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净空法师:圆满成佛的根本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11-5 00:03
标题:
净空法师:圆满成佛的根本
佛给我们说这些现象,只有一个目的,你了解之后,你自然会放下。真正觉悟的不用妄心,妄心是什么?分别执著是妄心,起心动念也是妄心,那个太难。不起心、不动念非常非常之难,那是法身菩萨才证得。在十法界里面都是用的意识心,四圣法界用得正,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为什么用得正?就是老实、听话,听佛菩萨的话完全依教修行,这就是用得正。经典里面给我们所讲的理论是正知正见,戒律里面给我们定的那些条律那是正行,正语、正行。教我们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是正语;正行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贪、不瞋、不痴,正行。这十条都能做到,做到圆满,给诸位说,就成佛了。
纲领只有十句,十句里头,每一句里面都含摄其他的九句,就变成一百句。一百句里面,每一句又包含其他的九十九句,就跟前面讲的,一微尘里头有法界,重重无尽。所以菩萨的细行就八万四千,八万四千从哪里来的?十善业,十善业一展开八万四千细行,那就圆满。我们现在开始修就学十条,十条修好的时候就发展成一百条,每一条里头都有十条,重重无尽。只有八万四千吗?不止,佛讲到八万四千后头不讲,你自己就知道,重重无尽!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弟子规》一百一十三桩事情,是不是只有一百一十三桩?不止,每一桩事情里面都有一百一十三桩。你明白这个道理,在这上下功夫,你才能成为圣人。如果你只知道这一百一十三桩,不能在这一桩事情里面,把它展开活活泼泼应用在生活当中,你没智慧。你在这个社会勉勉强强说,你是个好人,不是君子。君子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给你说一桩,一桩里面就懂得十桩,那是君子。贤人更了不起,到圣人才圆满。
故三觉圆明,六通自在,称法界性,说圆满经」。这个圆满经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也就是《大乘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跟《华严经》是完全相等的,《华严经》细说,《无量寿经》是略说,内容完全相同。这个经是佛说的。三觉圆满,三觉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阿罗汉证得的是自觉,菩萨证得的是自觉、觉他,但是没圆满,到佛是真正圆满,三觉圆明。六通自在,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得大自在。所以「称法界性,说圆满经」,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理事、因果、性相,跟我们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经云:佛住甚深真法性,所流圆满修多罗。是也」。十玄门在一切经里面只有《华严经》有,其他经没有十玄的意思,可是净土经有,《无量寿经》有,《弥陀经》也有,这真了不起。我们看莲池大师《弥陀经疏钞》,就是《弥陀经》的注解,莲池大师用华严十门开启来讲解《弥陀经》。所以这三部经古大德称为大本、中本、小本,大本《华严》,中本《无量寿》,小本《阿弥陀》,这三个是一部经。
怎么是一部经?一个方向、一个目标,都是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看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个参访的德云比丘他修什么?他修净土法门,这很重要不能不知道。我们中国讲先入为主,善财第一个老师,出来参学第一个老师净宗法门,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最后一个,你看一头一尾,最后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善财学什么?善财肯定是专修净土法门。那五十三参呢?五十三参是为了随喜功德,广度有情。所以什么法门他都涉猎,他都明了、都通达,一点障碍都没有,想学什么就教你什么,最后指归净土,显示这个意思在里头。你那个法门修了有障碍不能成就,你赶快回头,你走这条路子没有一个不成就。这是善财童子给我们所做的榜样,给我们所做的证明。
法性跟法相是一桩事情,法性是体,法相就是现象,现象从哪里生的?是依体而生的。体既然是圆融通达无碍,这事相上还会有障碍吗?在理论上讲应该是没有障碍。可是就我们眼前这些事相上来观察,它真有障碍,障碍从哪里来的?这障碍是真、是假的?佛告诉我们,没有障碍。一切众生所感觉的障碍不是真的,是从他的妄想分别执著而生的:换句话说,是你自己障碍自己。实际上所有的事物真没有障碍,你要说没有障碍,我们在这个房子里面,隔壁房间为什么我们看不见?这不就障碍了吗?为什么有一道墙挡住,我们就过不去?这不就是障碍吗?没错,我们人有执著它造成障碍。我们看看幽冥界的众生,天道的众生,他对这个没障碍,这个墙隔著他进出自如,我们人间这个障碍,障碍不了他,可是他在幽冥界他自己有障碍。由此可知,障碍是出於分别执著。
人要到不分别、不执著的时候,有没有障碍?给诸位说,没有障碍了,即使是暂时的,刹那之间你心里没有动念头,你就发现有奇迹出现,我们一般人讲奇迹出现,实际上很平常。我们读圆瑛法师《圆觉经讲义》的序文,圆瑛法师一生有两样东西很有价值,这两样东西是他老人家成熟之后的作品,不是年轻时候作品,七十岁以后。一部是《楞严经讲义》,一部是《圆觉经讲义》,最后的一部《圆觉经讲义》。他在《讲义》里面给我们讲一个故事,这是《圆觉经讲义》序文里说的,决定不是假的,老和尚不会造谣生事。有一天他在房间里面,在方丈室突然有一桩事情想起来,立刻要去办,他从座位起来之后就走出去。走出去之后,突然想起来:我房间门关的,我好像没有开门,怎么就出来了?回头一看,门真的是关的,再推就进不去。这没有障碍,门没有障碍,在那一刹那之间他没有想到门是关的,他没想到门,他就走出来。第二个念头,分别执著的念头起来就不行,就进不去了。这就是我们人的意识当中,这是个房子,这是个门,这是个窗,你这样的分别、这样的执著,它就起作用。
所以幽冥界跟天界他对我们这个,没有这个观念,所以他来去自如。他们自己的房子,我们没有这个概念,鬼住的房子我们走进走出,就跟他走我们人间一样没障碍,因为你没有想到它有障碍。真的是人鬼杂居,房子重叠在一起,他的障碍他过不去,我们的障碍我们过不去;我们的障碍他能过去,他们的障碍我们无碍。这不就是说明障碍从哪里来的吗?分别执著而来的。没有分别执著障碍就没有,这种在佛法里面叫神足通。
1 世间人痛苦哪里来的?得失。患得患失,这很痛苦!
2 真正学佛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决定没有利害,决定没有得失,这个心多清净、多快乐、多自在!
3 有利害得失,没有不造业的——遇到顺心的事,生欢喜、生贪爱;不合自己情意,生怨恨、生嗔恚。不仅嗔恚是烦恼,贪爱也是烦恼。贪爱的果报是饿鬼道,嗔恚是地狱道。
4 你有烦恼,你有得失,你心不清净,你的苦没有办法离开!这个习气要不能改掉,你想脱离六道,难了,念佛都不能往生。
1 我这一生当中,没有道场,我都住别人的道场。自己也没有一分钱。我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我的老师。
2 现在还没有学会的,就是他老人家是托钵乞食,我们现在做不到,环境做不到。但是他老人家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这个我学会了。省事!
3 不要以为素食,一天吃那么一点点,大概身体健康就有妨碍了。我附带跟诸位讲养生之道,你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身体健康长寿,可不可以做到?可以做到,人人都能做到。你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你的生理就会健康。
4 首先要懂得养心,心要清净,心要空虚,心里头不能有东西。心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心就健康了。养身要动,养心要静,这是养生的原理原则。
5 现代人为什么寿命这么短促?他与这个原则完全相反。现代人他身要舒适,他要不动,心里头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跟这个原理统统相违背!心里面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心坏了!心影响身,身才会生病。
6 我们在社会上选择一个行业,我们对这个行业,一定要尽心尽力把它做好。我们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尽心尽力忠于职守,做同行的好样子。我们要向释迦牟尼佛看齐,要培养健全的心理,我们的生活方式,跟诸位说,愈简单愈健康。
7 我们现在的饮食,真是像经上所说的,每天“饮苦食毒”!世间人现在奇奇怪怪的病太多太多,病从哪里来的?中国古人讲得好,“病从口入”!你好吃、贪吃,吃来一身病。
8 我们身体劳动需要能量的补充,饮食是我们能量的来源,可是你要晓得,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是消耗在妄想上!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你吃三顿还不够,还要吃好几道点心才能维持。心地愈清净,妄念没有了,消耗就少了!劳心、劳力消耗都非常有限,最怕是胡思乱想,这是我们学佛必须知道的。
「如幻梦。幻者,犹如幻师,能以一物为种种物,幻种种物而为一物」。这个幻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魔术,幻师就是魔术师,魔术师所变的这些把戏,我想很多同学都见过。尤其媒体发达之后,在电视上我们常常看到这种镜头,他能够以不一样的东西变的,我们都知道那是假的,他的手法很快,我们看不出他的破绽。也有少数魔术师,变幻之后,他就把怎么变的告诉我们,我们才恍然大悟,才晓得全是假的。「梦者,如一梦中所见广大事业,自谓历时久远」。这是讲作梦,梦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经验,其实作梦的时间很短暂,但是在梦中感觉得时间很长。中国古人有一篇文章「黄粱梦」,这篇文章,过去曾经在初中国文课本里面有,我们以前读书读过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内容大致是写一个秀才,妄想很多,旅行在路上,大概走得累了,在一个小庙里面休息,这是个道教有个道士,道士在打坐,旁边他煮东西,吃的东西就是高粱米,黄粱(高梁米、小米),煮小米很快,他就在那旁边打瞌睡。作梦当中很得意,他去赶考考取了举人,过了几年又考取进士中了状元,以后做了官,地方官,节节高升,几十年之后做了宰相,很得意,与他有恩的人都报了恩,与他有过的人他也报了仇,到一辈子告老还乡的时候几十年!这一觉醒来的时候,那个老道眼睛睁开问他,你还得意吗?老道全看到了。全看到了,高粱米还没煮熟,他在梦中已经过了五、六十年,这是黄粱一梦。确实人生亦如是,人生几十年实在讲非常短暂,一瞬之间就过去了。确确实实这个现实环境的真相,不能不认识。
「经云:如人睡梦中,造作种种事,虽经亿千岁,一夜未终尽」。人在睡梦当中,梦中的造作,梦中的状况,造再大的事业,像黄粱梦所举出来的做到了宰相,最后大致是一生一帆风顺,告老还乡,时间是极其短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金刚经》读的人多,《金刚经》末后有一首偈子,佛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能这样的看法,就是佛菩萨的看法,叫什么?正知正见。我们在人世间,上了年岁的人感触不一样,年轻的时候,十年十年好像很长,十年是很长的时间;到晚年之后,想想十年太快了,怎么一下就过去了。所以时间的长短是不是一定的?不一定。随著每个人的感触不相同,小孩感觉时间最长,过个年要等好久好久。现在的社会,由於科学技术的发达,一般人都富裕,这个感触不像从前。从前农业的社会,好像速度非常之慢,那跟现在不能比,感触当中什么都慢。出外旅行是走路,一天能走多少里?早晨清早起来,四、五点钟上路,大概到晚上十点钟到达,一百二十里是华里,一百二十里现在六十公里,走得很辛苦。抗战期间这我们都走过的,抗战八年,我记得我走了十个省,大江南北走了十个省,每天最少走六十里,那比较轻松。有时候要走一百二十里,那就相当辛苦,完全靠徒步,我们知道这种辛苦。你看现在,一百二十里这是六十公里,汽车半个小时就到达,步调太快,人情味没有了。以前人情味好浓,陌生人根本不认识,我们在抗战期间是流亡学生,走了几天,无论遇到人家,想在人家那里住一晚上,热烈的招待你,我们感恩、感谢。那个时候没有旅馆、没有饭店,你自己得找住的地方、找吃的地方。只有城市里面才有客栈、旅馆、饭店,农村里头没有,小镇里头都没有。现在回忆过去,几十年真的是一弹指,确实如梦如幻。佛告诉我们这些事,用意是告诉我们要觉悟,事实真的就像梦幻泡影一样。
放下不是事上的放下,为什么?做事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障碍是你错误的念头,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是错误的念头,与做事不相干。真的是意念主宰一切,你看看你有这种分别执著,一天要吃三顿饭,一顿不吃就饿得慌,这执著。如果你一天吃一餐,你就没有想到还有什么早饭、晚饭,没有了。饿不饿?不饿,没这个念头。佛经上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也看到,这是最近看到的新闻,好像是一个印度人,听说有六、七十年没吃东西、没喝水,他也没有大小便,人活得很正常,可不可能?可能。为什么可能?法性融通,性相不妨碍。他为什么能做到?他没这个念头。这个在我们现在讲,他清净心现前。佛也对我们六道凡夫了解得很清楚,叫你完全不吃东西你做不到。所以佛给我们示现的一餐,佛当年在世每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餐够不够?够。我们现在够不够?不够,你们决定不够。什么原因?你们消耗能量太多,必须要补充。消耗能量最多的是什么?不是劳心也不是劳力,而是妄念,妄念消耗能量最多。
我早年,那时候二十几岁,学了佛,我就练习晚餐这一顿断掉。我的方法是减食,一天减一点、一天减一点,大概两个多月晚上东西断掉了,是慢慢减就变成习惯。省很多事,省很多时间。我是三十一岁跟李老师,跟李炳南老居士,知道李老师日中一食,好像在台中住了一段时期之后,我就跟他学习,我把早餐这一顿也断掉,不难。我吃一餐吃到第八个月,我才告诉他,我说「老师,我已经一天吃一餐。」他说:多久了?「八个月了。」怎么样?「很正常。」桌子一拍,「永远保持下去。」简单的生活可以不求人,中国古人讲「人到无求品自高」,我们生活简单,需要量很少。可是我的一餐跟他一餐比,他吃得比我少,他是山东人喜欢吃面食,告诉我印光大师也是如此。你看《文钞》里面讲,面食的营养比米饭营养高,持午、日中一食最好是用面食,这印光大师讲的有道理!所以李老师日常生活都是面食,非常简单。都是在意念,你有这念头,问题就出现。
1 贡高我慢,这是很严重的烦恼,有了这个烦恼,一切善法你不能摄受,不能够得道。
2 贡高我慢,不能接受,不肯修学,所以一定要学“谦下”。要谦虚卑下,自卑而尊人,这是中国古时候礼节的根本。
3 佛陀在世的时候,对于任何一个人都尊敬,不敢轻视一切众生。
4 大家对六祖都非常熟悉,六祖确实明心见性,那是法身菩萨不是普通人。
5 在黄梅,一些行者,行者是没出家带发在寺院里面修行的人,他见到这些人都称“上人”,都恭敬,没有敢轻视。自己已经证得法身,对于一个凡夫都那么样的尊敬,这是真正有道之人。
6 今天我看到有些出家的同修,一出家,一剃头,大袍一穿,贡高我慢,就自以为不得了,这个大错特错!
7 你想想看,你能比得上佛吗?你能比得上六祖吗?怎么可以贡高我慢?
8 一定要觉悟,真正想成就,一定要自谦而尊人。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