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静波法师:成佛要福慧双修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12-20 17:49     标题: 静波法师:成佛要福慧双修

各位功德主:

极乐寺今天早晨搞了次斋天法会,《华严经》说“身为佛子,当做佛事”,所有的佛教徒都应该是佛子,为什么要做佛事?佛事利他,利他而完成自利,自利,从而利他,二者之间不可分。

那么我们今天要澄清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斋天。

佛教讲皈依三宝,为什么要斋天?这个“天”是诸佛菩萨示现,方便示现,示现成就众生的一句愿望,从而引你入佛门,所以我们前边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三宝,这一点,这是佛教的最基本的伦理,这是不可以变的。不要认为我们斋天了,我们要礼就算到了,什么都可以有了。而且我记得,这里边在请“天”的时候,我们是不礼拜的,虽然它是菩萨示现的,我们也是不礼拜的,这就是规矩。如果我们连这点规矩不懂这是不可以的,所以满足众生的愿望,让众生感悟到因缘可以生法,但是因缘所生的法是没有自性的,所以在斋天科判里面搞了一个金光明经的科仪,告诉大家都是不可靠的,都是无常的,如果你执着这个真理,就象鸟投罗网一样,正是因为你不执着了,你的福报来了。

龙树菩萨告诉我们,“因有空欲故,一切法得成”,告诉你空是没有主宰性的,所以你不执着,所以你才可以利用正分,你的福报自然就现前,如果自私自利,是没有办法。尤其是我们今天的佛教徒,都是考虑为自己,现在需要考虑为别人,装模作样一点让大家喜欢你,有道德有修养,这是非常重要的,为谁?为自己,不是为别人,利益别人,让别人看着你喜欢,欢喜,这很重要。

“因有空欲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欲者一切法无成”,你越是执着的人,你越是自私的人,我告诉你,就在利用福报,连朋友都很少,越是很大气的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这人福报很大,凡是能干大事的人,都是有大心量的人、有大智慧的人、大担当的人、能够不计较的人,这样的人才可以。至少,菩萨是示现的。金光明会上护法诸天,第一威德成就众事大功德天,他比我们福报要大,所以怎样?我们要心量大,要有智慧,但是我想说,福报只是一个过程,不是永恒的,因为福报,我们去修智慧;因为有智慧,我们更有福报。

那么就是《法华经》说的,“诸佛两足尊”,成佛要一足是福,一足是慧,光有慧不行,光有福不行,要“福慧双修”,所以今天提供大家这样一个机会,希望大家能够回小向大、回邪向正、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因向果,致使大家广利众生,在广利众生的过程中才利于自己,阿弥陀佛。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12-20 17:50

学佛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也是一件艰难的事。当我们从“佛”的字面意义上去理解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佛”是由“人”和“弗”组成的。所谓“人”,是指所有人类的每一分子。学佛之所以容易。是因为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做的事情;所谓“弗”,则是否定义。如是,“佛”字可理解为“不是人”。学佛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它是一件极难成就的事情。当有人听到“不是人”后,马上会有情绪产生。毕竟一般人所感到的,只是侮辱性的内涵。对此,则是一种束缚。而当我们换—种角度,则也可以是圣贤之类。所以,学佛即是学“不是人”,实在就是怎样转换一般人固有的价值观念,并且,这种转换的立足点是,基于人的位置上,由此而升华而超越,其结果是,认清事物的真相,达到智慧的圆满。

因为众生烦恼的千差万别,其归根结底,无非是对事物的错误认识所导致。而这种错误的认识,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戴着一副有色的眼镜。可以想象,眼镜给我们的影响,绝对不会认识到事物的真实相。尽管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之类,但这只是一厢情愿,以为自己没有错误。事实上,不仅仅是一种错误,更多的还是一种障碍。由此而产生的结果是:我们将在这种错误的观念中,离佛道越来越远。

关于错误的认识,我们可以举例说明。如有居士问我,家中佛堂供有三尊佛像,我供了两个供果,法师,您看怎么分呢 ?一刹那,我愣住了。此居士对此,面有得意之色,意思是说:你也没有办法了吧?于是,我说,佛是不会分供果的,只是,你要分罢了。再举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个人来法源寺找一熟人。可巧,那人不在,即在院里转悠。遇到我,随便问了几个问题。交谈中,我无意问起他是做什么工作的,他很得意地说,佛教不是讲空吗 ?你怎么能这样问呢?我看了他一眼,突然大喝一声:你给我滚蛋!那人立刻急了,面红耳赤地对我说,出家人怎么能这样对别人呢?我笑了,反问他,你不是讲空吗?为什么又空不了呢 ?那人赶紧说,咱俩没缘,转身即去。

由此可见,人们活在错误的观念里,所认识的佛法也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学佛就是要改变自己自以为是的观念,使之与真理相契。而一般人却总也走不出主观我的束缚,于是,认假为真,患得患失,徒增了诸多烦恼。从前,有一位老和尚,他的两个弟子因为一件事而吵了起来,彼此愤愤不平。其中,没有理的一位先到老和尚处告状,诉说自己如何如何受了委屈。老和尚听了,就对他说,这事你是有理的。而有理的一位听到了这件事,感到真正受了委屈。就去向老和尚陈述。这种陈述肯定带有个人的倾向。老和尚听了,就对他说,这事你是有理的。有一旁观的弟子,以为自己是最公正的见证人,能够把事情真相说清楚,也去向老和尚陈述。老和尚听了他的述说后,也对他说,这事你是有理的。说到此,有人肯定会迷惑不解。其中原因是:每个人各有因缘,无法替代,所以,每个人都没有错;既是因缘生法,则是没有定性,那么,即是假,即是空,如是,空不碍有,又何妨说谁有理呢 ?此中道理,实在是明白之后的方便。如尼采的《查拉斯图加如是说》中的至人,在攀上山顶时,没有发现任何东西。但对于渴望并退缩于山顶的人,至人试图引导他们同样走上山顶。于是,他必须一点点的告诉人们,前面是什么景色。通过这样的努力,逐步到达山顶。即使什么也没有见到,但此时人们已经能够接受这个事实。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风景,对于目的而言,不能算是真的。但对于所在那个点的人们而言,无异是真的。于是,至人也随顺人们而说是真的,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够到达山顶。

方向对人们的影响

1、依方向探讨常法

佛教中,关于生死问题的探讨,已然许许多多,得出的结论是:“不生亦不灭”。对此,利根人可以一了百了,窥一斑知全豹,通达不二平等的真谛。只是,作为人的根性使然,总是试图抓住一个可以依靠的拐杖。于是,以为必有一常恒不变的法存在。因此,而有束缚,而有障碍,而有烦恼。如提婆菩萨在《百论》中,例举五种常法。即:虚空、时间、方向、微尘,涅槃。而在《涅槃经·狮子吼菩萨品》中说:“众生起见,凡有二种,一断二常,如是二见,相离中道,无常无断,乃名中道”。如是,对于常与断的探讨,是通达佛法真谛的一个立足点。针对五种常法的观念,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就其—种进行探讨。我选择了方向作为对象。实在是:方本无方,因方故迷。最终要通达的是:观方知彼去,去者不至方。至于其它,只能依此例推或留等以后了。

2、方向对人们的影响

方向是人生中的重要依止。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几乎没有不承认方向的。同时,也没有不受方向影响的。且不说,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要有位置的移动才有意义;单是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也分明带有意向性。而这一切,无不活动在方向的范畴之内。可见,现实中,如果一个人分不清东南西北,那么,这个人不是白痴,就是迷失了方向。如此看来,方向就在我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我们无法离开它。有时我们把那些犯了错误,或者人生旅途失意的人,称为“迷途者”,此种方向更是犹为重要,所以有“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是百年生”一说。而认识体悟佛法真谛,应是学佛的方向,可谓重中之重。因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可见,无论是狭义的方向,还是人生旅途的方向,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更何况是佛教徒的学佛方向,则是以追求真理为方向。由此可知,把握方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毕竟,方向是人生的依止;同时,也可以成为学佛的依止。因为;“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

3。方向对人们的束缚

因方向是人生中重要的依止,所以要善加把握方向,切不可以混沌不明。一般人对于方向的感受,总是觉得没有什么原因,即本来如此,天经地义。就像蒺藜是尖的一样。事实上,世界没有第一因或自然生的情形。因为这种错误观念的定位,对人们产生了束缚。于是,再也走不出这个圈,烦恼随之而产生。它缠绕着我们,使我们无法挣脱出来,只能听天由命。如中国人传统的“以有为尊,以东为大”,所以有“东风压倒西风”之说。如果有人说,“西风压倒东风”,那么,若在文 革中,这样的人肯定没有好结果。又比如,有人因迷信而算上一卦,说不宜往西,于是,这个人再也不敢动。事实上,无论怎样不敢动,这个人只要稍一移动,肯定就会有西的倾向。可以想见,将会有多少似是而非的观念,束缚着人们的手脚,由此而难以摆脱困扰和烦恼,更何谈超凡入圣。

进一步说,关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向问题,在佛法中,又是怎样定位的呢?这同样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我们才不会疑惑和徘徊,我们才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透视方向

1、从四大部洲,即一四天下透视方向

一般人所认为的“实有方向”,即方向是常的问题。其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就是关于:日出是东的比喻。这是一般人都认同的问题。由此推出:日中时应是南方,日落时应是西方,夜间时应是北方。如此看来,方向是有的,而且是真实不虚。

对此,我们来分析探讨:关于以四大部洲的日出来定位方向的问题。在古印度,各种外道和一般人,以及佛教徒都认同,日月围绕须弥山运转,就是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环绕咸水海。咸水海中四方各有一大洲,总称四大部洲。须弥山东边的洲称东胜神洲,南方的洲称南瞻部洲,西方的洲称西牛贺洲,北方的洲称北俱庐洲,我们所居住的洲称南瞻部洲,又称南阎浮提。此四大部洲又称一四天下。在此一四天下中,日月围绕须弥山转。当太阳运行到东胜神洲正午时,光亮射到南瞻部洲,此时,南瞻部洲的人就以为:日出之际是东方;当太阳运行到南瞻部洲正午时,光亮射到西牛贺洲,西牛贺洲的人就以为:日出之际是东方,当太阳运行到西牛贺洲正午时,光亮射到北俱庐洲,北俱庐洲的人就以为:日出之际是东方。

如此看来,四大部洲都有日出之时,也都应有东方,四大部洲都有日落之时,也都应有西方。换一个角度,即使用现代的观念来衡量方向,同样也会有这样的结论。如东半球的人看到日落处说是西方,而此时,西半球的人所看到的却是日出,以为是东方。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没有一定的东方与西方。可见,方向并不确定。以为方向是常的观念,是一种错误。

2、从一大部洲即一天下透视方向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就四天下而言,东方没有最初,也没有最后,得出方向不确定的结论。如果就一天下而说,即只从南瞻部洲说,那么,日出的地方就一定是东。可见,东方并不是没有最初。即从一天下说,方向是一定的。可见,方向应是常恒不变的。

对此,我们继续分析和探讨。要知道,空间是无量无边的。佛经中常讲:虚空无尽,世界无尽。如《金刚经》中说;“东方虚空可思量否 ?否也,世尊。”如此看来,十方虚空既然是无量无边,不可思量,那么,一般人以为的,从一天下即南瞻部洲说有定常的方向,就有了限量。如果有了限量,那么,方向就可以分成部分。如是,就应不是定常,而是无常。可见,所说的方向是常,只是我们错误认识产生的结果。现实中的东南西北的定常观念,同样是我们的错误认识所导致。当我们不能消除这种错误认识之时,自然走不出定常方向的束缚。事实上,人们对于方向的定位,不过是名言概念的假名安立。我们完全可以转换这种名言概念。如果人们最初把东方说成是西方,那么,我们今天同样也要遵循这样的观念以为真实。可见,方向是不固定的。退一步说,假使能够固定下来,人们将没有任何办法生活在现实当中。而现实当中,面对同一根电线杆,相对站立的两个人,因所处位置的不同,而有东南西北之相异。如甲人看杆在东,乙人则着杆在西。可见,方向实在不是固定。不固定的方向分明是假,而假又是空。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可能改变观念而得自在。

3、从已去未去去时透视方向

龙树菩萨的《中观论·观去来品》中说:“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时亦不去。”可见,如果说有方向,那么就能够到达此方向。而到达此方向的过程有三种情况:一、已去;二、未去;三、去时。现在,我们就此三种情形进行分析和探讨。就已去而言,既然已经去过了,就不需要再去;就未去而言,既然没有去,也就不能称为去;就去时而言,此时应是半去半不去,而半去则是去,半不去则是不去,前已破去此执。可见,三种情形都不成立。如是,方向的存在,是一个没有真实性的假名安立。

有方向与无方向的关系及其运用

1、超越有无的不二平等

通过以上对方向的探讨,得出的结论是“没有方向”。一如《肇论·物不迁论》中所说的“去者不至方”;又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面对于此,当我们真能感到不奇怪的时候,即可以通达;“即动即静”。也就是说:有方向即是无方向。事实上,二者之间本来平等不二,只因“宗途屈于好异”,所以说有说无。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大智度论》所说:“以世俗谛故有,第一义谛故破”。《物不迁论》也说:“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此是把真俗对立起来。所以凡夫执实有烦恼而不得出离,二乘人偏空而不得教化众生,只有大乘佛法超越空有即不被空有所障碍。如《大智度论》所说的:“离是二边,行于中道,是为般若波罗密”。虽然行于中道,却又不是实有中道。若然以为:不是有方向,也不是无方向,同样是一种错误。因为中道是无所得,而无所得也不可得。说到此,肯定有人伤感。《大智度论》中说:“五百声闻,闻毕竟空,如刀伤心”。不过,大乘佛法的博大,使我们每个人都有希望。前提是;不能闻有执有,闻空执空。那么,由此而通达的是空不碍有,有也不碍空。

可见,虽然事物的真相是无所得空,却又分明是在有上通达的。如《中观论》所说的:“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如是,即可通达:色不异空,色即是空;空不异色,空即是色。而佛教中所运用的空有,实在如《大智度论》所说的:“为执有者说空,为执空者说有”。这只是针对偏空偏有之人而说的。若能通达,则空有不二,不相妨碍;若不能通达,则不应倒因为果,随意而言说无有方向,如佛教中所说的断灭空之流。有此邪见,所以有:宁起有见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芥子许。学人不可不注意。

2、随缘安立方向

通过分析有无方向的问题,那么,针对生存在现实中人们的执着而言,则需要换—种角度来打破固有的观念,即实有方向,进而通达无有方向。只有这样,学佛才会有希望。而一般人会因此而迷茫,因为,没有了方向,就变成了随便或者无所适从,于是,生活中设有了依止。应当说,这不是佛教徒的准则。因为,当彻底的否定方向而形成断灭空时,人们当然会像迷途的羔羊,或者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其结果肯定是可悲的。更何况,现实中一旦否定了方向的安立,那么,飞机、火车、轮船,乃至种种关于方向的规范被取消后,一切就乱了套。佛教中的没有方向,并不是否定了现实中的规范,只是否定了实有不变方向的知见而已。至于现实中的规范只是不真而已。所以,面对现实,处理没有方向问题的方法是:如我们前面所讲的,“有无平等”;或者,就世俗谛上通达第一义谛的角度上,我们可以说,无方向即是有方向;而且,又在有方向上通达无方向。如是,两者之间平等不二,只是方便说空说有。因为;空有平等不二,即不应相互障碍。如此看来,我们依旧可以乘火车、轮船、飞机,乃至举手投足。而一切的有方向,又无不是当下的无方向。如此,我们将会任运自如,不异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再也不会考虑先迈哪—条腿的问题。如是自由而无挂碍。进一步说,无方向是非有,有方向是非空,即非空非有,即不常不断。此也是指:方向不是定常,即不常;方向又不是定断,即不能没有方向的依止,即不断。本无断常可言,只是人们制造了断常,所以,才会随顺众生而说断常。

我们在前面批破断常的过程中,运用了“须弥山”和“四大部洲”的概念。这不是佛教的专利,而是当时古印度人普遍的说法。所以,佛菩萨为导引众生,就随顺世间而说,但并不代表佛教主张,其目的是为使众生改邪归正。我们在此使用,同样是效法了佛菩萨的本怀。《佛藏经》、《大般涅槃经》中,都说有:“如来不与世间争”等用语。因为,佛法要通达的是真谛,即第一义谛,而不是就世俗谛上的计较,所以佛教中的《因明》中,规定有“世间相违过”,同样是“不与世间争”的另一种说法;《普贤行愿品》中,也有“恒顺众生”;《百论》最后,有“随俗语故无过,如佛虽知诸法无相,然告阿难入舍卫城乞食。若除土木等,城不可得,而随俗语故不堕妄语”。我们前面所说的;日月围绕须弥山的说法,也是同样的道理,是佛菩萨在世时,随顺当时人们的知识水平而说的。因此,不要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来要求古代,也没有必要,用现代科学眼光因看不到须弥山和四大部洲,就说佛教经论中所说不实。要知道,佛菩萨是针对现实,随机施教的,绝不会越过当时人的认识水准而说与世间相违背的教法。所以,切不可因此而误解佛教。

3、方向的延伸

进一步探讨关于方向的定位。此是随众生的因缘而说。如《大般若经)的最初,说十方世界各有诸佛度众生,是因为有十方世界的众生;如果没有十方世界的众生,佛陀终不安立十方佛国。在此经中,佛菩萨也同于世间的凡情一样,见面之际,致问世尊无量:“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气力调和,安乐住否 ?世事可忍否?众生易度否?持此千茎莲花以寄世尊而为佛事”。实在是难以想象,尤其是一般人。而其意义,实在是“和其光而同其尘”的方便,目的是与众生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教化和导引众生。如果以为,佛菩萨同于世人,那将是大错而特错了。

基于此点,关于对禅内涵的理解也是如此:可以什么都是。前提是,已经把差别的现象界打碎了。因此,再不会圉在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上。而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不变的实在之相,所以能够“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能够“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所以能够“黄花翠竹西来意,青山绿水古佛心。”其中,黄花、翠竹、西来意之间,青山、绿水、古佛心之间,在禅的境界里,已然平等。如此对现象界的超越与升华,早已不是人的价值观念了。所以《大毗婆沙论》中说:“法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禅宗有“狗子也有佛性”,又有“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驴脚”;“三论宗”主张“无情有佛性”说。可见,单纯从人的价值观念出发,是没有办法学好佛的,更何谈觉悟与奉献了。因为,我们最可怕的敌人,是强烈的我执。在我执的世界里,人们很少给别人机会,那么,这个现实就很可怕了。退一步讲,既使为了我,也应该给别人以机会。只有这样,自己才有机会。有一句话叫:自己方便,与人方便。更何况,佛教徒的无我是对我的理性透视。即认识到我非真,即假即空,自然就会:得也安然,失也坦然,奉献不求回报。并且,由此无我,必能无私,同时必能无畏。应该说,这是对方向的最好定位,也可以说是最正确的方向。

关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问题

1、有极乐与无极乐的探讨

《阿弥陀经》中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此中方向显著明了,这又作何解释呢?其实,可以肯定地讲,站在人的角度,即世俗谛上,我们必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等种种庄严,的确真实不虚。而从另一个角度,即真谛上,则是空无,也就是没有方向,又哪里有极乐世界的真实性呢 ?但有与无是平等不二,即是中道无所得。在《六祖坛经》中,有惠能大师对韦刺史说过的一段话,即:“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 ?”许多人对此迷惑,不知其所以然。事实上,这是对执着实有方向知见的否定,并不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会造罪。此中的心净,是对真谛的通达。这是学佛的目的。在真谛的境界里,“法无去来,无动转者”;或者是“诸法本无所从来,去亦无所从至”。因为,心净之际,“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如此,又哪里有什么西方与东方之别呢 ?如果一定以为实有西方、东方,依然是人的知见。站在人的位置上,应属正常;而站在佛法真谛上说,则是假,是如幻如化的不真。所以说:不是没有方向,只是这方向不是实在而已。虽然不是真实,但对一般人而言,却以为是真实。所以,法藏比丘因地时,发四十八大愿,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以接引众生。此是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所以要先说十万亿佛土之外的西方净土,借以舍去众生对娑婆世界的贪著。当众生已然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际,又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正如提婆菩萨在《百论》“舍罪福品”中所说的,先是“依福舍罪”,然后是“依空舍福”,其道理是完全一样的。我们的认识也需要这个过程,先要在事相上,即人的观念上坚信“生者决定生”,接着还要认识到“去者实不去”;反过来,虽然“去者实不去”,而当下又是“生者决定生”。关于“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对方向的否定,就以上我们探讨的真谛,不二平等、观方知彼去,去者不至方,以及生者决定生,去者实不去,正是“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的立足点。由此可知,所谓唯心,即是真心,或清净心,也即:是自性。如《楞严经》中,“七处征心”,了不可得;又如《弥陀要解》中有:“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此中不可得心,即是第一义谛,即是不二平等,也就是真心,或者自性。如是《观经》所说的“是心是佛,是心做佛”才有意义。可以这样说,实有西方是事,不出一念心是理。而“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观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这是《弥陀要解》中所说。由此可知,在一念心中,理事圆融,无二无别,那么,西方极乐世界即是心中之影像,而十法界依正都是一念心之所变现。所以,往生西方当于众生心内耕耘,即在一念心内,或者自性之中,悟得自他不二。那么,我们的胸襟将会拓展,再不会同一些无关紧要的人与事计较。如是,我们往生西方的问题,也就是在自己的心内变现净土。 认识到了心的微妙,并不是实有东南西北的方向,我们就应当在我们的心上下功夫。如《维摩经》中所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而在这个净心的过程中,会因为每个人因缘的不同,在持诵阿弥陀佛名号,或在生活细节上的反省时,也正是回归清净心或自性的过程。当耕耘至此之际,方能真正感受到:“生者决定生”,当下即是“去者实不去”。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12-20 17:51


第一常怀感恩之心

大家辛苦了,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大家来拜忏,首先我们感谢佛陀,我们都是三宝弟子,我们不能忘本,因为我们拜的是“千佛忏”所以要感谢佛陀,然后我们感谢慈法老和尚,为什么呢?因为最初的时候我们可能单纯为了纪念这位老人家,现在看起来我们已经超越了这样一个局限,因为这样一位老人家示寂四周年的纪念日,我们大家能够在一起做佛事,在利他中完成自利,也就是说已经超越了我们自身的局限,所以我们要感恩这种因缘。接下来我们也感谢我们大众师父,也感谢我们的护法居士能够共同来参与这样的一个殊胜佛事。《楞严经》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这是用音声来做佛事,所以《华严经》说“音声海”我想这个声音是可以的。佛种从缘起,这就是一个因缘,所以说值得感谢,值得欣慰的祝贺我们拥有的这一段佛缘,我们大家通过“千佛宝忏”,我相信能够改变我们心中的执着,挂碍和烦恼,包括我们心中的恐惧。我相信一定能,这是一种殊胜的因缘

第二法舍利的重要意义

第二点,我们重视骨舍利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法舍利,我曾经拜过北京西山八大处佛牙舍利塔的佛牙,我曾经也拜过西安法门寺的佛指骨舍利,我也曾经到九华山拜过肉身菩萨,我也曾经到南华寺拜过六祖真身,包括前些日子我应邀到望奎,去看了两位肉身舍利。包括最近几天炒的沸沸扬扬的阿育王塔里的佛顶骨真身舍利。我想要说的是这些所有的舍利包括真身他都是戒定慧修持的结果,绝不是空穴来风,如果我们对这件事感兴趣,或者是顶礼膜拜没有错,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来源,怎么样才会有这种结果?——那就是法舍利。那是佛陀证悟的经验,修行的心得,那就在我们的佛经里面。所以我们今天更应该重视法舍利。如果你只重视那个外表,你却忽略了这个过程,那怎么可以呢?你光看到一个结果你有吗?——没有,我们可能就是一个看热闹的,凑热闹的人,所以我希望大家从我们的佛经里面能够感悟到真正的解脱之法。在“千佛忏”后面已经告诉我们了,我们拜“千佛忏”,能够灭无量阿僧祗劫的重罪,这确实就是忏悔,能吗?真能,改变我执,一定能。但是现在我们的我执太重了,所以我们痛苦,我们烦恼,我们生死轮回。我们不快乐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我们重视骨舍利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法舍利,

我们是可以有方便的,这场佛事就是方便,怎么样方便呢?我们以前拜忏的时候我们拜得很快,但是这一次拜的很均匀,很如法。那么什么原因呢?我们有方便啊,我们先唱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然后再拜佛号,我觉得很好,这也是方便,不失根本。我们先唱弟子求忏悔,依然我们还是要回到佛号上来,佛名上来。我们先唱现在贤劫千佛名,然后我还是回到佛号上来,所以我觉得很有意义。我们可以有方便,但是方便是为根本服务的,如果没有根本我们就是瞎胡闹。一个佛教徒有没有信仰,他的根本就是皈依三宝,没有皈依三宝就不叫佛教徒,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珍惜我们的法舍利。

第三何为如法

现在我讲一下随众和如法,什么叫如法?法就是规则,三法印就是规则,皈依三宝就是规则,什么叫如法?大家拜的时候按规则拜,刚开始大家突然来拜,哪怕你原来拜过,你都不一定很如法,不一定很守规矩,肯定是要乱的,拜来拜去大家很如法,所以我希望来到庙里大家要如法,什么叫如法?大家按规则做,别乱。一乱,就闹心,一闹心就没有功德,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如法,按规则来,一定要按规则来,佛教徒不守规矩能行吗?我们既要守法还要守戒还要守寺院里的规则,前面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如法的同时就要随众,一定要随众,随众也就是如法,人家前面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你不能单挑,所以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是个过程中的故事,本来大家去拈香前面怎么拈你就怎么拈好了,他非得跪在那里非得顶个礼然后才走,这样是不是乱了呢?我们回向的时候大家路过那个佛像,路过那个牌位大家都随众往前走,你非得来个问讯。不必要,你心里要有佛这很重要,如法随众嘛 !见到法师过来非得给我一问讯,我非常感动,但你不要这样,你只要规规矩矩的,你比问讯还有意义,我们这个寺院里需要规范,大家都规范了,一定能升起恭敬心,所以规规矩矩的,如法如律的,这就是佛事。如果你不这样做,闹闹轰轰的,乱七八糟的,你觉得你会有欢喜心吗?——你不会有。所以我也希望我们的出家师父,如法随众,我同样希望我们在家的佛教徒也要如法也要如律,也要随众,这样才会功德无量,大家欢喜,龙天欢喜,因为我们今天做的佛事是什么?是利他中完成自利的,是需要结缘的,我们没有规则,你有规则你就执着,如果这个规则是利益大家的,能令大家欢喜的我们就遵守,身为佛子当做佛事,不做佛事不是佛子,怎么样做佛事呢?如法随众,希望和大家一起来共勉,阿弥陀佛。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12-20 17:51

我们都害怕死。当我们吃饱的时候,将不思人生苦恼。所以说人生有种种不尽人意。但是事实的真相----我们都是过客,没有人记住你。所以我曾经告诉大家“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和尚会走,庙还在。功德都是在为自己而做,但是我们生来就有四种障碍。哪四种障碍?

第一种阴魔。这是我们自己障碍自己,自己总是执着自己,苦恼、痛苦各种各样的不尽人意,阴魔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特别在意。但是无论你怎么努力,身体它也不会长久。最多只能影响,但是还是不能长久,就是因为这种不能长久你又想让它长久,所以就是障碍。

第二种障碍就是死魔。每个人都怕死,但是想想看我们现在活着,我们现在正在死着,生死是同时的。我们一位佛教徒拉着我的手说:“法师,你能让我不死吗?”我说:“只有不生,才会不死。”释迦牟尼佛之所以,以他涅磐那天做为佛诞的开始,就是告诉我们要解脱。不要住在上面、不要执着上面。死魔。弗洛伊德说“我们只有不怕死,我们才能能长寿。”就是因为对死的恐惧才是我们人生的大障碍。所以我们会得病、我们会恐惧、我们死的更快,这是第二点障碍。魔,是杀者也就是障碍。

第三个是烦恼魔。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尽人意、苦恼。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苦恼,所以烦恼是每个人都有的。这也是一种障碍。

第四个障碍是什么?是天魔。就是长寿和福报带给我们的障碍,一个铁的手铐给你带上你不会接受,但是如果给你一个金的,你恐怕会自愿的把手伸进出。这依然是障碍依然局限。

所以我们今天为了纪念,为了感恩释迦牟尼佛的诞生,他告诉我们三个真理:

第一个无常,任何事物都是动的、都是变化的。

第二无我,没有主宰、没有实在性。

第三,涅磐,我们要突破这种好坏、高低、贵贱、美丑的束缚,我们才可以自在。我们举个例子,长一尺。一尺对一丈而言是短的,对一寸而言它又是长的。它是固定的吗?不是。所以你不要执着。水,今天我们用九龙吐水沐真人,当年的释迦牟尼佛降生的时候有九条龙吐水来为他沐浴,其实佛法用水来表法的,表什么?表事物的真相。

我们佛前经常供一杯水,这杯水代表什么意思?代表佛法智慧。如果你能认识到无常无我那么你就会突破它,突破。这个水放在圆的杯子里它是圆的,方的杯子里它依然是方的,它能够随方就圆而不改变自己,但是我们不能。为此一个禅师背上背一个铁锅,用绳子拴好走了。走来走去绳子断了,锅掉在地上碎了,后面的人在喊:“你的锅掉了,你的锅坏了。”禅师无动于衷,他依然在走。有人以为这位禅师是聋子,冲上去摇他的胳膊,对浴他大声的喊:“你的锅掉了,你的锅坏了。”禅师回答说:“我知道,但我回头的时候锅子它会好吗?”

希望大家深刻思考一下。它不会好,对吧?我们苦恼、我们自杀都是没有用的,它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候,如果再有锅的时候,希望我们把它拴牢一点,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这就是佛法。

所以我们要突破它,突破对过去事物的执着、对未来事物的联想、对现在事物的挂碍,都是不应该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很多人自己认为很聪明,有一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曾经讲一个故事,一个秀才和一个二百五的人计较,二百五说三七二十五,秀才说三七二十一,两人就打起来了,最后二百五把秀才揍了一顿,秀才觉得很委屈,就拉着二百五到县官那里去告状,县官听了之后告诉下面人,把秀才就是说三七二十一的人拉出去揍,秀才觉得冤枉认为他是一个糊涂官。县官告诉他你既然如些聪明竟然和一个认为三七二十五的人去计较去讲理,你是该揍。我们很多人也是需要去思考。

我们今天用佛法的水来代表智慧,那么你需要去认真的深刻的思考事物在动在变化,你不要活在过去,你也不要活在未来,你要活在当下。当下会过去。所以我请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今天就是对释迦牟尼佛最好的感恩、最好的报恩、最好的纪念。同时这里我们有很多的女性朋友,包括女性佛教徒,当然男人也爱美。去整容,也去买了很多高贵的化妆品,但是我想告诉诸位的是,最好美容的方式是怎么样的?是洗心革面,就是不要执着,今天的浴佛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执着啊。通过利他来完成自利,你不要去执着,你不执着你就不会烦恼也不会嗔恨,你照着境子你很平和你最健康。那么你不需要化妆品。但是我们今天很多人用高档的化妆品,无论怎么去化妆,都不见得是健康的,健康的人心里坦荡没有挂碍,心里没有疾病才是最美最健康的,所以希望佛教徒、女性朋友们、我们男性朋友们,改变自己的心态就是最好的美容。我想这个美容还有功德。

佛教告诉我们说“百千妙门同归方寸”,就是心啊——妙门。“恒沙功德总在心源”也在心啊。改变我们的心啊,只有改变我们的心才是真诚,不然有很多人烦恼、挂碍、有病乱投医,当然外面还有很多假和尚在等着你开始营业啊,希望你提高警惕。人家骗子那里你不懂就好办啊,这时你会发现我们所学的佛法是讲理的,是经得住推敲的。所以我想说你健康了,你心里坦荡了你就可爱。我们可爱的时候别人才能爱我们。很简单啊,当我们不可爱的时候,我们希望别人爱我们,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我再一次希望大家洗心革面,使自己漂亮、使自己可爱,才能让社会的人接受我们,让我们的家庭接受我们、让别人理解我们,我想这是最关键的。

华严经有一句话,“佛法如水” ,“蛇饮之则成毒”,蛇喝了这个水会变成毒液,所以有些自以为是的佛教徒,他学了佛之后成了他生命的障碍了,那是学出了副作用,不是佛法的过失,那是因为他自己的心有问题。“牛饮之则成乳”牛饮了这个水会怎么样呢?变成了牛奶被人食用。下面又说:“愚学增生死”愚痴的人学佛之后只能够增加他的烦恼,增加他的生死,“智学证涅磐”有智慧的人才会解脱烦恼解脱生死,下面还有一句是“知见毫厘之差,果报有天渊之别”就那么一点点想法不一样,你的结果就不一样。所以我们今天学佛先要改变思想,就是改变观念、改变观念改变行为、改变行为改变命运,如此看来如果我们殿内的人没有改变而殿外的人改变了,我认为我们浴佛就没有意义了,而殿外的人虽然没有浴佛可是已经很收获了。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真正改变我们的心,使我们的心不要执着不要挂碍,也就是佛法告诉我们,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就是学佛。不学佛的人就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本来很简单,没事瞎捉摸事多,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学佛从心里开始、从头改变思想开始。今天是释迦牟尼佛诞辰2632年,如果我们要感恩我们要纪念他的话,就应该从我们心里开始,学佛提倡智慧,不是聪明 。“聪明反被聪明误”。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