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大愿法师开示---如何判断真正的与佛相应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11-27 10:33     标题: 大愿法师开示---如何判断真正的与佛相应

怎样判断我们是不是真正地在走向开悟呢?从五个方面就可以判断得到了。真正开悟的人,他的心智模式彻底改变过来了,将凡夫心转变为佛心。
1、去境界的误区。
升华五毒为菩提智慧。没有开悟以前,我们要断贪、断瞋、断痴、断慢、断疑。开悟以后就知道,五毒烦恼本来也是菩提自性,就能够当下升华为菩提智慧,不再有此为所断,彼为所取,没有所断、所取,没有能取、所取,于一切法不取不舍,作善恶平等一味观,即是见性成佛道。
2、去时间的误区。
没有开悟以前,总是想着:我什么时候能够成就啊?真正地彻悟以后就能够知道,一念即三世,三世即一念,不再有“我需要多长时间可证圣果”的疑惑。开悟以后就明白,成就在当下,在每一个念头之中。前念迷即是凡夫,后念悟即是佛。就知道一切念头的生起都能够看作是我们心性的自我光辉,是我们本觉能量的显现。这个时候不会执著于念头,也不拒绝它们,只是欢迎它们全部融入到真如自性的大海之中来,融入到本觉的广大怀抱之中来。
3、去心性的误区。
明了我们的自性本来具足五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和法界体性智,在一心中圆满具足,所以外无可断之法,内无新生之智,一切都是自在无为任运的。
4、去自性的误区。
上师本尊的一切功德在自性之中都圆满具足,不需要向外去攀缘。南岳慧思大师就说:“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亦不得,得亦非真。”这个都是开悟的法语,都是说明他已经去了、消除了自性的误区。
5、去慧的误区。
开悟以后就明白是上师加持自己修证而成就的,不是听闻理解而得的。因为你听闻理解的那个是生灭法,你有开始听的时候,有你理解的时候,生灭法,由生灭法是不会去到不生不灭法。所以修上师瑜伽,我们的心与上师的智慧心相应,就能够好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样证悟。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11-27 10:33

我们过去的心态不好就形成今生的业障,今生的心态不好就形成烦恼障、所知障,我们要能够随时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
    明朝有位大德说修行的纲要是四句话: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
    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观心为要,观察自己每一刹那的起心动念,这个是要领。随时观察自己,我的心有没有觉悟呢?



你看“觉悟”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怎么写?上面是学习的“学”,下面是看见的“见”,悟就是竖心边一个吾,就是我的心,学习看见我的心,这个叫“觉悟”。你每一个念头都看见你的真心,都走向觉悟,都与真如自性相应,这个就是“觉悟”。随时看我的心,是以贪瞋痴,还是在修戒定慧?我的心是快乐的还是忧愁的呢?我的心是与法相应的,还是与贪瞋痴相应的呢?我的内心里面有慈悲和智慧没有?这样子随时来观察。
   
息心就是息灾,内心烦恼息灭了,外在的一切zai 难都会息灭下来.


第一个问题,我们学佛的什么呢?
佛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是无量无边;值得我们学习的法门是浩瀚广大呀。但是总的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向佛学习:第一是学佛的发心;第二是学佛的智慧;第三是学佛的行为,六度万行;第四是学佛的事业,自他二利的广大事业。四个方面来“常随佛学”。
第一,学佛的发心是要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是成佛之因,菩提心就是觉悟,菩提就是觉,觉悟心。觉,觉什么?觉到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 。因是不生不灭的真心,菩提心;果就是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的佛果。因果一定要相同,你要以生灭的心为因,要求不生不灭的果,这个是不可能的,这个是很难的,这个是已经走偏了。所以“从初发心”,就是指我们要学佛,最初发心,发菩提心,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初发心 ,真正的发起菩提心,就可以称为什么?称为信相菩萨。十信位,初信位的那个信相菩萨。
信心之相,依《起信论》有三种信心之相。我们看我们是不是信相菩萨了,你按那个标准衡量一下就知道了。
第一个信自心本觉,这个是信佛宝;
第二是信自性真如,是信法宝;
第三是信自心本觉和自性真如二者和合,即是信僧宝。这个是“理体三宝,一心圆具。”但是仍然还要透过,我们仍然还要礼拜事相上的三宝,透过事相上的三宝,来启发我们自性的三宝。
依据《菩萨缨络经》上面讲到十种信心之相。
第一是亲近善友,能够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第二是供养诸佛。
第三是修习善根。信仰三宝以后呢,要能够“众善奉行”。
第四是志求胜法。也就是说能够求证自性真如。
第五是心常柔和。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
第六是遭苦能忍。因为他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心是不生不灭的。所以遇到苦的时候,遇到不顺的环境的时候,知道它都是生灭变异,都是虚幻的,所以逢苦不忧,因为他已经没有实执了。
第七是慈悲深厚。信真如体同故,慈悲深厚,利益众生。为什么能够慈悲深厚呢?因为他已经知道,我的真心是不生不灭的,我要按这个来修,我的真心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所以一切众生,都是我真心内的众生,所以说度众生就是度自己;所以说只有度众生,才能够圆满自己的福慧资粮;所以以同体大悲来帮助众生,所以慈悲深厚。
第八是深信平等。既信自性理具三宝,十界皆同此理,故常觉自他平等。也因为自己有自信了,信自己本具佛性了,有成佛的可能性了,所以也就能够有平等心对他,知道一切众生也都有佛性,能够透过相见到性,所以有平等心,自他平等。
第九是爱乐大乘。
第十是求佛智慧。
这个是十种信心之相。这是我们学佛的发心,初发心。

第二是学佛的智慧。
有智慧就没有烦恼,有慈悲就没有冤家。能够有智慧,就能够不被外境所迷惑,就能够出污泥而不染,就能够在一切外境万物上都见自本性。

第三是学佛的行为。
智慧开启了自己的正见之眼以后,才能够明见佛陀所开示的解脱之道。进一步就要实践,就要付诸于实践,就要修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般若度,这样子精进地以这个种种的修行六度万行,来修积福慧二种资粮。

第四就是学佛的事业。
成就自利利他,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自觉觉他的事业。
这是说我们学佛的什么,从这个四个方面可以包括。

如何学呢?
就是我们要把佛从因地,直到果地觉悟的行为和所作的事业,作为所缘的对境。我们多闻思经典,看经典上面开示我们,佛陀因地怎么发心的?中间怎么行菩萨道,怎么修行的?然后怎么圆成佛道的?我们作为所缘对境,以智慧来观照,并且融入自心,这样子就可以渐次地放下自心的,放下我们对于外境的执着;放下我们对于身心的执着;就能够远离贪、嗔、痴;就能够内不受欲望所驱使,外不受六尘诱惑;就能够逢苦不忧,喜风不动,冥顺于道。
这个是开示我们如何学。那我们遇到那些顺的境界,我们也就能学佛的方法,我们就能够不被顺境所染污,不会被它所迷惑。我们遇逆境呢,我们也能够逢苦不忧了。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