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可以缺德但不能缺钱”是个极其错误的观念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10-9 00:35
标题:
“可以缺德但不能缺钱”是个极其错误的观念
诸佛如来的教诲,原理原则是一个,方向、目标是一个,可是方法千变万化,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那是方法。无量无边的方法,向着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个你一定要懂得。这个方向目标是什么?是戒定慧。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走的共同一条大道,因戒得定,因定开慧。现在人修行,比十年前的人困难多了,为什么?十年前的社会比现在安定,十年前的人心没有现在这么浮躁。现在的浮躁可以说达到顶点,所感得的,社会的动乱、地球的灾变全都出现了。这是果,我们看到果就应当要知道因,因是什么。过去,这种变化我们可以十年十年的来比较,一个十年不如一个十年;现在不是的,现在是一年一年比较,非常显著。我们初学佛的那个时候,是一世一世比较,一世是三十年,三十年三十年做个比较。为什么?它变化很慢,必须得三十年才看见。现在不是的,现在每年你都看见,年年不一样,差别非常明显。这里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zai 难要来了,古人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起风了,风后头跟着有云雨。
有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世间?理论上有,事实上有一定的困难。难在哪里?我们迷得太久,把老祖宗东西丢得时间太长,一时要找回来很难。所以觉悟的人很少,不多,不觉悟的人多,虔诚佛教徒里头,迷惑的多,觉悟的少。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事实真相。世尊在经典里面劝导我们,目的在哪里?帮助我们建立信心。「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德是一切功德的基础,信没有了,所有功德全完了。中国人讲五德,仁义礼智信,最后的底限也是信,信没有了,前头全是假的。现在这个世界,不是指某个地区,指整个全球,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五个字一个都没有了。为什么没有?对古人不相信了,眼光短浅,只是看眼前,明天的事情他不管,他只管今天,只看眼前,不顾以后。
前两天吴教授在我们这儿,告诉我,很多学生家长跟他讲,我的孩子缺德不要紧,不能缺钱。我相信,这个观念是绝对大多数人的观念,如何去赚钱,可以不择任何手段。殊不知,不择手段赚来的钱都是他有福报,命中有;命里没有的,如果钱一到面前,他命里头没有,他灾祸就来了。最明显的,生一场大病,把这个赚来的钱花光了,要不然出了祸事,也会把这个钱花光,命里没有。命里有的,他能得到享受。虽然命里有,用这种不正常的心念、手段,他已经亏折、亏损了。你就知道这个世间人有很多真有大福报,他那个大福报可以享十几代,可以享受几百年,可是那么大的福报,他在短短几十年之间就花光了,而且还造了很多罪业。这什么原因?没人教。所以总而言之、统而言之,真正问题的根源是教育,不是别的。
中国老祖宗懂得这些东西,告诉我们「民之本教」。这句话我们掉过头来讲就好讲了,教化人民的大根大本,是这个意思。是什么?孝。中国文化是孝文化,中国文化是亲爱的文化,父子有亲。孝是什么意思?这个字是会意,看到这个符号你就体会它意思,上面是老,下面是子,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这叫孝。外国人讲代沟,代沟就不孝了,把孝字拆开了。没有代沟,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一个整体,这个字代表的意思。在佛法里头说,大乘教里头,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一体!一体怎么能没有感应?它有非常明显的感应,不可思议的感应。
……
所以修行,六十一年前我第一次跟章嘉大师见面,就向他老人家请教,修行有没有一个简单巧妙的方法,让我们很容易契入境界?我提出这个问题。他老人家看着我,我也看着他,等他老人家开示,看了半个多钟点他才说了一个字,说有。我就很注意听,他就不说话了,再等了六、七分钟,给我说了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为什么这个问题提出来他不立刻回答,他要等那么久?我十几年以后才知道。古人教学的方法跟现在不一样,现在年轻人心浮气躁,给他讲没用处,叫耳边风,他不相信,讲了等于白讲。我在年轻人当中还是比较沉得住气的,他都要等我半小时,把杂念都除掉了,专心来听他、来接受他的东西,他才肯说。让我们晓得印光大师常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收获,十分诚敬得十分收获。我们在老人面前表现的是浮躁,诚敬心不够。他让我等,能不能等半个小时,聚精会神的等半个小时才给你说,这有道理的。还分了两截,说了个有字,我们的心动了,等了半个小时,他说「有」,我们精神一提起来;我们叫提起精神,他叫什么?叫浮躁,你看又浮躁了、又沉不住气了。再过六、七分钟,定下来了,再给你讲。古德授受我们沾到一点边缘。老人给我们的典范是在定中,你看他行住坐卧都好像在定中,真是大乘经上所说的,行住坐卧,讲四威仪,都在定中。这是自性本定,《楞严经》上所说的首楞严大定,这是真正得受用。
我跟大师三年,他往生了。我们每个星期见一次面,时间最少是一个小时,他会接见我。我问了不少问题,没有一个问题他不能回答的,才知道大师辩才无碍,回答得叫你心服口服,真实智慧、真实利益。以后跟李老师,跟他十年,李老师接学生那是大开方便之门,要求没有那么严格。这是什么?随顺众生根性,知道他没什么利益,真正利益他得不到,给他阿赖耶识种一点种子,所以随机随缘。章嘉大师那种教学一般人受不了,一次碰到了,下次不去了。这是我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我就是老师一句话不说,我也愿意陪他坐一个小时,那个磁场太好了,那是一种享受。你得有一个小时的定功,没有定功你享受不到。老人家那种定静慈祥、智慧与慈悲,不用说一句话,你完全能感受到。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10-12 22:51
佛法所贵的在觉悟,世尊在一切经论裡面告诉我们,圣凡只是觉悟的不同而已,中国圣人也告诉我们「克念作圣」,所以圣凡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觉,当下就是一真法界;一念迷,又何止十法界?觉悟的人真正能放下,只有迷人才有争执,我们学佛菩萨就是学觉悟,学看破、学放下,真正去修学「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个样子自然身心自在,智慧增长,诸佛菩萨就是我们的好榜样。学佛的人之所以不能够契入这个境界,就是一念情执没有消融,我们要想成就,不能不晓得这个道理,不能不认真去学习,学无争无求、学慈悲,热诚去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过程当中,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决定不能够取着、执着,永远保持清淨平等心,这是菩萨行,菩萨行就是觉悟之行。
我们要细细观察体会,世尊当年在世一生的行谊。他老人家四十九年弘法利生、讲经说法,没有任何名分,没有任何职位,与大家的关係,我们今天讲师生的关係。这是我们凡人的见解,世尊有没有师生这个概念?你们自己想想有没有?如果有,他就不能成圣、成佛了。为什麽?六祖惠能大师都说过,师生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连惠能大师都懂得,难道释迦牟尼佛不懂得?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世尊一生讲经说法,依据的原理原则是二谛,不但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是依二谛而说法。二谛是什麽?一个是真谛,完全说明诸法实相,这是真谛,裡面丝毫的分别执着都没有,这个世间人难懂。第二种依俗谛,俗谛就是世间法,众生的知见、众生的常识,这个大家好懂。可是佛的智慧高,善巧方便达到极处,说俗谛,俗谛裡面有真谛,说真谛,真谛不离开俗谛,真俗圆融,得大自在。我们要细心从这个地方去体会。
世间人不但迷于真谛,俗谛也迷。佛何以能圆融?真谛他看破了,俗谛他放下了,看破跟放下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这才是真实智慧,《无量寿经》上讲的「住真实慧」,就是指这个境界。佛菩萨在这个世间所作所为,只有一个目的,利益众生,「惠以真实之利」。即使惠以真实之利,弘法利生,他也一无所求,也无分别执着。这些地方我们要看清楚,我们要透彻,在这裡学习。所以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不能不求感应;这个求,如果诸位都能够体会到真俗圆融,你就有正知正见,你就有正解,偏向一边就错了。我们讲求,世间人都执着在俗谛上,真的是念念希求,真的念念希求不就是落在意识裡头吗?诸佛菩萨怎麽求?如理如法的去做,那就是求。有没有求?有求之愿,没有求之心,这才圆融。有没有感应?有,诸佛菩萨都来了。
佛家常讲发愿,为什麽?不像儒家所讲的立志。发愿跟立志有什麽两样?志裡头有求,落在情识裡头,真的是有希求。愿裡面没有希求,这不一样。换句话说,立志这裡头带的有感情,发愿这裡面纯粹是智慧,没有情识。只要我们如理如法去做,诸佛如来自然护念,这就是求,这就求感应;无求之求,诸佛菩萨无应之应,不但佛菩萨护念,龙天善神拥护。如果我们带着有求的心,给诸位说,没有感应;跟佛菩萨只要是有求的心,心是情识,就造成障碍,我们跟佛菩萨的电路就受阻碍,就断掉了。所以我们有愿,没有希求的心,只是如理如法、努力认真去做。一定是断烦恼、断习气,开智慧;帮助别人也是这个目的,手段方法那要随机应变,机缘不同,方式就不一样,所谓是「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
只要自己诚心诚意去做,自己障碍没有了,众生有没有障碍?自己障碍没有了,可是众生有障碍,这个缘不成熟。不成熟的时候,自己应该怎麽做?养道,我们现在讲自己进修,把自己境界不断向上提升,等待机缘成熟,这就是众生的机缘成熟,丝毫不能够勉强。我们能不能把度众生的缘提前,提早一点?行!怎麽作法?自己认真努力修忏悔法,改过自新,这麽个求法,统统是向自己自性裡面去求。所以佛法称为内学,跟世间一切法完全不一样,世间人的法是心外有法,向心外求,佛法裡面求愿是向自性裡面求,不向外求,求诸佛菩萨加持,也从自性当中求。
我们的心性,我们常讲我们的心要像佛的心,我们的愿要同佛的愿,我们的行要如佛之行,这就是求,你看求没有在外面。果然与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一切如来他怎麽会不加持?接通了,电路完全通了,一点障碍都没有,道理在此地。如果有一念私心,这个路就断掉,感应就没有。有私心、有情欲,你去求,忽然感应来了,这个事情也很多,尤其现在这个社会,那是谁来给你感应?魔来了。妖魔鬼怪看到,他来了,也能叫你有神通,也能叫你发狂,带给你一些特殊的能力,你也能够迷惑众生,造业。《愣严经》上说得很清楚,五十种阴魔,你那个神通、道力从哪裡来的?魔附身的,魔加持你。魔离开之后,你全部就失掉了,到最后你也遭难。这是佛家讲「求」的道理,我们一定要懂;世出世间法都向心性中求,这就对了。
因此,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显示在哪裡?显示在你的周边,有许多善友来帮助你、来护持你,我们佛法讲护法。护法有内护,内护就是出家的同修来护持你,外护是在家二众护持你,正法才能够建立,才能常住世间。虽然得内、外护持,我们心地还是要清淨,依旧一尘不染。你们细心观察,这边居士林道场、淨宗学会道场,李木源居士的作法,确实有些大力量护持的这些善友,我们有没有特别的来接待他?没有,平平常常。居士林吃饭的时候,一样自己拿盘子自己去拿菜,自己去找坐位,没有一丝毫特别礼遇,真正的善友。这些人都是属于,所谓的「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这个道场能建立,大家有福。
我们很幸运,遇到这个因缘,贡献一点棉薄之力。我们看到很欢喜,我们也拥护,我们也全心全力在协助他;助他就是助一切众生,助他就是助诸佛如来。所以出家人最好能不管事务,这是世尊展现给我们看,出家人管事务是很不得已,这是变相的。出家人既然管事务,自己要知道,跟李木源身分完全相同,护法的。管事务就是护法,就不是弘法,就要全心全力培养后学,照顾弘法的法师。等于说你管事务,在这个学校你作校长,你管教务、你管总务,这执事,执事是服务的。弘法是当教员,不担任执事,裡面的执事是内护,外面的执事是外护。
如果我们把这个观念搞清楚,人人尽到自己本分的职责,佛法兴旺了,众生真正有福了。决不是争取这个地位,争取执事,然后自己作威作福来享受,障碍弘法的法师,不培养提携初学,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这个罪业堕阿鼻地狱,我们要清楚、要明白,希望在佛门当中修福,不要造业。我们把内护、外护做好,自然有佛菩萨来弘法利生。内护、外护做得不如法,决定没有佛菩萨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那是什麽?缘不成熟。护法工作做得圆满,缘成熟,感得诸佛菩萨示现,到这个地方来教化众生
。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