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宣化上人:成就四法必得法华经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10-23 00:17     标题: 宣化上人:成就四法必得法华经

成就四法 必得法华经


摘自《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


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普贤菩萨请问佛,将来佛灭度之后,怎麼样能得到这部《妙法莲华经》?佛就答覆他,用这四种的方法,就可以得到这部《妙法莲华经》。

一者,為诸佛护念:能得到诸佛的护念。怎麼才能得到诸佛的护念?就是受持、读诵这《妙法莲华经》,就得到诸佛的护念;再修种种的善法,也能得到诸佛的护念。这就是一个「常」。

二者,植眾德本:就是种植一切德本,要做很多德行的事情。这就是「乐」。

三者,入正定聚:就是入这种定,其他的定也都聚集到你这儿了。这就是「我」。

四者,发救一切眾生之心:就是发救护一切眾生的心。这就是「净」。

所谓「涅槃四德」,就是常、乐、我、净。这四种法,又可以说是「四安乐行」,就是〈安乐行品〉那四种安乐。為诸佛所护念,这就是身安乐行;植眾德本,这就是口安乐行;入正定聚,这就是意安乐行;发救一切眾生之心,这就是誓愿安乐行。又可以说,诸佛护念和入正定聚,这二法是「著如来衣」;植眾德本,是「坐如来座」;发救一切眾生之心,是「入如来室」。

这四种法,也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為诸佛所护念,就是开佛知见;植眾德本,就是示佛知见;入正定聚,就是入佛知见;救度一切眾生,这是悟佛知见。所以这经一讲起来,道理是无穷无尽的,现在也就讲这麼多。

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作德修善的男子和女人,能这样成就四种法,於如来灭后,必得是经:那麼在如来灭度之后,必定能得到这《妙法莲华经》,你能遇著这部《妙法莲华经》。那麼能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莲华经》,现在你们又能遇著讲解这部《妙法莲华经》,这四种的法一定已经都有了。

谈到莲华化身,不是那么容易的,要修很多人所不能修的苦行;要具足有八种的因缘,才能得到莲华化身。

(一)乃至失命,不说他过。你不要说是小事情,就甚至于你把生命丢了、没有了,也不讲他人的过错。例如我辩说:“啊!那事情不是我做的,是他错了,不怪我!”若不这样辩一下子,头就没有了、就死了;即使这样,我也不说他人的过错。这是失掉自己的生命,也不说他人的过错,这是第一种的因缘,才能得到莲华化身。

你们想一想,你们谁能做得到?有人要你的生命,如果你不向他解释一下,生命就没有了;解释一下,生命就可以有了!怎么样解释?就说:“哎!这个事情不一样,那是他的罪过,他叫我这么做的、他叫我这么说的!要不是他,我不会的。这不怪我!”那么就没有罪了;但是他甚至于就把自己的生命没有了,也不说他人的过失。你们各位想一想:一天到晚讲人家的是非,那就不会得到莲华化身去了!不过以前你们讲的是非,我都不管的;只要我教过你们之后,你们以后不讲了,那以前所犯的罪业,我就给你们证明说没有了!以后不犯就可以,以后再犯,那我就不证明了!

(二)劝化众生,令归三宝。不单教人皈依三宝,而且教一切畜生都皈依三宝,行菩萨道。

(三)安置一切于菩提心。把一切无论什么,都安置于菩提心里边,来帮助你发菩提心。

(四)精修梵行,梵行无染;梵行,就是清净行。无染,就不贪、不瞋、不痴。精修梵行,修得一点贪心也没有。你不要在听经的时候没有贪心,不听经的时候,这贪心又出来了;或者甚至于听经时,我一讲说不要有贪心,你听不懂:“啊!真是的!讲这个道理!我最欢喜贪心了,为什么要没有贪心?”就发脾气了。一发脾气,以后就不听经了:“我睡觉好过听经呢!”就这样。你看,精修梵行,就是在微细微细处,都不要生贪心;不要见着人一供养了,供养一堆垃圾,就在垃圾里要找黄金、找珠宝。不要那么样子,那么样子太没价值了!

(五)造立佛像,置莲华座。造,是造佛形像;安莲华座上,把佛安放在莲华座上,这也可以得到莲华化身。

(六)忧恼众生,令除忧恼。你能解决众生的忧恼。众生忧愁得不得了,唉!怎么办?这件事情他不能解决问题了,你想法子帮他解决了,但是你不要说:“你要谢谢我!我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啊!”不要这样子,帮人解决问题,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

(七)于贡高人,常自谦下。对于这贡高的人,愿意作第一的人,你常能谦下,你应该对他谦下一点。所以要记得对谁也不要贡高的,你若有贡高心,那你不能莲华化身。

(八)不恼他人。你不要做事情,做得令他人生烦恼,譬如你指使人:“你做这个!你做那个!”尤其美国人,你不要说普通人或者朋友、兄弟,甚至在夫妇方面,都不听你指挥。所以你们不能以为:我是 first(老大)的,我叫你做这、做那!不可以的!以前我这个师父,是很有一个师父的架子,不要说我叫你做,我就是不说,这么表示点意思,你若不做,我已经不高兴了!在香港、在东北,我的作风是这样。现在到了美国,我看儿子也不听父亲的教训、学生也不听老师的教训,我这个佛教的老师也要民主一点。所以我这个做师父的很民主,你们师兄弟更不可以不民主,更应该要民主一点!我们以真正的佛法,来行民主的制度、民主的方法,你看那多妙!



要修般若波罗蜜多


回光返照,观察观察自己在不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四句是《心经》的精华要理。略释如下:

“观自在”:是教你回光返照,观察观察自己在不在?自己若在,就不会向外驰求,到处攀缘。若是不在,则容易妄想纷飞,甚至发神经。总要找机会,令人供养。有这种思想,那就不自在。

“菩萨”的行为,一切是利益众生,以众生为前提,绝对不是为利益自己。我们凡夫的思想,恰好相反,总想利益自己,而不利益众生。无论做什么事,先要计较一番,有利的就做,没有利的就不做,这就是自私自利的表现。世界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就因为这种关系。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所以就发生战争,造成国破家亡的残局。

这位菩萨,他能“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从无始劫以来,一直到现在,生生世世都修深般若法,没有间断的时候。修深般若法,

(一)没有骄傲心,若有骄傲心,就是愚痴。


(二)没有自满心,若有自满心,就是愚痴。


(三)常生惭愧心,不生惭愧心,就是愚痴。


(四)不生攀缘心,若生攀缘心,就是愚痴。


(五)不生嗔恨心,若生嗔恨心,就是愚痴。


(六)不生颠倒心,若生颠倒心,就是愚痴。


我们修道人,以这六种心,作为标准。衡量自己所行所作,是否如法?如法就是智慧,不如法就是愚痴。也就是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是智慧。不修戒定慧,不灭贪嗔痴,就是愚痴。智慧和愚痴的分别,就在这个地方。

要修深般若,才会照破五蕴中的五十种魔境:在色蕴中有十种阴魔,在受蕴中有十种阴魔,在想蕴中有十种阴魔,在行蕴中有十种阴魔,在识蕴中也有十种阴魔。总括来讲,有这五十种;分开来讲,有无数无量种。如有不慎,就堕入魔境。总而言之,凡是有邪知邪见的人,都是属于魔的眷属;有正知正见的人,都是属于佛的眷属。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才能认清魔的境界,不会被其动摇。这时候,不但照见五蕴皆空,也度一切苦厄。五蕴皆空,即是真空。所谓:“真空无人我,大道无形相。”

一切苦厄,就是三灾八难之苦厄。

若能将这四句经文的法,修到炉火纯青的时候,就证得八风吹不动的境界。何谓八风?就是称、讥、苦、乐、利、衰、毁、誉。这八种风,能吹得没有定力的人,昏头转向,不知东西南北。今将这八风浅释如下:

(一)称:就是称赞。人家称赞你一声,觉得比蜜还甜,心里很舒服。

(二)讥:就是讥讽。人家讽刺你一句,就受不了,心里就不舒服。

(三)苦:就是苦恼。受一点苦楚,就烦恼起来。一切苦来折磨你,看你受得了受不了。

(四)乐:就是快乐。受一点快乐,不要得意忘形。一切乐都是考验,看你怎么办?

(五)利:就是利益。得到利益就高兴,失去利益就悲哀,这是没有定力的表现。

(六)衰:就是衰败。无论遇到什么艰难,要做到损失不计较,失败不动心。

(七)毁:就是毁谤。有人毁谤你,说你的坏话,无所谓!应该处之泰然,自然风平浪静。

(八)誉:就是荣誉。有人赞叹你,宣传你的名望,仍要无动于衷,视功名犹如瓦上霜。

这八种风,是考验“心”的法门,在逆境不动心,在顺境也不动心。若是动心,就是修持不够,没有定力的功夫。若是不动心,便证明有功夫。但是不能自满,自我宣传:“八风也吹不动我,我的定力,犹如金刚一般的坚固。”这样也不对。

在宋朝有位苏东坡居士,他对佛学略有研究。虽然他禅定功夫还不够,却自觉定力到了相当程度。有一天,心血来潮,灵感而至,写了一首偈颂:“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以为自己已开悟,所以请佛印禅师给印证,于是派遣侍者过江送到金山寺。老禅师一看,在原纸上写上“放屁!放屁!”四个字,交给来人(侍者)带回。苏东坡一看,无明火有三丈高,大发雷霆,岂有此理!这是开悟的偈颂,怎说是放屁?于是过江来找佛印禅师算帐。

不料,来到金山寺的山门时,佛印禅师已在那里等待他的光临,就大笑地说:“好一位八风吹不动的苏大学士,竟被屁风吹过江来,欢迎!欢迎!”(因为他们二人是老道友,时常开玩笑)苏东坡满肚子的火,刚要爆炸,被老禅师一说,觉得有理,于是承认自己定力不够,乃向禅师顶礼谢罪。从此之后,不再说口头禅了。

禅是行的,不是说的,能说不能行,无有是处。










图片附件: 360截图20191108201739746.jpg (2020-8-24 12:25, 83.2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9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16990



图片附件: timg (13).jpg (2020-8-24 12:27, 126.3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8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16991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10-23 00:18


我们学佛法的人,一定要发愿。在十二月初八那天,因为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在释迦牟尼佛成道日,都发一个愿。诸佛成佛,用什么成佛的?用愿成的;他若没有发这个愿力,也不能成佛。我们为什么想修行,但又不能吃苦、又不能精进?修行修行,精进了两天半,到第三天就不精进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没发过愿。我们常常存的心,都是自私自利,就是存这种罗汉的心、小乘的心──我只管我自己,不管他人。我自己修行成了就算了,不管其他人修不修道;甚至于自己一举一动,都是为自己作着想,不为众生作着想,这叫自了汉。为什么是自了汉?就因为没有发过愿。

这个愿是最要紧的!但我们也不能说是,我发愿就发观音菩萨那十大愿,又发普贤菩萨那十大愿,或者发阿弥陀佛那四十八愿,或者发药王菩萨那个十二愿!那是过去佛、过去菩萨发的愿。你不能跟着过去佛、过去菩萨发同样的愿。他发的愿,是他已经发过的;你现在发愿,要发你自己的愿。不是说我发的愿就像阿弥陀佛那个愿,你现在或者发的愿比阿弥陀佛更大,都可以的;或者你发的愿,比观音菩萨更大,也可以;但是你不能说他发这个愿,我就发这个愿,因为你不是阿弥陀佛、你不是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或者我是阿弥陀佛的化身,现在我就发阿弥陀佛的愿,那不是一样吗?”那也不可以的。你这回化了,又再来过。就好像钢铁,你烧化了,另造出一个器皿来;没有化以前,你是那个器皿,现在化了,是另一个了。

以前你是在造铁道的,好像铁路的路轨;那么现在把这铁路的路轨化了,又造成火车了。你要是说,我这火车,还想去做路轨去,怎么可以的?因为变了!你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我也不反对你这个说法;但是你再来一个新鲜的。现在这个世界都是要新鲜的,所以佛、菩萨、阿罗汉发愿,也都要发新鲜愿,不要发旧愿。那么旧愿有一个现成的,谁都可以发,那是菩萨所发的通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我们每一个修道的人,都要发愿。好像阿弥陀佛发那个愿,是在因地做法藏比丘的时候,他发那四十八愿;他生生世世都依照这四十八愿去修行,可以说生生世世都发这四十八愿,发得不知几个大劫,才成佛、才成就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现在还在初发心学佛的时候,应该发愿。就算你是老菩萨,发心发很多了,也应该发一个坚固的愿。我们现在遇着佛法,这都是在多生多劫,种这种佛的种子,所以现在才能遇着这个。我们放上整个的精神来研究佛法,所以你们在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没有发愿的人,以后你们想要发愿,还可以把你们那个愿文写出来。譬如,第一个愿,我愿意度蚂蚁成佛;第二个愿,我愿意度蚊虫成佛;第三个愿,我愿意度永远不成佛的众生一定要度他成佛。

好像有人发愿要到北俱卢洲去成佛。为什么呢?因为北俱卢洲那儿没有佛,他就想到那地方去成佛;那时就有很多人来恭敬、供养、赞叹、尊重他了,因为没有其他的佛再来了!他想得也很奇怪的,到其他的世界去,有那么多佛,或者我这个佛,就没有人供养了;到北俱卢洲去,那个地方没有佛,到那地方成佛去,这也不错!我当时也很欢喜他这个愿力;我随着也就发了一个愿:“他这个愿力,我决定保证他成功的,因为这是很特别的。”这个世间的事情,都可以转变,没有一定的。有人发愿到那地方去成佛,那地方将来也就会有佛出世了;以前因为没有人发愿到那儿去成佛,所以到现在北俱卢洲还是没有佛法。那愿是最要紧的,你若发了愿,你想不修行,是不行的。“不行啊!我有个愿力,我一定要修道的。我发过这个愿,就要满愿。”于是想不修行,又修行了!这愿是很要紧的。

谁若能常勤精进,谁就是能净佛国土;谁能不怕工做得多,谁就是净佛国土。

我们现在翻译经典,也是净佛国土;我们现在为佛教的前途不怕辛苦,我们这是净佛国土!好像你们谁做工做得多,也是净佛国土。我不是愚弄你们,不是说:“这个师父尽给我们说这么好的道理,不过想叫我们多做一点工!”不是这个意思。你做工,我也这样子;不做,我也这样子。因为我没成佛呢!我那国土不要你净;所以你懒也可以,你勤也可以。你勤,是净诸佛国土;不勤,你就是不庄严佛国土。又有一个道理,你要清楚,你庄严其他佛的国土,将来你自己成佛,你那国土也就庄严、也就清净;这叫“以佛庄严而自庄严”,以清净其他佛的国土,也就清净你自性那个佛的国土。你现在学佛法,将来一定成佛的;所以你那佛国土,你现在若不净、不修,尽懒惰,将来你成佛,你那个国土也是不净的。现在我们这是五浊恶世,你成佛的国土或者就变成“十浊恶世”,加一倍。真的!就因为你在修道的时候不净佛国土,所以你的国土就那么肮脏、不清净。我不是和你们讲笑话!

你们各位善知识,都应该要深深地懂得佛法,教化众生;你知道,富楼那尊者教化众生,我现在会讲经,也就是受过富楼那尊者的教化,所以学富楼那尊者来说法。我也是不会讲话的人,很笨的,比你们任何人都笨;你们虽然不敢讲经,都敢讲几句话。我在小时候,讲话都不敢讲。你看!现在我给你们说法,就是因为受过富楼那尊者的教化。你们现在各位,都应该发心净自己那个佛国土!


图片附件: u=1894749112,1562865867&fm=26&gp=0.jpg (2020-8-24 12:30, 57.1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16992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10-23 00:18


怎麼叫「无尽意」呢?这有好多个意思;每个意思都是无尽无尽、没有穷尽的。总起来有三种的无尽:

(一)世界无边尘扰扰。世界是无量无边的,我们不要以為我们眼睛所看得见的、耳朵所听得到的,这就是世界的一个边际。不是!这个世界有无量无边那麼多,有此世界、他世界、无量诸世界,此国土、他国土、无量诸国土,无量无边。

什麼叫扰扰呢?扰,本来是扰乱的意思;扰乱又是不定的意思,不定就是动的意思。在这个尘世有这些尘,就是不清净。这世界上有很多尘的,太阳一出来,由窗孔射进太阳光,在光线的地方,可以看见很多尘忽高忽低、忽上忽下。世界这麼多尘,从什麼地方来的?溯本穷源,追究这个「尘」的根源──这很要紧的!这个尘,是从每一个眾生心里头来的。

尘怎麼会从眾生心里来?因為眾生心里妄想太多了!这个「妄想」,就好像尘扰扰不安的那种样子。我们所能觉察的妄想,就很多很多、数不过来那麼多;觉察不到的,那还不知道有多少妄想?我曾经对你们讲过,在这一念中,就有九十个剎那。剎那,就是很短的一个时间;在这一剎那之中,又有九百个生灭。所以这世界是无边尘扰扰啊!这世界怎麼有的?也就是由我们眾生「依真起妄」,由一念的妄想,而变成有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一切的世界就造成了。

(二)眾生无尽业茫茫。眾生,是眾缘和合而生,由很多种的因缘和合而生。因為有世界,就生出眾生来了;世界无边了,就有了无尽的眾生。所以,就有「胎生」,是由父母怀胎生出来的眾生;有「卵生」,就是由蛋胞出来的眾生;有「湿生」,有「化生」。怎麼有的胎生?「胎因情有」,胎生就因為有这种爱情,所以就有了新生命;「卵以想应」,这个卵是由想而孵成的;湿生,由湿的地方,也会生出生物;化生,变化而生的生命。大概的有这四种,详细说起来,有十二类的眾生。

眾生从什麼地方来的呢?眾生是从佛性那儿来的,所以才说「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可是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不是说眾生就是佛了,不是说不修行就成佛了。眾生是从佛性这儿来的,一定要参禪学法,依照佛法去用功修行,这才能返本还原成佛了。不是说眾生现在就是佛,不要修行了!这简直是一种邪知邪见!

(三)爱河无底浪滔滔。男女都讲「爱」,不单人类讲「爱」,就是异类──那个畜生,也执迷不悟著住到这个「爱」上,越来越不明理,越来越不懂道理,所以淫欲心非常重,时时刻刻都想行淫欲的。若能清心寡欲,清净这个心,寡少这个欲念,这就离成佛不远了。

这个爱河没有底,越落越深,越深越向下落,就像那水波浪似的,滔滔不断。海水為什麼有波浪?就因為我们人心里有波浪;我们人心里有波浪,就因為这个爱河有波浪。这个爱,拉不断、扯不断,割也割不断,用再快的刀,想把情爱斩断了,也不容易的。但是你若真正有了智慧,所谓「慧剑斩情丝」,对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没有智慧的人,就掉入这个爱河里,越掉越深,掉到什麼地方去?深不见底──根本就没有个底,你说往什麼地方掉?掉得越掉越深,越深越掉。总而言之,没有底,没有完的时候!

无尽意菩萨,要把这无边的世界都变成极乐世界,把无尽的眾生都教化成佛,把无底的爱河也把底给填上;因為这三种的意思,所以这菩萨就叫「无尽意」这个名字。

「菩萨」两个字是简称,具足应该说「菩提萨埵」;菩提萨埵是梵语,中文的意思,所谓「菩者觉也,萨者情也」。菩提,是觉道;萨埵,是有情。合起来就是用所觉悟的道理,去觉悟一切有情;也就是我开悟了,我也想办法叫每一个眾生都开悟,这叫「自觉觉他」。菩萨又从什麼地方来的?菩萨从眾生这儿来的。菩萨原来也是个眾生,和你、我现在的眾生一样的,没有分别。不过,他是眾生里边的一位觉悟者,是有情中的一个觉悟者。我们眾生,就是有情的里边一个迷昧者,现在还没有觉悟。你如果今天觉悟,今天你就是菩萨;如果明天你觉悟,明天你就是菩萨。

觉悟什麼?觉悟这个无明。你能以知道这个无明的来处,把无明破了,这就是「觉」;不能破无明,这就是「不觉」。破无明才能显法性,无明没有了,爱河也就乾了;爱河乾了,智慧就现出来了,这就是「觉悟」。菩萨是觉悟有情的一个人,也是有情中的一个觉悟者,这来回讲都可以。菩萨又有一个名称,叫「大道心的眾生」,他道心最大;又有一个名称,叫「开士」,他能以开眾生的愚痴,而显现本有的佛性。



阎罗王众,单单听这个名词,就已经很可怕了。「阎罗」是印度话,阎罗王的意思是管鬼的一个王。阎罗王众,普通说有十殿阎罗,如果按照南赡部洲是在中国或印度的解释来讲,就是指亚洲的十殿阎罗。但依照《地藏经》的文义讲,就不是单单指中国和印度这些亚洲的阎罗王;阎罗王是指整个宇宙,每一个世界都有阎罗王,所以阎罗王就有无量无边无数那么多。阎罗王有从其它的世界来的,有来自星球的,也有来自月球的,也有来自其它铁围山的地方。总而言之,有人类的地方,就有阎罗王;若没有人类的地方,也就没有阎罗王。     

为什么?因为没有人类,也就没有鬼;没有鬼,也就没有佛,成了一个无佛世界。因为无佛世界,所以也就没有阎罗王。归根究底,主要就是在人,要是没有人,什么都没有了。世界就是由人来支配一切,来制造一切,来需要一切,来使用一切,一切都是因为人;要是没有人,这个世界根本也没有佛,没有菩萨,没有饿鬼,没有地狱,没有畜生,什么都没有了,这一切都由人造成的。    

那么人是由什么造成的?人是由心造成的!心不单能造人;心也可以造天堂,也可以造地狱,也可以造饿鬼,也可以造畜生,可以造种种的一切,所谓十法界都是由心造成的。心造成十法界,心也能毁坏十法界。所以《华严经》说: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一切都是由这个心造成的。我们的心有如水波浪那么多的杂念,这就表示世界上所有一切山河大地,都是由人的妄想心所造成的。人的妄想心就好象微尘那么多,因为我们内心里有妄想,外边才有微尘;要是里边的妄想没有了,外边的微尘也就空了,乃至于邻虚尘也空了。    

那么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鬼,也就会有佛,所以就有阎罗王。不单单有阎罗王,而且还有他的眷属,所以叫做「阎罗王众」。



图片附件: timg (4).jpg (2020-8-24 12:34, 43.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16993



图片附件: timg (17).jpg (2020-8-24 12:34, 135.0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8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16994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10-23 00:33

菩萨的四无所畏


《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菩萨的四无所畏:

第一,总持不忘,说法无所畏。他把一切法相都记住了,在他脑海里,好像总括起来了,都记得不忘;因为记得的道理很多,所以他说出来道理,头头是道,怎么说怎么有理。你本来没有理的,他一讲,讲出道理来了。

第二,尽知法药,及知众生根欲性心,说法无所畏。这个“法”,好像治病的药似的,他知道用什么法药去给众生治什么毛病。好像小孩子贪吃糖,你就给他一块糖,然后教他:“你要做一个好孩子,要对父母孝顺!”又,小孩子欢喜烧香拜佛,什么道理呢?就是他父亲、母亲教他的;或者先给他一块糖,说你拜拜佛,我给你一块糖吃!他就拜佛了。这就叫知病予药;知道这个病,他所贪的就是糖,那么给他一块糖,然后你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了。

这“尽知法药,说法无所畏”,也就因为知众生是什么根性?他的欲望是什么?他的性是善呢?是恶呢?也知道他的心地是怎么样,都知道。知道众生根、欲、性、心,就说法无所畏;你知道他了,然后给他说法,就不怕了,一定会度得了他。这也就是什么?所谓“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钩牵”,你想要叫他开佛的智慧,先给他一点甜的东西吃。若他没有学佛法,你就先给他苦的东西吃,好像他不懂佛法,你骂他一顿,骂得他跑了。他若知道佛法了,你骂他一顿、打他一顿,他也不跑,你拿把刀要杀了他,说:“这是为法牺牲,这是最有价值的!”他不跑的。这就是知众生的根、欲、性、心来说法,说法无所畏,这是菩萨所行的道。

第三,善能问答,说法无所畏。就是问什么都可以的。

第四,能解物疑,说法无所畏。能解物疑,就是众生所怀疑的问题,他都能给解答了。你怀疑什么,只怕你不来问,若来问的话,都可以解答

好像我们这一般的人,无论你做哪一行的,做生意的人和做生意的人就做朋友,读书的人和读书的人就做朋友,我们学佛的人就和学佛的人做朋友,赌钱的人就和赌钱的人做朋友,打劫的人就和打劫的人做朋友,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因為同类者為朋,所以观音菩萨就化现和他是同类的,到那儿去教化他去。

说是观世音菩萨现身,有的时候并不是说会即刻现这麼一个人,来给你说法,然后就走。他不一定是用他的神通来现一个化人──变化人,来给你说法;有的时候,他也就分灵──分开他这种性灵的一部份,来到这个世间上做人,好学佛法,然后教化眾生。这样也是应以什麼身得度的,他就预先造那麼一个身体,来教化一般的眾生。等到哪一个人信观音菩萨、供养观世音菩萨了,然后再依照观音菩萨的法门去修行,这就又变出一个观世音菩萨来,观世音菩萨又多了一个化身。

观世音菩萨怎麼会有百千万亿化身呢?就是你模仿他、效法他、学习他,也就变成他的化身了。所谓「法无定法」,这个「法」是无定的,不要执著,不要说一定怎麼样子。你若能一定怎麼样的话,你一定不死吗?可不可以呢?你若能一定不死,那什麼事都可以有一定了。说:「不能的,一定要死的。」那就没有一定了。所以佛法无有定法。

所以「百千万亿化身」,有一百个人学你,就是一百个人变成你的化身;一千个人愿意学习你,你就有一千个化身了;有一万个人来学习你,你讲的道理他都承认了,都说:「这个道理讲的是这样的。将来我要照这样去学,我要修行!」你就有一万个化身了。这千百亿万化身,并不困难的;只要你有毅力,肯去提倡佛法,那你的化身也无量无边的。这是按照「事相」来讲,要是按照「理性」来讲,你若成佛了,也真能有千百亿万化身。所以观世音菩萨见有帝释身得度的,他就现一个帝释身去给他说法。

怎麼叫「愚痴」?愚痴就是觉得自己不愚痴,这就是愚痴。认為自己是聪明有智慧的人,实际上你问他从什麼地方来的?将来到什麼地方去?他不知道。从什麼地方来的也不知道,到什麼地方去也不知道,他说他自己是聪明人,你想这样的人是聪明、不是聪明?来不知来,去不知去,但是他可不承认他自己是个愚痴人。所谓「名利小事人人好,生死大事无人防」,在这世间上,一天到晚為这个名利小事──求名、求利,去奔波劳碌,甚至去害人,去杀人放火,不是為「利」,就是為「名」。

这个世界,你把所有国家的人都合到一起,有多少人呢?就只有两个人,一个就是求名的,一个就是求利的。被这个「名」和「利」支配得颠颠倒倒,可是还不觉悟,从生到死,都这麼挣扎。有的想求当官的,有的就求发财的,有的就求男女的,有的就求所愿意的这种快乐。这种快乐没有享受多久,就死了;死了之后,到什麼地方去也不知道!活的时候,总自命不凡,认為自己真了不起:「我的聪明最大,我的智慧也最多;甚至在学校读书,我年年都考第一名。无论做任何的事情,我都出人头地,都比人高一等!」这是聪明了?其实怎麼样,你本来的面目没有认识呢!你就是再聪明,这都是假的,都是假聪明。

如果你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就不会觉得自己有智慧。那麼说,觉得自己是愚痴吗?也不觉得愚痴,也不觉得有智慧。虽然表面上看来,你和一般人身体形状是一样的,可是你所抱有的思想和观念是明白的;明白一切一切都如幻如化、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知道一切是作梦,知道一切是如幻的,你就不会贪著这梦里的荣华富贵,就不会贪图什麼美色,争人我、逞是非、争第一、争名夺利都不会了,一切都是无常的。所以《金刚经》说:「一切有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什麼叫「有為法」呢?就是一切有形相,可以看得见的。「如梦幻泡影」,就像那梦幻、水泡似的。大海里的水泡,你说这是真实的?是假的?说是真实的,它又会化為沫;说是假的,它又有个水泡。虽然有水泡,可是不实在,没有真实的体性。这个「影」,也是虚妄的。「如露」,又像露水似的,早晨这个露水,经过太阳一照,它就没有了。「亦如电」,电也是有的,可是电光石火很快就没有了。你若能以看见,一切都如幻如化、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能作这样的观想,又有什麼可执著的?没有所执著了。没有所执著,那才是真明白了,也不会想东、想西,也不会想南、想北,把一切的尘劳妄想都放下了。那时候,你想不成佛也不可以的,你想没有智慧也不可以的,自然就有了。

所以,你没有智慧的时候,不要以為自己有智慧;你到有智慧的时候,知道这原来是我自己的东西,不是从外边得来的,那时就不会生一种骄傲心了;「你看我,这一班人里,我是最聪明的!我是生得最美丽的!我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我与人是不同的!」你有这种思想,那真是著到相上了。

什麼是「相」呢?就是一个臭皮囊,就是梦幻泡影、如露如电。你一天到晚又给自己穿上一些好衣服,给自己吃一点好东西,给自己住个好房子,给自己设备一点好享受,这种种都是為自己;可是到它要走的时候,它可不管你了,就捨你而去。有的人就专為这个臭皮囊,又抽淤,又喝酒,又吃好东西,一天到晚总在填这无底的深坑,填也填不满,填满了它又漏了,漏了又要填,一天到晚除旧换新、新陈代谢,為自己这麼忙来忙去。

我為什麼一天吃一餐?也就因為太麻烦了,所以少吃一点,就没有那麼多麻烦。一般人认為吃好东西是最好的享受,我却认為吃好东西才是最麻烦的一件事。怎麼说呢?吃多了,肚里不舒服;吃少了,贪心又生出来:「啊,这麼好吃,再吃多一点!」若不吃好东西,就不会生出这种贪心来,肚皮也不会难受。吃好的,肚里头就想再加一点,怕吃少了;吃多了,肚皮又难受,所以这都是麻烦。

这一些个麻烦事情為什麼有的?就因為自己太愚痴了,所以贪享受、求富贵、求男女、求快乐,这种种无非都是颠倒。你贪来贪去又怎麼样?到时候一样都要死的;死的时候,一点把握也没有,这岂不是愚痴吗?

现在这样愚痴,怎麼办呢?依照《法华经》上这个方法,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你这个愚痴就跑了,智慧就来了。我们每一个人,要是知道自己是愚痴,那才是对自己认识了。已经有了智慧,才知道自己愚痴;若是没有智慧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愚痴,就越跑越远,越愚痴,那是双料的愚痴──自己本来就愚痴,而自以為是聪明,这不是愚痴上又加一个愚痴?本来一个愚痴来著,现在变成两个了!所以我们这回一个都不要,根本就不愚痴了。怎麼办呢?就是要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这一个方法是最妙、最灵的,这是绝对如假包换的,妙不可言的。

讲到愚痴和智慧,什麼是愚痴?什麼是智慧?我讲一个你们不相信的道理──愚痴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愚痴。為什麼这样讲呢?在《心经》上有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种境界,真色是从真空里生出来的,真空是从真色生出来的,所以是二而不二。愚痴和智慧,你会用的就是智慧,你不会用就是愚痴。所以愚痴和智慧也不是两个的,就看你会用不会用──你会用,愚痴也就变成智慧;不会用,智慧就变成了愚痴。就在这个地方,也是二而不二的。这个道理,你若得到真正的智慧,你就知道:「喔,原来是这麼样一回事!」就不会颠倒了。

边稍微讲到结跏趺坐的功德,你修道的人,只要能结跏趺坐,就能生出你的戒力、定力、慧力。你能结跏趺坐,所有的金刚护法都来保护着你,所有的魔王都要远避,所有的一切饿鬼就要向你叩头。

在中国,有死人或者什么事情,就要请和尚去念经,这叫赶经忏。有一个以给人念经,来维持生活的法师。有一次,他去给人念经,念经多数在晚间念,念完了经回来,大约晚间十二点钟。他经过一个村庄,村庄的狗就吠;有个家庭就夫妇两个人,太太就说:“你看一看,是什么?是不是有贼来要偷东西?”她丈夫就往窗外一看,说:“谁?是赶经忏的鬼!”这个念经的法师一想,啊!他怎么叫我是经忏鬼呢?本来他是念经的法师,叫他“赶经忏的鬼”。他又往前走,想回自己的庙,走着,天就下起雨来了,正遇着有一座桥,他就走到桥底下避雨,在那里打坐。

一开始,他结上双跏趺坐那么坐着;这时,从水边上,就来了两个鬼。这鬼样子很丑陋的,人一看见就生一种恐惧心,但是他因为打坐,看见这两个鬼来了,也不害怕。又因为他超度鬼,于是真见着鬼,他也不怕了。他在那儿打坐,这两个鬼就向他叩头。

叩叩头,大约过了有二十分钟或者半点钟,他腿痛起来,受不了了,他这双跏趺坐,就改成单跏趺坐。听这两个鬼互相谈起话来了:“哎!方才我们拜的是一个金塔,现在怎么变成银塔了?”因为塔里边都有佛的舍利,或者佛的真身,所以鬼遇着塔,就要叩头礼拜的。那么变成银塔了,一个鬼说:“银塔里也有佛的舍利,我们还是照常拜啦!”又给他来叩头。这单跏趺坐了大约半点钟,腿痛得受不了了,加上雨也没有停,要是雨停了,他就不打坐,就走了。那么他单跏趺也不坐了,把腿随便这么伸一伸,或者摇摇晃晃的。这两个鬼叩头,起身一看:“哦!这也不是金塔、也不是银塔,变成泥巴了!我们把这个泥巴给打碎了它!”两个鬼正要打他的时候,他听到,赶快又结上双跏趺坐了;这两个鬼一看,又变成金塔了,说:“哦!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快拜!”又向这个塔来叩头。

以后他自己就想了,结双跏趺坐就是金塔,结单跏趺坐就是银塔,不坐就变成泥巴,这个很奇怪!所谓“泥巴”,就是变成这么一个“人”,鬼就叫他“泥巴”。由此之后,他就发了菩提心了,以后也不给人赶经忏,就在自己寺院,天天打坐,结双跏趺坐。这么坐来坐去,他开了悟了。他一想,我这个开悟,是因为鬼帮助我开悟的,如果我不遇到那两个鬼,我没有今日,于是起名字就叫鬼逼禅师。逼,是逼迫,鬼把他逼迫得修道了。

再讲一个我亲身的经验,给大家听一听。在我东北的地方,有一条背荫河,这背荫河有一个外道的老师,叫关忠喜。他有三、四千徒弟,他传一种外道,叫收元道;入他这个道,要花很多钱。为什么要花钱呢?他有很多宝贝,每一个宝贝卖一千块钱;他有几百个宝贝,就卖几万块钱。什么宝贝呢?他这个宝贝只有个名字,你看不见。他说:“现在没有到时候,这个宝贝不能交给你。等到时候,这个世界变了,那个宝贝就给你,你就可以用了!”他三、四千个徒弟都很相信他。

他这时候,大约有五十多岁了,有一天,他自己知道这骗人的事情靠不住了,连他也没有宝贝来保护他自己的生命了,他知道自己离“死”这条路是很近了,于是就各处访道。他听某一个人有道,即使离着很远,他也去访这个人,就想求教他修道。他很诚心的,带着他一个侄子,叫关占海,一访,访了三年。访了三年,也没有访着道,就很忧愁,天天都愁着:“啊!就快死了,不懂得修行!这是最坏的一件事啊!”他的侄子也不预备结婚,就跟着他,两个人都变成道迷子──被道迷住了。

有一天,我到他家里去了。很奇怪的,这个关占海在我没去之前,他就作了一个梦,梦到我已经到他家里去,坐到炕上。他跪到我面前,说是要求道,请我教他怎么样修道。在他这个梦中,他就觉得我从他头上就剥下一张皮来;这张皮剥下来之后,用两手这么一扯,就放到地下;他一看,这原来是猪皮。他说:“我身上怎么有一张猪皮呢?”在梦中他就听我这么说:“你不吃斋,你尽吃猪肉,将来就会有个猪皮披到身上了!”这么样子,他就很害怕了:“做猪,又肮脏,又能有什么用呢?”就醒了。

在醒了之后,第二天,很奇怪的,我就到他家里了;他不认识我,但是在梦里他已见着了,就对他叔叔讲:“昨天晚间我作梦,梦见这个人到我们家里来,今天他真来了!”他叔叔说:“真的吗?你作什么梦?”他就说怎么样子梦着我给他剥下一张猪皮来,他跪到我面前来求道。他二叔说:“哦!他这是个有道的人,把道送到我们家里来了!我们两个人一定要向他求道。”这两个人这么互相你对我讲、我对你讲,讲完了,两个人就到我坐的那房里,把门关上,不叫他家里人进来,两个人到我面前跪下了,就向我来求道。我说:“你向我求什么道?我和你是一样的,我不懂道!”他说:“哦!我知道你守孝!”因为他叔叔知道我守孝,在我母亲坟上修道,他想去见我,总也没有时间见;但是他认识我,知道是我。说:

“这一回你到我们家里来给送道来了,我的侄子昨天晚间就作梦,梦见你给他剥下一张猪皮。”

“你尽胡说八道!我怎么会给他剥下一张猪皮?他也不是个猪!”

“真的!无论如何,你要教我们修行了!”他说。

“我不会教你们修行。你想找师父,我可以帮忙你们找一个善知识!”

“我们各处找,找了三年也没有找着;到哪个地方,都是光有个名,真功夫没有。”他这么说。

“我可以带你去找。”我说。

他本来想拜我做师父,我也不知道他们是真的、是假的?是真相信我、是假相信我、是试验我?我做事情也不是随随便便做的。我说:“我可以带你们找师父去!”我就带他们见很多修行的高人。见着,一谈话,他都觉得不满意。那么我又带他们各处访道,访了有两年;他们也不拜师父,然后叔侄两个,一定要拜我做师父。我那时候,还做沙弥呢!我不想收徒弟;两个人就跪到我面前不起来。

以后我就叫关忠喜结双跏趺坐,我说:“你先练习修双跏趺坐,你把这个坐修好了,我再来教你!”那么他就天天练双跏趺坐。他这个侄子可以坐,但是他因为骨头老了,膝盖上这地方有一个大骨头节。他坐着,这腿就不能贴到床上,这样支起来一尺多高。他天天就用手这么揉,揉来揉去。等到七十多天吧,我到他家里去了,一看他,他以前是大骨头节,现在那个大骨头节更大一倍,肿起来了。他就迈步,连车子压的辙,一步也迈不过去;那个车辙只有这么宽,他不能走路了。

我一看,我说:“你不练习这个双跏趺坐了!你有没有坐啊?”他说:“我有坐啊!我就练习这个坐,把腿练得这么肿。”我说:“你不要练了!你这个腿,这样子是受不了的!”你猜他说什么?“不要练?我就快死了!我若不练,那么我死的时候怎么办哪?我现在宁可我这个腿肿,也都要练,除非死了,那我就不管了!不死而外,我就一定要练这个坐。”那么我说:“好了!那你就练啰!”我也走了。

到一百天,我又到他家里去,一看他这个腿不肿了。我就问他:“你现在不练这个结双跏趺坐了?”他说:“我现在坐着,多久也不痛了,腿也不肿了。我练成功了!”我说:“那这回好了!”我就教他一个修行的方法,就是参禅怎么样用功、怎么样打坐,教他这种的功夫。

他高兴得不得了,以后在家里,天天都修行打坐。等他临终的时候,他自己知道,就告诉他家人说:“在某月某日某时,我要走了!现在我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没有见着‘孝子’!”就提我,没有见着我。“我见一见他最好,可惜不知他现在在什么地方?我见不着他了!我就要走了!”到时候,他就结上双跏趺坐,也没什么病痛就走了。在他走这天晚间,他那个乡村里头很多人都作梦,梦见有两个穿青衣服的童子,带着他往西方去了。这是我遇着这么一个经验。

他这个侄子没有死,一定要拜我做师父,他一路跟着我到了一块空地,突然就那么一跪,拉着我的袖子要我收他做徒弟。我挥开他就走,但这个孩子求我说,如果不准他做徒弟,就不起身。我走了一段路回头看,他还跪在那儿;所以就回去收他这个弟子。这是我收的第一个徒弟。这个徒弟对我最孝顺不过,他们常常无论什么事情都很挂着师父──我不是叫你们孝顺我,你们不要误会了。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10-23 00:35

四摄法、四摄的神通。


摄,是摄受。什么叫四种摄受众生的法呢?



(一)布施。所谓“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钩牵”;一切众生,你想要叫他开佛的智慧、入佛的智慧,你先要知道他欢喜什么、愿意什么。他所欢喜的,你先用这种的方法去引度他;一切众生,都欢喜钱,所以你就先布施给他一点钱,这是财施。布施给他,他一想:哦!我现在正没有钱用,有人布施给我一点钱。他心里就很欢喜,你再给他讲一点佛法,他就容易接受了,这就是“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钩牵”。财施是第一,法施是第二;本来法施是第一,但是你若把它放到第一位上,因为对方没有欢喜,你给他说法,他就不听的。所以先布施给一点钱,然后给他说法;他就好高兴了:“啊!你说得有道理,真是头头是道!”这是法施。然后再给他一个无畏施,告诉他:“你什么事情都不要忧愁!你明白佛法了,自然就会遂心如意,一切的恐惧都没有了!”

(二)爱语。在佛法里讲爱语,这个“爱”要把它看做一种慈爱,就好像父亲、母亲爱护子女那样的爱护;又怕他冷着、热着,又怕他渴了、饿了,照顾小孩子照顾得很周到的。这种爱,是一种慈悲、爱护子女。小孩子就欢喜人家说爱他,所以做父母的对子女说:“我对你真欢喜,是很怜爱你的!”那么佛法里头要有这种爱语,就是你说话,不一定要说情爱怎么样子的,就是说些令他欢喜听的话,这都是一种爱语。你对于众生一说这个爱语,也把众生就摄来了!这也可以摄的。你布施可以摄持众生,爱语也可以摄持众生。

(三)利行。就是你做种种的善事,来利益众生。

(四)同事。你想要教化这个众生,就要和这个众生是一样的,先和他做朋友。他做生意,你也做生意;他读书,你也去读书。总而言之,和他做一样的事情,这叫同事;和他做一样的事情,和他做朋友,久而久之,就可以度他信佛,度他反迷归觉。

所以菩萨教化众生,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对于一切众生无微不至那种的心,比父母对子女尤其真诚、尤其真挚。菩萨行菩萨道,令一切众生生一种欢喜心;所以菩萨对于众生,就是明明这个众生有过错了,他都想把他度过来,原谅他、包涵他。将来这个众生,也一定会改过自新;不会永远都沉迷不醒的。于是也不见众生的过,不论哪一个众生有什么过错,菩萨都原谅他、慈悲他、不怪他,这就是四摄法。

由修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个四摄法,就能得到四种的神通,来教化众生,这叫四摄的神通;四种什么神通?也就是布施的神通、爱语的神通、利行的神通、同事的神通。这不是仅仅去做,这都有一种神通妙用,在默默中来教化众生。你看!众生有的有过的,也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就把过错都改了;他不知道菩萨默默中有一种感应的力量,把众生的心都给感化得改过自新了。有的也感化不过来的,菩萨对他也不放弃这种的希望,也是希望他将来改过的;所以这四摄法是妙不可言的。

“持戒波罗蜜”。戒,是止恶防非。止恶,就是诸恶不作;防非,就是众善奉行。你能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这就是真正的持戒。你要是不能诸恶不作,说是小小的毛病不要紧,这小小的过错,大约对我修行没有什么害处吧?你要知道,头发虽然细,要是集聚多了,也就变成粗了。所以,你不要以为小毛病就改不改都不要紧的,越小毛病越要改。那么说,大毛病不要改,小毛病改就可以了吧?你若小毛病能改了,大毛病自然就没有了;大的过错,就是由小的过错集聚而成的。微尘虽小,可是能成一座山,我们这过错,也是这样子。

那么众善奉行,说是大的善我才去做去,小的善不要做了吧?不是的。你要由小而大,由近而远,由浅入深;所以你小的善若做了,那大的善也自然就有了。你做多了小善,就是大善;所以说“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你不要以为善小,你就不要做;你不要以为恶小,你就去做去。这就是“戒”的意思。持戒的人,你能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就能得到十种的利益。这十种的利益:

(一)满一切智:你要是持戒持好了,就能圆满你一切的智慧。

(二)如佛所学:和佛所学的是一样的;佛就是以戒为师,所以才说“金刚光明宝戒,是诸佛之本源”,诸佛都是从这个戒生出来的。

(三)智者不毁:你持戒律,除非无知的人来毁谤你、破坏你;有智慧的人,绝对不破坏你、不谤毁你、不会找你的毛病。无知的人,当然他乱讲了,你就是好的,他也说你不好;你不好,他又说你好。为什么?就因为他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才颠倒是非、黑白不分,这叫愚痴人的行为。现在你持戒,智者不毁谤你,而且还赞叹你。

所以你想要人家赞叹你,你就不要争第一,不要去抢第一。你要做出来事情做得第一,谁能做得最好,谁就是第一;做得不好,你就是第一,也是一个假的,没有用的。你看那些个演电影的,有做皇帝的,又有做娘娘的,但是他那个是假的。虽然大家看他是皇帝,哦!这是影帝呀!电影的皇帝,那没有什么用的;电影的娘娘,也不是真的。为什么他做电影的皇帝?为什么她做电影的娘娘?就因为他在往昔就喜虚荣,就好假名,真的事情他不干,尽做假的事情。所以他欢喜做皇帝,就做了一个电影的皇帝;欢喜做娘娘,就做了一个电影的娘娘──就是影后。可是,这不过是作戏而已,是演电影而已。

(四)誓愿不退:这是最要紧的。他发誓愿:“我是为求佛法,就是怎么样困难,甚至于饿死、冻死,也不退失我的菩提心!”发这个愿,没有人供养我,那是最好的。不要贪图供养,不要一天到晚想人家送一点什么供养之类:“这可是我有道德了,我修行了!有人供养我了!”这就错了!要发为求佛道的誓愿,舍头、目、脑、髓、身肉、手足,乃至躯命;像释迦牟尼佛这样子,发这种菩提愿,永远不退、不向后转。好像舍利弗行菩萨道,眼睛挖出来,挖错了,人家就给摔碎了,他便不行菩萨道了,这就是退了。我们在佛法里边,越困难,越不退,那才是真正求佛道的人。不容易啊!各位善知识!想求佛法,这是一件最难的事情,不是五分钟的热度,过了五分钟之后就凉了。

(五)安住正行:安住,就是平安住在什么呢?就是正行,不要行邪行。所谓“正行”,就是要利益人,不是利益自己。你尽有一种攀缘心,那就不是正行;你若没有攀缘心,这就是正行。

(六)弃舍生死:把这个生死不要了;不要舍不了这个生死,认为我这个生命是最宝贵的,要好好地供养这个身体,好好地给它吃点好东西,或者给它买一点维他命补一补,或者买一点有营养的东西,来叫这个身体强壮一点。你叫它强壮,它可不叫你强壮;你这个身体越强壮,你的智慧就越衰弱。你的智慧衰弱,你这个身体强壮,那是假的;所以要弃舍生死,这生死问题不要紧的,生就生,死就死,把它看得很平常;但是你可要修行,你若不修行,说是生死没有问题,那你就生了死,死了生,永远也离不了生死。不看它重要,而且要修道,这才能了生死。

(七)慕乐涅槃:慕,是羡慕,我最欢喜这个涅槃的法了,所谓“涅者不生,槃者不灭”,持戒就是要得到这个涅槃。

(八)得无缠心:什么是无缠心?就是你心本来很有智慧的,菩提心也很大的,可是被缠住了;就是被十缠(贪、瞋、痴、慢、疑、身、边、戒、见、邪),被这十种的东西,把你的心给缠住了。缠住了,智慧也生不出来了。那么得到无缠心,就是把你心解脱了。

(九)得胜三昧。胜,就是和普通的三昧不同,是殊胜的这种定力。这种定力,呵!那真厉害,什么乱也扰乱不了他。这种定是不可思议的,这是殊胜的一种定。

(十)不乏信财:有信心,这是你的一种财宝;若没有信心,那你就是穷人。好像法师讲法,你若没有信心,就生不出来菩提心;生不出菩提心,你就等于穷人一样。乏,就是“少”,不少信财。这信财多得很,很充足的;你充足信心,就等于是你有了财富了。

持戒有这十种利益,要是详细讲,是很广泛的,现在是简简单单来讲。

“忍辱波罗蜜”。这个忍,很不容易做到的。这个“忍”字上边是一把“刀”,而且还是“刀的刃”;这个“刃”底下,加上一个“心”字。你这忍,好像心里扎上一把刀似的。这把刀刺到你心里了,你说痛不痛?最痛!这是不容易忍的;你若再能忍,那就是把“忍”的关打破了!所以你要是能忍这个辱,就是波罗蜜。波罗蜜是什么?就是过关了,好像山海关,有山、有海,那儿有个门;这个门一关,就过不去了。你现在能忍辱,这就过关了,这就是波罗蜜。波罗蜜就是到彼岸,就是由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的中流,而达到涅槃的彼岸了。所以这个“忍”,我有一首偈颂,说得虽然不太好,但是也不太坏。你要是把它记住,对你是很有好处的。什么呢?

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
若能会使它,事事都能好。

忍,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宝。没有价值?说那很便宜嘛!这个不是很便宜,这根本就说不出来,也不知道它值多少钱了,所以是无价宝。你说 One million 也不行,Two millions 又不行,百千万亿 Millions 还是不行,没有一定的价钱。可是,虽然是无价宝,人人就使不好它。

没有事情来的时候,这个说我能忍,可以修忍辱行;那个说我也可以修忍辱行,什么事情忍耐一点就过去了,就没了。等事情一来了,这叫当面关;说是我能忍辱,偏偏就来了事情,叫你忍不了。譬如你发心说我修忍辱行,那一个人来到这儿,也不知为什么,“啪──”打你一个嘴巴,把牙给打出血来,又踢你一脚;这时候,你说能忍不能忍?这就像心里扎上一把刀那么样子。你若能没有事,那你过关了;你若忍不了,还得要学。

忍辱是很不容易的一种事,所以才说“人人使不好”,人人都不会用这个“忍”。如果你会使这个“忍”字,无论什么事情都会好的。但就因为一个“不忍”,所以把事情就弄糟了。我以前讲弥勒菩萨那偈颂,也是很不错的。他说: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


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唾在我面上,凭他自乾了;


我也省力气,你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老拙穿衲袄”,老拙,就是很老、很蠢笨的一个老比丘,他穿着破袄。“淡饭腹中饱”,饭没有味道,一点什么滋味也都没有,但是我吃饱了。“补破好遮寒”,我补我这破衣服,补好了,它就可以遮寒。

“万事随缘了”,无论什么事情,随缘随分就了了,没有问题;也就是 Everything's OK。但是有的时候,这个“Everything's OK”是不容易做得到的;随缘说是“了”,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了”。弥勒菩萨他就随缘了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骂我这一个愚痴的人,我这一个愚痴的人就说好!好!你骂我最好了。“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若打我这么一个最蠢笨的老头子,我自己就睡倒地下了;你打我一下,我躺在那地方,就像睡着了似的。

“唾在我面上,凭它自乾了”,你用口水来吐到我的面上,等它自己乾了,我不用手来擦。“我也省力气,你也无烦恼”,我也不用擦脸的力气,你吐到我面上我都不管,你烦恼大约也没有了;“这个人没有用的,和他斗有什么意思!他是一个废人!”所以你也无烦恼了。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你要能以修这样的波罗蜜,这是妙中之妙的宝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你若知道这个消息,你的道怎么会不了呢?不要忧愁你不成佛,你一定会成佛的,不要担心!只要你能修忍辱行,就可以到彼岸。

忍辱是很难行的一种波罗蜜,“忍辱”两个字,大概的意思解释已竟。

再讲一讲“忍辱波罗蜜”也有十种的利益。世间的事情越难,才越有价值,要是不难,就没有什么价值。所以这个忍辱虽然不容易修,但是这利益可大了,它的价值非常之高。你若能在因地修忍辱行,将来你得到的利益,总括来说有十种。十种的利益是什么?

(一)火不能烧:为什么火不能烧你?因为你里边没有火了,外边的火就没有法子来伤害你;你里边若有火,外边的火才烧你呢!所以说“没有内虚,不招外感”,你内里头有了毛病,外边的病也就来。好像人伤风了,因为你内里边尽打妄想,这是“内虚”,那么就伤风,这得了“外感”。这也是这样子,你内里边尽修忍辱,没有火气了,所谓“性如灰”,外边的火来,也没有法子把你这个灰再变成火。

(二)刀不能伤:你修忍辱行,刀不会来伤害你,也就因为你里面没有刀枪了。你心里头没有刀枪──没有害人的心,外边的刀枪也就不害你。所谓“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门内有小人,门外小人来。”你门里边──你自己自性里边没有刀枪,外边的刀枪也就不会伤害你。这是真正的哲学。

(三)毒不能害:不单刀不能伤,毒也不能害。你若修过忍辱行,忍辱行修成功了,所谓“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你遇着刀也没有事,你就吃了毒药也毒不死。所以达摩祖师被外道用毒药来毒他六次,也毒不死他。为什么?他就在无量劫以前,修忍辱行修得圆满了,得到这个波罗蜜。这波罗蜜是什么?就是解毒的东西,所以毒不能害。

(四)水不能淹:你修忍辱行修得成就了,水也没有法子把你淹死。

(五)非人所护:非人,就是一切天龙八部。天龙八部都来拥护你,守护你的道场。

(六)身相庄严:你若修忍辱行,你相貌就生得圆满,人人见着都欢喜,没有人怕你,都是恭敬你、爱护你;他想离开你,也没有法子离开你,时时都想要亲近你。这种庄严,就是有一种清净没有染污的心存在。不是像说某某人相貌很美丽的,一见着她,就生出来一种欲心,那就不叫庄严。这庄严,没有一种情感在里头,也就是没有情爱在里头,只是有一种恭敬心。

(七)闭诸恶道:把恶道关闭了。什么恶道?就是三恶道。把地狱门关了,饿鬼门关了,畜生门也关了;把三恶道的门都关了,你就不堕落饿鬼、不堕地狱,不托生去做畜生。

(八)得生梵天:你修忍辱行,将来可以生到大梵清净天上去。

(九)昼夜安乐:昼三时、夜三时,昼夜六时都得到安乐。不是说白天就忧愁白天的事情;这一天,我的事情怎么办呢?晚间就忧愁晚间的事情;我明天是不是有工做呢?会不会失业?会不会有饭吃?这忧愁烦恼很多。你修忍辱行的,就没有这些个烦恼。昼,是日间;夜,是晚间;安乐,都非常的平安快乐,无忧无愁,不识不知,无思无虑的。

(十)不离喜乐:这身体总觉得很欢喜,很快乐的;这种快乐,不是外边的快乐,是由自性觉得有一种快乐,不是勉强做出来的。

这是忍辱十种的利益。

“精进波罗蜜”。精进,就是不懒惰。你听经想要睡觉,这就不是精进;你听经打妄想,这就不是精进;你在这儿听经,和人讲话,这就不是精进。什么是精进?不睡觉,不打妄想,不讲话,平心静气的,注目凝神,必恭必敬。

有的人说:“精进!我应不应该精进呢?是不是叫他精进,不叫我精进呢?”不是!我也应该精进;他精不精进,我不管他。我现在要睡觉吗?我站起来,再不行,我就跪在那地方听经;我一定要对治这一种懒惰,把懒虫要一刀两断杀了它,这就是精进了。

有的人又说:“我受五戒,不杀生!杀个懒虫,那不犯戒了吗?”你把懒虫若杀了,你就精进了。你这精进是个什么呢?就是精进虎,好像老虎似的。你看老虎,路跑那么快,那就是精进;你若能学老虎,那就是精进。说老虎我没看见过,不知道,那它是怎么精进?我现在再给你介绍一个“小老虎”,就是猫。你看见猫了没有?那个猫一跳,跳得很远,又会上树;老鼠跑得那么快,也没有猫跑得快。这精进,就学猫那么样快、那么精进。好像你早晨四点钟起来,到晚间九点钟以后,或者十点,才休息;这一天,这是精进了。你要是这一天休息休息了!那你就是没精进;这精进,就是这个意思。明白了?

但是又有身精进、心精进。身精进,是昼夜六时用身体来行道,来修行。到一早起来的时候,就起来了,作早课也不懒惰,绝对不落人后,绝对不要大家都站在那地方就等你一个人。你说好意思?叫那么多人等你一个人!你把大家的宝贵时间都给耽误了!这不单没有精进,而且还造了罪。为什么?“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那千江的水,你可以把它摇动了,但是你不要动修道人的心。那修道人的心,他只要打一个妄想就不得了了。你令他,“唉呀!这个人还不来!”就生了瞋恨心了;这这样子,你把那个道人心一给动摇了,你就没有功,有过了,这个罪过很大的。

心精进,是昼夜六时念佛、念法、念僧,时时都不打妄想,时时都对于三宝有一种恭敬心、供养心。

现在还是依照这“十利”来讲这个精进;你要是修精进,真正精进,如修头陀行,抖擞精神──所以参禅在止静的时候,就喊一声:“打起精神!不要睡觉!”这就是叫你精进的。精进也有十种利益:

(一)他不能折伏:你能折伏他,他不能折伏你。你有精进,有这种真正功夫,你和人辩论也百战百胜;和谁一辩论,他不能折伏你,你就不会输给他,一定会胜利的。为什么你会胜利?就因为你精进。好像军队打仗,这边的军队那么精神抖擞的,那边的军队就像要睡觉似的。那边就是懒惰,这边就是精进;你精进这一边,一定把睡觉的那边打败了。

(二)佛所摄护:那更不可思议了,佛摄护你。佛一看:“这个众生真是不错,他是认真修行、不懒惰,真是一个好孩子!”佛因为你是个好孩子了,来保护着你、摄受你。你看!这是不是利益呢?

(三)非人所护:不单佛护持你,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等都拥护你,都保护着你。

(四)闻法不忘:这是最好的一个利益,什么呢?闻法不忘;除非不听见法,听见,就不会忘了!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听过一次,永远都不会忘了。你看好不好?第四个利益,你愿不愿意要呢?我相信我们在座的都想有这个利益,那你就精进!你不修精进,就没有这个利益。你尽力修行,一分的精进,就有一分利益;十分的精进,就有十分利益。

(五)未闻能闻:这个利益更是不可思议,这真是妙!没有听见这个法,都能听见。你看这是妙不妙?这是利益不利益?你不要说旁人,今天来这三位居士──这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儿子,本来没有机会到美国三藩市这儿来听佛法的,现在来了,听着了。本来她今天也不预备听的,大约听我讲一些话,就把她骗得心里就动弹了;这个妈妈就问儿子:“我们好不好再等着在这儿听经?”儿子说:“可以的!”这就叫未闻能闻了。本来没有这个机会听佛法,她家离这儿很远的。这也就是因为她往昔精进过,她若没有精进过,现在她怎么也吃斋了?吃斋、念佛、信佛,都不是很容易的,这都有宿世的因缘,才能发这种的心。

(六)增长辩才:本来你不会讲说佛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这么样辩才无碍了!这就是因为你精进。你精进,辩才也就增长了。什么叫辩才?我告诉你,就是会说话。怎么叫会说话?你想哭,他把你说乐了;你本来想要发脾气,他把你说得生出一种慈悲心来;本来你想要跑,在这个暑假班太辛苦了,他能把你说得不跑了,这都叫辩才。就是会说话,令你听着很舒服的;甚至于他骂你,你听着,这滋味也很甜的,不觉得苦。这就是辩才。

(七)得三昧性:得这个定性。

(八)少病恼:病恼都跑了!没有病了,也没有烦恼了,也不知道它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九)随食能消:只要你精进,你吃多少东西都能消化。为什么无论你吃得再饱,等没有好久,这个肚皮又饿了?你就精进嘛!精进就是勤,就是殷勤做工、不懒惰、不躲懒偷安。不会说:“喔!师父不在这儿,我现在休息休息了。嗯!闭闭眼,睡睡觉!”不躲懒偷安,就是精进;所以得食能消,那消化力很强的,胃口也不错。精进,就有这种的好处。

(十)如优钵华增长:好像优昙钵罗华增长,一天比一天增长。优昙钵罗是梵语,翻译为灵瑞,三千年才开花。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10-23 00:36


「曲心为直道心真」:把曲心变成直心,你的道心才会真的。「成就道场德为邻」:这是北方成就佛,也是羯磨部。成就道场,你必须要有德行。若你没有德行,无论做什么,成就什么,都是没有意义的。尤其是修道的人一定要有德行。什么叫德行?德行就是能吃亏,能受气,能不佔便宜,能利他。利他的意思就是栽培你的福,栽培你的慧,栽培你的道,栽培你的德。你若是尽占人家小便宜,不肯吃亏,这是表示德行不够。我们修道人,再没有比栽培德行更要紧了。没有德行就好像身上没有气血一样,人就会干枯的。「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是根本,财是末梢。现在一般人尽找外快,逐末而舍本,把根本的德行都忘了。不讲道德,不说人话,尽说鬼话。人要说人话——天、地、君、亲、师,这是人话,不要尽讲鬼话。

「北方众圣同拥护」:北方成就道场羯磨部,一切菩萨圣众都来拥护你。「水光童子日日新」:水光童子天天冲洗,不令有尘埃。若不把尘埃洗乾净,那就真太懒惰了。水光童子不然,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天把你的思想整顿一下。不要尽打妄想,不要那么多的贪嗔痴。

我们修佛法,主要是身体力行。若只会说不会行,一点用也没有。所以学佛法,而不会佛法,都是浪费时间,浪费精神,把光阴空过,这是很遗憾的事情。我教你们十多年佛法,你们真正能明白佛法的,不能说没有,但是很少很少。有什么证明呢?你们每一个人的脾气,还是那么大,火气还是那么高,完全没有把自己的气质变化过来。这证明没有真正懂得佛法。真正懂得佛法者,无论别人怎么样不对,他也不发脾气。「他对我不客气,甚至於压迫我,打我骂我,譭谤我,什么不对,我都应该用最大的忍耐心去忍耐。」这样才没有浪费时间,浪费精神。想达到过河不需舟的境地,要脱除烦恼,不要有那么大的火气,不要有那么大的无明,要彻底改造自己的脾气。习气毛病若不改,到什么时候都是累赘,根本谈不到什么到彼岸。

什么叫随听随行呢?譬如我们人本来都有贪心,我们知道这贪心是不对的,就要把贪心一点一点的去除;我们每个人都有瞋心,听佛法之后,知道瞋心是一种不对的东西,也要一点一点的把瞋心改变了;痴心也是这个样子;乃至于妒忌心,也是这个样子。你若有妒忌心、有贪心、有瞋心、有痴心,这都叫法中恶──法中一种恶的习惯、恶的习气;所以就应该断。

佛说自己断这个法中恶,其实佛已经证到大圆满觉的果位,为什么还有法中恶呢?佛为什么说这个话?这就因为要教一般人把法中的恶断去。法中的恶,就是妒忌、障碍、无明、烦恼。你为什么这么愚痴?就因为你在前生妒忌有智慧的人;看见人家有智慧,就生出一种妒忌心,所以今生自己就愚痴了。你今生为什么很聪明?这也就是方才讲的道理,因为你前生不但不妒忌聪明人,而且你还欢喜这个聪明人;甚至于向这个人学佛法,他讲得越明白,你越随喜赞叹;他学东西学得快,你也随喜赞叹,不生妒忌心。所以,你不要怕别人好过自己。人人都好过我,人人都成佛了,然后我才成佛;那才是菩萨发心。

你看地藏王菩萨,他发过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要把地狱的饿鬼都度成佛;鬼是最恶的,他都不讨厌,要去度饿鬼成佛。有的人发愿,说是在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度五道众生一起成佛,这可不可以?不可以!五道众生,就是人道、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生;五道同时都成佛,这是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想成佛,也一定要到人道上,才可以修佛道;不能就在这五道同年、同月、同日、同时,一起成佛,这种愿力不能满的。

地藏王菩萨度最恶的人,佛就发愿度一切众生都成佛,佛并不会有一种妒忌心:“啊!我现在成佛了,我才不欢喜你成佛呢!为什么?如果你也成了佛,我这个佛就没有人烧香、叩头了!我一个人成佛好,不要叫你们成佛!”他没有这种妒忌心;他愿意人人都成佛,甚至于愿意其他人成佛比自己更快一点。所以我们现在听经,无论任何人,不要有一种妒忌心!我预先告诉你,你若有一种妒忌心,有一种贪心、瞋心、痴心,来生一定不是堕地狱,就是转饿鬼,再不就做畜生。

你看危险不危险?如果你不怕做畜生、不怕转饿鬼、不怕堕地狱,那就只管保留你的贪心、保留你的瞋心、保留你的痴心、保留你的妒忌障碍。你要是说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的滋味,一定不会好受的;那你就要把贪、瞋、痴和妒忌障碍的心,都要除去。为什么?因为在佛法里边,这些心都是法中之恶。所以你若不断法中恶,就堕落三恶道去;你若断了法中恶,就会生三善道;最低限度,也生到天上去。不过我们学佛法的人,不要求生天;你若求生天,那还是会堕落的。

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佛是正大光明,所以能在十方世界,而独无所恐惧了!有的人说:“我很怕的!晚间一个人就怕黑,白天一个人又怕贼!”贼,就是土匪。晚间要是人多了,就生出妒忌心,说这房子我一个人住多好!你到这儿来打我闲岔!可是,白天要是人多了,又嫌太吵了。你说这怎么办?一个人,晚间怕黑,白天又怕贼;人多了,又合拢不来,或者做工,你做少了、我做多了,这么互相就有了很多麻烦。

这怎么办呢?这就因为你有法中恶,所以这个也怕、那个也怕;人多也怕、人少也怕,有人也怕、没有人也怕,晚间也怕、白天也怕,遇到事情也怕、没有事情更怕!

这个怕,所谓“前怕狼,后怕虎”,前边好像有狼,后边又好像有老虎追着似的;这样子,一天到晚,坐也坐不安、站也站不稳,总觉得害怕,甚至于晚间作梦,也尽作恶梦。为什么?我告诉你,就因为你有法中恶,你才怕!怎么佛就不怕呢?佛无所恐惧,什么也不怕的;说法也不怕、教化众生也不怕、众生难调难伏也不怕,什么都不怕!因为无所恐惧,就得到“正”;你有所恐惧,就不得其正。所以人学东西,好像读书的学生,到考试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害怕。

今天果彰讲的,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他说他考试的时候,知道教授的心理和所好;所好什么呢?就说醉话,所以他就乱写一通;教授一看,这很对他的脾味的,所以就给他很高的分。那么其他的人呢?有的战战竞竞,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样子,怕得不得了;结果考试的成绩,分数很低的。他讲这个道理,是很有哲理的。为什么?不是说他得到这个教授的意,就因为他无所恐惧。

好像果彰讲法,他也无所恐惧,师父在旁边,他也敢讲;师父走了,他还一样敢讲的。总而言之,他有一套讲法,所以讲得也就很不错的。有的也不怕,听师父说讲经要不害怕;他就讲,讲出的声音,好像一根木头棍子似的,把人打得都觉得很痛。他不怕,人家怕了;讲得人家怕听了,这也是一个问题。所以一切事情,都要找着中道;中道,就是也不偏左、也不偏右,也不太过、也无不及。中道并没有形相的,你随时处事合乎中道了,这就是妙道;你不合乎中道,那就是不妙的道了!

所以佛自己不怕,也不叫人家怕。独无所畏,这不是说佛无所畏了,令众生见着佛就怕了;不是的,众生见了佛也不怕。众生听佛讲法,愈听愈欢喜听,听了几十年,听法也不厌倦。这才是一个说法者!“那么,佛怎么讲《法华经》还有五千退席的?愈听愈欢喜听,怎么还有跑的?怎么还有人不愿意听的?”你问得很有道理;他不听,不是他不愿意听,他是没有这种德行听。所以佛才要讲妙法,他业障就来了,被他的业障所驱使,坐也坐不住,自己退了席。这不是怕和不怕的问题,也不是欢喜听和不欢喜听的问题,这是什么问题?就是这些人罪业太重了。想要听佛法,他的业障发现,就要跑了;这叫发魔气,那个魔力上来了。因为这些有罪业的人,他若不走,就会把一些没有罪业的人影响得也不能听法,所以莫如就走了。就是这么个问题,你不要拿这不成问题的问题来问。


图片附件: u=1122383885,793777939&fm=26&gp=0.jpg (2020-8-24 12:39, 21.6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9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16995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10-23 00:37


“禅那波罗蜜”。什么是禅?禅,是半梵语,具足是“禅那”,在中国的简称就说是“禅”。一般人所知道的,说是有禅、教、律、密、净土这五大宗。虽然一般人都知道说“参禅打坐”,可是没有学过佛法的人,对“禅”这一个字是认识,但对于意思就是不明白,他不知道这个“禅”是印度话。

“禅”印度话叫禅那,翻译为思惟修。思惟,就是你用心想一想。想什么?想那个没有的,想那个有的,想那个也有也没有的,这是禅。想那个没有的,就是一个“无”;想那个有的,就是一个“有”;想也有也没有,就又想“有”又想“没有”。所以就参悟话头,参念佛是谁?这叫参禅。参禅所以叫“参”,就好像用锥子锥窟窿似的。锥不透,一定要锥;锥透了,这叫破本参,把这窟窿锥透了,露出光明来了!人愚痴的时候,什么也不明白,这就等于在黑暗的屋子里一样,没有窗户、也没有门;你用参禅的功夫,参透了,透进光明来了!这是个参禅。

这个参禅,又有一个比喻,比喻什么呢?“如猫捕鼠”,像猫捉老鼠似的,瞪着眼睛看老鼠洞,这么看着、看着,老鼠一出来,上去一爪,把这老鼠给兜住了,老鼠没有法子跑了。什么是老鼠?就是你那个无明,在黑屋子里边没有光明,你透出光明了,那就好像捉老鼠似的;把那老鼠给捉住了。

又有一个比喻,“如龙养珠”。龙所最放不下的,就是它那一粒宝珠;那两条龙都想抢那一粒珠子!它最爱惜那个龙珠,比它生命还宝贵,所以总要想方法保护它这粒宝珠。参禅的人也就是这样子,好像龙保养它的宝珠一样,念兹在兹。念兹,念在这个地方;在兹,就在这个地方。念兹在兹,这就是观自在。若能观自在,这就是念兹在兹;若不能观自在,那就跑了。什么跑了?就是打妄想。所以你们说“观自在”怎么样翻译?就是不打妄想的时候,就叫自在。

所谓“念动百事有,念止万事无。”你这一打妄想,什么事情都现出来了;念若停止了,万事都没有了。所以我常常对你们讲:“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你这个妄想心止了,你这个妄念也断了、绝了,这是真正的富贵。为什么?你没有贪心了!没有贪心的人,就是富贵人;你有贪心,那就是穷人。你若不穷,为什么要贪呢?贪,就是因为自己没有、不够,所以有贪心。有一百万,想贪两百万;两百万,想贪两千万;两千万,想贪两万万,总也不知足。为什么他不知足?就是怕穷、就是怕没有,所以他就贪了、不知足。所以说,你不知足就是苦;你若知足就不贪了,那就是乐。“私欲断尽真福田”,私,是自私,英文是 selfish;欲,是欲念,英文是 desire。这 selfish 和 desire 最坏不过的。你若没有私欲了,那才是真正的有福报。你一天到晚不是贪这个,就是想那个,欲望一天比一天增加,那就没有福报了。你不打妄想,也不争,也不贪,也没有什么欲望,这就是福田。

参禅就像这样子,好像猫捕老鼠,又像龙保护它的宝珠那么注意。说:“我修行,不想要像一只猫那么样尽抓老鼠、杀生,我也不想像龙那么样飞天遁地的。”我现在再给你举一个例子,像什么呢?“如鸡孵卵”,像母鸡菢小鸡子那样子。鸡菢小鸡子,你知道怎么样啊?经上说“卵以想生,胎因情有”。龙是化生,猫是胎生,我们现在说鸡是卵生;鸡菢小鸡子的时候,就这么想:“我在这儿,我这个小鸡子到时候它会出来的,一定会有一个小的小鸡子现出来。”你参禅也是这样子,就像那只老母鸡菢小鸡子似的,“有一天我一定会开悟的!我用一天功,我自性就会现出一点光明;我天天用功,天天就会现出智慧光明来。总有一天,我和佛是一样的、无二无别的。”你这么参来参去,你有一天就会成功了。

这是参禅的意思。参禅也有十种的利益:

(一)安住仪式:你天天这么参禅打坐,总有个样子;这个样子,就是仪式。你天天参、月月参、年年参,时时参、刻刻参,这要有一定的仪式。在禅堂要跑香的时候,就叫“行起来!”这跑了,跑得甚至于身上都出汗了,跑得天昏地暗──天昏,也就看不见天了;地暗,也就看不见地了──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道有人,你说这是哪儿去啦?连人都跑没有了,但是可不是丢人了。怎么样子呢?不知道有我了,根本就没有一个我了!所谓“无人无我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一跑到这无我无人的时候,就观自在了。既然没有我,你没有我的妄想了;没有人,也不打人的妄想了;这个时候,就是观自在了。佛也不落于空,也不落于有,所以如来的法身就是非空非有,你就见着如来的法身了!这是安住仪式。

(二)行慈境界:行是修行,慈是慈悲。行慈,不一定要说是对人好,好像有些人对谁都很好的。真慈悲,是遇着应该慈的,就用慈悲来教化他,这是摄受的门;遇着这种的众生,你应该骂他一顿、或者打他一顿,他才能觉悟的,那么你就要用你这个慈悲心来打他、骂他,骂得他开悟,或者打他几香板,把他打开悟了。所以在禅堂里,常常有打人的。这个打人,和一般打人不同;想他开悟,想他好,想他守规矩,想他不打妄想,这叫行慈境界。

(三)无悔热:悔热,就是烦恼。悔,是后悔;后悔,就心里生出烦恼,这叫“热”。无悔热,就没有烦恼。

(四)守护诸根:守护这个六根。六根怎么要守护?你不守着它,它就跑了。眼睛就跟着色尘跑;耳朵就跟着声尘跑了;鼻子就跟着香尘跑了;舌跟着味尘跑了;身就跟着触尘跑了;意就跟着法尘跑了。所以守护诸根,就是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放光,就是都不打妄想了,都生出本有的智慧了,智慧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这叫六根门头放光动地。

(五)得无食喜:参禅的人就会得到“禅悦为食,法喜充满”,不吃东西也欢喜。谁若能参禅参得不吃东西也不觉得饿了,还生出一种欢喜心,这就得到第五种的利益“得无食喜”,没吃饭也欢喜,只要有参禅就可以了。

(六)离爱欲:离是离开,爱是情爱,欲是欲念。离开爱欲心,这就是清净心。爱欲就是染污;染污也就是生死。我们一般人为什么有生死?就因为爱欲不断。一般人为什么在这六道轮回里转来转去,生死不了?也就因为有爱欲心;你断不了爱欲,生死就不能了。所以,参禅的人能离开爱欲心,你没有爱欲心了,这地狱门就关了,不会堕地狱了。

(七)修禅不空:不空,不就是“有”了吗?修禅不空,只怕你不修,你修,就不会空过的。你修,你坐禅坐一个钟头,你的慧命就增长一个钟头;你坐两个钟头,你的慧命就增长了两个钟头。你时时刻刻来参禅、日日月月来参禅、年年参禅,这你一定会开大智慧的。

(八)解脱魔业:魔的业力、魔的业障,都可以得到解脱,魔没有法子来障碍你的道业。

(九)安住佛境:能常常参禅,就得到这种利益,安住在佛的境界上。

(十)解脱成熟:这是人人都希望得到的一种好处。你到这个解脱成熟了,就是没有障碍了;没有障碍,就是清净法身。

第六度“般若波罗蜜”。般若是梵语,翻译为智慧。为什么不就翻译“智慧”?因为这个“智慧”是很普通的,“般若”是很尊贵的,这是尊重不翻,因为尊重“般若”这个音,觉得很妙的。又,“般若”有多含的意思,不是一种意思,所以又不翻。什么是多含呢?因为“般若”有三种的意义。第一,是文字般若。好像这一切佛所说的经典、佛教的文章,都可以说是文字般若;一般世俗的书类,不可以称文字般若。由文字般若而起观照般若;你读经典,就生出一种观照;由观照般若,就达到实相般若。实相般若本来是无相的,可是无所不相;它没有相,但是还没有一个“没有相”,所以谓之实相。这实相就是“非空非有”;文字般若就是个“有”,观照般若就是个“空”;由“有”而达“空”,由“空”而又达到“非空非有”。你能了悟非空非有的境界,这就是实相般若。因为有这三种的意思,所以就保留着它不翻译。

这“般若”是个“智慧”,你若有智慧,就有般若;愚痴的人,就没有般若,没有智慧。说是:“这回我很忧愁了,因为我很愚痴,这没有般若了!”你也不要忧愁。你知道你愚痴不是吗?那就是有般若了,就怕你不知道。你本来是愚痴,你不知道你自己是愚痴,以为自己有智慧,那就是真愚痴。为什么?因为你没有自知之明。你有自知之明了,这就是般若,就是智慧。你今天有自知之明,你今天有智慧;你明天有自知之明,你明天有智慧;你天天有自知之明,你就天天有智慧了。所以你不要忧愁你没有智慧、没有般若,只怕你不知道;你若知道,就是般若。

“般若”又从什么地方生出来?就是从“愚痴”那儿而来的。你若没有愚痴,也没有般若了;你知道你有愚痴了,那就是般若现出来了。你看!就是这么妙!所以这妙不可言了。本来这个妙法,我不能讲的;不过我看你们现在的机缘都差不多了,讲出来也不要紧了。

你看!前几天讲“忍辱”,就有好几个忍不了了,就退回去了。讲“忍辱”,不讲的时候,他想不起来发脾气,还可以忍一忍。一讲忍辱,他就要发脾气!讲“精进”,不讲他还不退,一讲精进,就要向后退了!现在讲“参禅”,不讲参禅他不乱,一讲参禅,他就乱上了!现在讲“般若”,不讲他还没有愚痴;一讲般若,这个愚痴就现出来了。为什么?不讲“般若”,你的愚痴没有现出来;那时候因为没有“照妖镜”,你就是愚痴也不知道。这现在用镜子一照:“喔!这个愚痴是这样子的?”以前你说能忍辱,因为你没有比较,你忍不忍都不觉得;现在一讲忍辱,也是用这个镜子一照,知道是不能忍了。以前没有讲精进的时候,自己懒惰一点也不觉得;这一讲精进:“啊!原来我是这么懈怠!”所以你现在知道自己愚痴了,那就有一线的光明,就生出智慧来了。

般若有十种利益,你若修般若,就得到这十种的利益;不修般若,就没有这十种利益。般若就是智慧,智慧就是不要执着;你有所执着,就是没有智慧。所谓“般若常明”,就是智慧光常常照耀。

(一)不取施相:不取这个布施相;你有智慧,就不取施相。你若取施相,就有所执着;不取施相,就无所执着了,也就是三轮体空。三轮,就是施者(布施的人)、受者(被布施的人),中间又有施物,就是所施的财和物质。你要是执着你所施、你能施,这就有个能施、所施。能施,就是这个布施者;所施,就是受布施的人。能、所不亡,这有所执着了。三轮体空,就是没有施者、没有受者;也没有一个能施,也没有一个所施;也没有一个能受,也没有个所受。中间也没有这些个财物──不是没有,就是不执着;能、所都没有了,这叫不取施相。

为什么布施还要三轮体空?这就是无所执着了。你若布施了,“喔!我布施了几百万,这个功德你说多大!”就像梁武帝问菩提达摩似的,他说:“我造了这么多寺院,修了这么多桥梁,又度了这么多人出家,你说我有没有功德?”要是达摩祖师说有功德,这就顺乎人情来讲佛法。达摩祖师是不顺乎人情来说真佛法的,所以达摩祖师说没有功德;这个“没有功德”,也就是不取施相。你有施相就有所执着,没有施相就无所执着了。无所执着,这个功德犹如虚空,在虚空里都是你的功德,可是你不要执着。

(二)不依戒:说那是不要受戒了?不要依照戒来修行了吧?这个“不依”,和那个“不取”是一样的,就是叫你“不执着”。你不要自以为持了戒了,就有了修行,都懂了佛法了!不要有这种执着;你要“不持而持,持而未持”,这叫不依戒。你就守戒律,也不要以为你自己是修戒律,“你看!我是一个真正守戒律的人了,我是个律师!”这又有所执着了,有了一种我相。这个“戒”也就是教你“无我”,没有我相,连“我”都没有,什么地方又有个“戒”呢?

说连“我”都没有,我若杀人、偷盗呢?我就想“没有我”,不是我杀的!那不就也是不执着吗?你那个“不执着”可就有罪过,这个“不执着”是有功德的;你不要误会了佛法,走到邪知邪见里头去,跑到那个“豁达空”──什么都不相信、什么都没有了。“不依戒”就是“不持而持”,看像是不持戒,但是他是持戒了;“持而未持”,看他是持戒呢?他又无所执着,好像没有持戒似的。这才是真正的一个持戒的人。

(三)不住忍力:不住,也就是不执着,不执着我有个“忍”;你若有一个“忍”存在,那还不是真忍,真忍就没有“忍”。没有“忍”就不忍了?你不忍,那更没有忍了!所谓“忍而不忍,不忍而忍”。虽然忍,是若无其事似的,根本就没有这一个“忍”的存在。如果你说“我修忍辱了”,那你又头上安头了,所以真修道的人,你要明白诸法空相;不明白诸法空相,那是不能修道的。

(四)不离身心精进:身也精进,心也精进。你精进,单身精进,这离开心了;你单心精进,离开身了。身心都要精进,但是也不要执着这个“精进”,以为我很用功的、我很修行的。有一个“精进”的心在你心里存在,那就不是般若精进。你若有般若精进,就要“精进而未精进,未精进而精进”;就是“扫一切法,离一切相”。你修行是修行,但是还要离相;所谓“降心离相”,降伏其心,而又要离降心之相。降伏其心,把你心收拾老实了,没有妄想心了。

(五)禅无所住:你参禅,要参到“无所住”上。无所住,就是没有执着了、破执了;这时候,法执也没有了,我执也没有了,“我法二空、我法双亡”,这叫禅无所住。无所著住,这就是得到解脱了,这就是“般若禅”;你没有得到解脱,就是还有所著住。

(六)魔不能扰:魔没有法子扰乱你,因为你有般若;若没有般若,魔一来,你就大乱阵脚。好像军队在这地方排兵布阵,正在排列的时候,人家那边军队就进攻来了;你也没有什么准备,也不知道是打好?也不知道跑好?也不知道放枪好?也不知道是缴枪好?跑啦!这叫大乱阵脚了。魔一来了,你就怕了,恐惧起来了,就生出一种乱心,那就是没有智慧;你有智慧,魔神通再大,也不能扰乱你。

(七)他言论不能动:你若有真正的智慧,他言论不能动。你没有智慧,人家说东,你就跑到东边去了;人家说西,你就跑到西边去了。有人对你说:“你修密宗,念‘阿閦毗佛’,这是最好啦!”你就说:“喔!是吗?好!我就学密宗了!念‘阿閦毗佛’降魔,这不错!”人说:“净土宗最好的,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末法最好的、无上的法了,你念‘阿弥陀佛’啦!”“是吗?好!好!我念‘阿弥陀佛’。”就被人家摇动了。人家说:“哎!你不要学讲经说法啦!你去住山去啰!住山,在洞里头,那才是真修行呢!”喔!你就跑那儿住山去了。住两天半山,人家又说:“哎!修律宗最好,你持律啦!”你又跑到律上去了。总而言之,你性不定,人家说什么好,你就跟着这个“好”跑了,这是他言论就把你动了,你就没有定力了;他言论不能动,就是你有定力了。

你看!沩山老人在修道时,住在一个烂茅蓬里,那茅蓬既不能挡风,又不能遮雨。当时裴丞相是很有钱的人,去看他;一看,这位老修行住这么个破茅蓬,于是发了菩提心:“我供养这位老修行,给他三百两银子,让他造一个新的寺院!”就拿出三百两银子。这三百两银子,也就和现在三百两金子是一样的价钱,在唐朝,那是很多钱了,可以造一个庙。因为是破茅蓬,他就把银子放到门口那个草里头,就走了。

过了三年,裴丞相想:“我布施这么多钱给他,我看看他造寺院造得怎么样了?”回来一看,还是那个破茅蓬。心里就生出一种不信的心,“这个和尚!我给他钱,他干什么用了?怎么给他造寺院,他不造呢?”就问沩山老人说:“三年以前,我布施给你三百两银子,让你造个寺院,你怎么没有造呢?你这个银子都用到什么地方去了?”想来和他算帐。

沩山老人说:“你给我三百两银子?你放到什么地方,你就到什么地方去找嘛!”裴丞相到那地方一找,这三百两银子还在草堆里,连动都没动。他一想:“这位老修行真是老修行了!三百两银子在草里边,经过三年,他动都不动它!”知道这位沩山老人是个真修行之后,就又发心自己来给他监工造庙;所以在湖南造那个庙,可以住几千人。然后又把他儿子送来出家,他儿子是个翰林──翰林,就好像现在的博士;这个人有博士学位,出家做什么呢?天天要挑水,一天要挑三千担水,供着人来吃。

沩山老人,人家送给他三百两银子,他看都不看。你看!这一种的精神,多值得人钦佩!不像我们,人家给送一堆垃圾来,就看看里头有什么宝贝没有?在垃圾里头找宝贝,找到什么时候也不会有宝贝的。所以你这么一比较,相差多远?古来的人,送来的东西都不要;现在的人,没有人送,想要去抢,你说怎么样修行?

有人问我:“师父!这几天你怎么不高兴呢?”我不高兴,因为我所教化的人都“太听话”了!我所教的道理,他们都“愿意”去做,所以我就觉得很不高兴了。我教人“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但是这三种的宗旨,他们都破坏了!所以我觉得,或者到这个国家来这一次,也没有什么用了!因为没有用,所以我就觉得很不高兴的。没有一个人像沩山老人那么样子,人送去三百两银子,他三年看都不看,这种精神!要是我们,今天去数一数,一块、两块、三块、四块,这么一天数一次的,怕丢了!

我再给你们说一个公案。古来有师兄弟两个人发心打同参,在一起修行;也都是很吃得苦的,一天也只吃一餐的。有一次,走到了北方,离五台山没有多远就下起雪来了,他们就在一个破茅蓬里住着。这茅蓬里什么都没有,空的,也没有吃的,也没有柴,也没有米,也没有水。这一下雪,下了三天,他们就在那儿饿了三天。

这师兄弟打坐,师弟就打了妄想,“我不吃三天饭,那可以的。师兄他本来是很有钱的人,这三天不吃饭,真太可怜了!要有人给送一点供养来最好了!这么冷的天头,最好送一点面汤来!”他这么一打妄想,这个土地公──土地公公就是管这个地方的神──就受不了了,啊!一看!这两个真正修行人在那儿饿了三天,我这个土地公如果再不想法子护法,这我有罪过了!于是就托梦给住在后山的两夫妇,告诉他们说:“你们前边那个破茅蓬里边,现在有两个真修行人;他们饿了三、四天,都没有吃东西。你快煮一点面,给他们两个送去!”这两夫妇都五、六十岁了,很信这个神的,尤其一天晚间做了好几次这个梦,知道这一定是真的。于是就煮了很多面,拿到破茅蓬去给这两个真正修道的人吃。

师兄弟两个在那儿正打坐,师弟一看面来了,高兴地哈哈笑起来了!他这一笑,这师兄就知道了,对着师弟就发脾气说:“喂!你修道,怎么不修道?你尽打妄想!你打来的这个面哪!现在你吃了!我从今天开始,我不和你在一起打同参了!你这个没有出息的人!你这么样子,太没有意思了!我要和你分开了!”于是把这个蒲团割开──本来他们两个人坐一个蒲团;蒲团,就是打坐用的那个东西。他说:“现在我们把它割开,一人一半,你走你的、我走我的,我们再不能在一起。你尽打妄想!你尽攀缘心!”所以,以后两师兄弟不在一起修行了,自己走自己的。

你看!古来的人,三天不吃饭,人家送来的面,都认为是不合修行的宗旨。现在的人,你若给我送面来,那我真是有修行、有感应了!我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所以修道,你起攀缘心,生妄想,以为是有了好吃的东西;但是修道上,就发生大障碍啰!你口里好吃,你自性里就不会光明了。为什么?你尽打妄想,尽有攀缘心存在!这是“他言论不能动”,就因为有定力。你若有定力,什么事情也不应该有一种妄想、一种攀缘。你有攀缘,就好像饿得八辈子没有吃过东西──好像鸽子似的,你看!一拿出吃的东西出来,它命都不要了!你把它嘴给捏住,它蹦蹦蹦跑不了;你松了它,它还不跑,就因为这儿有东西吃。我们修道的人,切记不要学鸽子这么样子;鸽子就因为有贪心,没有定力,所以现在做了鸽子。

(八)达生死底:达,是通达;底,就是最低的一个地方,也就好像海有个海底,一切一切的器皿都有一个底。这个生死的底是什么呢?就是涅槃,就是达到涅槃的处所。你有智慧,就能了生死,就能登彼岸;登彼岸,也就是到了生死的底。

(九)起增上慈:前边讲“五千退席”,那是“增上慢”;现在是“增上慈”,增上的慈悲,正和那个“慢”相反。本来没有这么大的慈悲心,一点一点又增加了这么多,这是增上慈。

(十)不乐处二乘地:他不愿意居处到二乘的地位上,他一定要向大乘的路来走。为什么他不愿意在二乘的地位上居住?就因为他有智慧,所以他要回小向大,把小乘放下,而修大乘法。

*

这六波罗蜜,每一波罗蜜都有十种利益,前边已经讲过。现在再以释迦牟尼佛的四种因缘,来解释这六波罗蜜。

第一度“布施波罗蜜”,梵语就叫檀那波罗蜜。修布施波罗蜜,要有四种的因缘:

(一)破悭贪:修布施波罗蜜,就能破除你不能舍而贪的这种心。

(二)庄严菩提:修布施波罗蜜,就能有庄严你自性菩提的这种因缘。

(三)自他俱利:既然能自利、又能利他。你在想要布施的时候,你就布施,布施完了之后,又生出一种欢喜心,这就叫自利。你能令饥渴者除去饥渴──没有饭吃的人,你布施给他,他有饭吃了,除去他的饥;很渴的人,你帮助他、布施给他,他有钱,就或者能喝一杯汽水,这就解除他的渴了。这是布施来解除他人的饥渴,这就是利他。

(四)后世得大果:你能布施,将来在来生的时候,既富且贵,尊贵饶财。为什么你有很多的钱呢?因为你不悭贪,尽布施给人,所以得到的果报,你来生更富有了。但是有这种因缘,可不是叫你存这种希望;不要希望我今生做布施,来生我就尊贵多财。你若有这种的希望,这太小了,你应该做布施来回向菩提、求无上菩提。

第二度“持戒波罗蜜”,也有四种的因缘:

(一)修诸善法灭恶戒:修诸善法,不是单修一种善法,而是种种的善法都要修;善法若修了,恶的法就灭了,所以这叫灭恶戒。

(二)庄严菩提摄众生:你既然庄严你自性的菩提,菩提庄严圆满了,就要摄化众生。所有的一切众生,都要教化,而不弃舍某一种的众生。不是说这一个众生和我没有缘,我就不要度他了;那一个众生和我有缘,我就度他;有缘、没有缘都要摄化。

(三)卧觉平安无悔恨:躺着也平安,所觉悟的也平安──自性也平安、外边的身也平安。无悔恨,没有一种后悔的心、没有一种恨人的心;于所有的一切众生,也没有伤害的心;这持戒,就能护持众生、不伤害众生。

(四)后受人天涅槃乐:将来会得到人天的快乐,也会得到涅槃的快乐。

第三度“忍辱波罗蜜”,又有四事应该修忍的因缘:

(一)破不忍:修忍辱波罗蜜,就能破坏那个不忍,“不能忍”跑了、没有了,就能忍了。

(二)庄严菩提摄众生。

(三)彼此离怖畏:你修忍辱,令旁人也不害怕,令你也没有恐惧心了。

(四)后世无瞋心:你今生修忍辱,等到来生就没有那么大的脾气,就没有那么大的瞋恨心,眷属也不会散失,家庭总和和气气的;也不受苦恼,因为你有忍辱这种的功德,后世也不受苦恼了,将来所得到的果,为得涅槃乐。

第四度“精进波罗蜜”,也有四种因缘:

(一)破懈怠心:若有精进心,就没有懈怠,懒惰心也就破了、坏了。

(二)庄严菩提摄众生。

(三)增善法不恼他:增善法,是自利;不恼他,就是不给他人麻烦、烦恼,这是利他。

(四)以大力致菩提:以大的力量,得到菩提果。

第五度“禅定波罗蜜”。禅那,此云思惟修,又云静虑;这也有四种因缘,来修这种的波罗蜜:

(一)破散乱心:修禅定,可以破散乱心;你尽打妄想的心,可以用禅定的功夫来把它降伏了。

(二)庄严菩提摄众生。

(三)身心寂静,不恼众生:修禅定,可以得到身心寂静,这就是自利;不恼众生,这就是利他。

(四)安稳得涅槃:在这个清静的境界里边,能安稳得到涅槃。

第六度“般若波罗蜜”,也有四种的因缘:

(一)破愚痴:你修般若波罗蜜,可以破你的无明;无明就是愚痴。

(二)庄严菩提摄众生。

(三)以智慧自乐:你有智慧了,自己觉得很快乐的,这就是自利,利益自己;你有智慧了,又能教化众生,这就是利他。

(四)除智障:你得到这种智慧了,就可以除智慧的障碍,得到真正的智慧、真正般若。

慈悲喜舍:佛具足这六种波罗蜜,又得到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所谓“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慈,能给众生乐;悲,能拔除众生一切的苦恼;喜,能令众生生欢喜;舍,能舍人所不能舍的,一般人所不能舍的,我们都可以舍。这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为什么说是无量呢?就是没有穷尽,这四种的心就好像流水似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佛成佛,就是这四无量心所成就的;成了佛,这四无量心也无量了。没成佛之前,用这四无量心来成佛;成了佛之后,再用这四无量心来教化众生。这是无量,过去无量、现在无量、未来也无量。用这四无量心来教化众生,来修佛道。这四无量心的力量是非常大。

谈到慈悲喜舍。“慈能予乐”,是给人家乐,不是给自己的乐;“悲能拔苦”,是拔其他人的苦,不是拔自己的苦;所以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认清楚。这个“喜”,也是令他人欢喜,不是令自己欢喜;“舍”,也是满他人的愿,不是满自己的愿、叫人家舍给我,不是这样子。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为什么布施千身──舍过一千个身?也就是舍人所不能舍的。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令一切众生都生欢喜心,拔除众生的苦恼,众生欢喜什么快乐,就给他一点,这是释迦牟尼佛在多生多劫所修的这种行门。

又方才讲“六度”,这是菩萨所修的六波罗蜜。若是大乘菩萨所修的,就有十度、十波罗蜜。所以──

第七度,是方便波罗蜜:方便权巧,就是“巧把尘劳为佛事”;他所做的事情都是方便法,他所说的法也是方便法。方便,不是常可用的,是临时的、暂时间用的,这叫方便法。暂时间对这种众生的机,就说这种的方便法门,这叫方便波罗蜜。

第八度,是愿波罗蜜:发愿教化众生,度一切众生。

第九度,是力波罗蜜:力是力量;你若有力量,也可达到你的波罗蜜。

第十度,是智波罗蜜:这“智”也是个权智,以权巧方便的智慧,来教化众生。大乘菩萨有这十种的波罗蜜。

现在讲六波罗蜜、四无量心,在这四无量心里,就包括这十波罗蜜了;所以要是细讲起来,那真是无数无量的,那个道理是无穷无尽的,那么大概的意思也只能说这么多。







图片附件: timg (19).jpg (2020-8-24 12:41, 40.5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16996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