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五十五集) [打印本页]

作者: 莲池清风    时间: 2008-3-5 08:29     标题: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五十五集)

太上感应篇


(第五十五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接着底下一句是:

  【正己化人。】

  前面所讲的,都是完成自己的德行,目的是在帮助别人;自己的智慧德行没有成就,就不能够教化众生。所以要想教化众生,先要把自己修好,这是一定的道理。无论是中国的古圣先贤,印度这些佛菩萨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作法,乃至於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也没有例外的,所以我们必须遵循这一条道路,一定要先把自己修好。

  前面跟诸位提到四弘誓愿,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落实,一定是先断烦恼,成就法门。断烦恼是完成自己的德行,学法门是成就自己的智慧,我们中国人常说:「品学兼优」,然後才能化人。我们身为佛弟子,无论是出家弟子,或者是在家弟子,都有度化众生的使命,出家、在家都是菩萨,所以佛教育的成就是菩萨法界。《华严经》的华藏世界是菩萨法界;《无量寿经》上说得很清楚,极乐世界不但是菩萨法界,而且是普贤菩萨的法界,诸位都念过「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我们想一想,我们有没有普贤大士之德?如果没有普贤大士之德,就不能往生,这一点要特别留意。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是《无量寿经》经文里的第一句,前面所列的是上首大众,经文这是第一句。佛是怎麽样教导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然後再想想,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为什麽那麽少?稍稍对经文上留意,就很清楚、很明白。念佛的人虽然很多,未具普贤大士之德,所以不能往生。

  普贤大士之德,关键在哪里?就在心量。普贤菩萨的心量是跟虚空法界一样,真正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叫普贤菩萨。我们心量这麽小,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古大德讲「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如果有普贤大士之德,念一声佛号就往生了,哪里需要念那麽多!他的心行就是佛心、就是佛行,心行相应,愿愿相应,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我们要明白,天天念《无量寿经》,不修普贤大士之德,怎麽能成就?普贤大士之德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共同来称说也说不尽,世尊为我们归纳为十大类,称作普贤「十大愿王」。归纳成十大类,我们修学起来比较方便。

  第一愿「礼敬诸佛」,我们有没有做到?这个意思就是以真诚恭敬心,对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那叫「礼敬诸佛」。我们没有做到,我们要反省,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这个心态,恰恰相反,大不敬。天天两个眼睛像小偷一样,专门找别人的毛病,专门看别人的缺点,蒐集别人的过失,这就是大不敬。你喊破喉咙也枉然!不要说是菩萨行,世间一个善人君子也不会如此。我们读儒书,会集儒书德行教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种遗规》,清朝陈弘谋先生编辑,把儒家的经典,历代这一些大德们的言行,真实的教诲,分类编辑起来。过去我在台中求学,李老师指定这本书做为我们学生修身课本。早年我们读的书,是哪一家书局出版的我忘掉了,字比较小,分量相当多,很厚的精装一册。以後中华书局从《四部备要》里面,抽出来印单行本流通,上下两册平装本,中华书局印的字大,好看。

  看看世间圣贤人是怎样教导人?我们要常常反省,不可以做缺德的事情。修德都来不及了,还专门干缺德的事情,怎麽能成就?换句话说,世间善人、君子他们的条件,我们都不能够取得,那距离菩萨、罗汉远之远矣!讲台上这些技巧,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学到,但是你在讲台上要能够摄受大众,那要靠你的修持功夫了;你没有真实修持功夫,你就不能够摄化大众。换句话说,你所说的话,字字句句从你心里说出来的,不是从口皮上说出来的。心行不相符,言行不相符,没有人相信你;说得再好,人家听了,一笑了之。所以无论在家、出家,要有真实修行的功夫;自己不正,要叫别人端正,没这个道理。在zai 难频繁的时代,自己没有能力消灾免难,想要帮助别人,也没有这个道理。

  『正己化人』这一句就很重要了。在本文里面,从这一句以下,这是讲化他。这一句是总说,《汇编》里面也注得很详细,什麽叫「正」?「确不可易」,这是正;「化者,自然而然」,这两句话说得很好。「正」是坚定的信心,坚定的愿心。我们的信愿是在求道,是在求证果。什麽是证果?在佛法里面,阿罗汉是证果,菩萨是证果,佛是证果。要想求得证果,先要断烦恼,烦恼习气不断,我们的修学就谈不上成绩可言了。大家都知道,见思烦恼断掉了,才能证得阿罗汉果。我们纵然断不了,要向断烦恼这条路上去走,一定要做到烦恼轻了,我们功夫才有成就。烦恼一年比一年轻,一个月比一个月少,你的生活就幸福、就自在、就快乐了;佛法里面常讲「法喜充满」,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学佛学得很欢喜,很有受用,同修当中有没有?有,也不在少数。他们真有这个受用,来告诉我,我也为他欢喜。他得法喜,他真干!

  从什麽地方干起?古德教给我们的很多,但是最要紧的还是从「不妄语始」,这是真实教诲。我们修行从哪里修起?从不妄语修起。符合世尊在《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修行的纲领,「善护三业」,第一句就讲「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古大德教给我们从「不妄语始」,从这里开始,跟经训相应。

  古德又教给我们修清净心的方法,《阿弥陀经》上,净宗法门修「一心不乱」。净宗修学确确实实目的就是一心不乱,《阿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如何能够真正成就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当然善护三业非常重要。可是从哪里开始?古人也教给我们,「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何必要知道那麽多事情?到处去打听,那你就完了。

  在早年,我们出家受戒,大概受戒之後的两年,我们有一个同戒的师兄(觉斌法师),他受了戒之後不久,大概是半年的时间,到南部去闭关。很好,我们很羡慕他,有这麽个福报闭关。过了一年,我有个缘分到南部去,我特别到关房去看他。他闭关的时候,向我借了一部《中观论疏》,分量并不很大,线装书十二册,他要到关房里面去看。过了一年,我说:「戒兄,你向我借的书看多少了?」他说:「第一本还没看完。」见了面之後,给我说天下事,说道场、说法师,他在关房里消息怎麽那麽灵通,我在外面都一无所知。听他给我讲新闻,那闭的是什麽关?所以一点成就都没有。以後他跟白圣法师到南洋槟城极乐寺,白老是住持,请他作当家,在这边没多久就过世了。人是个好人,跟我交情也不错,就是喜欢打听。古人讲:「知事多时烦恼多」,他烦恼多,心定不下来。

  我们同修不论是出家、在家,清净心重要,与自己不相关的事情,知道那麽多干什麽?很多人都晓得,多少人给我写信,那些信我不看的。为什麽?我不想知道那麽多事。写信给我干什麽?老实念佛就好了。我每天讲经已经是多事了,还要搞这些不相干的事,大错特错!认识的人愈少愈好。我给你们看我身上带的电话号码的小本子,只有二十几个人,这是有时候联络,非要记得的不可,我才记住,不需要的我不记。我们学会的、居士林的,我们楼上的电话号码、传真,我都不知道,记这个干什麽!人的名字我也记不得,见了面很熟悉,打打招呼,你姓什麽、叫什麽名字,我不知道。不相关,一个人多自在!如果记几个人名字,为什麽不记几个佛菩萨的名字?跟佛菩萨做朋友,跟佛菩萨打交道,我们前途才有希望。所以古圣先贤的教训,常常记在心中,依教奉行。他们的教诲,都是帮助我们得「觉正净」,这是真实教诲。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过失,最大的障碍,就是传播是非。修行人为什麽不成就?你听听,在一块所讲的都是是非长短。前面我看到有一则公案,我也跟诸位提起过。他说有一个修禅定的法师,在定中看到两个出家人在谈话,护法神围绕,过了一会儿,护法神走了,又一会儿的时候,妖魔鬼怪来了,围绕着他们。这是什麽缘故?最初这两个禅师在讨论佛法,所以有护法神围绕;过了一会儿,他们两个话家常,护法神就走了;话家常之後,他们两个在讲是非,妖魔鬼怪来了。所以常常讲是非、论短长,你要晓得你的周边都是妖魔鬼怪,没有护法神。如何能够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心在道上,这是感应道交,我们起心动念有感,诸佛菩萨就有应。如果我们是不善的感,妖魔鬼怪有应。妖魔鬼怪从哪来的?你自己把他招来的,不是他找你,是你把他找来了。起一个恶念,说一句恶言,都可以把妖魔鬼怪找来。修行人干这个事情,岂不是大错特错了吗?

  所以古人讲的教训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少」,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用不着知道。不需要认识的人,少接触,接触没有好处,是非多。古时候修行人,为什麽选择在深山,人迹不到的地方?心清净,容易成就。我们现在居住在都市是最不好的环境,最不好环境里面,你还要到处去打听、到处去钻营,这怎麽得了?你没有成就的指望了。

  所以我们要想成就,一定先要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方法,四天王告诉我们。四大天王的表法,我们要明了,他教我们怎样护自己的法,我们要学。弥勒菩萨是布袋和尚的塑像表法,那是普贤的心,量大福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在《华严经》末後五十三参,最後的三大士:弥勒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最後善财童子参访这三位菩萨,用意很深很深。弥勒是表心量,文殊是表智慧,心量不大,智慧不能圆满;智慧的落实是普贤菩萨。末後用三大士代表大圆满,我们读经要能体会到这个意思,自己才知道怎样去学习。

  这一句四个字,意思很深很广,我们也要用几次的时间,跟诸位同学共同来学习。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