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昌德居士:佛教是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7-2 00:17     标题: 昌德居士:佛教是什么

习了认识佛教,使我更加明白了佛教的真实义理,坚定了佛法修学永不退转的信心。我们饮水思源。佛法的起源来自于释迦牟尼佛夜睹明星大彻大悟的亲证境界。俗话说诸法底缘,师承法脉。世尊当年悟到了究竟圆满的宇宙人生真理。初转法 lun于鹿野苑。讲经四十九年,说法三百余会。天天教学没有中断。这就是佛教的本怀。大慈悲、大愿力。所以佛教是从教学、教育、教化这三方面来逐步提升的大智慧大圆满法门。学而致用就是育,培育自己的真诚心、慈悲心。善心善念。育而能转就是化,转化。转化自己的烦恼习气为菩提道种。贪嗔痴转化为戒定慧。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彻底转化就是脱胎换骨、转凡成圣。每一个人的一生就只有二件事:教与学。从出世婴儿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都是在学习与教育。仔细想想我们,到底我是在学什么?教什么?即使学佛了,到底是走那一条路?谨言慎行啊。孔夫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圣贤的教诲就是我们所要力行的理论依据。

释迦牟尼佛的传统佛教是讲经说法,当今世界以采取世尊当年讲经说法的这种模式弘扬正法的何许人也。就是我们尊敬的导师恩公净空老法师。今天大家的缘分能够建立在此地,就是净宗二祖善导大师所讲的:“总在遇缘不同”。所以这个缘就真的是太重要了。有善因还得有善缘,佛缘。什么是真正与佛有缘?依佛教诲,真修实干,作为净宗学人,就要以印光大师的:敦伦尽份,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为座右铭。祖师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法华经:“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何为大事?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学佛的同修把这个东西牢牢铭记在心,念佛功夫才能不断提升。

我们今天再次学习《认识佛教》。是老法师1991年12月在美国迈阿密所讲述的。多年来一版再版,版本就多达几十种。是世界各地净宗学会所共同修学的蓝本。净宗修学五大科目。净业三福、同修六和、戒定慧三学、六度般若密、普贤菩萨十大行愿。修学次第了了分明、从理事、性相、因果。全面阐述佛教的真实意义与修持方法。是净宗学人难得的修学教材与修学纲领与目标。我们曾经在1996年遇到了最初的那种版本,就非常欢喜,组织大家学习,是学习在表面的层次,好像没有落实到生活、工作当中,所以收效甚微。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以来,在各学佛小组,净修团体我们一直没有对学习《认识佛教》放弃过。踏踏实实学习,本本分分做人,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作为自己修学的总纲领,总目标。这一条菩提道就绝对没有错。

佛教最初的起源就是教育,智慧觉悟圆满的教育。宇宙人生究竟圆满的真理。这个真理是伟大的佛陀发现并证实了。原始佛法的传承就延续到了今天。与孔老夫子的教育绝对是相同的。而且是最最究竟圆满的教育。佛教不是宗教,实实在在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佛教是法的传承、法的延续、法的承担。这是佛教的教育体系主体根本。

我接触佛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最初的经典是【佛说阿弥陀经】、【六祖坛经】。皈依佛门以后最初接触的就是净空老法师的讲经录影带。当时在一位老居士家里,非常有缘。我们认真的观看,那是一种放胶片的录像机。电视里的效果不是很好。然而我们都是非常认真的学习,觉得非常好。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但是又说不清楚。接着我们学习了【认识佛教】这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科书。逐渐明白了佛教的教理教义与净宗修学的原则纲领。由于自己的烦恼习气、世俗观念较为严重,当时没有按照老法师的教诲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认为禅净双修很适合自己的修学方式。结果收效甚微,修学境界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

2006年在北京接触了老法师家乡的一位居士。她告诉我要认真努力扎好儒释道三个根,学佛要有成就就必须有师承法脉,又送了许多老法师的光盘给我,使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观念,从头再来,与居士同修一起重新学习【认识佛教】。从而走上了专修净土、老实念佛求生极乐这一条菩提大道。真正认识佛教实乃教育,老法师在这里讲得非常清楚,非常透彻。

从净宗修学的五大科目:净业三福   共修六和  戒定慧三学  般若六度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净业三福是我们修学的基础,以三个根:{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为基本学科,从人天福  二乘福  大乘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以弟子规来落实。慈心不杀以感应篇来警策自己,修十善业是以十善业道经为标准。

净业三福第一条人天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佛法是师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亲尊师是做人的根本。慈心不杀扩大来讲就是不伤害一切众生,不造恶因,不与众生结怨。修十善业是身口意三业清净。身三,身不造作杀盗淫。口四,口不造作,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三,不贪,不嗔,不痴。佛法讲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三业行为的修正,以心为主,从根本修,心就是根本,从起心动念修起。这是我们净宗学人必须要做到的。

六和敬是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合同悦,利和同均。

见和同解就是建立共识,在共修的团体,一定要有共同的见解。这一条是六和敬最重要的。唯有【和】才能把我们的见解、思想、观念逐步靠近。才能有平等,安定。身心平安。

戒和同修就是有一定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同修在一起要有一个公约。人人都能奉公守法,团体就不会有争论,能够更好的修学佛法。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合同悦,就是要把握自己的身口意,才能在修学佛法当中得到真实的利益。

戒定慧三学是佛教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佛陀讲经说法无论在何时何地,其内容都不外乎戒定慧三学。戒学是对治贪欲的恶业的良药,定学是对治嗔恨的散乱的、浮躁的心的良药。慧学是对治无明愚痴的良药。所以祖师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戒学调身。定学调心,慧学调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用般若智慧来把握。把握当下、活在当下、观照当下就是念佛功夫的实际运用。就是学佛修行的点滴功夫。

六度般若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一    布施。佛告诉我们:财富、智慧、健康长寿都是属于果报。这个果报是要修因,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所以六度把布施列在第一。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所以果报一定要修因。二     持戒:持戒就是世界上所有一切事物作为都是有方法的。都有程序,要遵守大自然的规律法则。不能违背。这是持戒。三  忍辱。有耐心、有毅力、一切法得成于忍。修行要有很大的耐心,才能成就。四   精进。能够专精不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五   禅定。心地有主宰、不会被外境所动,内不动心外不执著相名为禅定。六   般若。一切事物无一不透彻、不明了,这是般若。佛陀教育我们这个六条一定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做到就是道道地地的菩萨行。我们时时刻刻要观照自己。真修实干。

普贤十愿:一是礼敬诸佛。二是称赞如来。三是广修供养。四是忏悔业障。五是随喜功德。六是请转法 lun。七是请佛住世。八是常随佛学。九是恒顺众生。十是普皆回向。

我们净宗修学所依据的经典是五经一论。修行的方法有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只要一生遵守此原则来修学,决定成就。真正是古德所说:【万修万人去】

我们有了理论的依据,有了修行的方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唯有遵守这五个科目。依教奉行,真修实干,我们才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自利利他,离苦得乐,圆满菩提。依无量寿经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蒙阿弥陀佛慈悲大愿接引,得以往生极乐净土。请各位老师大德斧正。阿弥陀佛。          昌德居士合十。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