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尊圣的第十七世噶玛巴教授《大手印了义炬》开示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1-17 15:07     标题: 尊圣的第十七世噶玛巴教授《大手印了义炬》开示

**年最后一天,阳光普照,在「噶玛巴千诺」的唱颂声中,法王噶玛巴步上噶举大祈愿舞台,向佛陀圣像行三顶礼后,在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罗卓泰耶的手印圣像,及第十六世法王圣像前的法座坐定,开始第30届祈愿法会后的课程,为在场万名僧俗四众弟子,讲说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罗卓泰耶所著的《四加行》释论:《大手印了义炬》。


法王开示:


今天开始的第30届祈愿法会课程,是在法会之外特别安排的课程。往年会安排在祈愿法会之前,今年因为时间安排上的变动,变成在祈愿法会之后。这几天,会讲解《了义炬》,在课程开始前,我要向怙主仁波切们、还有前来的祖古、堪布、善知识们,还有所有僧众及外国具信的在家法友,问候大家吉祥如意!


这次最主要是配合「历代蒋贡康楚仁波切庆典」忆念活动,因此安排了由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罗卓泰耶所写的《大手印了义炬》课程。昨天晚上庆典的一系列活动圆满结束,因此感觉特别累,本想今天没有办法给予课程,昨晚还特别请示嘉察仁波切可否来为大众授课,请他讲解大手印前行的概括利益,但今天早上起来发觉身体还可以,而且也想到这么多法友是为听我讲课而特别前来,那还是自己来讲课吧。但今天还是感觉比较累,因此可能讲得不那么好,但无论如何我会尽力讲说的。


《了义炬》是讲解噶举大手印前行的注解本,决定给予这次课程时,我本来就想不可能全部讲完,四个不共加行,大概只能讲解前两个加行「皈依大礼拜」和「金刚薩埵」,连这两个加行因为时间关系也不一定能讲完。


在之前祈愿法会上,我曾给予马尔巴传承的「金刚薩埵」灌顶,对于想要修持这个法门的许多法友,尤其是想要修持噶举派这个法门的行者来讲,能得到这个灌顶算是一个部分的圆满,我想在座法友多数也都得到了这个灌顶。


蒋贡仁波切首次授课圆满,深心欢喜


昨天整天举办了纪念历代蒋贡仁波切的活动,昨天早上是正行,下午也由第四世蒋贡仁波切给予课程,当时我也在旁边听课,觉得很难得,也觉得自己真是幸运。仁波切真的讲得非常好,听完感觉:“我真的是放心了。”


有时候真不知道自己前世造了什么业,所以今生障碍、逆缘总是很多,有时甚至会疑惑说,到底自己是否能为佛教、为众生做一些事情呢?因为障碍是这么多;但昨天听闻仁波切上课后,觉得非常安心,有仁波切这样一位上师、正士夫在,我们真的可以安心且有所依靠。


不要过度,从做得到的修持开始


修行到底要怎么样开始呢?


我们从基础佛法开始说,从「到底应该如何开始修行」这个基础上开始讲,然后再慢慢进入到《了义炬》这个论典。


首先我们要知道怎样修持,这是很重要的。但讲到修行的方法,有一个困难点在于:如果我们完全按照经典当中所说的去做,那可能很多人都不能称做修行人,因为我们都没有真正这样去修持。当然不如法去做也是不行的,所以我想折衷之道,就是从佛陀开示的经典,就是从佛语、佛经当中去看佛陀怎么说,然后按照各自情况、各自的理解,再看要如何开始修持,这样会比较好。


如果你是想开始修持的人,很重要的是要看看自己情况、以自己能力范围内来修持,记得一点:不要过度。律典当中也说,佛陀不会要求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因为佛陀具足悲心,不会要求我们去做能力以外的修持。


我们很难一下子百分之百做到如同经典、佛语所说一样,这是不可能的;但要慢慢、慢慢朝向经论、佛说去做,直到能够完全如法行持,这并不是一蹴可几的。而是真正按部就班、依照自己能力、依照自己情况,慢慢去调整、去做到。


在此我希望跟大家分享:修行不要太有压力,不然很多人觉得:“佛经里面这么说,但我自己怎么做不到?那我是不是修行人呢?”然后就会感觉很伤心、很灰心或自责,这都是不需要的。修持的开始不需要有压力,先看怎么去做,依照自己情况,慢慢一步一步去修。


修行必须有行动,再调整


以上讲到「看自己情况做,然后去调整」,许多人反而以此为借口,才听到一个新观念、或新法门,就说我做不到,连试都不试,这是不行的。所谓「看自己能力,再决定做不做得到」,是你必须先去尝试。修行是你必须去行动、去尝试的。譬如某个法门你尝试去修后,做不到,才放下,而不是从一开始就说做不到,甚至试都没去试,这是不行的。


修行首先要知道某个法门,了解到它的意义后,然后试着去修持。其实整个佛法包含两个部分、面向:第一个是观念上、知识上或理解上的,譬如对于这法门的利益,首先观念上要有清楚的了解,这是很重要的。再来第二个,就是有了这样的观念之后,要试着实际行动。这两个都很重要,第一个是观念上的培养、或修持观念的建立,这是很重要的;之后更重要的是:要去练习、去尝试。首先我们要看看这两点是否具备了。


有信心,才是清净真实的修持


现在很多人想到修行时,就想到「大礼拜」或是持诵咒语,不是说「修行就是要去尝试」吗,他也很努力精进去做,这样就自认是一个修行人,也介绍别人说要这样去做,譬如礼拜、绕塔、朝圣,才是在修行。


这到底是不是「修行」?这是,但这是不是「清净真实的修持」呢?那就不一定了。也许有人会说:礼拜绕塔不是修持吗?难道这样没有利益吗?


刚刚这一段不是说「绕塔、礼拜、持咒」不是修持,不是这意思,或说这样没有功德,不是的;重点就是:我们是不是带着信心去做,是不是真正具备虔诚信心的去绕塔、持咒、礼拜、朝圣呢?首先我们必须反省,向内自问,是否具备这种信心去做这样的修持。


当然可能你一听就会说,当然啰,我当然是具备信心去做这些修持。这时应该想想:光是嘴巴说说,当然是很容易的,但真正要做到,就不容易了。我这样说是有原因的。为什么说这不是很容易的呢?因为所谓对三宝有信心,并不是口头讲讲、闭着眼睛一付很虔诚的样子,就代表相信三宝。


信心是什么?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种相信。而这种信心,也不会没有因、没有缘而突然发生的。这种信心的生起,只有很少数的人真的可能是因为过去世的善缘、福缘,让他在今生突然生起很大信心;但大部分的人都需要慢慢去培养,然后信心才生起。譬如刚开始先亲近一些善知识、上师,接着去听闻思维修持的方法和道理,接着自己去实践、去修持,慢慢地在过程中,对三宝的信心才会真正生起。


依闻思修而生起,才是正信


在整个修行之后我们会得到一些成果,以次第来讲有两种:一种是人天果报,另一种是圆满的佛果,是更深入修持之后会得到的。要成就这两种果报,我们心中需要具备两个部分:第一个是信心,第二个是智慧。我们真的需要在心中具备真实、虔诚的信心,才有可能得到这样福报。这两种当中,虔诚心是非常重要的,这不是盲信,也不是人云亦云的随便听听就生起的一种信心,而是真正知道原因而生起的、虔诚的正信。


这样的信心是很重要的。首先要依靠具德上师,跟随他听闻得到很多口诀、教导,接着必须把教法真正放在自己心上,去思维、修持,这样慢慢培养起来的信心,就是一种正信。因为在这过程中,你真正相信到因果是什么,且真正知道很多事情的原因或万法的实相,透过知道原因和因果而生起的信心,就是一种正信。所以所有修行者一开始就要努力去培养的,就是信心,是我们一开始就要去做的。


信心,是我们第一个要具备、培养的,接着要慢慢导引出一种观察力,这是很重要的。什么叫做「观察」?这是一种反省、反思,对自己的一种观察分析,就是问自己:“我为什么要修持?”、“我修持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不断去观察的。修行是有规划、按部就班的一种作为与行持,并不是随随便便的。


譬如说「我知道这样做会得到这样结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这样结果」等等,这也是因为你先对因果有了解后,慢慢生起的观察。即使是一般生意或事业,也会有很多规划,你也会有很清楚的目标,知道要到达那个目标,要有步骤地去做。修行也是这样,首先我们培养信心后,接着要观察自己、问自己,去了解修持目标是什么,按部就班去做、去圆满。


这一段都在讲说信心。当你具备信心、确信、或佛法用词叫做「胜解」,一种完全的确信后,你就不会再跟着别人说法起舞,完全清楚知道自己修持的方式和目标,你对佛法会真正有一种确信。


那么这种确信要如何才能生起?就是刚刚所说,要不断问自己、观察自己为什么要去做?这当中有许多必须具足的原因,譬如对佛法的正知正见,都必须去培养,不断放在心上,不断反思,去想这样做的目的和道理是什么,之后会生起确信和胜解信心,就是指对于某位上师善知识所说的话、口诀,你​​真的觉得是对的,因为你去实践过,这时就是一种确信了。当你有这样的确信之后,就不会总是盲从、别人一说你就去做,或基于某种传统而必须去做,并不是这样。你是完全知道因果的意义而去做,生起信心而去做、而去修持。


功德的大小,在于信心的大小


或许经过这样一段思维后,回到刚刚问题:“你的修持到底是有信心、还是没有信心?”这时候你可能回答说:“嗯,我要想一想,我是否真正具备确信,而且是因为了解佛法、了解因果所生起的确信,而去修持。”你可能会稍微延迟一下才回答。


不然许多人一被问到:“你是不是有信心?”可能很多人,尤其一些藏族会说:“我当然有信心啰,如果我没有信心,谁会有信心呢?”或者会这样讲:“如果我不是佛教徒,世间还有佛教徒吗?”


透过这样思维,会了解信心是有很深意义的,是需要了解原因后慢慢培养出来的。对于这样的问题,就会静下心来三思,之后才会从心深处得到答案。如果我们没有具备这样的信心、确信,而去做许多修持,有没有功德呢?也是有的,但这功德是比较微小的,可能只是身体上的功德,譬如绕塔、礼拜,无法具备如同佛经当中所说百分之百的功德。


佛陀说:“功德的大小,在于信心的大小。”有些人对于三宝、对于某些上师有信心,只是因为“我很喜欢他”,这是不对的;要对正法有了解后,这种信心才是正确的。因此现在许多人觉得自己对三宝有信心,对某位上师有信心,但实际上只是因为“我很喜欢这人”,这种信心并不是正信。


当真实的信心一具备,你的所有行持都是如法的,就不会不如法了。这种信心,唯有透过你将所有听闻到的法教、法门,真正用在心上、去实修,才能真正生起。


一开始,要先依止一位善知识


这就回到修行开始的几个步骤,对于修行者来说,首先要依靠一位善知识、跟随他,听闻到法教,接着必须真正实践法教内容,才有可能真正生起信心。也有人认为:“我不用依靠老师,自己绕绕塔、持持咒,不就好了吗?”这是不行的。你一定要先依靠善知识,听闻口诀、教导,无论多少,都要听闻、都要加以修持和实践。


接下来再谈到修行的时间。有些人认为一天当中的修行,是每天早上起来后几小时的念诵、睡前几小时或几分钟的功课,就是所谓修行,其他时间都不是,这样的观念并不正确。而是一天24小时,我们都应该用听闻到的佛法教导,来降服烦恼;一天24小时,都应该用亲近上师听闻到的口诀,试着调伏自己的心。


所以因此一个人若觉得他不需要依靠一位老师,或不需要闻、思、修,就想进步,这是很困难的。其实最重要、最好的口诀或是修行方式,就是按照次第,譬如说三士道的修持,先思维「暇满人身难得」,然后一步一步,学习到如何依止善知识,之后就会慢慢真正有进步的。


不然很多人会以为绕绕塔、持持咒,就可以进步,那是很难的。或有些人以为持咒多少遍,就可圆满资粮道、加行道、见道、证得空性,那是不可能的。修行不是在于外在持咒的次数,或身体或语言等外在的行为,重点都在于我们的心,是否在心上真正去修持,这才是重点。


「共加行」圆满,修「不共加行」才有利益


可能有人会疑惑的说:既然心上修持才重要,次数不是重点,为什么还要做这么多遍「四加行呢」?加起来将近五十万遍修持,这不都是次数累积吗?不都是前行法当中要做的吗?很多人会有这样疑惑。这里回答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共加行」不圆满,那么修持这些所谓「不共加行」,也不会太有利益。


共加行首先思维「暇满人身难得」,第二思维「死亡无常」。为何要做这两个共同的前行修持?目的是帮助我们放下、断除对于今生的贪恋和执着,让我们的心能够先希求、专注于来世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1-17 15:09 编辑 ]

图片附件: 2013116172653921.jpg (2013-1-17 15:09, 53.0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2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13068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1-17 15:08

接着我们再进入到共加行的后两者:思维「因果真实不虚」及「轮回的本质是痛苦」,来帮助我们进一步断除对人天果报的需求或贪恋之心,进而连对来世的希求都放下,了解「唯有得到究竟的解脱佛果,才是最真实的」。


这就是「四共前行」,帮助我们断除此生和来生的贪着,让我们能生起真正要解脱的心。有这样「四共加行」的修持后,再进入金刚乘的修持,譬如几十万遍的皈依大礼拜、百字明咒等,这四不共加行才会有意义。因此首先若你不对暇满难得、轮回是苦、无常等道理有所思维,而直接进入到「四不共加行」的话,我们心是很难有所进步的,修持也是很难有所进展的。


有些人要修持四共加行、四不共加行修行时,就会去闭关,但如果你在闭关时,对法没有坚定信心,而只是不断的记次数,为了累积次数而闭关,这样你是很难调伏自心的。


调伏自心,就是修行


什么叫做能够「调伏自心」?意思就是当烦恼生起时,你不跟随你的烦恼走,也就是说不被烦恼所控制住,就是调伏自心的意思。因此如果生起烦恼时马上觉知到,然后找到方法对治的话,就是在调伏自心,也就代表你懂得何谓修持了。


另一方面,找到了对治的方法,然后你就要安住在这种善心当中,或一种善的觉知当中,去保持或增长这种觉知、或者这种善的发心,这种都是在调伏自心。首先是生起烦恼时能够觉知它、对治它,接着就要安住在善的觉知中,继续培养、增长这种对治的方法,这是很重要的。


因此可以看到整个修持的关键都在于心上,心的工作是很繁忙、很多的。如果说「我要做四加行,那我去闭关吧」,但都没有在心上用功,生起烦恼也好、不生起烦恼也好,都不管自己的心,反而专注外在行为上,这样是不行的。


譬如说现在大礼拜用的木板做得越来越滑,大礼拜时滑得非常快,时间也很快就过了,总有一天就出关了,这时的出关会有意义吗?可能没有。闭关修持后的成果,要看到的是:心有没有改变一点了?就「修行考试」来说,是否真的及格了?例如以前的情绪很强烈,现在比较少了,对心的掌握、对烦恼的调伏也变好了,这就是闭关的功德;当你看到自己的心有所改变、觉知有所增长,这就是闭关的利益。尤其以「四加行」修持而言,这都是一个重点,因此如果没有调伏自心、没有抓到要点,那身体的礼拜或持咒都没有真正意义。


改变自己,从心开始


今天早上跟大家分享的内容,简要而言再说一次:


第一点,生起确信,强烈的想改变自己:首先要思维“什么是修行?”接着要生起确信来修持。修行不是“因为别人这么做,所以我也这么做”的一件事情,修行、学佛不是因为大家都在修这个法,所以我也去修,大家都去某个地方所以我也去,不再是这样,对学佛首先有正确认识,因为这是你透过自己去观察、去试验,知道这方法有没有用,这方法是好或坏、善还是恶、有利或有弊,了解之后,认真对待你自己,调伏自心。


你要调伏自心时,是无法依靠模仿而得到的,唯有靠自己认真实践才有可能得到,毕竟修行是自己的事情。这是整个修行我们首先要去面对的重点,唯有去认真了解,才有可能认识到。首先你要有很强烈的心想去改变,去调伏难以调伏的心,有了这种真心之后,唯有透过自己去实践才能改变。


第二点,起心动念,就是实修的起点:要知道心的力量真的很大,当然身体的行为、语言也可以累积很多的善,但重点是在于心,你随时的起心动念都是具备力量的,要试着让心思维善的事物,这是很重要的。当我们抓到要点,任何时间都从起心动念修起,那很自然其他的善也会水到渠成,譬如身的善、语的善等,也自然会积聚发生。


我们常常谈到改变、改变,但「改变」并不只是指外在,当然外在很容易改变,涂一涂会让脸白一些,衣服穿好一点,是会有些改变;但外在再怎么改变,不从心改变起,还是没意义。就好像有些人心里其实不认同或者有着负面想法,却假装地说「可以呀」。身体的改变没用,语言的改变没用,重点是心要有所改变,这才是真正的改变。


这里讲一个故事,曾经有个小官有个随从,有次这个小官想照镜子,结果一看镜子就说:“哇,这是谁,怎么长得这么丑?”就要把镜子丢掉,这时侍从也傻、说溜嘴了:“你看一次就想吐了,我可是天天看呢!”就像这个故事一样,我们有时就像是这个官员一样,以为把镜子丢掉就没事了,但其实脸是长在自己脸上,不是长在镜子上;再怎么试着丢掉外在的东西,也无法丢掉心中的恶或不善。


第三点,从心开始,改变自己:许多人可能心中充满烦恼,不去面对、不去对治,只是一味假装、压抑,其实这是没有用的。可能以为别人不知道、看不到、感觉不到,所以压着、装着,这是没有用的。你看很多修行者或者一些很善良的人,不用刻意去装,本来心就很开阔、很平静,因此他们不需要刻意去忍;但很多时候很多人修行修得很苦,这是因为刻意去压抑,这样反而不是如法的修持了。


希望大家知道:修行的重点是改变自己的心,所有的改变都是从心开始,不是外在的改变。不然只是会说自己学佛、学佛,说自己是佛弟子,但若没有抓到要点,只会说嘴,只是自己欺骗自己。现在欺骗自己,不要到死的那一刻都还在骗自己,那就太可惜了。最重要的是要去观察、好好问问自己:“我为何要学佛?”“我有没有想要从内心改变自己?”


(最后由维那师领唱〈求生净土祈愿文〉、上师长寿祈请文,在「噶玛巴千诺」的歌声中,结束第一座课程。)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