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穆穆儒风 清清莲香──台中莲社参学记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11-9 20:15
标题:
穆穆儒风 清清莲香──台中莲社参学记
前 言
今年明伦暑期讲座,有一位大陆博士生前来旁听,这位学长名叫王玲,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班,今年二月到七月到政治大学进行短期交流。王玲学长好乐佛法,来台期间参与相关活动,莲友推荐她来莲社参学并旁听讲座。她虽因飞机时程已订,仅能参与前半段,但亦精进用功,受益良多,回北京后写了一篇心得。文字真诚、体察入微,读了深受感动,谨将全文披露,以飨读者。
于台湾参学的最后一站是台中莲社,恰如朱子所言:“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也正是在莲社,于台湾所学仿佛由博化约、由约起行。
道不远人
莲社里弥漫著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风气,谦冲而稳健。不论年龄长幼、为学先后、职任大小,均自称“末学”,尊人为“学长”,即便上台授课的老师对大学生们也是谦逊地自称“学人”、“末学”。一开始,被银发苍苍的老莲友唤作“学长”,很是令我惶恐不安,而对那些如同弟弟妹妹一般的同学称呼“学长”,又颇感难以启齿,也常常忘记自称“末学”,一不注意“我”就出口了。 可渐渐习惯这样的称谓时,很奇妙,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感受到放下自我之后的安心坦然,和尊赞他人所带来的喜悦和亲切。以前总觉得心灵深处有很难安稳的一块,现在体会来,是那横梗的自我总要从外界寻求比较。随著放低心态,内在自然出现了宁静和柔顺。落实到日用生活中,从称谓和行仪上磨练心态,真是道不远人啊! 以前认为儒家难免产生难以化解的疆界,一是长幼尊卑的伦理秩序,严不可犯;二是君子、小人的道德分判,难免苛责于人。觉得儒家恪守伦理、尊崇道德规范,在究竟上难以圆融。但如今发现,这尊人而卑己的谦恭,就是和睦伦理、内化道德的儒家真精神。谦德与“无我”似乎是一脉相通的。
礼乐之美
莲社讲堂几乎保留著雪公老人时的样貌,坚持著儒风穆穆的礼仪传统。上课前,必由学员长恭敬地礼请老师,老师进门时,班长即高声呼“起立──”,待老师礼毕雪公像,登台立定,全体再随“问讯”之指令而恭敬行礼,老师入座之后,班长再呼“请坐──”。呼令之声势如洪钟,闻者无不肃然,不期之间我想到了汉代一个官职“大鸿胪”,据说就是在朝廷中引导礼仪的,入职要求是一要嗓门大、二要相貌堂堂。 学生们恭谨地为授课老师进巾奉茶,看著年轻人举案齐眉、三进三献,做得那么一丝不苟,在应对进退中散播出敬畏和德性的光辉,真让人要掉下眼泪。受业较久的一些学子们斋庄中正,已经有睟面盎背之仪容。令人惊讶在这样的时代风潮中怎么还会有这样一批君子和娴雅的女子。 几次在课间,看著担任学员长的年轻人肃立在老师休息室门前,静静地等著恭迎老师入讲堂,好不令人感慨!当无数生命在迷失中挥洒青春时,何曾知道这一分坚持,这一分朴素!在叛逆和扩张自由中抒发时光时,何曾了解在浩瀚天地中的谦卑和孝友的珍贵!在随性与放旷中表达自我时,何曾明白礼乐之美、圣贤之巍! 居士佛教
莲社何以能持续这样的传承?既可以将之视为儒门入世“修身、齐家、治国”的一种典范,也可以看作“人间佛教”的一种形态。如今承担莲社管理和教学之任的老师们,乃是亲炙雪公老人的弟子,在他们组建的佛化家庭中,不仅实践著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的家庭美德,而且全家修学净土、志在弥陀。在世间克尽人伦之责,命终求生极乐。德性的教育是生命力的灌注,这在家庭中确实能很充分地传承和养育。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从父母那里习得德行。如今这年轻的一代也逐渐成材,在莲社很多活动中发心承担。 一个个佛化家庭是莲社的细胞,就如同Sangha(僧伽)一般,彼此提携实践佛法,工作之余护持莲社,同时在社会中各尽自职,也保持了莲社与社会大众的直接连结。家庭和美、工作优秀的居士,对周围人的影响力不可小视,这大概是居士佛教殊为独到的优势。在新儒家于全球文化中困顿地力争一席之地时,何期于莲社的笃行中读懂了“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更者也”!
一句佛号
莲社通过有组织的学修和助念,成就了许许多多的往生。以往我对在家人修证佛法的成就比较疑虑,可目睹了莲友们修学净土的笃实,和一桩桩往生西方的实例,信心和好乐之情油然而生。莲社虽是在家人的修行道场,居士们朝课暮诵却毫不含糊,念佛之声刻刻不息,念佛之心时时提起。莲社老师带我去参观莲社的联体机构菩提仁爱之家,那里一位老奶奶叮咛我说:“把自己的身、自己的心,全都交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会做最好的安排,把你照顾得非常好。”想来,这修学的次第也是佛菩萨的安排吧! 最后来到莲社,在台湾参访学习的种种收获,全都汇归到这一句佛号中,有了在内涵上的深入,一句佛号念起来更加得力了。
诸善俱会
能对净土升起希求之心,也是宝岛台湾所赐的祝福。犹忆去年满脸疑惑地听师父讲净土法门,还在倔强地说,在一个有苦有乐、有善有恶的世界中,既有善知识、又可受磨练,任何事都是学习进步的机会,为什么要去一个没有苦只有乐的地方?当下就是最好的功课,为什么不能全然承担呢? 而来台的半年中,几乎一直与善知识、善友们在一起,他们每个人都有许多难能可贵的品质。当自己的心和那更豁达、更开阔、更柔和、更慈悲的心相遇时,豁然自解,如风披靡一般突破了心的局限,智慧不经意间在增进。此是生命对生命的融摄,可能是自己到处碰壁、摸索许久也难以开显的。同时又没有可以退堕的机会,周围都是好榜样,真正是最好的修学环境,确实保险。有了这样的亲身经验,此番于莲社再听闻老师讲净土“得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顿生愿往彼土之念。
人师指路
莲社的修学,除了踏实念佛以外,还特崇佛学教理和儒家经典的学习。佛学的教理不止于净土经典,雪公老人所编的《十四讲表》,极为简明系统地搭起了学佛的知见框架,提纲挈领,为学佛人立住大本,今后博采众取也不会迷乱。还有破迷导正、契入菩萨觉地的《八大人觉经》,和直指心要、确立般若正见的《心经》,以及唯识的义理。几门均是必修的课程,次第展开,不得不令人敬仰雪公老人的智慧。 经师易得,人师难得,老师们讲法比一般学院的佛学课,多了亲身的体证,出语句句如其所行、如其所证;又较一般的讲经更为精细。自己以前零敲碎打学到的一些知识,在课程中各就其位,以前模糊不清的,也明白起来,真有打通经脉的难言畅快!那些生动活泼的故事,又让清晰进而变得丰满。 老师以生命讲,我以生命听,每日如飨太牢,何其乐哉!徐醒民老先生讲《法华经》,讲过什么话好像不重要,我就像个小孩子,憨憨地仰望著老先生,呼吸著从语默动静中透出来的祥和,肝胆肺腑都沐浴在慈光之中。穿插的音乐课,亦是我乐在其中的。所谓“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歌之文辞雅正,皆雪公老人所作,曲调优美,颇能明心志,抒胸臆,乃至四体亦感条畅。最令我怀而宝之的是老师所讲的歌咏发声的窍诀,不管大学之道还是音声之艺,都需要明师指路啊。
铺一块砖
在莲社学习的日子里,看著老中青几代人进学于斯、勤修于斯、涵泳于斯、往生于斯,不禁深深地祝福这里,在无常的世界中,但愿莲社能接引更多的生命。又时常想,果然是诸法因缘而有,实相却是空。人们能具备这样的贤善之德相,不是无由而来的,背后有文化传统、师长、同修、各种课程等重重无尽的因缘在配合扶助,而每个人在因缘中成长,又成就因缘让更多的人来成长,被涵育的个人又何尝不是他人的助缘呢。 思绪跨海回到故土,多么盼望我的父母亲人也能有这样的修学环境,如果年轻一代能受到这样的薰陶教育,如果所有的老人都能眼见耳闻念佛往生之不虚,如果生活的周遭能常常有善知识和善友团队,每个生命定会渐渐开启其本自具足的光明……但愿从此一句弥陀稳稳行,常念常愿常回向。更望也能为这众生共享的菩提道铺下一块砖石。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