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有大悲心,这才是菩萨道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4-30 13:53     标题: 有大悲心,这才是菩萨道

有大悲心,这才是菩萨道


1 我在讲经常常跟大家提示,释迦牟尼佛不是神,也不是仙人,释迦牟尼佛是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用现代的话来说,他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这是他的正确身分。

  2 他是个义务工作者,非常尽忠职守,他非常忠于他的教学事业。他所从事的教学事业,怎么说是多元文化?他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他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去向他请教,他都真诚慈悲地教导、平等地教导。他热心地帮助一切众生,不疲不厌!他给我们做出这个示范,我们应当要学习,学佛,就是学释迦牟尼佛这个样子,要学得像!

3 世尊当年在世,我们在经上看到,每天教学讲经,讲经就是上课,给学生、给听众上课,每天八个小时,经上所谓的“二时讲经”。

4 古印度把昼夜分做六时,昼三时、夜三时;我们现在的时间单位,昼夜是二十四小时,所以称为小时。印度的一个时,是我们现在的四小时,二时是八小时。

5 世尊教学,每天八个小时,四十九年从不间断,确确实实是个“模范老师”!全世界人如果要制定“世界教师节”,我们想,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定被选为第一个代表!

6 佛法的教学,没有名利;没有名利,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大悲心。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不辞辛劳,一天到晚给大家上课,一天讲八个钟点经,还要领众去修行,哪一个教员肯这样拼命去干?

7 释迦牟尼佛教学,什么地方请他,他就去什么地方。他不要薪水、不要供养、不要待遇,就日中一食,三衣一钵,什么都不要,这是什么?大悲心!所以学佛,四众同修,无论在家出家,要有大智慧、要有大悲心,这才是菩萨道!

1 怎样从偏邪回归到真正呢?凈宗的方法非常巧妙、非常简单,只要你肯干,你不难恢复。

2 从偏邪回归到真正,一般讲三年时间足够了。

3 这个方法就是读经,或者是听讲、念佛,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够了。

5 真入境界了,妄想没有了,妄念没有了,废话没有了,一天到晚就这一句阿弥陀佛,你问他什幺,他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他什幺都不知道。

6 这什么?这是入境界了。

7 能够契入三年,他得三昧,他开悟了,他跟阿弥陀如来那个热线接通了,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决定往生,决定成佛,这是会的人。

『深信因果』,我们对于因果总有几分信心,若说深信恐怕就未必。为什么?深信一定会百分之百的做到,我们没有做到,就是还信的不深。我举个浅显的例子来说,为什么说我们信的不深?是我们把事实真相迷惑了。怎么迷的?起心动念第一个念头想到自己切身的利益,这就不是深信。如果深信的人,那佛给我们讲,我们这个身是假的不是真的。身都不是真的,我身外之物哪一样是真的?

  我们要问身心世界里头,什么东西是真的?佛告诉我们因果是真的。我们得的这个身体是果报,这个身体容色、健康,这是属于正报;我们生活的享受,一生的遭遇,那叫依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是事实,谁都没有办法超越。真正深信因果的人他就超越了,怎么超越?晓得这个身不是我,起心动念再没有自私自利,业力就没有。业力从哪来?业力从"我"来的。所以阿罗汉证得了无生,阿罗汉破了人我执,不再以为这个身是我,不再以为念头是自心,所以业力就不能转他,超越业力也就是超越六道轮回。只要有我,你就没有办法超越轮回,道理在此地。

  所以大乘极善上品凡夫,他们的思想、见解跟一般人不同。虽然他不是圣人,不要说他不是菩萨,连小乘须陀洹他也比不上。须陀洹断了八十八品见惑,所以在断烦恼上比不上须陀洹。但是在见解上,他跟菩萨没有两样,跟大乘菩萨没有两样。大乘菩萨对于事实真相了解,深信因果,他也了解事实真相,也深信因果,但是烦恼一品没断;但是念头一转,起心动念为众生、为佛法。你要问他为什么?他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不是二。所以虽然果位不高,是凡夫,但是他的境界、他的思想行为,类似大乘菩萨。他有这个见解,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为弘扬佛法。起心动念弘扬佛法,就跟诸佛菩萨相通,这叫大乘极善。所以福慧的增长,那种广大、快速都不可思议。随着他的见解、心量、作为在那里扩充,在那里扩大,深信因果。

  譬如佛跟我们说,一切众生的财富,就是今天我们讲的物质享受,这是果报,从哪里来的?财布施得来的。你修财布施,这一生当中发大财的,前生修的财布施多,今生得的财富多;前生法布施多,这一生聪明智慧;前生无畏布施多,这一生得健康长寿,这是因果。三种布施是因,财富、智慧、健康长寿是果报。你要深信,那你会拼命去做,为什么?我想得这个果报,原来果报是这么得来的。这叫深信,他就真干。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4-30 14:25

【一切众生是自己,虚空法界是家园】
近年来,世间zai 难频传,如何在灾变中掌握不变,这是学佛真实的功夫、真实的受用。而《华严经》就是最好的指导,经题与品题即是纲领与原则。果真能体悟,念念都与「大方广」相应,我们的生活行为、处事待人接物,自然与普贤行相应。

普贤行最重要的是自行化他,自行是所求普,化他是度尽法界一切众生,所以心量要大。我们能否做到?有这个心愿就能做到。若觉得这个任务太重,我没有智慧、没有能力做不到,这是错误的观念,也是修学严重的障碍。清凉大师判《华严》四科为「信、解、行、证」,第一是「信」,诸佛菩萨都是从凡夫修学成就的,他们修学之所以能成就,就是因为有信心。

《华严经》告诉我们,诸佛一念周遍法界,而业障深重的凡夫,甚至三途地狱的众生,动一个念也周遍法界。正如经上所说,毛孔微尘也含摄法界、周遍法界。如此我们才真正肯定虚空法界是一体,这个认知比什么都重要。善财一生能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就是靠这个认知。所以,「一切众生是自己,虚空法界是家园」。

所谓「佛家事业」,什么是「佛家」?尽虚空、遍法界是佛的家。佛的「事业」是什么?帮助一切众生认识自己的家园。可是,哪一个人认识自己?哪一个人认识自己的家?不但九法界不认识,六道凡夫迷得更深。唯有诸佛如来、法身大士认识,但是我们今天也认识了。

清凉大师说《华严经》当机者有两种:一是法身大士,一是大心凡夫。所谓「大心凡夫」,就是真正明白、肯定「虚空法界是家,一切众生是自己」。虽然烦恼、习气、业障一品也没有断,但有资格学习《华严》,很可能证入华严境界。可见得,大心凡夫的智慧、福德,能与法身大士相等,这是多么可贵、难得!中上根性的人如果能熟读《华严》,细心去参究,扩展心量,也能从业障凡夫转变为大心凡夫。

【如何实践普贤行】
这个理论与方法必须要有事修,才能收到真实的效果。事修就是要实践普贤行,普贤行是诸佛如来行。如何实践普贤行?《普贤菩萨行愿品》有十个纲领,称作「十大愿王」,除了要认识、理解,还要做到。

第一、「礼敬诸佛」,这是意业与身业的清净。我们要从尊重一切众生做起,然后爱护一切众生,再进一步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就是诸佛,不是我们把他看作诸佛,或者假设他是诸佛,这依旧是隔了一层,隔了一层就是隔了无数层。一定要学诸佛如来与法身大士,肯定一切众生确实是诸佛如来。所以,普贤行就是诸佛如来行。

第二、「称赞如来」,这是语业的清净。我们要有智慧明辨是非善恶,但真正能辨别,确实不容易。有些善看起来好像是恶,有些恶看起来又好像是善,似是而非,要是没有高度的智慧来辨认善恶,如何能修普贤行?世出世间圣人教导我们「隐恶扬善」,所以我们以为是恶的,未必是真恶,最好不说,以避免过失。我们见人的好处、善处,要称赞、表扬,这是帮助现代社会恢复健康之道。我们有此心,能如是做,对这个社会、对一切众生,就有莫大的贡献,这是修福。

善恶的标准,说得最浅显、最容易理解的,莫过于《了凡四训》。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和《安士全书》,这三本书都不是佛教典籍,而大师看得比佛经还重要,因为这三本书是佛法的根基,以此基础来修学,无一不成就。佛法好比大树,这三本书好比土壤,没有好的土壤,树种下去不容易生长。所以,种树要选择适合的土质环境,印祖明白此理,懂得选择,我们一般人却疏忽了。足见印祖的大慈大悲,要救度末世众生。

所以,我们一生决定不可起一个恶念对人,决定不可做一件损害别人的事,这是真正有福报的人。纵然不学佛,不知道求生净土,来世也一定享天福。我常讲:「损人决定不利己,利人才真正是利己。」这个道理很深!在这个世间,决定没有占便宜的事,也不可能有吃亏的事。古德讲「吃亏是福」,换言之,占便宜是祸害。佛家也讲因果通三世,所谓「吃牠半斤,还牠八两」。我们这一生中,虽没有看到果报,但是来世有果报,后世有果报,这是事实真相。

因此,真正通达明了事实真相,一定念念爱护众生、尊敬众生,绝不伤害一个众生,这是成就自己真实的功德与福报。这些事要彻底究竟圆满的做到,一定要靠认知,这也是《华严经》对我们无比殊胜利益之处。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