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学诚法师:欲乐和法乐的省思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11-26 18:07     标题: 学诚法师:欲乐和法乐的省思

一、认识我们修行佛法中的问题及原因
『问题』:不少信仰比较好、道心比较好的佛教徒,学了几年以后,信仰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巩固,甚至有减弱、退化的现象,道心不仅没有越来越得到增长,反而日渐退失。
『原因』:
情况一:没有找到修道的方法、途径和次第,难以入门,难以一门深入,把信仰佛法当成一种通俗的民间信仰。
『思维』:要从无限生命来审视:信佛、学法和修道。
情况二:对佛法的闻思不足。
『分析』:因为不能很深入地对佛法进行听闻和思维,自然而然进行深入修行,难度很大。
情况三:实修的方法不对路,自己很想去用功修行,但是越修越越苦,越难以体会到佛法的乐趣和作用。
『辨析』:自己想修行和如何修行的意义是不同的。
自己想修行——仅仅是一个发心,内在的自我要求;
如何去修行——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有次第、有步骤、认真去修行。
情况四:慢心、懒散,习气不能得到调伏对治。
『认识』
慢心:内在对人事物、佛法的执著力量很强,将佛法拒之自己心外,将自己拒之于佛教门外。
懒散:不能专注,专心,不能把有限的、宝贵的、片断的时间很好地用在佛法的闻思修上。
『对比反省』:
——为何佛陀看到生老病死的生命黑洞,能毅然放下世间一切,用自己的整个身心、生命来实践佛法?
——我们能否以自己整个身心、生命的一切来实践佛陀教法,才能谈得上一步步像佛陀学习。
——为什么我不能用整个身心、生命来实践佛陀教法,学佛?
——自己学佛的发心,是真正下决心去学习?还是只是美其名来学习佛法?

二、五欲·善法欲
1.五欲:财、色、名、食、睡
财——会引发种种灾祸,会给人家带来许多的不幸和难以预料的痛苦,它不能跟佛法相比。
色——学佛修道很大的障碍,世间所有的恩恩怨怨,爱恨情仇都是因为美色引起的,美色不仅仅会给自己,给别人带来麻烦,甚至会引发许多无谓的烦恼和非常深重的痛苦,使人难以自拔,欲海狂澜。
名——“誉之所至、谤也随之”爬得高,跌得重,跌得也快,对于世间浮名得贪著,追求也是我们修道非常大的障碍。
食——我们吃的东西丰富多少倍,但病也比过去多多少倍,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睡——一种很深重的欲望,表面上看似乎没问题,但实际上对自己损失也很大,因为不知不觉把时间浪费掉,并且养成一个懒惰的习惯。
2、善法欲与法乐
◎善法欲:能给人带来法的乐,是善法的快乐;
◎法乐 :是精神上面的一种快乐;是自己烦恼得到调伏以后的快乐;是内心得到智慧,体悟到真理的一种快乐。
◎我们可以从哪些善法中体会法喜、法乐?
——正知正见,正念正行
——到寺庙读诵佛教经纶;
——经堂里打坐,念经、念佛
——同行善友间彼此虔诚、恭敬、接纳、礼让,互相包容、交流、劝勉,慈悲喜舍
『师父教诫』:我们需要认认真真学习教理、去实践教法,佛法一定是有灵验的,一定是能够得到验证的,我们一定是会有收获的。反之,放纵自己的欲乐,那就是凡夫的行为,都是在六道轮回中循环。

三、五欲与佛法的区别
1.五欲的特征
——对于五欲的放纵、追逐能够得到短暂的快乐。
——五欲之乐,虽然有一点点的快乐,而实际上痛苦更大、痛苦更多、痛苦更深。
——所得到一点点的快乐,里面包含着危害自己身心健康的因素。
——财富、名言、权力、地位等等,在获得的时候,同时也具有排他性、竞争性、不稳定性、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这些都是世间烦恼的标志,都是无常的特征,都是痛苦的根源。
——五欲中包含的竞争性到不确定性,都是一步之遥,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2.佛法的力量
——对于佛法的希求和实践,能够得到永久的、究竟的快乐。
——如果是佛法、是智慧,是一个人的慈悲心,这些作用和力量永远不会消失、永远会给自己带来利益和快乐,永远不会去损害到别人的身心。

四、『对比-反省』:对五欲的邪执;对佛法的实践。
1.我们的问题:对五欲的邪执邪见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五欲的认识,总把它们觉得是好的,是快乐的,圆满的。
——我们对财、色、名、食、睡五欲追求的目标可以说非常明确、清楚,甚至非常的笃定。
——对自己的财富、名誉、权力这些判断个人在世俗社会成功与否的标志和标准,总是非常在意、非常渴求、根深蒂固。
——我们本来就有贪欲的烦恼,那么自己的内心又向这样一个强烈的境界上面去追逐,无疑是火上浇油,痛苦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
——不少人为过上好日子,往往用拼命赚钱、拼命工作的办法来满足、追赶自己增长的那么快、那么主观的一种欲望的需要,而不是自己实际生活的需要。这些都是我们学佛法障碍很重的原因——『师父警诫』
——有些人把自己的聪明、能力、知识用在规划自己的私欲上面,把自己的私欲作为规划一生的主要目标。这是非常不应该、非常要不得的,更是我们很大的障碍——『师父警诫』
2、『对比反省』
——为什么佛陀看到牛、看到人、看到小虫、小鸟,就会发慈悲心,并思索如何解救这些众生的痛苦,以及解脱这些痛苦的道路?
——为什么我不会觉得其他众生、其他的人有多么可怜,有多么痛苦呢?
——为什么我看到这样的境界不计其数,如此惨烈的境界,还不能让我感悟、觉悟,让我认清自己生命的本质,以及世间痛苦无常的本质?
3、我们的问题:对佛法的信仰行持
——我们内心思维的习惯还是烦恼在推动,业力在推动,同佛法的距离依然还是那么遥远,佛法在自己心里的位置还是那么渺小、似有似无。
——我们对佛法的信仰、对佛法的行持,总是那么的摇摇摆摆、疑信参半。
『努力方向』: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符合佛菩萨、祖师大德的心愿和意愿时,就不会错。

五、正视修学困难,认识自心问题
1、正视困难
◎遇到问题、困难和挫折,甚至失败时,能否还有信心、勇气面对自己,来认真学习佛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师父教诫』
◎外在势力非常强大,我们内心对外在境界没办法选择,没办法决定。只有不断增强善法的力量,才有可能和力量来面对外在杂染的境界,才能认识得清楚。
2、认识问题
◎我们自己的感受有问题,自己的感受不能同佛法联系在一起,仅仅是当下的一种苦乐情绪上的感受。
◎以自己情绪上的感受,舒服不舒服,痛苦快乐来判断自己学佛法是否有进步,或者说退步的一个标准,再进一步以此检验佛法的作用和利益,自然而然我们离佛法会越来越远。
◎我们的心愿、意愿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小恩小惠、眼前小问题,所以常常不对,不正确。
◎如果内在佛法的力量增长不起来,肯定会随着自己的习气、好乐走,自己好乐的,就去追逐,自己不好乐的,就不去管它,理它。
◎我们所好乐的是欲望、是私欲、是问题,自然所获得的也是问题、烦恼、是自己生命不需要的东西。这种对个人私欲的满足,是根本烦恼之一。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忙着自己的一个小我,因此自己的生命就会变得非常局限、非常琐碎、甚至非常的无聊。
◎只有自己内心非常清楚、心态非常平稳、情绪非常稳定时,才能够认识到说自己需要佛法。
◎在自己起烦恼,工作、生活、与人相处时,我们的身语意三业完全都是世间法,完全都是世间的习惯,都是在习惯中打转,跟着自己的习惯学习、工作、做事。
3、认识习气,培养善法等流
◎与佛法相应的善法等流:喜欢念经、打坐、看经、做好事、说好话。
◎与世间法相应的习气:天天喜欢谈天说地,谈论是非,喜欢攀援、喜欢讲无益的话。
『辨别』:世间法与佛法的分水岭是从我们自己内心上面去判断,而不是外在去判断。

六、如何走出欲望的迷途,解决修学的困难和自心的问题?
◎『概念』何谓欲?——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
所乐境 ——那些自己比较好乐、喜欢的境界,自己觉得这些境界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带来快乐的境界。
希望为性——希望得到它,希望拥有它,希望不要失去它。
勤依为业——对善法的希求是引发自己精进的主要根据和动力。自己对善法有希求,对佛法有希求,才会努力去做,才会精进。
1、培养善法欲
——五欲不是我们追逐的目标,生命的方向,不是我们今生今世成功与否的标志。
——从追逐欲乐转化到追求法乐,要培养我们的善法欲,要约束、克制、对治自己对五欲追求、贪婪、执著这样的内心状态和问题。
——只有不断培养对善法的欲望,即善法欲,才能去对治个人的私欲,以及为了满足个人私欲、在社会上面所作的种种成就。
『师父策励』:把我们生命的方向转到佛法上面,转到对善法的希求上面去,转到对佛法的欲求上面,那我们的希求心就会越来越广大,我们的虔诚、恭敬、包容、慈悲心就会不断增长。这样的人生是非常美好、善良、有意义的,也是佛法要告诉我们这样子做的。
2、认识体会无常
——认识无常的特点、作用及其规律,才不会执著以及迷失自己的欲望。
——真正认识无常是世间的本质和规律,才会下功夫去克服,去对治自己内在的对欲望的追逐心理,才不会把自己的私欲放在心里。
——认识到无常,无常能够在自己心里现起,产生作用,就容易对治自己的昏沉、散乱、失念、不正知。
——能够现起无常,内在里面就不会很在意外在的种种成就、外在的种种虚假现状。
——有无常心理,就会念兹在兹,佛法永远在心头。
——如果内心有无常,自然就会现起智慧,保持觉醒,不会被个人烦恼欲望所迷惑,内心清明,与佛法相应。
『师父教诫』:在佛道修学上,我们能不能起步,起好步、踏上步,就是对无常的观照和认识。
『思维』:
——我们如何来改变、来主导无常这种规律?
——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人生,我们该如何着眼,该如何下手?
——我死了以后要带什么走?我死了以后能够带什么东西走?
『我们的问题』:把人生看成有很多时间,路还很长,不着急用功修行,不着急学习佛法,容易把时间浪费掉,容易散乱,容易起烦恼,内心里面容易产生种种问题。
『师父教诫』:是以死念根治自己内心愚痴的表现,没有佛法的表现,没有无常心的表现。

七、珍惜暇满,体味无常,勤修善法
『师父法语』:我们遇到佛法,不等于说就是万无一失了。我们只有真正认识到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是自己生命当中最需要的部分,是自己生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今生今世最不可偏离的,我们才会老老实实,用自己的整个身心,用自己生命的一切去信仰、去实践。最后,佛法自然而然能够同自己身心、生命交融,自己的所作所为就会代表佛法,体现佛法的精神。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6-2 20:13

且不说,轮回的苦难,就我们此生来说,活在这个世界上,从头到尾,皆贯穿着苦,一个人,一出生,便是啼哭,大家听听婴儿的哭声,是悲切的还是快乐的?世上没有生下不会哭的婴儿,可见,我们的五蕴之躯来到世上,便预示着一生的悲剧到来。作为婴儿不会说话,不会行动,冷了说不出,热了也说不出,饿了也说不出,太饱了也说不出,想要自己的东西,亦拿不到,没有人能理解他,也没有人试图去理解他,你想象一下,他是多么的苦,大人们包括父母,是想帮助他,但是我们并不明了他的需要,往往是帮倒忙,比如不吃的硬给他吃,已经够热了还给他加衣。
 
 长大了,是儿童了,稍微有点懂事了,可是,马上各种矛盾就随之而来了,自己贪玩,而父母要他上学作功课。哪 个小孩不贪玩,小朋友,有好吃好穿好玩的,他都想要,可是他没有。功课学不上,老师要批评,同学会取笑,家长会责怪。
  
到少年,身强力壮,思维趋成熟,这时,贫富、贵践、自由、平等等社会性的人为观念便开始困扰着他,为什么别人那么富,而我这么穷,为什么?他是总统的千金、应有尽有,而我是小职员的儿女,为什么?别人长得那么英骏、潇洒,而我却这么瘦小难看,为什么?她长得那么妖媚,而我却如母夜叉。总之,看别人,矛盾已经充塞了他的心,他开始被现实扭曲了。而且,这时,有了什学的压力,前程的压力,如果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农村的少年,已经要开始分担家庭生活的重担了,为衣食住行而奔波,甚至因此不得不休学,在中国大陆,现在搞了个“希望工程”,让人捐款资助那些因为缺钱而失学的小孩,就是一个例子。大家都看报纸,现在非洲有多少小孩,因为贫困而过早地领略到人生艰辛的苦痛呀。
 
再而后,进入青年了,这时,要上大学,要找单位工作,还有婚恋。多少人想上大学上不了,想找单位,不能如愿。古话说:“有情人难成眷属”,往往是爱的难得,不爱的偏偏与你结合。这年头,一旦你走入社会,就如进入竞技场,人与人的竞争更激烈了,精神上时刻都有负担,你做一个职员,你担心工作没做好,引上司不满被解雇。你是一个领导,你又怕公司,企业管理不好,会亏本,会倒闭。报纸说:如今神经衰弱等,已成为文明之病。不是说有许多日本人工作劳累而死吗?为此,他们自嘲说自己为“工作虫”,很多人因为承受不了这种压力而发疯、自杀,从而以死亡寻求解脱。
  
到了中年,要操劳儿女的事情了,又要孝养上辈。儿女之事多了,如上学、工作、婚恋、事业。这时,人到中年,身体也开始走下坡路了,病,开始袭击到身体,一些人,人到中年,事业尚未建立,又为此感到难过,感到自己无能,不如人,因为这虚荣心、惭愧心,从而生妒嫉、妒嫉有为者,怨恨天地不公,命运不好,或怨祖上少积德,各种烦恼交汇而来。
 
 一到老年,发白了,皮皱了,手脚不便了,脑子也不灵了,牙也掉了,耳也聋了,眼也不好使了,想做点事,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生命,入了秋天,黄叶飘飘,不知哪片晚霞何时就要消失,心中少有寄托了,不知所向何处,恐惧渗入心灵深处,有些人,身体不好,四大不调,从头到脚都是病,只好自己慢慢吞吞嚼自己的苦味了。有些老年人,没有什么积蓄,儿女又不孝,老无所养,如果社会福利制度不健全,那么,便是流落街头。还有一类人,由于种原因,残疾了,没有保护人,或保护人不力,也便流落街头,我在中国大陆车站看到不少这样的人,他的满脸忧伤、凄惨,蓬头垢面,衣衫褛褛,向行人乞讨,当我们布施一点给他们时,他们便感恩戴德地感谢,犹如久旱得雨,他们过了今天,不知明天,天为账,地为床,未来路,一片迷惘,只能等待死亡的那一天,这是一种多么令人伤心的境地啊,想起来,我直想哭。
人生之苦,何止于此:
 
 恩爱的夫妻会离别,情深的母女会分别,兄弟姐妹要离别,不管是长别还是短别,乃到永别,都是情深难舍,回肠百转,痛苦万千啊。我不止一次地看到,儿女在父母灵前呼天抢地,涕泪并迸的情景,看那样,就好象也恨不得随父母一同去一样,说实在,人类的生离死别,太令人幸酸痛楚了。亲人别离是苦,那是因为爱,是爱别离苦。而恨,也会导致人类的苦痛,有些人,本是冤家对头了,但却偏偏冤家路窄,同在一个办公室或同在一家,每天是低头不见抬头见,这对凡夫的境界来说,是何等的难堪也,有些人,因为见解不同,或因为仇恨,老想整治别人,像委内类拉,两天换了三个总统,又有多少人成为其中的牺牲品。有些人,由于各种原因,想整人又整不倒,或者根本就不可能,于是便同自己过不去,自责无能,或索性豁出去,以身试法,乃至同归以尽,这是一种怨憎会苦。
  
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我们的贪婪,如田中的稻草,拔也拔不完,由于欲望的无穷,而现实中,可以满足我们的东西又很有限,因得不到满足,就与欲望相矛盾,就痛苦。想读大学的,却名落孙山,求人丁兴旺的,反而断子绝孙,想往高楼大夏的,却偏只能住小木屋,贫民窟,想出门有奔驰600,劳斯来斯的,却是连摩托车、自行车也没有,乞求长寿,偏得绝症,这类事情太多了,这些就是求不得苦。还有我们的内心,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有过几刻的安宁,我们常常被一种无缘无故的烦恼侵袭,苦闷,焦虑,这是种无明烦恼,是深层次的,潜意识里的,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他象烈火,在焚烧着我们的身心,使我们莫明其妙地想喊,想叫,想发脾气。

此外,大自然也在随着我们自己无明的共业而时时影响着我们,热时热的要命,冷时冷得要死,火山的爆发,多少财产生命被毁;洪水的肆虐,多少家毁人亡;台风的暴袭,犹其是沿海的国家和地区,更是深遭其害;而强烈的地震,如原子弹爆炸,可以在几十秒甚至几秒内,摧毁一个城市及其生命与财产。最让人伤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争斗和迫害,这小至对个人的肉体、精神的折磨,合法的谋杀,违法的谋杀,乃至整个战争。人类几千年来,战争一直在演习着,就百年来的二次世界大战,不知死了多少人,据说,二次大战时,就被希特勒残害的犹太人就有600多万。日本军国主义者入侵中国,在南京进行了大屠杀,并且进行杀人比赛,一个人一口气就杀了近百人。据资料,一场南京大屠,被害者竟是30多万生命。

人生之苦聚,言而难尽啊!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10-11 20:19

“依法摄心,以心摄法”。

  什么叫做“依法摄心”?什么叫做“以心摄法”?

  比丘,一般来讲有三义:乞士、破恶、怖魔。

  乞士,上乞佛法,以资慧命;只有佛法才能够滋养我们的慧命。下乞饮食,以养色身。饮食,能够保证我们的色身,活下来。这是一个比丘对于佛法和饮食的基本态度。而不是说我们出家了,住在庙里头就有法;或者说坐在斋堂,就有东西吃。如果这样子的话,希求心就没有了。

  通过饮食,可以看出我们对佛法的一种态度、一种希求。如果你觉得所有这些,都是自然而然能够来的,就是“无因生”,若我们延承这种“无因生”,最后就是无因无果,就没有果报。如果我们能够思维到,这些饮食来之不易,吃到这些饭菜需要很多的程序,这就是法了,饮食本身就是佛法。根据佛法去作意、思维、观察、用心,饮食就能够让你心摄受住,这就变成“法”,能够摄受住我们的心。如果不是如此去作意的话,你在那里天天看:“今天吃什么?今天吃白菜。有没有馒头?有没有包子?”这些都是在起分别心,都是在打妄想、起烦恼,但可能自己还意识不到。

  法并不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它是非常具体的,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行住坐卧、同行之间,都是能够体现“法”的。法就是规则、法就是有序、法就是规矩,法就是戒律,它是体现一切的。如果不照这个程序做、不照这个规矩做、不照这个办法做,就会乱,外在的模糊就会导致内在的模糊,使得内在的不能摄持。又比如同学之间,一个同学这么做,另外一个同学又那么做,各执一词,并没有考虑说:我们两个人、三个人,或者我们这一个组十个人,应该怎么做才是恰当的、才是符合这个程序的。如果你认为这么做才是正确的,他认为那么做才是正确的,如果大家都认为这么做才是正确恰当的,这个答案就有了。因为甲方认为要这么做,乙方认为要那么做,甲方认为这么做才是对的,乙方认为那么做才是对的,这个就是说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的一种主观,一种烦恼、妄想。只有找到一种方法,引导大家处理事情,首先处理的方法、标准是什么,答案才会有。如果方法不对头,无形当中我们就会以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结论去要求别人,别人就不容易接受,我们就更加容易起烦恼。反过来说,我们不能摄心的时候,就没有法,没有在用法。没有用法就是内心当中没有法,所以心才会乱,才会妄想多、烦恼多。对佛法的希求是时时刻刻要有的,就如我们的身体一样,每天都必须要吃饭。

  第二,破恶。破恶、修善,断恶修善。讲起来破恶修善很简单,但实际上,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破恶就是断烦恼。烦恼起来了不能制止,我们观过心去不掉,同行之间有业障,互相之间看不惯对方的做法,这个“恶”破不了的。破恶,不仅仅说你去杀人放火,这才叫“恶”。你有障碍这就是恶,恶的因缘,有障碍,这就是业障。修善就更不容易,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都没有信心,有了信心,内心就不会躁动,善心生出来了。如果你能够生善,你就会很有力量。内心没有力量,内心疲软,就是因为善法起不来,不能自然地生出善法。就如我们人的身体一样,内在的免疫力很差,身体就会有毛病。如果免疫力一点点增强,身体自然就会健康。所以破恶,才能够生善,我们内心有恶,善法就起不来。有烦恼,所有的善法之门都会关闭,就没办法生善。不能增善,那就会痛苦。

  第三,怖魔。我们出家了,受戒了。从因位来讲,是乞士。到果位的阿罗汉,是应供,才有福报,接受人天的供养。在因位是破恶,在果位是杀烦恼。在因位是怖魔,在果位是无生。反过来说,比丘对饮食、对佛法、对断恶,一天到头要把这三件事情放在心里。对于饮食,比较容易作意、用心,是一切时不能离开的。吃饭的时候想到佛法,就是破恶,才能够生善,这是一种用功的方法。一个人身体有病需要治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增强免疫力,免疫力增强了,自然而然病就退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吃药,吃药就是破恶,增强免疫力,就是生善。反过来说,我们善生了,恶就去了,恶就破了;善法起不来,恶法就去不掉。这两个都是相对的。所以要通过外在的法来收摄我们的心,就是依法摄心。

  什么叫做以心摄法呢?以心就是菩提心,以菩提心来摄持万法。菩提心是什么呢?就是觉悟的心。觉悟,首先要有觉照的能力,时时刻刻都要有觉照的能力。觉照的能力现前,万法都能够归一,归到我们的心,归到菩提心。如果有菩提心,所有的众生、所有的业,都会变成善法,就不可能有违缘。这是我们能够拿佛法去观照当下,用佛法去观照一切,观照自己、他人、众生。所以,“以心摄法”比“依法摄心”就更难。

  我们通常认为自己能够用功,就是能够“以心摄法”,其实根本就做不到,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我们的心,都是妄想心、颠倒心、狂妄心,又怎么能摄到法?妄想、分别、散乱、狂妄,所有的法到我们的心都变成烦恼,变成烦恼的助伴。也就是说,我们的心本身有问题,比如碗里面有了毒药,饭菜放下去,虽然饭菜是好的、水是干净的,但是碗里有毒药,你吃下去,不死也半活,对身体有很大的损害。我们所谈的心,在各个的场合、各个的时候,它的用意是不一样的。我们常常说发心,发菩提心,实际上我们连善心都发不起来,都不能生善,那怎么能发菩提心呢?善心都起不来,举手之劳,很简单的事情、很容易办的事情,我们都没有去护持的心,都不能持续、广大、任运,菩提心怎么起得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佛法的用功,在理论上、在方法上、在实际的下手处,都是有次第步骤的,不是能够随便来的。你乱用法,最后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常常自己有很多的困惑,都是对依法摄心、以心摄法这些概念、下手处搞不清楚,所以造成心跟法的对立,自己跟别人的对立,个体跟团队的对立,现在与未来的对立。这些的对立造成自己不能安住,自己困惑、迷茫,感觉不到生活的意义、当下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所以就不容易进步很快。佛法跟我们的心是时时刻刻相关的,无论是依法摄心也好,还是以心摄法也好,都是跟我们的心有关的。所以只有让我们的妄想、烦恼、分别、散乱、狂妄的心慢慢静下来,止息下来,佛法才能慢慢生起。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