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星云法师:做一位“施无畏者”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6-27 14:33
标题:
星云法师:做一位“施无畏者”
人在和人相处中,最不安的就是畏惧和恐慌,所以观世音菩萨不但救苦救难,而且布施给人「无畏」。此中的意义,就如有力量的人和有办法的人,对于一些弱小无助者,给予保护说:「不要怕」;有我支持你!此种布施的精神至为重要。
因为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给予众生布施「无畏」,所以在观世音菩萨的诸多名号当中,又名「施无畏者」。相反的,世间上有的人不但不能给人无畏,反而给人畏惧。自己的语言、行为,总是能给人恐吓就给人恐吓,能够给人畏惧的就给人畏惧!这不但不是「施无畏」,反而增加社会上到处充满了障碍、打击,甚至战云密布,机关重重,令人深感危机四伏,危险难安。
语云「知人知面不知心」!人与人之间,因为不知道此人对我是有利还是有害,所以交朋友不得不提防将来的变化;招考员工,也不得不调查身世,以防备将来不利于团体。
在家庭中,长者也经常开示后辈,都是教他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家庭里的父母、兄弟姊妹,虽然亲如骨肉,有时也要有一些防备,怕你对家庭眷属造成不利;在一个机关团体里,也总是制定一些方案,以防离心份子有害于公事。甚至大如国家,也组织各种机构,实行各种防护措施,所谓保密防谍、防贪、防盗、防洩密、防破坏等,所以有调查局、安全局,乃至警备总部,重重的关防之多,就是因为对恶人、恶事,以及恶因、恶缘有所畏惧和防患于未然啊!
吾人立身处世,应有为众生施予保护的慈悲智勇。我们要发愿作众生的保护伞,不受雨淋;要作众生的手电筒,消除暗夜恐慌;要作众生的舟航,让大众能离开苦海;要作众生的家园,让他免于餐风露宿,这就如观世音菩萨的施无畏。
在这个世间上,虽然到处有圣贤善良之人,但是不可讳言的,许多贪瞋愚痴的地狱、饿鬼、畜生也和吾人同居一处,因此吾人处世,也应该学习胆量、智慧。所谓「忍者无惧」、「仁者无敌」;尤其重要的是「平常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以及「站在船头稳,不怕浪来颠」,只要自己日常遵守纲常纪律,待人处事慈悲正直,自当能够磊落做人,自然能够「应世无畏」也!
真正修行,修行在哪里修?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修,叫真修。不是说经念得多、咒念得多,那没用处,充其量是口善,比骂人好,不骂人,念阿弥陀佛,好处就这么一点点。
顺境、善缘,环境一切都好,称心如意,遇到的人都是好人,你也喜欢他,他们也尊重你,在这个缘分当中,修什么?不起贪恋;换句话说,你所修的是清净平等觉,这叫真功夫。
逆境,环境不好,障缘很多,干什么事情都麻烦,都不能称心如意。遇到的人都是恶人,都是毁谤你、侮辱你的、陷害你的、障碍你的,遇到这个,修什么?没有怨恨。顺境里面不起贪恋,逆境里头、恶缘里头不起怨恨,始终保持清净平等觉,这叫功夫。
也就是说,你有一天不被境界所转,《楞严经》上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不被境界转,你就能转境界,能转境界就是如来、就是佛,我们得学这个本事。为什么?因为境缘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你想到这个,你对佛才佩服,「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善缘、顺境那是作美梦,恶缘、逆境是作恶梦,美梦恶梦统统都是梦,都不是真的,叫你不要染着,不要受它影响,这叫真修行。所以看破、放下就是进入菩萨道的布施。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6-29 01:02
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布施一切
一劝贫者施。经济不宽裕,捉襟见肘,往往贫者难施。但是越贫越要施,因财富从施舍中来。因贫穷故,才要广种福田,广行布施。可以先从随喜赞叹开始,慢慢内心感化,自然随分随力,布施一切。
二常行布施。不可一次心血来潮,拿出相当多的钱款布施,造成这个月经济紧张,生活不便,然后又长时间不行布施,一曝十寒。我们既然发心布施,就要做到坚持,每月在不影响自己生活的前提下,分出布施的那一部分,月月有布施,积跬步而行千里,积小善而成大德。
三要正财正施。首先我们布施的钱财要来源于正处,不可用偷盗、赌博等非法途径得来的钱财布施。其次要有智慧观照,现在不少正法修行的道场都有比较完善的慈善组织,我们可以把钱物汇寄到正法道场,做到善款善用。有少数人利用布施诈骗,尽管我们发心是好的,但是也不能因为我们的善良发心,给他人造作恶因的机会。
四劝随缘布施。现在有些人执着于某项布施,比如专门放生,认为放生功德最大,又有人认为诸所布施,法施为最,所以拒绝余者布施,一定要刻印经书光碟。这都是偏执有缺,不为佛陀慈悲喜舍所提倡。对于一切布施,应随分随力,比如关于放生,人皆以为放生功德最大,但是那些道场放生园子里的生灵的饲养、救治,以及办公费用、汽车的汽油费等等杂款,也需要经费。我们行布施,不应贪功求大,真正的功德源自我们慈悲的心怀,面对众生的苦难,哪怕我们由衷的悲怀流下一滴泪,也为佛陀所赞叹。
五勿求名利。善事不留名姓,则功德犹巨。我们行布施是从慈悲角度出发,锅釜刀下,是为救它一命;刻碟印经,是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阿弥陀佛做点事,不可借此炫耀。有塑造佛像,底部刻上捐者名姓,此与在佛像上刻“XX到此一游”何异?供奉佛像,鲜花灯果,大众右绕瞻礼,汝的名姓亦在其上,何德何能受大家如佛般礼敬?汝等削耗其福,迅猛快速,谁堪与比!
六者劝布施勿求回报。财富从布施中来,但因各人因缘不同,有的未必报在今生,有的虽报,而自身智慧浅陋,未能察觉。倘一心思得,则往往因失望而对布施丧失信心。要知道因果不虚,但事无求,则报亦巧妙。唯责己发心,勿求善果,果报终自殊胜!
凡相貌端正、聪明智慧、生富贵处、乃至终成佛道,悉从布施中来,现代人,奉金为上,不知你算尽机钻营巧,财富皆是你命中所定。赢得越多,反而消耗的福报越甚,真正智者,珍粒米滴水,片纸一线,待人以宽,和颜柔语,惜已有之福;慈悲救助,塑像印经,广宣流布,布施一切,此为人中上上智慧矣!
「行般若波罗蜜者」,这就是修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多半都是指大乘菩萨六波罗蜜。这日常生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布施,要知道我们起心动念都有布施,起心动念不为自己,起心动念都为别人,这不就修布施吗?
心在修布施波罗蜜。言语,说对人有利益的话,帮助他开悟,帮助他改过自新,这些善言善语、和颜悦色全是布施。四德里面,你看「随缘妙用」,你想是不是布施?「柔和质直」是不是布施?「威仪有则」就是做好榜样给人看,不全都在布施吗?布施不一定是施财、施物,不是,我们笑面迎人对他都是布施。反面的也是布施,布施不善的,板着面孔很难看,叫人看到都害怕,那也是布施。所以布施里头有染净、有善恶不同,我们一天到晚都在干这个事情,自己不知道,果报不一样!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
我们每天所造的业对于社会、对于大众还是布施。所以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在日用平常、在生活当中,没离开生活,没有离开工作,没有离开处事待人接物。修学大乘的,慢慢觉悟了。我们走在路上看到树木花草,我们以尊重的心对它,以感恩的心对它,不都在布施吗?布施这些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这种好的布施,山河大地不会出毛病,zai 难就没有了。我们处处用贪瞋痴慢疑,来对树木花草、对山河大地,山河大地就出乱子,zai 难就发生。菩萨十波罗蜜如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何尝不如是!全在日用平常之中,你要是真会了,这叫行菩萨道。这样才真正符合大乘经教里面所讲的四种遍施,它的名字叫四悉檀,悉檀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悉就是普遍、平等的,檀就是布施。
我们知道宇宙之间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自自然然从自性里头流露出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这样的心情居住在这个地方,跟居住在极乐世界无二无别。所以中峰禅师在《系念法事》上说,「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心是佛心;「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哪有差别!所有一切境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是什么?识是分别执着,有分别执着它就起变化,没有分别执着它就没有变化。
当我们没有分别执着的时候,我们这边的山河大地跟极乐世界就没有两样。极乐世界的居民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他都没有,所以那个世界你看不到一样东西有变化。除了七宝池里的莲花大小不一样,光色不一样,只有看到这有变化,其它的看不到变化。七宝池的莲花变化从哪来?十方世界念佛的人,求生净土的,他发一个心,七宝池就有一朵花,花上还有他的名字,他念的功夫很勤,花就愈念愈大,将来他往生,阿弥陀佛就拿这个花去接引他。所以他那个花的光色、大小天天变化;哪一天他不念佛,改信别的,花就枯死,就没有了。其它的看不到变化,于是我们就知道,七宝池里莲花是看十法界六道众生他们的变化。宝池德水之外,那是极乐世界的,那个没有变化。这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的,真干的人。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6-29 15:58 编辑
]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