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水金花鬘』——中阴险道法诀-密勒日巴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9-13 16:49     标题: 『水金花鬘』——中阴险道法诀-密勒日巴

密勒日巴大师为五世间空行幻变母作此歌曰:

【阎浮胜地天竺国,巍巍大寺毘扎马,一切诸明出生处,遐迩闻名大学府。北门守护班智达,人中狮子难比伦,能摧诤者令脑裂,立破无碍大力士,

明晓口转四部续,已得共不共成就,此非那诺大师耶?那诺大师有长子,

难行能行具坚毅,马尔巴译师是其名。父师罗扎之盛名,如大雷震动四方。

恩师对我叮嘱言;『释迦教法末浊时,人多短寿少福报,魔缘障碍难具说,

人皆匆忙无暇故,智识无边难决了!续部广大难尽知,多学广闻无利益,

汝应一意专心修!修持精粹心耍法。』我亦孜孜舍懈怠,如师训示而行持,

常依山居住茅蓬,身依苦行习禅观,因此觉证少许生。

噫戏!夙根善女人,应观心性明朗朗!吾辈六道诸有情,应知中阴六法根,

有情往返三有道,流转轮回三界中,险径三处难可避,狭遂险路三旅客,

却有至亲来相迎。如是至亲是谁耶?本来圆成大乐是,若未相遇此迎客,


必为阎罗之奴仆,东西寻找觅路途。若无三军相伴随,难避险境诸恐怖。

埋伏暗处魔匪众,将以绳索来缚汝。中阴幻境千万亿,惑人音语陷人迷,

诱入错误之道路。『生有中阴』七七日,身受冷热各苦痛,此后业力所使故,

复堕轮回之牢狱。若欲解脱生死狱,『应于轮涅』中阴时,认持实相大手印,

深观『佛性』根本见。『生死中阴』显现时,心之明分兴用故,应于起、正勤修观。

自性『道之中阴』时,本性智慧堪认持,应依耳传口诀观。梦境『睡眠中阴』峙,

应摄习气归人道,应修光明及幻身。最后『生有中阴』时,三身现量显现故,

应住三种之净土。此时若未能证得,投生中有现时,依于清净之愿力,

缘起因果不坏故,当获暇满之人身,从往昔业得醒觉,能于道证得究竟,

无需长时之等候,必获解脱无少疑。汝侪稀有五女郎,殷重再三求斯法,

一心至诚恭敬故,感我说此中阴法。至尊马尔巴若来此,难说较此更深法!】



女郎们听了此歌,既由座起,顶礼绕行尊者七次,然后供养尊者一个满镶珠宝的曼陀罗,赞叹尊者身口意的功德。又以三摩钵地所生之空乐四喜四智供养尊者。然后说道:【尊者适才对指示中阴所说的法要,我们非常感激,现在请您为我们总摄精要讲说一.个简易的修持法门吧。】

于是歌道:


【能转顽铁成黄金,众生依怙大恩师,以胜耳传净甘露,转一切苦成大乐。


敬礼如佛尊者父,祈常悲护莫舍离。心地已得清净者,能于广大法界内,

离戏大乐宫殿中,明空无别狮子座,谁生死垢净莲上,亲睹上师端严坐。
空行众云群围绕,远离分别雾垢染,日月二轮光明耀,此非慈父密勒耶?

观师美身无厌足,端容夺意光彩发,以众功德而庄严,身形相好难描述,

一似佛子孺童然。见已心生大欢喜,难禁衷心赞尊身,尊以妙歌而说法,

美音似彼干达婆,大乐狮手发巨吼,魔、外心惊胆俱裂,具根弟子逼恼息。

说法妙语遍十方,闻者欢喜齐赞叹。尊心不动似金刚,究竟通达一切法,

离一切见虚空中,菩提心光耀法界,除尽弟子众迷闇,不动智心我赞叹。

至尊上师身口意,与诸佛陀无差别,能赐一切诸成就,如摩尼宝满众愿,

观师住顶如胜幢,又似宝冠作庄严。恒常观师住顶故,能净我心诸垢障。

分画夜离散乱,诚心礼、供、并祈祷。犹如权威之国王,凡所欲求皆满愿,

至尊师宝前礼赞。觉证之苗生长已,疾证金刚持觉位。尊之身业与智慧,

能兴无边大事业,开花结果大圆满,普令群生得满足,愿我亦能速臻此。

乃至未得佛果前,愿常依尊为婢女,愿以有漏肉身乐,出生无漏三摩地,

四喜智慧发生已,住于空乐大三昧,趋入中道之妙义。依此觉证净众垢,

得成智慧空行母,此我姊妹之切愿,祈尊欢喜赐纳受!尊适所示中阴法,

解脱险境之要道,吾等仍有不明处,祈详解说释我疑。认持四身之要诀,

显身、转界之时机,祈以简明摄要语,开示吾等修行诀。愿尊赐降大威力,

摄我姊妹为婢媵,授以种种心要诀,润泽身心及诸根。既于此生此世时,

成就究竟大果位。种种功德与神通,与尊平等无少别!】

长寿女五姊妹发下善愿,唱毕此歌后,尊者回答她们道:【由于三根本『烦恼』及妄念之驱使,众生在八无暇的三界中长期流转,颠沛疲劳,众苦逼身。在这漫长的轮回道中,有三种旅客:第一种是具有法诀又能修持的人;第二种是有法诀却未曾修行的人;第三种是既无法诀又未曾修行的人。第一种人对生死之幽途,可怖之险径,和魔鬼之埋伏可以全无怖畏,依修持之精要必能解脱。最后一种人就是普通的凡夫俗子,他们一旦陷入中阴险道,自然就会惊慌苦恼为魔所乘,于三界轮回中像水车一样无间歇的流转生死。第二种人虽亦有前述之怖畏及陷入险境之惊惧,但却有法诀能除去这些惊怖,使诸魔障难变成顺缘及仆从。你们对我具有无转变的信心,对甚深的法要亦有仰慕希求的智慧,如果再能有不退的精进铠甲,就可以在死时和中阴时利用身内的诸根与四大『转变和增减』之时节关要,渐次获得成就。

现在,我要对你们讲说现证三身的关键:第一、在『死有』现前时,应注意『身界』各种转变之险径及『忆持如何』断除之方便。此时外、内、诸大,蕴界处等次第消融,一切烦恼之束缚亦于该时『暂得』解脱。此时显现一片无云晴空,『莹澈空朗』,如日月光明照耀一般。此既离一切戏论之寂减法性,不加造作本来如斯之空性实相也。此时所显之空性光明既是所谓的『死有光明』法身境界,亟应如实认取此法身光明,『幸勿错过』。但是要想在死时确证法身光明,却必需要在。生前得到善妙土师对自心实相体性的指示,同时勤修开显之『道上光明』才行。(对法身若不能认持而失落此境界,则会进入)『世间中有』的阶段,此时由往昔习气之串习力故,生起『意生身』,因此就会被业『识所变』之死神所侵逼,遭受种种苦痛堕入险境。此时之中阴境界,(可以说是)『显境黑暗之光明中有』其时之中阴身,诸根具足,穿行(山河崖壁,一切外境)皆无障碍,具足『业力神通』,身发光明此时之中阴即是圆满报身佛的『体性境界』。该时应即『观想』生起如幻双运之佛身『本尊观』。因此即得净除习气所成之业报身,此境显现时应确实认知为要。由于了知(此时之中阴意生身即是报身佛之体性),则能明显的作生起次第的本尊观想,成就净分之幻化与梦变自在。中阴之最后阶段则因为『心分』之明体为业气所迁,不得自主,因而堕入激动之险境。此时中阴之『闻香身』(急于)寻求授胎之处而见男女交合之状,因而生起贪欲及瞋妒之念。此时若能忆记口诀,依之作观,则本来空乐之觉受即能兴起不离,此即金刚乘对治『轮回贪瞋』之妙法也。于此对治法诀之力用臻于究竟,则一切业境自然寂灭不现。此后心中若思投生,则应自己警觉『此种种投生之相皆为佛陀化身之示现。』于此真实道理应确切认持之。但若欲在中阴时确能认持应身佛陀,又必需在生前修持忿怒母解脱道,以拙火之暖力生起智慧,同时依贪道事业手印,圆满修观第三灌顶之义,这样才能澈底断除贪爱及妒忌之根。摄要言之,以上所说即是现证三身佛果之方法与时机。你们应善自深思而认持之。至尊罗扎马尔巴之心要中所流出之最胜耳专指示心性口诀-----那方便道之究竟精要-----亦不出此范围矣!我自己修行的把凭、决信、与证验亦尽在此矣!女郎们啊!你们应当对我所说善加认识,如法修持才好!】

幻变母五姊妹中为主的吉祥长寿女于方便道甚深义之指示,极端信慕崇敬,于是向尊者头面礼足说道:

【尊者啊!从今以后生生世世我都要跟随您修持事业手印。在没有究竟圆满证得您所开示的中阴法要之前,还要求您时常护念于我才好!】她这样殷重恭敬的祈祷尊者后,又向尊者顶礼绕行多次然后才回返自居。


以上是难以描述的大惹巴喜笑金刚向五世间空行幻变母答询解脱中阴险道时所开示的法诀,其所唱之歌体名为『水金花鬘』。


吉祥圆满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9-13 16:50

将「中阴教授」有效实修于此生  创古仁波切


认识中阴


有些人把中阴看成是不重要的事情,因而采取没有必要理会或忧虑的态度。这是一种错误的态度。中阴是我们早已经经验过的事,而且未来势必还要再经验的,所以如果把中阴当成不需要思考的对象,就是对人生境遇不实际和不充足的回应。

其他人则一想到中阴或听到别人对中阴的描述,就吓得魂不守舍,因而不喜欢听到或想到中阴。从某个角度来看,中阴或许是挺吓人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未必如此。自从宇宙之初,无始以来,已经出生过和死过无量无边的众生,他们全都经历过中阴,而未来将要死亡的一切众生也将经历中阴。我们也不例外。

中阴的经验,不一定都是坏的或恐怖的。它可能很负面,但也有可能很正面。不管如何,与其忘掉它,不如在此生就预作准备,以避免中阴变成负面的经验。因此,决心尽可能让中阴变成正面的态度,而非负面的态度,才是对中阴的最好态度。这是合适的态度,因为如果你把这些教授付诸实践,你就可以确定未来会发生的事情。

有时人觉得他们根本不可能修中阴教法,即使修了也不可能修得好。但了解中阴的过程并没有那么难,也绝非不可能把中阴教法修得好。其实,它正如此生的一切显相,都是由心所生,中阴的一切显相,甚至未来世的一切显相,也都是由心所生的。正面的心境,产生正面的显相或经验;负面的心境,产生负面的显相或经验。因此,如果此生能培养正面的心境,此生、未来世和中阴的显相或经验就会变得越来越正面。也许你会把中阴看成是很难控制的过程,事实上,只要你能培养正面的心境,就可以对中阴获得某种控制。

在大成就者的教授中,我们发现对于中阴的分类各有不同,主要是分成六种中阴或四种。如果我们采用四种中阴的分类法,第一个是:介于生和死之间的自然中阴。自然中阴和死后的中阴似乎有些不同,但更为重要,因为我们可以利用它来修行,并为死亡和死后的各种中阴预做准备。如此透过修行,我们可以在这个自然中阴阶段培养某种力量,当死时的法性中阴注和死后的投生中阴来临时,就可以帮助很大。所以我要先谈四种中阴的第一个:介于生和死之间的自然中阴。


自然中阴

在目前生与死之间的自然中阴阶段,我们该怎么修行才能为死亡做准备呢?目前的自然中阴,与死后发生的投生中阴,二者最明显的差异是显相的质量不同。不管我们的心多么不稳定,目前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显相,都是以我们的肉身为基础的,因此显相发生的地方和地点都是稳定的。譬如,在目前的状况下,当我们想到别的地方时,我们的心仍然会留在此时所处的地方,因为我们的心被我们的身拘留在这里。所以在生死之间的自然中阴阶段,显相的特色是发生在肉身上,具有稳定性。

然而在投生中阴时,因为身和心已分离,心不再被肉身所拘束,所以心是不稳定的。心一想到某个地方,当下就到达那个地方。即使心想留在原来的地方,都办不到。因此,在心被身所拘束的这一世练习禅修,将对未来的中阴阶段帮助很大。如果你在活着时练习禅修,你所获得的最大利益是:心得到控制,也得到自由。如果你不练习禅修,就不能在中阴阶段,把心送往自己所希望的地方去,或把心专注在自己所选择的所缘境上。透过禅修,你就有能力把心锁定在自己所选择的所缘境上,凝住不动。禅修产生心的稳定性,将对死后的投生中阴帮助极大,因为那时唯一的稳定力量来自心,不像生前可以靠身体来发挥稳定作用。

人如果没有任何的禅修经验,死后心一进入中阴,意识就会毫不受控制地四处流荡。他们不能控制中阴所发生的现象,所以就没有能力主导或控制转世。反之,如果有某些禅修经验,就可以控制心,得到心的稳定性,死后一进入中阴,就可以有某种程度的控制力或自由度。从临终过程开始到转世的这一个阶段非常重要,死者或中阴身不可以被外境所干扰,不可以让心流荡,必须小心翼翼。如果能藉助生前的禅修力量,就可以在中阴身阶段,避免痛苦,避免转世到恶道,并且对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切,发挥或多或少的控制作用。这是禅修非常重要的许多原因之一。从踏上修行之路开始,止禅(奢摩他)尤其重要。


从容面对中阴身──三种心的禅修
止禅:对治烦恼

止禅的练习可以定心,而定心可以让你有能力控制或引导你走过中阴之路。止禅还有许多其他的利益,但从走过中阴身的角度而言,我们必须说这是最重要的利益了。

在死后的各种中阴阶段,心因为缺乏稳定性,所以很容易受到烦恼生起的影响。如同烦恼会在我们目前的状况下生起,也会在中阴身阶段生起。这些烦恼,诸如瞋、贪、焦虑等,由于死后的特殊情况,将会宰制你,力量变得非常强大。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我们必须在这一世练习禅修,特别是修止。

为中阴身预做准备的禅修法门:观照心中生起的任何烦恼,尤其是最强大的烦恼。这些烦恼,现代人千差万别,各有不同。对某些人来说,瞋是最大烦恼;对其他人来说,嫉妒是最大烦恼;有些人最大的烦恼则是傲慢。禅修之前,首先要找出自己最大的烦恼是什么?然后全力培养能够有效对治这些烦恼生起的念力。

当你全力让禅修变成对治这些烦恼的法门,当你有了那种愿力和企图时,你就能完全去除那些烦恼;至少你将能大大减弱它们。透过修习这种止禅和愿力,你将能在这一生减弱烦恼,并以念力治疗它们;结果,养成这种习惯之后,当烦恼在中阴身阶段生起时,就可以变得微弱许多,不再那么铺天盖地。所以中阴身的显相,尤其是烦恼所造成的幻想,其魅惑力和影响力将变得很小。因此,我们在这一生为中阴身准备的修行就是禅修,尤其要以禅修来对治烦恼,首先是治疗最令我们痛苦的烦恼。

利用你在这一生的修行,来抗衡和治疗你的烦恼习气,对你的这一生,特别是对中阴身,将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看到有些人练习禅修的时间很短,就能够有效平静和驯服他们的心;而另外一些人禅修的时间虽然长得很多,却没有得到太大利益。当我们研究这二种类型的禅修者的差异时,就可发现他们练习的禅定或禅修,基本上是相同的。他们的不同,与其说是禅修方法的不同,不如说是禅修的意愿和焦点不同。最有效的禅修是用来对治烦恼,不管他们的烦恼是什么。如果禅修的动机是为着对治烦恼,这时候的禅修就可以变得很有效。反之,即使禅修的方法基本上相同,如果动机很模糊,或没有集中焦点在对治某个问题上,效果就不大。因此请记住:禅修,事实上包括一切的佛法修持,如果能用来对治某个问题或烦恼,将发挥最大的效力。这种禅修方式随时都有益处,尤其是中阴身生起烦恼时,帮助最大。


注:法性的藏文是chonyi,cho的意思是「现象」(佛教名相称为「法」),nyi的意思是「现象的主要性质或本质」(佛教名相称为「性」)。因此,法性的意思是「现象是什么?」、「一切现象的特质或主要性质」,在佛教中,等于是「心的真性」。中阴身最常可以维持四十九天(但也有例外),最短的不到一秒钟。密典明确指出地球上的人类就是如此。



生起次第:观本尊

除了止禅的练习之外,另一个能在中阴阶段派上用场的法门,是金刚乘或密宗所谓的生起次第:观想各种本尊的形状或身体。这些本尊包括许多寂静尊、忿怒尊等等。大体上,不管观想的是寂静尊或忿怒尊,只要把你自己观想成其中任何一尊,就能够让禅修进步很大,并且让本尊的加持力进入你心中。本尊瑜伽对于中阴身的帮助很大,因为在死后进入中阴身时,会有种种显相生起,有些是很吓人的。虽然这些显相绝非你心外的东西,它们只是你内心的投影,但由于中阴身的心识相当混乱,你会把它们当成心外物,因而认为它们挺吓人的,让你产生恐惧。

在中阴身的阶段,有一点很重要必须记住:把这些显相看成是心识的投影。因此,练习观想一位本尊,譬如观音菩萨、阿弥陀佛等,将有很大的功德,因为在这一生修本尊瑜伽,就会养成习惯,把显相看成是内心的投影。当你开始修本尊瑜伽时,本尊的形状可能很不清晰,但只要继续练习,最后就可以观想出清晰的影像。有时候即使影像是清晰的,一开始仍然是不稳定的,只要持续练习,观想出来的影像,就不仅是清晰的,还会很稳定。熟能生巧,功夫到了,自然会有这种效果。

如果你在这一生能观想出清晰而稳定的本尊影像,养成习惯后,在中阴身阶段,就可以生起更清晰、更稳定的本尊影像,因为中阴身的显相远比生前清楚。如果在中阴身阶段能够生起特别清晰而稳定的本尊影像,就可以抑制混乱而恐怖的内心投影,让它们消沉或净化。


观禅:观心性

金刚乘的另一个法门是圆满次第。圆满次第不同于生起次第,二者都是金刚乘的法门;圆满次第等于经乘(显教)中的观禅(毘婆舍那),而观禅是有别于止禅的。

大体上,我们使用「观禅」这个名相来表达圆满次第的涵义。佛陀在契经(编按:即佛经)中所说的观禅,是观空性;而在密典中所说的圆满次第,是观心性或观心的本身。如果我们看看西藏历代大师所建立的口授传承,禅修的主要所缘境也是心性。所以把止禅练习好之后,以此为基础,必须进一部接受观禅的教授,并实地修习。

透过观禅的练习,就可以发现心的本性是无生或无来处的,同时也没有任何实质的存在。这种发现可以让你免除中阴身显相所产生的恐惧。认识了你的心性之后,你就知道中阴身唯一的恐惧是:心在遇到它自己的显相时所经验的惊慌、恐惧和苦。(Having recognized the nature of your mind, you recognize that the only thing to fear in the bardo is the panic, the fear, and the suffering that the mind experiences uponencountering its own appearences.)同时你也体会到这种恐惧和痛苦的生起,纯粹是因为你不能控制你的心。如果你了解这一点,如果你决心控制或得到控制你的心,然后透过观禅的练习,就可以控制你的心,因而免除心在经验它自己的投影时所产生的任何恐惧。

因为这样的缘故,接受大手印和大圆满禅修法的教授,并练习之,总是值得的。当然,如果你能练习到圆满的工夫,并获得确定不疑的体证,是最好的;但即使你并未得到确定不疑的体证,只要与这些教法和禅修有任何程度的联系,都总是有价值的,因为心所产生的任何体证总是对你会有帮助。即使只接受一点点大手印或大圆满的教授,并加以练习,就是好事一桩,因为体证心的真性,会对你在中阴身阶段有所帮助。所以,这种体证经验越多越好。


禅修之后:随时运用念、觉和不放逸

我们的禅修还有另外二个层面:禅修本身和禅修之后。如同上述,禅修基本上包括三种技巧:止禅,或称奢摩他;生起次第,即观本尊;观禅,或称毘婆舍那,金刚乘称为圆满次第。我们已经知道,如果三种法门配合着禅修,对于死后的中阴身将帮助甚大。然而,我们的练习,不仅仅在禅修时进行,更重要的是在禅修之后,因为我们正式地座上修所花的禅修时间,与下座后禅修的时间远远地不成比例。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在一切日常活动中持续练习的必要,即使只是非正式的练习。

即使我们在禅修之后的时间,不是从事正式的禅修练习,我们仍然不可以让心狂乱。我们的行为,必须保持某种程度的念、觉和不放逸。譬如,你主要的练习是止禅,那么在你的一切活动中,不管是行住坐卧、吃饭或说话,都要在你的心中和行为中,保持某种程度的念、觉和不放逸。如此一来,你在禅修之后的行为,就不会偏离禅修,反而是在加强禅修。结果,你的禅修将在禅修之后的时间,自然产生念的状态,并加强那种状态。所以,基本上,我们要随时运用念、觉和不放逸。

如果你主要的练习是观本尊,在禅修之后的时间,你同样要努力保持某种程度的觉或念。即使你在禅修之后的时间,不能产生本尊的清晰显相,你也要产生佛慢:实际上你就是佛。这是基于你了解显相的性质。显相的真性是清净的,不管我们认为显相多么不清净,因为一切事物的性质是空,不是静态或死的空,而是同时具足一切的空,与佛性的功徳相同。因为这是一切万法的性质,所以一切显相和一切经验的本性是清净的。

只要把本尊观想应用在禅修之后的时间,就可以获得这种体认,深信一切显相都是清净的,这对中阴身阶段帮助很大,因为它将让你在中阴身生起不同显相时,不再那么混乱或被淹没。

第三种禅修法门是观禅。透过观禅,你将对你的心性得到某种经验。这种经验一开始主要是在正式禅修时生起的。不过,在禅修之后的时间,你不可以放弃这种经验,而要在各种活动中,努力把这种经验带回来,或一再对它观照。如果你不这么做,如果你把正式禅修中的经验,在禅修之后就抛掉,则不管你的禅修经验有多好,进步将很少,因为你在禅修之后的活动将干扰到禅修的修持。

所以,不管你修持的是什么法门,在禅修之后的时间,一定要培养念、觉和不放逸。只要你的心中不断熏习这些习气,当你进入中阴身时,这些同样的习气就会生起。当中阴身生起念、觉、不放逸等善习气时,就可以让中阴身的显相不那么吓人。因为中阴身的显相不再那么吓人,你将越能控制发生在你身上的各种遭遇,包括越能控制你的转世。因此,念和觉是非常重要的。

念和觉不仅很重要,对你的帮助很大,它们也是方便修习的。我们都必须在世界上工作、吃饭、说话等等,也许会把这些活动看成不方便,因为它们似乎会干扰我们的禅修。但如果你了解禅修不仅包括正式禅修,还包括禅修之后的练习,那么你将明白,在你的许多活动中练习正念,绝不会干扰你的禅修,反而可以加强禅修,并熏习非常强大的正念习气,这对你在中阴身阶段的帮助将很大。


身和语的禅修
到目前为止我所谈到的禅修法门,基本上都是属于心。但我们不只是练习心的禅修而已,我们也要注意身和语,并练习身和语的禅修。虽然我们是在进行心的禅修,如果我们不注意身语二业,如果我们不小心做了身和语的恶业,那么我们的行动将抵消禅修的利益,禅修就不会有进步。因此,我们的念和觉必须跨过心,延伸到身和语。

这对于中阴身特别重要。人死后一进入中阴身,就没有了肉身,这个时候固然不会有实际的身体语言,但由于肉身长久养成的习气,中阴身(没有肉身,只是意识幻想出来的身)就会有显相和相应的语言能力。更进一步来说,中阴身生起的显相,基本上是由心中养成的习气所产生。因此,如果你养成好的身语习气,则你在中阴身所生起的身语显相,必然是好的;反之,如果你养成放逸或负面的身语业习气,那么你在中阴身阶段所生起的显相,也必然是负面的。

这些重点都在说明如何利用目前的自然中阴,为死后的各种状况做准备。我想在此打住,但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欢迎提出。


问与答
学生:
仁波切,第一个中阴是从受孕时开始的,或从出生时开始的?

仁波切:
一般说来,这个中阴开始于出生时,一直到去世时,尤其在谈到利用活的人身来修行时更是如此划分。


学生:
中阴身的身语显相,类似他生前的身语显相吗?他会维持相同的显相或特性吗?

仁波切:
关于这个问题有不同说法,但最普遍的说法是假设中阴身持续七周,前三周的身,会显现前世的身;第四周的身,混合着前世的身和来世的身;最后三周一般是呈现来世的身。


学生:
请仁波切说明如何在禅修之后的时间,以本尊观想法来培养正念?

仁波切:
本尊观想法基本上包括三个要素──清晰的显相、稳定的信心、清净的忆念。在禅修之后的时间,很难培养清晰的显相、清净的忆念。因此,禅修之后的生起次第修持法,主要是保持稳定的信心,意思是深信你的身语意的真性,就是本尊的身语意。我们发现本尊观想法的论典都说:「在禅修之后,绝不可以缺少自己就是本尊的信心。」


学生:
作恶梦时,是表示对自己的心缺少控制吗?

仁波切:
作恶梦,并非表示对自己的心全然无法控制。作恶梦的原因各有不同,有时候是因为我们对某些事物想得太多,或因为我们的情绪受到严重干扰,或特别挂碍某些事。但有时候即使那天,你的情绪没有受到严重干扰或特别挂碍某些事,由于过去某个时候的习气显现出来,甚至是很久以前的习气显现出来,你都会作恶梦。如果你被恶梦所苦,你可以在睡觉之前禅修,不让你的心因为许多妄念、烦恼或焦虑而散乱。(If you are afflicted by nightmares, one thing that will help is to meditate immediately before going to sleep, not allowing your mind to run wild with many thoughts or many kleshas or a great deal of axciety.)如果你以禅修的状态入睡,恶梦就不太会生起;反之,如果睡觉之前,你的心因为许多妄念、恐惧和焦虑而狂乱,当然就会作恶梦。


学生:
在中阴教法中,如何定义死?

仁波切:
首先,「中阴」的意思是二件事物的间隔,在某事物结束和另一事物开始之间的时段。因此,我们把生死的过程称为四或六个中阴。我们称生和死之间为「自然中阴」,此外,还有临终中阴、法性中阴、投生中阴等。身和心分离是死亡的基本定义,也就是界定死亡的时刻∕事件;从这个定义来看,活的生命是指该生命的身和心结合在一起,因此当其中之一发生什么事情时,另外一个就会受到影响。譬如,当你活着时,如果你的肉身病了,你的心就会经验到苦。


死的时候,由于身和心分离,心就会失去意识作用。心一离开无意识状态而进入意识状态时,不仅不再停留于先前的肉身,而且不能再进入身内。这种情形不同于此生我们所经验到的无意识状态,在这一世中,当我们从无意识复苏时,我们仍然在我们的身内。但身心分离所造成的无意识状态(编按:或称昏厥),意识复苏时就不再进入身内。这就是死亡的定义。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