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净空法师:一切要懂得用「中」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1-26 20:51     标题: 净空法师:一切要懂得用「中」

『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这三位菩萨,这又回过头来。你希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参加阿弥陀佛的大法会,弥陀愿海是阿弥陀佛的法会,阿弥陀佛的俱乐部。我们也明白这些道理,掌握纲领,怎么修行?这个没错,可是我们现在人还没去,身体还在这个世间。在这个世间,我们要怎样生活?要怎样工作?要怎样处事待人接物?与经的理论境界相应而不违背,这一条非常非常重要。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也要过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相似的生活,它才相应。

  所以佛在此地,用「中住菩萨」来表法。我们的心要住在中道,中道是不能有偏心,一切都要掌握到中。我们简单说,这个中,不偏在空也不偏在有,不偏在正也不偏在邪,走中道。这个真假、邪正、善恶、是非,都是讲两边的。佛教给我们要走中道,这就是高等智慧生活的表现。正法我们要接近,邪法我们也不能够排斥。我们也希望把邪能够导向正,那就是你的功德、你的智慧。不能把邪导向正,你已经发了心,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你的功德也就完成了。正如佛在《楞严经》上所说,「发意圆成」,就圆满功德。你真的是发心,想把这些步入邪途的人,希望导归正道;但是你做不到,你不是没有心,这就可以了。所以一切要懂得用「中」。

  我们再把修行跟生活结成一片,就是大势至菩萨给我们讲的「净念相继」,这就是「中住」表的意思。净念,念是念佛。不一定念出声来,念出声是念佛,不念出声,口动没有声音,我们一般叫金刚持,口动没有声音,不累。还有一种完全默念,口也不动,心里头确确实实「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有间断。心里头有佛,决定不容许夹杂,我们一句佛号接一句佛号。不但世间一切法不夹杂,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个念佛就有感应,这真功夫。

  出世间一切法也不夹杂。学讲经的法师,你在念佛的时候,不要想到你学讲经的事情,经文也不要去想,怎么讲法也不要去想,什么都不想,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你的佛就念好了。佛号念好了,有感应,你就得佛力加持,你就会开智慧。万万不可,一方面念佛,一方面想到这个经怎么个讲法?怎么个去研究?这就坏了。佛也没念好,经也没研究的好,两方面都拖掉了,这叫不善用心。善用心的人,用一心。我们念佛的时候,一心念佛;研教的时候,一心研教。我展开经本,看看注解,在这里研究,这个时候绝不念佛。心要专一,做一桩事情。佛在经上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要懂得佛的意思,依照佛这个教法决定有好处,要制心一处。

  我比你们强一点。你们也感觉到,有一些地方不如我。我强在哪里?我就是懂得制心一处。我无论做什么,决定是一心去做,决定不是二心,搞这个又想那个,我不会干这个事情。所以你看我做得很愉快,我做得很自在。佛在经上这么多理论、这么多文字,我做出来给你们看,你们要会看。在从前是李老师做给我看、章嘉大师做给我看,我看他们的样子,我向他们学习。我亲近章嘉大师三年,亲近李老师十年。我天天看他们,老师也常常照顾我,哪个地方有错误,他帮助我纠正。

  我们自己心正、言正、行正,外面人怎么说,没有关系,人家看错了、误会了,总在所不免。世间哪一个人,能满一切人的意?不可能的,佛也做不到。这个世间人,多少人骂释迦牟尼佛?多少人骂阿弥陀佛?我们听得太多。佛都有人骂,我们被人家骂,有什么关系?佛接受人家骂,我们也要接受人家骂。要接受,不要有一句辩驳。我们对於人真诚、恭敬、称赞。人家毁谤我们,我们称赞他;他侮辱我们、陷害我们,我们感恩他、我们感谢他,这是真的。消自己的业障,增自己的福慧,哪个不是恩人?「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常存此心。

  中住菩萨,所以要学净念相继,这个念里头净,净就是决定不夹杂,相继是功夫不间断。就功夫上来说,能够达到即念离念,你的功夫就得力了,你的功夫就成熟了。即念离念,就是一般人讲的,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念跟念是一不是二,这个叫什么?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法身大士的境界,你能入不二法门,就脱离十法界,别说六道,十法界超越了。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是不二法,这个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真话。

  我在这里透一点消息,后头还要详细讲到。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我们凡夫不知道,凡夫总认为自己跟别人是对立的,不是的。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这是真相。你能够见到,你能够肯定了,这在佛经上讲,你就证得清净法身。证得清净法身就成佛了,最低限度是圆教初住菩萨,圆教初住菩萨就成佛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成的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师判教里面讲「分证即佛」,虽不是圆满,分证即佛,他真的,不是假的。那么我们讲证得什么?他承认、肯定,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自己,所以大慈悲心生起来。大慈悲是对一切众生没有条件,无缘大慈;那个缘叫条件,没有条件。慈是什么?关怀、爱护、尊重,全心全力去照顾,没有条件,对待一切众生。同体大悲,悲是看到众生有苦难,帮助他脱离苦难、脱离困难。为什么?也没有条件,同体,所有一切众生跟自己同体。一心一法界,所以法界叫一真。中住菩萨在此地表这个深义。这是理,这是讲看破。


1 我们世间人的善根,佛说有三种——世间所有一切善法,都是从这三个根生出来的,叫无贪、无嗔、无痴,就是心里面没有贪嗔痴,所以这叫三善根。

2 一般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容易懈怠、容易疲倦、容易退转,所以很难成就。出世间法修行的人多,成就的人有几个?为什么修行不成就?懈怠、退转,这是很大的一个因素,纵然他的理论正确、方法没有错误,但是懈怠、退转叫他不能成就。

3 必须精进才有力量,出世间的大事能够精进不退,世间这些小事没有一样不成就的。我们常常怪自己功夫不得力,学佛学了这么久,一点好处都没有得到,实在没有去找这个原因。大概仔细找一找,恐怕绝大多数都是因循、马虎、懈怠,没有认真努力去做。

4 就以念佛来说,很多同修来跟我说,他念佛已经念了两、三年,烦恼还是这么多。为什么说这一句佛号可以伏烦恼,他伏不住?他来问我。我告诉他:你功夫不到家。换句话说,佛是念了,功夫不够。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1-26 20:53

释迦牟尼佛当年表现给我们看,他们这个团体,每天在讲学,每天在学习,同学们天天在一起分享,无忧无恼,这就是方东美先生早年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



我们中国古时候读书人羡慕孔颜之乐,孔是孔子,颜是颜回,孔子、颜回当年在世所表现的是什么?快乐人生,也就是表现出无忧无恼,大家看了羡慕。这两个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没有财富,孔子是平民,颜回的物质生活之清苦,在同学当中没有比他更差的。夫子说他箪食瓢饮,箪食是什么?用竹子编个篓,竹篓盛饭,没有饭碗。瓢饮,葫芦瓢,舀水喝水,没有杯子。你去想他的物质生活困难到什么程度,但是一天到晚快乐。我们讲幸福快乐,夫子这些学生没有办法跟颜回比,颜回乐什么?乐道!天天在学习,天天有领悟,这个快乐。



所以佛门里古大德常说,「世味哪有法味浓」,世是世间名闻利养,这种享受的快乐要跟佛法比,比不上,佛法一无所有,它里头有真乐,这个乐是从自性里面往外流的,像泉水一样,它往外喷的。世间人之乐是外面的刺激,所以名利的刺激,好像得到就很乐,那失去就忧虑,活在那个环境当中患得患失,得到很快乐,就怕丢掉,所以他有忧虑。他怎么样去保,能不能保得住?保不住,为什么?身命有限,你死的时候带不走,所以他苦恼无边。在佛法、在圣贤教育里面,没有这些,他把这些物质看得很淡,所以外面环境上不能干扰他的清净快乐,这叫真乐,不是从外头来的。



所以这一段告诉我们世间人错用了心,佛讲得非常圆满,讲得非常详细,是第一句总纲,「共争不急之务」,这个务就是俗务,你每天所作所为。「指世人皆共争无关紧要之俗务,不重本身急迫之大事」,本身急迫的大事,要说一个俗话来讲,什么是大事?不生不灭。



你看秦始皇做了皇帝,还想找长生不老药,为什么?他懂得这个东西重要,当年派徐福带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到海上去求神仙,找不死药,这一去没有回来。我们在日本讲经教学十几天,有当地的佛门弟子来问我,他说徐福带着童男童女到日本来,有没有这些事情?我说有,中国历史里有记载,这不是假的,确实。



所以这个是急务。是不是真有不生不死?真有,只是你不知道,你要知道你这个忧虑就放下了,每一个人都不生不死。你要知道,生死是什么?生死是肉体,肉体肯定有生有死,什么不死?灵性不生不灭。



世间人,大家都在争,争什么?『不急之务』,不重要的事情。这个不重要是什么?名闻利养,不重要。什么东西重要?生死大事重要,我们得人身,如果在这一生当中永远摆脱六道轮回,这是大事,永远不在六道里头去受这些折磨,造这些罪业,这是大事。觉悟的人,他念念在这个地方,他不是在世间这些名闻利养,一定,肯定他会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



你看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他是王子,他父亲是国王,他是老大,太子,如果他不出家,他就继承王位。国王不要,宫廷里面荣华富贵的生活也舍弃,出去托钵,过苦行僧的生活。为什么?快乐自在,这世间人不知道,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这个多自在,所以身心健康,快乐无比。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2-1-26 21:08


【圆觉云,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幻灭灭故,非幻不灭,故云,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这是《圆觉经》上的经文,它所说的就是实相。『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从这两句经文我们能够体会到常说的觉与迷。迷的样子就是心动,心会动就是迷,几时你的心不动就觉了;所以觉心是不动的,迷心妄动。可见得我们从早到晚妄念很多,妄念正是迷,我们不知道我们迷在哪里,妄念就是迷。不管什么念头,甚至於你读经要研究经里面的意思,这算不算是迷?我要问你,你心动了没有?心动了,还是迷。几时到你读经,经的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没有动,那就叫开悟了。如果经里面意思很多,看出很多意思,心还是动的,那没有开悟。迷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测验,我们究竟是迷,还是觉悟。

  当然,悟真正不容易,也就是说,我们的心要真正做到不动不是容易事情。可是诸位要晓得,我们的真心从来没有动过,真心不动。现在这个动的心是什么?佛法里面讲的妄心,意识心,或者讲八识五十一心所,唯识学里面所讲的。因为八识五十一心所统统是有为法,所谓的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诸位想想,生灭就是动的,一个念头起来,这个念头灭了,那个念头又起来,所以我们现在用的心叫生灭心。生灭心不是真心,用生灭心的,在佛法里面讲都叫做凡夫;不但凡夫用生灭心,声闻、缘觉、权教菩萨还是用的生灭心。不过阿罗汉以上,就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们用的生灭心用得很恰当,用得很好,有没有真正觉悟?没有。所以《金刚经》上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的后半段又说,「若菩萨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这个「见」比前面的「相」来得更微细。

  由此可知,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没有离开四见,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觉悟,也就是说,他自性的般若智慧没有透露出来。所以在佛法里头,勉强称他为正觉,他不是正等正觉;他虽然是正觉,他并不平等,这是我们应当要知道的。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然后才晓得我们的修行、用功,准则在哪里?就是求觉心不动。《圆觉》上讲的觉心不动,就是我们《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