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忍辱的八大功德利益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0-12-28 20:10
标题:
忍辱的八大功德利益
1、忍辱有利于自利利人,自行化他
2、修忍辱有利于持戒,有利于得定,有利于开发智慧
3、忍辱有利于消除业障
4、忍辱能培植福德
5、忍辱能解除烦恼,利于修清净心
6、忍辱有利于精进修行
7、忍辱有利于广结善缘,有利于处理人际关系
8、忍辱能得相好庄严
三、如何修忍辱波罗密
1、要相信因果。因果是佛法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如果我们不懂得因果,就不算真正明白佛法。如果不相信因果,就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一切都应从因果上来看待。我们的身体就叫果报身,是过去种的因,借父母的缘,因缘结合产生了我们这个身体。我们是来受果报的。我们今天所遭遇到的一切人与事,周围种种的环境,都是果报,即正报与依报。任何人都脱离不了因果关系。
横的关系上,你的配偶、家庭、社会是个因果关系;纵的关系上,由父母祖先到你自己,也是个因果关系。我们都生活在因果的网络里。因果网络就是业力之网。身、口、意三业造作的业力虽然看不到、摸不到,但却有很大的力量。我们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都是受业力支配。虚云大师说:“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他用了一个“逃”字,也就是说,不管你信不信,因果从不饶人,你可以不信因果,但是,你绝对逃不脱因果。因为他是客观存在的规律。
古话说:“天网(即业力之网)恢恢,疏而不漏。”正是指的因果网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接受一切,就会接受恶报,恶报受尽,zai 难消除,这叫“受苦了苦”,这样,福德智慧才能增长。所以学佛的人要用因缘观看待问题。离开了因缘观,就很难正确处理一切问题。
2、要有决心在今生了生死,出轮回。只有这事才是头等大事。这个认识真正建立起来,忍辱就算不得什么了,而且忍辱有助于消除我们修行中的种种恶缘和障碍,有助于我们了生死、出轮回。
3、应去掉小我,扩大心量。容量开阔,贪着心、嗔恨心、我慢心、报复心才可以得到逐步消除,才能修好忍辱波罗密。
佛教提倡的忍辱与世间的忍辱不同。社会上讲的忍辱是强迫性的。虽然说这件事很生气,但又不能不勉强忍下去。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是把愤怒的火焰埋藏在内心深处,等待时机来了再报仇。这是很险恶的。这是种三恶道的因,怨怨相报,永远无法了结。一个比较有名的忍辱故事—“勾践尝粪”就是讲这种世间的“忍辱”。越王勾践当时兵败被俘,他装着愿意忠实于吴国。吴王病重,医生说:“他的大便如果是甜的,病就没法医了。”当时谁都不愿意去尝大便。勾践就主动站出来去尝吴王的大便。吴王觉得勾践很忠实,对他就很放心。后来勾践想办法回到越国,卧薪尝胆,准备了十年,终于打败吴国。那时吴王夫差已经死了。越王把夫差的尸体碎尸万段,以发泄他心中的仇恨。这种忍辱与佛教讲的忍辱本质不同。世间人把越王勾践作为忍辱的英雄,学佛的人绝不能学习这种忍辱。世间人说的“好汉不吃眼前亏,”其实与越王勾践的忍辱是同一类型。佛教讲的忍辱是建立在大智慧、大悲心的思想基础上,是用因缘观、慈悲观作为做人处世的基本观点。一切事物,一切人际关系都是因缘关系,因果贯通三世,人人生活在因果网络中。只是因为我们凡夫没有开悟,所以不知道。
净空法师说:“如果我们能在忍辱上下功夫,就容易入道。因为我们能忍辱就能感动别人,教化别人。”百丈禅师说:“是非以不辩为解脱。”这是忍辱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有一个广为传颂的故事,是讲现代高僧广钦老和尚的:
广钦和尚在福建出家,住在承天寺。他说自己没有福报,不敢接受供养,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十三年,中间有降伏老虎这些事。他真正有所证悟。十三年后回到庙里,他还是不住寮房,要求守大殿。大殿不能安床铺,只能天天晚上在大雄宝殿打坐。过了一段时间,监院师和香灯师召集大家宣布说,昨天晚上大雄宝殿的功德箱被盗。这个功德箱是庙上的主要收入,从来没有发生过被盗的事。过去夜里没有人守,也没有发生这种事。所以,当时大家自然怀疑到广钦和尚,认为你在殿里打坐,即使你没有偷,别人偷,你也应该知道,也有责任。大家对他的看法就来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认为这个人号称坐山洞十三年,降伏老虎,结果还干出这等事,就很鄙视他,认为太可耻了。全庙的人包括来的居士都对他另眼相看。他本人却并没有申明一句“我没有偷,也没有看到别人偷。”好象这件事与他无关一样。别人骂他、指责他。他也不回答,若无其事一样。这样过了一个星期,监院师又集合大家宣布:“没有功德箱被盗这回事,我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考验一下广钦师住山洞十三年,到底有没有功夫。现在证明他真有功夫!”
广钦老和尚破了我相,真正做到了“三轮体空”,无我相,无人相,所以人家骂他,他若无其事。在我们看起来是莫大的侮辱,是冤枉,他却很平淡地处理了这件事。这说明忍辱不是做不到,我们学佛的人必须向这个方向努力。因为忍辱就是我们离苦得乐的一个最妙的法门,你想脱离生死的苦海,就必须解决忍辱这个问题。所以说,一切烦恼来时,要从忍辱下手。百丈禅师说:“烦恼,以忍辱为菩提。”菩提就是觉醒,就是清净心。烦恼菩提是一回事,能忍辱,烦恼就转化为菩提;不能忍辱,这烦恼的火焰就会烧毁功德林。
广钦老和尚说过:“持戒就是忍辱。”因为戒行就是要求我们忍,要我们忍一忍,平时不能忍的都应该忍。我们能够修忍辱波罗密,就不会犯戒。净空法师也说:“戒就是忍。”就是要求我们不该做的不做,真能忍的人才能认真持戒。能够很好地持戒修行,才能得定力,才有禅定的功夫,才能开发智慧。所以说,戒是基础。而持戒跟忍辱有密切的关系,不能忍就不可能认真持戒。
我们遇到一切苦难,以及来自别人种种侮辱,正是消除自己业障的好机缘。别人谩骂、侮辱我时,应常想:这是帮我消业障呀!所以,骂我们的人正是我们的善知识。儒家也讲这个道理,“道(道,说的意思。)吾恶者是吾师。”即:说我们坏话的人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应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广钦老和尚说:“我们受了别人的攻击、批评,我们都应该忍受;即使是冤枉,也要忍受;还要感谢他,因为他帮你消除业障!”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消除多生累劫的种种业障,只有靠各方面的帮助。如果从三世因果来看,绝不会有无因之果。别人之所以来冤枉我,毁谤我,正是因为我以前种下了对不起别人的因。懂得了这个道理,才不会起嗔恨心。不但不起嗔恨心,还会感谢他,因为他帮助我消除了业障。
《四十二章经》中:“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这段经文的意思是,有弟子问佛:什么人力量最大?佛说,修忍辱的人力量最大。因为他了知人法俱空,内心稳健安闲,不怀纤毫恶意。自然受人尊敬,才能上成无上佛道,下化无边有情,这才是力量最大的人。
四、为什么不能忍辱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种说法听起来好象有一些道理,好象恶人没人敢欺,善人到处受气。佛教讲三世因果。有一首偈颂:“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天就是指因果规律。善良的人会受恶人的欺侮,但从因果规律看,他不会永远被人欺侮。恶人得到“好处”也是暂时的。因果规律是客观存在。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认为不能做善人。《金刚经》说,假如受持此经的人罪恶大应坠落恶道,但因今生受人家的轻贱,他的最业便都消除,而且可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一方面消除罪业,另一方面种了成佛的因,这个利益非常大。
还有些人说:“忍让是软弱,你越忍让,人就越欺负你。”这种看法也与佛教的观点相违背。佛陀在《遗教经》上说,能忍的人是有力量的大人。“大人”是指修菩萨行的人。忍不是软弱而是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指的能够感化别人的力量。人格道德可以使别人受到感化。这个人就不是小人而是大人。社会上常讲:“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本来是“无度不丈夫。”被人错读成“无毒不丈夫,”让人误认为要“狠毒”才是丈夫。“度”就是度量、气度。没有度量的人不能称为丈夫。“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是培养人们的容量,是很好的格言。
有人认为:“忍就是吃亏,我不愿意吃亏。”佛教认为,吃亏是福。净空法师说:“学佛就是要学吃亏,要学上当。三界以内没有一处是安全的、永久的、可靠的。”我们不能贪图眼前一点小便宜。贪图眼前的小便宜,将来就一定要吃大亏。我们要用佛法来作为人生的指导,作为做人处世的准则。这样,才能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害人就是恶。害人等于害己。所以学佛的人应该一切事情看得淡,要处处学吃亏,要有还债的想法。我们早一天把债务还清,就有利于在修行中扫除障碍。
弘一大师说:“我不认识什么人是君子,做事情愿吃亏的就是君子;我也不知道什么人是小人,做事情到处爱占便宜的就是小人。”这个标准很明确。处处愿意吃亏的人是懂得利人的人;处处贪便宜的人就是自私自利的小人。弘一大师举了一个例子:古代有一个道德修养很好的人,叫林退斋,这个人福报很好,儿孙很多。他在临终时,儿子都跪在他面前说:“您要离开我们了,最后留点什么话让我们终生奉行吧。”他说:“你们要学会吃亏。”这正是他对儿孙的最大关怀,让他们懂得吃亏是福。
还有人说:“我生来就是这个个性,就是吃不得亏,受不得气。”好象这个毛病没有办法改。这种说法也是非常错误的。修行就是要针对我们多生累劫的习气修。如果不改掉这些习气,就不能学佛;纵然学佛,也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学佛就是要学舍,我们种种的习气,应该全部舍掉。保留这些东西就是学佛的障碍。障碍是自己制造的。
也有人说:“你欺负我,侮辱我,就是侮辱了我的人格。人格是最重要的。”从佛法的观点看,修菩萨行,忍受别人的侮辱,对自己的人格并没有影响。不但没有影响,反而显示了我们人格的高尚。
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切众生过去生中都曾是我们的父母亲属,所以,我们不能恼怒他们。佛陀在过去生中修慈悲观,就不愿恼怒任何一个众生。他有一生做常不轻菩萨,就不轻慢任何一个众生,看到众生都向他们顶礼,认为他们是将来的佛,应该给他们顶礼。但有些人不理解,反而骂他,甚至打他。他便离远一点向人家顶礼。他一直这样做,不管他人的侮辱、漫骂。常不轻菩萨正是修忍辱行的典范。
在我们的课本里有一个佛陀降伏疯象的公案,也能说明这个问题。当时,提婆达多想害佛陀,便买了几只象,把他们灌醉。看到佛陀和阿难尊者走过来,他便在醉象的屁股上猛刺几刀。顿时,醉象向佛陀猛扑过去。佛陀见象冲来,以同体大悲之心伸出手来,醉象马上跪伏在地。佛陀走过去抚摩大象的头顶对阿难尊者说:“我们只能用悲心对待仇恨,绝不能用憎恨心去对待。”这一教导,体现了佛教的同体大悲精神,是忍辱波罗密的思想基础。总起来说,佛教忍辱的思想是建立在因缘观和慈悲观的基础上。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忍受一切,接受一切。由此,我们才能达到三轮体空,才能了生死,出轮回,成佛度生。
总之,学佛就要学忍辱;想了脱生死,成就佛道,就必须修忍辱波罗密。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