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徐自民主讲 佛学概要十四表]讲解 (1-3) [打印本页]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9-12 15:40     标题: 徐自民主讲 佛学概要十四表]讲解 (1-3)

雪庐老人编表 / 徐自民老师 民国八十五年 讲於台中莲社大专佛学讲座
-------先明佛义                        

           甲、佛之释义


第一讲表是‘先明佛义’,先要明了‘佛’这个字的意义。什么叫做佛呢?各位看甲、乙、丙三大段。甲‘佛之释义’,就是解释佛这个字的意义,因为我们现在研究佛学,首先佛这个字什么意思先要了解。我们信佛、研究佛,这佛是释迦牟尼佛,可是这里讲的这个佛是普遍的任何一尊佛,佛字都是这个讲法。释迦牟尼佛这个佛是这样讲法,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的佛字也是这个讲法,所以这个佛的意思是一般性的。再说,我们大家现在开始学佛了,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呢?学佛的目的,将来就是要成佛,大家不要客气,我们学佛将来就是要成佛啊,我们将来成佛,这个佛字也是这个讲法。


‘佛’这个字是简化了,是按照印度文的字音简化的。印度文本来是‘佛陀’的意思,佛陀照中国翻译的时候,佛陀就简为一个佛字。原来‘佛陀’全部意思来讲有两个要义,所谓主要的意义。至于说讲佛这个意义的话,就是讲一般性的佛字。佛的意义,讲不完的,就是再有智慧的人把佛这个字讲上多少年数,佛的含意也讲不完。这里只能讲主要的两点要义,一个是智者,一个是觉者。觉、智是文言文,翻成白话,智者就是有智慧的人,觉者是觉悟的人。什么叫做佛呢?佛是有大智慧的人、是大觉悟的人,这两个要义。


           智者


    智者’这个智不是那么简单,要加以分析,所以各位看这个表,智者下边有三条是分析智者。这个智者虽然解释是佛,可是我们虽然现在是个凡夫,距离成佛的境界还是遥远得很,虽然是遥远,可是我们人人都是智者,都有智慧的。既是都有智慧的话,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佛?还要将来成佛呢?这是因为我们凡夫众生迷惑了,虽然有了智慧,自己现在被很多不了解的事情迷惑颠倒,颠颠倒倒的,迷迷糊糊的,被这些东西把我们障碍住了,我们就不了解。


    禅宗讲个比喻,我们的本有智慧就像一面光明的大镜子,那个镜子人人都有的,我们心里有镜子才能够照到一切,照得清清楚楚的,拿这个来比喻智者。有智慧的人他把什么事情、什么道理都是一目了然,那现在为什么不能够这样呢?就是镜子上面染上很多灰尘,很多障碍东西把镜子的面给遮闭起来了,所以这个镜子不能发出照明的作用,我们凡夫是这个情形。可是要知道,虽然被那些灰尘、障碍物把镜子遮闭起来,照不出来,但是镜子的功能没有遗失啊,还是在那里。所以我们学佛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把镜面那些灰尘一层一层地把它洗刷干净,禅宗有一句话,就是要见到本来的面目,见到本来的面目那是比喻的话,就是把我们本有的智慧开发出来,全部开发出来了,这就成佛了。无论那一尊佛,他都是把那些灰尘等等都是洗刷干净了、成功了。我们现在还没有学,开始学的时候先要了解这个道理,然后才懂得这个方法,怎么样把我们心里这面镜子洗刷干净,有什么方法来洗刷。学佛开发自己的智慧的程度,一个程度是一种境界,这有三层境界,第一个境界、初步的功夫是一切智,第二个功夫是道种智,第三个功夫完全成就了,成佛了,是一切种智。


         一切智

什么是‘一切智’呢?一切是代表一切的一切,你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眼前所见所闻的,这还不够,这个地球上,地球以外的天空里面所有那些星球,这都是我们眼可以看得到的啊;还有看不到的,历史上的那些事情,全部的这叫做一切。还有未来的,我们眼前现在也看不到的,未来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一切的道理,这都是用‘一切’这两个字全部把它包含起来。这个‘一切的一切’包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有形象的、没有形象的,我们人的本身,我们人以外的一切的动物,自然界的一切、一切物体,这个都是一切。懂得这一切的道理,这叫一切智。怎么懂得这一切的道理呢?这一切的道理指的是什么呢?这一切的道理是把它总合起来讲,说一句真理的话,佛法有一句很简单的话,‘万法皆空’啊,万法的‘法’这个字就是我刚才讲的,我们人的本身,人类以外其他的动物,还有自然界的各种物体,有形的无形的、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包括无穷尽的太空里面种种的星球,用一个‘法’字包含了,所以各位要认识这个‘法’字就是包含这一切的,这个‘法’就是一切的元素。


一切智就是懂得一切道理,那就知道法的总相。万法总相,就是把它归拢起来,归拢起来一个总相,总相就是佛经里面讲的‘万法皆空’,万法就是一切的法,这个一切的法讲到最后都是一个空相。这个空相看有学问的人和没有学问的人两种讲法不一样,有学问的人他智慧程度智商高,讲到万法皆空,马上就知道,我们这个地球也好,我们台湾也好,整个世界太空里所有星球也好,当体、当下一看就是空的,不要分析,用止观,直接地观,用止观的方法,一观当体就是空的。学问不够的人、智商不够高的人要分析,止观不够,要分析空。智商高的人是当体空,体空就当体就看见空了。智商不高的人、智慧程度不够高的人他要分析,叫分析空。怎么个分析法呢?譬如说现在中国有些科学家研究物理学,得了诺贝尔奖金的,他现在还在分析宇宙的结构,从粗浅的分子分析到最微细的分子,一直分,中子、质子、微分子,到去年分析出来一个夸克,到目前来讲那个夸克是最微细的单位,最微细了。但是这个最微细的还没有分析到最后,它还是物质这一部分。除了物质以外还有心理的因素,它是精神的这一方面,那还没有研究到透澈呢。所以总相用分析,就是一步一步这样分析,分析到最后,物质没有了。现在的科学家研究不到止境的那种境界,他就是不能够从物理世界超越到心灵世界,他要能突破就是从物理世界突破到心灵世界,就融合起来了。那个时候他才知道万法皆空,这是法的总相。不能够从物理世界进展到心灵世界的话,他永久地中子、分子、微分子到夸克,还有叫做什么克,克到什么时候也没有办法,因为始终执著物质这一部分,对于心法不懂,始终没有办法,不能解决问题,那对于一切智他始终不能开发的,开发不出来这一切智。一切智就是知法总相,就是知道一切法万法皆空,用分析的也好,用当体止观的空也好,确实明了一切的法归于空相。


空相分析的时候,佛法又有简单的一句话,就是‘万法因缘生’,一切法都是有各种的因、缘,有各种的因缘和合起来,才有这个法,才现出这个法;因缘一拆散了,还有这个现象没有啊?万法都是现出一个假象,就拿我们这个身体来讲,我们人的身体,这个生命也是个假象,我们这个身体,人生这个生命也是有各种的因缘和合起来,才有我们这个生命的现象。把这个道理澈底明了了,就是一切智。澈底明了这个道理之后,那就是不执著这个假象了。不执著这个假象了,就不会被这个假象来妨碍他,他就可以自己作主,不会被外物来支配,他能够支配外物。被外物支配,他就有生死不断,生生死死的,生死不能自主,那就是被万物所支配的。自己能够知道一切智,知道万法皆空了,能够破除万物的假相了,他能支配万物了,他就能够生死问题解决了。解决了这个生死问题是什么人呢?大家都知道罗汉,寺庙里面有罗汉像,供的罗汉。证到罗汉果的话,他就是得了一切智,他真正得到万法皆空了,万法、什么法也支配不了他,他可以在六道,六道都控制不住他了。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9-12 15:42

   道种智


再讲‘道种智’,道是种种的道理,一切种种的道理,这是什么呢?知法的别相。别相跟总相不一样的,总相就是刚才讲的,万法它一个总就是一个空相,不管那一个法都是空相,地球到最后还是空的,天空里的任何一个星体到最后还是空的,我们人生不空吗?生命也是空虚的。这个法是别相,是差别相,这个法、那个法个别的,不相同。同样在这个地球上,太平洋跟大西洋不相同,中国跟美国不同。就讲中国,中国各省,东南西北各地方也不同。就拿我们人生来讲,我们人的总相,我们都是一个人,都是五官四肢,都是一样,形状都是人。个别地讲,那可不一样了,你是那里人呢?中国人跟外国人不同,中国人自己说你是那一省的人?再说你姓什么?你是那一家的人?就那一家的人来说,一个家庭里面每一个成员也不一样。就一个人本身来讲,就我们每个人自己来讲,别人身体是这样,但是身体里面有头发、有眉毛、有眼、有耳、手脚……种种。这些地方,你们在学校读的书也不少了,从小学念到现在大学,学的生理学也不少了,尽管你生理学学得不少,我敢断定的一句话,你对于你自己你还没有了解,你自己身体的结构,内在的不必说,内在的我看不到嘛,内在的五脏谁看到啊?就是外表你也看不到,你头发有几根?就在眼上面的眉毛有几根?你不知道。你不知道那就不能说大话啦。我知道,我什么都知道,你连你的眉毛你都不知道,你还知道什么东西?这是事实啊。法的别相就包括这些,我们人的本身、动物、植物、矿物……


个别的研究,这些事谁懂得它?我们现在是被那些障碍物把它遮住了,所以不懂,把那些障碍物一层一层去干净了,这些通通都明了了,都懂得了。比如说,一般讲心理学,世界上再有权威的心理学家,也不敢说把任何人的心理他一看就澈底看出来。但是有了这个道种智,自己的心理、他人的心理澈底地明了,就像那个镜子的光明一尘不染的时候,照得清清楚楚地,这是法的别相。知道法的别相,就是道种智。知法总相,总相是个空。别相是有,有是假有,因缘和合起来都是假,现出来个假相。虽然现出的是假相;但是假相是假相,不能说是假的就不研究它。再说我们人的身体也是假相,身体假相你不明了它,很多问题不能解决。怎么样饮食,身体有了病的时候怎么样自己调养,它虽然是假的,你不懂得,自己就不能照顾自己了,那怎么行呢?虽是个假法,别相要知道,知道世间这一些学术,医学、其他种种的科学,现在研究生命学,都研究知道,但世间的这些学术只能知道一点点,不澈底。高明的医生就是把生理学研究得非常透澈了,如果没有开发道种智,他也不到究竟的那个地步,必得要道种智有了,那这个一切就看得清清楚楚的了,这叫知法的别相。


知道法的别相是什么人物啊?就是菩萨,大菩萨,还不是小菩萨。各位现在开始学佛了,对于佛学有兴趣了,真正地学了,要受菩萨戒了,受菩萨戒就是成为菩萨了。但是刚受菩萨戒,这个菩萨能跟观世因菩萨相比吗?那早得很呢!观世音菩萨是大菩萨,你们是小菩萨,小菩萨知法知道一点点,必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地位,才能对法知道非常透澈。所以说道种智,那是大菩萨开发的智慧。



            一切种智

再说‘一切种智’,前面有一切智,又有道种智,一切种智就是把一切智、道种智综合起来讲。一切智是偏于空的这一方面讲,道种智偏于有的这一方面讲,空是真空,有是假有。无论是真空、是假有都是偏一边的,必须一切种智把真空假有都融合在一起,然后开出一切种智,这叫中道,通达了总别,把总相也通达了,别相也通达了,这叫一切种智。


这三种智慧必须要学,学才能够得到,才能开发这三种智。中国佛法有好几宗,其中有一个天台宗,天台宗把这个三种智用三谛来说,以空假中的方法用功。怎么开发一切智呢?用空观来看一切法,可以得到一切智。道种智用假观,假观成功了可以得到道种智。一切种智用中观,中是不偏于空,不偏于假,空假中三者是融合在一心,叫一心三观,有中观智,中观成功就是一切种智。


这三种智者,无论那一尊佛都是用佛法的方法来修成功的,一步一步地,一切智、道种智、最后到一切种智全部开发出来了,成为智者。我们还没有开发,现在只是开始学,懂得这个道理,然后再学种种的方法,按照这个方法去修,修成功了,我们也是智者。所以佛法是跟别的宗教不一样,别的宗教是外道,他不明了自己就是跟教主一样的,释迦牟尼佛是教主,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那我们是那个世界的教主啊?成了佛之后,自自然然地,就有个世界,做那个世界的教主。这是我们学佛跟外道不一样啊!外道他不明了他自己有这个智者,不明了自己将来能够成佛。外道的教主高高在上,信他的人只是他的子民,是他的儿子,是他的老百姓,信徒怎么能够跟他相比?这就是心外求道,这叫外道。他不知道每一个众生的心就是这样可贵,我们的心就是智者,所以佛法讲万法唯心,必得要明了我们的心就是这么可贵,这是心法。这就是一个智者,心完全开发出来我们就是智者了。


           觉者


再说,智者本有智怎么能够开发得出来呢?要‘觉悟’!不觉悟怎么知道啊?觉悟也是先开始小小的觉悟,小小的觉悟一直到最后就大觉悟了。我们称赞释迦牟尼佛也好,阿弥陀佛也好,叫大觉世尊,是已经成功的大觉。我们现在开始懂得这个道理,懂得我们自己的心就是佛了,就是小小的觉悟,小小的觉悟要觉的是什么呢?要觉的范围很多,也很广泛,有两个要义:一个是觉察,一个是觉悟。‘觉察’,觉察跟当警察一样的,当警察不是在家里睡大觉,他要到外面跑,那里有小偷,那里有犯罪的人、有犯法的人,他要到处去看。‘觉悟’,经过觉察,察是觉察那个事实,把事情看明白了。觉悟,每一个事情有些道理,明白了,领悟了。这两者,一个是觉察,一个是觉悟。



            觉察


‘觉察’,察的是什么呢?是对烦恼来讲的。我们前面讲我们人人都有智慧,这智慧跟佛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智慧发不出来作用,就是因为有灰尘等等,那是比喻的话。实际上来讲这些灰尘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人人都有种种的烦恼。烦恼是什么呢?烦恼对于世间这些东西,好看的东西、好吃的东西、好听的那些东西,都想把它贪求过来,贪心、贪求心,这就是烦恼。贪求不到的就对人家发脾气了,怨天尤人的脾气,这就是嗔恨心,通通是烦恼。或者自己有什么地位了,自己书念得很多了,有了学问了,自己感觉到比人家高一等,傲慢心,这通通是烦恼。


这些烦恼就是一种障碍,是障碍物,障碍什么呢?障碍我们本有的智慧,有这些烦恼,我们的智慧就不管用了。一般人讲利,利就是贪求这种种利益、权利,利令智昏,一个人他在求名求利,求种种利,贪求利的这种心使得他智慧没有。为什么利令智昏?贪求心就是一种烦恼,烦恼就是障碍,有障碍,智慧就不管用了,开发不出来,这就利令智昏了。


觉察就是‘对治烦恼障’的,烦恼障它侵害我们本有的智慧,就像贼寇、小偷一样的。你一觉察,小偷就无能为力了,一觉察,贼就施展不出他的能力了。今天我们大家都在这里呼呼大睡,眼也不看,耳也不听,小偷跑进来,这里面可贵的东西一个一个把它拿走了,大家都不知道。现在不是这样啊,现在大家都是在这里眼睁睁地看得清清楚楚的,一个小偷进来的时候,我们大家都看,小偷一看,我们都眼睛睁开地看著他,他就不敢动了,他看这里面这些东西很好,再好的东西他也不敢动手了。所以觉,这个贼就无能。那就是说我们一觉察的时候,烦恼障障碍就撤除了。


                 觉悟


‘觉悟’是‘对治所知障’,所知的就是我们对于世间的种种事情道理,本来我们都应该知道,但是有这种障碍在那里,我们就不知道了。所知障跟烦恼障有什么不同呢?烦恼障比如说,也是从贪求心那里发生的,但是它稍微有点不同的地方,烦恼障是障碍我们人的本身,譬如说是生死的问题,有了烦恼障,我们生死就不能了了。我们到人间来,过去在那一道,我们不知道,将来到年纪老了,老了以后还要死啊,死的时候,任何人都不想死,不想死也不行,有生就有死,死了之后又有生,生生死死,生生死死,就是我们人生本身的一个大问题。烦恼障就是这一个大问题不能解决。所知障呢,它是对于一切的宇宙、一切的事情、一切道理,他不能够明了,该知道的他不知道。一觉悟的时候,所知障也就把它撤除了。这有一个比喻,我们不觉悟的时候,昏昏沉沉的,叫昏昧,昏昧就如同睡眠一样。睡眠的时候,对于外面的事情就看不分明。一觉悟就分明了,一觉悟的时候就不是昏昧,眼睛看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对一切事情、一切道理都是明了分明。所以,由于觉察把烦恼障对治了以后,生死问题就解决了。由于觉悟,没有昏昧的,一切事情看得清清楚楚的,把所知障对治掉了。所知障对治掉了,他把世间万法就能看得清清楚楚的,这叫觉悟。


              自行、化他、行满


智者、觉者,先要明了智者,智者怎么一开发出来就是觉,有觉才能够开发智,觉了一分,智慧也就显出一分;智慧显出一分,觉就更增进,又更多的觉察、更多的觉悟;更多的觉察、更多的觉悟,这个智慧开得又更多,这两者之间是良性循环的。两者相辅相成,在下边就是‘自行化他行满’。自行就是自己懂得这个道理,然后按照这个道理去修行的时候,这叫自行。化他呢,不但自己在修行,也教化别人,一方面自修,一方面是教化别人,叫化他。行满,自行、化他两者都行得最圆满了,叫行满。专门讲自行的话,那就是小乘,证罗汉果的,先求自己解决生死问题,对别人他不是重要的,他最重要的是先把自己问题解决,叫自行。化他是菩萨,菩萨一方面自行,一方面化他,是大乘佛法。行满了,这是就菩萨来讲的,就菩萨自行与化他两者都是圆满成就了,叫行满,那是成佛。修成功了,行满了,智者也圆满了,觉悟也圆满了,大智慧的人,大觉者,这就成功了。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9-12 15:43


  乙、二障略举


再跟各位介绍的就是乙这一项,乙是‘二障略举’,二障指的是前面觉者下面讲的,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二障概略地举出来,只能概略地讲,不能详细讲,详细讲的话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讲得清楚,这个只能概略地介绍,举是略举出来。


                人生观—本身烦恼


分成两部分,一个是我们学佛不要忘记本身,我们本身什么呢?我们本身是人,我们到人间来对于人生抱持什么样的观念?一般人各有各的看法。这里讲的‘人生观’,人生观就是对于人生的一种观念,对于人生的一种看法。佛法的人生观抓住最确实、最扼要地讲,就是‘本身的烦恼’,其他的是无关紧要的,最要紧的就是我们自己的烦恼,烦恼就指的烦恼障,有了这个烦恼障在这里障碍住我们本有的智慧,发不出作用来。所以这个烦恼是我们人生很重大的一个问题。要了解这个问题,分成两个要点来,第一个要点是‘当前所受’的,第二个要点是‘当前所造’的。所受的,是我们接受的果。我们到人间来有这个人的生命,这是我们过去种的因,今生结了这个果,来受这个果,这个果不管是苦的、是乐的,真正说起来只有苦,苦的太多了。我们到人间来是接受这个苦果的,接受这个苦果,我们受得不甘心,又造了很多事情出来,所以下面‘当前所造’。当前所造,造的时候又种了因,这个因种下去到后来、到下一辈子,又要尝受这个苦果了。所以当前所受的是过去种的因,我们现在受苦果,觉得是心里不平,不平我们又造了很多的损人利己的事情,我们又造了业了,又种了因,这个因种下去,到来生又要接受苦果了。想想看,整个三世的生活、生命就是这么循环的、轮回的。


           当前所受


现在看我们当前所受的,后来有表,专门分析种种的众苦。现在总括起来讲,我们当前所受的‘众苦’,众苦是很多很多的痛苦、苦恼。再者,我们现在本身有种种的‘不自由’,最大的不自由就是生死不能够自主。三者,是‘不平等’,我们看社会上的人都是不平等的,财富不平等、智慧不平等、地位不平等,那没办法,怎么要求平等是求不到的,这个必须要觉悟的。你要要求自由嘛!现在世界都是讲民主、讲自由,他们现在讲自由,不是这里讲的自由,他们那个自由是非常粗浅的。这里讲的自由不自由,就是生死不能自主。现在讲民主、讲自由,他们作梦也没有想到这自由是这么讲法,他们只懂得那种自由。这是不自由的,这个不自由才是真正的不自由。不平等,我们众生是种种的不平等,这个不平等是怎么来的呢?过去自己造的啊。怎么造的啊?那现在就知道当前所造了。


              当前所造


众苦是怎么来的,要明了当前所造的‘苦因’。我们现在感受种种痛苦,钱财不够,生活痛苦,怎么办呢?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把人家的钱财夺取过来,再进一步地,不讲道德的人偷人家的东西、抢人家的东西。这个就是所造的苦因,造了这个因,将来要承受这个苦果。我们学佛必得要知道,我们现在所遭遇的种种痛苦,就是过去所造的因来的,既然了解我们现在的苦果是因为过去自己造的因,现在就千万不能再造了,不能再造苦因了,必须要觉悟的。


不自由怎么来的呢?当前所造的‘缚具’,缚就是绳子,用一根绳子把我们自己捆绑起来,那个绳子就是一种器具,一种工具。我们人的手脚被绳子绑起来,不得自由。这个缚具是什么东西呢?比喻的话,缚具就是烦恼,烦恼又有另外一个名称,就叫缚具。换句话说,我们有烦恼,就有不自由,不自由就是生死,生死不能解决的话,就是因为我们有种种的烦恼在这里,了解这个道理的话,我们现在学佛就要把自己的烦恼把它破除掉,把这个缚具解开来。


前面讲到不平等,不平等怎么来的呢?我们说人家不平等,对待我不平等,看不起我,我们抱怨人家看不起自己,我们自己要虚心检讨自己。我们对人家也不平等,这是由‘分别业’来的。什么叫做分别?分别是佛学名词,就是用不平等的眼光来看人家,所谓不平等的眼光就是用差别心,就是看这个人有地位的我们就对他很尊敬,说话也不敢对他冒犯;对于乞丐,很贫穷的人,我们就对他说话很高声,趾高气昂地,自己很神气了,用这种心理,这叫分别心。分别心就是自己的心里有高低不平等的、用差别的来对待外面的人,这叫分别。有这种分别心对待人,自己就在造业了,造的就是分别业。造的什么分别业呢?他是一个大人物,他是一个很有权力的人,你事先不知道,你把他当做一个没有权力的人看待,你跟他说话尽量是顶撞他,说些难听的话给他听,结果一看,咦,这个不得了,我冒犯了他,等你发觉了以后,也已经造成了,造成了的时候,他就是,喔,你这个小子现在知道我的身分了,对我是恭敬了,你原来对我那样不礼貌,我就知道你这个年轻人,他就是那样对待你了,这是分别。我们要平等的心对待人,不管他是什么身分,他有权力也好,没有权力也好,你对待一切人都要尊重人家,尊重人家的人格,维护人家的尊严,那这就好,就不会造分别业了。有了分别业,再小心也难免造业了,无形中就不免得罪人,别说是他现在是有地位的人,就算他现在没有地位,他过没几年的时候发达了,你再见面,他认识你,你再要求他替你办一些事情,帮你的忙,他就不肯帮你的忙,为什么呢?你这个分别,你原来对他不好,这是你分别业造成的。我们了解这个道理的话,不要造这个分别业,我们一体恭敬对待人家,他是当大总统也好,我们固然要尊敬他,他就是一个在街上流浪的,没得吃没得穿的,我们看他的人格,他还是个人啊,我们跟他说话还是要尊重他,不要侮辱他,说不定他这个流浪的情形过几年时来运转,他比你现在要好了,这个人世间事事无常的。了解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们任何人都要一体地恭敬,要平等地对待人家,那你就没有分别业了。讲到究竟的地方我们应该如此,不管这个人如何如何,将来是好是坏,现在我们对于任何人都不要以分别心来待人,都要尊重人家的人格,这就是不造业。不造业的话,那就没有分别业,佛法最重要的一个要修慈悲,一个要修平等,慈悲心是对待一切人都要慈悲对待他,平等是一切人我们要平等心来对待他。自心平等了,自自然然的我们就没有感到不平等的这种痛苦了;我们所以感受到这个对我不平等、那个对我不平等,最重要的我们心里不平等,然后才有不平等的这种感受;如果我们自己心理就是平等的话,不管人家对待我如何,我们是平等对待人家,我们心里很坦然,自自然然就不会有不平等了。


所以我们本身的烦恼,当前所受的应该觉悟,一觉悟的时候,众苦可以解。这个众苦的苦果是我们过去自己造的,自作自受,我们很坦然接受,这个没有什么痛苦。虽然有苦,我们心里境界一转,也就没有什么苦了。至于讲不自由、不平等,我们心理一转,不自由的生死不能作主,我们从现在开始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按照方法来转的话,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后面当前所造我们就不能再造了,苦因就不能再造了,烦恼也要想办法把它转,分别业我们不要有分别心对待人家。这就是应该觉悟之一、应该觉悟之二。这样我们人生观就很正确了。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9-12 15:45

  宇宙观—环境所知


                森罗万象


再讲到‘宇宙观’,宇宙观是环境方面,‘环境所知’就是所知障。所知障也分两个要点来讲,一个是‘森罗万象’,森罗万象就是一切的自然界物质这一方面的这些环境,包罗万象的。这个万象怎么样呢?‘恶的难遣’,我们现在看见到空气不好,每天电视报告那个地区空气品质不好,空气品质不好就是恶。分贝太高,那是噪音,我们研究音乐的人都知道,我们耳朵听觉,声音太高也不好,太低也不好,不高不低的,我们能够忍受,听觉才能维护不受伤害。讲到音乐的话,根据我们听乐的区域,高要高到什么程度,低要低到什么程度,有一个程度的,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个中间,旋律要调整的,太高太低的话都不好。所以恶的环境,声音也好,那个噪音,水质也不好,空气也不好,这些都是恶啊。恶的环境要把它排遣出去,不容易的,住家的环境你自己要维持得很好,你把它扫得干干净净的时候,人家不讲公德,把垃圾随便倒,养了些狗、宠物,在你的房屋周围解的大便小便,让你受不了,你叫人家不要养,人家也不一定听,这个是很难很难排遣的。


‘好的难求’,要求得很清净的环境,一般人到国外、到欧洲,欧洲有些国家很好,环境也好,也很没有噪音,一切那么安静,有秩序也不乱,环境整理得也很干净,到那边去旅游参观,你想把我们的环境变成像那个样子,或者是我们移民到那个地方,谈何容易啊?条件不具备的时候,你求那种环境,求不到啊。


好的难求,就算求到了也是‘得易逝’啊,得到了,世间环境有转变的。比如说我们台湾在过去人口少,人口少的时候,人也不会感觉到现在环境这么恶劣,街上交通也不会这样乱,在三十几年的时候,三十年前的话,我们在台中市大街上来回散步很清净的;现在你在街上能够散步吗?各种车辆忽然地冲到你身边来,没有压到,也会被吓得受不了。它就是容易转变,一转变,环境就是失去了。这是森罗万象,我们应该知道。


再讲到‘人情事理’,人情事理是人类社会、人事环境,森罗万象是讲的自然环境、物理的环境。人情事理是人事上的环境,就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事、理、人情。人情、人的心理,研究那一门心理学,他也不能够把一个人的心理完全研究透澈了,没有办法的。为什么呢?人的心‘情多异’啊,人有那么多,一个人有一个人心理,异是个人的心理不同的。同样一个人,他这个时候是这个心理,他那个时候又那个心理,他时时刻刻在那里转变的,这是‘情’。


事呢?人类社会的事啊,那变化太多了—‘事多变’。比如说,美国环球航空公司,一架飞机上那么多人,高高兴兴地一上飞机,在空中忽然一个大爆炸,这种事情变化谁预先知道啊?预先不知道的。这突然的变化,很显著的。不显著的,如那一个国家、那一个社会、大的团体、小的团体,时时刻刻在那里变啊。一个团体因缘和合成立,成立时就在变化了。中国有一部经书叫‘易经’,易经是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伏羲氏画卦的,最重要的讲变化,那个卦变来变去的,我们普通人讲:说好了你怎么变了卦了。说好变了卦,不错,每一个人、每一种事情,事情做这样的话,突然变了卦了,多得很。我们不了解这个世间变卦的事情,任何人做事情都有变卦的时候,社会那桩事情都有变卦的时候。为什么呢?事情就是这么多变的。这应该知道。


任何一个事情,你要问为什么有这个事情呢?它有它的道理,所以叫理啊,要研究事情这个理,‘理又多秘’,秘密啊,非常隐微的,秘密的,不是表面就能看得出来的。比如说美国航空的飞机爆炸,为什么炸?这当中有它的道理,就算美国人把飞机空难事件找出来了,找出来也不过把粗浅的原因、道理找出来,这个道理深入地研究,为什么这个事情发生啊?那复杂得很!微妙得很!所以理是多秘的。


人情事理,情是多异、事是多变、理是多秘,我们人都不知道啊,必得要研究佛学,才能够按照佛法,懂得这个学理,一层一层地去研究。中国的圣人,中国的经书,就教人家通达人情世故。古人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懂得人情世故,你文章做得再好,文章不合乎人情世故,你文章就不是好文章,人情要练达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好文章;不懂得世故,不了解那么透澈的话,学问也不是真学问。所以中国的经书是讲这个,佛法更是讲这个。


我们研究宇宙观,包括自然的环境、人类社会环境,要了解这些现象。应该知道自然的环境,这是其中之一。社会环境的人情事理应该知道,这是其中之二。这样的话,就是宇宙观、所知障。你按照佛学的学理去研究,然后用功夫修行,把所知障破除掉,你对这个宇宙就彻底明了了。彻底明了宇宙,宇宙就不能支配你,你能支配宇宙。外道讲宇宙万物是神所创造的,学佛后我们才知道,人人都能创造,我们人人只要把所知障破除掉,我们就是宇宙的主宰,我们主宰这个宇宙,这是最正确的宇宙观。


二障略举,一个人生观,一个宇宙观,这是正确的观念。你有这两个正确观念,再看一般的现在西洋讲的哲学,哲学也讲人生观、宇宙观,还有本体论等等,你了解之后,你看人家研究什么,你就知道他在什么一种境界。


                丙、宇宙人生范围


前面是讲人生观、宇宙观,这是概略地略举出来介绍,这个介绍不过让我们有这么一个概念而已,不能详细地讲,详细讲岂只是这一两个小时能讲得明白的啊!现在是第三段,就把宇宙人生它所涵盖的范围再提出来说一说,涵盖这个范围怎么样呢?一个是就空间这一方面讲,一个是就时间这一方面来讲。


宇宙是中国的学术,在淮南子里边讲的,淮南子是汉儒著作的一本书,在那部书里面讲‘四方上下曰宇’,四方上下就是空间,就叫宇;往古来今,往古就是过去的时候,来是未来,今是现在,叫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这叫‘往古来今曰宙’。四方上下这个宇是空间,往古来今曰宙,这个宙就是时间,所以空间时间是现代人讲的学术名词,中国古代这个名词就是宇宙,宇宙这两个字就是空间时间。


空间范围十方,十方就是淮南子所讲的四方上下,不过是概略地讲,四方再加上四隅。四方是东西南北,四隅,隅是个角落,东北、东南、西南、西北这四隅,‘四方’、‘四隅’再加上‘上下’,就十方了,空间有十方。时间有三际,三际是有过去、现在、未来,际是一个分际,三个交接的,这叫际。


               空间十方


整个空间,‘方皆有生’,这里请各位注意一下,虽然讲的是十方,中国的数目字都是有一种代表性的,比如说‘十’是代表一个圆满的数目字,十方就是包含所有的空间了。就现在的科学知识来说,整个的虚空都是在这个范围之内的。


               方皆有生


每一方,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生,都有我们这个生命。我们这个世间有六道,释迦牟尼佛这个大千世界有很多六道,在其他的每一尊佛所教化的那个世间都有六道,每一道都有他们的生命。就拿我们本人来讲,我们现在是在人间,我们现在活动的范围在这个地球上,是这个方。除了这个人间以外,还有天上、天堂,下边还有地狱道、鬼神的鬼道、畜生道,每一道里面不但是有生命,而且都有我们自己过去的生命就在那里活动过的。我们不是这一生才有我们这个生命,我们这个生命是源远流长的,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我们这个生命?谁知道啊?我们凡夫自己不知道,到什么时候知道啊?成了佛以后就知道了。佛法讲‘无始’,就是找不出一个开始,找不出一个开始来我们就有我们这个生命了。



我们这个生命,不是每一生都在人间,并不是说我们这一生是个人,过去还是人,过去的过去,我们始终是个人身,没有那回事情,那是外道。外道讲生生世世是个人,畜生也是每一生每一世都是畜生。在佛法里面叫做‘常’见,常是固定没有变化的,与因果不符合的。佛法讲的是很活泼的,生命是流动的,是按照一个人他在这一生造的是什么业,他的下一辈子到那一道里去,这是很符合科学,也很符合心理学的,换句话说他是什么样的心理,造就了什么样的事业,那么未来他就到那个环境去。学的是商业,他将来就到商场里面去;学的是教育,那将来就要到学校里去。这是必然的。凭他的学业,决定他未来的工作、生活的环境。大家可以从这个推想,我们一个人在这一生所造的业,就决定在下一辈子他是到那一道里去。这一生是杀人放火,他下一辈子还想到天堂里去,那有这个道理啊?或者下一辈子他再到人间来,这也不许可的。所以,学法律就知道,法律判决,罪大恶极的要判死刑,法官不能让他继续在人间了,应该永久隔离人世间了,就是说不能让他继续在人世间生存了,这意思就是说他这个人人格就没有了,就让他到另外一个环境去。从无始劫以来,我们过去造的是什么业我们忘记了,但是可以了解一个原则,就是过去我们各种善业恶业我们都造过的,造的善业符合天堂,我们就在天堂也待过的。造了杀父母的那种罪业的话,必然要堕落到地狱,地狱我们也去过的。做事、对人鬼头鬼脑的,满脑筋都是鬼鬼祟祟的,堕落到鬼道是必然的,我们在鬼道里边也经历过。所以六道我们都曾经活动过的,那一方那一道都有我们的生命。这叫‘方皆有生’。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9-12 15:46


                 互为依缘


‘互为依缘’,宇宙六道众生,我们把环境空间范围再缩小来看,鬼道、地狱道、天堂我们就不必讲了,大家也没看到;但是畜生道、人道是看到过的。就拿畜生道来讲,畜生与畜生、畜生与人类,在那一个空间活动的这些众生都有依靠,都有因缘的。自然界也是互相依缘的。无论是人类社会、是自然界,与动物都是有互相依靠、互相有依赖的,这叫依缘。



举个例子,比如说国际动态,现在交通这么发达、资讯这么快,全球那个角落里边发生一件事情,立刻就大家都知道了,不单单是知道,影响很大了。比如说前天夜间美国发生一个环球的空难事件,两百多人全部罹难,那个事情一发生之后,全球各地方的人知道上飞机要小心,这个心理就受影响了。再说全球那一个地方发生一个事情,最敏感的股票市场,无论是东京也好,是纽约也好,是香港、台湾也好,那是最敏感的,那里一举一动,一发生事情,好事情,股票马上涨起来了,不好的消息,一下就跌下来了,这个动态是非常显著。


再来讲这个自然的,比如说风向、气压,渔民在海上活动,他就要看风向、看气压。你们现在各位年轻,对于气象,那天气候多少,高温到多少度,低温到多少度,大家都不大会关心的,但是上了年纪的人他就会关心。为什么关心呢?上了年纪的人,身体调适的能力没有像年轻人那么灵活,对于气候的适应性能力非常弱了,气象播出来的话,他自己不留神,受了寒或受了热,身体马上就患病。佛法讲生老病死,老有什么苦?老是很苦的。恭维人家,你老人家好啊,高寿啊,高寿是高寿,他种种的体能、各种状况跟年轻人不能比,自己稍微不当心的话,病马上就来了,莫名其妙地病就出来了。所以气压很有关系的,,尤其是有风湿痛的老年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气象台似的,天气快转变了,别人还没感受到,他身体就感受到了,往往有这种状况,对于人有影响的。


太阳黑子在高空里面,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呢?对于地球上通信有干扰,这就是说依缘互相有关系的。这是在空间方面来讲,这是举出例子、比喻。


                  推之无尽


从这个例子、从这个比喻,向别处可以找出其他种种事物来推演,推之推之,无穷无尽的—‘推之无尽’,这个例子太多了,这只是举出一个例子而已,现在例子还非常多,你可以任意地来举例子,任意地来推演事实。每一方都有我们的生命,我们都曾经在那儿活动过的。就举这个例子来讲,我们人身、动物、自然界天然的这些状况,都有联带的影响。无穷无尽地这么研究,这些联带的影响有什么呢?必须要觉悟啊。它这些都不是单独的,不是个别的事情。所以我昨天举那个空难的事件,现在原因还没调查出来,就是说那个飞机是在空中爆炸的,在空中爆炸的话那就是人为的,但究竟是人为的,是国际的恐怖分子放的炸弹来炸的,还是从地面上飞弹攻击的,这个还没有查出来。假使查出来以后任何一种状况,那是人为的事件,那么这种人为事件就研究了,他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呢?就检讨这个原因,有近的原因,有远的原因,远的还有远的原因,那不是那么单纯的。现在的政治家都不懂得这个道理了,古代的政治家懂得,中国有一部诗经,诗经里面有很多国风,国风是各国的民风、民谣,写出那个诗歌。天子派采诗的官员到各地方去收集收集这个民谣,收集来干什么呢?这些民谣、这些诗歌代表民间的老百姓心里的话,他把老百姓心里话收集起来以后,看看老百姓感受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痛苦的原因从那里来,然后要解决,政治上施政这方面就要想办法了,研究它的原因,原因很多。现在办政治说是要民意调查,民意调查也不是现在才有的,古时候采诗之官到各地方去采访民歌,那就是民意调查,比现在民意调查还确实。现在是选几个抽样调查,不见得可靠。诗歌是真正从心里面发出来的一种声音,写诗的人他没有把自己的名字标出来的,那真正是心里面发出来的声音,非常可靠。说这个还有什么呢?就是说政治、社会、自然种种的这些有影响,办政治的人了解这个,要赶快让老百姓得到安居乐业,得到好处,政治的政策方面赶快就要想办法调整,该调整的就调整。办教育的人更不必说了,教育就是怎么样把一个人从儿童到年轻把他教得好,也要随时在那里研究。


我们各位在这里研究是研究佛法,禅宗六祖惠能禅师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就是世间,就把世间法觉悟了就是佛法。并不是我研究佛法了,世间学问我们不必研究了,我专门研究佛法了,那不是这样。研究佛法是明了这个道理之后,你可以转变,世间一切学问你都可以把他转变为佛法。不懂这个道理,不但是世间学问,他就在道场里面把三藏经典看了,看也是白看,把佛教经典也变成世间法了。这一点各位要特别注意的,觉悟不觉悟的问题。你觉悟的时候世间任何学问都成为觉悟的法。不觉悟,任何事情都是为自己,为自己来著想,自己心量一点不能放开,那就是把佛法变成世间的学问了,那要了生死、成佛,没有那个道理,不行的。


可是这个空间,‘觉之空间’,你把这些事实都明了之后,最重要的你要觉悟啊,觉悟这个空间都是我们在那里活动的一个环境,活动环境我们不觉悟,这环境就支配我们,我们一觉悟的话,我们就支配整个空间,都是让我们来把它转变到什么程度,都任我们来转变。我们看,我昨天讲的,我们这个世间,水也不好,空气也不好,声音到处都是噪音也不好,这是我们凡夫的心理有烦恼。在释迦牟尼的眼里边这个世间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释迦牟尼佛看那个世间是一片清净的,一点污染都没有,为什么呢?佛的心里是清净光明的,所以整个环境也是清净光明的。所以我们要觉,觉之空间。  


时间三际


                   三皆有生


‘时间有三际’:这个‘三’指的是时间,时间三际就是过去的时间、现在的时间、未来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都有生,都是有我们的生命,前面空间方面的生命是我们活动的环境,每一个环境我们都到过。时间的生命来讲呢,过去有我们的生命,现在有我们的生命,未来还是有我们的生命,生命就好像一道流水一样的,没有断绝的,所以‘三皆有生’。


                   生各环境


生的环境—‘生各环境’有古今、有六道。政治风俗,古今的人类社会,政治风俗各不相同的。古时候政治跟现在政治不一样,古时候政治无论是中国外国都是君主政治,现在政治是民主政治了,民主政治要选举,古代政治没有这个。在中国有选举,中国什么选举啊?中国尧舜时代,尧王他年纪老的时候要把这个位让出来了,找四方诸侯来,朝中大臣来,你们选选看,看看谁愿意出来,我真正地老了,不能再做了,来帮我这个位子接下去。现在来讲,那正好抢著来做。那个时候你看看,这个他说我不能干,那个说我没有这个力量我不能干,大家退让,退让著不做,最后大家想到有这么一个人,有什么人呢?这个人叫舜,舜是什么一个人呢?他的爸爸是一个糊里糊涂的一个老头子,他的后母是一个话最多又偏心的这么一个人,他后母养的那个弟弟是坏透了,家里这三个人时时刻刻要陷害舜这个人,但舜非常孝顺、非常好。尧说:我好像也听过这个人,好啦,就让个舜来继位。同样的选举,古时候选举跟现在选举不一样的,政治不一样、风气也不一样、风俗也不一样,过去是过去的风俗,现在是现在的风俗。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9-12 15:50



过去风俗我讲一个事实给各位看看。在春秋的时候,风纪已经不好了,道德已经是很坏了,有杀父母的了,那个时候国家的法律怎么办?凡是那里发生一个杀父母的人,把这个不孝之徒抓起来判死罪,这还不算,这个家他住的这个房子也拆掉,地要把它挖一个大坑,挖这个大坑干什么呢?水灌进去,这干什么呢?这个地不好,这个地不好才出了这么样一个大逆不道的人,水一注进去,让它好好地将这个地消毒消毒。那时候你想想看,那是那时候的风俗。


现在报纸登载的、电视里面所报导的,杀父亲也有、杀母亲也有,外国也有、台湾也有,没有听说有这么办的,当然还是要把他抓起来问罪,首先问这个人多大年龄?喔,没有满二十岁,未满二十岁他可以不负刑事责任,犯罪他可以不负责任啊,这就是风俗不一样了。在古时候,只要你犯了罪,年龄不年龄那是次要的。所以政治风俗,古今是不相同的,有转变的。


再讲六道,六道里面的身体、寿命、他的依报都不相同,我们人道的身体是这样的,畜生道的身体是什么样,大家看得清楚,家里养的畜生,养的狗,养的猫,身体四肢著地,不像我们两脚著地,手不要著地,我们是直著走,兽它是横著走,身体不一样,当然各类动物多得很。鬼道有鬼道的身体,寿命也不一样,这个到后来有讲的。依报也是个人不一样,在那个环境,享受的环境各不一样。我们在台湾我们现在的依报,在欧洲有欧洲的环境,他有他的依报,在非洲有非洲的依报,各不相同。
              


澈之无尽


要详细透澈地来研究的话,‘澈之无穷’。无穷无尽的三世生命,生存的各个环境都有影响,我们要觉,不觉悟永久就被时间把我们支配了。我们一觉悟,我们可以支配这个时间,不受时间控制,我们可以创造时间。一般人没有事情的时候,比如说等车子,搭公共汽车也好,你等了一班车子,怎么这车子始终不来啊,一分钟、五分钟,你觉得时间很长,你要遇见一个老朋友在谈话的时候,别说五分钟,一个小时一下就过去了,完全是心理的因素。心理的因素就是时间照你的心理可长可短的,这就证明时间是假的东西,不是真实的。假的时间,我们可以运用的时间,我们可以做出很多的事情来,人家把这个时间白白地浪费了,我们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运用到了,我们一分钟可以做做人家一个小时的事情,我们可以创造很多时间出来的。


所以说时间是假法、是假的,怎么是假的?古人入定的时候,一坐下来的时候,人家看你一坐坐上好几天,他坐的时候,别人看他坐在那里好几天,他自己坐得好像几乎没有几秒钟,时间非常短。这就是人的心里一定下来的话,入了定的时候,第六识在那里不起作用了。分别业就是第六识造的,入了定,第六识不起作用,就没有分别了,他那个心就是定在真心上面,那个时候时间对他来讲,时间是不管用,假相就没有作用了。所以他在那个时候,别人看起来时间很长,在他经历的时间非常短暂的,没有一刻时间。


觉悟之后,时间就由我们任意地支配。这样各位就可以了解了,为什么证到罗汉果他要在这个世间活多久就活多久,他可以任意地活下去,为什么呢?时间这是假东西,我们凡夫没有觉悟,才有生死的假相,某人死了,家里的人痛哭流涕,他自己也感觉难过,难舍难分。证了果一觉悟,把这个假相一撇开的时候,没有什么生死,生死也是假相。空间也觉悟、时间也觉悟,我们学佛就要学这个觉悟,一觉悟的话,这些假相通通破除掉,我们的生死问题就解决了。前面讲那个智者,就开发出来了。


这张表后面这一段,宇宙人生的范围无穷无尽的,就我们凡夫看,无穷无尽的好像太广大了,时间也太长远了,凡夫看来是这样子的。一旦觉悟之后,绝不会这样,再遥远的地方也是在眼前,再久远的时间也是在眼前。隋朝的天台宗智者大师,一入定的时候,他就亲眼看到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还在灵山讲法华经。所以说,法华经灵山一会,俨然还未散,还在那里。那是说智者大师在入定的时候,把这个空间给粉碎掉了,时间也粉碎掉了,时空整个都把它消除掉了,以他的真心直接接触到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释迦牟尼佛是在现在两千五百多年,另外一个计算法的话不止两千五百年啦,在隋朝那个时候距离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已经很长久了,可是那个时候亲眼看到,看到释迦牟尼佛还在那里讲法华经。


要学入定,并不是禅宗才入定的,那一宗都是入定,我们学净土宗念佛法门,你得了一心不乱也是入定,得了一心不乱的时候,我们就能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现在在十万亿佛土以外。不了解这个道理的话,就以为这么遥远,我们寿命终了的时候,我们怎么往生啊?你要了解这个道理之后,入了定了,那有什么十万亿佛土以外啊?就在眼前啊!为什么就在眼前?空间这个障碍把它撤除掉了,时间的障碍也撤除掉了,以我们的真心感应了阿弥陀佛的真心,阿弥陀佛整个真心就显露出来了。我们现在入了定,真心显露出来才跟阿弥陀佛感应,一感应的时候,阿弥陀佛就在眼前,就看见了,道理就是如此啊。


这一张表,明了佛义还是讲一个概要的状况。概要的状况了解一点,大家在知见方面,保证可以树立了。在座的有些同学喜欢看哲学书籍,中国哲学也好,西洋哲学也好,无论那个哲学,哲学都是世间那些学者们写的,世间那些学者写的话,他写的这些知见,他破除不了时间、空间这个观念的。你能有这个观念,看哲学,看得懂、看得通的,他到了什么境界,他的学术水准到什么程度,你知道他是什么样一个程度。各位这个学问就了不起了,不是普通的学问了,这个学问就是觉悟的学问了。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9-12 15:50

.
大 专佛学讲座第一讲


                                    

    先  明  佛  义



                          [ 一切智----知法总相       ]

                  [ 智者--[ 道种智----知法别相       ]

                  [       [一种切智---通达总别       ]         

[ 甲 ] 佛之释义-- [                  [ 对烦恼障      ]--自行化他行满

                  [       [--觉察--- [ 侵害如贼      ]

                  [       [          [ 觉贼无能      ]

                  [ 觉者--[          [ 对所知障      ]

                          [--觉悟--- [ 昏昧如睡      ]

                                     [ 觉即分明      ]



                                                   [ 众苦     ]      

                                 [ 前所造受 ------ [不自由    ]应觉一

                                 [                 [不平等    ]

            [人生观-- 本身烦恼-- [                  [苦因     ]

            [                    [ 当前所造---------[专具     ]应觉二                      [ 乙]二障   [                                       [分别业   ]

     略举   [                                         [ 恶难谴 ]

            [                     [ 森罗万象--------- [好难求  ]应知一

            [宇宙观--环境所知-- --[                   [ 得易逝 ]

                                  [                  [  情多异 ]

                                  [ 人情事理---------[ 事多变  ]应知二

                                                     [  理多密 ]



                                       [ ---- 方皆有生                          ]

                                       [                     [ --例--- 国际动态 ]

                       [ -空间十方-----[------ 互为依缘 ---- [         [风向气压]--觉之空间

                       [               [                     [ ----唯--[太阳黑子]    [ 丙 ]      宇宙-------[               [ ------推之无尽                         ]

          人生范围 ----[                     [  三皆有生                          ]

                       [                     [                [--古今---政治风俗  ]

                       [                     [                [                   ]

                       [ -时间三际-----------[  生各环境      [                   ]--觉之时间

                                             [                [--六道----身寿依报 ]

                                             [  澈之无穷                          ]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9-13 09:41

.

[佛学概要十四表]讲解二



                 研究佛学须先略知别相

                甲:佛学难解



第一段让大家先知道‘佛学难解’,佛家这门学问不容易了解,讲的人也不容易讲解,为什么呢?讲的人把大藏经请出来,按照大藏经,佛怎么说的,古代祖师怎么注解的,你一个字一个字这么讲,不错,每一个字讲得都不错,我们还是听不明白,那有什么用处啊?所以难就难在这里。经文是那样讲,讲真理是那样讲法的,但是要顾虑到现在刚开始学的人,要把他在学校里面研究的学问和佛家的学问,结合起来,不能结合起来的话,这就很难解了,问题在此处。但是怎么样结合起来?这不容易啊!



佛学的‘本身’,就要让我们觉悟宇宙、觉悟人生。我们现在不觉悟,才把宇宙认为是宇宙,与我们没有关系,把我们人生以及其它那些动物,六道众生是六道众生,与我们没有关系,这是没有觉悟才是这样。觉悟了以后,都与我们有关系。佛家的学问就是解说这个宇宙问题、解说人生问题,但是你要解释,宇宙有多么复杂呢?人生又多么复杂呢?佛学本身是这么复杂,因为佛学就是宇宙的说明、人生的说明,难就难在这里。



佛学固然复杂,还要用‘言语’来讲,不用言语表达出来,谁知道啊?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这里讲、在那里讲,到处讲,那都是言语啊,后来弟子们用文字记载下来,所记载的还是言语啊,所以言语就是宇宙的说明,言语就是人生的说明。



宇宙复杂,言语就复杂;人生复杂了,说明人生的言语就复杂了。其实都这样复杂,复杂就难说了,说都这么难了,了解当然很难解了。但是难说、难解总是要想个办法,办法就是方便办法,说的人也好,听的人也好,都要有一个方便的办法,方便什么呢?用这个办法很容易的、很便利的就了解了。这个方便办法是什么呢?



佛法的研究有四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就是‘信’相信;信了不算,只信不了解,那是迷信,必须要了解,了解之后,道理是完全明了了,你这个信不是迷信了,是正信了。‘信解’之后,还不算完全,很多人好名、好利,佛法讲名也不能好、利也不能好,为什么呢?好名好利,生死就不能解脱了,不能解决生死了。好名好利,必然要损人利己,起烦恼然后就要造业了,造业不但是不能了生死,而且要堕落到三途里面去。这个了解、明了了,知道不能在社会上跟人家争名夺利。人家选举,用不正当的手段拉票;我们选举用正当的政见跟人家争取选票。正当选票争不到,人家非买票不可,那你也没有买票,也没有攻击对方,那谁相信你这一套啊?谁投你一票?不投票没关系,我就是不当选就不当选,抱著这个态度,那就不造业了。但是这样的人在现在恐怕没有,我想没有这样选举的。一般的选举,它总是要争名夺利的,我们要选举的时候,我们就免不了要跟人家争夺了,明明知道争夺是不对的,一争名夺利就妨碍生死了。这个‘解’,了解、明白了。‘行’,你要坚持自己的做法,人家归人家,尽管人家是那样,我们照样不当选就是不当选,我就是要按照我这个风格去选举,当选当然是好啦,不当选也没有关系,心经所讲的‘无智亦无得’,无得无失,那就有这个功夫,就叫‘行’,有行的功夫。解了之后,然后就修行,往道上面去走,在世间做任何事情也不会乱的,不会跟一般人一样。各位认为现在那一个人这样选举啊?我可以跟各位保证,你果然这样选举的话,你办理选举登记好了以后,你就坐在家里入定好了,你不要到外面拉票,你将来一定能够当选,我可以跟你保证。你入了定的时候,那些选票自自然然地,那些大菩萨、那些神明一个一个到外面拜票。我们修道修行应该有这样的决心,你有这样的决心时,你在世间做任何事情,无得无失,处处在道上面去走的话,一定成功的,这就是‘行’。行到究竟的时候,就‘证果’,佛法的程序‘信解行证’。现在跟各位初步地解释这个学理的时候,只是讲信解,行证在后边再说,现在先不必讲。



‘信’呢是依照‘总相’来讲,佛怎么讲的,我们就照佛讲的话,就这样相信,这是总,我们信这个原则。‘解’,不是信这个原则就完了,那就是要求证,求取理解,理解就是从‘别相’。比如说前面的第一讲表,解释一个佛字,就是一层一层地去分析,一层一层地去了解,那就解的别相。我们信的时候,信总的原则,我们求了解的时候,一层一层地把道理要研究明了、研究明白,这就是解,这个就是方便。所以佛学虽然难解,佛法有它的方便,各位把握了这个方便的方法,虽然难,实际上不难,抓住这个要领就不难。



现在学佛的人,一开始就没有一个次第;不但是学佛,学世间任何一个学问、任何一个艺术,都要有一定的次序的,一定有基本的功夫的。比如说写毛笔字,一开始该怎么写啊?先学抓笔,一只笔很轻的,一下就抓起来了,你练习抓笔,要费很长的时间。这一只笔能够抓得很好,抓得轻松自在,怎么运用就怎么运用;不会抓笔,一只笔虽然不重,拿在手里好像很沉重,也没办法写字,没办法挥洒自如。其他各种艺术都是这样。在学校里边,每一科系的学问一开始都是讲一个概要,佛学有个概要,学经济、社会学那一个科学也好,一开始先介绍这一门科系概略的、入门的研究法。可是现在一般学佛的人不是这样,一开始他就是大经大论的讲,基本的一个‘佛’字还不懂得,‘佛学’这两个字还不懂得,讲大经大论的怎么懂啊?讲得很热闹,听得很热闹,听完了,什么也不知道,那没用处的,没有效果的。所以研究必得讲有效果,运用时间,时间很可贵,必须要运用得很有效。说解从别相,一定要从基本的学理一步一步地求其了解,不是一开始就研究六祖坛经。一开始就学金刚经,好是好啊,那可是学了多年的老修行人他才研究那个学问,他才能够了解,一开始他怎么了解?开始的时候各位不要嫌这个太基本、太粗浅,浅是浅,它是基本的,这个基本的不了解,高层次的更不了解。各位学数学,加减乘除还不会,学那个高层次的数学,什么微分那一类的话,怎么知道啊?从基本开始。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9-13 09:45

.
   乙:诸法三分


                              体

‘诸法三分’,法是宇宙人生一切一切的总代表,诸法是一切的法,任何一个法,包括我们人、动物、六道众生、自然界的各种物质、时间、空间等等,都是法。任何一个法研究之后,把这个理论研究清楚,才能觉悟,研究的目的是要觉悟。研究要懂得方法,然后才懂得它的道理。研究任何法,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是‘体’、第二是‘相’、第三是‘用’。


比如这个茶杯子,有盖、有杯子本身,茶杯子是瓷做的,大家看的时候,你注重的是什么,你看到的是什么?你没有看到瓷,看到的是茶杯子。这茶杯子是做什么用处呢?毫无疑问,茶杯倒茶用的、喝茶用的。这个例子,体相用都有了,做茶杯原料的瓷就等于体,茶杯子的相状就是相,茶杯子倒茶用就是它的用处。茶杯的体是瓷,瓷可以做茶杯子,也可以做饭碗,也可以做茶盘子,也可以做卫生设备的马桶、浴缸,瓷都可以做,一体万用。


这个相就不一样了,茶杯子是茶杯子的相,饭碗是饭碗的相,马桶是马桶的相,浴盆是浴盆的相,相不同。作用也不同,这个相固然是不同,作用是更不同了,茶杯子它完全是倒茶用的吗?我做别的用途也可以,除了装茶以外,装开水也可以,装其他的任何液体也可以,用途不一样,看你怎么运用它。


万法的‘体’指的是什么呢?体就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不但我们人,六道众生,体就是那个真心。我们普通人讲我们的心是虚妄的心,虚妄的心随时在改变的。比如说现在你心里想的什么事情,过一个时间,心里想的又是另外一个事情,它时时可以改变的,可见得这个心是虚妄的、是假的。真心,它不可以改变的,真心永久是没有生没有灭,不生不灭了。般若心经讲的话,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真正了解这个真心的话,破除生灭法,生死就解决了。所以有生有死、有生有灭,没有认清自己的真心的话,也就是没有明了自己的体,才有生死。认识自己的本体,这体是哲学讲的本体,哲学讲的本体,他只是在探讨,哲学家探索本体,自古到现在,都是还没有探索到真心的这一方面。探索到真心这一方面,只有在佛法,除了佛法以外,还有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从伏羲氏一直到孔子讲这个本体,讲这个心法。除这个以外,现在世界上的哲学家、科学家,连真心的边际还没有触到,难就难在这里。


为什么这个体这么难以明白呢?体就是‘性’,就是佛法讲的‘真如本性’。真就是真心,真心是什么样的真心呢?你拿出个样子给我看看,如是如如不动的,如如不动拿不出来,为什么拿不出来?是空的啊。空的并不是没有,空性没有相显出来,一般凡夫的肉眼看不见这个本性,要看见这个本性,不是用肉眼看的。佛家讲眼有好几种眼,我们这个眼是肉眼,学佛要开慧眼,开智慧的眼。一般哲学家,他的眼、他的心都是凡夫分别心,所以他研究不到这个,不能入门。


这个性是‘空而无质’。体是性质,性是性,质是质。性是空而无质的,质是把这个物质分析,分析也是没有的。怎么是空而无质呢?下面举这个例子,‘如花之香’、‘如镜之光’。兰花要远远地闻,这个空间里到处散布有兰花的香味,你在四周找看香气在那里啊?香味在那里?花之香就是这样,你把兰花的香拿出来,抓也抓不到,看也看不到,它就是空的,空而无质。如镜之光,镜有光明,可以照出面貌出来。这个光是从镜子里边发出来的,可是镜子发出来,把眼睛贴在镜子里边找光,找不到,光是射到外边空间,因此光也是空而无质。反光就是从外面反射过来的,镜是镜、光是光,镜是个相,光是无相的,是空的。你从这个例子、这个比喻去研究、体验性的空而无质,我们的本性就是这么样子的。


‘质’又次一等,质一般讲物质,分析到最后也是没有的,‘析之本无’,也没有的。这个也有举例子,‘丝非布质’、‘布非衣质’。我们穿的衣服,衣服是布做的,布的原料是纤维,纤维在这里讲就是丝,没有这个纤维,布也织不成的。你一层一层地分析,这个丝、这个纤维,不是布的本质,布也不是衣服的本质,都是它的质料。如果说丝是布的质,那就定住了、固定了。丝只能织布,不能做别的用途。实际上丝可以做绳子,丝也可以制成很多其它的编织物,用途很广,所以丝不是布质。布也不是专门用来做衣服的。比如一块料子,它当然不是衣服,但是它也是丝制成的。还有窗帘,它也是布做的。同样是布,它可以做出很多很多的东西出来。那么即使这么讲,这个布不是固定的是衣服的质料,丝也不是布的固定的质料。在进一步由衣服分析到布,由布分析到丝,丝、纤维再分析,丝的纤维你把它从粗的纤维分析到细的纤维,细的再细再微细微细,分析到这个物质没有了。如果只是在质这一方面,不能超越,不能进入到性。古人老子讲,一尺长的东西,日取其半,一半一半地分,永久地分下去,分不完。不能执著这个物质,执著物质,不能够突破,不能入道,那就是世间的学问。孔子在周易里边讲‘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形而上超越有形状以上的,那才真的是有道,道才谈得上性啊。形而下的,著了相了,始终是器具,被这个器阻碍住了,道你没办法学的。必得要从物理世界超越到心灵的世界。禅家所讲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尺竿头,竿头以上什么啦?无相了,你著了相就不行。‘体’心灵世界必得要了解‘空而无质’,整个是性空的状况。性空是空,没有相,但是不能说没有性,性是真实的、是有的。这个了解之后,往后研究经,经里面什么地方讲的是体,什么时候是讲的相,才看得懂。


                    相


相的部分是‘现象’。现象是由体里面现出来的假象,‘暂起幻有’的。什么叫暂起幻有?我们台湾的四面是环海,海里边大家都知道,大海里就是水啊,水是不错,各位到海里、海边去看,欣赏海面,看海看什么东西啊?你不是看海水,我想大家是看海的波浪,看海水起的波浪有高有低的,看海上的船。水是水,水起的波浪是波浪,波浪是相,水质是水的质,这个是幻有的。怎么是暂起幻有呢?我们就拿水来讲,水就是一个幻有的相,大家学科学就知道,水是氢氧化合物的一种,氢氧化合物可以变化很多,水就是其中一种,它是有氢、有氧,然后变化成为水,这个水什么呢?水是暂时起来的一个幻有之物,这个现象。


再拿山来比喻,大肚山或玉山,玉山是个相,这个相是一堆一堆的土、一块一块的石头,堆积起来的,才有这个山。大家不相信,那有这回事情呢?山就永久这个山嘛,玉山永久是玉山,我也没有看见谁在堆积啊,大家一说这句话,好像理由很充分,事实上是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人把这个玉山堆积起来,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好像没有的。在台北有一个垃圾山,这个是眼前事实。那个垃圾山,垃圾没有堆积之前是平地,等到垃圾堆积成山了,那就是山堆积起来了,那不是合前面那个例子吗?那个山的相是假有的,那些垃圾里面有土、有石头等等,堆积起来一种相,那个相就是暂起幻有的。水的相、山的相,拿这个做个例子。我们人的生命也是现象,这个生命也是暂起幻有的,一切的现象无不如此。台湾的这个地方、这个岛,也是暂起幻有的;不止台湾这个小岛,地球上五大洲,整个地球也是暂起幻有的,必得要有这么一个觉悟。这是相。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9-13 09:46

  用



‘用’它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改变现状’。怎么改变现状啊?下面这个例子,水、气、冰,水在一定的温度之下,它就蒸发为气体,水在一定的冷却状况之下会变成冰,结成冰。可是水有水的功用,气有气的功用,冰有冰的功用,各个不同的。不觉悟的人,水就能淹死人;觉悟的人,可以用水运用自如,你怎么样运用都好,水是供给你使用。那个气也是这个样子,你觉悟的时候,你怎么样运用气;不觉悟的时候,气用你,就是受物质的支配了,那是不觉悟的人。觉悟的时候,你懂得用了,可以藉这个假相,用在各地方,用出来之后,对于自己、对于众生都有好处。



我们研究佛学,根据三分体相用,最重要你明了体,明了体之后你才能够不执著假相,然后才能运用万法,运用自如地,然后才有利于众生。



                       丙、生起三由



第三段丙这一项‘生起三由’,生起讲的是前面诸法三分里边体相用的相,万法的各种相生起来有三个理由。常听学佛的人讲‘万法因缘生’,就是一切的法怎么生起来?就是有这个因缘,因缘具备了就生起来这个法。还有我们学佛最重要的要明了因果,因果是简单地讲,讲完全的话就是因缘果,生起三由就是讲因缘果。



                  因



第一个是‘因’,因是一种动机、一种造作。动就是一种变动,开始在那里动了;机是微微的生机。比如说各种的种子,麦种也好、稻种也好、其它的种子也好,它要生长的那种生的机能,叫生机。当它生长的机能要开始的时候,这就是动;生机没有发出的时候就不会动的,安安静静地在那里。就是这样,要发生了,叫动机,这是生长万法最初的一个因。再是‘造作’,也是说明种子起现行的时候,一起了现形,它就有造作。这个说明两个意思,一个是种子发动起了现行是动机,起了现行以后就是行为造作。



研究因果不是那么单纯的。讲我们人的心理也好,一般动植物的种子也好,种子发动的时候,固然是因,这个因是怎么来的?因是由过去造作来的,造作就是一种行为,有了行为,行为一完成,又种了因。就拿我们吃的米,米就是稻,稻原来有种子—稻种,然后长出稻子,结了穗子又是因,所以造作结果以后又是一个因,因中有果,果中有因,要了解因,必须了解这两点。意思就是说我们人心里想著某件事情,你是有了动机了,研究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动机,心里有这个意思要办某桩事情,起了一个动机;有了动机,发动了以后,那就正式在做事情了,那叫做造业了。造了业,行为完成了,那就叫做造作,完成以后,又种了一种因。了解这两点。



                           缘



‘缘’有三种,一个是所缘缘、一个是无间缘、一个是增上缘。‘所缘缘’是一个境界,比如说你眼睛看一种颜色,耳朵听一种声音,看颜色必然有一种颜色在那里,那是一种境界;耳朵听一种声音的话,必然就有一个声音在那里,耳朵才构成一种听的能力。那种声音、那种颜色就是所缘,缘是一种攀缘,有那种境界,我们眼、我们耳才能往上面攀,才能够往上面缘,这叫所缘。所缘那个境界,它就是一种缘,所缘缘。所缘是一个名词,以这个名词、这个境界作为一种缘,叫所缘缘。



不过讲到这个所缘缘,不是这么简单的。我们讲万法唯识、万法唯心。说个比喻,摄影、照相,你把外面一个境界、或是一个风景、或是一个人物,那是所缘,那是一个境界,你拿相机照,相机里边有胶卷,你没有外面的境界,你的胶卷照不出来。有了外面的境界,你一照,它就印上去,照出来了,照下来之后,那个印象跟外面的境界是一致的、是一样的。可是这一样的那种相是你自己的,照相胶卷你自己发生出来的,没有把外面的境界取过来,等于是模仿,模仿外面的境界,照下来的境界还是照相机自己的胶卷本身显现出来的,所以是万法唯心、万法唯识。中国的学问也讲‘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各人看法不同,所谓看法不同,外面那个境界是一样的,但是你看的境界是你的,你所得的一个境界,他人看的是他人得的一个境界,这种境界是在个人的心里,各自心理照出来的,是这样的。外面的境界也不是纯粹完全客观存在的,讲唯物主义、讲唯物学是客观存在的,真正研究唯识、佛法也不是纯粹的客观存在,那个只是个共同的。比方我们人类社会,我看这个山,也是这一座山,他看的一座山,也是这一座山,尽管你对于这个山的感想跟他人感想不一样,但是山大致是差不多的。差不多是山的共相,就是大家第八识共同的相分在那里,实际上那个山就是我们人的第八识的相分显露在那里,那叫共相。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诗人看见这个山,可以引发他的诗的灵感;农业专家看见这个山,他看见山和树木、牧草,他的著眼点在这个上面,其他的各种都是一样。个人的心理,他心里的创造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既是人类,人类的第八识大致是一致的、大致是相似的,所以大家对山的看法不同,但是他看山大致还是山的形状,山的形状是共相,各人的感想是各人自己的,那就是我刚才举的例子,一排风景那是个共相,实际上就是大家的第八识相似的共同在一起,个别的心就当作照相机那样的看待,你摄下来的话,影像是你自己的心理,人是变造出来的。根据这样的解释,你看看所缘缘,就是共相,外面那个境界,我们这个心理引发不出来的。引发出来之后,当然我们心里有个观感,心里有个影像,那个影像我们是个别的,就等于照相机照出来的影像一样的,那个影像还是我们个人自己,有什么心理就有什么影像,这样各位对于所缘缘有个了解。



‘无间缘’是你个人心里的念头,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接著出现的,一个念头非常短暂,前面一个念头出来的时候,马上就消失了,前面一个念头消失了,后面这个念头才起来。假如说前面这一个念头出来之后不消失的话,后面那个念头起不来的,为什么?你前面那个念头挡住它的路,跟那车辆一样,前面的车子塞住了,后面的车子开不出来。所谓无间缘就指的前一念,前面的这一念,前面一念起来之后,接著就让开,间不容发的,时间极短暂地就要让开,就消失掉,那后面这一念就出现。所以无间缘就指著前一个念头、后一个念头继续往外出,指的这个。



‘增上缘’是指的我们眼睛看东西,必须有个眼根,听声音也有耳根、鼻子闻气味也有鼻根,带著根本的根,这个根必须要了解它,比如说我们眼球,手也摸得到,自己拿著镜子一照,也可以看得见,不过这个手摸得到的眼球是物质的,那是扶尘根,它是粗浅的。还有一种净色根,净色是清净的净,色是颜色的色,净色根才是真正的根。净色根在扶尘根里面,就是在眼球里面,非常精细的。讲净色根实在是不容易了解,勉强地跟各位讲,眼科医生都知道眼球里面有神经系统,眼有眼的神经、耳有耳的神经,都有那个神经。神经我们看不到、摸不到的,但是就精密地在肉眼里面,它有那种功能。但是净色根比那神经还要细微,这叫做根,这根叫做增上缘。



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前面的‘因’实际说起来也叫做缘,叫‘亲因缘’,亲是最接近的,因也叫做缘,叫做亲因缘。一般讲四缘,四缘就是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这个四缘就是因缘所生法,万法就这样生起来,当然其他的缘还有很多,但是这四个缘是最重要的四缘,其他的缘还有很多。讲唯识学的讲眼识九缘生,眼看一个东西,简单一下就看到了,眼看一个东西,九种缘才能构成看这个世界,才能够发出来。没有九种缘,就是看不出来,当然那个是讲得更精密了。但是这里占了最重要的四种。我们不妨举这个纸扇为例,我们把它当成所缘缘。因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因是一个动机、一个种子,这个种子指的什么呢?这个种子在我们心里面,要发出作用的话,眼有眼识、耳有耳识、鼻有鼻识。我们就拿眼识做个例子来说,在眼识没有起现行,就是眼睛没有看东西的时候,眼识不叫做识,这只是一种功能。这种功能在我们第八识里面,拿好懂的一个名词来讲是个种子,就像稻种一样的种子。眼睛没有看东西的话,眼识就是一个种子,在那里安安静静的没有动。要看东西的话,这个种子叫动机,在那儿发动了。这是一个种子,要发动它,功能要施展,能力要显示出来,眼要展现它看的能力。它原来是一个功能、一个种子,看的能力怎么能够施展得出来呢?最基本的要有一个看的对象,或者说是有个目标、境界,这个境界就是这个扇子,在学佛名词来讲就是所缘缘,没有这个扇子,我眼睛看什么呢?无所看。有这个扇子,大家一看,这是一个扇子,这是所缘缘。当我们看这个扇子的时候,眼是看这个扇子,你不能说同时又看扇子,又起另外一个眼识出来,不能一方面看两把扇,在我们眼里看,只看一个扇子,没有同时看两个扇子,你看两个扇子的话,有毛病了,正常的眼睛只看一把扇子。为什么你只能看一把扇子呢?不会看两把扇子?那就是无间缘的缘故。无间缘,你的注意力,眼识的念头连著,当你一接触到扇子上面的话就是一直,前一念……后一念起来,前一念……后一念起来。就跟看电影一样,动作是连续的;实际上不是连续的,你到后台看放影机,打开来看看,它是很多照片连续转得很快,所以在我们视觉里边构成一个连续的、整体的,其实它一个片子一个片子接接连连地在那里放下去,那种作用叫做无间缘。无间缘就是这个念头,眼识不起则已,起了就一直贯注在这个上面,不连续的话,也看不清楚了,所以你把扇子看得清清楚楚的,没有变化,那就是无间缘在那儿起的作用。但是光这个也不够用,眼识怎么样发出来呢?眼识发出来要有个眼根,没有眼根是眼球坏了,是个盲人了,再好的东西,拿到他的眼前给他看,他也看不到,所以他必得要有眼根,眼识的能力才能够发展出来。比如说日光灯,灯管那就是扶尘根,灯管里面没有钨丝、电线那些东西,电来不了。眼识的功能就是电,没有眼根,眼识发不出来,这个眼根就是增上缘,它是帮助你发出眼的种子,从种子转变成为识、眼识,叫增上缘。眼睛一看,眼识九缘,要具备九种缘,不是这么简单的。万法因缘生,少不了这四种因缘,四种因缘当中一个是因,因就是亲因缘,后面这三种缘,有这样,万法就这样生起来了。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9-13 09:47

.
   果


‘果’就是因缘都具备了,它的果就‘结成’了,这果一结成叫做‘起相’,生起了这种现象。我们拿照相来说,外面有了境界,照相机里面有胶卷,这还不算,照相机它自己不会照,还要我们人手拿著会照。万法生成必须具备这些条件。


‘如种下地’,如日光、水分、肥料,如植物的成熟等等,这个让我们好懂、容易明了。我们讲众生的心理,万法唯心,有什么样的心理,就出现什么样的现象。讲‘因’就像种子下在土地里面,那个种子下在土地里面有常、有暂不同。常,时间长一点,比如说种树,树的种子下去了,然后才树苗,然后长成树,那个时间就长久了。比方种一个西瓜,那个瓜种种下去,马上就长出来,结了藤,就结了瓜了,那很快。它有这样的不同。‘缘’呢,如日光、水分、肥料,这个有‘强弱之判’,‘判’就是别的意思,强弱之别。有日光照、适当的肥料,肥料有成分的不同,所以缘有强、有弱,强弱有不同的话,它对于成长就有很大的不同的。结成的‘果’呢,就像植物成熟了,成熟有迟、有早,先后也不一定的,这个当中当然是种子不同有关系;种子不同虽然有关系,强弱缘不同也有关系的。例如台湾梨山山上种的水蜜桃,但是这个水蜜桃有甜的、有甜度比较差一点,它是什么关系呢?水蜜桃的种子都是一样,水蜜桃的树苗长的那个树也是一样的,但是结的那个桃子它就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我就问过,问过种水蜜桃的那个人,他说这个当中学问大得很,他有他的特殊的经验,就是什么时候施肥,施怎么样的肥料,在肥料里面用什么样种类的成分到里面去,可以增加它甜的味道,这是根据他的经验研究出来的。不懂得的话,长出来的桃子甜的味道就比较差。所以这是强弱之别,这是大有关系的。所以同样是个种,缘分不同,所结出的果,或者是有时候早、有时候比较晚,那个果实究竟是好的、还是差一点,这个缘大有关系。


懂得这个有什么用处呢?研究因缘果,因缘果讲三世因果,我们众生在过去、我们人在过去那一生都是造业的,造作的因有动机、有造作,我们人到人间来,固然是每一天都在造作,造作就有业了,有了业就有一个动的因,这一生造的话,在下一世就要结果。我们现在来讲,你受的苦也好、受的乐也好,苦乐都是过去种的因,也就是过去造作的业,现在我们就在享受这个果。享受乐果我们也不要高兴,那是过去造的,所以应该要受的;享受这个苦果,吃了很多苦的话,自己也不要难咽的样子,也不要怨天尤人,我们自己过去自做的,自做现在自受,这也没有什么好怨的。你有这个心理,能够平心静气的话,你才能修道;没有这个平心静气的话,道修不好的,动不动就发了脾气了,怨这个不好、怨那个人不好。其实我们何必要怨人家呢?我们现在所受的,古人讲‘欲知前世因’,你要知道前世我们有什么因,‘今生受者是’,今生所受的就是前世所造的因。再有两句话‘欲知来世果’,你要知道我们来世有什么结果,‘今生做者是’,我们今生所做的这些造作,那还不知道啊?将来带什么果,自己还不知道吗?这个话,说起来很轻松,真正要体验起来,心里要非常严肃的,一举一动,自己要小心了,不能造业了。所以‘菩萨畏因’,菩萨他知道三世因果,他是畏惧造因,恐怕这个因稍微不谨慎,造了一个罪恶的因,将来就是不得了。万法因缘生,因缘生就是我们自己心里生出来的,自己生出来的时候,那么现在就难在那里呢?我们都是共业,每天电视里面看的,报纸登载看的,我们走在街上看的这些,这个所接触的,眼之所见、耳之所闻,这些共业造成的所缘缘,我们把这个所缘缘吸收到我们心里边来,就变成自己的那个种子,将来那个种子再遇见适当的缘,就往外发出,这个一发展出来,行为就是自己的,自己的行为造作出来,将来自己要负责任,那个种子种下的因,自己将来要负责任。我们看见各级民意代表在议事堂里面,打架也好、骂人也好、打群架也好,眼里看就落下这个印象了,本来与我们自身没有关系的,可是呢,看到眼里边,那个造作看到眼里,吸收进去,等于照相,照相机影像照下来,就变成自己的眼识种子了,然后将来由这个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然后看人家打架,我们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就出现了。想想,这是很严肃的。修道的人,也是有眼,也不能不看东西,那怎么办呢?随时随地自己要提高警觉,修道的人就是要这样警觉。六祖坛经里面,惠能大师就是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觉字重要。我们生存也好、做事也好,菩萨度化众生都是在世间,在世间最重要的,要度世间的众生,不要让世间来转变我们,我们随时要警觉自己,这样才可以看外面一切不好的现象,听外面各种骂人的话也好、恶口也好、是非两舌也好,我们听归听,但是我们自己要分得清楚,自己随时要警惕,警惕什么呢?分清楚这个发生一切都是有伤害人的话,我们千万不能够自己出口,一出口就是种下那个种子,随时就是这样的警觉。一般人讲参禅,参禅就是观自己的心,你的心怎么起来的时候,就观自己的念头。中国儒家的那种功夫就是参禅,所以研究中国文化就知道,中国文化实在是全世界找不出来的,这不是我们自己恭维自己。大学是曾子作的,曾子得到孔子学问的真传,所以在大学里面讲‘格物致知’,物就是念头,格当制字讲,那个念头起来了,念头来了,你制止,怎么制止啊?制止就是觉,你马上就是觉它。你念头起来,你要看念头是什么样的念头,好的念头,你念头跟本性上是一致的,没有变质,你这个念头可以继续;念头一变化了,变坏了就变成恶的念头,赶快把它取消、把它打消掉。这就是格物致知的功夫,这个功夫不是禅家的观心,是什么呢?参禅是后来的话,早期就是观心,到后来观心那样微细功夫用不上了,所以禅宗祖师他用方便之法,给你一个话头,叫你去参去吧,是一种方便。最初、最早的就是观心,就是儒家所讲的格物致知。


我们研究佛法、研究教理的,懂得因缘果的时候,就在这个缘起来的时候,念头起来的时候,当下就要觉察自己的念头,这一点你各位无论如何要懂得这个。所以我把这些个基本的了解的道理介绍出来,往后你们到外面去,你听人家演讲也好,你自己看经也好,你知道你有一个要点,人家讲到那里,你就知道人家讲的是那一部门,然后你不会感觉到很迷惑了。


因缘果,后边‘有因同果异’、‘有果同因异’。因就是种子相同的,果有不同的。就是我刚才讲,水蜜桃,那个树苗是一样的,原来种子也是一样的,结果种出来的那个桃子甜度、大小不一样,这就是当中的施肥、管理的那些缘不同,才造成这个果不同。有果同因异,有结果是相同,因是不同的。结果相同,因不同,因就是种子相差有一些不同,但是后来的缘上面求其一致,在缘上面补救。种子稍微差一点,在缘上面补救,它也可以赶得上,结果还是差不多。这就是什么呢?大家学教育就知道,教育说有的是天分好,有的是天赋比较差一点,天分好与天分差,就比如说它原来种子不相同,天赋不相同,但是后天天赋差一点的,他肯用功,结果怎么呢?他可以赶得上人家。所以儒家讲,‘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家修一遍,能够修得好,我们自己天赋差一点,我学十遍、学一百遍,结果呢?可以跟人家相同。‘人一能之,己百之’,我用自己的能力、用勤奋的功力,可以赶得上,和人家一样。孔门当中的曾子,曾子的天赋并不怎么好,孔子批评曾子‘参也鲁’,鲁是很鲁钝的,曾子的天分很鲁钝的,但是在孔门当中,曾子他真正地能把孔子的学术,完全能够继承下来,那还靠他呢。所以他能够很勤奋、能够用功,补他天分的不足,这个都是因是异,而结果是能够相同。所以我们了解这样,我们自己能够在世间,求学也好、修道也好,不管自己原来的根器如何,根器是过去造成的,现在的我不开始学佛则已,一开始,我就精进地不要退转,一直往前用功,那么就是一定有成就的。


这是讲因缘果。因缘果是三世因果,这个是在佛法里面,学佛最基本的,不懂这个,学佛学不好。而且讲体相用这个相,一切的假相,虽然是假的,它生出来,起假相,由体起用,起的假相,都是靠因缘和合,然后才起现象。我们过去种了因,种了因不是宿命论,我们可以转变,怎么个转变法?你就在缘上面转变,把缘控制好的话,虽然过去种了种种的因不同,我们现在控制好了,可以把它转变。好了,休息。


我们研究学问,不研究则已,凡是研究就要知道它的用处。为什么讲因缘果这么重要呢?懂得因果的时候,了生死就在这上面下手。因为我们每个众生过去从无始劫以来造的业太多了,每造一种业就是一个因,有因必有果,这是必然的。但是有因没有缘的话,不会结果的。比如说一个稻种,你把它放在一个干的瓶子里面,不把它放在泥土里面,这个稻种结不出来、不会发芽。虽然我们过去造了很多生死的罪业,业造得太多了,只要我们现在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控制住我们的念头,不要再继续造业了。社会上不好的那种缘,我们不要接近,恶缘把它断绝掉,恶缘、动机都断绝掉的话,不会结果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念佛,任何烦恼起来的时候,就拿佛号来压,这就是把不好的缘把它断除掉。或者是每起一个念头,或者准备要跟人家发脾气了,或者心里什么起来的时候,你当下就控制住自己,这个就是在转缘,把缘控制住,所以不会有不好的结果。这是小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了生死,把生死的因转变过来。我们在世间要学普通法门,必须把过去的因、种子把它一个一个碾碎了,灭除掉了,你生死问题才能解决,没有把那个因灭除掉的话,没有办法了生死。缘是控制住了,只是控制住而已,那生死没有了。那怎么办呢?要靠后边介绍的净土法门,净土法门要换换环境,我们在这个世间你想断这个因,彻底把所有种子破除掉的话,不是不可能,但是不是这一生能够办得到的,要多生多劫才能成功,我们那有那个能耐等待那么长的时间。所以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换换环境到那个世界,那个好,那个世界没有像我们世间这些恶缘这么多,没有恶缘,所以成就最快,一到那个世界的话,很快就能够成功。我们懂得因缘、懂得因果,听信因果,我们绝对不是宿命论,我们是知因果,然后掌握因果,然后转变因果,这个才是我们真正学的目的。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9-13 09:48


                        丁、法有两端


‘法有两端’,法指佛法、万法。研究宇宙人生种种的这个法,前面讲诸法有三分—体相用,研究时要把握两端,两端就是两个重要点,一个是‘事’、一个是‘理’。事就是事实,理就是道理。任何一个事实,必然有它的道理在那里。事实是什么呢?事实是一种‘迹象’、一种‘行动’。事实它是具体的也好、抽象的也好,它就有一个迹象、有一个行动在那里。具体的好懂,我们用身体表现出来的,都是一个事实,身体做了某种事情,那都是用行为表现出来的。就是没有具体的、抽象的来讲,各种学问有各种学术,每种学术有它的学术的思想,思想看不出来,也拿不出来,但这思想你只要接受,你认识这个思想,在你脑筋里面,就显出一种迹象、一种行为出来。研究唯识,哲学家研究唯心论也好、研究唯物论也好,唯物论是什么样呢?唯心论又什么样呢?拿不出来,但是它这种学说,这种思想,你要研究之后,你接受这个学说,了解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在你的思想、在你脑筋里面就有这么一个印象,它就是一个事实。所以事实有具体的、有抽象的,都是包括在事里。


‘理’是道理,道理是‘解说’事实的一种‘义趣’。义趣,义是一种意义、旨趣,这种意义、旨趣,它可以解说出来的,把这个事实能够说明出来。比如说科学家他造一个产品出来,造一架飞机出来,这个飞机是一个事实,你要解说这个飞机怎么造成的,他基于什么原理,然后才造成这一架飞机,这是理。理是用解释、说明。


‘有时说理’,事实是不错,但不能只讲事实不讲理由、不讲道理,你只讲事实不讲道理,不行啊。有很多事实你必须要讲理由、讲道理,为什么呢?‘事成于理’,就像只讲这个飞机,这个飞机造成的学理、原理,怎么构造的?你不解释,只是一个飞机,那是太粗浅的,对这个事实了解得不完全、不彻底。因为基于它这个原理,它才能造成功这个飞机,所以是事成于理。‘无理事不能通’,没有构造的原理,产品就生产不出来的,所以‘不可滞事昧理’,滞事就是执著这个事,完全只讲事实,不要讲理,现在一般科学家最容易犯的毛病。尤其是讲历史的,历史也算是科学,讲历史科学的话,你要拿证据出来,历史上很多证据拿不出来,拿不出来你不相信的话,你对于事实也了解得不够完整,必得要有事,你不能完全执著事而没这个道理。


再讲理,理既是一个义趣、一种解说。义趣、解说你凭空说也不行,要拿出具体的事实来举例子,举事实例子,然后解说才能解说得清楚,你没有例子说出来,说不清楚的,所以‘有时说事’,为什么呢?‘理依于事’,道理依照事实才能够解说。比如说,现在各位学中文也好、学外文也好,学国文有国文的文法,学英文有英文文法,但是文法,法是法理,理由是理论,你讲文法,离开文的文字、离开文章的话,你法怎么讲法。所以文法是就这个文,然后用种种的方法,把它搜集搜集起来、归并归并起来,得出这是什么一个法则、那是什么一个法则,你才能讲出来。把文字、文章整个不要了,讲这个章法、文法,无从说起。说理,须依据事实,才有理可说,没有这个事实,理没有可说的。你有什么事,你请人家讲这个道理、评评这个理,要人家评理的时候,法院也好、各地方的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也好,调解委员会也是教人家评理,法院也是教人家评理,评理的话你要拿事实,没有事实,人家怎么给你评理,所以理依于事。因此,没有事,理不能成立的,‘无事理何所立’啊?所以‘不可执理废事’,不能只执著理,不讲事实。不讲事实,专讲空理了,那也不行。


这个事与理,为什么要这样讲?我们明了这个,有什么作用呢?这个跟我们修道有什么关系呢?学佛是信解行证,信解,求解,你解释这个理,事实上不去修行的话,只讲这个理,不去实行的话,没有用处啊。所以懂得这个道理了,理都了解了,必须要去实行的,实行就是从事实上去行、去修,道才能修得好。反过来讲,我只修行好了,研究这个道理多麻烦,我只管去修好了,那也不行。你只管修,你修得对不对啊?修是修行,行就等于走路一样,这个路走的方向正确不正确,你自己知道不知道?必得要懂得这个路线,手里要拿著这个地图,或者是人家告诉你这一条路通到那里,怎么走法,你必得明了这些个解说,才能够行,路才能够走得正确。所以只讲修行而不讲理,不懂道理也不行的。


就拿我们念佛法门来讲吧,当然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的,念书的人也好,没有念书,一个字不认识也好,他也可以修。但是我们既然在学校里接受过教育了,我们就是要研究理,有这个能力,你为什么不施展这个能力呢?懂得理,究竟好处在那里啊?懂得这个理,你可以自己独立来修持,那个没有念过书的人,他没有能力自己来研究的话,他当然可以成就了,如果学普通法门对他没办法的,但是学净土法门可以有办法,为什么呢?但是他那个办法有个条件,他不能离开善知识,换句话说,他不能离开老师,他随时要发生问题的话,要请教老师,老师给他指点,离开老师的话,他就不能自立了。这样说起来,他要理事都要讲求的。如果说,我也不要善知识来指导我,我就知道一句阿弥陀佛,我就念,你念,念到什么程度,你自己也不知道,那个不行。所以必得要懂得理,又要自己去修,一方面去修,一方面以理来给你指导。现在一般流行的学佛,佛经自己也会看,自己也可以写文章,不错,你文章写出来也很好,也可以看;但是自己不从事实上去修,贪求的心理,贪名图利,跟人家争这个争那个,自己一点也放不下的话,你就把藏经全部念完了也不管用,生死还是不能了,执理废事,废了事实上的修持,那是不能成功的。所以事与理这两项,应该要事理圆融。


就前面体相用来讲,体与相这两者也是分不开的,在静态的时候如如不动,那是体,是无相;起了作用、起相的时候,那是有相,有了相,这个相与体有没有分开呢?相与体没有分开,起了相,那个体还在相上,就看你觉悟不觉悟的问题。你一觉悟,在相上面,当下就认识体;不觉悟的时候,就告诉你体是怎么样怎么样、如何如何,你还是不了解,没有用处,最重要的你自己能够觉悟。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9-13 09:51


[佛学概要十四表]讲解三

         

     

消除几种误会


甲、误会



第一段甲这一项,这是个‘误会’。第三讲表总题目叫作‘消除几种误会’,所谓误会是一般不学佛的人对于我们学佛的人,起了好几种的误会,因为这样的关系,当初我们的老师就特地编了这张表,让我们学的人在外面遇到人,对我们讲到这种误会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们解释解释,消除这些误会。


首先要解释‘误会’这个名词。所谓误会呢,是‘我假理想’,假是假设的,理想是自己凭空所想的,就是一个人凭他自己心理假设的,凭他自己所想像的,事实上不是那样,这是一种。再一种呢,或者他听别人,‘听信妄谈’,听信别人不实在的,谈说的那些误会。这个就是说‘未见而言’这些误会。所以没有看见事实而说的话,是与事实不符,这是一种误会。或者‘见蛇为龙’,龙我们也没有看见过,大概在一般人的想像里边,龙大概跟蛇差不多,蛇是长虫,长的那个形状让人家看见蛇,就把它当成一条龙,其实蛇是蛇,龙是龙,把蛇当作龙,这是一个误会。三是‘未究其理’,对于任何一个事情,虽然把事情看明白了,这个事实有它的道理,没有把这个道理研究明白,也起了误会了。有这个几点,‘自非其真’,自然不是真,真就是真象,不得真象,所以把这个误会解释,所谓误会就是这样出来的。


乙、几种排斥


下面就是讲一般人对于佛家有‘几种排斥’,排是排挤,斥是喝斥,排斥佛法。他用什么样排斥呢?一个说是学佛的人是个‘迷信’,再呢学佛人是个‘消极’,再说学佛的人,佛法是个‘神权主义’,要不然就说学佛的人‘忽略现实’,再说‘不合乎科学’。好了,这几句话说出来,大帽子压下来,我们受不了了,一听到人说我们学佛的人迷信,我们就不敢学了,再说学佛的人消极,我们也不敢学了。其实这都是误会的话,下面就是一种解释。


丙、迷信属他


‘迷信是属于他人的’;学佛,佛是正信,‘正信才属于佛法的’。这个怎么讲?一般人迷信是以无当作有,把无的说成有的,叫‘无谓有’。‘渴鹿阳焰’,阳焰是春天在野外,那种水蒸气蒸发出来,太阳一照,起了一个现象,那种现象有种种形状出现。庄子曾经说‘野马也,尘埃也’,野马是看起来就像是马的形状一样,其实在人的眼里面看的是阳焰,在野外的鹿口渴了,在它的眼里一看,阳焰看起来好像是一片水,追逐阳焰,远处看好像水,追到近处就不是了,追到近处没有,望到远处又是,就到处跑,始终是追求不到的。就拿这个比喻话,一般人是讲对于迷信的事情,就是把没有的说成有,等于渴鹿阳焰,渴鹿追逐阳焰是一样的。


还有‘有谓无’,把有的事情说成是无。古时候近视没有近视眼镜,天上的星斗是看不到的,别人告诉他天上有好多星星啊,很好、很漂亮、很好看,天上的繁星他看不到,那有这回事情?你们说的话,我一看,我自己睁著眼睛再大也看不到,他自己亲眼看不到,他相信他的眼睛,他不知道他自己犯了近视眼了。‘斥星’,斥就是排斥这个星斗,排斥这个星星。


还有‘偏陋执’,中道难明,世人或偏空见,或偏有见。例如坐轿子,轿子是前有人抬,后有人抬,前后有人在抬轿的,他坐在轿子里面,只看到前面的轿夫,别人在给他抬,后边的轿夫他看不到,他下了轿子的时候,他拿工钱给人家,只给前面的轿夫,后面轿夫向他要钱,他不给他,你没有给我抬轿啊,我只看到前面的给我抬,他言之成理,他看得见他才给他,没有看见他就不给他。就等于现在科学家讲的话,你拿出证据来,你没有证据我不相信,那些科学家就等于这个‘轿付前价’一样的,我没有看到我不相信,这都是迷信啊。


‘正信’是什么呢?佛法对于一个事实,不是完全靠亲眼看的,亲眼看、肉眼看的有些是不可靠的,他也讲现量、比量、圣言量。‘现量’是亲眼看,亲眼看有一种条件,当你第一眼,眼识刚刚接触到的时候,还没有分别,分别心还没有起来的时候,你这个量是现量,你所得的事实是‘性境’,性是本性,你得的是性境,境是境界的境。当你第一个念头看的时候,起了第二个念头,你分别。当你看一个颜色的时候,看的红色也好、蓝色也好、或是起了各种颜色也好,你第一眼看的这个色,你没有分别,当你第二念一分别的时候,那个颜色就不纯粹了,加上你自己分别的念头进去了。所以讲现量,就是第一个念头起来的时候,第二个念头还没有加上去,还没起来的时候,这是现量,这是普通的。真正讲的现量就是从自己本性起来的,本性起来的还没有转变,那是现量。曾子写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那个德是明德,这个明还没有转变的时候,没有变成昏暗的时候,那个明德,当你认识那个明德的时候,你心里那个光明还没有变成昏暗的时候,那才是现量。


‘比量’,有一些事实不容许有现量的,比如说历史上的事情,早就过去了,古人像尧舜禹汤,帝尧、帝舜多少年早就不在了,那要现量你怎么现量呢?那要比量。比量是根据历史记载的、可靠的、正史的记载的,那叫比。比当然有它的条件的,佛家因明学,因明学叫三支比量,它有它的那种学理在那里,三支比量成立了,这个理论才能建立起来,三支比量不建立起来的话,就不可靠,不能相信的。还有比量也比不成功,那就靠‘圣言量’。


‘圣言量’,佛说的话,就中国圣人来讲,孔夫子讲的话,那个当然是可靠的,因为圣人不跟我们凡夫一样。我们凡夫说话免不了还有所企图、有所贪名图利,既是有贪名图利在那里,他说话有所隐瞒的,有些不可靠。圣人不会贪名图利的,他讲的话都是真实的话,所以我们相信圣人的话,以圣人的话做一个标准,这叫圣言量。因此我们学佛,你拿佛所讲的话、经里面讲的话,这是可靠。儒家,像中国讲五经,经里讲的话都是可靠的,这都是圣人的话。这都是信得过的,现量可以相信、比量可以相信、圣言量可以相信,这不是迷信,这是正信。


现量、比量、圣言量,在唯识简介里面有讲,大家时间都很宝贵,不要讲重覆。


丁、消极两属


再讲到‘消极’,消极也是两属,‘善消极属于他’,‘恶消极属于佛’。不肯做善事也是消极。什么是善呢?‘进德修业’比如各位在学校里念书,古时候在学校念书都是教以进德、以修养品德,一方面求种种学问,一方面要修养自己的品德。‘济困扶危’,在社会上人家有困难,你救济人家,人家发生危险,你要扶持人家,你这样济困扶危。为了大众,你要牺牲,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大众的利益,这是善事。这属于他。‘恶积极属于他’,身体方面杀盗淫,造杀生、偷盗、强盗、淫欲的事情。现代的淫欲实在太厉害了,学校里面恐怕人家淫欲还学不好,还有性教育教人家学得更快,身体有杀盗淫。口有四种恶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里面就是第六识里面贪求这个、贪求那个,贪求不到就嗔恨,恨这个恨那个。‘痴’就是不相信因果,种种的事实道理他都不明了,这就是恶。对于这些个恶,一般世间非常积极,这是属于他的。


恶方面消极属于佛,这些罪恶的事情,消极是不干。这些恶是什么呢?纵欲,放纵这些欲念,包括淫欲;享受,贪图口腹之欲,种种把人家东西用不正当的手段争取过来,自己享受,‘纵欲享受’。‘营私害公’,结党营私,那个政党比较好一点,若澈底纯粹好,我看没有,只能说在选举的时候,那个政党稍微好一点而已,只能这样选择。结党的人,大前提为他的党,因为他个人造势的力量有限,藉党营私,他才有力量,大家的恶势力结在一起,这个力量很大,可以为所欲为的,这叫营私害公。我们不是故意这么讲,实实在在是如此。‘争名夺利’,这些都是恶,佛法不这么做的,学佛的人不肯干。


‘善是积极属于佛’,‘离欲出家’,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释迦牟尼佛是王子,他可以合法的继承王位,他不干,他离开,他不要了,出了家。


还有‘庄严地狱’,地狱里面多苦,地狱的众生太苦了,地藏菩萨要把地狱里边的众生都要度干净,不但地狱里面,三恶道的众生他都要庄严,都要改变那个环境,把那些众生都要度得干干净净,众生都干净了,那个环境自然庄严起来了,这个一般人谁肯干啊?


‘不舍一人’,佛法大菩萨度化众生,任何一个众生他不舍弃。‘带果行因’很多大菩萨可以成佛了,他带著证的果位,果位证得很高,带著果,他回来再行因,在因地,他成为普通人一样的来行菩萨道,这种积极善是属于佛。带果行因也不是这么简单,他变成普通众生,不但在人间,在六道里面他都去,在畜生道里边,他身体变得跟畜生道一样的,这个谁敢啊?只有佛家这么做。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9-13 09:53


戊、他尚神权


还有‘神权’,讲神权是他人崇尚神权的,讲‘天帝’、讲造物主,这个外道讲的。还有‘神鬼’,神鬼管你赏罚,你要做坏事,神鬼来赏罚,做好事赏你,做坏事他罚你,这是神权。佛法讲得最究竟的时候,不是这个,学理贯通的话,不是讲这个。‘伪教’,假的教,他讲神仙,现在假的教是变成合法的了,过去是地下活动的。这是尚的神权。


‘佛尚自权’,懂得因缘果是‘万法心造’的,自己造因,自己遇到缘,因缘和合,自己结果。‘自转因果’,一切法都是自己心里造的,懂得因缘果,因果都是自己转,要改变自己,怎么样改变,完全操纵在自己手里,不要相信那些神鬼。可惜我们现在有很多学佛的人,他有了病了,自己有病你自己看医生找医生去,医生看不好,你自己是业障,你自己好好承受就是了。他不相信,找那些鬼神,有很多人,他说,啊!有很多神鬼附在他身上,有鬼附在他身上,他可以治你的病,你相信那一套,那是迷信。我们真正学佛的人,不要相信那个,自己转因果。‘惟我独尊’,讲到最后的时候,一切完全靠自己,惟我独尊啊。释迦牟尼佛早就成了佛了,他现在到人间来成佛,表演那个样子给你看看,所以生下来的时候,走了几步,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个惟我独尊,我指的是什么呢?独尊,尊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体相用,指的那个体,体是人人都有的,那个体就是性之本性。我们任何人,在六道里面任何一个众生,都有那个本性,所以惟我独尊的就是那个本性,那个是最尊贵的,本性是万德万能,我们修佛就是要明心见性,证果就是把这个烦恼障、所知障把它破除掉了,让惟我独尊的这个本性完全开发出来,这是‘自权’。


这个自权,一切宗教没有它,不懂得这个道理,世间那些学说,哲学也好、科学也好,他们更不懂。只有佛法。再讲到中国文化这是了不起了,你必须了解这一层,你才能够对于中国文化尊重,才了解它的好在那里,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地说,我们中国文化是传统文化,不好啊,早就过了时了,我们不要了。我们把这个中国文化精熟的那些学理,把它跟佛法一对照,完全一样的。所以现在讲,除了佛法,世间任何宗教、任何学理,没有那一个可以跟佛法相比,能够比的只有中国文化,大家必须有这个了解。所以中国人过去研究、学中国文化,他是讲学道啊,他是学道啊,佛法也是讲学道。学道最重要是讲究心,尊重自己的本性。


己、忽略现实属他


‘忽略现实属他’,别人就说信佛的人研究佛学,就忽略了现实。正好相反。所谓忽略现实怎么讲呢?社会一般人‘所求’的,求的是什么呢?不外乎求发财、升官、选举能够当选,这一类的。这一类的话,求得正当,那当然是人在社会做事情一分正当的职业,求得合法合理,那当然没有话讲。但是有不正当地求,比如说选举,选举用不正的手段买票等等,或者是用很多不合理的方法的话,那就是不对了,用那些方法求得来的权力、名位等等,就如同‘刀头舐蜜’,就等于说是那个小孩子想吃蜂蜜,那个蜜放在刀口上,你来吃吧,伸舌来吃蜜,蜜还没吃到嘴里面,那个舌先割破了,这是比喻。实际上事实是这样,世间的很多人求名、求利,种种的贪求,求还没有到手,犯的法律就发生了。只要大家平常多留心电视里面报告这些事情,都是这样的。


‘所得’,大概世间人所求得的都是昧著机,机是心里的动机。求道的人自己念头是什么,这个念头是有利于人?还是有害于人?这是学佛的人自己要懂的。虽然懂,要知道啊,真正是明了因果而且懂得佛理的人他才知道,不研究佛理的人也不见得就能知道,昧了自己的动机,起了损人利己的念头,自己还不知道,认为还是理所当然。那么这种罪业造成功了,所招来的那种苦报、那种后果,那后果一来害怕了,害怕有什么用啊?就等于看见银行堆起来那么多的钱、钞票,赶快去抢吧,还没有出门就被人家抓到了,一抓起来,自己害怕了,既然害怕,你何必抢人家干什么呢?那就是‘昧机畏果’。佛经说个比喻很能启发人。说一个小偷跑到金子店、银楼里面,银楼里面主人就坐在旁边,他也不看主人,他一跑过去,伸手就把那个金片子、金条一手就抓去,主人在那里,你一手抓去,那便宜得了你吗?马上就把你抓起来,抓起来警察就问了,那时候不见得有警察,相似的是警察,就问,你这个小偷也真是太差劲了,明明那个主人在那里,你还偷,你这是怎么回事,你太愚笨了。他答覆得很妙,他说我去偷,我眼里只看见金条,没有看见主人在那里。这个意思就是犯罪的人,他只有看见那个财色名食睡,只看见那些利益,法律严重的后果在那里,他想不到,一般人都是如此,这叫做‘昧机畏果’。所以佛法里面讲‘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社会上这些凡夫都是众生,没有不是这样的。


那么就‘设比喻’。‘火烘牡丹’。宋朝有个学者,写的一本书叫作【齐东野语】。齐东野语那部书重视考据,把古代那些小的故事、历史考据得很精确的。在它记载有一桩事情叫作唐花,唐就是唐朝,唐花是什么呢?就是牡丹花。一般牡丹花是春夏时候开,到了冬天,有钱的人、有地位的人,要欣赏牡丹花,那怎么办呢?要想出办法来。就布置一种暖室,用保温的设备,那种暖气就跟春天牡丹花开花的气温一样的,牡丹一下就开出来了,这叫‘火烘牡丹’,用火的温度把它烘出来,牡丹花开出来了。那很好了,于是就欣赏了。可是要知道,牡丹树是草本,牡丹开花一次以后,一下就绝了,以后就不会再开了。这就是说,一个人用非常的手段,不是自然的,那么得来的钱财也好,得来的种种不是自然应得的那些东西,得来之后怎么样呢?一下就完了,以后就不会再有了,这是‘火烘牡丹’。这就是说我们社会上一般人所求的就是这样,好像把一个人所有的福报,该吃的东西、该用的东西,就在这一生当中全部把它享受完了,没有后来的,不讲以后的事情,一般人都是这种观念。他就不知道人的生命不是这一生,三世因果的,在这一生享受享受完了之后,在享受的时候就又造业了,那将来苦果有得受了,这就是忽略现实,忽略现实就是社会一般人的现状。


但是佛法是‘始终真乐属佛’,自始至终讲究的都是真乐。这个乐是怎么呢?乐是要自己培真乐,那么真乐从那里培养起来啊?‘四正勤法’,四种非常正确的法要勤勤恳恳地去做。那四种呢?就拿善恶这两个做衡量的一个标准。凡是恶业,罪恶的事情,已经造的罪恶就赶快断除,不要继续造了,未造的恶业就不要再继续发生,‘已生恶令断’令断恶,‘未生恶令不生’就叫它不要再发生。就善的这方面也是这样,‘未生善’就是这善业还没有做的,‘令速生’使得它赶快就发生,很多善事情没做,赶快抢著做。‘已生善’已经做的善业,‘令增长’,做得越多越好。这就是善恶两种事情,已生的、未生的,就是一种四正勤。这个四正勤做的话,都是有好的结果。


‘知果畏因’,知道罪恶必然有苦果,晓得那个苦果将来来的话,那就是因方面不要做。


再‘六根清净’,学佛的人怎么样学法?普通法门没有别的,开始就是要六根清净,六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还不算,还有意根,就是思想、第六识。这六根都要清净,清净什么?一尘不染,那叫清净,这个好不容易。我们就拿舌根来讲,舌根我们一天到晚见到人就不能不说话,普通人说话一定是引起人家的烦恼。毁谤人家,各位还在读书的时候,你没有这种经验,体会不到,你将来到社会上工作做久了,跟人家相处多了,你就知道。骂人家、毁谤人家固然不好,造业了;赞美人家、赞叹人家,也不见得,为什么呢?赞叹要赞叹得恰到好处,那个对方是有这种道德、有这些学问,你赞叹他还可以;对方也没有那些道德、也没有那些学问,你也恭维他、也赞叹他,那就引起很多很多的问题出来了。你赞叹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别人一听的时候,就引导人家,你赞扬、赞美他,无非是宣扬他了,人家误信你这句话的时候,就亲近他,好了,我们佛法说是‘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他是个恶知识,你却赞美他,你误导人家来亲近恶知识,这就造了口业了。你赞叹人家,也不一定有心要这样,别说你是无心的,你对于对方要是出于你对他一种特殊的私人的情感,这样的赞美他,也不一定是有益的,这样当然就是造业了;何况还有意的,那就更不必说了。眼耳鼻舌身五根,五根都要清净。


眼,眼不看谈何容易啊?最重要,你要看见外面不正当的那些,注意不使它染污我们的心理,你怎么办呢?我们一个人不能不出门,就坐在家里的时候,每天不能不看报纸,也不能不看电视,报纸上登载的,电视里所报导出来的,都是犯罪的事情,都是杀人放火的事情,那你看在眼里,那好了,你说眼根能够清净吗?修道的功夫就在上面练。当我们五根接触外面五尘的时候,当下自己就要警惕自己,那就是格物致知,当下就致知了,外来勾引我们自己内在的心理。那就是说,见到外面的五尘,我心里一动心,当我们自己动心的时候,自己就警惕,这就不让外面的五尘染污我们的五根。


还有第六识对的法尘怎么办呢?那更微细了,那就是虽然我们眼不看、耳不听,不接触外面的五尘,自己心里时时刻刻一空闲的时候,心里就胡思乱想,想到过去,想到未来,无非是世间造罪业的事情,自己不造,看见别人造的时候,落下那个印象,心里像在放电影一样,在那里放、在那里放,那就是自己心里意根在那里被染污了。


他六根清净,普通法门随时就在那里把我们六根转得非常清净,六根清净才能了生死,才能成佛。但是我们学净土法门是特别法,知道这个困难,虽然困难,我们也必须这么做啊。并不是说你这个特别法门不要讲求,还是讲求,做得不彻底,那么另外有特殊的办法,那就是念佛,用佛号来把我们六根转化,转移我们心里的念头。转移比自己完全用自己的力量来排遣、排除,要容易多了。


佛家这几个‘始终真乐’不是世间人他能够办得到的,而唯有这样才是真正得到真的乐,一般人得不到,这才是真正的现实。讲上面那个所求的、所得的,用比喻来讲,都是真正忽略现实,佛家才不是忽略现实的,所以矫正那个。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9-13 09:54


庚、不合科学属他


最后是‘不合科学’,那也是。你要问社会上一般人,‘人生何为’啊?我们人到这个世间来为的是什么呢?一般人就答覆不出来了,那就是讲人生观,你问问现在的人生观,各有各的讲法,他不知道想说的是什么,总归之,两个字‘迷惑’,他们所讲那些人生观,没有一个不是迷惑。


那么‘宇宙何关’,讲宇宙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啊?问他,颠颠倒倒的,迷惑‘颠倒’,他也说不出来。是的,他认为不是;不是的,他认为是的。问到佛学是什么呢?


‘佛学维何’,‘未见’,他对佛学根本就不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还好,这还算是科学;就是不知道以为知道,很多人说佛学无非是迷信的东西,这就不得了了,他根本就不知道佛学是什么东西,他就随便讲佛学是迷信,这就是未见,他根本就没有见到,他说他见到,这就是造大业了,造大妄语这个罪业了,这就是不合乎科学。


真正佛法讲的是什么呢?佛法对于人生,人生后边一张马上就讲到了,后边‘人生当前之所受’要讲到了。人生是什么?‘人生是酬业的’,我们人到世间来,过去世造的业,那个业是合乎人道的业,所以我们到人间来,到人间来有种种的痛苦,也有一些小小的安乐,这个都是由于过去的业报来的,因此我们人生今生到这个人间来,是酬业的,是来受业报的。


‘真妄觉迷’,什么叫真妄觉迷呢?这个必得研究佛法才知道,不研究佛法什么叫真?什么叫妄?真是什么呢?前面讲的体相用,体才是真的,就是那个本性,本性才是真的,我们人人本来就有这个性,这才是真的。这个真不但佛家讲,儒家也讲本性。儒家的经典中庸说:‘天命之谓性’,天怎么讲?天是本来有的,叫天然本有的命,这个命真正是叫性,本性。再讲一部周易,是伏羲氏画的卦,卦有本体,万法都有本体,卦的本体是什么呢?伏羲氏那时候没有文字说明,只有用符号,用一阴一阳两个符号来表现。到了孔子的时候才说出来,孔子把他定出一个名字叫做太极,太极就是本性,就是周易的本体,周易代表万法,周易的本体就是万法的本体,万法本体就是我们人的本体,这是真的。除了本体,那就是相,还有种种的相都是妄的,假相,一般讲体空相有,本体是空空无相的,相皆是虚妄。但是体空相有,体真相妄,体是真的,相是妄的。必得要觉悟,觉悟了才是得到体,得到真的;不觉悟,只执著妄相,把这个妄相当作真相,那就迷惑颠倒了,所以真妄觉迷。就是佛法才能分得清楚那是真的、那是妄的、什么是觉、什么是迷。不学佛,他能办得到吗?


最后讲万法,我们看这个宇宙人生一切的法,讲起来那么复杂,但是佛法把它归并起来,归到一,‘万法归一’。这个一归到那里?就是前面讲的,释迦牟尼佛说唯我独尊,一就是指的唯我独尊,那个就是本性,本性才是唯一独尊的。那个独尊不只是释迦牟尼佛是唯我独尊,我们人人都是唯我独尊的,每个人都是,我们人都有本性,你的本性是唯我独尊,我的本性是唯我独尊,你家里养的小宠物、小狗它也是唯我独尊,任何都是这样,你了解这个才是平等。这是消除这些误会。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9-13 09:57

.

[佛学概要十四表]讲解四           

    人生当前之所受




第四讲表题目叫作‘人生当前之所受’。人生当前之所受下面有一个小的括弧里面四个字,这个需要说明,‘观受是苦’,这个观字,就讲用止观的方法,止观也不仅仅是天台宗讲止观,佛法任何一法都是止观,都是讲观的。早期的佛法,基本所修的是修‘四念处观’,四种念,念是念头。我们众生要学佛的话,你就在四个地处,处是什么地方那个处,四念处,你要在四念处这四个地方,念头在这四个地方好好的观,观就是研究的意思。


第一个身念处,你观察自己的身体,叫‘观身不净’。我们身体,大家每天洗洗澡,又洗洗脸,觉得很干净,尤其年轻人,别人看起来,这个年轻人干干净净的很好。其实禁不起分析,一分析的话,我们这个身体里面,东西吃下去以后,吃到肠胃里边一消化,变成什么东西,你还不知道吗?那个要排泄出来。没有排泄出来的时候,就是在肠胃里面;排泄出来,一看好可怕。没有排泄出来,再可怕,还不是在身体,随著你到那里去,跟著你带到那里去,你也不觉得它可怕。这个就是我们本身的,不净的,是不干净的。再呢是观受,受就是下面讲的,我们所接受的、所感受的,我们心理所感受的无非是苦,叫‘观受是苦’。再呢是‘观心无常’,我们的心、我们的思想,心心念念是没有一个常的,他就随时起了个念头,随时就落下去了。再呢观法,‘观法无我’,万法有没有一个我在那里作主宰啊?法也是假法。这四念处观。


第四张讲表就是讲‘人生当前之所受’,我们人生,这一生眼前所受的是什么呢?所受的就是四念处观的那一种,就是‘观受是苦’,我们一切所受的无非是苦。


甲、领受种类

第一段‘受的种类’。受是领受,就是人家所加给我们的,我们领受下来。这个分身心两方面,身体方面感受是‘苦’、是‘乐’,心理方面是‘忧’、是‘喜’;再由身心两方面合起来讲,也谈不上苦乐,也谈不上忧喜,那叫‘舍’,舍就是不苦不乐、不忧不喜,心理很平静的那种身心,叫做舍。这一共有五个种类,五个种类叫作苦乐忧喜舍。


这个五种把它分成两大类,一个是实在的,一个是虚假的。实在是实实在在的,什么实实在在呢?苦是实在的苦,忧也不是假的忧,是真实的忧。乐喜跟舍这方面都是虚的。一般人说你们佛法所讲的苦也不尽然,我们人在这一生当中也有很多乐的事情。但是就佛法来讲,这个乐是假的。那么欢喜的时候也是虚的。不乐不喜的时候那个舍的那种状况,心理很安然自在的,那个也很好啊,但是那种境界也是虚假的,也是短暂的,不能维持很长久。凭什么说‘苦忧是实在的’,‘乐喜或舍是虚假的’?就佛法事实来讲,乐是本来没有的,事实确是如此,乐是因为我们人世间种种的苦暂时停止了,在苦停止过后,暂时感受是一种乐,那种相似的、假的乐而已。譬如说我们身体很健康的时候不感觉到,健康有什么乐啊?大家好像没什么乐趣;得了一场大病,失去了健康了,好不容易病苦治好了,治好的时候感觉到很乐。这个乐原来就有的,因为你有病,病好以后,只是一时的感受而已,你没有病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啊?只是把病痛解除以后所得的一种感受而已。譬如说你皮肤搔痒,痒得很难受,抓一抓,很舒服,你这舒服那来的啊?你这舒服是痒才来的,你抓痒的时候把痒暂时解除,感觉到很舒服、很乐,这种乐,既不痒、也不来抓的那种舒服,那不是很好吗?就证明一切人世间的乐就是苦的结束,然后所得到虚妄的感受而已,是一种错觉。


再讲乐,‘所苦暂停暂去’,就是苦的事情暂时停止了、暂时去了,所以你感受到这一点点的乐趣而已。但是‘所乐不止仍苦’,什么所乐的不止仍然是痛苦呢?譬如说,饥饿的时候是苦,那就吃饭嘛,吃好吃的东西嘛,吃很多,吃饱了,吃饱的时候,这乐的感受也没有了,乐的感受没有的话,这个时候你可以试验试验看,我继续再吃,不管是什么好吃的东西,山珍海味,你尽量吃吧,你不吃,勉强你非吃不可,这时候你想想看,你还有没有什么乐趣啊?大家应该想想,我已经吃饱了,还继续再吃下去,就是所乐不止。当你在饥饿的时候,一边吃一边治疗饥饿,感觉很乐;吃饱的时候乐也就没有了,没有了,你继续再吃下去,那就是苦,苦就来了,所以所乐不止仍然是痛苦的。那你拿这个原则,你在这个世间来讲,你想想看,世间任何的事情,你感受是乐的事情,你在没有得到这个事情之前,你以为很乐,到了手的时候,大概没有什么乐趣好讲的。我们就拿发财来讲,很多人没有钱财,觉得我钱要多一点多好啊。其实不然的,有了钱以后,你又怕小偷来偷你;钱更多的时候,你出门又怕人家来绑架你,好了,太多了,你出门的时候又怕门没有锁好,怕人家撬门进来。假使我们没有钱的时候,你到那儿去也放心,门开著的话,家里没有什么好东西,你小偷进来吧,我们读书人家里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家里几本旧书在那里,小偷来一看,你看看书也好,除了看看书以外,你没有什么好东西偷,我心理到那里也没有什么好害怕的、放不下的。一般人所求的乐,那不是真正的乐。钱财到手的时候不是真乐法,只是感觉到自己是为著钱财在那里心放不下,一切一切都在那里烦恼,有什么乐好讲的。当选了之后,得了选票,选举成功以后,还是很多痛苦,他自己感受不到,在别人看起来真是苦得很。所以什么是苦?什么是乐?苦是实实在在的,乐才是虚假的。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9-13 09:58


乙、苦果略举


乙这一项是‘苦果略举’。‘苦’大家也许听到学佛的人常常讲,这个事实就是这样,佛家常讲苦海无边,痛苦就像大海那样无边无际的。苦海无边的话,太多了,佛法总是要说得出来,所以又说苦有八万四千苦。八万四千苦还是太多了,所以现在这里略举,概略地举出来,举出来什么呢?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三大类。


三大类之中,‘苦苦’这一类的一共有八种,一般叫做八苦。生老病死,一般常常听到的,生有生的苦、老有老苦、病是当然苦啦,这个大家都知道的。‘死’呢?我们现在虽然知道死是不好受,大家现在还年纪很轻,任何人没到死的时候,没有感受到死是怎么样的痛苦,只是看见人死,只是一种同情心而已啊,没有切身的感受。‘老’有什么苦呢?各位都体验不到,必得各位你们自己到老的时候,你才感受到了,生理机能都在退化了,没有适应的能力了。你就拿吃东西来讲,你们年纪轻的人,吃两碗饭,两碗饭吃饱了,有好吃的菜,你再多吃一点,再吃一碗饭也没问题,还是可以啊。那少吃一点也行,饿也还受得住。少吃一碗饭、多吃一碗饭,都是没有问题。年纪老的人就不是这样,年纪老的人啊,少吃一碗也不行,饥饿的话也受不了,吃饱了以后,别说多吃一碗饭,多吃一口饭也不行,多吃一口的时候,他那个肠胃里面撑得很饱满,里边是活动不开,不能再活动了,这个吃的东西在肠胃里面活动不开的时候,马上就是得了病。所以一切一切这些事情太多太多了,到老了这些痛苦啊,不是年轻人可以感受到的。老有老的苦、病有病的苦、死有死的苦,‘生’呢?生有什么苦啊?那一家养了小孩子的话,大家都恭喜他,你添了丁了,恭喜你啊,添了儿子、添了女儿,好啊。那既然儿子也好、女儿也好,那他本身应该是很乐的啊。其实不是如此,生下来就是很苦的,为什么很苦啊?入胎开始,后面有一章讲表‘人生三际之抉秘’,那个就是很苦的。从入胎到出胎的时候,苦得很。做妇产科医生就知道了,母体也好、子体也好,都是痛苦的。不相信的话,小孩子一出生,就哇哇叫哭起来了;没有那个小孩一出生就是哈哈大笑,没有这回事情。一个人生下来就是苦的,这苦除了生理上的苦以外,讲到人世间,一个人生下来,他感受的一个生命就是一个悲剧,所以一出生的时候他就是哭了,就是要承受这个悲痛的人间的苦,事实上就是如此啊。


再就是‘爱别离’,人世间自古到现在,你说一个人从生下来就一直跟家里的人,以及邻居、亲戚、朋友都能够始终是生活在一起,办得到吗?办不到。有战争的时候,妻离子散的,一场战争下来,造成多少孤儿寡妇啊?死了一个年轻人的话,他后方的一个家庭,整个的家庭破碎了,这就是爱别离。在平常的话,也没有那回事情,年轻人要向外发展,求学的求学、创业的创业,他也不能待在家里。乱世不管是参加战争、不参加战争,乱世的人民都没有办法在家里安居乐业的,都是到外面流离失所的。我们老师雪公,清朝时就到人间来了,从清朝到民国,民国时候军阀割据,他就不能在家里了,到了抗战的时候,一直到台湾来,那个就是爱别离啊,不能跟家里人相聚在一起。就是后来的,没有他老人家年纪那么高,三十八年从大陆来的这一批人,这一批人现在都是六、七十岁,七十多岁的人。他在大陆上的那些亲戚朋友,几十年来相隔,不能够见面,现在开放了,没有开放之前,音信都没有,家里好多人说某某人,我亲眼看在外面早就死了,后来一通信,才知道还没有死,喜出望外,好像得了一个最大的高兴。爱别离在乱世人人感受到,这种痛苦特别深重的。


再‘怨憎会’,冤家路窄,不想见的人,他偏偏碰到了。在机关里做事也好、在商场里面做生意也好,偏偏遇到这些怨家,他就会面了,会在一起了,会合了。


‘求不得’呢?我们所求的事太多了,我们在人世间求这个求那个,正当地求,我们没有别的要求,要求什么呢?衣食住行,这是基本的生活条件,这是个合理的要求,这也不那么容易。尽管现在台湾经济这么好、繁荣,那些流浪街头的时候,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的,还有很多,不少啊,失业的人没有工作做,还是很多啊。美国现在是全世界最富的一个国家,美国她照样有乞丐,照样的是街上有流浪的人,多得很,英国更多了。那就是说求不得的多,这还是正当的。除了这个正当的以外,很多人他的衣食住行是一切都不缺乏,不缺乏还是要求得更多,而且还求得更多、更好啊。有了车子,普通车子还不满足呢,他还说外面的是名车、进口的名车子。没有房屋,要有房屋;有了房屋,还感觉不够,别人房子比他的更好;有了更好的房子,看见人家装潢好,他也跟著要装潢,甚至于,一栋房子里面装潢的价钱超过买一栋房子的价格,往往有的。台北那些地方,你参观参观,你就知道,里面那些装潢得富丽堂皇的,它超过房屋的价钱。这个都是求啊。你要求的话,你人一比,一比的话,看见人家那样,我也求,能求得到吗?不一定求到的,求不到就痛苦。


最后第八种叫‘五阴炽盛’。什么叫‘五阴’呢?心经就讲了,我也不必详细讲,心经讲五蕴,五蕴是新翻译的,旧的翻译就是五阴。五阴、五蕴所讲的就是色受想行识,色是色法,就是物质的,受就是这里讲的‘人生当前之所受’的受,想呢思想的想,行呢是行为的行,识就是唯识学的识。色受想行识五阴,五阴之身,色是我们身体生理的这一部分,受想行识是我们心理的这一部分。我们人无论生理的、心理的,普通人就是身心都不自在、身心都有烦恼,这个烦恼就像火在那里燃烧的那样,难受啊,‘炽’这个字就是火字边,就跟烦恼的‘烦’相似的,像一团火在那边烧起来,烧得煎熬难受。五阴就是那样逼著我们受不了,痛苦。前面七种苦都是从五阴炽盛衍生出来的,有五阴炽盛才有前面那七种苦。合起来一共八种苦。


八种苦下面讲的生、老、病、死、五阴炽盛,这五种是内之内。‘内之内不净’是什么呢?除了生老病死五阴炽盛以外,还有不净的,这几个大项是举出来的,还有没有举出来的很多啊。比如说我们的身体叫观身不净,观我们身体,观成什么不净呢?刚才我只是概略地讲,我们吃东西,然后排泄出来有大小便,固然是不净,其实我们在身体除了那个以外,我们身体的皮肤看起来洗得很干净、很美哦,实际上皮肤里边就有很多微生虫和微生物在那里不清洁的呀,你三天不洗,皮肤上自己就受不了了,皮肤外面的。皮肤里面的五脏:胃肠心肝脾肺肾五脏里边都不清洁,好多寄生虫在里边,寄生虫寄生在我们的身体里边,它靠我们身体里边那个来养活它。它既是寄生虫,寄在我们里边,我们想想看,我们是寄生在这个自然环境里边,人类社会自然的这个世界,我们在这个社会里面,吃喝排泄都在这个环境里边,所以大家讲环保,那个寄生虫寄生在我们身体里,就像我们人在这个自然环境一样,它吃喝也有排泄,它排泄在那里啊?还是在我们身体里面。我们看外面这个环境脏兮兮的受不了了,那个味道是臭得不得了,把鼻子掩起来。你不知道我们身体里边那些寄生虫在里面那些臭哄哄,你怎么办啊?你离开也离开不了。所以内之内这些不清洁,逃避也逃避不了。身为苦本,我们身体就是一种痛苦。除了这个以外呢,‘死’这一项,一般人讲死,死了就了了,死了没有了,死后以后,‘后之后’还有‘轮回不停’地啊!轮回,怎么样轮回?后边一张表接著就要讲了。下面就是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之外加的,怎么外加的呢?‘爱别离’自己不想,就是于乱世,战争、乱世造成你非爱别离不可。‘怨憎会’也有种种外在的因素要忍受。‘求不得’,你种种求,求不到也很多外在的因素,这是外。‘外之外’还有啊,不是这么这几项,还有什么呢?‘天灾人祸’,那些天灾就是意想不到的、预先想不到的,来一个大地震、来一个大台风。美国最近那些飓风,飓风跟台风一样的,比台风还要厉害。人祸呢?任何一个社会里边,日本前些时候有那个什么宗教?在车站放毒气,什么麻原扎晃教主,现在就抓起来了,你想不到吧!在美国前天发生环航的一架飞机,两百多人一下子在空中爆炸死了,现在美国在调查,还没调查出来,究竟是自然爆炸的,还是人为爆炸的?那个都是天灾人祸,你不说是人为,那也算是天灾,不是天灾,就是人祸,爆炸是恐怖分子放的炸弹,那就是人祸啊,这个是想不到的。这是苦苦。


下面是‘坏苦’,坏苦就是前面讲乐的、喜的,还有那些一般都感觉到非常好的事情,有坏的时候。再乐的事情、再值得欢喜的事情,都有坏的时候,这叫什么呢?佛法讲‘万法无常’。就整个世界来讲,整个世界有成、住、坏、空。世界原来慢慢逐渐形成,成到饱和点是在‘住’的这个阶段,暂时维持住这么一个现状;这个现状维持不会很久,然后就坏了,坏了还不算,坏到最后空啦。学过科学知道地球,从盘古到现在一直永恒是这样的,也就是未来一直永久就是这个地球,那你这就是迷信了,这就是不科学了。地球它有成住坏空,地球它有它的在‘成’的时候,有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到了‘住’了,现在就是这个住;住在将来的时候要‘坏’,坏的那个现状,那个时候是不堪想像的啊,或者来一个大的地震,可不是现在这个地震啊,到最后整个地球就是毁灭了、‘空’了。整个世间有成住坏空。就是人类社会呢,好事情,任何一个团体好不容易慢慢组成功了,一成功的时候,接著就是变化了,终将就有变化了。你不相信,在座的当中有很多学商业的,你学商业,你毕业之后,将来创业,你组公司、开一个工厂,当然要找股东了,公司股东找来,都招集起来的时候,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一致的心理。公司一组成的时候,你的心里就要预备,随时就要看有没有转变,这个转变有不好的、有个机啊,你就观这个动机,任何一个因缘,一个缘当中就出现了,你赶快就要调整,不调整的时候,就有这么一点点的动机一出现,马上就是让你这个公司赶快就把你毁弃掉了,多得很。任何事情一成功,接著就有坏的时候。


大家读历史就知道,齐桓公创霸业的时候,在他霸业还没有创成功这个时候,陈国的一个公子陈完,陈完从陈国跑到齐国来的时候,齐桓公说这个人很好、很有才能,就用了他了。用了他以后,齐桓公创了霸业,到了后来,齐国不是齐桓公自己,后来变了姓田的,那个姓陈的到了齐国以后他改为姓田了。到了战国,齐国亡国的时候,不是齐桓公亡国,齐桓公早就亡了,亡给那个陈完的后代。到后来战国,齐国亡国的时候,是田齐亡国。所以齐桓公在创霸业的时候,他将来亡国的那个因缘就出现了,你要了解。这就说明了世界万法无常,一成功的时候,当下失败就开始。所以中国就常常讲‘贺者在堂,吊者在闾’,这一家人家有喜事,贺客迎门,满堂道贺的客人,不要那么欢喜;吊者,吊是吊丧的,吊者在门外接著就来。你认为这是故意这么讲吗?不是故意的,事实就是如此。这就是说万法无常,那就是‘坏苦’。


还有‘行苦’是什么呢?行苦就指的那个不苦不乐的,前面讲的身心皆舍的,那个是刹那刹那在那儿生灭。刹那是印度文的名词,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意念、念头,我们心里一个念头起来,那么短暂的时间叫作‘一刹那’,一念起来就是一刹那。一刹那,我们知道一个念头短暂到什么程度,大家不知道。大家不知道的话,你可以看看,这叫弹指,把手指头弹一弹,这个一弹指就有六十个刹那。四缘当中,这是无间缘,前面一个念头不灭的话,后面一个念头起不来的,一弹指间是六十个刹那,就是六十个生灭。行苦就是‘刹那生灭’、刹那生灭,一弹指就有六十个生灭,这么短暂、这么快啊。所以我们不修道、不修福、不真正用功夫则已,你真正用功夫的时候,你就知道,很微细地用功夫就知道,生灭不停的心理,你不能把他控制得住,那这个道是修不好的。你要控制住生灭这个念头,好不容易啊,你这个就知道修道难了。佛家讲禅宗,早期的叫观心法门,观心就观刹那生灭的心念、念头。中国儒家大学里面讲格物致知,致知的功夫也就是观那个刹那生灭的,用那个功夫,好不容易。普通人他怎么知道啊。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9-13 09:59

.
丙、三界统苦


这一共有八苦,这个八苦归并起来有苦苦、坏苦、行苦,有三苦。这些苦,不仅仅是我们人间,三界都有,所以后面这一条叫‘三界统苦’。三界什么呢?‘欲界’,欲界是六欲天,欲界有六层天,凡是有欲望的、有种种的欲望的,升到天上了,那个天上还有,不像我们人间,也有种种欲望,我们人间有欲望,天上也有欲望,六层叫六欲天。还有‘色界’,色界是没有欲望了,没有欲望,他有身体,身体就是色身,有身体那叫色界,有十八层天。最后是身体也不要了,有这身体也是苦啊,连身体也不要;但是有这个心理、有这个精神,有定功夫在支持住精神,有四层的定功的那个境界叫‘无色界’。这是三界。三界各位看看,在欲界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三苦,三种苦都有,满满的。色界呢?苦苦是没有了,还有‘坏苦’、有‘行苦’。为什么色界有坏苦呢?色界,他也有定功夫,没有定功夫,升不到那个天上;还有色界就是禅天,有禅定的功夫才能够升到色界。但是定功一失掉了,他没有办法继续生存在那个环境,坏了,有坏苦。他有行苦,万法无常,所以有定功的话,他那定功不澈底,世间的禅定。你各位不学佛的,没有研究佛法之前你不知道,一听到有禅定,那好了,禅定多好啊,不一定,世间的禅定不是究竟的,虽然有禅定,它不管用,它有坏的时候,也有行苦。无色界呢?坏苦,身体没有,没有什么好坏的,当然没有坏苦,但是他有‘行苦’,他有精神、心理,心里就有念头,有念头在那里刹那刹那生灭的话,他有行苦。所以三界通通苦。欲界为什么有三种呢?欲界有欲望,欲望愈多,痛苦欲多。



丁、受苦益起颠倒



最后一段‘受苦益起颠倒’,众生受了痛苦,他不知道结束痛苦的方法,更起了颠倒、起了迷惑颠倒。起了迷惑颠倒,他要结束这个痛苦,没有办法,这就乱了,‘解苦妄作’,为了结束痛苦,不正当的那种作法叫妄作、叫无知妄作,没有知识,他狂妄地这样做。没有钱呢,他就抢人家、偷人家的。想作大官,今天有正当的方法来竞选,他用不正当的一些方法来竞选;就算选上来之后,人家一告状,好了,你买票,就是妄作啦,这个还要丢掉;当选了之后妄作啊,案子一发生,这个位子还保不了。所以‘复造苦因’啊,这里又造了苦因了,妄作就是造了些杀盗淫妄的那些事情,种下来很多苦的种子。那么这个又再增加苦,又继续受苦没有已时,‘已’当了的时候,没有了的时候,没有止的时候,‘加苦续苦,无有已时’。这有个比喻,如同‘扬汤止沸’,沸呢是烧了一大锅的水,沸起来了、滚起来了,下面的火一直在烧,汤一滚就漫上来了,你不懂方法,你用个瓢子把它舀起来,舀起来就是将那个气淡掉,你希望把那个沸腾的汤止住,这个办不到的,扬汤止沸,止不住啊。一般人就是解苦而妄作,就跟扬汤止沸一样的,继续还要漫出来的。



佛法不是这样,佛法是‘釜底抽薪’,釜也是锅,釜底、锅底下边烧的柴火,那个火把它抽下来,釜底抽薪,薪就是柴火,你把火抽掉,就没事了嘛。现在釜底抽薪,大家不知道,都是用电锅,你赶快把电源关起来,就没事了嘛。你电锅不关,电锅插头不把它拔掉、不关掉,电锅里面的汤就更扬了,那就是愚笨的事情,止不了的,这都是比喻啊。比喻的事情有很多真理。



我们在人世间,你要结束痛苦,你要有正当的方法,从因缘果、因缘果,过去种的因,我们现在就是面对事实,勇敢地接受,心里不要有什么不平衡,不要怨天尤人。但是现在一方面我们人来酬业,一方面自己赶快就要转变,过去好的、不好的那些因的魔,现在不让它结果,有办法。赶快把那个缘绝了,不好的缘把它绝掉,因缘和合才结果嘛,你让那个缘不要跟那个因结合起来,那就不会结果。所以现在学佛,正助双修,你用正功夫,然后缘上面不要再继续造业了,不继续造业的话,那个缘就绝了,绝了恶缘,这就是釜底抽薪的办法。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