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佛陀教育之入门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10-25 22:17     标题: 佛陀教育之入门

(一)大圆满

  佛家的教学目的、方针我们知道了。再要说明的就是佛一生中所说的法。佛说什么法?就是给我们讲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后来学生把它纪录下来, 就是现在的经典;经典就是佛教的教科书。大乘佛法启蒙的经典就是地藏经——初学入门一年级的教科书。这层真实义在地藏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 但是它不是用言语说的, 它用放光来表示。世尊在这个法会上, 一开始就大放光明——放无量的光明。经文上记载有: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 一直到大赞叹光明云。这十句是表法的, 不是只有十种, 而是代表无量无边。因为中国人一般认为从一到十, 十是一个圆满的数位, 这和无量寿经里讲“无量”的意思, 完全相同;无量寿经上讲的“无量”, 就是地藏经上讲的“圆满”。圆满讲了十个, 那么无量呢?只讲一个“寿”。诸位要晓得, 不单单是无量寿啊, 是一切都无量!一切无量中寿命是第一!诸位试想:你有无量的田园、无量的金银财宝, 如果没有寿命, 谁去享受呢?所以净宗用一个字——寿——来代表一切无量, 而地藏经里就用十种光明云来代表。一即是多, 多即是一, 无尽的宇宙人生都给我们说明了。

  佛到底依据什么给我们讲经说法?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第一就是“大圆满光明云”。密宗讲的“大圆满”就是显宗讲的“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就是大圆满。真心、第一义谛, 都是显示大圆满的意思;下面接著举出九种都是说明“大圆满”。给你讲“慈悲”, 慈悲是圆满的。给你讲“智慧”, 智慧是圆满的。样样圆满、事事圆满, 没有一件事情不圆满, 这才叫大圆满。大圆满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佛是从这个地方给我们说出无量无边的经典, 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所说的一切全是我们自己本来具足的, 都是自己本有的。因此, 世尊四十九年所说, 没有说到别人, 全说我们自己。所以这个教育跟一般教育的确不一样, 是与我们自己切身相关的。总而言之, 释迦牟尼佛为一切众生, 说什么法呢?一言以蔽之, 就是为我们说大圆满法。

  世间人每天辛苦、努力的工作, 为的是什么?什么力量在推动, 使他们勤苦工作, 早出晚归?我想大家都能够答出, 是“名、利”。“利”比“名”还重, 假如今天一点好处都没有, 一分钱都得不到, 他肯不肯去做工呢?自然就懈怠了, 提不起劲, 不肯工作了。所以, 社会运作的动力根源就是“利”, 其次就是“名”。佛菩萨既不爱名, 也不要利, 他在十法界比我们还要辛苦, 比我们还努力, 在那里认真教学, 这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呢?这个力量就是第二句讲的, “大慈悲光明云”。诸位想一想, 做母亲的对于她的孩子——特别是婴儿——照顾得无微不至, 她为的是什么呢?她是为名?还是为利?她什么都不是, 那是出自于内心的爱护, 这个爱心就叫“慈悲心”。佛对于一切众生, 大慈大悲, 这种慈爱是平等的、是没有什么条件的, 这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力量永恒的在推动著诸佛菩萨, 无有止境的在十方世界教化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在“大圆满光明云”之后就说出“大慈悲光明云”。我们学佛的人, 自己修行, 也劝导别人修行, 这就是弘法利生。将佛法介绍给别人, 推荐给别人, 这是什么力量?也是慈悲的动力, 这才是真正的佛法。假如是为“名”去讲经, 打自己的知名度;或为“利”——讲一部经要收多少钱, 那就大错特错, 完全不是佛法, 根本与佛法的精神完全相违背。佛法自行、化他没有任何条件;佛法流通, 亦复如是。再看现代印的经书, 往往印上“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这是生意买卖, 不是利生流通。人家送我佛书, 我看看版权页, 如果有这八个字, 我就不看了。问我为什么不看?真善知识, 为利益众生, 必定不要版权, 欢迎翻印;心量大, 报恩慈济心切, 心行相应的, 其言语文字才可做后学参考。心量窄小的, 名利没放下的人, 怎么能写出好东西!怎么能说出大圆满!那何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慈悲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不能够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迷、是错误的。所以佛门里常说:“慈悲为本, 方便为门。”这是佛教化众生的两大原则。后来佛家又说:“慈悲多祸害, 方便出下流。”这与正说恰好相反。原因在那里?如果失掉理性, 感情用事, 那慈悲就是祸害, 方便就下流了。因此接著就讲“智慧大圆满”, 大圆满的智慧流出大圆满的慈悲。智慧就是方便法, 用种种不同的方法手段, 加上大慈大悲的力量在推动, 这样才能够帮助无尽的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第四句讲“大般若光明云”——圆满的般若。“般若”跟“智慧”的差别在那里?大般若经上讲得很明白:“般若无知, 无所不知。”“无知”是“般若”;“无所不知”是“智慧”。换句话说, 一个是“体”, 一个是“用”。或者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这两个名词, 我们的理解就能更清晰一些。能够说明宇宙现象的这种智慧, 叫做“智慧”;能够断烦恼、破无明的智慧, 叫做“般若”。般若智慧能断无明烦恼, 称为“根本智”。能够解释宇宙万有现象, 称为“后得智”。诸位要知道:“后得智”是从“根本智”里生起来的。如果自己对于整个宇宙的大圆满, 你不能彻底证得, 怎么能说得出来呢。修行人证得的是般若波罗蜜。像中国的禅宗不是单讲六度里的第五度——禅定波罗蜜, 而是讲“般若波罗蜜”。你看六祖惠能大师, 在坛经中就叫大家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可见禅宗修的是般若, 不只是禅定。

  般若、智慧;一个是讲智慧之体, 一个是讲智慧之作用。一个是“无知”, 一个是“无所不知”。诸位一定要知道, 只有无知的般若才能够断烦恼、破无明。无明、烦恼破尽了, 就证得自性的大圆满, 恢复自性本有的能力, 它起作用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智慧、般若的光明云, 它含有这么深的意义。这两种智慧(智慧跟般若), 都是前面教学目的所说的“无上正等正觉”, 也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

  智慧是从那里来的呢?是我们的本能, 自性本具的、本有的。现在没有了, 到那里去了呢?佛跟我们说是我们自己迷失了, 不是真的失掉, 只要觉悟, 智慧就恢复了。那么要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破迷, 恢复我们本性本具的圆满智慧?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禅定, 在地藏经上称为“大三昧光明云”。“三昧”是梵语, 翻作“正受”, 就是禅定的意思。

  佛法讲修行(修是修正, 行是行为), 就是把自己错误的行为修正。行为, 实在太多了, 那能说得尽呢!所以佛法, 把无量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一、是身体所造作的身业行为。二、是言语所造作的口业行为。三、是起心动念, 意业行为。行为无论有多少, 总不出这三个范围, 所以叫“三业行为”。思想错误了、见解错误了、说话错了、动作做错了, 这叫错误的行为;把一切错误修正过来, 才是修行。三业行为的修正, 是要以心为主, 禅宗讲:“修行要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呢?“心”是根本, 起心动念是根本。心正, 我们的言行一定正;心不正, 就是想学也学不像, 很容易被人看破, 所以要从心地修起。三昧就是“心定”。佛法讲行门是无量无边, 有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 门是门道), 这许多方法、门道都是修定。千万不要以为只有禅宗才修定, 其实那个宗派不修定?只是不叫禅定就是了。净土宗“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教下修“止观”, 止观就是禅;密宗里面“三密相应”, 相应就是禅。由此可知, 佛教宗派、法门里用的名称虽然不一样, 实际上所说的是同一件事。所以说“法门平等、殊途同归、并无高下”, 那一种方法我用得很习惯、用得很自在、很顺利, 我就用那个方法。佛法修学最要紧的, 就是“一门深入”, 不要搞很多法门, 法门多就会产生迷惑, 反而不容易成就, 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观念。“三昧”是佛家修学的枢纽。戒、定、慧三学, 因戒得定, 因定开慧。所以般若智慧是从禅定中生出来的, 这是自性本定, 称为“大三昧光明云”。

  十种光明云, 前面一半是讲原理, 后面一半是讲原则。原理就是佛说法根据的原理, 我们说出来了, 后面讲原则。第一、是“大吉祥光明云”。吉祥是什么意思?凡是我们本分应该得到的, 我获得了, 这是“吉祥”;我不该得的, 我得到了, 那就不吉祥了。这是吉祥的一般定义。它在此地含意是非常之深。尽虚空遍法界, 无论是理论, 无论是现象, 都是我们应该知道的;一切万事万物的受用, 也是我们应该要得到的, 这称为“大吉祥”。例如:念佛一心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 是你应该享受的。你要是生到华藏世界, 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 也是你应当享受的。这是吉祥的本意。在这个地方佛应机说法, 这就是最吉祥。佛说法, 第一绝对不违背真理, 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决定不能违背。第二还要适合众生的程度。假如不合程度, 程度浅的, 讲得太深, 他听不懂, 这是枉然, 这就不吉祥了。如果程度深的, 讲得太浅, 他听起来没味道, 也不吉祥了。所以“契机契理”的说法, 是最吉祥的。佛没有白说, 我们没有白听, 真正得到真实利益, 这是最吉祥, 这是大吉祥, 是圆满的吉祥。

  其次讲到“福德”, 大吉祥是要契机契理, 要适合众生的根机。我们现前大众, 念念不忘的, 心心追求的, 大概就是财富、智慧、健康、长寿, 这些都是我们眼前希望得到的, 这是福德。如果佛不把这些东西给我们, 而要我们学佛, 我们就会掉头而去。为什么呢?眼前想的都得不到, 说来生来世得大福报, 这太渺茫了!什么时候能享受到啊!所以眼前的福利, 必定要能得到, 我们自会相信将来有更大的福报, 这才讲得通啊!好像开花、结果一样, 现在花开得美好, 我们才会相信将来果实一定结得好;若是现在花都不开, 说将来会结好果实, 我们当然不能相信啊。所以吉祥之后, 一定是大福德。大福德怎样才能够得到?“福德”是果报, 果之前一定要修因;修什么因, 得什么果报。

  佛教讲“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样, 功德才是真实的。你看诸佛成佛之后, 他还用一百劫的时间专门去修福。为什么?因为没有福报不能度众生。一个人会说法, 大家看他没有福, 就不会相信他;他要是说这大福德是我修行得来的, 别人见到很羡慕, 自然就跟他学了。所以有智慧还要有福德才能度众生。所谓“因戒得定, 因定开慧”, 戒、定、慧三学是属于功德。这是佛法真正要教给我们的——修福、修慧, 福慧双修。

  修行一定要有方法, 方法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标准——我们要依靠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大归依”。大归依不是平常讲的归依佛、法、僧三宝;大归依是归依大圆满的自性, 是圆满的自性三宝。最后是“赞叹”, 赞叹实在讲就是教化众生。赞叹自性圆满的功德, 赞叹自性无量的功德。佛教教我们什么?就是教我们要证得圆满的自性。禅宗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大圆满的自性。佛法所教, 佛法所学, 皆以此为目标, 以此为方向。

  以上所说的, 是依据地藏菩萨本愿经, 经文开端世尊放光, 光中包含无量无边的意趣, 这里略说十种(十是代表圆满的意思)。这一段经文, 一般很容易含糊笼统念过, 不晓得这里面的密意。不仅是地藏经依此而说, 佛所说无量无尽的经论, 没有一部不是从“大圆满”流露而宣说出来。所以前五句是大圆满的自性, 后五句是自性的起用, 也就是大圆满的作用。这是佛陀教学的依据。像这样的经文, 在大乘经典里, 佛时常说, 有时候用言语说;有时候用放光来表示。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知道这些, 读经就会很有味道了。

(二)乘圆满法

  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 是以四大菩萨作代表:第一位是九华山的“地藏菩萨”, 第二位是普陀山的“观音菩萨”, 第三位是五台山的“文殊菩萨”, 第四位是峨嵋山的“普贤菩萨”。用四大菩萨来代表整个的佛法。

  “地”是大地, 大地生长五谷、杂粮养活我们, 我们离开大地就不能生存。地下的资源宝藏, 使我们的生活得到满足。所以佛就用“大地”比喻我们的“心地”。我们的心地, 是真正的大圆满, 本来具足无量的慈悲、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般若, 乃至无量的吉祥、无量的福德。因此, 佛所说一切经论, 没有一样不是无量的。不但一切经皆是大圆满, 甚至于每一部经, 字字都是大圆满。诸位什么时候能看出这个, 那才知道其味无穷啊!“地藏经”主要是给我们讲, 入佛门最初的修学方法, 就是“孝亲尊师”。佛陀教育是“师道”, “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不孝父母怎么会尊重师长?不尊重师长, 不肯听老师的话, 老师再有学问, 再有能力, 也没有办法传授给他。所以“尊师重道”, 才能成就学业。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孝道”就是“大圆满”的大根大本, 一切圆满从这里开始。再将“大圆满”扩展提升——我们孝亲尊师, 将孝敬发扬光大, 孝敬一切众生, 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一切平等, 孝敬虚空法界一切众生, 这就是“观音”法门了。所以观音是地藏的发扬光大, 没有地藏那来的观音!好像盖楼房一样, 没有第一层楼那有第二层;观音是地藏的发扬光大, 称为大慈大悲。“孝、慈”不能感情用事, 一定要依止在理智的基础上, 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 得到正面的好处。所以第三位菩萨, 就是“文殊菩萨”, 代表“智慧”。“普贤菩萨”代表“实践”——将孝、敬、慈悲、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从早到晚, 对人、对事、对物, 能够从心所欲都不违背这个原则, 就是普贤菩萨。谁是普贤?人人都是普贤, 普贤法门是圆满的法门。所以华严经说:不修普贤行, 就不能圆成佛道。为什么呢?普贤是心心大圆满、愿愿大圆满、行行大圆满。如果这当中没有真实的智慧, 普贤菩萨的大愿就不能圆满。四大菩萨表现此义, 代表大乘圆满的佛法。所以要从地藏学孝敬, 进而学习观音的大慈、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愿大行。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