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五十七集) [打印本页]

作者: 莲池清风    时间: 2008-3-5 08:32     标题: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五十七集)

太上感应篇


(第五十七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

  【正己化人。】

  落实在生活行持当中,事相繁多,不胜枚举,注解里面给我们举了几个例子,很值得我们学习。「清贵容,仁贵断」,这两句话往往是我们疏忽的。学佛的人跟世间人最大的差别,就是清高,谚语所谓「清贫浊富」,这些都是千古名言。可是清高的人,要紧的是要包容,要有度量。在佛法里面,确实世尊是显示无比的清高,令人敬仰,而佛教教人也是把这桩事情列入教学第一课。我们到一般寺院庵堂,佛家的第一栋建筑物就是天王殿,我们一般称作护法神,也能讲得过去。天王殿里面,正当中供养的是弥勒菩萨。中国人造弥勒菩萨的像都取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出现在中国南宋的时代,诸位也许都熟悉,南宋有一位大将岳飞,他跟岳飞同时代的人,出现在浙江奉化。他临走的时候,告诉大家他是弥勒菩萨化身来的,说了就走了,这是真的。如果说了不走,那是假的,那个不可靠。现在我们听说有许多法师、大德,说他是什麽佛再来的、菩萨再来的,说了不走,这就靠不住。他说了,就走。所以中国以後造弥勒菩萨的像,就造他的像。

  他这个相很有特色,表法意思非常鲜明。他是个欢喜相,人家称他作欢喜佛,笑面迎人,法喜充满。第二个表法的特徵,他肚皮很大,表有容量,能够包容。所以古德从他的形象题了两句八个字,就是教导我们初学要「生平等心,成喜悦相」,这两句是教初学的第一堂课。所以一定要有容量,要能够包容;不能包容,就决定不能够学佛。

  为什麽?佛法我们现在搞明白了、搞清楚了,佛法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多元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能包容;不能包容,就谈不上多元文化的教学。所以把包容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学习的。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学佛没有别的,实在讲,就是学一个与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怎麽样能够和睦相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这第一堂课我们都还没有搞清楚,所以往後学佛才有许多障碍,才会感到许多困难。

  第二句话,「仁贵断」。仁是仁慈,仁慈所贵的是决断。决断什麽?是非、善恶、邪正,你要有能力辨别,这才是真正的仁慈。佛家常讲:「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可是佛家又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从反面看,慈悲的确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是什麽原因?感情用事,没有智慧决断。如果是智慧的决断,这个事情就可以避免。佛法是智慧的教学,有真智慧才能融合不同的族群,才能够叫法身健康。这个法身范围太大了,我们把它缩小,社会健康,这个诸位容易体会。社会能够和睦相处,这个社会健康;国家健康,世界健康,佛法教学目的在此。

  对於个人智慧德行的提升要达到圆满,圆满的智慧德行有什麽作用?就是世界大同,一切众生和睦相处。这个一切众生,不仅仅是一切人类,还包括动物,包括植物,包括山河大地,都能够和睦相处。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动物有灵性,植物没有灵性,矿物没有灵性,你要是这样认为就错了。植物也有灵性,矿物还是有灵性,石头都有灵性;如果石头没有灵性,生公说法,顽石怎麽会点头?所以矿物都有灵性。

  你要问,为什麽它有灵性?同一个法性变现出来的。它的灵性跟我们动物的灵性,说实在话是没有分别的,正是佛家所讲的「不增不减」,动物并没有增一分,植物、矿物也没有减一分,灵性是平等的。这才是正理、是真理,知道的人不多,只有佛菩萨知道;菩萨里头,尤其是法身大士。所以不熟读经书,深解义趣,这一些大道理很少人知道。

  西方有人说人类不爱惜地球,任意糟蹋地球,所以地球要报复,给我们很多的zai 难,洪水、地震、风灾,所谓自然灾害,这就是我们现在讲植物、矿物对於动物的一种报复。所以我们不但要爱人、爱动物,植物、矿物样样都要爱护,以平等、清净心去爱护,那就对了。

  修学佛法要认识大体,要顾大体。什麽是「大体」?法界众生是大体,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时时照顾到。对我们初学人来说,社会安全是大体,国家富强是大体,世界和平是大体,我们起心动念要照顾大体。识大体的人,就能够舍弃自私自利。我们的私情,个人的爱好,如果与大体相冲突的时候,有矛盾的时候,一定要成全大体,牺牲自己,这是佛教给我们的。公道跟私情尤其要辨别清楚,绝不能够徇私情而伤害公道。这个都是大的原则、大的前提,我们不能不照顾,不能不多想一想。

  至於生活当中,古圣先贤也教我们一些处世待人的原则,所谓「处忙时更当以闲」。为什麽?以闲情逸致来处理繁忙的工作,这是高度智慧的表现,忙才不至於乱,在佛法里称之为善巧方便。遇到急难的时候,心尤其要平静。急难的时候,如果是急躁的心,一定出乱子。所以在急难的时候,要用平静的心来处理。特别是居於领导地位者,我们知道领导地位的人比一般人聪明,他带头,带头的人要一乱,下面的人就全都乱了。所以当急难的时候,带头的人要非常沈静,非常稳定,所谓稳住阵脚。无事的时候,要多做防范,要多做检点。有事的时候,要有耐心,要有定慧。

  人与人之间相处,人与天地万物相处,疑是大病。见思烦恼里面,思惑有五种:前四种是贪、瞋、痴、慢,第五种就是疑。通常我们介绍这些名相,这个疑都是指对於圣教的怀疑,这是大者,障碍我们开悟,障碍我们证果。可是小的疑惑,也不能够疏忽。小的疑惑是什麽?对於人的猜疑,人与人之间互相猜疑,怎麽能够相处?为什麽会怀疑?实在讲,怀疑多半是起於自己的成见,自己成见太深,跟别人相处总是疑神疑鬼,心量窄小。菩萨教我们容人之过,你心量大能容人,这个烦恼就没有了。心量愈是小,疑心愈重;疑心愈重,跟人就不能相处。

  尤其是个领导的人,领导的人疑心重,他的手下决定没有人才。他对於人才疑惑嫉妒,不用人才,则用奴才。用的人,智慧能力都不如他,怎麽能够建功立业?真正有能耐的人,下面都是人才。我们读古书,读管仲,管仲是古时候了不起的一位大政治家,帮助齐桓公,所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就像现在所谓联合国的霸主。当时诸侯都尊敬齐桓公,都听齐桓公的意思去办事,这是管仲的成就。我们读管子书,他所用的人都是一流的人才,个个能力都在他之上。好像无论做什麽事情,在行政上不如这一个人,理财上不如那个人,领众上又不如别人,他样样都不如人,可是他作宰相。这正是从前孙中山先生所讲的,领导人要的是权,他有权,下面的这些干部要有才。用人才,发挥人才,绝不嫉妒人才,管仲做到了。领导人要有这样的容量,所以人才替他办事,人才替他卖命。

  在佛法里面讲,这些人才过去生中都跟他有缘分,没有缘谁替你办事?佛法讲因果讲得深,世法只看表面,不讲过去;佛法讲得很深,过去世跟这些人缘深,结的善缘。所以结缘比什麽都重要,结善缘,绝不结恶缘。佛教给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冤家对头,过去世结的不善缘,这一生遇到了,要把这个结化解;一定要懂得化解,以智慧,以善巧方便。实在说,是以真心、诚意、爱心,无私无条件的去帮助别人,帮助这些冤家债主,这个结慢慢的化开了。

  冤亲债主往往会跑到你家来,这个我们要知道。不是冤亲债主,不会聚会在一家里。所以对於家人、父子相处,更要明白这个道理,要把无始劫以来的冤结化解。结法缘,把情缘化解,化成法缘,问题就解决了,就能够得到幸福美满,家庭兴旺,社会和谐。这些是非常宝贵的教训,我们要记住,要学习。好,今天时间到了。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