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一百七十二集) [打印本页]

作者: 莲池清风    时间: 2008-3-11 07:15     标题: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一百七十二集)

太上感应篇


(第一百七十二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佛门当中许多道场总是劝人布施供养,当然对于已经入佛法的人来说,他们懂得这个道理,知道这是一桩好事情,可是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人,总以为这是佛教出家人敛财的一种手段,所以他们有很深的反感。到底应不应该劝人布施?我们看看印度教,印度教在他们经典里面,他说布施要出于真心,不要求回报,而且要懂得「适人、适时、适地」,这叫做纯净布施,跟我们佛法讲的非常接近;尤其是适合人,适合时节因缘,适合处所,这讲的契机。ji 督教里面说「施比受更有福」。哪一个宗教都劝人施舍,yi si  lan教也说得非常好,「如果你们公开施舍,这是很好的;如果你们能够秘密的施舍,那就更好了」。公开施舍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你做了好事,秘密是你做了好事没有人知道,这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积阴德比积阳德果报要殊胜。阳德是什么?你做的好事别人知道了,阴德是你暗中做好事别人不知道,这个果报就更殊胜了。

果报是决定有,但是我们决定不希求果报。佛家讲功德跟福德,《金刚经》上有一句经文,教我们「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修一切善,福德跟功德都是修一切善,福德跟功德差别在哪里?如果着相就是福德,离相就是功德,所以说「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是功德,「着一切相,修一切善」是福德。着相心不清净,离相心地才清净;换句话说,你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这是功德。什么是善?布施是善,持戒是善。持戒就是守规矩、守法,这个持戒的意思是广义的,我们一定要懂得。忍辱是善,精进是善,禅定是善,般若是善,所以修一切善修什么?修六度万行。离一切相,什么是一切相?《金刚经》上把一切相归纳为四大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什么叫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我们就清楚了。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佛讲的话不是诱huo我们,说的是事实。财富是果报,因是什么?因是财布施,舍财你才能得财,这是事实真相。你修因,哪有不得果报的道理!凡夫修因是为果报而修的,这是凡夫;圣人修因不为自己果报,而为利益众生。为利益众生而修善,这是圣人,这不是凡夫;为自己求得果报而行善的,这是凡夫,这是福德。凡夫只有福德,圣人才有功德。功德永远是清净、平等、真诚、慈悲,理与事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劝人布施一定要把这些道理讲清楚,让他生欢喜心,他自己去做,不可以勉强人家去做,不可以存着一种诱huo的心叫人家布施,这种心是盗心,逼迫人家,不使人家欢喜心来做这桩事情,做得很勉强,不得已而做的,这是决定不许可的。我们要用这种心态去劝人,这造罪业!

这种心态劝人信教,劝人施财,其它宗教里头也有,我们在社会上常常看到,常常听到。可是我们仔细看看佛经里面所说的,其它宗教经典里面所说的,不是他们所行的;换句话说,许许多多人今天在行持上,已经违背了教义。我们看ji 督教,看yi si  lan教,看印度教经典,讲得多好,至理名言。为什么这些信徒把它搞错了?不外乎向神明邀功,这个观念错了,这不是个正确的观念。我们学佛,学佛学智慧,一定要有正确的观念。宗教经典里面有说,斋戒胜过祈祷,布施又胜过斋戒,这话什么意思?出自于神圣爱人的一个理念,神爱世人,佛菩萨一片慈悲。慈悲要落实,慈悲不是一句空话,慈悲表现在哪里?表现在布施,表现在真正帮助别人。

大乘佛法讲六波罗蜜,菩萨修学的六个纲领,六个纲领都是属于布施。第一条布施里面,当然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是以财物布施供养需要的人,这个契机。什么人现前迫切需要,我们一心全力去帮助他,印度教的经典里面这样教人。法布施是帮助他转迷为悟,给他讲解、研究、讨论宇宙人生的真相,过去未来的事实,这是开智慧,法布施。我们今天印送经典,印光大师晚近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四众的供养,印祖全部拿来做印经布施。印经这个经本需要财,需要钱,这里头有财布施;书本里面讲的是道理,教你做人的方法,这是法布施;你明白这些道理,理得心安,这就是无畏布施,所以这一样东西,三种布施具足,印祖教现代人修福从这上下手。他自己一生做出好样子给我们看,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我们要明了,要能够体会,要认真向他老人家学习。现在除了印经书之外,还可以做录像带、录音带、VCD,我们现在做的东西比过去更多,品种更多,想想这个作法,三种布施都圆满了。

持戒是属于无畏布施。我们自己守法、守规矩,决定顺从佛陀的教诲,在任何场合别人对我们放心,没有恐惧,这就是无畏布施。我们持不偷盗的戒,他的钱财露白了,「不要紧,他是个持戒的人,他不会打我的主意,不会抢我的,不会偷我的」,人家心安,你是持戒的人。你是修忍辱波罗蜜的,忍辱也是无畏布施,我言语不小心得罪你了,「没有关系,他不会记恨,他不会报复的」,这是无畏。精进、禅定、般若都是属于法布施。六度万行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布施。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成佛道,修的是什么?布施而已矣!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这就是整个的佛法,千经万论都不外乎这六个字。看破是解门,布施是行门,布施就是教你放下,解行相应你才能成就。所以我们综合每一个宗教,大圣大贤对众生的教诲都是相同的,我们要多去想想,细心的去观察、去体会,认真学习,要明白这个道理,决定不是迷信。印度教里面讲契机,讲得好!这个契机佛法也讲,它讲得很白,「适人、适时、适地」,适合。我们佛法只讲一个契机,它说得更详细。

换句话说,我们种福要认识福田,这佛家常讲的,我们在一个道场里面布施供养,看看这个道场有没有道?有道是真的福田,没有道就不是真正福田。没有道的那个道场,你去布施供养什么?供养道场住的那些人,那个对于普通一般人有困难的时候给他布施一样的,这是属于悲田。你看到这个出家人可怜,没吃没穿,送一点吃的,送一点穿的,送一点钱给他,悲田,是慈悲心对待他。那不是佛法,有佛法地方是敬田。佛家讲福田三种,对佛菩萨真正道场是敬田;对父母师长是恩田,这报恩;对一切苦难众生是悲田,慈悲心。你要认识清楚,要搞明白,不要把那个田搞错了。佛经里面有跟我们说,而且说得多次,不只一次,布施功德不可思议,供养辟支佛一钵饭,得九十亿劫不受贫穷的果报,不只施一得万报,超过太多太多了。那是什么?真正修道人,不是普通人,而布施的人并没有希求果报,果报自自然然形成。为什么敬田里面有这样殊胜的功德?要知道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大圣大贤,我们尊敬他,照顾他,让他健康长寿,他在世间多住一天,多教化一天。他那种教化的功德,你布施的人也分享一分,这个一分是圆满的一分,不是欠缺的。换句话说,他所修积的功德,就是我们自己的功德,自他不二,是这么一个道理。

所以道场建立,最近大概一个月前,此地有个竹林寺,现在修建完成了,他们道场的主席带了几个干部到这边来看我,我们过去也很熟。问我,道场建立之后应该要怎么去做?我告诉他,道场记住要有道,如果有场没有道,不叫道场。道是什么?学风跟道风。我说居士林这个地方你们可以观摩,可以做参考,可以学习。居士林的道风是念佛,每天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念佛不间断;居士林的学风是讲经,每天两个小时,也是一年到头不中断。我说你们竹林寺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你们要讲经,要念佛,念佛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居士林念「南无阿弥陀佛」,你们那边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跟你的本尊相应。讲经,一定是以观音三经为主,讲经不能中断,至少每一个星期要有一次讲经,这是至少的了;能够有两次、三次,那就更好了。除观音菩萨三经之外,凡是慈悲济世,劝人断恶修善,转迷为恶的这一些经论,包括祖师的语录,都可以在那边讲解弘扬。像印光大师提倡的《了凡四训》、《感应篇》、《阴骘文》,这些统统都可以讲,与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精神完全相应,这是法布施。你们要懂得提倡,常常与听众、与来参加修持的同修结缘,这个结缘是财布施,布施恩惠,使这个道场四众同修变成一家人,认真在这个地方学习、修持,你这个道场就兴旺,这个道场一定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

所以一个道场没有道,没有学,那就变成世间香火庙,那个没有意义。香火庙现在也是一般社会人眼目当中迷信,凡是常常跑香火庙的人,社会一般人都把他看低一级,没有智慧,没有常识,迷信,看低了。所以这个场决定要有道,道一定要修布施波罗蜜。我们在许许多多宗教里面去看,不只是佛教我们布施,没有一个宗教不教人布施,布施有大道理,大学问,真正慈悲济世。不用布施,慈悲济世落空了,所以布施一定要懂得「财、法、无畏」三种布施。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为人演说,也就是这么一桩事情,所以这是大事,不是小事。我们要认真去探讨,去研究,然后落实,这是真正行菩萨道,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就佛法。好,今天时间到了。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