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
(第六十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我们为大家介绍《感应篇》,这一篇全文虽然不长,只有一千多字,段落我们依据《感应篇汇编》来介绍,它几乎是每一句都有很详细的注解、引证,是难得的一部好书。我每次跟诸位报告这个数字,就是《汇编》里面所编的顺序。第二十二段:
【矜孤恤寡。敬老怀幼。】
这八个字。过去我介绍的时候,曾经编了一个科判,前面「正己化人」这是「化他」,化他里面第一句是总说,「正己化人」是总说,往下再详细列出科目。二十二段这是「行仁」,也就是仁慈、仁爱如何落实。这里面引用古人施政,「文王之政,不过曰,哀此茕独」,言语很简单,真正符合中国古时候「简要详明」的要求。这四个字,就将周文王治国的理念、目的完全说出来了。怜悯这些孤寡老幼,使他们都能够免除一些忧患苦难,颐养天年,这是仁政。
做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能够行仁政,这就是圣王。由此类推,地方的官员也要懂得这个道理,推行仁政。在我们佛法里面,世尊教导从政的工作人士,佛经里面有一部《仁王护国经》,这在「般若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里面,过去我们也曾经讲过,介绍过。治理国家,领导群众,应该做的是哪些事情?佛也是把这些鳏寡孤独、老弱残障,没有人照顾的,要加以怜爱、怜悯、救济,特别去照顾他们。在现在我们称为社会福利事业、老人福利事业,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很认真的在推行。这些都是这一段里面所说。
接着他说「夫子之志,亦不过曰,老安少怀」。孔夫子是我们东方大教育家,他教育什麽?也是教人这桩事情。由此可知,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都教导我们这桩事。尤其是佛法里面讲因果,我们不尊敬老人,不爱护老人,不照顾老人,试问问我们自己会不会老?我们自己老了,很希望有年轻人照顾,有一般人尊重。佛常常在经论上教导我们「深信因果」,这个话的意思很深很长,我们要能够深深的体会。所以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爱护别人就是爱护自己,照顾别人就是照顾自己。在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真诚心,这就是菩萨道。
佛在经论里面,教菩萨修学的六个纲领、六个原则,在佛经的名词称为「六波罗蜜」。一般讲经,只是把这六个名相粗描淡写一下就过去了,让听的人听起来似是而非,好像懂了,其实一点也不懂。这六个纲领说不尽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天天讲。由此可知,它的意义深广,尤其重要的要落实。
第一个是「布施」,对於这些没有人照顾的老人,我们要特别关怀他。关怀是布施,爱心的布施,慈悲心的布施。布施爱心,布施慈悲心,布施真诚心,布施清净心,这一类的布施,很少人说。只知道看到他没有衣服穿,我们去买几件衣服送他;他没有吃的东西,我们送他一点粮食。没有付出真诚的爱心,这个功德做得就不圆满;不但是不圆满,实在讲,没有功德。他所做的是属於福德,还不是圆满的福德;圆满的福德里是有真诚的爱心,真正的布施照顾、慈悲救济。
他为什麽会受这些苦难,我们学佛的人清楚明了。人到这个世间来是两种业力。一种是「引业」,引导我们到人道来投生、来投胎的。这是过去生中五戒持得不错,我们凭这个得人身。虽得人身,每个人一生果报不相同,果报是属於「满业」。满业是过去生中所造的善恶业,我们这一生的容貌,身体健康状况,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种种条件的不同是属於满业。
这些鳏寡孤独,他们的「引业」跟我们相同,都得人身,「满业」不一样,这个佛在经论里面说得太多了。他很贫穷,没有财富,什麽原因?没有修财布施,悭贪吝啬,所以受贫穷的果报。他没有智慧,没有独立谋生的能力,这是前生没有修法布施。身体不好、不健康,多病,这是没有修无畏布施。我们从果要看到因,从他的思想、言行、造作,现在是在造因,我们就知道他将来的果报。这个道理,说深很深,说浅也很浅。浅的道理与事实,我们有能力觉察得到;深一层的,更深的那些道理事实,我们初学的人体会不到。总而言之,六道、十法界,乃至於佛法讲的一真法界,都离不开因果,所以佛家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离不开因果的定律。我们要想自己生活得很健康、很美满,你要修因。
帮助别人应该以什麽为主?帮助他开智慧,要以这个为主,这才是真正的慈悲救护。真正帮助他离苦得乐,永脱轮回,不再搞这些生死麻烦了,你是真的救济他。不是缺衣送衣服给他穿,缺食送食物给他,你救他一时,你救不了永久。你帮助他这一生,他来生怎麽办?
佛菩萨帮助这一切苦难众生,跟我们想像的完全不一样。佛家的教学是教人明了因缘果报,知道我们现在这个状况是什麽因缘造成的,我们要用什麽样的方法来修正、来改善,这是真正的救济。不了解因缘果报的理论与事实,他很难做到断恶修善。不要说我们劝别人,人家不容易做,我们自己都发心出家了,穿上出家人的衣服,我们有没有天天认真在做断恶修善?没有,恶习气还是天天在增长,没有减轻。什麽原因?因果的道理没有透彻。所以学佛不是个容易事情。
我学佛,在一般人讲很幸运,缘殊胜,遇到的缘好。年轻的时候,遇到朱镜宙老居士这一位长者,我那个时候二十六岁,他老人家大概是七十岁、七十一岁的样子,他跟李炳南老居士同年。他送我一本《了凡四训》,我学佛第一部念的就是《了凡四训》,从这里下手,好!这是从因果下手。我念了几十遍,深信不疑。从深信因果上紮根,然後就晓得毛病习气要改正、要断。随顺自己烦恼习气,後果不堪设想;能够把这些毛病习气彻底改过来,前途一片光明。
《了凡四训》的落实,就是《感应篇》。云谷禅师送给了凡先生功过格,功过格依什麽来定的?依《感应篇》定的,所以《感应篇》是《了凡四训》里面讲的因缘果报的落实。我们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他在宝坻作县长的时候,推行的是仁政,就是此地所讲的,自己生活特别节俭,以他的俸禄来帮助这些孤寡贫穷。收养这些孤儿,天资聪明的请老师来教导他,禀赋迟钝的帮助他们学一些技能,使他长大的时候,有一技之长,可以谋生,可以独立,这才是真正的救济。
所以世出世间的圣人,他们所做的布施,纯粹是法布施。《普贤行愿品》诸位都念过,《金刚经》大家也念得很熟,佛讲较量布施(财布施),大千世界七宝布施,都不如经中四句偈布施的功德大。那是什麽道理?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供养,只不过养身命而已,与慧命不相干。养身命,你得一生丰衣足食,物质上的享受,你只能得到这些,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佛经的四句偈,你要真正明了,真正通达了,的确转境界,确确实实可以帮助你超凡入圣,永脱生死轮回。这是大布施,怎麽能比得上!
我们今天学佛,现在诸位同修都知道,这个世间有zai 难。昨天还有人问我:「这个zai 难是真的吗?有没有方法避免?」方法有,太多了,可以完全不受这个zai 难。什麽方法?提升自己境界,你就不受了。你现在在人间要受zai 难,如果境界一提升到天界,这zai 难与你不相干。如果再提升到阿罗汉的境界、辟支佛的境界、菩萨的境界,你就有能力救苦救难,你怎麽会受这个zai 难?所以我说我们生在这个世界,对我们修行人来讲,未尝不是好事。没有遇到这些zai 难的时候,我们还因循苟且,还想着今天过了还有明天,今年过了还有明年,慢慢来。现在遇到这个事情,知道不积极认真努力,不行!这个属於逆增上缘,能够把我们的境界,在短时间加速度的向上提升,这是好事情。
我们想提升,升不上去。升不上去原因在哪里?执着放不下,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这个东西是累赘。如果能把这些东西放下,提升不难!难在你不肯放下自私自利,不肯放下坚固的我执。这种坚固的执着,就像冰冻一样,中国人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现在那个坚固的执着,无量劫来的冰冻。我们都知道冰冻不是真的,遇到暖气它就化解了。暖气是什麽?智慧,智慧一开就化解。今天大家坚固的执着,是你智慧不开。
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没有智慧,你决定放不下。但是放下帮助你开智慧,智慧又帮助你放下;看破放下,放下看破。菩萨道里面,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他们用的什麽方法?就是这麽个方法。由此可知,我们学佛最重要的是真干,我知道多少,我就做多少。当你做到的时候,你智慧又开了;智慧开了,又可以多做到一分。这两个方法永远在轮转,在相辅相成,把我们境界往上提升。不肯放下是最糟糕的事情,纵有智慧,你的智慧停在这个地方了,不会再向上提升。因此,不断的放下,你也就会不断的增长智慧。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做。
我们今天在社会上,看到世间苦人多。古时候有两句话说:「岁时春日少,世间苦人多。」在一年当中,好风光的日子不多;在世间,苦人多。我们要想想,他受苦跟自己受苦没有两样;我们看到他受苦,就想到我们也有像他那种日子,过去有,将来还有。我们在过这个日子,希求别人帮助,希求别人怜悯;我们今天看到了,如果不生怜悯心,不生帮助的念头,我们受苦受难也没有人理会,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遇到世间苦难的时候,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不分恩怨,一律平等,尽心尽力伸出援手去帮助。这是你真正觉悟,你真正明白了,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作法。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