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释迦牟尼佛与诸阿大罗汉的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2-26 14:17     标题: 《释迦牟尼佛与诸阿大罗汉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与诸阿大罗汉的故事》


有一种水能涤荡你的烦恼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佛法,都来自古代的印度,来自释迦牟尼佛陀。由于他的伟大功德,佛法这种涤荡烦恼的甘霖,从最清净的法界中等流到了人间,在他的教化之下,佛法首先在印度的大地上昌盛流行,在那里,人们最先认识到了解脱、慈悲、智慧、神通、业力……
从最清净法界中等流而出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佛法都来自古代的印度,来自释迦牟尼佛陀。


超越诸毒
佛陀坚决反对把神通看作生命中的头等大事。但在能利益众生的时候,他也从不吝于施展神通。而且,佛陀还每每透过施展神通而让见闻者得到比神通本身宝贵得多的利益,种下解脱轮回之因。

释尊的名望与日俱增,引起了一位名叫千伯的外道教师的妒忌。因为他从前的许多学生和弟子都改道而投于佛教的门下。他妒忌得发狂,决定要报仇。

千伯有位学生叫帕贝,帕贝的妻子已经成为佛陀乔达摩的虔诚信徒,而帕贝好像也岌岌可危地快改信佛教了。帕贝的妻子想邀请佛陀和他的出家弟子们到家里接受供养,千伯拼命反对,但这位心地清净的妇女坚持一定要这么做。

狡诈的千伯无可奈何,就对帕贝的妻子说,“如果你一意孤行要做这傻事,帕贝就遂你的愿好了。”可是私下里,他却对帕贝说:
“如果这位新的老师,释迦牟尼佛,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具备遍知、智慧和慈悲的伟大力量,他就应该能够预知任何可能发生的不幸;如果他名不副实,那么你的妻子盲目地跟随众人接受新的教义不就是一件傻事吗?这样吧,在你家刚跨过门槛的地上挖一个大坑,里面填满烧红的木炭,上面用薄木板盖好。如果佛陀真的全知全能,他自然就不会跨过门槛来,但是如果这位新上师只是个冒牌货,他就会踩在假地板上,跌入火坑被烧死。你看怎么样?”

更狠毒的是,那卑鄙的千伯还交代帕贝在供养的食物中下毒。万一佛陀能侥幸走进屋子,过了第一关,那么第二关,就不见得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如果佛陀真是全知全能,他就会谢绝享用下了毒的食物,并且让他的弟子们也不吃。

愚蠢的帕贝很高兴。他什么也不懂,只觉得方案很周详。这也难怪,他又怎么会懂得这些教派之间的是非,更不可能去怀疑自己老师的人格。
他们的密谋被帕贝的妻子偷听到了,她吓得说不出话来。虽然她对佛陀的全知全能大有信心,但万一佛陀的弟子或比丘,修行不够深厚,看不出这个阴谋,不也会成为这卑鄙毒计的牺牲品吗?帕贝的妻子现在才看清了千伯的狡诈,她极力规劝她的丈夫。

虽然她竭力劝说,但是身为一个女人,在那个时代、那个地方,她的意见是微不足道的。她的丈夫一点也听不进去,还把她锁进一间储藏室以免妨碍计划的进行。帕贝的妻子只好虔诚地祈祷不要出事。

在供养的前一天,帕贝挖好了陷阱,并送贴子邀请佛陀和他的出家弟子们前来接受午餐供养。千伯住到帕贝家的一个房间里,好在幕后观看。
佛陀接受了邀请,当然,他预知一切将会发生的事情。佛陀对所有的弟子们吩咐:
“我们都去帕贝家接受午供,但是记住,所有人都要跟在我身后走,绝不可以在我跨过门槛之前进入屋内。”

然后,他们就全体出发了。

当他们来到帕贝家时,笑容温和的佛陀径直走入,帕贝和千伯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块木板。可是他们却看到——当佛陀赤裸的双足踏上木板的时候,连同周围宽阔的整片地板都奇迹般地化作一个美丽的湖泊,湖里盛开着纯净的莲花。天鹅、飞鸟和鸭子在水间嬉戏,佛陀每走一步,一朵光辉的白莲花立刻从他脚下升起。

目睹这奇妙的景象,全部在场的人都惊呆了,特别是惊惶失色的帕贝。当佛陀仁慈地对他微笑时,他只是手足无措地站在那儿。这位主人第一次了解到自己的愚蠢,他只好老老实实说出了千伯整个的卑鄙计谋。
佛陀耐心听完帕贝伤心的忏悔后说:
证悟的人无分别,
何来利益与伤害?
证悟者超越三毒的剧火——贪、嗔、痴,
凡火何能伤?
愚昧可怜的帕贝现在终于完全相信了,佛陀确实悲智圆满并且全知全能,而不像许多流浪的圣士和瑜伽士那样只懂一点神通。他坦承食物也下了毒,请求当场另煮新食来供养佛陀和僧众。但佛陀又以偈颂告诉他不必另换:
证悟者得自在,超越善与恶,
故无利益与伤害;
证悟者已能转化三毒有害的影响力,
贪、嗔和痴,
凡毒与我何所伤?
僧众们坐下来接受供养时,毒食都变成了甘露。
此时此刻,还有一位目瞪口呆并且羞愧难当的人,那就是躲在屋后的千伯。他从后门惊惶失措地逃走了,从此那片地区的人再也没有看到他。
帕贝把他的妻子从储藏室里放了出来,她虔诚的信心被证明了。真理获胜,邪恶降服,不信者改信。后来,帕贝和他的邻人们都成为佛陀忠实的追随者。


没有芥菜子交给佛陀
生与死,是凡夫世间的头等大事。但在佛教看来却非如此。圣者们常说:“纵使生生世世享用丰盛远超天人,并无丝毫快乐能生我心中;唯有自离轮回并使他人离轮回,方是我所唯一乐欲为!”
在耶稣ji 督500年前的佛陀时代,有个伤心欲绝的母亲要求谒见佛陀本人。她的幼婴刚刚夭折,孩子的尸体托在手上。母亲嚎啕痛哭,所有慈悲的比丘都为她祈祷。
慈悲的佛陀出来看她,以平静微笑的双眼凝视婴儿的尸体。佛陀难以言表的亲切与温和立刻感染了她。
妇人哭着对佛陀说:“至尊,我的儿子死了,您能让他复活回到我身边吗?他是我们全家的希望,我们等了许多年才生了他,现在他却被突然的不治之病夺走。您无所不知,超越生死,请您展开法力让他睁开眼睛复活吧!这么快就从我身边夺走孩子,太不公平,我们知道您神通广大,求求您救救他吧!”她衰伤地恳求佛陀。
佛陀并未立刻答复,他轻轻地触摸幼儿冰冷的眉毛,然后说:“善女人,到城里去,向每一户从没有亲人死亡的家庭讨一粒芥菜子,当你收集好这些芥菜子时,带来见我,我或许有些办法。”
妇人太高兴了,她向佛陀顶礼并恭敬地吻佛的双脚。佛陀把手放在她头上作为加持。然后妇人急急忙忙抱着孩子的尸体离开了,赶着挨家挨户去找没有死过亲人的家庭讨芥菜子。可是整整一天过去了,根本找不到哪一家没有死过亲人。人们听说了她的悲惨遭遇以后,都十分同情她,愿意给她芥菜子,可是她坚持一定要符合佛陀所说的条件。

到了黄昏她累得支撑不住了,还是没有找到一粒合乎条件的芥菜子,但是在她烦忧的心里逐渐了解到一件事。
“这不是所有众生必经之路吗?”她自忖:“所有的家庭都经历过悲痛,不只是我一个。所有的人有生也必有死,这是生命的基本事实。原来

佛陀是用这种方法来教我真理!”她顿时明白过来,于是对着佛陀住处的方向恭敬地顶礼。
日暮之时,那死去的婴孩仍在怀中,她回到了佛陀暂时的住所。虽然妇人一粒芥菜子也没得到,但她并非空手而回。她的内心已经了悟,就像那熊熊燃烧的火炬一样光明。

她一步一拜地走向佛陀,把死去的儿子放在佛陀面前,说:“慈悲的正觉者,我现在知道人死不能复生。您要我去向那些从来没有亲人死过的家庭讨芥菜子,而这样的家庭我一户也找不到。现在我明白了,真理之光已唤醒我了。请将这个可怜的小孩火化,并请为他祈祷吧,您给了我和生命一样伟大的礼物,我相信您的祈祷一定能让这个小生命投生到更好的地方,最后得到解脱与开悟。”
全知全能的佛陀微笑着应允了。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2-26 14:21

反求诸己
相同的语句由不同的人讲出来,其效果也会不同。伟大的导师们往往拥有一种“具身威德”,佛陀无疑是这些导师中极重要的一位——如果不是最重要的一位的话。
有一天,佛陀在乌鲁瑞拉附近浓密的森林里禅坐。忽然有一群愤怒而焦急的村民闯到他面前,问他有没有看到一个女人从这儿逃走。
周围的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原来,他们中有一个有钱的单身青年,前一天晚上,他宠爱的妓女发现了他藏在床下的钱,偷偷地拿着跑了,于是他的邻居和朋友全部出动帮他追捕,恰巧在这儿遇到了佛陀。炎热的森林里到处是瘴疠和猛兽,折腾了一夜,大家都已经疲惫不堪。
佛陀没有立刻回答他们的询问。等大家都安静下来以后,缓缓地开口说道:
“与其在危险的丛林里毫无希望地寻找金钱和一个女人,何不好好寻觅你们真实的自我?”
佛陀焕发出宁静、安详的容光震撼了疲惫的人们,他们忘记了原先追小偷的事,认真地思考佛陀的话。
后来,这些村民都成为佛陀的追随者。那个单身的青年出了家,并且证得了果位。

松紧要合宜
既不住于左,
亦不住于右,
这就是中道。
一段木棍想要顺河而下,
它应该如何是好呢?
印度僧人苏诺那努力地学习禅坐,非常精进。可是日复一日,却似乎毫无进步。
苏诺那总觉得自己还不够放松、不够专注,可是他越是想着要放松就越是放松不了;越是努力要控制散乱的念头,念头就越多。他的精神很苦恼,觉得在修行的道路上受到了挫折。
于是他就去请教佛陀这个问题。
佛陀没有直接回答,他亲切地询问:“你还记得你年轻没出家前是怎么调西他弦(西他是一种印度乐器,类似吉他)的吗?什么时候的音乐最美妙?是弦紧绷呢,或是弦松驰的时候?”佛陀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导师,他非常清楚每个弟子的过往,苏诺那以前的确是个乐匠。
“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尊贵的佛,中道与平衡永远是最理想的。”苏诺那说。
佛陀点点头,微笑着说:
“修禅定也是如此,年青的比丘。同样的,你必须调整你心的松和紧,慢慢地找出最适合你的情况。不要过分担心进步的问题,持之以恒是成功的秘诀。练习,练习,还是练习!”

关于禅定的修行,西藏施身法祖师玛姬拉准唱道:
只要安住于自然状态中,
为何尝试在空中打结呢?
先松松地上紧,
再松松地放宽,
不执守于一切。
当它走时,就让它走。
宽坦安住在你当下之中。

高贵广大的心量最重要
从前因痴愚,常遭人斥詈;师兄撵我走,令我回家去。
我即被遥弃,走向寺门口;因恋我佛教,实不愿离去。
佛陀及时来,以手抚我头;领我回寺中,殷勤牵我手。
佛陀施慈悲,赐我布一方;教我因布洁,习禅修观想。
我遵佛之教,于法用情深;为求罗汉果,登时入禅定。
——周利槃陀伽
扫地大师周利槃陀伽生于舍卫国一个婆罗门家庭。他的反应非常迟钝,连他父亲都无法教会他世袭的婆罗门宗教习俗。最流行的印度教圣典《吠陀经》,槃陀伽既不会读也不会写,甚至连一行都记不得。
槃陀伽的哥哥却很聪明并且博学有礼,得到所有婆罗门教徒的喜爱。当他们的老父死后,兄弟二人遇到一些佛陀的弟子,不久,哥哥就出家为比丘,槃陀伽则被认为太笨不适于出家,只好独自龌龊地住在附近。
有一天,槃陀伽的哥哥鼓励他去求阿难(佛陀的侍者)让他出家。槃陀伽说:“像我这么低能的人,不敢奢望能成为殊胜的佛陀僧人啊!我甚至连最简单的偈颂也记不住,每个人都知道我太笨了。”
哥哥很同情地鼓励说:“弟弟,在佛陀慈悲为怀的教义下,社会地位和学习能力并不重要,高贵广大的心量才是最重要的!你一样也可以入门修道的,你自己去找佛陀吧!”
于是槃陀伽很恭敬地来到佛陀及其弟子阿难面前,请求成为佛陀的弟子。全知的佛陀洞悉槃陀伽谦卑和纯净的心,就在给孤独园,要阿难尊者为槃陀伽剃度出家。
阿难教了槃陀伽这么一个偈颂:
诸恶莫做,使自己免予邪恶的思想,
众善奉行,莫执自我,
正念、正知、正命,
则能免于伤害、烦恼,
这就是诸佛教示。
3个月后,可怜的槃陀伽仍然记不得这么一个短短的偈子,而所有其他的新出家众早就把整章经典背熟了,就连当地的牧羊人也都熟知好几个这样简单的偈颂。
槃陀伽灰心丧气地去见阿难尊者,恳请能给他其他的教法及指示。但是试了几次之后,阿难发现自己还是没法教会他,只好对他说:“如果一个人无法学习并记忆任何事物,出家的目的是什么呢?”
尊者摇摇头,祝福他之后,就让他走了。槃陀伽觉得很伤心,独自一人坐在给孤独园外,一直坐到隔天,佛陀发现了他。
慈悲的佛陀直觉地了解所有发生的事情。槃陀伽禀告佛说:“世尊,我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也不是一个好比丘,这究竟错在哪里?我是有什么恶业吧?”
佛陀告诉他:“因为你上一世是一个过度骄傲的婆罗门学者。他无情地诋毁其他学者的教义,只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并假称拥有神通。所以这一世你要受缺乏智慧的痛苦。”
槃陀伽点点头说:“是啊,打我从小时,老师们都骂我蠢笨,像我这样笨的人要怎样才能摆脱这种痛苦呢?”
佛陀以偈颂回答他:
宁为智者所轻,也不受幼童之赞,
自知己为幼童者,宁为智者;
自夸聪明者,实是幼稚笨者。
佛陀决定要亲自教他。他想了想,就要槃陀伽通过勤快地打扫寺院、帮其他比丘擦拭鞋子来清除业障,同时要边扫边念诵和思考两句话:“拂尘”、“扫垢”。
“槃陀伽,你能扫寺院和擦鞋子吗?”佛陀问他。
槃陀伽回答:“世尊,我可以学习扫地和擦拭,但我实在记不得那两句法语。”
佛陀要他跟着自己复诵那简单的两句:“拂尘”、“扫垢”,一遍又一遍地一起背诵。槃陀伽总算铭记在心了,于是佛陀为他祝福后离开了。
可是当槃陀伽开始扫寺院时,他发现自己又不知道刚才佛陀亲自教他的那两句简单的话了,幸而阿难尊者还在庭院,槃陀伽就烦请尊者在他勤劳工作时,能提醒他应该要念诵的句子。在阿难的帮助下,最后,他终亐记熟了这简单的偈子,而且能—边扫地一边思维了。
扫地的时候是没有问题了,可是槃陀伽发现在擦鞋子的时候,他把刚才能背过的话又忘掉了。耐心的阿难再度教导他。槃陀伽看来的的确确是所有佛教僧人里最迟钝的一个了。
慈悲的佛陀以他神奇的力量加持,使寺院和比丘们鞋上的灰尘无穷无尽,好让槃陀伽不停地忙。用这个方法,睿智的佛陀增长了槃陀伽的修行。只要还有事做,槃陀伽就会不断地将佛陀的教诲记在心上。到后来“拂尘”、“扫垢”竟变成了他的真言。普通人嘲笑这个愚蠢的家伙,却也不得不感叹他的信心与勤勉。不过有智慧的人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比丘,虽然有先天上的不是,却仍然在认真地清除业障、寻求开悟。
槃陀伽很认真地工作,按照佛陀的交待,恭敬虔诚地扫地擦鞋。而且,他将佛陀教给他的几个字背熟以后,仿佛压抑不住地开始更深一步大探究它的意义。寺院的灰尘无穷无尽,他的觉观却在心灵深处绽放。
“佛陀说的‘尘’、‘垢’的意思是指外在的尘垢呢,还是内在的尘垢?”他沉思,“什么是外在的尘垢?什么是内在的染污?我的业障在那儿?”以这种方法,这位最愚笨的扫庙僧不知不觉地在他日常杂务中进行禅修。
有一天,槃陀伽静静地在扫庙的同时自我观照,他似乎依稀感觉到,佛陀所开示的一个偈颂很自然地在宁静的内心中升起。实际上那些句子佛陀何时说过,他根本就不可能记得,更别说要背熟它:
尘是执着,而非泥尘,智者弃之;
垢是嗔恨,而非泥垢,智者弃之;
尘垢是无明,此外无他;
智者清除此污垢与障碍,
即得解脱。
因为这瞬间浮现的偈颂,槃陀伽顿悟到,执着、嗔和痴这三毒是轮回的根本!他打破了自我的幻象和一切迷惑的根本。在场的人们惊讶地看到,愚笨的槃陀伽放声呼叫:“看见了,我清楚地看见了!敬礼世尊!”他终于透视幻象而证得开悟。
精进禅修许多年后,槃陀伽成为十六罗汉之一,广为弘扬佛陀的教法。每个人都很惊异,僧人中最笨的比丘竟能达到如此崇高的心灵成就。一次,槃陀伽阿罗汉教导12个心存疑惑的比丘尼和一大群数不清的在家人,其中12000人当场证得了不同层次的开悟。
又有一次,佛陀接受一位医生供养午餐。除了扫地僧槃陀伽外,全部的比丘都被邀请了。但佛陀却不肯进食,而是在他身旁摆了一个座位。直到这位没受过教育的阿罗汉槃陀伽被请来,坐到那个位子上以后,佛陀才开始吃饭。
佛陀亲口说,在他众多弟子巾,最擅于转化他人心念的,就是善良的阿罗汉槃陀伽——扫地大师。时至今天,据说那些无法记忆和了解佛陀教法的人,只要是全心全意地向槃陀伽祈请,都能开展他们的心智能力。槃陀伽印证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内心的开发,真诚的心灵修持远比智能知识更为重要。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2-26 14:21

比丘的金象
比丘是佛教的僧侣。迦叶佛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一尊佛。摩竭陀是北印度的一个王国,在贝那拉斯的东边,佛陀在菩提迦耶的菩提树下证悟后,常常在此处活动。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个俊美的男婴出生在摩竭陀国一个富有家庭,男孩被取名为果帕拉。在他出生的时候,一头金色的大象出现在这户人家的大储藏室内。
一位占卜师观察星象,告诉孩子的双亲说,这男孩前途伟大,金象代表果帕拉以后将大富大贵。大家听了都欢喜欲狂。
男孩和他的宠象一起长大,难分难舍,不论果帕拉走到哪里,金象都跟着他,并留下小堆小堆的金粪与金尿,令大家十分惊讶。许多人都想知道那些亮晶晶的排泄物是不是真正的黄金,但是大部分好奇的人都知道得太少,因此谁也没有肯定。许多年就这么过去了。
男孩和金象的事情最后传到王子阿阇世耳中。他垂涎那头象的财富,决计不惜一切代价要得到那头金象。
阿阇世继位为王以后,他命令果帕拉将那头神奇的象献给他作礼物,他颁布一道皇室法令:“所有珍贵的财物,例如金象,都隶属皇室拥有,不该被老百姓误当宠物。”
年轻的果帕拉着急地问父亲:“别人怎能从我这儿夺走金象呢?我们同时出生,像双胞胎一样,情同手足。”
他父亲从容地回答:“国王嫉妒又自大,他会不顾一切地去夺取他想要的东西。我们带着金象去见他吧,或许正义会得以伸张。”
果帕拉将信将疑,和他父亲骑着金象去了皇宫。当他们被阿阇世王接见时,父子齐声说:“国王啊!愿您快乐、健康又智慧。”贪婪的国王很隆重地款待他们,然后令他们退去,要他们为了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利益把金象留在正宫。
父亲牵着男孩的手,恭敬地向国王道别。果帕拉失望地转头看他父亲,父亲却平静地拉着他大步离去。
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却发现金象正好好地在庭院里等着他们,果帕拉欢喜地哭了。
父亲告诉他:“儿子,昨晚我做了个梦,梦见国王第一次骑上金象时,它被国王的重量压进地下去了,然后它就出现在我们的庭院。因为有这个预兆,所以我们今天见国王时,我一点也不担心。现在,正义的力量和神奇的象又回到我们身旁了,让我们为正义和美德而快乐吧!”
果帕拉虽然很高兴,但是看到连一国之君都要窃取臣民的财富,他对世俗生活感到彻底失望。后来,年轻人在获得他父母的同意和祝福后,骑着金象到祗树给孤独园,请求从佛出家。
遍知的佛陀不需要果帕拉开口,已经知道了一切。当男孩很恭敬地走近时,佛陀对他坚决地说:“善来比丘,已得清净!”
佛陀的话就是用来剃度比丘的。一说完,年轻的果帕拉立刻现身成一位如法的年轻比丘,顶着光头,身着黄 se僧袍,好像他从来就是一位比丘。他美丽、油亮、乌黑的长发不见了,那身平常百姓的衣服也无处可寻,一个乞食的钵出现在他互握的手中。
在那瞬间,他的心灵寂静,有完美的专注力。于是迦诺迦伐蹉比丘诞生了。
当年轻的比丘缓慢、明觉地走入森林,去做每口黄昏的禅修时,金象就在那儿等着他。他们仍然形影不离。
迦诺迦伐蹉最后悟到:所有世间追求的空幻、不满足本质以及所有财富与经验都是过眼云烟。他已从执着的最后点滴——他最宠爱的金象中解脱了。然而,金象执着于他,不肯离去。
经过更深的禅定,年轻的比丘终于现观究竟真理,证得阿罗汉果。大众开始追随他并欢喜听他温和地开示。
有一天.一些商人听说了那头金象和它的神奇粪尿。不论阿罗汉和他神奇的象走到那里,他们就跟到哪里,制造混乱。这些事件很快引起了佛陀的注意。
佛陀唤来迦诺迦伐蹉,对他说:“金象的粪便酷似虚假的金块,引起了世俗争吵的错乱情绪,并造成了大骚动,已经侵犯到僧伽平静业林的和谐气氛了。因此,虽然你并无过错,但金象必须离开。”
迦诺迦伐蹉禀告佛陀说,他自己好几次试图离开这个世间最后的牵连,但那头忠心的宠象还是不肯离去。迦诺迦伐蹉说:“我替它难过,长久以来它对我这么忠心,我如何能狠心舍弃我可怜的兄弟呢?”
佛陀回答:“众生平等有如兄弟,年轻的比丘,众生都平等地想得到解脱,不要流于偏爱。”
正觉者又告诉弟子:“你的金象是你的善果。这善业源于你几世前慷慨地供养了一座白象雕塑,那是迦叶佛为造福众生从无色界投入母胎时所骑的象。现在你可以对它说以下的话:‘我不冉需要你了,好朋友。由于证得解脱,我已经实现了生命的意义。现在,你也必须得到解脱。’对它说三次,用你的祝福和诚挚送它上路吧!这样它也能获得解脱。没有什么比帮助我们所喜爱的人从无明和执着中解脱出来更好的了。”佛陀如此说道。
仁慈的迦诺迦伐蹉向他挚爱的朋友说了慈悲的佛陀告诉他的话。金象立刻在他眼前消失了,投生到天界,最后也得到了解脱。
迦诺迦伐蹉最后成为有名的十六大阿罗汉之一,在美丽的克什米尔一带广传佛法。

一位比丘的梦
处昼多缘境,良宵记念通,遂令于睡内,重忆本时容。
——义净大师
借助梦来觉醒众生,是佛教中十分重要而又常用的方法……
伐阇罗弗多罗是北印度居桑比国优大叶国王和瓦佳德依王后的儿子,年轻时就表现得不依恋世俗事物。后来他有幸遇见了尊贵的阿罗汉迦旃延,更加坚定了放弃世俗生活的决心,于是王子在父母同意下皈依了阿罗汉。阿罗汉教导王子,为他剃度出家,然后他们就离开了居桑比国,因为俗话说:“远离家园便成就了一半佛法。”
一个晴朗的早晨,这位出家的年轻王子照例去化缘,无意中,他走进了一个小国国王普拉昌达正宫的庭院。几位妃子被这个年轻比丘俊秀的外貌和正直高贵的教养所吸引,邀请他坐到她们中间,并用王室礼节来款待他。在妃子们的赞许下,伐阇罗弗多罗自负地大谈起大慈悲佛陀成就心智圆满宁静的故事。
国王听到了这件事,也赶到庭院的大石拱门下来观看。可是伐阇罗弗多罗讲得很精彩,以至于没有一位妃子注意到国王已经驾临。国王非常嫉妒和愤怒。他对身旁的亲信老臣说:“看,妃子们对我是这样不专,现在连一个黄袍光头的小和尚都能取代我在她们心目中的位置。”
“出家人身旁围坐着妇女实在太不清净了!”老臣们一面应和着,一面命令卫兵,“国王有令,把那个和尚捆起来,打他20鞭。”
命令马上被执行了。被痛打一顿并逐出宫殿后,年轻的伐阇罗弗多罗气愤难耐,他决定要回国继承王位,招募一个强大的居桑比兵团回来消灭普拉昌达国王。
他回到迦旃延阿罗汉那里,诉说了早上的不幸遭遇。他情绪十分激动,马上就要把出家誓言和黄 se僧袍退还给上师。迦旃延劝他说:
“佛陀尊者不是一再地说过‘欢乐和痛苦、失去和获得、幸福和受苦、名望和羞辱都要平等接受,不要执着也不要厌恶……这便是远离虚幻之道’这样一句话吗?对那些冒犯自己的人应该忍辱及宽恕,不要放弃神圣的誓言去寻求报仇。”
但是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一点也听不进去,坚持要放弃崇尚和平与慈悲的誓愿,一心想要报仇。迦旃延见劝阻不动,便心生一计,说:
“那么好吧,你要去就去吧,不过天色已晚,穿越森林的路途非常危险,最好先过一夜,明天你带着我的祝福再启程回家怎么样?”
伐阇罗弗多罗答应了,这个鼻青脸肿的男孩很快裹着血迹斑斑的黄 se袍子睡着了。这时,慈悲的老阿罗汉开始运用心智力量传送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梦给他。伐阇罗弗多罗开始做梦,他首先看到自己回到家园,在父亲逝世后继位为国王。他招募军队,出发袭击普拉昌达国,顺利地将其王宫夷为灰烬,他终于完成了报复。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敌军的主力很快卷土重来,伐阇罗弗多罗的军队在恐慌中被击溃,他自己也被俘虏。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被鞭打,接着被带到皇宫城垣上的一座黑色高台上等着被砍头。
正当刽子手拿着一把巨大的两刃刀走向他跪着的断头台时,伐阇罗弗多罗突然看见迦旃延阿罗汉正在下面谦虚地化缘。他害怕极了,用尽全力大喊:“上师啊!请救救我!我错了,饶我一命吧!”
伐阇罗弗多罗被吓醒过来了。他一下子坐起来,看见上师在昏暗的卧室中,正站在自己面前。迦旃延抚摸着男孩的头,安慰他说:“不要害怕,孩子,这不过是一场梦罢了,你平安无事,就在我身旁。”
伐阇罗弗多罗开始明白了:他将要付诸实现的计划,同样也是如梦幻般的不真实。现在愤怒和报复的念头不再来染污他的心地。他心中充满了感激,向慈悲的上师迦旃延顶礼膜拜。多亏上师解救,使他辛免于一场灾祸。
迦旃延教诲伐阇罗弗多罗,万事的本质都是不真实而且短暂的。伐阇罗弗多罗后来得到证悟,广为弘扬佛陀教法,成为十六阿罗汉之一。时至今日,据说当一个人被复仇或竞争的念头折磨,缺乏一位精神导师来给他渴求宽恕的清凉之水时,他都应该向伐阇罗弗多罗阿罗汉祈请。


优婆毱多尊者与邪魔交会
优婆毱多是佛陀传承里的第四位祖师(祖师即精神领袖及传承持有者),他是一位虔诚敬信印度教的香料商人的儿子。优婆毱多因为除去了“魔罗”而获得大众的欢呼。“魔罗”是邪恶的化身,释尊本人于菩提树下证悟时即曾降服恶魔。
优婆毱多被佛教的第三代祖师商那和修压服而改信。当时两人正从河的对岸要渡到彼岸去,两人就在恒河的中央辩论起来。优婆毱多在辩论之后剃度出家。连续一周的努力禅修后,他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也就是成为一位圣贤。他成为北印度摩突罗国的最佳教师,泰极玛哈即建立于此。
有一次,优婆毱多在摩突罗地区为一大群老百姓做开示法会,邪恶的魔王波旬来捣乱。他对所有民众撒米咀咒,许多人惊慌地匆忙离去,有些人则跑来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总之,法会的秩序乱成了一团糟。
第二天,魔王很神秘地在城市里发放衣衫,许多人离开了法会去抢衣服。第三、第四、第五天,金、银和七宝石相继如雨而下,人们疯狂地在城里抢拾,最后几乎没人留下来听优婆毱多说法了。
到了祖师开示的第六天,魔王带着妻子及女儿们,装扮成天神歌舞者的华丽模样,组成一支36人的优美乐团,唱着美妙的曲子在城里的大街小巷游行。除了少数几个年纪比较大的和尚外,参加法会的人都跑光了。
优婆毱多阿罗汉终于决定亲自进城去看个究竟。他看到受迷惑的群众们为恶魔的幻象吸引,全都被眼前的欢乐冲昏了头。
优婆毱多假装去赞美这支美妙的乐团,他靠近魔王的队伍,为他们戴上花环。刹那间,恶魔和他的随从立刻变成了老弱的乞丐,穿着恶臭的破衣,脖子上挂着癞皮狗的尸体。人们十分诧异,但腐败的恶臭使他们都厌恶地转身散去,不再观看。魔王费尽心力做法,还是没法回到刚才的样子,他彻底地沮丧了。
优婆毱多祖师这时上前招呼邪恶的魔王说:“恐怖的黑暗化身啊,你为什么要欺骗我的信徒,不让他们好好听我说法?你希望他们都变得像你一样吗?”
被征服的魔王十分后悔,匍匐在有力的佛教上师面前乞求饶恕,希望上师能帮助他和家人从束缚中解脱,并引导他们走向正道获得自由。
仁慈的老优婆毱多慈悲地微笑着,同意帮助他们解脱。但有一个条件,就是他们必须答应永不再伤害佛陀的信徒,包括那些现在还没有,但未来能有幸修习佛法的人。魔王和家人郑重地发誓护持,要是做不到就不得好死。
于是魔王和他的随从立刻又恢复成原来华丽的形象。一看到自己已经恢复过来,魔王就开始怒气冲冲地埋怨说:“当年,慈悲的佛陀在菩提树下禅坐。我使尽所有魔力来攻击他,然而他却毫不受扰。今天,我们仅是跟你开个小玩笑,你就这么残酷地束缚了我们,你算是什么佛教徒呢?!”
看到魔王的怒气难以平息,优婆毱多机智地回答说:“我只见过佛陀的法身(无形的绝对本质),没有像你一样幸运,能亲睹佛陀的肉身。要是你能用奇异的超能力化成佛陀的肉身给我看看,我就会加持你和你的随从并解脱你们,使你们免于像枯叶般一再受地狱中恶业寒风的吹袭。
魔王相信了,立刻化现成释迦牟尼佛的形象,虹光灿烂。优婆毱多阿罗汉虔诚地顶礼三次,同时马上吟诵了三句皈依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优婆毱多阿罗汉对绝对的真理正道这样庄重和尊敬,以至于魔王竟无法维持他的幻化形象,同时也失去了他的幻化能力。他一下子失去知觉。然后就消失了,他的随从也都一起消失。
摩突罗地区所有的人都对优婆毱多感到敬畏。那一夜,当优婆毱多开示至高佛法时,由于不久前的内在经验,他浑身光芒四射。成千上万的人们都体悟到究竟真理的实在本质,并且从轮回的束缚中解脱。优婆毱多巧妙地利用魔王见到佛陀形象的方式来平服他,邪恶的魔王再也无法阻碍佛教徒走向自由和全知的无误正道。


提多迦终止了无谓的牺牲
出于某种考虑,印度教徒有时会将佛教视为印度教的一支,并将释迦牟尼视为印度教大神的化身。佛教徒们并不认可这种看法。其理由之一,即是佛陀在其僧团及教化,将种姓制度、牲畜牺牲等在印度教中不可动摇的内容改革一空。
阿罗汉是一种证量很高的贤士,他们已净除了所有的染污,以及所有累积的业力。所以,阿罗汉将不再堕入再生轮回的苦海之中。阿罗汉的解脱状态可以这样描述:“已经打破了如蛋壳般的无明,充满了祥和与平等,对伟大与渺小一视同仁,无欲,激情尽灭,清明常住,思想已调伏,心灵宁静而愉悦,犹如夏日艳阳下的檀香树林荫,超越了生与死,黄金与驴粪对他而言价值相当,永不再掉入世俗束缚的陷阱。”
即使在现今,印度许多宗教教系里,以动物作牺牲品来供养神,仍是相当普遍的。白色母牛,有时称作“婆罗门公牛”,从吠陀时代起,就被印度人视为神圣。《吠陀经》是人类所知最古老的宗教记载之书,它是由古印度吠陀先知们,传下来的,比现存的所有宗教典藉都要来得早。
曾经有个有钱有势的婆罗门名叫阿达帕,他每天都要宰一千头羊来祭祀。在某个特别的节日,他说,神授意他要宰一万头白牛来祭神。
正在他准备祭品时,第五代佛教祖师提多迦阿罗汉仿佛为神力所召唤,突然出现在祭坛前。无论婆罗门祭师如何努力,祭祀的火都点不着,牛群到处乱跑,根本宰不了,甚至连他们唱诵《三吠陀经》的声音都听不见了。
一个聪明的婆罗门看出这一切都是因为提多迦法力的阻止,于是他和同伴们开始向阿罗汉投掷石块,想赶他走。但所有的石头都化成鲜花在阿罗汉四周缓缓落下。
这些婆罗门原本并不愚昧,他们看到这些以后,开始对年长的提多迦生出信心。
提多迦对他们说:“喔!残酷的宗教信徒们!你们为什么要做如此罪恶的祭祀呢?你们想要得到什么?做慈悲的奉献和其他的善行不是更好吗?生肉和鲜血的奉献如何能取悦慈悲的天神呢?这就好比有爱心的父母,谁喜欢收到自己小孩的血肉为供品?”
他接着说:“在你们婆罗门教的信仰中,不是将牛视为天神一般吗?你们怎么能屠杀自己尊敬和信仰的对象!以前,你们的祖先声称吃牛的肉甚至碰触牛都是不净的,可是你们却用这不净的献祭来供奉你们的天神,这不就是罪恶和侮辱吗?你们这么做,只会伤害和贬低自己和其他的人。如果你们希望能够增长心智,那么,放弃这些邪恶无理的行为吧!”
这些婆罗门非常羞愧。阿达帕放弃了宰杀动物作祭品的念头,他带着其他婆罗門开始研究慈悲佛陀的和平理念,后来他们做了提多迦阿罗汉的学生及信徒。整个地区的人们都以行善为乐,并尊敬一切有情之物。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2-26 14:22

长老偈圣者、妇人和鱼
在公元前5世纪,有一位证悟的僧侣,年高德劭,名字叫做迦旃延(或译作卡提阿亚那)。他是阿罗汉,是全然的解脱者,脱离了生死轮回的苦海。在佛陀的弟子中,他以未卜先知的神通力著名,但他很少显现神通,只有在对教学有帮助的时候他才展现预知力。
迦旃延可以用他的神通能力,做出所有他想要和需要的东西。然而,就像释尊本人一样,他选择走入僧人的行列,每日去化缘。
有一天,迦旃延尊者在化缘乞食的时候,看到一位妇女坐在家门前,膝上抱着一个幼儿,脚边有一条吠叫的狗在转来转去。妇女正吃着一条鱼,顺手就把鱼骨头丢给狗吃。这只狗还是缠着不走,于是妇人就踢了它一脚。仁慈的老阿罗汉目睹这一幕,突然放声大笑,然后唱诵起来,唱诵的内容让这个妇女大吃一惊:
吞食着父亲的肉,
脚踢自己的母亲;
啃着父亲的骨头,
却将仇人抱在怀中喂养,
多么惊人的闹剧啊!
轮回的神奇幻象是何等的奇观!
这位具足神通的比丘清楚地看到,妇人手中的婴儿是她不久前死去的仇人转世,嘴里咬着的鱼是她往生父亲的投生,狗则是她刚刚过世,还常想念女儿的母亲来投胎……不自觉地,她吃着自己父亲的肉,将他的骨头丢给自己转生为狗形的母亲,还踢她,同时满心欢喜地抱着以前的仇人在怀中喂奶。
圣明的老阿罗汉表示:“不可思议的轮回就像水车般无休止地运转,一次又一次地装满水桶,不停地倒空,又再装满。”有谁知道我们桌上的肉是杀了谁得来的?自己啃着的又是谁的骨头?


中道尊者建立克什米尔
阿难是佛陀数十年的忠诚同伴。他在佛陀圆寂后证得阿罗汉果(解脱自在之贤士)。
在印度,当一个国王或是一位受拥戴的领导者改变他的宗教信仰时,他下面所有的追随者也会跟着他一起改变,剪去自己的头发,在传统上象征着弃绝现世生活,进入佛门。
直到今天,藏红花在东方仍是大家想寻觅的最珍贵香料。克什米尔(又作迦湿弥罗,位于印度北边藏印交界处)的藏红花被认为是最上品。
龙(半人半兽似蛇之生物,潜藏于水中)是佛陀秘密将智慧经典托付的保藏者,此智慧经典即大家所知之《般若波罗蜜多经》。此经典的保存,使后代众生获得了利益。经过数世纪之久,龙树菩萨才将这部智慧经典发掘出来,公诸于我们这个荆棘丛生的世界。
佛陀有两个著名的助手:阿难和迦叶。阿难是佛陀的堂弟,迦叶是佛陀的法嗣。佛陀之后,迦叶先一步入灭,于是阿难顺理成章地成为佛教新的祖师。
—日,阿难乘筏横渡恒河,在河中央遇见一位外道的大预言者,他的头发长长地飞舞着,一看就知道精神修持已经很成熟了,他后面跟随着500个结着发辫的弟子。
那位大预言者见到阿难庄严神圣的威仪非常敬慕,又很钦佩他的议论,便请求阿难为他剃度出家。阿难立刻在河中央变出一座岛来,把这些人接上岛来,然后用神奇的动作,一下子剃掉了预言者和他弟子们所有的长发,并教导这群人遵守佛教的戒律。这个预言者本来修持就很深,经过点化立刻成为一位完全解脱的阿罗汉,被称为中道尊者。
这位中道尊者业行圆满,可以不受生死轮回的束缚,他请求能比敬爱的传戒师阿难尊者先入寂静涅槃,这样可以不用悲伤地目睹他的恩师无可避免地入灭。
不过这时阿难尊者想起了佛陀所说的一句预言。他记得释迦牟尼佛曾亲自告诉他,将来有位叫“中道”的阿罗汉会经过一条大河,在那里从生死的波涛中解脱出来,然后将佛法传播到山脉连绵、人烟稀少的克什米尔地区。因此,阿难尊者转过头对中道尊者说:
“你不能就那样进入寂静圆寂,你必须要完成佛陀的预言。”
中道阿罗汉同意完成他的使命。不久,阿难尊者就证得了究竟开悟,示现出许多神奇的征兆和迹象,愉悦地进入了寂静涅槃。
20年后,中道尊者打算实践预言。他抵达偏远的克什米尔,双脚结跏趺坐,座位神奇地覆盖住了9条河谷。
这9条河都注入同一个湖泊,长久以来,这里都是为佛陀保护智慧经典的龙族生活的地方。他们被新来的客人激怒了,制造出爆炸般的闪电、惊人的大雷雨和大地震去袭击尊者。然而,由于他专注禅定的力量,连身上的黄 se棉袍都丝毫无损。龙族向尊者投射的巨矛、大石头和树干都散落成缤纷芳香的花雨。
“你为什么来到我们的部落?”龙族看到攻击没有奏效,歪扭着他们蛇样的肢体质问尊者。
“为了完成开悟者乔达摩佛陀的预言。”中道回答。
然后他要求龙族和当地的土地神献出他们的土地,供养佛陀的弟子们,开且将《般若波罗蜜多经》交出来给他保管,以利益众生。“我们会做这美丽河谷的好仆人,”阿罗汉保证说,“我们珍惜所有的生命如同我们自己一样。”
龙王说道:“既然是佛陀的预言,我们会献出你座位所覆盖之下的土地。至于《般若波罗蜜多经》,现在还没有到它们示现的时机。你放心,我们一样也是遵从佛陀的嘱咐。不过,你有多少弟子?”
中道回答:“有500位阿罗汉跟着我。”
龙王回答:“好!果然和预言一模一样,少一个我们都不会答应给你的。”
中道阿罗汉很高兴,佛陀的预言实现了。为了让自己在当地能得到支持,佛法能普传整个地区,他命令一位巫术师建造一座幻城叫“斯利尼噶”,他加持着这座城令它永不消失。
在这期间,许多人来到克什米尔追随这位智慧而慈悲的中道尊者。尊者从冈达玛拉山移植来藏红花,借着祈祷和祝福的力量,他使这珍贵的香料能在该地旺盛地生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此,快乐的喜马拉雅山克什米尔部落建立了,当地穿着红花颜色袍子的佛教僧人—直都很多。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2-26 14:23

吉祥的香供
供养食物或其他用品给证悟者以及他了悟的追随者,都被认为是很大的荣耀,而且是累积善业及好运的极佳方法。毗婆尸佛是远古时代的一位证悟者。在此贤劫,将有千佛出世。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弥勒佛是第五尊佛——是我们现在等待着他出世的佛。
因揭陀阿罗汉,或称为证悟的长者,是十六罗汉之一,在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后,仍继续保存及阐扬佛陀的法教。
几劫以前,有一个名叫纽美的有钱施主表示要供养毗婆尸佛三个月,随后不久,当地的国王也提出了同样的供养。
毗婆尸佛感谢国王的心意,但他告诉国王:“谢谢您的好意,不过我的饮食纽美已经提供了,您可以去供养其他尊贵的人。”
国王十分恼怒,对大臣们说,自己是国王,可连供养一位开悟者都做不到。有个奸诈的大臣想出了一个计谋。
“国王,”大臣说:“您只要在全国禁止买卖柴火,那纽美家就没法升火煮食,也就没法供养了。而我们这里的柴火成堆,供养佛再加上他的弟子,几个月都不成问题。”

昏庸的国王十分高兴,就按照他说的去做了。但是,过了几天,王宫里突然闻到了从外面飘来的强烈香味。国王急忙派人去打听,原来不屈不挠的纽美竟买来了成把成把的香投入炉中来煮食供斋,因此把全城都薰香了。同时纽美因为用了最香的饮食来供养开悟者积聚了大量功德,他每天都发愿:“证悟的佛啊!我今日有幸供养您,愿我明天也能献身佛法,圆满所有众生的一切愿望。”

由于全国老百姓的反对和纽美坚强的决心,骄傲的国王屈服了,下令取消了禁令。于是纽美顺利地完成了心愿,供养毗婆尸佛三个月的饮食。
由于这场功德,纽美居士转世为阿罗汉因揭陀尊者,即薰香大师。他总是手持一个燃着香的香炉,不论是准,看到香烟、摸到香炉、闻到香味或仅仅是听到有关这薰香的传闻都能感受到自律的德馨,获得加持,远离疾病,毫不费力地登上解脱束缚的正道。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