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净空法师:一佛出世,千佛拥护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1-2 21:15     标题: 净空法师:一佛出世,千佛拥护

所以凡夫成佛真的是一念之间,在中国禅宗六祖惠能,遍达佛法是在二十四岁,舍利弗十六岁。世尊在大乘经里面,也把他的身分暴露,他是古佛再来,跟目犍连这两位都已经成佛,是到这个世间来示现的,示现为释迦牟尼佛的声闻弟子。这是法身大士们、诸佛如来,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他们这是一帮人来的,叫「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佛法里这些觉悟的人,他们没有好高骛远的念头,没有妒嫉障碍,释迦牟尼佛他的法缘成熟,到这个世间来以佛的身分出现,他出现一个人能不能度得了众生?这时候度不了。一定要很多人跟他配合,来帮助他,什么人帮助他?一定得内行的,外行的人帮不上忙。这些人绝大多数是诸佛如来,少数法身菩萨,法身菩萨都是地上菩萨。
  

这就是《华严经》上说的四十一个位次,他们是最上层的十地菩萨,不是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叫三贤,三贤菩萨无始无明的习气还浓。十地菩萨很薄了,距离究竟圆满的果位妙觉位愈来愈近,这些人。我们明了,经上说得很详细,初住菩萨示现在六道、在十法界,就有能力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六道里面示现佛身普度众生。释迦牟尼佛示现佛身,六祖惠能大师示现比丘身,舍利弗尊者在这个地方也是示现比丘身。这个我们要知道,我们要学习,要有个很欢喜的心,清净心、平等心成人之美,人家做一桩好事需要跑龙套的,需要服务的,看到没有人,我们就得去。还有示现为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外护,这一群人不是凡人。

「目连之神通第一,显游戏神通之誓愿」。菩萨在因地都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度众生,你没有能力你度不了,有智慧还得有能力,能力在此地显示的就是神通。神是没有障碍,《华严经》上讲的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神通;通是通达,合起来,无障碍的法界,你才能够普度众生,才能把你因地上发的四弘誓愿你能做到。在六道、在十法界,应以什么身得度,你能现什么身,现身无碍;应该用什么方法帮助他觉悟,他就用什么方法,身不是一定的身,法也没有定法,活活泼泼。像《楞严经》里面所说的,菩萨现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他自己没有身,众生喜欢什么身,他就现什么身。众生希望佛来度他,或者是菩萨来度他,他就随着你的希望现身。你欢喜!这就容易得度,不欢喜就难了。

「于佛弟子,神通第一」,在佛的弟子当中他是神通第一,佛弟子里头有神通,他常常展现神通。可是释迦牟尼佛在经教里告诉我们,不以神通做佛事。为什么?如果以神通做佛事,就会有冒充佛菩萨这个事情发生,妖魔鬼怪都有神通。佛以讲经教学,他们就没法子,佛以戒律讲经教学,用这个方法来教化众生,这是世间的正法,邪门外道他做不到。


「尊者大目犍连,即《阿弥陀经》中摩诃目犍连」。摩诃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大,摩诃就是大的意思,「目犍连是姓,译为」,这就是目犍连这句梵语,翻译成中国文它的意思是「赞诵」,赞诵的意思,这个意思平常说得少。而说「采菽,莱菔根等」,这个才是梵文的本意,这是说他这个族群名称的来由。菽是豆类,莱菔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萝卜,这个族群我们就晓得他是农民,从这个意思来看,现在我们说的菜农,种菜的,种菜的农民。「其族出家人多,故于尊者姓氏冠以大字,曰大采菽(大目犍连)以拣别之」。在古往今来农民是很辛苦的,都不会很富裕,我们中国人讲靠天说饭,人肯定是老实、纯朴。人到世间来,出现在这个世间从事这个工作,在一生行业当中,他造的不善业少,善业慢慢在累积。这个善业是什么?种植这些农作物供养社会一切大众,默默的在耘耕。人有这个习气,动物也有这个习气,他只想把庄稼种植好,每天都想这桩事情。所以这个行业,可能他有好几世都从事这个行业,人家他没有想到改行,可能客观环境也不许可。所以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就能够理解了。出家的人多,肯定出家修行成就殊胜,大家看到了一定很羡慕,有几个成就就会激发很多人来学习。所以尊者这个名称,就在目犍连上加个大字区别,这大目犍连是对他的尊称。
  

「其名为拘律陀,父为相国」,我们知道那个时候中国没有统一,周朝时候周朝八百诸侯都是小部落。印度亦复如是,释迦牟尼佛的父亲是国王,迦毘罗卫国的国王,这个国在现在尼泊尔的境内,古迹都还存在。到印度朝圣,很多人一定会到那里去看看,释迦牟尼佛出生的地方。那个国不大,大概比现在一个县还小,像我们现在一个乡、一个镇,在那个时候就是一个小国。大目犍连的父亲做过相国,也就是国王的助手,像现在总理的身分一样。「从拘律陀树神祈求得子,因以名之」,他从树神求儿子,结果真的生了一个儿子,所以就用拘律陀做名字。


《智度论》里有这么几句话,「如舍利弗于智慧中第一,目犍连神足第一」。神足,我们中国人一般讲,tong 灵、感应这一类的,在六种神通里面,神足通是最高的,他能飞行、他能变化。中国人看《西游记》,看孙悟空,孙悟空就示现的神通,不过他那个通很小,你看书上写的,他只有七十二变。七十二不应该是数字,如果是数字的话,那他的能力就非常有限,如果说表法那就讲得通,神通广大,真的是自在无碍。目犍连在佛弟子当中,有这个能力。「又舍利弗是佛右面弟子,目犍连是佛左面弟子」。右边是智慧,左边是神通,智慧跟神通合起来就圆满,教化众生的能力真叫自在无碍了。

「尊者神通甚广,例如举一城释种,上升梵天」。这桩事情,是琉璃王灭释迦族,世尊当然也是很悲痛,但是没有行动。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知道这个因果,过去造作不善的因,这一生一定要受这个果报,不能避免的。目犍连不知道,这个因一定是很久了,一般讲阿罗汉能知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他这个事情肯定在五百世之前,阿罗汉的神通力量达不到。佛晓得,佛很清楚,佛劝导族人躲避。所以目犍连当时就救了五百人,放在他的钵里面,把这个钵送到大梵天,大梵天是初禅,放在那个地方避难,等这个事情过去。而释迦族呢?听释迦牟尼佛话的,逃出来一部分,这一部分就逃到西藏。因为尼泊尔在喜玛拉雅亚山的南面,越过山那边就是西藏,他们逃到西藏去之后,以后就再没回去,所以释迦族这一族的人还有一支在现在的后藏。这桩事情是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的。目犍连救的这些人送到大梵天,释迦牟尼佛跟他讲:你去看看,看看那个钵里的人现在怎样?他一看,完全化成血水,没有一个活的。佛就告诉他,定业,佛都没有能力转。

「尊者阿难等。唐宋译作阿难陀,略称阿难。译曰庆喜、欢喜,又云无染。乃白饭王之子,佛之堂弟也。生于佛成道日。净饭王既闻太子成佛,又闻宫中诞子,更增欢喜。乃曰,今日大吉,是欢喜日。语来使言,是儿当字为阿难。」我们看到此地。尊者阿难,这里有个等,等是等其余的,因为五种原译本里面,列名最多的有三十多位,这是夏老会集的时候,在里面取其重要表法的,其它的都省略掉,所以用个等字。唐译、宋译都翻作阿难陀,陀是尾音,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古人,喜欢简单,把尾音都省掉,像佛,佛后头尾音是佛陀耶,把那个尾音也省略掉。所以略称阿难,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庆喜、欢喜的意思,也有无染的意思,他是白饭王的儿子。世尊他的父亲净饭王,兄弟四个,每一个人都有两个男孩,所以释迦佛的堂兄弟八个人,堂兄弟当中他是老大,阿难是最小的,排到第八去了。是佛成道日出生的,释迦牟尼佛三十岁成道,这个小弟就比他小三十岁,三十岁成道。出生的这一天,也是佛成道这一天,这个喜信报告到皇宫,净饭王听到太子成佛、证果了,又听到宫中出生这个小的小孩,就是佛的堂弟,小堂弟,他的侄子,所以非常欢喜。他就说了,今天是大吉、是欢喜日,告诉来人,这个小孩应当给他起个名字叫阿难,就是阿难陀,欢喜的意思。
  

「又尊者端正清净,如好明镜,见其相者,闻其声者,睹其威仪者,莫不欢喜,故以为名」,这个名是非常恰当。阿难也是再来人,不是普通人,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阿难有三十相,所以很不容易。端正清净,如好明镜,明镜里面特好的。所以有人看到这个小孩,或者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的动作,莫不欢喜,人见人爱这个小孩,所以他的大伯给他起的这个名字阿难,名实相符。「又尊者随佛入天宫龙宫,心无乐着,故名无染」。出家之后,释迦牟尼佛曾经带他到天宫去看过,欲界天,也到龙宫去看过,大龙菩萨的住处,无论是在龙宫、是在天宫,他都没有染污,心地清净,所以这个名号也有无染的意思。「佛寿五十五岁时,阿难出家」,阿难出家是二十五岁。「侍佛二十五年」,释迦牟尼佛灭度的时候,我们中国人讲虚岁八十岁,外国人讲实足年龄,实足年龄是七十九岁,他做佛的侍者二十五年,二十五年照顾佛陀。「佛所宣说,悉能忆持,不忘一字」。在佛陀弟子当中,他是记忆力最好的,理解力也特别强,我们在楞严会上看到。世尊讲《楞严经》,他完全能够理解佛说的这个意思,同时富楼那尊者证得四果罗汉,听不懂,他能够听懂,这就是说明他的根性跟别人不一样。所以他传佛的法藏,迦叶尊者传佛的禅宗,教下就是阿难所传的。这个悉能忆持、不忘一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这当然是再来人。「《涅盘》称阿难多闻士。又迦叶赞曰: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故曰,多闻第一」。十大弟子当中,他是多闻第一。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1-4 18:04

【何谓佛】

  学佛人首先要明确的认识“佛”。“佛”是梵文音译,意思是圆满的智慧、究竟的觉悟。智慧、觉悟达到究竟圆满的人,就称之为“佛”,所以佛不是神仙。

  中国古代教育的目标是“希圣希贤”,希望作圣人、作贤人,而圣贤与富贵、功名、权势是毫无关系的。孔老夫子是个平民,晚年从事于教学的工作,在中国历史上尊称他为“至圣先师”。就如同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被尊称为“佛”,佛有究竟圆满的智慧,也就是说他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达因果变化的道理,这在中国称之为“圣人”,所以圣人与佛的意思是相通的。

  【智慧】

  佛的教学枢纽,就是“破迷开悟”。觉悟之后,在大宇宙中,自己就能做得了主宰。所以,佛家是以智慧作主,因为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圣贤的教育,可说都是智慧的教育。因为智慧开了,自然就离苦得乐。此乐不是富贵之乐,不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享受之乐。释迦牟尼佛一生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是真乐!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在物质生活上贫困不堪,“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竹篓盛饭,以葫芦瓢当茶杯,这样的生活,一般人认为是苦不堪言,颜回却能过得很快乐。所以,离苦得乐不是改变我们生活的方式,而是完全在心境上做一个大转变。明白这些道理,所谓是“心安理得”;安是得定,清净心现前就快乐了。

  其实,养这个身很容易,身的需要不多,所以有智慧、聪明之人,决不为这个身去造罪业。反而是愈简单的生活,愈健康。何以会健康?快乐,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人只要遇到自己欢喜的事情,就特别有精神。什么事情是最欢喜的?明白宇宙人生的大道理,这是最欢喜的。这种欢喜、快乐称为“法喜充满”,是从内心里发出来的,而不是外来的,还能永远保持。何以故?自性觉是无有穷尽的,天天觉悟,年年觉悟,时时觉悟,处处觉悟,当然快乐!外面五欲六尘的享受,那是刺激,那种乐是无常的,不能常久保持,所以称为“坏苦”。

  “佛”不但对现前清楚、明了,对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也都清楚、明了。他生于富贵是富贵佛,生于贫贱是贫贱佛,富贵、贫贱与他毫不相干。所以,不论是贫贱还是富贵,作佛的快乐是相同的、是平等的,决不是说富贵人快乐多一点,贫穷人快乐少一点。功名、富贵、权势有也好,没有也好,他都能自在随缘的度日。由此可知,唯有佛法,能带给一切众生,真实究竟圆满的幸福。诸佛菩萨证得了,证得就是他真的得到了。

  诸佛菩萨在哪里?各行各业都有。《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他们都觉悟、明白了,所以他们都是佛菩萨。学佛一定要对“佛”的概念清楚、明白,这非常重要。若不清楚、不明白,那就是迷信,迷信决定与智慧相违背,为世人所厌弃。

  虽然世间人厌弃迷信,可是实际上迷信的人很多。世间人喜欢觉悟、智慧,可是真正觉悟、有智慧的人并不多。这个趋向不只现前如是,过去如此,未来还如是。正因为事实如是,我们才肯定圣贤教育,必定能够恢弘广大,普利一切众生,佛法讲是普度一切众生,因为这是众生所希求的。佛法何以不能推广?“大智度论”云:“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因为说的人太少了,没有人推行。

  什么样的人才能说、才能推行?智慧开了才行。所以,要想开智慧,希望自己像佛菩萨一样讲经说法,把佛法介绍给别人,就必须将障碍智慧的东西舍弃;用最浅显的话来讲,障碍智慧的是自私自利的念头,自私自利的行为。智慧不开,永远迷在事实真相之中,这是迷惑。人迷惑,必定随顺错误的知见、思想,于是就造业,造业就是错误的行为。由于错误的思想与行为,产生错误的果报,这个果报称为“六道轮回”。我们今天的处境就在其中,生生世世都沦落在六道里面。

  开智慧的方法很多,我们采取的是“持名念佛”,这个方法就是“禅定”,不仅佛用“禅定”的方法,婆罗门教、瑜伽、数论也是用这个方法。念佛真能开智慧吗?能,但是要懂得方法,明白道理。道理明白了,才有坚定的信心,“华严”云:“信为道元功德母”。若修学净土法门,半信半疑,一定不会有成就。因此,坚定的信心,决定不可动摇的信心,就是成就的第一因素、条件。

  禅定就是意志专注,集中意志专念一桩事、专想一桩事,将其他的妄念渐渐摆脱,就能得定。专想一桩事,这桩事就会现前,譬如专想和平,你从和平当中就得定了,就会产生效果,和平的社会就能现前。

  婆罗门教用禅定的方法,境界能达到大梵天,他们就是用禅定与大梵天沟通,所以他们称大梵天是造物主。很可惜他们的禅定功夫达到这一层次之后,就不能再向上提升。而佛家讲的禅定,层次更高,能成就究竟圆满的禅定。《楞严经》的“首楞严大定”,《华严经》的“师子奋迅三昧”,往生经的“念佛三昧”,这都是究竟圆满的禅定。所以,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圆满究竟的明了,就称作“佛”、“菩萨”,这是我们学佛希望达到的目标。

  这样高深的禅定,我们一生当中做不到,因为我们的寿命太短了,所以寿命短也是魔障。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用现代话说,就是移民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生活环境好,寿命长,有足够的时间修学,我们才能成就究竟圆满的大定。

  定起作用就是智慧,智慧能照了世出世间一切事理。所以,学佛对佛的本质要认识清楚。与这些原理原则相应的,就是佛法;违背这些道理与修学方法的,就不是佛法。佛法所求的是明心见性,所使用的方法是断烦恼、开智慧;而假的佛法、魔法,与此正好相反。所以,我们从这些地方就能辨别是非、邪正、真假、高下,一接触就晓得它是正法、还是邪法,也知道他修行的层次到某种程度。

  我们要想得到这种殊胜的功德利益,一定要认真努力,万缘放下,要著重心地清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丝毫都不沾染,这是禅定功夫。从定境生智慧,这才能自利利他,才能将佛法介绍给别人,帮助一切众生。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1-4 18:06

当今天灾人祸频繁,而且灾害的程度一次比一次严重,这是很多人所担心的社会问题,也有不少志士仁人,希求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也曾经接触过一些具有菩萨心肠,深慈大悲之人,想解决这个问题。可是,他们却始终想不出一套为每个国家、民族,都愿意接受的有效办法。在七十年代,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先生,提出了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矛盾、冲突的方法:“只有大乘佛法与中国的孔孟学说”。这是很有见地,很有智慧的言语,给世人带来了一个好讯息。当时,台湾的于斌枢机主教参加这个会议,回台后提倡祭祖。而且当时天主教教廷也发出文告,鼓励神父与修女跟佛教对话。这都是非常开明的作法,真正是在做社会安定与世界和平的工作。

  一九九六年,我在澳洲认识了昆士兰“少数民族事务局”的局长尤里先生,我们一见如故,有共同的理念,而且很认真积极的在落实。当时他办了一个“论坛”,参与的人都是当地各个宗教的领袖,他们每个月进行一次讨论,研究如何帮助社会消除一切歧视、误会与隔阂,使社会达到真正的和谐。

  澳洲政府计画在格丽菲斯大学,建一个“多元文化活动中心”,将来所有的宗教有一个固定的活动中心,这是宗教界的大团结,可以说他们已经普遍建立了共识,实在值得赞叹。我向校长建议:有了硬体设备之后,要真正将多元文化的思想理念落实,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最好能开一个“多元文化研习所”,不但要研究,还要认真学习、落实。当然,最理想的是办一所“多元文化大学”,上课的教材就依照汤恩比先生的提议,选用大乘佛法与孔孟学术。大乘佛法最重要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孔孟学说最重要的是《四书》,不必搞得太多。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得力助手赵普,他向大家说,他以半部《论语》,帮助赵匡胤建立政权。他当宰相时,又用半部《论语》,辅助太宗赵光义治理天下。我想这桩事,汤恩比先生一定很清楚。一部《论语》能够平治一个朝代,也就能平治整个世界,这是孔孟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如果要达到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协调融合,《大方广佛华严经》最有效果。展开《华严经》,自始至终都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不同族类的大集合。这个问题在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解决了,在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也解决了,在一切诸佛如来的世界,这个问题都解决了。诸佛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教学,教化众生,让一切众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人人觉悟,问题就解决了。为什么不同族群有这么多的误会、冲突,都是因为迷而不觉。

  诸佛菩萨不是将多元文化变成一种文化,更不是强迫你要放弃你的文化,而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异不碍同,同不碍异,同异不二”,这才显示出文化的多采多姿,共存共荣,美不胜收。在经论中,我从来没有看到“同化”这个名词,都是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爱,发挥各个文化的特色,让大家共同欣赏,共同享受。佛法讲的宇宙人生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有许多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有每个部分的美,所谓“真、善、美、慧”。我曾以人身做比喻,人身是多元文化,头有头的美,手有手的美,各个部分的美集合起来,就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所以“同化”,是错误的观念,错在把另一种文化消失,这样使得整体美就有了缺陷。儒、佛讲完整的真善美慧,就是集合每个族群各自的真善美慧,成为尽虚空、遍法界总体的真善美慧。佛家有这个理念,儒家也有这个理念;佛法对这个理念的落实在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我们有这个认知,就会对任何一个众生起恭敬心,知道每个众生都有他的优点,都有值得我们尊敬赞叹的地方。人人能够养成尊敬别人,赞叹别人,社会就和谐,许多不愉快的事自然就消失,哪里还会有天灾人祸!

  新加坡yi si  lan教邀请我参加他们的斋戒节后的盛大宴会,我会去参加。我们对任何一个族群、任何一个社团,没有分别、执着。一些不了解的人,对其他宗教有界限、有分别、有执着。我们很喜欢与其他宗教交流往来,决定没有要你放弃你的宗教,要信我的宗教的念头,这个念头是迷、是错误。当年释迦牟尼佛接触印度许多宗教团体,世尊给他们的是智慧,决定没有要他们舍弃自己的宗教,来信佛教。

  《华严经》记载,佛的学生有婆罗门、有外道,《四十华严》上有胜热婆罗门、遍行外道,他们都是宗教家,也是宗教领袖。佛门当中,都把他们当作菩萨。何以说他们是菩萨?菩萨不一定是佛教里才有,各行各业、任何宗教都有。对宇宙人生真相,真正清楚明白,真正觉悟的人,就称作菩萨。譬如他是天主教的神父,他明白了,就是神父菩萨;ji 督教的牧师,他通达明了,就是牧师菩萨;不需要改变身分,不需要改变工作,不需要改变行业。我们在《四十华严》里看到,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各个都是菩萨,是多么圆满、融洽!我们今天讲“异中求同”,实在讲还是隔靴搔痒,真正的大圆满是“同异不二”,这才达到真正的大圆满。

  佛法教学是以智慧为中心,佛所说的一切经论,字字句句无一不是充满了圆满的智慧。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单单“诸法实相”就讲了二十二年,这是真实智慧。如果能对“诸法实相”有相当的认知,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不但自己的问题解决了,过去从哪里来,将来到哪里去,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自己清楚明白,再将这个事实介绍给别人,让大家都了解明白,这个世界就变成多采多姿的华藏世界,和乐融融的极乐世界。迷悟在一念之间,祸福也在一念之间,念头转过来,这是福不是祸;念头转不过来,这个世间的劫难如何能够避免?这是现前非常迫切严重的一个问题,有待我们大家共同来努力。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