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净土宗弘法的道次第与四摄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2-2 13:51
标题:
净土宗弘法的道次第与四摄法
净土宗弘法的道次第与四摄法
释清净
民间弘法是目前佛教界的当务之急,“文ge法难”之后,佛法在大陆几乎消失殆尽,民众仅仅是从电影、小说中了解一些佛教的内容,都是似是而非。在这个大前提下,对于在民间弘扬佛法,感觉要遵循道次第。道次第,即由浅而深的修道次第,亦即循序而进。如果没有道次第的概念,不仅是弘法障碍很大,个人的修学也会有困难。
对于净土宗,道次第就是净业三福:人天福、声闻缘觉福和大乘福。我们向民众介绍佛法,就需要按照这个次第、按照它的因缘来予以引导和提升。如果各人的修学也是按照这个道次第,功底就比较扎实,无论是道心还是修行就能够稳步前进,循序渐进。
第一部分 净土宗弘法的道次第
第一,人天福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弘扬佛法,修净土的人一般会急于向民众介绍极乐世界的殊胜,介绍阿弥陀佛的慈悲,介绍往生净土的因缘。但是,民众往往对于往生这个含义并没有我们理解的那么高深、那么微妙,他很容易把“往生”与“死亡”划上等号,所以就会产生障碍。我们在实践中感觉到和初次接触佛教的人探讨佛法,从亲情这块入手比较适合。净业三福中,第一是人天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也是我们称三乘共法或五乘共法,是学佛和修行的基础,同时也是做人的基本规范,它符合伦理、法律、道德体系,是人人可以接纳的概念。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探讨出离的概念,因为他本身现在还在事业心中、名利心中,他会产生障碍,会排斥甚至反感、抵触。从孝道入手,容易得到大家的共鸣。每个人对于父母对自己的恩德、自己对孩子的付出都有切身体会,从孝道谈起,大家对于佛教就有好感。
讲孝道,就要讲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如果只是简单的概念陈述,大家还是找不到感觉,要发掘他内心深处能触动他灵魂的内容。例如说要想到父母很小对我们的疼爱,我们小时候他是怎么疼爱我们,乃至十月怀胎的时候作为一个妈妈怎么对待腹中的宝宝的感觉,要具体地介绍;孩子上学的时候父母为了给孩子早起做早饭,晚上陪着他写作业,明天送他上学,考学之前父母为孩子选志愿的纠结,都要给他介绍出来;然后要讲到几个细节很容易触动他。所以每当讲课的时候把这个探讨出来,做父母的就会很感动,做孩子的也会百感交集。
上来就说往生净土这回事大家就吓跑了,不对机。虽然说往生净土是最殊胜的,但是不能直接抛给他,前期要先建立一种基础,孝养父母是每个人必能触动他们身心的。
因此我们在弘法中感觉,如果你抛出去的理论不适合他的时候,不但不会对他有所递进,反倒会成为对他修行的障碍。所以做一个基层弘法的人,道次第是非常重要的。孝养父母可以获得福报,奉事师长可以成就事业,慈心不杀可以获得健康长寿,修十善业可以获得美好的名誉,而这是世人所需求的;你说成佛,了生死,出轮回,和他们不相应。
第二,声闻缘觉福
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我们初级学佛,一定要从人天乘入手,人天乘就是帮他成就生活的幸福和事业的成功,到了二乘的时候就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个时候就要劝他受皈依,去受戒、持戒,这个是以出离心来建立。
在民众中要完全理解他们对世俗的事业心、名利的追逐的这种正常需求,要正视,上来不能反驳,上来就批判这个就把人吓跑了。经过第一阶段的基础,他们认可了我们,我们再跟他探讨,即使你名利双全,面对死亡也不会有任何价值,名利财富只是电光泡影等等概念,这块破掉之后再进入二乘。
进入二乘就一定要规劝他入佛门,皈依三宝。一个人从皈依这天开始,可能他自己觉察不出来,但过个三年两年,就能觉察出来。就在皈依那天开始,他就完全地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用太长,一年的时间,他就已经脱胎换骨,他的思维模式,他的行为模式都在变化。所以要引导大众皈依。
民众出现的一种误解:说不能皈依,皈依了很麻烦。我要说不皈依呢,我是个不懂佛法的人,犯点错误没有关系;但是皈依了就受限制了,太麻烦了。所以很多人因此就不敢皈依。我们在民众中一定要扫清这种概念。皈依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要打破大家对皈依的恐惧。
同时还要消除民众对戒律的恐惧,在民众中,认为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不知者不怪,所以我不能学戒律,我不能皈依三宝,我不知者不怪呀,我知道了那就怪我了。所以以此来作为自己不受戒、不受皈依的理由。当然,我们大众可能很多人都有这个疑惑,但是要去破除它。
第三,菩萨福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人天乘是以事业心,这种事业心也就是名利心作为动力。到了大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菩萨乘,这个自利利他的行持,他是以菩提心做为目的的。三乘法是不可逾越的,都必须要逐次来完善,然后才能够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我们在事业上,在生活中很失败,入佛门修道,乃至在弘法做事的过程中,他也会产生对事业对名利的需求,甚至打着出世的旗号来完成圆满他尚未完成的世间的这块事业心。这时,我执、我慢心都会产生。所以无论是弘法,还是自我的修行,这三者都按着道次第的原则进行。
如果是致力于了生死,对轮回的厌恶而了生死,这就是小乘,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自利利他的这种心就是菩提心,就是大乘。所以这个基础不可以忽视,要去完善。
皈依三宝之后就要从因果、法理这块去引导学习,对前边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要做提升和超越,进入到修行层面。
对待不同层次的受众,要以不同的心态去对待。对于第一种,一定要把他当作小孩子来对待,你想到这是群孩子,他们准备来学佛,你带着一种包容、大度的心态理解他们、对待他们。他们的一些怪怪的问题呀,乃至一些小小的对抗啊,你都会觉得虽然他很调皮,但却很可爱,这时候你就不会随着他生烦恼。
面对第二个层次的信众,他皈依佛门,修行了一段时间,对佛法有了一定觉受,这时候就要有所提升,这时候就要把他当学生对待。到了这个次第的时候就不能再顺着、哄着了,要把他当学生,严加管教。因为这个时候你骂他,他也不会逃跑了,你打他,他也不退道心了。你太客气了,他就不长进。如果他到了大乘阶段,发起菩提心,愿意为大众做事,就要把他当作同参道友来对待,用这种心态就不会生烦恼。
弘法中有个大忌,就是我们不要去表现自己,你一定要和他相应。什么叫相应?就是你要知道他现在对佛法的理解,对世间法的理解到哪个高度了,你比他永远只能高半拍,即使你文韬武略,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你也只能高他半拍去讲。讲高了,不相应,只能高他半拍。你要和他一个高度,那就成了拉家常,就没意义了。所以你只能高他半拍,不能去卖弄自己。这堂课下来,让他们对三宝有信心,对佛法产生好感,这就是成功。而不是说,你表现你懂多少,自己会多少,不要去表现这个,一定要按照道次第来实施。
第一次上课,他们对佛法几乎是没有了解的,要从人天乘去讲;即使他们有一部分人对人天乘是了解的,也要从人天乘去讲,但是要快速地进入二乘,不能不讲人天乘,要照顾到一部分刚入佛门的人。对那一部分刚入佛门的人来说,你上来就讲出离心,讲对轮回的厌恶,讲无常观、白骨观、苦观等等,会吓着一些人,所以前边要先做一个小的铺垫,但要少讲一部分,快速进入二乘,在二乘的基础上看大家的火候,大家对往生、对了生死有了坚定的信心的时候再进入大乘。在一堂课中,这三乘的法要同时都带一下,即使是到初机信众那里讲,后边也要迅速一笔带过,要谈到一点,让他知道后边是有进步的空间的。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2-2 13:52
第二部分 四摄法在弘法过程中的运用
第一,布施
1、财布施
我们到一个地方弘扬佛法、建立道场,千万别化缘,一化缘就把人化跑了。别让民众一看到出家人,一看到建庙的人,就想到是化缘。到新的地方,尤其是佛法薄弱的地方,一定要多予少取,甚至不取。如果你在这个地方主持道场,你就在这里多做慈善,多做放生,多看望贫困户,关心弱势群体。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这里安住下,摄化一方。
要多布施,出家人没钱,就带些佛珠、念佛机、计数器和对方结缘。皈依不要收费,免费给他皈依证。你有什么就给他什么,别积财积物,寺院里供斋吃不完的水果就赶紧送出去,你送得越多,来得就越多。一个喜欢布施的人,他一定会有福报。一个索取的人,他就消耗福报,这是从因果的角度说。从心性的角度说,如来藏就有无边的幻化力,你要什么,如来藏就幻化什么。你要愿意,你希望,你发起广大的心愿要来利益一切民众,于是你就有了利益一切大众的能力,如果你希望获得别人的照顾,那你也就拥有了被人照顾的条件。我们学佛的人要发大心,我要照顾天下人,我不要天下人照顾我,我有佛照顾就行了,我有三宝的加持。那么带着这份心啊,你去做事的时候,你就发现,你有分不完的东西。
2、法布施
能讲课的多讲课,讲不了课的就请别人来讲课。好多人害怕讲法,说:讲错一句法,堕落五百世的野狐狸呢。吓得很多人闭口不言,怕说错。谨慎是很好的,但大家都不说也不行啊,那怎么办呢?就从简单处说,我们就算讲课,不要说讲法。先讲孝敬父母,这个没错。讲听领导的话,遵守法律,这个也没错。下一步就开始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导入讲因果,从这个逐步提升。
一开始不会讲,可以拿一本《觉海慈航》讲,这个《觉海慈航》虽然简短,一问一答,但是它的法非常正。就从这个基础内容给大家介绍,慢慢培养因缘,自己和大众也就同步进步了。所以法布施啊,就会获得法。
像我们平常念佛的时候,很多人也求一心不乱,但是这个念佛一心不乱不容易啊。我们一般是一边念着佛一边就去想其他事情去了,但你发现讲课的时候最容易一心一意。面对芸芸大众,众目睽睽,大家的加持力很大啊!你讲课就不敢走神,你一走神就讲不下去,在讲课中修止观非常快捷。在讲课的过程中来修行,提升非常快,也是利己和利人同步进行。
面对大众,把心安住到法义上,这就是止。在讲的过程中去引申,去思想,去注意大家的感受。我们自己看经,只能简单地看一句过一句看一句过一句,草草地过一遍,引不起这个甚深思惟。在讲课中,面对大众,就能无限延伸,就会把过去所看的书,所积累的东西,所听来的,所看来的,全部在这瞬间迅速地整合过来,这时候就能把这个融会贯通做到极致,非常有效果。所以说,讲一堂课下来,下边无论坐了多少人,收益最大的人永远都是讲课的人。你给你的朋友同事讲佛法,讲着讲着你自己就明白了,而且在讲的过程中,你对三宝的感激之情、信仰之情、高山仰止的感觉霍然升起,对历代祖师无限的感恩之心就起来了,就能把自己感染。当我们对三宝的这份赞美,这份恭敬心生起来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直接从佛陀,从祖师那里接纳他们无比的加持,所以要去做法布施。
3、无畏布施
一个人在生命中无论有多大的成就,他都会遇到很多的危机。遇到这种危机的时候,很多时候他就会找到出家人,找到学佛的人来探索探索,因为他已经找不到解决危机的办法了,他就希望能从佛教中找答案。来找呢,你一定与他共抗风险,给他勇气,无论他是有病还是他工作中遇到困难,你都要给予他相应的勇气,可以推荐他去念某一部经啊,拜哪一位菩萨啊,都可以去念哪位菩萨的名号啊,都可以先推荐着。然后一定要告诉他说,只要你努力去做,一定可以解决问题,要给予他一些勇气。同时要注意,要做后续的跟踪工作,过一段时间就去问问他有什么感觉,要鼓励鼓励,对那些生命中遇到困难的人要予以帮助。
当然,在帮助的过程中要防止掉进一个误区,不要掉进神鬼的圈子里去,不要动不动就说人家是冤亲债主来索命之类的话。另外,也不要把自己弄成个看病的,除非你本身是个医生。很多民众有病了不去医院找医生,却来找师父看病。来找,就要鼓励他吃素、放生、念佛、诵经,但是要让他去医院,不要把看病当成主业。如果你对看病上了瘾,病号就会排着队来找你,这个可就麻烦了。我是个法师啊,我不能成了医师啊,更不能当了巫师。
第二,爱语
爱语就是到哪里去也不和对方起对抗,无论遇到谁都不要抬杠。抬杠没意思,你就是抬过他啊,你也输了。我们做弘法工作就和做营销一样,做营销的人你把产品卖给他,把钱挣过来了就是成功的营销人员。我们做弘法的人,你用言传身教,来感化他,让他信佛了,你弘法就成功了。你辩论辩得再好,你把他辩跑了,你弘法不成功。爱语就是要用柔和的语言来引导他,尤其是对初学佛的人。
不过对另外一种人,该贬他的时候还是要贬他。他已经学佛多年,信心坚定但不好好修行,对于这种人,该批评的时候,决不能迁就容忍。一个居士,是一个领导干部,他很少去佛堂听课,和我喝茶聊天的时候,他就说:“好多居士还嫌我来的少?我能来就不错了!”因为他学佛多年了,精研教理、教义,对佛法很有信心。只是学历比较高,又当点小官,我慢心有些重。针对他的具体情况,我就说他:“你这句话,你说得是不是有点大?还你能来就不错了?你算什么啊?你官儿很大呢,你这个破官儿放在历史长河中算个啥?县志上都留不下你的名字。你觉得你能来就不错了?你不用来,你不来我还心里踏实点儿,谁让你来了?我说你学佛这些年了,你看讲课的时候你不来,打佛七的时候你不来,喝茶的时候你来了,虽然你拿了这包茶来,我还真不稀罕。从三宝的角度,我是你的老师,不管我修行好坏,你得叫我师父。作为老师来说,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呢?好好学习的学生是好学生。第一等的好学生是既能好好学习,又能做义工;第二等的好学生就是好好学习但是不做义务工;第三等是光做义工不学习;第四等就是既不学习,又不做义工,那就是不合格的学生。你呢,最多就算个三等学生,有时做做义务工,捐钱的时候出点儿小钱,修行的时候根本见不到你。”对这样的要贬,要是还哄着他就是毁了他。一看他已经对法有信心了,就不能对他客气了,要作为学生对待,严厉地要求他,布置作业,要管得严一些。
第三,利行
利行就是说,对于信众的正当的事业要支持他,但是不要参与到商业活动中,已经出家的人千万不要参到经营活动中。曾经有个居士开了一个素食店,因为搬迁,搬到一个新地方,知道的人少,我就支持他,去他的素食店开办几次佛教活动,让大家知道这里,把人气带起来了,我就立刻撤出了。也遇到过居士办敬老院,经营状况不佳,我就帮她在那里建一个佛堂,建一个助念的房间,把佛教临终关怀的理念注入进去,达到具有佛教特色的养老院模式。当她的危机过去,我立刻就撤出了。
不要牵扯太深,否则他会产生依赖心理。利行就是要广做利于他人的行为,这个利他的行为更多的是体现在培养他的成功的能力。
第四,同事
同事就是要和信众有同甘苦共患难的精神。对于僧人来说,面对信众,要让他感觉到有一个群体、一个团队可以做他们的依附。
有一个居士,突然受伤了,她的经济条件不好,当时身上的钱不多,我就拿了2000块钱,支持她一下,去看看她。那居士后来就跟我说:“一看到师父这个举动,我们心里就有种安全感。”
每个人在这个世间,都有种不安全的感觉,都害怕被孤立、被遗弃。有人遇到困难,我作为三宝的代表,去支持他一下,他立刻就会感觉到三宝真的可以信赖,将来我遇到问题的时候,遇到危险的时候,师父也会帮我。还有一个居士,开车撞伤了别人,老太太住在医院里,她就很害怕。我说:“你不用害怕,已经这样了,我们一起来解决,我们诵经、念佛、放生回向给她,让她早日康复。其他事就交托医院,不就是钱的问题嘛,赔就是了嘛,我来发动大家捐款,没问题的,这个你不要担心。”因为她是个独身女孩子,我们这样一表态,她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我们出家人,承受着居士的供养和护持,当居士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对他表示支持和关注。要让信众感觉到,三宝与大家同在,不会漠视大家的困难不管。我们之所以能在这里安心修行,来源于大家的护持,我们吃的饭、穿的衣都是广大信众省吃俭用,把自己不舍得用的东西给拿到寺院,把自己不舍得吃的菜供到寺院,把自己不舍得化的钱拿到寺院。作为三宝的代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和大众一起对抗风险。大众有时候需要的只是一句话、一个承诺、一个信心,给他个信心,三宝的亲近和合的形象也就建立起来了,一个互助联盟也就建立起来了。有了这个基础,到哪里去弘法都会受到民众欢迎和接纳,到哪里都有一批信仰坚定的信众和你一起从事弘法利生的伟大事业。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