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一句终生的教言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7-31 13:27     标题: 一句终生的教言

有这么一句教言,它简单又震撼,我个人把它视为心宝,虽然有一些人知道它,但是我今天还是打开心库,向那些有志于今生修证佛法的人推荐这精华宝藏。

  这句教言是吉美嘉威纽古的话:

  我应该实证心性!

  纵使是死,也别无他为,我只该做这个!
  

我想画蛇添足地解释一下,虽然你一读到它已经会足够的震动了。

  首先,我们应该亲近一位上师,然后证悟我们的本性。(这需要足够的幸运!在吉美林巴的教典中,反复强调能遇到一个真正的大圆满上师是多么的幸运,因为这表明你已经生生世世聚集了足够多的波罗蜜,或是说——功德。)

  吉美嘉威纽古在吉美林巴身边得到15天的“成熟导引”(一种大圆满的经验口诀,当成熟了一个阶段以后,上师会传下一个阶段。此外还有有别于经验口诀的经典口诀,这是侧重于义理的,吉美林巴把经典口诀传给了另外一个弟子。),然后,他在山洞苦修,终于在出洞时思念上师的一刹那,他亲见了法身本性。

  但是,按照大圆满的教法,除非你是一个顿根,可以不断的在心性之中流淌,其余的根基,则需要不断的熟悉这个本性。正如莲师所言:“不需要禅修但需要熟悉,熟悉到自然而然的地步就是真的禅修宝贝”。因此,认识本性,串习修持,稳固决定,这三个步骤是大圆满的必然环节。吉美嘉威纽古他并没有示现出一个顿根的样子,反而,终其一生,他不断的精修,他好象一个野兽隐居,没有人知道他的伟大身份,他从来不谈论嘴上的华丽教法,在一个平凡外表的遮盖下,他觉性的光辉在不断的璀璨光明!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应该实证心性!纵使是死,也别无他为,我只该做这个!

  故事就先到这里吧,回过头来看这句话:——

  我应该实证心性!

  这是说,那些没有见到心性的人,应该见到,已经见到的,要时刻安住在里面。

  时时刻刻的安住的人,正如以下20种:

  四种一切随缘

  衣食住行之受用一切随缘,无论顺逆之时境一切随缘,康病生死之身况一切随缘,丰乏与否之资粮一切随缘;

  四种平等任他

  毁誉讥赞之言语平等任他,是非善恶之行为平等任他,饶益损害之相加平等任他,亲疏恩怨之分别平等任他;

  四种无动于心

  外界显现之幻化无动于心,内起心念之游戏无动于心,苦乐情绪之感受无动于心,破立迎斥之分别无动于心;

  四种已然隐没

  默然他人不知自德已隐没,不查他人过患我慢已隐没,境界不净不染错见已隐没,与师相融无二自心已隐没;

  四种不变恒然

  恒认心性超越障覆见不变,恒于离戏无对治中修不变,恒于无别一味平等修不变,恒愿他人先圆功德誓不变。

  这样的人,即使他在观看歌舞,其实他的心并没有被现象拿走,因为他一直在自己的法性之中。

  但是,由于我们往昔的业障,一是我们无法见到本性,二是纵然见到,也回像小鸟喝水那样,点一点头,就匆匆忙忙的跑向别的地方,或是躁动不安不想修行,或是甘愿迷失在林林总总的幻相之中。

  因此,我们要发愿,没有证悟心性的,应该依靠上师而今生迅速证悟,证悟的,要这样想,我要把所有的事情先放下,第一要紧的就是赶快熟悉这个心性,做到不辜负上师的深恩。

  至于“ 我应该实证心性!纵使是死,也别无他为,我只该做这个! ”这句话,有两个含义:

  一是:也许我们放下一切不管而修觉性,这样我们会缺少供养而死去。但是无论如何,“修觉性”和“死去”相比,死去没有什么大不了,因此,我们修觉性的行为,不会因为死亡的威胁而停止。

  二是:我们从现在开始,到死亡结束,也许还有一段时间,无论这段时间是常还是短,我们会经历很多事情,但是,作为一个修持心性的人而言,生死之间任何的事情都可以不管,而不能不修心性,同样,在这余生之中,只有修心性这一件事,其他的可有可无,可以随时放下。

  人生到死之前,自己有很多琐事,正如阿底峡尊者说:“出现空行母的授记魔时,不要顾虑制伏它;出现修证境界魔时,不要执着用正见来制伏它;出现发达动荡杂乱的‘利他’事业魔时,不作‘利他’来制伏它。”无畏洲至尊说:“山上苦修得来的诸功德,卖给有钱人家作消灾品,‘利他’事业发达傲慢气涨,是中了恶魔当心堕险境。” 所谓琐事可以先放一放,真正自利,就能利他,否则这个人身一消耗完,很久很久才能再得到,这样也可以见到那些死了愿升天的人很可笑,而不愿受苦却偏偏掉恶趣的人很可悲!

  好听的话不难说,好看的事业却不容易成就。光看到大圆满里解脱平等的内容很精彩,可是修行的时候才知道该哭该笑。所以也奉劝有心实修的人,不要把大圆满挂在嘴上,不要把自己的功德放在心中,应该作一个别人不知道的人,作一个被人不屑的人,这样才能逐渐的通过实修,完成最终能利他的事业。

  格言有万千,窍诀涌不断,但是总集摄要的话,我个人就只珍藏这一句——我应该实证心性!纵使是死,也别无他为,我只该做这个!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7-31 13:27

关于心之精粹教导:掌中佛法/麦彭仁波切

掌中佛法麦彭仁波切以下是一篇之前未翻译过的关于大圆满道路的教言。作者是伟大的宁玛派禅修大师麦彭仁波切(1846-1914),他试图以《掌中佛法》此文来说明“心之本性”。



我顶礼莲花生大师,以及作为智慧文殊师利菩萨(注1)化身显现的伟大上师,并诸佛及佛子们,对那些渴望学习能够认识心之甚深法义的禅修之法的人,我将简言阐释此精要教法的入门之径(注2)。

  首要的是必依照一位已获证悟体验之上师的精髓教导而行。

  如未进入上师教导之体验,那么一切禅修的坚持和努力都如同于黑暗中射箭。出于此因,要舍弃所有关于禅修的腐化与造作之见。

  甚深要点是将觉知安住于无伪、自安住的状态(注3);赤裸之智慧真相脱离于心之局限。例如,它的辨别,经过证悟这一智慧,契入精髓要义。“自本初不变”之意为自然、无造作之状态。已于内在确信所有显现皆具法身(Dharmakaya,注4)本质,切莫再舍弃这一知见。沉溺于关于道路诸般不得要领的解释中无异于追逐彩虹。

  当禅修体验作为那个伟大而无造作状态之觉知的产物升起时,并非经由对外在的专注,而是通过安住于无为(注5)。

  神奇呀,竟然会契入如此知见!



  在进入这种中间阶段的幸运时刻,通过忆起“本心”的自安住状态,修行者持续安住于不动境界。

  仅是安住于此境界即足。

  无造作之心即此无它。

  升起的头脑,辨别的乌云,如果障碍产生了禅修之主客体之分别,此时要忆起自本初不变的心之本性—“本心”,如虚空广博。

  通过放松,解放紧张并驱散对这些概念的执取。自安住体验非四散飘荡的念头。它是清晰而光明的空性,脱离于所有头脑的执着;举例、象征和言辞都无法描述这种状态。通过无分别智可以直接洞察绝对层面的觉知。这个伟大的、不偏不倚的空性觉知从未改变过,没有在改变,未来也不会改变。

 事实是障碍了自己本相的是不断升起的概念之染污:各种让人困惑的虚妄之谈。

  多么令人悲伤!

  追逐海市蜃楼会得到什么呢?

  追随那些千变万化之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向虚空攫取会有怎样的利益?

  无尽的概念只会令我们迷失方向。

  放下这个令人筋疲力尽的虚无,于本初状态中放松。

  真正的天空是了知轮回和涅槃都只是幻相显现。

  尽管显现得如此种类繁多,却要以一味视之。

 通过熟悉禅修,可以立即忆起天空般的觉知,那是超越概念的赤裸而自安住的生动觉知。

  自然心超越心智,以及苦乐。

  法喜于此完全放松状态中升起。

  此时,无论行、住、饮食、睡眠,持续安住于此状态中,则一切皆为修法。

  因此专注修法之意即为虚空般的觉知。甚至在正式禅修之外的时间里,概念也会大大减少。



  在这最后阶段的幸运时刻,于行、住、饮食、睡眠四时(注6),升起各种概念的习气、以及心之业风都被转化。

  修行者具有了回归安住于本初智慧之不动城的能力。

  被称作轮回(注7)的只不过是概念而已。

  这个伟大的智慧超越所有的概念。

  此时,升起的一切皆显现为完全圆满。

  此大净光之状态持续不断——无论日与夜。

  它离于忆起与非忆起之念,通过忆起遍在之基础地而升起于本处。此时,无需通过努力即成就。

  毫无例外地,道与果之品质皆自升起(注8):遍知与慈悲,等等,正如夏日里成熟的青草一样增加。

  从忧虑与自负、希望与恐惧中解脱,它是无始,亦无终的殊胜大乐,如天空般广阔。

  这个伟大的瑜伽就象是游戏于不偏不倚之大圆满天空中的大鹏鸟。

  多么美好啊!

  如此依于上师之精髓教导,显现此心髓智慧的方法是要以如海洋般广博的方式来成就福德和智慧两种资粮。之后,证悟会毫无困难地呈现于你的手掌之中。

  多么神奇啊!

  由此,愿所有有情众生,通过此教法解释之功德,皆得见充满活力的文殊师利菩萨,他是个人觉性的慈悲活力,无上的导师,大圆满净光之金刚本质。

  得见此,愿我等于此生获得圆满证悟。本文由麦彭蒋阳多杰仁波切撰写(注10)。由堪布巴登辛饶(PaldenSherab)、堪布则旺东嘉(TsewongDongyal)、德博拉.洛克伍德(DeborahLockwood)和迈克.凯慈(MichaelKatz)翻译。

  注1:文殊师利:智慧菩萨。根据佛教传说,文殊师利是一位安巴(Amba)国王的转世,他发誓要成为一位菩萨以利益所有的有情众生。

  注2:甚深教法:上师的心髓教法;上师给予他心子的关于禅修的浓缩精髓教授。

  注3:无伪状态:升起于明觉的觉知;没有更改、非由因果产生的纯净觉知。

  更多的信息,请参看法王南开诺布的《日与夜的循环》。

  注4:法身(Dharmakaya):Dharma的意思是“全部的存在”;kaya的意思是“它的层面”。存在的基础地是明性和光明的,其中所有的现象都被看做本有存在的空性。

  注5:无为中升起的禅修体验:大圆满的禅修是无概念的,只能通过没有努力地证得个人真正没有局限的本性才能获得。以行动或者努力来成就禅修与大圆满修法放松的觉知相对立。

  注6:行、住、饮食、睡眠:在所有这些四种活动中,大圆满修行者都要努力保持觉知。

  注7:轮回:生存的循环,分为出生、衰老、疾病、死亡和重生。被欲望、仇恨和无明所驱使,有情众生根据他们的业力不断在轮回的六道(天人、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中投生。

  注8:自升起的特征:作为大圆满修法的自然结果,高等的修行者可以发展出超常的能力,诸如大智慧、慈悲和遍知,等等。

  注9:两种(资粮的)积累:通过善行积累福德和通过禅修积累智慧。尽管两者在修法的路上都很重要,但佛陀说过,如果一个人于禅观状态(智慧的积累)中安住了相当于一只蚂蚁从一个人的鼻尖爬到额头那么长的时间,这个功德大于他整个一生通过行善和布施而积累的功德。

  注10:麦彭仁波切:十九世纪著名的藏传佛教上师和学者,他是巴珠仁波切的弟子,撰写了大圆满最初的释论和其他重要的佛教经典。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