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很多人都觉的自己是具足信愿在念佛,真具足了吗?进来检验一下吧!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2-19 19:32     标题: 很多人都觉的自己是具足信愿在念佛,真具足了吗?进来检验一下吧!

净土宗十二祖,彻悟大师大师开示:吾人生死关头。惟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

    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性。全依于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故心力唯重。业力唯强。乃能牵生。若以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惟西方是趋。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如大树大墙。寻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决不向余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看清上面的话,心重,业才强,才是"向西倾倒的树"!

怎样才是心重呢?彻悟大师接着开示:


    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愿切故。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

    若正修净业时。倘达磨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但当向祖师作礼。谓我先已受释迦如来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易。祖师虽有深妙禅道。吾则不敢自违本誓也。

    纵或释迦如来。忽尔现身。谓曰。吾先说念佛法门。特一时方便耳。今更有殊胜法门。超于彼者。汝当且置念佛。吾即为说胜法。亦秪可向佛稽首陈曰。我先禀受世尊净业法门。发愿一息尚存。决不更张。如来虽有胜法。吾则不敢自违本愿也。

    虽佛祖现身。尚不改其所信。况魔王外道。虚妄邪说。岂足以摇惑之耶。能如是信。其信可谓深矣。若赤热铁轮。旋转顶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愿。若轮王胜妙五欲现前。亦不以此乐。退失往生之愿。此逆顺至极。尚不改所愿。

   况世间小小逆顺境界,岂能引转哉?(这句是重点!再想想藕益大师开示:今逆顺境缘,便不复有正念,何况临终?且临终苦现,止藉善友提撕;今青天白日,尚不能于明师友真实格言信受奉行;当临终时,安保善友现前?)

    能如是愿。其愿可谓切矣。信深愿切。是谓重心。

    然此信愿。要在操之有素。临时自不入于歧路。如古德临欲命终。六欲天童次第接引。皆不去。唯专心待佛。后佛现。乃曰佛来也。遂合掌而逝。夫临欲命终。四大分张。此何时也。六欲天童。次第接引。此何境也。苟素常信愿不到十分坚固。当此时。对此境。而能强作主宰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彻悟大师明确开示:生死关头,惟二种力,心力若强,心力做主。反之,心力不强,是业力作主!

    心力强,临终才有正念,这是自己平日操之有素的修行功夫所致!属自力,属深信切愿之力!

   彻悟大师最后感叹:苟素常信愿不到十分坚固,当此时,对此境,而能强作主宰乎?译:假如平常信愿功夫不到十分坚固(达不到上面的标准),临终时的境界自己怎能做主呢?


由上文也可知,彻悟大师讲的"向西倾倒的树",也是要临终正念的,是指平日坚固的信愿持名,临终能自己做主之意!而不是指平时虽已具足信愿持名,临终因种种因缘,念头未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却能往生之意!


临终因种种因缘,念头未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即是彻悟大师所说的:临终时自入歧路了!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2-19 19:33

意识不到种种不如意的苦难——发不出厌离心的原因



————大安法师开示



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种心理状态的。为什么我们能够有厌离心?它是来自智慧的一种关照。



一切众生都生活在八苦交煎里面,但往往很多的人他自己意识不到这个苦,他就堪忍(娑婆世界意为“堪忍”)。堪忍我们的三毒烦恼,堪忍我们种种不如意的苦难现实。在这种状态当中,能够敏锐地透过生命的现象知道它本体上的苦的话,这就有点智慧了。进而我们了解“苦”是由烦恼所招感的。当我们了解到是由于自己的烦恼(贪、嗔、痴、慢、疑)感招了五浊恶世的依报和陋劣身心的正报,自然就会升起一种厌离心,所以这种厌离心也是一种智慧的透显。这是从它对现实的关照来看,产生厌离,这个厌离一定要有一个新的参照系,所以一定要有一个超然的存在,那就是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一真法界。它其实也是我们清净心里面所升华出来的一种参照系,通过认知、接纳、信受、神往,而后才会产生的一种心理。所以厌离和欣求正好是一体两面,由厌离激发出了欣求,由欣求一真法界的清净,又带动了厌离心,互相增上。众生有的是从厌离心开始,有的是从欣求心开始,无论从哪个开始,它都会产生一种相互影响、增上互动的效果。



确实,如果净业行人对娑婆世界没有厌离心,他的愿就不恳切,他就会贪生怕死。贪生怕死就是对“我”的执著,身见还没有看破,没有看破就有一种贪恋执著。就好像有的念佛人,他也念念佛,实际上他天天想到的是他事业很繁忙,没有时间念;还有的人甚至说“我现在没有时间学佛,等我退休了再来学佛”等等,这些都是不具备厌离心的表现。或者这段时间生意亏了,又生病了,这时候他好像有点厌离心;到时候一看,身体又强壮了,又赚钱了,又当官了,那厌离心又跑到九霄云外去了。厌离心成了他的一个避难所,“唉呀,生活好苦,赶紧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如果生活非常顺利,“唉呀,去西方极乐世界还要等一等,这已经就是我的极乐世界了”,有空调、有冰箱、有娇妻美眷......



所以世间人一定要以八苦为师,要有这种苦难感,以此激发我们的厌离心。凡夫众生要生起厌离心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要从厌离心下手。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2-20 12:18

大安法师:要对应阿弥陀佛的大愿来发我们的愿

  当我们对念佛法门和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建立起了一定的信心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发愿。“发”是激发、激活的意思,就是在我们的内心激发出一种心理的能量,指向一个目标。“愿”有希求的意思,标心一个目标,希望达到。一个人有希求之心、好乐之心,他就会不断努力去获得。

    发愿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三界六道轮回的种种现象都跟这个愿力相关,因为三界六道的正报、依报都是与众生的念头相关的。

  有了这个发愿,信就在里面。信愿建立了,行持自然就会出来。尤其是念佛法门,因为它指向的是一个非常超越的目标,所以必须把这个愿发得很坚固,很明确,才能真正产生效果。因此我们每天都要念发愿文。祖师大德们给我们留下了好几篇发愿文,每天念,就是坚固我们的愿行。

    我们修念佛法门,一定要对应阿弥陀佛的大愿来发我们的愿。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作为我们发愿的参照系,这样才能够对应,才能够感应,才能够有效果。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都是救度我们脱离生死苦海,往生净土的,这是个总的一个趋向性的愿。如果你不了解这个情况,你念佛不想去极乐世界,而是想身体健康、子孙发达,或是想下一辈子童贞出家做大法师,或是想到天堂去享福,想这样想那样,那你的愿就跟阿弥陀佛的愿就不相应了,阿弥陀佛的愿力在你的身上就无法起作用。所以,我们发愿之前一定要了解阿弥陀佛大愿的缘起以及四十八大愿的本质内涵,我们的愿不能背离阿弥陀佛的大愿。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2-20 20:10

问:平素按时念佛,并不间断,如果突然遇到zai 难,例如被汽车撞死,不能念佛,能够往生吗?

  李炳南老居士:念佛到一定境界的人,不会出现这样的奇祸。为了防止万一,平素应当练习第一念先念佛。什么叫做第一念先念佛呢?用心工作完成时初换的念头,睡醒时初起的念头,应当念佛。如果形成了习惯,那么即使突然被汽车撞死,神识受惊而昏迷,但中阴身出现以后,惊定念起,这时依靠平时念佛的习惯,第一念先念佛,中阴身就能往生。

问:念佛念到临终重病时,非常痛苦,不能念佛,能够往生吗?

  李炳南老居士:临终的时候,是关键的时候,不能念佛,心即颠倒,怎么还能往生呢?在这个时候,可以请同道来助念,这样就能稳当。

问:平时念佛到临终时,不能如法行事,妻小哭缠,以致不能往生,那么最后的结果是不是和平常人一样?

  李炳南老居士:佛化家庭,广修善缘,就没有这样的忧虑了。因此,学佛的人修己、化家、奉献社-会,都是不可缺少的事,这并不是专为利他,也正是减少自己的障碍啊!临终的时候,痛苦昏沉,一念之间,至关紧要,如果内心颠倒,或者外有恶缘,就坏了大事了。请人护持与助念,就可以防止这两桩事情的发生。但助念团并不是到处都有,所以平时佛化家庭,广结善缘,就非常重要了。

即使念佛一生,也会堕落三恶道,不能遂愿。我建议佛教寺院应该设立一个专门收留莲友临终备用的房间,由和尚或皈依居士到时候助念,这样就能做到自度度人了。因为现在佛化家庭,非常不容易,甚至一家之中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对临终阻碍更大,所以希望能够实行这个计划。

    李炳南老居士: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议论,二是方法。先说第一。正念清楚,才能往生,很对。但不清楚,则要看他的八识田中的善恶种子,哪个起现行,不能直说堕落三恶道。再说第二。净土法门,古代早有助念的办法,现在许多地方也都成立了助念团。但是家中有阻力,没有适当的公共场所,确实是一件很遗憾的事。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平时念佛精进努力,临终时有充分把握,排除干扰,顺利往生。二是平时广结善缘,为人助念,临终时自然能够得到莲友的帮助。但最后能否往生,归根到底要看自己最后一念是否正念分明,所以真正的解脱还是要靠自己。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