间游舞示现,然以欲界法贪欲盖等丝毫不染,如泥中出生新莲而安住,是为不染诸欲。如是,佛现前所有禅定而不味著定乐等,是为不染众色;得无色定而不味著,且彼中无说法等,亦不安住彼处,故为不染无色。
己二、佛自性超越三有分二:一、超越苦果;二、超越集因。
庚一、超越苦果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辛一、略说:
解脱众苦。
佛已永断三有种子而灭一切痛苦,故为解脱众苦。
辛二、广说:
善脱诸蕴,不成诸界,防护诸处。
从痛苦所依蕴界处解脱之相者,所谓善脱诸蕴,即从具有生灭的近取五蕴中极为解脱,故说此相;“诸界”,义为持各自种类种子,如来远离生灭戏论,故为“不具诸界”;防护诸处者,以六外处为所缘、六内处为増上缘后,于境流趣而生识,称为生处,如来寂灭戏论之自性,故无生处流而动摇,故称“防护诸处”。未能防护诸处之众生,眼见色法,由于可爱境乐受而生贪染,由于非爱境苦受而生嗔恚,由于中庸境舍受而生愚痴等。总之,虽现蕴界处之相,然为超越蕴界处之一切相智身,故何时亦无平凡五蕴等自性。
庚二、超越集因:
永断诸结,脱离热恼,解脱爱染,越众瀑流。
一般烦恼有诸异名,如“结”、“热恼”、“瀑流”、“结使”、“坚固”等,此处前二者是就作用而言,后二者是就体相而言。一般,一切烦恼可称为结,此处特指转生轮回之主因“爱”,能系三界犹如紧结之爱,以无我慧剑永断,故是“解脱爱染”。“热恼”者,能令痛苦的烦恼——见及无明等,具有如瀑流般不自在的冲力,彼亦断除之故,“脱离热恼,越众瀑流”。如是即从“以爱染如结系缚”及“以烦恼瀑流漂激而热恼”此二层因果中解脱。
戊二、证圆满相分三:一、体相;二、功德;三、作用。
己一、体相分二:一、广大;二、甚深。
庚一、广大:
妙智圆满;
二十一聚无漏法所摄一切智慧,佛无余具足,是为妙智圆满。
庚二、甚深:
住去来今诸佛世尊所有妙智;
安住与三世一切如来秘密心不异的无二无别之法界与智慧无差别平等性的自然智慧,是为“住去来今诸佛世尊所有妙智”。
己二、功德:
不住涅槃,住真实际。
佛陀证悟有寂平等而与大悲法尔无离无合之故,不住寂灭一方之边,故称“不住涅槃”。如是不住寂灭界一方而常住时方所摄一切世间界中,成为利乐之因,然而佛之自性于三世平等法界或真实际中毫无动摇,故称“住真实际”。
己三、作用:
安住遍观一切有情之地。
如是不住有寂之边的有寂平等性智慧,是为了义诸佛世尊之智慧身或金刚身,对彼从不同侧面分为二身、三身、四身等差别。于世出世间一切坛城恒时利乐无尽之因远离损坏而安住者,常恒周遍、任运自成的如来之相,称为安住遍观凡夫乃至十地金刚喻定大菩萨之间一切有情之地。
以上五句亦表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及成所作智。
丙三、摄义:
是为如来正智殊胜功德。
上述此等,是为如来正智殊胜功德。“正”即远离增益损减,本来如是。
如是之如来不可思议智慧身,以世俗名言量衡量,即一切时方之中常恒坚固、不可毁坏之金刚自性,任运利乐无尽之藏,以胜义量衡量,如来不可思议智慧身,远离常与无常等一切戏论,正因为真实义中超越一切戏论,故如来秘密常恒周遍、任运自成、不可思议,此是以事势理所成立,否则彼不可能成立故。
欲于如来无量功德,以事势理发起胜解信,正如具德龙树在《中观根本慧论》中所说,若通达一切所知法自性本空,则以无量时分及无边方分自性不成立故,一尘一刹那中不能容纳者,丝毫亦无,而时方一切显现无时平等现前者,是与解脱四边智慧身一切诸佛大无二,如是了知后真正作归依。而且,对于以彼加持自现中如来三身事业何时相续不断之功德,也真正获得不退转信,故应如是了知。若对《中论》所说“如来过戏论,而人生戏论,戏论破慧眼,是皆不见佛。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如来无有性,世间应无性”等正理了知的话,随念如来法身,即是一切随念之王。
对如是如来作意之后,下至仅作一次祈祷、一次礼拜、供佛一花,以散乱心念佛一句,或恼乱之时见壁画佛像,善根均无空耗,以所缘境如来三世平等智慧究竟之故,必无欺诳亦无错过,如以猛咒勾召、以七步蛇咬住,或如上钩之鱼,以自力不需勤作而不自在随转。此非黄叶止啼之方便权说,于无欺因果之自性以理引生定解之人,将会产生远离疑暗的定解。
于如是利益无量之如来,应当时时忆念。
耳闻如来名号,以及于彼生信,极为难得。如来名号,乃是无量福德无尽之源泉,以法性、缘起、大愿、三摩地、善根不可思议之力,成就诸佛名号,在世间显然是利乐根本,即能赐予今生所欲的如意宝、如意树、妙宝、甘露等,眼前亦难获得,何况如来名号,更极难得,以如意宝等不能开示解脱道,而以如来名号必于某时引入菩提之故。以从如来秘密不可思议加持显现之圣号,赐予圆满安乐,也是万法法性缘起之力不可思议,何时亦不虚妄,若善观察,如意宝等唯微尘聚合,成就之咒唯音声众多刹那之相续,此外并无丝毫谛实,然而不可否认,彼等将对依止者赐予圆满所求,如是若以自性空而对“诸法之力缘起无欺”生起信解,则一切修行都将具有意义。经云:“日日若于有情众,施予恒沙天衣食,一饭供养一居士,较彼出生无量福。如是依次而类推,供养随信之比丘,预流一来及不来,罗汉缘觉福转增。十方尘数缘觉前,常供恒沙天衣食,闻佛见佛画塑像,其人得福尚为胜,况睹金颜而合掌,赞颂一句或供养。若人执持佛名号,心中具信不弃舍,善胜日日供诸佛,满十方刹恒沙宝。复说仅持佛名号,今来获益亦无量,佛赞于彼既如斯,披读作意何须言?”以此为例,详细应从诸经中了知。
乙二、随念法宝功德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丙一、略说:
正法者,谓善说梵行,初善中善后善,义妙文巧,纯一圆满,清净鲜白。
一般法,梵语为“达摩”,有所知、道等十义,譬如所知之法能持各自体相,十善法等能持不堕恶趣,正道能持远离二边等,需要领取当时别别之义。而此处所谓“圣法”,即是一切所知法中圣、第一、极其希有者,包括因之道、果之寂灭涅槃二者,及其等流教法,总之教、证称为圣法。
如是圣法,最初听闻产生信解,故为初善;中间以思慧印持法义,决定究竟安乐之道,由此产生殊胜欢喜,故为中善;最后修行时将产生真正智慧,由此彻底远离三有,故为后善。或有依次解释为所诠义三学,即显示戒定慧三学,故相应道次第,说为初中后三善,以是彼彼时主要实修之次第故。
“义妙”者,即无倒宣说世俗胜义二谛的体相,因此,并非如外道毫无意义的观察鸦嘴之论,以及如论述树叶、腹虫有多少的无甚意义之论,而是抉择于一切所知法之境能断无明之义,故称义妙。
“文巧”者,即无当地不说的名字动词积聚,及缀文法错乱、语不通顺等过失,亦即非如有些外典故弄玄虚、晦涩难懂,乃以如来大悲相应所化意乐,易解易持,文义明显,并且动听。
从体性的角度,具足梵行四德:
初“纯一”者,即是宣说不共外道等的细无常、行苦、无我等故,与余者不杂不共之功德。如云:“对治一切烦恼敌,救护众生离恶趣,具救治德故为论,他教无有此二者。”
“圆满”者,即并非仅仅对治如欲界少分烦恼,以及如治病之药般寂灭少分痛苦的方便,而是断尽所有三界烦恼的对治法圆满。如补处弥勒云:“何者具义相应法,能断三界烦恼语,显示寂静之利益,即是佛说余翻此。”
“清净”者,即是宣说所知法界体性清净的自性中本来障垢清净的所诠义,而且是显示,缘彼的能境智慧也相应法界的缘故,寂灭颠倒戏论。
“鲜白”者,即于法界自性清净未如是证悟的诸客尘障垢及习气,以无误衡量实相之道净除之后,实相全体显露的离垢清净,就此而说“鲜白”。
如是“梵”者,即是涅槃,属于其道或行之法,称为具有梵行四德。
如是三善、二妙、梵行四德,如《庄严经论》云:“此法随时善,生信喜觉因,义正及语巧,能开四梵行。不共他相应,具断三界惑,自性及无垢,是行为四种。”
丙二、广说分二:一、所取殊胜;二、真实依处。
丁一、所取殊胜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戊一、略说:
佛薄伽梵,善说法律。
于一切所知慧观无碍转入的量士夫佛薄伽梵,所说法律,唯一是远离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自性的善说,其余以痴心染污的外道宗具有众多相违等过失,故非善说。
戊二、广说分二:一、从离过而宣说;二、从具德而宣说。
己一、从离过而宣说:
正得无病,时无间断。
如何为善说?即真正见,有些版本为真正说,即是对诸法实相如明眼者见色法般无误现见之后,如实宣说此义,由此诸所化亦依此法能无误见实相,故称真见,即对此无有迷乱。《大难释》中解释,不但词句,对意义也要由观察获得定解,但这不是忆念法宝功德的角度,而中间宣说一句补特伽罗修行的内容也显得不连贯。
“无病”者,病为烦恼异名,能断尽此烦恼及习气的无漏法自性,犹如日轮前无机会获得黑暗,无有有漏法或烦恼病。因此,世间技能等论典,所有学术都与有漏烦恼不相违而可以相应,圣法则超胜彼等。
所谓“时无间断”,或疑:虽然圣法是离过具德,但对其依止,某时会有以其功德不救护的机会呢?并非如此!虽然如意宝、妙瓶等能作利益的妙物亦非时无间断的饶益,但以圣法,所断断尽不恢复,亦无从圣道所得证德中退失,故称“时无间断”。
彼等应当以事势理成立而信解,此处恐繁不述。
己二、从具德而宣说:
极善安立,见者不空,智者各别内证。
“极善安立”者,即由此圣法,在相续中安立苦集所摄一切所断断尽的究竟无漏安乐,即除此因外,在所知法范围内,再无余法能极善安立解脱安乐。如何安立?对此以闻思修趣入者,能渐次从三有之处引入于无漏法界。
“见者不空”者,即无始以来在轮回苦海中漂泊的诸有情,若仍未值遇圣法而不修行,必将无自在沉溺于无边无际的难忍痛苦之中,而得遇此者,则如大海中央遭遇航船一般,智者们即依此而趣向于大苦海的彼岸,不再退还而行,因此,所知法的范围中,见或了知此者之外,再无更大之义,即此者具有殊胜究竟之义,故称“见者不空”。对此应知,轮回本为痛苦之自性,其对治唯有圣法,依彼之后即能减弱轮回之苦,因此,生起信解的诸明眼者将会如是发起“希有!此语极为真实”的殊胜定解,其余诸愚者值遇圣法,则仅显现文句、未领受意义而舍弃。
所谓“智者各别内证”,是说极为甚深,并非寻思、世间平凡识之行境,即彼现于照见实相的圣地智者各别自证智境前,此为现量,而能圆满作为所境者,唯是究竟智者——佛陀,以总相方式衡量,亦属具有极细智慧的智者之行境。所谓“各别自证”,其中“各别”是与余法不杂之义,“自”是彼等境的体性无误,“证”是见,合即:此法并非以其余了别宝瓶等的眼识等观现世量所能了知,而唯一是自知之心——不共识之境。故其义为:是具有各别自证智智者行境之故,诸出世间不共功德以修慧觉受而触,则成为不变信解之处。
如是已说,一切所知法范围内,所取或所判定的殊胜者,即是圣法。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8-8 19:52
丁二、真实依处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戊一、略说:
法律善显。
法律善显者,或疑:佛陀圣法有说蕴等有,有说蕴等无,有说亦有亦无,有说非有非无等,说法无量,故难依托。并非如此!以量士夫佛薄伽梵极善了知所化界、根、意乐后,如擦拭如意宝一般,从二谛展开之法粗、细、极细、究竟诸义,随其堪受而宣说的此等一切,唯一成为所化相续烦恼的调伏,并是趣向究竟菩提,无一句别义,无一句违逆,无一句不说真实义,一切皆不相违而同归究竟菩提,故称法律善显。
有些版本翻译此句为“法律善说”,意义相同。有些注释解释此句为为了爱惜佛制戒律学处,其实若从对字与意义两方面观察,便可了知是否为经典之密义。
戊二、广说:
决定出离,趣大菩提,无有违逆,成就和顺。具足依止,断流转道。
所谓“决定出离,趣大菩提”者,或问:一切圣法同入唯一究竟胜义之相,其义如何?从轮回粗大乃至无明习气地之间的一切所断,无余出离的种种方便,悉皆具足,能作断德圆满之因,就此称为决定出离,断尽二障的同时,获得所证究竟的无上圆满菩提,故称趣大菩提,此即宣说一切所断断除、一切所证证得的大菩提降而趣入,故为究竟一乘。因此,一切圣法的所诠义无有丝毫取此舍彼的相违,一切均无违逆,无不是圆满道的支缘,故由所化意乐的差别,佛说无量法无有违逆。不仅无有违逆,且以下下一切功德分,于上上中含摄而无分别故,此等一切于一关要中具足,称为“成就和顺”。若圣法为种种别义,或是相违,或一者中不含另一者,虽不能作真实依处,但并非如此的缘故,法之大小以自己能受持多少,于彼亦可成为真实依处。未通达如是关要而视声闻法为下劣之人,心中容纳不了如来深广妙法之理后,自趣舍法之衰损。
“具足依止、断流转道”者,一般依止此种彼种的一切有漏有为法,最终无不灭尽,是故虽获转轮王、帝释、梵天之王政,却无依止,纵然获得者自己于彼未舍弃希求,然从所得角度,必将成为无有依止或不可取。圣法并非如此,依止者自己若未舍弃圣法,圣法不能作为依止或信赖之处,何时何处也不可能。
所谓依止,应需了知,正法作为所依后,其上的依止者何时亦不乏依止,亦即以导师亲见一切所知相而宣说作为根据后,具足依止。有些仅解释为正法依于佛,或依于如来藏,尚未开出数句之含义。
对此或作是念:如是圣法,虽可称为无欺信任之处,此世界中于一切妙事妙果受用,唯一是妙,然而妙者穷尽,现在再无作为,并无一概的信任之处,故正法也是如此。
并非如此!若依圣法,则具有安立善妙究竟之处——所作已办、负担已弃的无学道果位,此时不再从一种作业转至另一种作业,或者从一者至另一者相续不断而流转的情形真实已断,故称“断流转道”。《释明论》云:“无上即断流转道,趣于究竟为流,至此真实尽故为断。”
各家注释中,此句解释为断除心与心所之流转,或断除轮回中流转等,然仅为一面之言,尚未解释圆满,此后二句意义深奥,故唯此处开显。
如是了知所知法的范围内,能信任不变的有事,唯有圣法,并对“三世所有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及诸众生的安乐善道,一切唯从圣法光明出生”生起信解之后,应当发起住持圣法之愿,以经云此愿涵摄佛子无量诸愿之故。
如是随念法宝功德之后,心想:今日能遇法宝光明,何等庆幸!理应随分随力受持圣法。弥勒云:“谓书写供养,施他听披读,受持正开演,讽诵及思修。”如是应勤修十法行,以成就人身大义。如是圣法,下至于一偈义听闻受持开演思惟,亦能成就无量利益,广于经中应当了知。
乙三、随念僧宝之功德分二:一、宣说僧宝功德;二、胜赞具彼功德无上福田。
丙一、宣说僧宝功德分二:一、相续清净;二、胜田功德。
丁一、相续清净:
圣僧者,谓正行、应理行、质直行、和敬行。
僧者,即以千百万魔众不能令离正道之故,具有不夺信解之名,即圣补特伽罗之义。圣或大者,即由内道佛乘超胜世间,或者具有所缘等七种大,故称圣僧。
安住于如是的圣众,以离一切过失相的戒学庄严相续,故称正行;具有了达诸义的三摩地定学,故称应理行;以不住常断等边的正见智慧解脱相续,故称质直行;所有僧伽见、戒、利他等无有不同而共趣涅槃,称为和敬行。
或者,所谓正行,若按略说解释,行于遮止一切衰败的正道,即是正行,间接亦说外道无正道,故非正行。广说即是:“应理行”者,“理”即涅槃,“行”即入彼,是从果而言;“质直”为圣道,经云“质直即是圣道”,是从有学道而言;“和敬”即所有入圣道僧伽,同趣涅槃城不退而行,故是从无有不同行者而言。
或者,就远离舍弃、错误、歧途及退转,依次称为如是四行,亦即于远离邪行等四倒的无误正道中实行者,是世上相续清净之人。
丁二、胜田功德:
所应合掌,所应礼敬,清净功德,净诸信施。
僧伽深证法性而相续清净,故余者于彼应当恭敬合掌;僧伽为殊胜引导,故于彼顶礼具有大义,故应礼敬。以胜功德庄严相续,即是吉祥福田,“吉祥”为妙好、圆满之总称,僧是福德亦是吉祥,故依彼将出生一切福德的吉祥圆满,故称为田。
此等离过具德者,纵然以三千大千世界财富供养,于彼亦不成为障碍,是故于彼,诸信施即是净诸信施,非但无有享用信财之过,更是能令圆满大资粮的大净信施。
总之宣说以合掌等承事及礼敬等方式,所应皈依,亦是利他无尽的吉祥胜田,并以信施不成障碍。如云:“所应承事,胜恭敬处,所应礼敬。”故由僧伽自相续清净,成为他人应供等。
丙二、胜赞具彼功德无上福田:
所应惠施,普应惠施。
“所应惠施”者,即如良田中生长庄稼,于彼供养有大利益,故能产生无量、第一、最胜利乐之果。“普应惠施”者,即一切时处堪为所有世间的大供养处,亦即无与伦比的供养处,世间凡夫是以烦恼染污相续,僧则从彼解脱,故如无垢如意宝王。
对以上六句,有注释对应解释为:于资粮道者所应合掌,于加行道者所应礼敬,于预流者清净功德,于一来者净诸信施,于不来者所应惠施,于无学道阿罗汉者普应惠施。
总而言之,正道圣法若以理成立为真实,则于学修圣法之僧及学修究竟之佛,将会产生信解。因此,若以对如来具有四谛甚深缘起之理产生真实定解的方法,励力精勤,对三宝将会产生不退转的坚固信心。
如是于真实僧伽及仅持僧相,亦了知为圣法宝之功德后,应尽力承事供养,以生无量福德之故。如是经云:“恒于月月中,百千大供施,若于僧净信,福胜十六倍”,以此为例,广于经中应当了知。
甲四、末义:
随念圣三宝经圆满。
如是十方一切世间界所有利乐之源泉——共称三宝,乃至虚空及轮回未尽之间无尽之自性,万千善相吉祥之源,此是仅仅忆念亦能从一切衰败中解脱。《圣幢经》云:“若心有恐惧、怖畏与惊慌,则应忆念佛宝;若未能忆念,则应忆念法宝;若未能忆念,则应忆念僧宝。以此将会从一切怖畏中解脱。如与修罗交战之际,帝释告天众言:‘若战争中恐惧时,应念我能胜胜利幢,若未能忆念,应念具自在天子胜利幢,若未忆念,应念水天天子胜利幢。以此遣除畏惧。’”如是应随念三宝,以此获得无量福德。《抛石经》云:“依佛所植善根,于轮回中无尽、无边,亦能获得无尽涅槃,依于法、僧所植善根,亦复如是。”又说南瞻部洲纵广七千由旬,东、西、北洲分别纵广八千、九千、一万由旬,皆能以步衡量,然依三宝所植善根终不可量。如是须弥山王,及其周围一切山峰,逐两称量亦能计算,大海之水亦能以瓶称量,依于三宝所植善根,终不可量。仅以此等为例,实则三宝功德过于虚空,量无边际,无垢殊胜,无上无等,故对此信解等的利益亦无量无边。因此,一切真实皈依尽摄于三宝中故,诸具慧者若忆念三宝功德后,承诺其为真实、永恒之皈依处,从此便能开始断尽三有,且有了恒时安乐的开端。
如是一切诸佛虽然密意一味,但由发心与大愿的无量游舞,不可计数的三世诸佛中,每一尊佛一毛孔、一微光的功德,纵以如来尽虚空际演说亦无穷尽,于彼一切诸佛功德无一遗漏,能于一时之中忆念,又于一偈圣法听闻、读诵,功德无法衡量,于彼十方三世所有圣法,了知为真实之道而作意,又于十方三世安住的无量圣僧中,一位圣僧安住慈心三昧,所生善根业已无量,况以所有僧伽作为信解之境,其功德无量更不必言!于此处信解之后,仅念一遍此经,亦成为以三宝展开宣说的所有一切善根的源泉,何况演说等的功德,更是无量。应知,谛听一遍此经,仅以此亦令人身成为具有大义。
具德万千吉祥之胜源,三宝悦耳飞扬五彩幡,
乘骑善说香风飘动时,流唱无尽吉祥之妙音,
截断所有世间之衰败,亦于常享圆满诸吉祥,
缘起善道光明之要门,以彼吉祥法藏而开启。
增上意乐皎洁满月轮,恒时安住胜慧虚空界,
利乐银光遍洒于世间,祈愿增胜安乐之吉祥。
吉祥拉则殊胜圣地中,吉祥上师弟众聚会时,
吉祥种种祥瑞妙相故,吉祥不灭语言胜幢立。
愿依此善具德师久住,僧团增胜事业亦究竟,
众生利益安乐之吉祥,何时不退恒常而增上。
此文由对具备希有智尊妙三德之圣la ma扎西劝请之语顶戴受持,四大紊乱病触虽于体内如汤涌沸,然而心中作意三宝甘露之月,未讲究修辞文法而善释要义之注释,麦彭南嘉九月上旬八九二日中撰著。以此愿成所有众生善愿如意成办之因!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8-8 19:55
因果业报,须信非虚,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应求解脱,先寻择金刚上师,以为依止,虔诵四皈依,誓心不退,发大菩提心,广度有情,严持净戒,以立根基。常观十二支因缘,明生死本,次习禅定,内观自心,本来清净,修深般若波罗密,了知诸法,犹如梦幻,心不执着,身随所安,妄念起时,勿随勿制,缘境违顺,尘影好丑,不起爱憎,惟常觉照而忘觉照,佛心自心,本自如如,我见破尽,心一境性,即是成佛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