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皈依的正见 丹真绒布仁波切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8-23 23:56
标题:
皈依的正见 丹真绒布仁波切
一、皈依的重要性
皈依是一切佛法的基础,皈依是一切戒律的基础,皈依也是一切佛法的前提,所以皈依非常重要。
皈依是一切佛法的基础
为什么说皈依是佛法的基础呢?比如说我们要盖一栋房子,首先就要打好地基,地基如果没有打好,那么这房子肯定是建不好的。地基打稳固了,之后才能建起房子。学佛也是一样,首先必须皈依以后才能学佛,所以我们必须要先皈依。
莲华生大士曾说过,“皈依就是一切佛法的基本,三宝是一切佛法的支柱”。所以皈依非常重要。很多人认为:“我相信佛法,心地善良、多做好事,这样就可以了。不需要皈依,心中有佛是一样的”。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肯定是解脱不了的。真正有解脱的愿望,首先就要皈依。
皈依是一切戒律的基础
我们现在有很多居士想要受持五戒、菩萨戒等戒律,但是否有先皈依呢?皈依是受戒的前提,如果没有皈依,就不具备领受任何一条戒律的资格。在没有皈依之前,只能称为发愿遵守一些戒律而已,还不属于真正受戒的范畴。所以,必须先皈依、受皈依戒,再领受其它的戒律。受戒的基础就是皈依。
皈依是一切佛法的前提
皈依以后再学佛,诸如念经、磕头、烧香,或者各种善行等等,所作所为都将播下解脱的种子。如果没有皈依的基础,我们所行持的任何善法,虽然也有功德,但是却没有播下解脱的种子。所以必须要皈依,皈依就是修行的前提。
就如同我们要进入一栋房子,首先需要钥匙。有了钥匙才能进去,没有钥匙打开大门,那想进也进不了。同样的道理,皈依就是修法的前提、修法的钥匙,所以皈依非常重要。
二、皈依的含义
比如说有个幼儿,被狗或者其他动物追逐,他当时非常害怕,一定会呼唤妈妈。他为什么要呼唤妈妈呢?因为他知道妈妈一定会来解救他,所以他坚定地跑到妈妈身边寻求庇护,而不是跑到其他地方。同样的道理,轮回是很可怕的,如果我们发愿要从轮回里获得脱离,首先要皈依,没有皈依就不具备脱离轮回的前提条件,唯有皈依,才有希望脱离轮回。
在其它的世间法里,我们绝不可能获得解脱;而其它的宗教,即使是显现很多神通的外道,也没有能力帮助我们从轮回苦海里脱离。为什么没有相同的能力呢?是因为他们缺少慈悲与空性无二无别的智慧,没有这样的智慧就永远都脱离不了轮回。不具备慈悲和证悟空性的智慧,行善也好、修行也好,仍然一直在轮回里无法解脱。只有具备了皈依的基础,才得以种下解脱的因,以此为前提顺利地到达彼岸。所以必须要先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首先我们需要拥有信仰,必须要具备坚定的信心。但是我们不赞成盲目的信仰,我们倡导的是在充分了解佛教的基础上产生信心。很多人说,“我对上师很有信心,对三宝很有信心。”其实,每个人的信心可能都不同,有些人是为了自己,有些人是为了事业,有些人是希求解脱……我们应该想一想,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信心呢,自己心里最清楚。
我们对三宝应该具足什么样的信心呢?那就是智慧的信心。什么是智慧的信心呢?就是无论处境是苦还是乐、是生还是死、是病痛还是健康,要坚信所有的一切都是源自于三宝的加持,这种坚定的、不动摇的、稳固的信心,才称为智慧的信心。如果没有这种信心,那就不能算是最好的信心。想要脱离轮回,首先要对上师三宝具足智慧的信心。
再说一下“皈依”两个字的真实含义。有人认为,“我跟着上师念了皈依的仪轨,再磕了三个头,然后领取了一本皈依证,得到了一个皈依法名,再盖上了上师的印章,那就算是皈依了。”大多数人认为有皈依证、有法名,从此以后就成为一名佛教徒、一位佛门居士了。其实,这还不是合格的佛门弟子,也不算是合格的佛门居士。如果能真正从内心发起誓愿和决心,无论如何都不改变对上师三宝的信心,那无论有没有皈依证、有没有法名,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皈依。那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真正的佛门居士。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和决心,那即使有法名和皈依证,也不是真实意义上的皈依。
皈依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具备坚定不移的誓愿与决心。
三、皈依三宝的功德
一旦我们真正认识到轮回的痛苦本性,就会迫切希望脱离轮回,而脱离轮回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佛、法、僧三宝。要想对三宝生起智慧的信心,得到究竟解脱,就需要了知三宝的功德。略说如下:
(一)、皈依佛宝:佛陀的功德不可思议,即使是十地菩萨的智慧也无法完全了知佛的功德。简单来说可分三个方面:
1、佛陀因为对一切众生具足慈悲的力量而对于轮回大海无所畏惧,且已断尽我执、法执,不管三界六道哪里都愿意去,为了利益众生,不怕千难万险,对痛苦或疲劳没有任何执着。而外道没有去除我执、法执,不能令自他究竟解脱。
2、佛陀的慈悲、智慧、力量圆满,对任何众生的救度都丝毫不会错过;而外道是无法做到的。
3、佛陀对所有众生都是平等的慈悲,只要众生发心清净供养任何东西,佛陀都是慈悲、欢喜地接受,哪怕是一根绳子或一块石头。实际上佛陀是福德、智慧圆满的圣者,并不需要任何供养物,佛陀接受供养就是为了众生种福田---成为众生最殊胜的应供处。佛陀最欢喜的是众生能够发心清净、利益众生、好好修行,这才是最殊胜的供养。
(二)、皈依法宝:法宝的功德同样不可思议,展开来讲也是讲不完的。我们应这样观修:佛陀圆满的智慧与功德,是从哪里来的?它来源于法宝!所以需要好好闻思修行佛法,才能得到与佛陀同样的功德与智慧。
(三)、皈依僧宝:僧众对于佛陀妙法具足信心,能够精进闻思修行、发菩提心,当去除了所有烦恼后,僧众就可得到与佛陀一样的成就,度化众生。从这个方面来说,僧众即是未来的佛陀。
四、皈依的本体
皈依的本体是皈依三宝,三宝为佛宝、法宝和僧宝。
皈依佛宝:释迦牟尼佛等十方三世诸佛,以及化身、报身、法身佛等都属于佛宝,都是我们的皈依处,这就是皈依佛。
皈依法宝:我们皈依的法宝是大乘的法还是小乘的法呢?有些人有分别心,“我是大乘佛法,我对小乘佛法没有信心啊,如何如何……”。很多大乘佛法的弟子们都看不起小乘的佛法,这是不对的。其实,大乘佛法也好,小乘佛法也好,显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是佛所宣讲的法,都是我们的法宝,都是我们的皈依处。
皈依僧宝:关于僧宝,有些人认为已经证悟的出家人或者像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那样的登地菩萨,才是僧宝。我个人认为,只要这个人是出家人,对释迦牟尼佛有信心,修学释迦牟尼佛的法,穿着出家人的袈裟,不管他有没有证悟,那就是我们的皈依僧宝,是我们的皈依处,
显密一家,不要有分别心
皈依三宝之后,我们作为学佛人,最主要是不要有分别心。现在汉地有很多类似情况,学密宗的人说,“密宗是最殊胜的,成就最快最好,显宗的法不是很好”。学显宗的人又说,“密宗神神秘秘的,不是佛法,不是正法,真正的法是显宗的法”。这样诽谤佛法的恶业是很严重的,比无间罪还严重。所以,无论是南传、北传、藏传、汉传、显宗、密宗、大乘、小乘,都是佛陀传下来的佛法。学习不同佛法的弟子,都是佛弟子,都是一个团队,大家不要有分别心。
那么显宗或是密宗,是否需要全部都学呢?八万四千法门,如果我们都学的话,或者一个一个读的话,即使耗上一生的时间也是学不完、读不完的。只能在这么多的佛法里,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法,这样来修持就可以了。
信仰是对所有佛法都有信心,修行则是从诸多法门里面选一个跟自己最有缘的法来修持,这一点非常关键。
无论大乘佛教的出家人,还是小乘佛教的出家人,都是我们皈依的僧宝。不要认为“大乘佛教的出家人是我的皈依僧宝,小乘的就不是”;也不要认为“显宗师父是我的皈依师父,密宗的师父不是”或者“密宗师父是我的师父,显宗的师父不是”。大家不要有这样的分别心,只要是真正出家的僧人,都是我们的皈依僧宝。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8-23 23:57
五、为什么在皈依三宝之前还有“皈依上师”?
在我们藏传佛教里皈依是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la ma啦迦森秋、桑结啦迦森秋、却啦迦森秋、根灯啦迦森秋”。汉地没有“皈依上师”,而我们藏地有“皈依上师”,就是皈依金刚上师。
为什么要将皈依上师放在最前面呢?
如今佛陀已经圆寂,作为佛陀的代表---上师,为我们指明了解脱道路、让我们分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见上师即佛;我们修的法是上师口里传出来的,可见上师即法;我们平时遇到困难时、乃至临终往生时,都是上师帮助我们,可见上师即僧。佛法僧三者总集起来,就是皈依上师。所以,佛法僧总集起来就是上师。也正因为这样,藏传佛教强调四皈依,即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实际上,上师并不是一个外在的人。上师是三宝的总集,身是僧的本体、语是法的本体、意是佛的本体;上师也是三根本的总集,身为上师、语为本尊、意为空行;上师还是三身佛的总集,身为化身、语为报身、意为法身,所以说,上师是过去诸佛的化身、未来诸佛的源泉、现在诸佛的代表。所以,皈依三宝的总集就是皈依上师。
藏传佛教中,是把上师当作人间三宝来皈依的,而不是说上师是三宝之外的第四宝。汉传佛教中,也是把师作为三宝代表来看待的,从《法华经》、《华严经》等经典中都可找到依据。
上师的功德与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功德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佛都是一样的,上师也都是一样的,但对自己来讲,恩德最大的就是根本上师,过去出现过很多佛,我们没有得到他的度化,现在上师示现色身来慈悲度化我们,教导我们分别善恶,就像是为盲人打开双眼、重见光明。可见,相比于所有的佛,上师对我们的恩德更大。所以要把皈依上师放在最前面。
因此我们要念皈依上师,并且放在最前面,这是如理如法的。不会有矛盾。
六、皈依的戒体
佛是为我们指明方向的导师,法是我们迈向解脱的道路,僧是解脱路上帮忙我们的助伴。
相应地,皈依的戒体也就是决心和誓愿为:
皈依佛宝
第一,我从今天开始直至究竟成佛,生生世世都以释迦牟尼佛及十方诸佛作为我的导师。导师是什么呢?就是以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指导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走哪条路、不该走哪条路,这就是指导我们的导师。
第二,从今天开始,我们决心不将释迦牟尼佛以外的世间外道、鬼神以及不是佛教的法主,作为我们的导师。我们必须要下这个决心,才有这个皈依的戒体。从我们内心皈依的时候就要这样发誓!比如说我们受居士五戒的时候,自己心里要想“我从今天开始不杀生”,没有这个誓愿就领受不到居士五戒。因为没有誓愿,心里没有这样的决心与想法。所以,皈依时也是一样的,仅仅身体坐在这里是领受不到皈依戒的,而且其他的戒律也无法领受,因而有这样坚定的誓愿和决心才算是真正的皈依。
皈依法宝
第一,从今天起直至究竟成佛之前,生生世世都将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法作为我的道。道是什么呢?比如我们要到一个地方去,必须要有一条道路,没有这条道路就到达不了那个地方。所以我们希求解脱也需要一条道路,这条道就是修法。法就是我们的道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法就如同我们的道,是我们必须修行的法,我们要这样下决心。
第二,除了释迦牟尼佛的法之外的其他宗教的法义,都不是我的道。现今世界,除了末法时代存在的几大外道宗教外,还冒出来很多小的宗教,他们宣说自己是佛教,其实并不是。所以一定要下定决心,除了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以外,其它的都不是我的道。
皈依僧宝
第一,我从现在起直至究竟成佛之前,生生世世都将学佛的僧众作为我的道友。道友是什么呢?比如说我们去很远、很漫长、很危险的地方,如果能够找到一个有能力的朋友同行,就可以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如果没有这样的同伴,一个人独行,途中遇到意外或者很大的zai 难发生,那就很危险。我们学佛的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这样有能力的道友。虽然我们的父母、同学、同事、伴侣、兄弟、姐妹等等对我们也很好,有的甚至为了我们可以舍弃生命,但他们对我们的解脱并没有帮助,因此不能把他们作为我们的道友。我们的道友就是学佛的僧众,只有他们才有能力帮助我们。
第二,除了僧众以外,其他邪魔外道和不学佛的人,都不是我们的道友。比如家里的亲戚或者身边的朋友这些没有学佛的人,虽然也是众生,但我们不能把他们当成是解脱的道友。
七、皈依的学处
皈依最重要的两个学处:
第一是不舍弃上师三宝。我们的身语意已托付给了上师三宝,纵然遇到再大的困难或障碍,哪怕是牺牲生命,也决不舍弃上师三宝。
如果我们没有好好观察就匆忙皈依,以后慢慢又发现有的上师显现上可能有问题,那么可以善巧远离他,这样不算舍弃上师三宝。善巧是说要这样想:“这位上师利益众生的显现不可思议,我自己根器浅薄、目前实在无法追随。”无论如何也不能毁谤皈依上师,也不能观察他的过失。
有弟子问是否不能和外道同住,比如母亲是佛教徒,儿子是ji 督徒,同住会犯戒吗?最关键是自己不要认为别的宗教好,如果舍弃佛教去学别的,这就有问题了。也就是说,在其他家庭成员信外道的情况下,只要自己对上师三宝保持坚定的正见和信心,也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是不杀生。释迦牟尼佛宣说过,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里也提过,所有众生无始劫以来互相做过对方父母的次数不可胜数,也就是说,大大小小的众生都曾无数次做过我们的父母。我们必须相信这些话,并将所有众生真正看成与现世父母一样,这样的话当然不可能去杀生了。
八、皈依的修法
皈依之后,我们应该反复不间断地训练自己,养成良好的串习,令自己生起如上所述的决心,这就称为皈依的修法。建立起了决心,目的就达到了,所以我们要反复观察、训练和培养。皈依最重要的含义就是这个。
皈依的发心
皈依的目的非常关键,它也有小、中、大不同的三种,我们称为下等发心、中等发心和上等发心。现在,不论汉地还是藏地的人学佛,目的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可以包含在这三种发心里面。
下等的发心
有些人希望这一生健康、长寿、发财,或者是害怕堕入地狱、恶鬼、旁生,为了得到人天安乐才皈依,这就是下等的发心。下等的发心通常是希望从三恶道解脱,得到人天的安乐。其实人天的安乐也只是暂时,不是永久的安乐。希望皈依后得到长寿、健康、发财等,这些都是自私的皈依。以自私心去皈依,就属于下等发心的范畴。
中等的发心
阿罗汉已经意识到了轮回里充满了痛苦,从上面的天道到下面的地狱,没有不痛苦的地方,在轮回里唯有备受煎熬。在这个前提下,希望自己脱离痛苦轮回,得到解脱。以这样的目的去皈依,就是中等的发心。
中等的发心希求的是自己的解脱,没有想过其他众生。虽然也能够得到一个安乐,但也并不是真正永久的安乐。这个发心只比下等发心大一点点。阿罗汉虽然也有慈悲心,但是他就像是一位没有双手的母亲,想要解救将被洪水冲走的儿子,因为没有双手,所以救不了自己的儿子。阿罗汉的慈悲心就同这位没有双手的母亲一样,看到众生受折磨而痛苦时,他虽然也生起慈悲心,但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所以无法救度众生。
上等的发心
大乘菩萨的发心是什么呢?不仅是为了自己解脱,更是为了度化众生、利益众生,希望所有的众生能获得解脱,这就是大乘菩萨的发心。
我们大乘佛教的菩萨就像很勇敢的父亲,见到自己的儿子在战场上将被杀害时,想到“如果我再不去救他,那就会被敌人杀掉”。于是立即奋不顾身地冲过去救自己的儿子。大乘菩萨就是再苦再难都不怕,越危险的时候越去救,越困难的时候越去救,不顾自己的安危决心度众生,这就是大乘菩萨的发心。
大乘菩萨和小乘菩萨的差别在哪里?小乘菩萨慈悲心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大乘菩萨的发心不是为求人天安乐或者仅求自己能够解脱,一切都是为了度化众生、利益众生,为了其他众生而皈依。所以我们也应有这样的发心。
救度众生的方式,不是饿了就给他吃,病了就去照顾他,或者布施给他需要的东西,像做慈善事业等等,而是要帮助众生解决产生痛苦的最根本问题,要解决这些根本问题,必须先把自己的心相续调整好。调整好了以后,才有能力去度化众生。怎么调整呢?依教奉行地修法。修法的基础就是皈依,所以必须要如法皈依。
皈依具体的修法,我们可以依照《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里有关内容的去观想、去修行,书里都讲得非常清楚,大家只看一遍《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是不够的,应反复地多阅读、多思考,这是非常重要的!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