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释迦牟尼佛如何教化众生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1-1 19:15     标题: 释迦牟尼佛如何教化众生

净空老法师讲述 2003/10/23 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同学,今天我们的讲题是“释迦牟尼佛是怎样教化众生”。早年我初次访问中国教育界,曾经应邀为他们介绍佛教,我写了六条,简简单单的把“什么是佛教”做一个扼要的说明。今天这个题目还是以上一次的大纲作为基础,稍稍加以修订。

  第一个,我们要认识清楚释迦牟尼佛这个人。根据经典,历史是在经典里面去看,释迦牟尼佛是一个仁慈的人,慈悲到极处。他从少年时代,十几岁就体会到人世的疾苦,像以后他一生所说的“三苦,八苦”,这是少年时代就体会到。为了解决这些苦难,舍弃王位,舍弃荣华富贵,出家去修道。在修道的过程当中,不辞辛劳到处参访,寻师访友,最后他醒悟过来,在菩提树下静坐。我们在经教里面也深深体会到这桩事情,净生慧,智慧开了。善生福,他终究到了,这是断念到了纯净、纯善。智慧开了,对于过去所学的,是真是妄,是正是邪,是善是恶,才能真正的通达明了。学问成就了,这是真实的学问。

  我也做了长时间的思惟、省察,深深知道世尊是再来人的示现。他示现的是顿悟、顿断、顿超,所谓是圆顿大法,这是我们一般人做不到的。孔老夫子一生示现的是渐修,我们能够学得到,中等以上的天分,只要肯努力,能成就。夫子的成就也是不可思议,怎么知道他是渐修?他老人家“十五有志于学”,实在讲跟释迦牟尼佛在开始的年龄相彷佛,释迦牟尼佛大概也是十五岁前后。他生长在皇宫,养尊处优,过的是富贵的生活。出外去游玩,看到生老病死,看到民间疾苦,跟他的生活不一样,怜悯心由是而生。这就是我们讲的天性,天性善良,激发他为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发起这么一个大愿,这不是为自己,为众生!

  所以这个开始,世尊跟孔子年龄大概相仿佛。夫子三十而立,释迦牟尼佛三十示现成道,以后就开始教化众生四十九年。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到八十,我们中国人算法,释迦牟尼佛八十岁圆寂,五十年,教学五十年;但是外国人算法是算实足年龄,四十九年。真的是专修专弘,而且自己做示范。世尊示现成道,第一部讲的经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而且是定中讲的,与会的大众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以这是顿教,圆顿大法。不像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三十而立”,然后是逐年逐年往上提升。他说“四十不惑”,不迷惑了;“五十知天命”,知天命就是真正明了因果报应;“六十耳顺”,那就是《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七十从心所欲不踰矩”,事事无碍,六十、七十入华严境界了。所以这是逐步逐步向上提升,我们可以学的。

  释迦牟尼佛虽然是圆悟、圆修、圆证,但是他教给我们是有次第的。教学的对象是九法界一切众生,所以,教学的方式,对一切众生各个不相同,内容也不相同。但是方向、目标是一致的,一定是帮助你断恶修善,帮助你破迷开悟,帮助你转凡成圣,这是大原则、大前提,永远不变。所以,他老人家一生的事业,真的是对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就是我们今天讲多元文化)至善圆满的社会教育。这是我们要认识他!所以民国初年(民国十二年)欧阳竟无大师,这是后人尊敬他,称他为大师,欧阳大师。在第四中山大学,在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就是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在民国十二年称为第四中山大学),发表一篇讲演,题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民国十二年我还没出世!我看到他的讲演记录,是他的学生王恩洋居士记录的。王恩洋在民国初年佛教界里头,也是很著名的一位善知识,他是欧阳大师的学生。我看到这一篇讲演的记录,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他说佛教不是宗教,佛教也不是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在这么多年来,佛教到底是什么?我在出家的时候,那个时候在台湾,中国佛教会聘请我做弘法委员,设计委员,我就提出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到新加坡接触了许许多多宗教,我才讲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这是首先我们要认识清楚的。

  释迦牟尼佛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教育家,同时他也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一生教学是义务,没有向学生收学费,没有说是学生来报名,没有!有教无类,真的是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只要你欢喜,你愿意接受,他都诚诚恳恳的教导你、帮助你、成就你。我们对他老人家一定要认识清楚。他教人,总的来说,四十九年所教导的内容是什么?我们细心去观察,可以说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句话在经典里面的名词叫“诸法实相”。大概在十几年前,有一年我在台湾过农历年,辅仁大学有位教授夫妇两个来看我,他们两位也都是跟我学佛的。他告诉我,辅大的大千学社(他们有个学社,学生组织的,人数也不少)请他在学校里讲《普贤行愿品》。我说好!这个课程,早年李老师在台中办慈光讲座,也是精选的一门课程;选六门课程,《普贤行愿品》是其中的一门。我说好,非常好!同时我就问他一个问题,我问他,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他说的是些什么,你用一句话回答我。他想了大概有四、五分钟,告诉我,他说不出来。回头他问我,我告诉他,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你想用这一句来回答行不行?他听了之后点点头。确实释迦牟尼佛一生给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就是讲诸法实相,这句话我们要用现在白话来讲,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一句话说明了。

  宇宙人生真相,我们又把它分为三条,第一个,人与人之间的真相。这个很重要!这个真相搞明白,你要晓得,人祸就没有了。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一定能够和睦相处。为什么他会有斗争?是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这个很重要。第二个,佛给我们说明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真相。这一条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了,人绝对不会破坏自然环境,会爱护自然环境,决定不可能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换句话说,天灾就没有了,天灾人祸从这儿来的。第三,为我们说明人与一切不同维次空间众生的真相,这就是(佛门也是这么说法)一般宗教讲天地鬼神。世尊为什么要跟我们说这些真相?因为不同维次空间也是我们的生活空间。我们肯定人的生命不是只有一生,身体有生死,你的灵性不生不灭,现在西方人也肯定灵性不生不灭。灵性是真正的我,身体不是我,这是事实真相。

  这三个事实真相,你要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你能够把这三方面的关系处得非常圆满、非常融洽,幸福美满,现在世间人一般讲的兴旺繁荣,那是自自然然的现象。那个生活是佛经上讲的佛菩萨的生活,就是释迦所说的极乐世界、华藏世界,在哪里?就在我们现前。问题你明不明了事实真相,明了了,这个世间就是华藏、就是极乐、就是天堂、就是天园。你要不明了,就迷了,迷了就生烦恼,就生妄想、生分别、生执着。从这个里面发展就是自私自利,就是对一切人事物想控制、想占有。这是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的,相有(这个现相有),体没有,“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因此你可以享受、可以欣赏、可以受用,你决定不能控制,你也决定不能占有。

  不要说一切人事物你占有不了,你控制不了,连这个身体你都不能控制,你都不能占有。如果我对我的身体,要能够控制的话,我希望年年十八,不希望老;你看你一年比一年老,你控制不了。我希望长生不老不死,寿命到了一定要死,你占有不了。连自己这个身体你都不能够控制、不能占有,你还想占有身外之物、控制身外之物,这不叫迷惑,什么叫迷惑!为什么会起这些妄念?真的叫妄念,妄是不实在,是因为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佛菩萨明白事实真相,所以,他对于万事万物,一丝毫控制的念头都没有,一丝毫占有的行为都没有,他得大自在。

  明了之后,提升自己的境界,怎么提升?让自己的心跟宇宙合而为一,让自己的身与万物(物就是物质)合而为一。物质,我们今天讲,眼前所看到的动物、植物、矿物、山河大地、自然现象;身跟万物合而为一,心跟宇宙合而为一,跟太空合而为一。佛法里头常讲虚空、法界、剎土、众生,从哪里来的?心性变现出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性是真正的自己,佛法修学最终极的目标,就是要把这个事实真相证实,它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才讲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周是周遍。首先建立纯正的宇宙人生观,然后佛教导我们怎样学习。

  佛菩萨好比是大人,成年之人,我们现在是孩童,是在起步,是在念幼儿园、念小学。佛怎样教给我们?学习的纲领是“觉、正、净”。教育,我们要晓得,古圣先贤教人,一开头虽然你才六、七岁,这是一般中等程度,如果天分很高,很聪明伶俐的儿童,大既四岁、五岁就能学了,这是很聪明的,这种人不多。所以,在古时候也是六、七岁开始学习,这是一般的;四、五岁那是属于天分很高的,善根很厚的,开始学习。一开始就把最高的原则、纲领传授给你,不是等待将来这个东西要到大学、到博士班才传给你,不是的,一开头就传给你,根就扎下去了。我们中国人常讲“先入为主”,尤其是在童年,五、六岁这个时候,那真的叫扎根。

  你看,中国古时候私塾,小朋友上学从哪里开始,从《三字经》开始。《三字经》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就把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传给你了,让你一生当中永远记得、明了人性本善。他这个“本善”就是佛法讲的“觉正净”,觉是本善,正是本善,净是本善。佛家讲得清楚,儒家用一句话。所以,儒跟佛一配合,这个教学圆满;儒家是专门抓纲领,佛家讲行。儒家经典少,佛家经典多,详细讲解,这两个一配合真的是究竟圆满的教学。

  《三字经》接着说“性相近,习相远”,这两句话就是为什么要教学,理论的依据!人性自然本善,那何必要教?后面这两话就是这需要教,性虽然相近,习相远了。性相近是本性,大家都一样,习性就不一样,习性所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大德又常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那么“童蒙养正”的教学比什么都重要!童蒙时代如果疏忽了教学,以后你要教他就非常非常困难,为什么?他已经被染污了,已经被染污,你要把他的染污洗刷干净,谈何容易!有人最初就先入为主,到老死都受影响,都洗刷不干净。所以,古圣先贤教学没有不重视童年。童年重视到什么程度,重视到胎教,这才叫真正懂得教育,这才叫真正明了事实真相。

  童蒙要是疏忽了,十几岁、二十几岁的那得要补习教育了,亡羊补牢;究竟能收多大效果很难说了,但是教总比不教好,至少阿赖耶识里头种个善根。他的习气很重,实际上很难改得过来,这是普遍的现象。所以教,不管这个社会是治世、是乱世,尤其现在的社会是动乱到极处了,这个不怕。怕在什么?怕在你不懂得好好的教下一代。怕的是什么?做父母的不懂得,做老师的不懂得,那就苦了。后代子子孙孙不知道要受多少罪,要造多少孽!真的明了,做父母全心全力培养下一代,自己在这一生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不重要,只是有个工作、有收入能够维持普通水平的生活,全心全力教下一代,这是圣人,这不是凡人。下一代真的有一个圣人出现,他就能教化底下一代,这是培养圣贤人,培养一切众生救苦救难的救星,你说这个事业多伟大,这个事业多有意义!这是圣贤事业,普通人想不到的。

  也有同学告诉我,童蒙,《弟子规》很重要。是的,《弟子规》是父母教儿女的。从哪里教起?你从胎教教起。《三字经》是老师教学生的,小朋友上学了,聪明伶俐的四、五岁,一般程度的六、七岁,开始教这个。释迦牟尼佛是印度人,没到中国来过。他教人,一开头教觉正净,这是什么?三皈依,三宝!入佛门第一堂功课就是传授三皈,把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总方向、总目标传授给你。儒家《三字经》上前面就有,那也是总原则、总纲领、总目标传授给你。后面那几句话重要,永远不能忘记!到这个地方就是总纲领、总原则,里面只有几句话。佛法这三个纲领,这是传授三皈要讲清楚、要讲明白,佛是觉,法是正,僧是净,这是三宝,佛法僧三宝。佛法僧的含义就是觉正净,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

  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佛法修学,不管是哪一宗,不管是哪一派,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再多,总不离这个原理、原则,离开这个原理原则就不是佛陀教育。所以,你要辨别这个教学是不是佛陀教育,你看它符不符合觉正净这三个纲领。觉正净一定要依佛所说的经教,为什么?佛是究竟圆满觉悟的人,菩萨虽然觉悟还没有圆满,不足为我们的依靠。我们学佛一定要以佛为标准,菩萨为辅助,佛是真正的标准。佛在哪里?经典上所说的就是!所以决定不能够离开经典。尤其我们初学,没有能力辨别是非真妄,现在这个社会上,正如《楞严经》上所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什么叫邪师?不依佛的经教都是邪师。如果我们把这个范围扩大来讲,这个世间所有一切宗教都是正法,但是他要不依他传统的经典来学习、来教人,那就是邪法,就不是正法。

  “教之道,贵以专”,我们学就是要专精、专一,你才能深入。所以《弟子规》这门东西是基础的基础,是父母教幼童的,也就是说五岁以前要学会。怎么教法?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做不到,你教他,他虽然小,他不服你:你教我这样做,你自己都没有做到。你自己做到了,他心服口服,他真听你的。譬如看电视,很多节目不能看的,打开来了,“这个节目不可以看”,关掉!大人也不看,父母也不看,他就知道了。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不能看,以后慢慢他就懂了,这是举一个例子。所以,父母在家对于自己的儿女的幼年时代,特别是五岁之前,古人讲“三岁定终身,三岁看八十”,这些教诲都不在文字上,在什么?身教,以身作则。到三岁之后,他已经成习惯了,他天天看到,天天听到,父母、大人是这么做的。到了四、五岁的时候,一、两年的时间,你教他念《弟子规》,他念他懂!“原来是这样,我都做到了”。他学的有兴趣,你再让他读诵、让他背熟。

  中国古人这个教学的方法,陈弘谋的《五种遗规》第一个部分“童蒙养正”,他收集了很多资料,都是古人教导小朋友的那些方法、那些理念,这是中国用了千百年,很有效果。你现在要把它舍弃掉,想一套新的东西来教他,你教出来的这个人,将来是个什么样的人?古人教出来的是圣贤君子,上等成就的是圣人,中等成就的是贤人,下品成就的是君子,这教育成功。孔老夫子当年在世教学,这是史书上有记载的,他教学时间虽然不长,我们知道只有五年。中等成就的贤人,七十二贤人,下品成就的君子不算,没计算在内。他学生三千人,好像我们今天讲拿学位,拿到硕士学位的、博士学位的有七十二个人,拿到学士学位的人就多了,君子就多了,那就不说了。真有成绩可观!

  佛法里面也有上中下三等,上等的成佛,中等的成菩萨,下等的成阿罗汉。佛法要求的高,跟世间不一样;佛法要求的,下品要断见思烦恼,中品的要断尘沙烦恼,上品的要断无明烦恼。所以,佛、菩萨、阿罗汉在佛教里面是学位的名称,就像现在大学里面讲的学士、硕士、博士;我们儒家,圣人、贤人、君子也是学位的名称。人人都应该做圣人,人人都应当作佛,这是圣贤教育。佛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独占,释迦牟尼佛希望每个人都作佛。所以,首先把这三个纲领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念念不忘,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要记住,不迷、不邪、不染。工作里面也要记住觉正净,处事待人接物都要能落实,这是总纲领、总原则,培养自己觉正净的心。

  学习的基础科目也有五个,学习基础科目各个宗派不一样,这就到八万四千法门。觉正净是八万四千法门共同遵守,完全相同,所以这个方向不变、目标不变、原则不变,至于你怎样去落实,那就是方便有多门。我们选的是净土宗,为什么要选它?这里头也有道理!最浅显的一个理由,我们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遭遇非常不幸,这个话怎么说?我们没有机缘遇到圣贤教诲,这句话我想大家都公认。不但圣贤教诲我们没有遇到,就是连文言文的学习也没有机会,这是很大的遗憾。

  我们这种年龄上学用白话文了,现代的学校了。我那个时候上学的时候,学校是刚刚开始。我们生长在农村,农村里面有短期小学,短期小学是二年毕业,四个学期。像读经完全废除,私塾里的那一套教科书完全不用,采取新编的。国语课本一打开,第一课念什么东西?小狗叫,小猫跳,教这个。这个很容易懂,小朋友很容易懂,不像从前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你想想看这个味道,不一样!这是我们很大很大的不幸。所以说,我们没有基础教育来接受佛法,来接受古圣先贤的典籍。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来谈选择学习的科目。前面讲到我们非常遗憾生在这个动乱的时代,废弃古圣先贤教学的这个时代,所以,我们没有接受过基本的训练,没有文学的修养。于是文字成了障碍,尤其现在使用简体字,增加了我们对于古圣先贤典籍学习的难度。纵然把这些典籍统统用简体字重新来编排过,可是古人文字里的韵味、含义逐渐逐渐模糊了,这是有一定程度的损害,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今天要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首先要学繁体字,要学文言文,在这上面下工夫,这是一把钥匙!《四库全书》,这是《四库》的钥匙,这个东西的钥匙,你没有钥匙,《全书》摆在那里,你进不去。《大藏经》摆在那里也是没有用,你没有能力去读诵,当然你更没有能力受持。在这么一个环境之下,这使我们不能不选择净土法门,为什么?净土法门的典籍少,各个宗派来讲,它只有五经一论,五经里面分量最大的是《无量寿经》。如果不论批注,只是经文,这五经合起来,现在印出来也是薄薄的一小册。这对我们学习方便多了,所以选择这个法门。

  另外一个,我们也是遵守佛陀教诲。佛在《大集经》说过,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所以我们生在释迦牟尼佛末法时代,选择净土也符合他老人家的教诲。又何况古圣先贤多数都是劝人念佛求生净土,我遇到的老师,李老师我跟他十年,他是传印祖的法,这是我们净土宗近代的一位祖师,所以我们对净宗也是一脉相承。但是净宗的修学基础是在“净业三福”。念佛有信、有愿,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决定就能得生,你信什么?你愿什么?信愿行是有讲究的,不是自己以为信了,自己以为有愿,不行!没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我们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看到,韦提希夫人知道弥陀净土的殊胜,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怎样才能往生。佛没有给她讲往生的方法,先给她讲“净业三福”,你就晓得净业三福重要!这个三条十一句,佛在结论上说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菩萨修行证果、成佛都以这个为基础,正因!就好像盖房子,不管你盖多大,不管你盖多高,这是打地基,地基都一样!三福就是三层地基,你怎么个打法?我们才晓得所有一切佛法,菩萨修行证果都是从这个地方奠定的,你能疏忽吗?你信不信?你有没有愿把它做到?你能不能彻底去落实?

  这里头第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只看到前面这二句,要知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成佛,都从这基础上建立的;换句话说,一开头是孝道、师道。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没有孝道就没有师道,没有师道就不能成就了,世出世间法都不能成就。佛法是以慈悲为本,你看看“慈心不杀”,统统落实在十善业。你怎样尽孝、怎样尊师、怎样培养慈悲心?就是十善业。你能够断十恶修十善,这就是孝养父母,这就是奉事师长,这就是修慈悲心,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你才真正算得上是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有这个基础,这四句真的都落实了,你信西方极乐世界,信阿弥陀佛,发愿求生净土,真的世缘统统放下了,一心一意只求净土,你能往生。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因为净业三福你只有一福,这一福能够帮助你生凡圣同居土。如果你还有另外一福(第二福),那你就生方便有余土。这第一条是人天福。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1-1 19:16

第二条是二乘福,声闻缘觉,有三句话,“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们出家同学,我现在劝勉大家,我们具足众戒,戒律很多,也不是我们这个业障深重凡夫能够受持的,我们只取《沙弥律仪》,沙弥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具足这十条戒,具足二十四门威仪,你念佛往生可以生到方便有余土,要真干!再提升,三福圆满具足。

  最后一条是大乘福,它前头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是什么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你对这个要深深相信。佛在大乘教里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本来是佛,现在又念佛,你相信这个因果,你才能生实报庄严土。“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读诵大乘就是亲近诸佛如来;以上讲的自行,末后一句是化他,自行化他,这是菩萨事业。

  所以这个十一句,三福统统具足,你要是修得好,真正能够修因证果,你是往生西方世界实报庄严土,你没有这个基础不行。所以,信愿行你有没有具足基础条件,这是不能不知道的。凡是学佛的同学,无论你修哪个法门,你修哪个宗派,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是以这个为基础。净业三福,我们在《观无量寿经》里面详细讲过,还有单独讲过几次,都留着有光盘。

  第二个,“六和敬”,如果不修六和敬,不但念佛不能往生,而且你怎么样修,说老实话人天福报得不到,有福,到哪里享?畜生道、饿鬼道去享福。畜生道里享福,宠物,你修的福将来就做人家的宠物去了。六和敬不是要求别人,是要求自己,我跟人家和睦相处,我知道怎样尊敬别人;决不是要求别人跟我和睦相处,别人怎么尊重我,不是!那你完全想错了。六和敬是教我们自己的,不是教大众的。“见和同解”,建立共识;“戒和同修”,大家在一起住要守规矩,像佛门道场都有个常住公约;“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这个六条完全是佛教我们自己,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和、做到敬。与大众相处,要求自己,决定不要求别人,这是佛法教学里头无比的殊胜,真正叫我们做学生的人五体投地!别人对我们不和不敬,我们对他和敬,久而久之,自然就感化对方。所以,自己正了然后才能正人,正人就是感化别人;自己和了,天下就和了;自己能尊敬,天下都尊敬,一切从自己本身做起,这都是行门的基础。

  再进一步修“六度”,六度里头有自行、有化他,自行摆在第一,化他是其次;自行决定就化他,要从这个地方出发,从这里做起。六度第一个,布施。我不肯布施,教别人布施,人家会怀疑,人家不会相信。从自己本身做起,做给别人看。佛教菩萨修六波罗蜜,最主要的是度自己,你要懂得!为什么?布施的目的是度悭贪。我们烦恼里头最严重的是悭贪,所以你要晓得,布施是度悭贪的。布施度什么时候圆满?悭贪的念头断掉了,念念都能够想到一切众生的福利,绝对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布施波罗蜜圆满了。圆满就作佛了,就是法身菩萨,分证为佛。“持戒”波罗蜜,持戒是守法,到什么时候圆满?你内心里头起心动念,决定没有丝毫违法的念头生起,持戒就圆满了,这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佛所有一切教诫绝对不会违犯,世法里头,国家的法律,不同地方它有不同的法规,这是有条文、有明文规定的。还有没有明文规定的,风俗习惯,人情世故,我们都要懂得,都要遵守,持戒就圆满了。“忍辱”,顺境不生贪恋,一丝毫贪恋的念头没有了,逆境不生瞋恚,忍辱就圆满了。

  “精进”,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永远不会懈怠,那就是进;心一、念一、行一,那就是精;纯一而不夹杂,这叫精进,精进生定慧。所以下一个科目就是“禅定”。禅,外不着相,换句话说,真正能做到不受外面环境影响了,所谓是八风吹不动。八风吹不动这是刚刚得禅定的样子,不是很深的,刚刚得到的那个样子,就是你不会受外头境界影响了,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能够如如不动。定是不动,就是《金刚经》上两句话,“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是禅,如如不动是定,你的心定了。一切时、一切处都在定中,这个定不是盘腿面壁,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言谈举止也在定中。记住,定的定义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生智慧!

  所以最后一条“般若”。般若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智慧,古大德不翻是为了尊重。但是这里面还有很深的意思,拣别聪明不是智慧,怕的是中国人看到智慧跟聪明混淆了,所以用般若。不相同的,就是般若智慧是从禅定生的,世间人的聪明不是从禅定生的,它是从意识里面生的,不一样。禅定是真心,纵然没有达到真心,它与真心接近,因为真心是寂静的,也就是说与真心相应。世间聪明智慧是与妄心相应,它是从妄心生的,一真一妄,不一样!

  般若度愚痴,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忍辱度瞋恚,都是度自己,不是度别人。所以,菩萨修六波罗蜜是度自己。自己修行做出修行的好榜样,好的模范给别人看,让别人看到之后能够觉悟、能够回头、能够向你学习,那就叫度他。菩萨度人,你去想想用身教。这是第一步,然后才用言教,身表演而后才有说明。所以经上佛常常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来给人看,后面才有说明;为人演说,演在先,说在后。三福、六和、六度不都是成就自己的吗?。

  “四摄”才是度众生,才是利他。三福最后一句“劝进行者”,这是四摄法。四摄,我也常常说,这是世尊教导我们怎样与一切人交往,与一切众生交往的四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布施,这个布施跟六度的布施意思不一样。六度布施是度自己的悭贪,目的在此地,这个四摄法里面的布施是人情,希望我们建立(世间人讲的感情,六道众生情执很深),我们跟他建立这个关系。所以这个布施,我用两句话来说大家好懂,那就是多请客、多送礼,礼尚往来。人与人的关系这个不能少,礼可不能疏忽,你的友谊永远坚固。如果这一桩事情疏忽了,你们之间的友谊慢慢就淡了。你要想劝人觉悟,劝人接受圣贤教诲,先要有很好的感情;换句话说,他很尊重你,他很喜欢你,你说什么他能听,你教他,他能接受,这是先决的条件。所以你要懂得怎样跟人家往来,布施送礼,是不能缺少的。

  第二个,“爱语”。这个爱语不是甜言蜜语,爱语是真诚的关怀,常常有慰问。第三个,“利行”。行是我所作所为,决定于他有利益,决定对他没有伤害,他对我就信任了。前面爱语是关怀,这个利行是有行动在表现,我们一般讲照顾,真正照顾到。最后“同事”。同事的说法很多,总的原则我们一定要认同。我们同时生在这个地区这个时代,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彼此互助合作,提升自己的境界,这是最真实的,没有比这个更真实!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愿望,共同的事业。虽然我们从事的行业不相同,我们共同的事业就是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一切众生,不为私利,不图功德。佛家讲一切回向给众生,这是广义的说法。狭义的说法,是与他共同相处,在这里面去感化他,去帮助他觉悟。这里面要有高度的智慧,真的是观察入微。自己观察这个人机缘到了,得度的机缘到了,只要在某一处点醒他,他就能豁然开悟,他就能回头是岸。在这个时候用这种方法、方式,机缘不成熟不行,机缘不成熟,就是我刚才讲的,这是总的原则,可以不必,特殊的情形有特殊的缘分。那是已经开悟的菩萨,至少阿罗汉以上才能办得到,普通人做不到。所以,四摄就是今天讲的公共关系法、交际法。跟一切众生往来,这里头最重要的是诚敬,真诚恭敬就能够感动人,自自然然就能摄受众生,我们现在一般讲有亲和力。

  末后一个科目,“普贤十愿”。十愿是法身菩萨修的科目,究竟圆满的修学,我们虽然做不到,要知道,要与这个方向相应。菩萨虽然做到接近圆满,我们是在起步,但是方向不错,这条道路不错,那就很好。第一个“礼敬诸佛”。诸佛怎么讲?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你要知道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不但一切人是未来佛,连蚊虫蚂蚁、蜎飞蠕动,所有一切动物都是未来佛,鬼神也是未来佛。平等的礼敬,普贤菩萨能做到,我们凡夫做不到。你能够礼敬,你还会有伤害吗?绝对不可能。我对于释迦牟尼佛怎样恭敬,对一切诸佛同样恭敬,我对阿弥陀佛如何恭敬,对一切众生也是这样恭敬,无二无别。

  恭敬的心、恭敬的意完全是一样的,但是恭敬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这个要懂得,表达的方式是活活泼泼的。为什么?有人觉悟,我们对他很恭敬,他欢喜接受;有人在迷,迷得很重,你对他恭敬,表达得很恭敬,他会怀疑你,你是什么居心?你是什么用意?引起他疑惑,引起他烦恼,那错了!内心的礼敬是平等的,外面表达不一样,所以这个要有智慧。实质上对一切众生决定不容许有轻慢,但是在事实上要知道应该怎样去行礼,所以礼有节,你要懂得。除了这一切有情众生之外,普贤菩萨在《华严经》经上讲无情众生,无情众生有法性。所以,《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还得了!众生成佛了,山河大地都成佛了,所以这个很难懂。

  对一切无情众生也要礼敬,桌椅板凳是无情众生,怎么个礼敬法?你要天天见到给它磕三个头,那你不就学佛学傻了!学佛变成佛呆子,那就错了!桌椅板凳把它放得整整齐齐,擦得干干净净,这是对它的礼敬。花草树木,你爱护它、照顾它很周到,是对它的礼敬。礼敬的方式不一样,礼敬的心完全相同,所以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普通人能对一切人做到平等礼敬,那就很了不起,内心里头确确实实没有矛盾、没有界限、没有对立;内心里面还有对立,礼敬就没有了。也可以说普贤菩萨用这个教学的方法,把我们的内心一切对立、一切意见、一切矛盾统统给化解了,入佛境界。

  “称赞如来”。你看看如来跟诸佛不一样,在一般常常讲诸佛如来,其实讲诸佛,从相上说的,说如来,从性上讲的。在相上我们要平等恭敬,但是在性德这方面,要与性德相应的,赞叹;与性德不相应的,不赞叹,有礼敬没有赞叹。这里就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学到,真的是如此。善财参访,善知识正面教诲的,他有礼敬、有赞叹;善知识他的教诲是负面的,他有礼敬、没有赞叹,这些地方要学!负面的教学,他所表演,像舞台表演,他表演的是丑角,表演是个恶人,我们对恶不能赞叹;对善要赞叹。但是无论他演的是善是恶,礼敬是平等的,不分善恶;赞叹里面就有分善恶,佛这样教导我们的。

  第三个,“广修供养”。供养是平等的,无论他是善或者是不善,他缺乏的时候,需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布施供养;不能说他是恶人,饿死我们也不顾他,这不可以。他没有衣,我们要供养衣给他,他没有吃的,我们要供养吃的给他,恶人平等的照顾,这广!“忏悔业障”,净宗忏悔业障的方法就是念佛,念佛就是忏悔业障。天天想自己的过失,发现自己的过失,是开悟;把自己过失改掉,那叫消业障,那叫真正修行。忏悔就是修行,修行就是忏悔。所以八万四千法门,也可以称之为八万四千忏悔门,门门都是断恶修善。十愿里面这个四愿非常重要,普贤菩萨自行化他,这个四愿他统统落实,统统做到。

  尔后才能够修“随喜”,随喜,断自己的嫉妒心。人都有嫉妒,看到别人有好的事情,心里就难过,严重的就想方法来障碍,那个罪过无量无边。不知道人家做的好事,我有能力,我帮助他、成就他,无量功德;我没有能力、没有这个缘分,我心里生欢喜,我赞叹,也是无量功德。你看看,功跟罪一念之间,果报不相同,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我没有能力、没有财富、没有智慧,随喜功德很好修,为什么不干!决定不可以念别人的过,常常想别人的德。

  我在讲经常说,我们的心像一个容器一样,杯子,容器一样,这里头要装一切众生最善的,决不能装一切众生恶的。把众生一切不善的放在我们心上,我们的心就变成罪恶的垃圾桶,你的心就坏了。心坏了,你还会有什么成就?不要说佛菩萨没分,西方极乐世界你去不了,人天都得不到。心坏了,你的行为统统是错误的,你的果报在三途,你说多可怕!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我们的心要纯净纯善,决定不容任何不善东西在心上。我们看人,记人家善的,赞叹人家善的;人家恶的念头,不但不说,我们心里头确实不落印象,没看到、没听到,保持自己纯净纯善,与佛菩萨相应。

  “请转法錀,请佛住世”,这好!那个功德是世间第一等的,为什么?使众生有机会闻到佛法,“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给众生阿赖耶识里种佛的种子,你这功德多大!如果有这个缘,请善知识常住在这一方弘法利生,那个功德就太大太大了。现在佛不住世,真正善知识有修有学,有德有行,这样的人住在这一方,这一方人有福,这一方人不遭难。为什么?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我们说这些,现在人讲迷信,那就没法子!你要真正相信,确确实实有其事,比什么都重要,这才导归净土。所以往生净土,信愿行这都包括在其中。

  “知觉即佛菩萨”,你觉悟了,你明白了,我们称你是佛、称你是菩萨;不觉就叫凡夫。所以佛法平常一般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是爱,这个爱里面有真诚、有清净、有平等、有正觉,这样的爱叫慈悲。所以它不是感情的,它是充满了智慧,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称为慈悲。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利;方便就是最适合的方法,最适合的表演,最适合的开导,这是门径。释迦牟尼佛这样教化众生,因为有方便之门,令一切众生都能够入觉正净。觉正净就是佛法,就是佛陀的教育。现在时间到了。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