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皈依教授及莲师灌顶——怙主大宝法王噶玛巴 讲授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10-24 00:37     标题: 皈依教授及莲师灌顶——怙主大宝法王噶玛巴 讲授



皈依教授及莲师灌顶——怙主大宝法王噶玛巴 讲授

时间:2008年5月21日(周 三)上午
地点:怙主大宝法王北美洲根本道场—噶玛三乘法仑寺(KTD)

英语口译:Lama Yeshe Gyamtso

原文出处:Celebrating Karmapa:Remembering His Kindness

中文译稿:扎西拉姆·多多





  导 读
  “现在,我来了,这次美国之旅让我感觉到,这是我真正自由的开始!”

   2008年5月15日怙主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离开印度,踏上了美国土地,展开了为期十八天的历史性首次访美弘法之旅。

5月19日早上,法王噶玛巴在久违了三十多年后,首次重回由尊胜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噶玛巴(1924-1981年)所创立,位于纽约上州屋士达(Woodstock)镇的北美洲根本法座—噶玛三乘法仑寺(KTD)。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寺院的真正主人—法王噶玛巴为KTD大殿上的诸佛菩萨圣像举行了『胜住』开光仪式,并首次在北美洲大地上传授“邬金莲花生大士”灌顶,与给予了“莲花生大士金刚七句祈请颂”开示,更接见了来自北美洲各地的KTD会员。
   

本文是怙主大宝法王于5月21日 早上传授“邬金莲花生大士”灌顶期间给予开示的内容。
   

英文原文出自KTD Publications出版的纪念彩册:《Celebrating Karmapa:Remembering His Kindness》一书。承KTD Publications负责人慈允授权 佛教利美坛城Blog(部落格),将纪念彩册内容译成中文,与各地华人分享。
    谨此向中文译者及协助校译的好友致谢!


     愿此弘扬“金刚七句祈请颂”之善业诸功德,回向怙主噶玛巴健康长寿、长久住世,早日回到锡金隆德寺升座,到世界各地弘法利生,一切佛行障碍平息、回遮化解。愿全球弟子亲聆法王开示的时机早日到来!


噶玛巴千诺!                                       

                                                                                                                                      佛教利美坛城Blog

                                                                                                                                    噶玛普乐法幢 合十
  

皈依教授及莲师灌顶开示正文



    尊胜十六世大宝法王噶玛巴(1924-1981年),在他的一次美国之旅期间,造访了一个美国土著部落。部落的长老告诉法王,他们有一个预言,说到有一位戴着红帽子的导师将会前来,并带来极大的利益。今天,我想我会戴起这顶红帽子,以显示我与美国的特殊缘份。
   
我将会给予各位简要的莲师灌顶,因为有人告诉我有一些人希望接受皈依戒,所以我想最好是先授予皈依戒,然后再开始灌顶。首先我会念诵介绍这个灌顶之历史的序言,这是非常传统的做法,所以我只是念诵一遍。然后各位献上曼达供,接着我会授予皈依戒。然后我们再回到灌顶仪式上面来。
  
法王引述了月称菩萨所著《入中论》中的一个偈子:
若时自在住顺处   设此不能自摄持
堕落险处随他转   后以何因从彼出
   
当我们使用“自在”一词,当我们谈到欲要获得自在,就要先自问一下:“我们拥有自在吗?或者,我们能否真正获得圆满的自在?”要获得圆满的自在是很困难的,因为虽然我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控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也只能是利用一下自己所拥有的那点自由度而已,我们的自在乃是必须取决于他人的存在以及大环境之存在的。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这些局限——我们需要在内心尊重并心存他人,以及尊重外部环境的种种限制——则我们仍可获得较大程度的自在。甚至就在限制之中,就在我们所处的生活之中,我们仍能在逆境之下获得一些自在。我们可以消除障碍,并进一步转化环境,更能够防止生起更多的障碍。我可以继续在这个话题上说很多,不过我看不出来有十分的必要,所以还是让我们进行下一步吧。
   
因为皈依与领受皈依戒是有区别的,所以当我授予皈依戒的时候,会给大家一个选择。皈依是指一种内心态度,是你以三宝为依归与救护时,于内心所生起的态度,我想这时候并不需要领受皈依戒。但如果你在皈依的时候所持的态度是:“直至某某时之前,我决不舍弃皈依戒。”这就是指一种无条件的、持续的承诺,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领受皈依戒。为了能够保持这一态度——在特定时期之内皈依,并持守戒体之中包括的具体律仪——就需要有一个容器,要有一个实际的方法去保证此态度得以持续,在这种情况下,承载此承诺的必要容器,就是皈依戒本身了。
  
  丹增拉(Tenzin Chonyi,寺院董事会主席)告诉我,有一些今天早上来参加灌顶的人,希望能够皈依,但他没有具体说各位是想要皈依还是领受皈依戒——可能只是我把事情搞复杂了。既然我不知道哪位希望皈依,而哪位是希望领受皈依戒,我们就这么办:我们念诵皈依戒三遍,当这么做的时候,如果你的态度是,渴望于三宝处寻求救护,而皈依于三宝,则你可以将皈依文当作皈依的祈愿文来念诵,而不是当作誓言。如果你希望要更多,如果你希望真的去领受皈依戒,那就在念诵的时候想着:“我将持续守持皈依戒,直至某某时,我将持守誓言中的戒律。”我们会一起来念诵戒文,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各别的需要来发心。
   
不管是何种情况,不管你是如何领受皈依的,最重要的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以为你的身心就会因此而有什么即时的、戏剧性的转化。仅仅是皈依或者领受了皈依戒,你并不会突然长出一个顶髻来——就像佛陀那样的顶髻——也不会突然在你的手掌或者脚掌上发现千幅法*仑。事实上,最好这些事情都不要发生,因为如果你突然长出一个顶髻来,可能会非常麻烦,因为别人都不长这个,你可能还要去做手术把它切掉。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态度呢?如果戏剧性的变化并不是我们要寻求的,我们在皈依时应该寻求什么?皈依就是宣告佛、法、僧于你有何其重要,就是认识到我们是栖居于这个星球之上的众多生类之一。作为人类,我们在众多物种之中是独特的,这是由于我们拥有智慧与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学习”就是我们人类独有的特质。因为教育需要有从老师到学生的信息传递,而人类的功德之一,就是有老师的存在。
   
这一点是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的呢?我们每一个人都走在各自的道上,但并非每个人都会前往同一个方向,甚至并非走在同一条路上。因此当我们在生命之道上需要同伴、向导与朋友的时候,我们就要去挑选,要看看有谁正走在和我们一样的道上。这就是对于皈依的基本理解。尤其是当你皈依时,如果能对世界的美好未来、世界的存续与安宁,生起新希望、新祈愿和新的信心,这将成满我对你们的所有冀望。如果通过领受皈依戒,你能够切实地为世界带来新的希望,我将别无所求。如果你还有更伟大的愿望,那是各位个人的事,我亦不会过问。
   
现在我将用藏语念诵皈依戒,各位要在我之后一起跟着念。藏语对于在座大部分人来说,显然是外语,但是过去从来没有以英文传授此戒的传统,如今是有了,不过也是很新近的事。英文对于我来说是一门新的语言,如果一定要用英文给予皈依戒,要以““I take refuge”来开头的话,我会感觉不到是在传法,所以请包涵。我会用我的母语藏文来念诵皈依戒,这样才能感觉到是在传法,而不会有正在参加一个英文研讨会的奇怪感觉。


法王带领弟子念诵皈依戒,并如此总结到:

   “something happened (事情发生了)”,就在刚才事情发生了,至于发生了什么,这取决于你想要发生什么。也许你皈依了,也许你获得了皈依戒,到底是什么,这取决于你自己。
    既然各位刚才已经获得了皈依戒,依据西藏的传统,在皈依仪式之后法师还会提出无数条与这个戒有关的具体学处。在西藏我们是如此的重视皈依戒,所以传统上随附的戒条有很多,有一系列的事情是要避免或者戒除的,还有一系列的事情是要去做或者遵守的。当然如果有人能避免一切应该避免的行为,并遵守一切应该遵守的行为,这是极好的。但是与讲解全部的戒律相比,我更愿意将最重要的戒律告诉大家。
   
皈依戒的学处分为:遮止的学处,这是指你所应该戒除的事情;以及成办的学处,这是指你应该完成的事情。这两者之中,我认为遮止的学处更为重要,因为戒律就是要求有所付出的,是要切实有所为的。遮止的学处就是要戒掉的事情,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也许是更实际的。我猜想大家可能已经习惯于戒掉各种各样的东西,所以戒除的概念也许对你们来说已经非常的熟悉。遮止的学处包括:
自皈依佛,不皈依外道天神;
自皈依法,不伤害众生;
自皈依僧,不结交恶友。
   
我最好还是简单地解释一下以上所说学处,第一条是:
自皈依佛,不皈依外道天神。
    “不皈依外道天神”的意思是:“不要试图把佛变成另一个神”。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创造或想象各种神祗,因为我们恐惧,我们需要保护或帮助。因此我们总是会想象,有着各种拥有至高无上能力的神灵,能够神奇地将我们从任何我们所恐惧的境况中拯救出。这种思想的问题在于,如果你试图将佛变成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一个能够拯救你的万能的神,这就与我们实际上要去做的相违背了。我们实际上要做的是获得解脱,而如同佛陀所教授的,我们要自己去获取解脱。包括佛陀在内,每一个人都要自己获得解脱,没有人可以代替我们。当然我们可以依靠佛陀,就好像我们在生命中也依赖着很多的他人一样,但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解脱来自于我们想要改变的意愿,我们想要转化自身,我们不能逃避这一点。“不皈依外道天神”这条戒并不意味着不尊重外道天神,而只是说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获得自由,我们对目标的寻求,就不应以向神灵交出自由、放弃自主开始。如果你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始的,你又如何能够获得自由呢?
  
自皈依法,不伤害众生。
     第二条遮止的学处叫做“ahimsa”——不害。也就是说皈依之后,我们不再去伤害众生。这听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也许这比第一个学处要更难。因为仅仅是避免伤害并不足够,“不害”不仅仅是避免或戒除行动上的伤害他人,真正的“不害”只能通过遮拨伤害之因来达成。如今,世上之暴力的真正原因是嗔恨,随嗔恨而来的还有种种罪恶。由于嗔恨,我们的世界上有了如此之多的暴力、如此之多的问题。我们倾向于以暴力的工具来确定暴力行为,我们会认为:“是枪支、是炸弹、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带来了暴力。”恐怕即便我们能够清除掉所有的枪支、所有的炸弹、所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不能消除我们的嗔恨,暴力仍将存在,因为从根本上是我们的嗔恨导致了暴力伤害,而不是工具制造了这一切伤害。所以第二个遮止的学处就是一个承诺,承诺要通过消除所有的嗔恨,来拨除你心中的暴力之种。


   
关于僧伽的遮止之学处是:
自皈依僧,不结交恶友。
    你可以简单地说:“远离恶友”。不过如果是这么表述的话,我们就需要说明一下。我认为不应该把这一条戒当作批判和逃避他人的借口。你可能会对自己说: “嗯,我不喜欢这个人,我怀疑他会是个恶友。我要远离他,我不会跟他交往,甚至不要跟他走在同一条街上。”又或者“我不要嫁给这个人,他可能会是一个恶友,而且我要远离他。”虽然戒律中写的是“远离恶友”,实际上的意思是:“不要将你的自主权交给那些会影响你,对你起到反作用的人。”这并不是说,你不能和那些对你有那么一点负面影响的人相处甚至生活。而是说你要懂得什么是善的,也就是善与恶如何抉择。在确定了这些名词的佛教专门用法之后,你要保持你在做出抉择时的独立性。当我们说到“善”——是指任何能够带来安宁与喜乐的事情;当我们说到“恶”——是指任何会带来痛苦与不幸的事情。重点就是,你不希望被那些会令你变得不幸的人影响。当然,你并不知道他人心里所怀揣的动机,所以你必须要观察他们的行为,他们的所言所行,清晰明确地反映了他们会对你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就是这样了,关于皈依戒我现在也没有更多要说的了。通常这个时候会需要“剃度”,但我们会跳过这一步。有的人为了前来领受皈依戒带来了哈达,各位可以将哈达挂在自己的脖子上,以代表现在已经领受皈依戒了。
   
现在,我要继续给予灌顶了,而且我会一直动来动去,因为这里有点冷,我想说(法王用英文说道): “This is not my fault, you know(这也并不是我的错,是吧。)”
   
丹增拉和其他安排这个帐篷所在地的组织者们,他们告诉我说:“对于现在的天气来说,这里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太阳照着帐篷会很暖和,同时帐篷挡着太阳也不会让你觉得太热,这样会是很舒服的。”我想,我们现在得到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们还是要把寺庙盖好啊(注1)。”现在,我们要严肃一点了,如果我们整个灌顶期间都在笑的话,就有点古怪了。所以,我们都严肃一点。(法王用英文说):“But it’s difficult.(不过,很难啊。)”
  
  当你要去正式祈请获授莲师灌顶的时候,基本上你会这样说:“请给予我这个灌顶。”然而在请求灌顶之前,你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其实是:清晰地生起灌顶上师与莲师无二无别的净观,并对灌顶上师生起强烈的信心。这是因为,信心乃是一切道之功德的根本及载具。
   
曾经有一位伟人名叫:木觉巴,他是香巴噶举传承的一位伟大的上师。他曾经说过:“若观音色白则白,若金刚亥母色红则红,若喜金刚色蓝则蓝。我毫无疑问将即生成佛,因为我从未忘记我的上师,我从未离于对上师的忆念。”他的意思是,无论画像之上本尊的特征是什么,例如观音、金刚亥母、喜金刚,毫无疑问而绝对地,在一生之内成就佛果的真正基础,是你对上师的虔诚。
  
  因为上师是超越距离的,无论上师他的身体,是离你近或者远,都无有差别。因为当你以虔诚的信心忆念上师的功德,并且停止寻思上师可能存在的缺点或过失,那上师将一直都与你同在。为了更能认知并强调这一点,你可以观想上师在你的前方,或者于你的头顶,又或者在你的心间。关于这一点,尊者密勒日巴曾经说过:“当我观想上师在我的头顶,并由心中向他祈请,有时候我能感受到他的出现。”祈请与恳求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所说的话,甚至无论你有没有使用任何语言,关键在于态度:祈请时,应如同上师直接而当下现前一般地去观想,应带着虔诚而去观想上师。
   
这样一种态度,我们称之为:“依止上师”。依止上师,又或者说,依靠上师,并不是指简单地靠近上师或是和他一起生活、常常围在他身边。伟大的噶当巴上师杰卡瓦耶喜多杰曾经说过:“如果你仅仅是以外在、而非内在的方式靠近上师的话,依靠上师有时候会导致舍弃上师。”其中的重点就是,依止上师并不意味着留在上师身边,而是指忆念上师的慈悲,圆满上师的心愿,以及对上师的功德生起不退转的信心。
   
对于这一点我的感觉是,依据刚才提到的那些伟大的上师们的言教,以及如同他们一般的其他上师所教导的——一个金刚乘弟子要与上师建立联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学会不要去担心上师的缺点。
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说,在如今这个被认为是末法时期的世代,即使是最伟大的上师,都会既有功德也有缺点。有的人将此称之为特殊时期,这个二十一世纪,是魔的时代。因为情况已然如此,即便你真的找到了一个人能够完全没有缺点,你仍然会在他身上投射出缺点来。在一定程度上,这并不成问题,但假装你的上师毫无瑕疵,期望他们现在或将来没有瑕疵,又或者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没有瑕疵的人,这些都是行不通的。关键在于,当你在你的上师身上,发现或似乎发现了瑕疵或者缺点,不要被它吓倒!每个人都有缺点,上师也不例外。只是要记住,既然每个人都有缺点,在你上师身上所出现的缺点,并无法使上师不成其为上师,上师并不会为这些缺点所累。我想,若你能持如此之态度,则你上师的缺点或弱点并不会给你带来问题。尤其是修持金刚乘,我们要观修上师与自己无二无别。对于我们自己的过错,我们总是要道歉,不断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错了。”而我们也要学会原谅自己。当你在修金刚乘的时候,你视上师与自身无二无别,如果你能够原谅自己的话,与你无别的上师,你也应该可以原谅。带着这样的思维,重复接下来的祈请文。

法王带领弟子们念诵莲师祈请文。
接下来是授无上大乘之皈依及发菩提心。讲一下皈依与发心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现在我没有太多的时间了。最主要的是,你要视上师为三身之化现——法身、报身、化身;要视上师为三宝之化现——佛宝、法宝、僧宝。你皈依上师,在他的面前生起菩提心:为令一切众生皆从轮回中圆满解脱,而欲证佛果。嗡啊吽。
法王带领弟子念诵大乘皈依文,接下来念普贤七支颂积累功德。
   
现在,即使没有时间了,我还是必须要解释几件事。所以就算已经没有时间了,请大家观想,我们还是有时间的。我小的时候,每天都有两、三个小时要和经师在一起学习经文。在学习的期间,我的经师会不时离开房间,然后又回来检查一下。那个时候我觉得那两、三个小时似乎永远都不会完结。经常地,当我的经师离开房间,我会去拨动钟上的指针。如果我拨动得太多,老师就会看得出来我干了些什么,所以我都是很小心地,每次拨动指针不超过十或者十五分钟。我希望现在,我能有这样的能力去这么做,不过是反过来——将钟表的指针往回拨一点,这样,我们就能有更多的时间了。问题是,你们每一个人都戴着手表,我们需要回拨每一个人的手表,这就不现实了。所以呢,我们就假装还有时间吧。我有一只手表,时间一到就会发出警报,我们只要继续就是了。
   
在这里,第一个要思维的是:以任何个体的观点或看法而言,一切事物都在轮回与涅盘之中。或者用另外一个方式表述就是:“在你面前显现的一切都属于轮回与涅盘。”一切你所经验者,因你个人之心造作虚构,而于你个人心内显现为独立事物。就此而言,在你面前显现的一切,无论是轮回还是涅盘,都是相同或者说平等的。第一点要了解的就是:如果没有你的心作为基础,过去、现在、未来不会有任何事物可以在你面前显现——无一物可显现于你。如果没有你的心去经验一切,则没有显现。首先要了解,在这一点上,所有经验到的客尘,都是平等或相同的。作为个体的我们,有我们自己个别的轮回与涅盘,这是依赖于我们的心的,是显现于我们内心的,并且是由我们独特的、个人的心所展现出来的。
   
要了解,没有任何你所经历的、显现于你的事物,不是依赖于你的心或在你的心之外的。了解这一点,就可以简单地停止那些产生各种显现的心理活动了,可以简单地止息外在客尘的虚妄显相。
   
如何止息客尘的虚妄显相而安住于心的自然光明之中呢?能够止息虚妄显相,是因为客尘的显现依赖于你主观的心。实际上你并没有去干预外在的客观事物,你只是停止了主观之心的投射活动。停止投射,并不会使你陷入到黑暗或无意识、虚无的状态;而是允许你的心离于种种心理活动,而安住于本来清明,就像是某种明亮的光。本然心所体验者,本质上就是微细心即根本心的鲜活、清明显现。
   
本然心与本然心所体验者乃相互依存的,也就是说,它们既非各自独立,也非与另一者完全分离。因此,本然心甚至其显相的本质,都是超越造作的,超越概念或信仰的。这种本性,这本然心的本质,就是法身,请相信这一点。
   
于空性状态中,觉性直截体悟法性,于空性境无造起现;以觉心非染污心故,其起现称“智慧风”。此智慧风或称智慧能量、清净心的活动,可以分为两方面:
其一,智慧风生起为本尊中围(处所),即是容纳或支持本尊的坛城(所依坛城)。
另一方面,智慧风生起为坛城本尊(能依本尊)。尽管本然心于超越造作之境起现,亦无任何不净显现,因为所起的风是智慧风。我们要以这样的方式来观想本尊坛城——在修法时,在接受或给予灌顶时,都要如是观想。

括而言就是:首先通过忆念空性而安住在心的自然光明之中;明观空性后生起两个坛城——支持或容纳本尊的坛城(所依坛城),即宫殿与净土,以及居住在坛城之中的本尊(能依本尊),在这里的话,就是莲师。你要将你所处的环境视作莲师的宫殿与净土,将自身视为莲师。你要想着:“我就是莲师。”
   
安住在这个状态,我接下来会念诵仪轨。(法王开始念诵仪轨。)
   
仪轨的最后部分是,迎请智慧本尊莲师融入你观想的莲师。这样做的原因是,你可能会认为“这位本尊只是我观想出来的而已。”为了消除这种想法,你要将真正的本尊引入到你观想的本尊。有时候这被称为:“从虚空法身迎请化身(色身)”或是“于十方迎请化身、报身与应化身。”在这里很有必要解释一下,基本上,这就是对你的信心和自信的支持:我们相信莲师居住在铜色吉祥山之上,所以我们通过迎请他从铜色山前来,融入自身,以加强我们的信心。
   
当我首次听说莲师是住在一座巨大的红山的顶上的时候,我有点难于相信,因为我从来也没有见到过红色的山。后来我看到了澳洲埃尔斯岩的照片,那一座的的确确是红色的山,又发现了在这个国家不同的地方都有红色的山。谢谢!这真的对我的信心有帮助,现在我相信真的有红色的山了。
  
  现在开始灌顶的正行。完整的灌顶分为四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灌顶,共有四个灌顶,但因为今天在座的有这么多位,却没有很多时间,我将只会给予四灌中的第一灌,称为“宝瓶灌顶”。在接受宝瓶灌顶的时候,包括了两个观想步骤:首先将灌顶上师观想为莲师;然后观想莲师身、语、意的加持,以光芒的形式从灌顶上师的前额、喉间、心中放射出,融入到你的前额、喉间和心中。这就是正行、主要的灌顶。
   
为了辅助之故,在这里需要用到法器,对于宝瓶灌顶来说,自然是要用宝瓶。观想在宝瓶之内,莲师的法座浮在甘露海之上,观想自他的身体流出更多的智慧甘露,并从宝瓶流出,进入到你的头顶,充满你的全身,净化你身、语、意的一切染污。使用宝瓶和水,是为了模拟实际上发生的情形。我们都是用水来清洁自身,所以这里水代表着智慧,用来净化我们自身的迷惑与染污,要了解是这样的一个意思.

    就是这样,我们已经完成了莲师的灌顶。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读到了很多来自西方的童话书。因为我从来没有去过西方,我试着去想象发生了那些故事、童话的地方和环境,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去想象。现在,我终于来到了这里,我感觉到我真的置身于那些,我曾经读过多次而想象不已的地方。常常觉得,在这里所经历的一切就像是神奇的魔术,我真的觉得像是做梦一样。这么说,是为了让大家知道,能在这里和大家在一起,我是多么的高兴。(鼓掌声)当我看着在座的西方人的脸,我似乎看到了儿时读过的童话中的人物。你们可能不会觉得惊奇,但是我真的觉得。
   
在我的内心,总是深深地被西方所吸引,自搬到印度后,此感觉更逾强烈。当我生活在印度,时常会感觉到,我曾经是居住在美国的一名牧牛的农夫,我甚至能闻到牧场的味道。这种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我喜欢这感觉因为这能让我觉得,我离前来这里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现在,我来了,这次美国之旅让我感觉到,这是我真正自由的开始。(鼓掌与欢呼)
   
由于我对这个国家有着不一般的甚深感觉,我想在我和美国的缘份背后,一定有着许多隐秘的因缘——过去世的串习以及许多不可知的缘份。无疑,令我的前来变成可能,令我满心欢喜的其中一个因缘,就是你们每一位。(鼓掌,接着法王用英文说到):“也许你们有的人过去是西藏人。”我要感谢你们每一位,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机会,让一切成真,感谢你们令我如此的欢喜。(法王用英文说到):“Thank you.(谢谢)”


      现在,我要念诵祈愿回向文等。


      法王念诵愿文


法会吉祥圆满!


图片附件: 2530672905_42c5c2c74f_b.jpg (2011-10-24 00:37, 224.2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3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12007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