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八十二集) [打印本页]

作者: 莲池清风    时间: 2008-3-6 08:07     标题: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八十二集)

太上感应篇


(第八十二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在《感应篇》我们读过前面的三节:

  【推多取少。】

  这是佛家讲的「无贪」。

  【受辱不怨。】

  是「无瞋」。

  【受宠若惊。】

  是「无痴」。就是经典里面常讲的三善根。而这个地方,这三句十二个字,教给我们这三善根怎样落实,怎样把它用在日常生活之中,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这样才不至於落空。凡人很不容易处在寂静的环境中,所以静中之乐,唯有大圣大贤才能够做到。凡人要是没有事,他就胡思乱想,胡作妄为。这是什麽原因?「贪瞋痴」三毒烦恼太重太多的现象。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都应当明了,更应当要把这桩事情改过来,这才是修行的功夫。

  尤其是个读书人,做学问的人,不善用心,学业、道业决定不能成就。我们看看前人,半个世纪以前的人,江味农居士、徐蔚如居士,这些在家的大居士们;出家里面,像印光大师、谛闲法师,诸位熟知的圆瑛法师、兴慈法师,这些人都是世间所说的读书人,做学问的人。他们能够把精神时间,专注在自己所学、所修的法门上,实在说,一天二十四小时,他不够用,他哪有时间去打妄想?哪有时间去做自己本分以外的一些事情?这些值得我们参考,也值得我们警惕。

  所以佛在经论上勉励学人,第一、要发菩提心。真正发菩提心的人,修行证果哪里需要三大阿僧只劫?一生决定成就。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善财童子何以能够一生成就?真正发菩提心。真正发菩提心,用我们世间法来说,他真正是尽忠行孝,忠於自己的职守,这就是真正发菩提心。把你自己的本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全心全力专注去做,那就是发菩提心。世出世间无论哪个行业,一心专注就成功;不但成功,圆满的成功。凡是没有做到圆满,你没有尽心,没有尽力。

  三善根教我们,纯是善心,纯是善意。善心是体,善心里决定没有恶念。善心,决不是我们所说的善恶之善,善恶之善不是善心。善心是真心,善心就是菩提心,善心就是清净心、至诚心,里面没有善恶,没有真妄,没有邪正。《维摩经》上说的「不二法门」,这是真善;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是这样的人。不是善恶里的善人,那差远了!善恶里面善人,那是三善道的人,我们要认识清楚。

  心地纯真到极处,真诚到极处,纯是善心,也就是纯是真心,纯是清净心。善心起用,这是善意。善意是第二义,善心是第一义。善意是什麽?大慈大悲,从善心里生出来的,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纯一善意,这个我们要懂得。善意决定没有恶的念头。什麽是恶的念头?诸位总要知道,自私自利的念头是恶念,所有一切的恶业都是从这个念头生的。人没有自私自利,他就决定不会造恶业。

  自私自利的根,相宗经论上讲的「我执」,这是根,这是六道轮回的根本。只要有这个念头在,六道轮回就别想出去。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就是从这个根变现出来的,自作自受。这个根在相宗里面讲是「我痴、我见、我慢、我爱」,这四句诸位细心去体会「我」。「我」是什麽?我是痴,我是见,见就是成见固执,我是傲慢,我是贪爱。我们今天讲的自私自利,佛家讲得更详细,这四个字就是自私自利。只要有一丝毫这个念头,你的意就不善,你决定会造无量的罪业,自己还不知道。

  我们学佛,学什麽?就学善心、善意。善心善意流露出来的是善行,也就是表现在我们生活当中,生活是善行;表现在工作里,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无一不善。人能有「善心、善意、善行」这三种善,给诸位说,烦恼就没有了,习气也消除了,智慧生起来了。有智慧,你自然就能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我过去在这里讲过大陆上「清净莲海」的事情,为什麽会有这种现象?一般人没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如果有能力辨别,一眼就看穿了,那个东西是假的,是邪、是恶、是不善,谁还会去理它?我讲的希望大家多听听。实在说,一遍不行,多听听,你自然就明白了。

  我讲的「善心、善意、善行」,这三个的标准在哪里?如果你要不能够理解,你还是会落空。实在说,佛家大乘经典里面讲得非常究竟圆满。可是大乘经太多了,我们选一部《无量寿经》,或者选一部《华严经》,足够了。可是必须要深解义趣,把我们一生的精力时间都投进去,你才有个入门之处。如果不是把全部精力时间投进去,说老实话,你还是不得其门而入,你只是在门外看看而已,所谓「门外汉」。

  为什麽要叫全部时间精力投注?那叫一心,一心就能成就,你再没有妄想了,再没有杂念了。凡夫都有烦恼、都有习气,烦恼习气这个现象就是情绪。我们观察这个众生闹情绪,情绪有高有低,像波浪一样,有时候平静一点,有时候大风大浪起来了。为什麽会有这种现象?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外面境界就像风一样,你的烦恼习气像水,一刮风的时候就起浪。六道凡夫,哪个不是这样的?个个都是。

  心情永远是平静的人,不是凡夫;凡夫决定做不到。我们一般讲真正有学问、有修养,学问修养在哪里表现?永远保持住心平气和,这是真学问、真修养。在我们佛法里面讲真正能保持心平气和,不会胡思乱想,不会胡作妄为,唯有四圣法界的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他们伏住了,那真正是学问功夫到家了。他的烦恼习气并没有断,伏住了。他的定,他的慧,把烦恼伏住了。如果把烦恼习气断掉了,那是圣人,《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

  我们学佛,我们学经教,要以这个为标准,努力的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证得圆教初住菩萨的果位。这个事情是难,善财童子做到了。他也是人,他也是个凡夫,跟我们没什麽两样,他能做得到,就说明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得到。问题在哪里?他发了菩提心,我们没发菩提心。他一心一意学菩萨道,我们虽学菩萨道,还天天胡思乱想,差别在此地。他是一心一意学菩萨道,他没有时间打妄想,所以我们看到他是真精进。那不是假的,真精进!

  你看五十三参,每参访一位善知识,他的境界就向上提升一层。参访德云比丘,他是初住菩萨;参访海云比丘,他是二住菩萨;参访妙住菩萨,他是三住菩萨。他天天在升,往上升。他如果有丝毫懈怠,有丝毫懒散,他就堕落了,他怎麽能够超生?永远保持不断的精进,所以人家一生圆满菩提。这是世尊在《华严》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说明无上菩提是任何一个人这一生都可以证得,只要你学善财童子这样的发心,这样的努力精进,哪一个办不到?人人都办得到。

  人之所以不能办到,善导大师讲得很好,「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很重要。什麽是缘?修学环境,生活环境。果然能够遇到好的缘分,遇到好的善知识,遇到好的生活环境,好的同参道友,你这一生决定成就,你修学过程当中没有障碍。

  但是要遇到这样殊胜的缘分,诸位想想,多大的福报!我们今天住在这个环境,这个环境可以说是相当殊胜,但是还有些人为难你,看你不顺眼,说你的闲话,给你气受。我们接触到了,心里想我福报还是不够。比起一般人,那我有福得多了,我有这麽好的一个修学环境。总要自己觉悟,总要自己认真努力,一心向上,与人为善。

  我们这一生当中心善、意善、行善,见一切人,只看人家善,不看人家恶,我们一生生活在纯善的世间,你说这个生活多美!这个人多幸福!幸福与否,都在你一念之间。你一念正,你这一生过幸福美满的生活;你一念邪,你也就处乱世,你的生活充满了荆棘,充满了苦难。

  这三句,在此地做一个总结,一定要学诸佛菩萨,以善心善意善行,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我们所遇的没有一个不是善人,我们所处的皆是善境界,净土、华藏岂不就在现前吗?这桩事情,就在乎我们自己要觉悟。觉悟的人,永远保持一念善心;这一念善心,就是自己的真心,就是自己的本性。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就是说的这桩事。

  佛教人修行,就从三善根修起,无贪、无痴、无瞋,这个话佛说了万遍不止。我们听得耳熟,可是就是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就是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放下,利益众生的念头没提起。我们是出家人,出家人的本分是为人演说,这是我们自己的本分事情没做到。

  前天我们会见新加坡未来的总统纳丹先生,他告诉我他对於佛教非常尊敬,他说:「佛教不重外表,重视内修。」他说的话很内行,他清楚,他明了,他知道佛法本分是自己认真修行,是在用内功提升自己的境界。这就是佛教给我们「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来给人看。

  陈大使那天问我:「你们讲经说法的总题目是什麽?」总题目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两句话就是世尊「为人演说」的落实,演是表演、做示范,我们要做到,然後才能教人。你自己都做不到,讲这些经觉得难为情。难为情要不要讲?要讲,不讲你就完了,你就没救了。每讲一遍觉得难为情,良心发现,好事情!如果不觉得难为情,那个人就是麻木不仁,完了!还觉得难为情,你这个人还有救,你还有良知。一定要讲,常讲、多讲,自己不知不觉慢慢就契入境界。所以我们看到纳丹先生,他懂。我们如果能从这个地方下手,从这个地方认真努力,道业决定会有进步,会有成就。特别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如果我们一心在道业上,一心专注在自己本分上,这个世间的zai 难会忘掉。

  我今天把《华严经》科文表解里面一段序文缘起,印出来给你们同学们做参考。你看看在这个艰难困苦的时候,人家是怎麽做学问,天天做这个工作,乐此不疲,天下大乱的事情,忘得乾乾净净。他为什麽会忘掉?他心专注在这里面,没有去想别的事情,人家成功了。我们今天要是专注在经教上,天下太平,什麽事都没有,境随心转,这是事实;决不是说说而已,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