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南怀瑾:中国文化最宝贵处,在提倡孝道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11-29 19:27     标题: 南怀瑾:中国文化最宝贵处,在提倡孝道

现在,我告诉诸位,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文明,就是孝道。

  所以,古代臣子对皇帝 上有关文化、或社会风气的奏章,如果这个皇帝很倔强,有不是的地方,不肯纳谏,便往往祭出一句很严重的话,‘圣朝以孝治天下’,用来给皇帝当高帽子戴,使他无法胡闹,乖乖做个好皇帝。

  的确,中国文化最宝贵之处,在于提倡孝道。

  对于那些西洋来的外国朋友,我常说,你们西洋以ji 督教为主的文化,是‘丁字架文化’,我们东方文化,才是道道地地合于十字架的形式。

  什么道理呢?

  西方文化偏重父母爱子女,而忽略了子女长大后对父母的孝养,只要儿女一成家,男跟女,女跟男,夫妻一对,其他兄弟姊妹都不大管,代代如此,这不是后代和上一代接不上去,缺了‘十’字上面那个部份,成了‘丁’字了吗?

  而我们中国,上自自己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一直通到久远前的老祖宗,乃至佛菩萨、上帝等等都包括在内;下则由自己传至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千代万代,生生不息延续下去。并且横的关连,兄弟姊妹亲戚朋友,同样需要仁爱,形成一个完整的宗族社会,纵横交错,恰是‘十’字形的文化。

  但是,现在的中国社会,也差不多削成了丁字架的形象。

  现在的孝道文化,可怜啊!

  我有许多好朋友,大部份上了年纪,七老八十的,虽然地位、钱财不缺,儿女三五个的不在少数,也都受了高等教育,拿到博士、硕士等学位,却一个个飞到国外,再也不回来了,独留两老口子躺在医院不能动。

  老太婆和老公公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抱怨一阵:生了那么多儿女,读了都么多书,又有什么用?

  然后,双双对坐,‘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日子一天一天这样过去。唯一的好朋友,便是‘电视机’来陪伴。

  你说这有多可怜,多悲哀!

  儿子是国家的 女儿是人家的

  并且,现在一个儿子讨了老婆,等于嫁出去了一样,往往跟岳父母好得很,而疏远了自己亲生的父母。

  再者,就算儿子和父母住在一起,媳妇也不见得能孝敬公婆。

  我曾经对一个朋友说,你很好,又有儿子又有女儿。

  他说我有什么好?儿子是国家的,女儿是人家的,我有什么?!这又是一种情况,讲的都是真话。反正这一代的孝道出了问题,文化也出了问题。

  我们的孝道文化,有几千年历史,同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这孝道文化从那里来?

  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宗族社会来,古代维系这大家庭社会的中心力量,就是孝道。

  孔子的学生曾子,还因此着了一部重要的书籍,叫做《孝经》,作为孝道的典范。

  这本书,现在大家很少看,像我们老一辈的,在小时候,便已经读得很熟了。

  记得民国三十六年(1947),我回到家里,父亲听说我研究佛学,研究得还不错,要我讲一点佛经给乡人听,他也要参加,我说千万不要。

  因为我们家孩子,长到几十岁,从外面回家,看到父母亲都会赶紧跪下来磕头。父母亲坐在旁边时,孩子不敢随便坐。

  我父亲讲话很威严,我听他讲话,有时还会畏惧。畏惧并不是害怕,而是一种很自然诚恳的恭敬而已。

  平常家里的客人不少,因为我那时有点小名声,常常有人来找我谈话。

  每当我父亲走过来,我一定马上站起来,听父亲吩咐。

  他老人家看了便说,你长大了,以后不必这样守礼,马虎一点可以。

  可是,我一直不敢。这是因为自小受了传统文化教育很深影响的关系。

  我父亲要我讲佛经,他也要听。

  我说,您不能来,您来了我就讲不出来。

  最后不得已,我对父亲说,您真要来,那我讲《孝经》好了。

  父亲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讲这玩意儿?

  我说,现在的青年不得了,家乡的子弟们,先要懂一点《孝经》,不然,学个什么佛?!

  我父亲想想,也认为有道理,因此,我在家乡曾经讲过一次《孝经》。

  《孝经》是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基础,现代人千万不要忽视了它。

  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孝子呢?

  真正的大孝子,不只孝顺自己的父母,还要能孝顺天下人的父母。

  所以,我常常跟一般老年同学和青年同学说:你不要把自己的儿女看得那么重!天下人的儿女,都是你的儿女,天下人的父母,都是你的父母,为什么不能将自己的心量放大呢?

  如果将心量放大了,以天下人的父母为自己父母,以天下人的儿女为自己儿女,那该多好!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