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生根活佛 打坐如何能够明心见性
[打印本页]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8-31 16:31
标题:
生根活佛 打坐如何能够明心见性
一般糊里糊涂地打坐是不一定能够明心见性的,想通过打坐而明心见性需要三个条件:首先要知道“明心见性”的含义,然后要知道如何才能“明心见性”,最后要知道如何才能修成“明心见性”。关于 “明心见性”这方面,很多宗派都有不同的见解与观点,我在这里依雍仲本教来讲讲“明心见性”的含义。
从自心来讲,“明心”就是明悟自己的心,“见性”就是见到自心的本性。从人们的理解来讲, “明心”就是明了我们的心,“见性” 就是见到性相。从体证的角度来讲,“明心”就是了知万物的灵性, “见性”就是体证灵性与见到万物的本性、就是彻底明白万物的本质。对万物本性的体证,必须要用心去感受,才能彻底地认识。否则,任你有再大的功德,也体证不了万物的本质。从修行的角度来讲,“明心”就是透明的自心与智慧,“见性”就是见到自心的本性与佛性。从禅修的角度来讲,“明心”就是要参透自己的本来面目,明悟自心,“见性”就是透彻地见到自己的本性,也就是证悟佛性。从大圆满的角度来讲, “明心”就是用我们自心的能量和作用去彻见、领悟。,是自悟智慧,“见性”指的是妙体与真理,也是自然智慧,自悟智慧透彻地见到自然的空性而觉醒、了生脱死、证悟空慧不二、就叫作“明心见性”。
那么“心”是什么?“心”并不是我们胸膛里的那个肉团心,而是我们因对境而生起来的念头和思想;“性”又为何物呢?“性”是生起心的根本,是心的本质。现代学说认为:心的本性就是心的能量,没有它,对境就生不起心来。佛教讲的“性”是心的本质,是空性,它是无形无相的,所以肉眼虽不能见,但它却能起种种真实的作用,犹如水中的盐一般,虽然不可目睹,但事实上确实在起作用,“心”在佛经上还有很多异名,比如说,真如、如来藏、佛性、真心、大圆胜慧等等。。。。。。
如何才能 “明心见性”呢?对一般的普通人而言,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空相的,要先认识自心的现象,再反观自心,最后要彻底地认识心的本性,心的本性就是“空”,心的本质空性就是心性、就是佛教所讲的佛性。你认识了心的本质空性之后,你还要认识“心”的自性里本来就有透彻与明亮的一分,那就是观察诸法的智慧与明慧,只有明慧才能见到心的本性与佛性,可是“明慧” 的本性也是空的,所以自心的本性和明慧皆是无二的。只有当你的心安住在空性和明慧无二之上,才能见到心的本性和自性,才能感受到自心的常乐我静。
如何才能修成“明心见性”呢?我们只通过文字和理论上去认识“明心见性”,并不代表已经感悟到了“明心见性”、更不能代表已经达到了“明心见性”的境界。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自己的心是明白的心,还是无明的心。妄念纠缠的心就是无明的心,远离妄念的心就是透明的心。如果自己的心被妄念沾染的话,心就会跟随妄念乱跑,那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去留意观察自己,那样,也就没有办法见到自心的本性了。如果能放下妄念的话,自心自然就清净与明澈,那时候,明慧也将自然显露出来,根本不必要去寻找,透明的心自然就能见到自心的本性,因为,自心的本性自然显露出来,就是自心归回到了本来的面目,犹如太阳本来一直就在空中,但是被乌云遮盖着,我们就见不到阳光,如果你能够去驱散乌云,当乌云散开的同时阳光自然就能显现出来,不需要另外再去寻找太阳。古大德有云:“极意参寻无觅处,放下顿见真如性”。如果不除妄想的话,我们的心沾染了妄念的染垢,心就会杂乱不堪,妄念自然就会像乌云一样遮蔽心性、永不见到心的本性。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8-31 16:32
.
放下妄念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慢慢地一点一点放下、再放下、到最后彻底放下,慢慢磨掉习气,等到一切因缘具足,自然就能明心见性而悟道。另外一种,是顿超放下,如麦加龙珠大师那样地放下,麦加龙珠大师以前靠放羊过生活,是个文盲,四十五岁那年,有一天早上,麦加龙珠看到恶狼追杀一只羊,他跑过去看着母羊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场面时,麦加龙珠的心中突然产生了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想法,于是放下了一切,去了一个叫“巴勾”的地方找到雄智结布大师求法。七年过去了,他一直都在为上师干活,但七年之中雄智结布大师从来没有给麦加龙珠传过法,而只是让他背石修房,修完房后再让他拆掉,再把石头搬回原地。就这样七年之中麦加龙珠对雄智结布大师一点也没有怀疑。后来有一天,麦加龙珠背着石头连站都站不起来了,后背的肉皮也磨破了,他趴在地上,心里很伤感,伤心地流泪了。这时候雄智结布大师知道后转变光体,在麦加龙珠前方的空中说:“孩子,不要伤心,抬起头来,以前让你背石修房是为了消除往昔的罪孽,从现在起你已经消完罪孽,很快就会出现正确的领悟。”说完后,上师消失在天空中。后来上师终于传法给他,两年以后麦加龙珠觉悟了无上佛法殊胜大圆满象雄耳传的本性,圆寂时全身变成虹光。
另外古时还有一位禅师,他苦修了十几年,但却一直没能悟道。有一天他去喝水时,不小心打破了杯子而在一瞬间大彻大悟!所以,“明心见性”是欲速则不达的,不用着急。如果我们能够先要磨掉所有的习气,放下一切妄念,不夹杂、不间断地多听经闻法,经常反观自心,待到机缘成熟时,自然就能悟道。现在很多人心里一直想要明心见性,可是,眼前的烦恼不能除,当下的习气不去断,万般难舍放不下,那样的话,“明心见性”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很难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现在很多人会想: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不就是“一闻千悟”的吗,妄想自己也有一天能像慧能大师一样顿超而开悟,但是大家要知道,慧能大师的“一闻千悟”那可是无量劫以来渐教修行不断熏修而来的。所以,我们还是先慢慢放下,再一步一步地修上去最好,等一切成熟时,自然就“明心见性”了。
现在很多学佛者,总是什么都不做,却每天都想开悟、都想见性、那就是白日做梦。也有些人,真心想修行,可是却又无奈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怎么下手、如何悟道、怎么悟道?如是左右为难、不知所措。有些人虽有幸遇见很好的师父修法,可是却喜欢听信别人的话,在修行过程中半途而废,实在可惜!因此,大家一定要先多闻佛法,再来修学放下一切,耐心地打坐静修,认真地反观自心,待修炼成熟之后,自然就能明心见性、立地成佛。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8-31 16:34
清静与求静
静坐分两种:一种是清静,一种是求静。清静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求静是一种造作的状态。清静和求静都是修行与修身的必然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清静能开发智慧、明心见性,求静能身康体健、却病延年。因为一切生命的能量都是从“静”中获取的,这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在自然界中,任何动植物以及矿物的成长,都是从“静”中汲取能量的。
如果我们留意一下植物的种子就会发现,它们都是在静态中生长、在动态中凋谢的。我们人的生命也是从“静”中生长、在动静交替之中成长的,人们白天活动与工作,晚上必须要睡眠与休息,如果晚上不睡不休息,人的体力和精神状态就会不正常。所以人是必须休息的。休息是一种惯性和必要的行为,人的体力和精力都是要靠休息来充沛的,就像手机的电源一样,电量用完了,就必须要重新充电。人也要靠充分的休息而获得生机。而打坐静修正是最能补充能量的休息。
在我们静坐修行的过程中,有些人认为思想和情绪都是念头,觉得不能有,因此特意地去克制它,控制它,想阻止所有的念头,这种修法就是求静、是一种控制的静坐,其实更难静下来,因为你在控制的时候,“想控制”本身就是念头,你的心根本就无法静下来。控制静坐是并不可取的,因为大海有波浪,太阳有光线,心有思想,这些都是很自然的正常现象。
那么,我们怎样得静才最好呢?自然静就是最好的静,就是本来的清静,如何得静呢?比喻,大海的波浪不会干扰大海,因为波浪是大海的本性。波浪从大海里产生,最后还要归回到大海之中,与大海融合为一体。光线从太阳之中发射出来,光线根本不会干扰太阳,光最后还是归回太阳之中,和太阳变为一体。同理,思想是心性的表现,从心中生起,最后也会自然归回到心性之中,与心性变为一体。这里所讲的“变”不是改变,而是自然的回归。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念头,到底怎么去安住呢?过去的思想已经停止了,未来的思想还未生起时,当中就有个间隙,我们的心就要在这个间隙之中安住下来,就是当下要清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法之修始于当下。我们就抓住这个“当下”让自己如如不动地“静”下来吧!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