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明贤法师,佛说五个“不”连贯起来的修行路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7-2 15:30
标题:
明贤法师,佛说五个“不”连贯起来的修行路
大乘经论中,记载了佛陀金口亲宣的五个“不”字!
“不忘念”是《遗教经》里边儿说的;《大乘起信论》里面说了一个“不变随缘”;《八大人觉经》则说了一个“不念旧恶”;《维摩诘经》说了一个“不请之友”;最重要的,是《华严经》说的“不忘初心”。这五个“不”字啊,都很经典,而且都是经典中说到的“经典”!
“不忘念”的这个“念”,所指的是正念——不要失掉“心”。心要在这里,心不要飞了、不要跑了,不要太过昏沉,也别过分掉举,也不要过分地执着外境;要能专至一处,心能“守志”——心要能够守住自己所在的目前的这个色身、能守住自己的意志。别让魂魄分离了:“魂魄”“分离”是个什么道理呢?《楞严经》里说,人有“情”和“想”。“情想均等”是人(人性),“情重想少”是畜生,“想多情少”就是飞鸟——飞在天上的那些动物,皆系果报如此。人也有魂和魄:如果“魂重魄少”,那是做天仙了;如果“魄重魂少”,那就做鬼,做鬼王、大力鬼王。一个人办企业,我们为什么用“魄力很大、很足”来说他?“能办事,但是缺乏提升的因素”呢?我们便说他“但是没有灵魂”?魄重魂少,就是能办事,但不知道为什么办;魂多魄少,就整天妄想联翩,异想天开。为什么称作“异想天开”呢?因为他就只是“异想”,天天四处游荡,如同驾驭鲲鹏,每天十万八千里一样,像大鹏天翅鸟一样,到处妄想,但办不成事。“魂”和“魄”的这个问题,和咱们的“念"有关。咱们“念”的持守之关键就在乎“均衡”,念均衡则“情想均等”, 念均衡则“魂魄均等”,都能够比较平衡地持守在这不偏不倚之“念”的“中”性状态上,不离这个“中”。不过分悲,便不会过分“沉惰”,不过分喜,便不会过分“高扬”,这是“不忘念”的真义。“不忘念”,念在哪里?念就在这个不上不下,不偏不倚,非情多,非想多,不偏于魂,也不偏于魄,在叫做“当下即是”的这个地方,这是我们心要待的地方,如果待不稳,上下漂移,就上下调整使它稳定,安住于此,这就是“不忘念!”
还有一个“不变随缘”,它是一定要基于“不忘念”的。念已经忘失了,飘了,飞了,那还怎么“不变随缘”呢?就是说,别人有千方百计,你没有一定之规,世间财货,肯定是要被别人牵过来、夺过去的,你的心念就被别人引夺了——被人夺走了。这个“不变随缘”,一定要“任你千方百计,我有一定之规”。有个主心骨在这儿,有一个“你自己可以去把握的”在这儿,才可以“不变随缘”!
《八大人觉经》中说了一个“不念旧恶”。这“不念旧恶”也依然要以“不忘念”和“不变随缘”作为基础。如果没有“不忘念”和“不变随缘”的心理上的基础,想“不念旧恶”是很难的。一看到这个人,就觉得对别人发不起火来……就对某人有火,那,“不念旧恶”就不可能了——他以前有点什么不好招人愤怒的事儿,你都想起来了……。为什么能把别人不好的事想起来呢?原因就是“他飞了”,他的念头在想过去的那些事,没有守在现在这个位置上,没有把握当下——他回到了回忆当中,没有留在当下,所以他“念旧恶”!
以“不忘念”、“不变随缘”、“不念旧恶”为基础,《维摩经》里的这个“不请之友”,就从内在(心理)的构建向外拓展、向外完善到对外人的帮助上去了;由内向外,就成为了一个帮助他人的契机。怎么帮助别人呢?如果能够平等地,在关注自己的生命状态的同时,对他人的生命也有同等水平的关注,你就会做“不请之友”。——别人没有请你帮这个忙,你发现他有某个困难了,你会帮他把这个困难解决掉。他不请你,你也来,这叫不请之友;他不请你,你也跟他好,这叫不请之友。这很重要啊。这个“不请之友”的力量,从哪里来?从内心里来的。因为可以“不忘念”、“不变随缘”,可以“不念旧恶”了,才可以做“不请之友”。念了旧恶,怎么做不请之友啊?……所以,要由内,逐步逐步地向外拓展开来!
这“不请之友”已经成就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不忘初心”。“不请之友”并不是主动地给别人做一个狐假虎威、狼狈为奸的朋友——要不忘初心。虽然做了“不请之友”,但我们是为了关注心里的朋友,是对于个体和他人的生命同等在关注,同等地在爱惜、同等地在珍惜,像这样,我们来做不请之友,而不是庸俗的。可以有比较世俗的一面,但是主题没有变,没有忘初心——帮他人的念头、良好的初心,这个用心没有变掉。最重要的,还不是“变没变”的问题,而是“忘没忘”的问题。如果说一个人根本就没有忘失过、常常都能提点起来当初的“那一念”,那么此人就会很如法、为人处世就特别懂得怎样去安置、安顿自家身心。这一念能够提得起来,为人就会比较纯粹、不那么受染污;染污的多,变化的多,初心就容易忘失得多。“不忘初心”,还是要有前前后后的这些基础,并且能够时常回顾、经常提点当初的“那一念善心”。初心是很重要的。我们看人、和人之间打交道,刚一见面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以后自己经常跟这个人打交道的基本的形态、基本的态度。经常如此——这就是“缘分”、这就是因缘的问题。我们的菩提心、我们的求道之心,也是要这种因缘来进行提携、进行贯穿。我们的菩提功德,就像一颗一颗散落的冰葡萄,由这个“不忘初心”贯穿起来,就可以一颗连着一颗吃得很甜美!
从《阿含经》看出来,佛在世时的比丘,平时除了托钵乞食,或是听佛说法以外,一日之中就是宴坐、经行,修习止观,内心恒时如理作意、愿求圣道。常常静坐修止观,能改善自己的思想、调伏内心的烦恼,使令自己的贪心、忿怒、愚痴逐渐消灭。如果不静坐修止观,纵使出家一千年,贪瞋痴不变动,还是老样子,就失去出家的意义了。所以,我对于中国古德安排上早晚课的这种规定,不完全同意,我主张多静坐!
静坐,不只是修奢摩他的止,还要修毗钵舍那的观!久远以来强大的散乱烦恼习气,我们初学者奢摩他没有力量,花了很多力气还是不能调伏;结果因为不能调伏而放弃,坐在那里不是打妄想、就是打瞌睡,乃至不愿意静坐了,这是不对的!如果修止不相应,可以用以下方法对治:第一、念大悲咒三遍乃至二十一遍,或者把《金刚经》在心中默念一遍,然后再修止。第二、一开始盘腿坐,可以先修几分钟的止,时间不要长,然后就修毗钵舍那观。
一、无常观:思惟自己的生命体分两部份,一是生理,一是心理,从这两部份修无常观。
二、无我观:当然先要学习无我观的内容;《瑜伽师地论》中,关于修无我观的数据非常丰富,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修习。
三、不净观:无常观和无我观,是直截悟入第一义谛的方法!但是我们无始劫来的贪欲习气很重,未成圣道之前谁也不必耻笑谁,都还是有问题的,这就要修不净观来对治。我们在《瑜伽师地论》中学过不净观,把那一段文背下来,静坐时,先修三分钟的奢摩他,然后就背不净观的文。反复多背几遍,然后思惟不净观文中的义。思惟几遍都可以,然后再修奢摩他;这样奢摩他可能会好一点,妄想会减少一点。
四、苦观:除了无常观、无我观、不净观,也可以修苦观。这等于诃斥自己的习气!自己的习气为佛陀的正法(四念住)所诃斥后,力量稍微被折伏了多少。在一坐之中,若能修三分钟,或者顶多五分钟的观,它就有多少力量;之后再修奢摩他时,就能安住一段时间,或者五分钟,或者能安住一刻钟。之后把修观的文重复背诵思惟、思惟背诵,然后再修奢摩他。这样,妄想就被折伏了,就容易寂静住。妄想折伏而能寂静住,奢摩他就容易有进步。
常常修不净观、苦观、无常观、无我观,你的智能会增长。怎么知道呢?就在日常生活中看出。不管遇见什么事、什么人,在什么情形下,说了什么样的话,你的毗钵舍那观(正念)能现前。我们的贪瞋痴就是因为久远以来熟了,遇见什么境界自然地就这样活动;而正念不容易现前,就是因为不熟。但你现在能常常修观,早晨到大殿静坐修毗钵舍那观,中午也修,晚间继续修。久而久之纯熟了,不静坐时它也容易现前。若有人来赞叹:“你这个人有道心很用功修行!”立刻你的无常观、无我观现前,能以如理作意观察,不会生欢喜心。这样的反应,就不是一般的凡夫境界了。如果人家毁辱、轻视:“你修行是装模作样,那里有道心呢?”你还是用四念住来对治,有正忆念、有清净心现前,瞋心就不动。种种的毁辱、赞叹,反倒是修四念住的增上缘,这样不是很好吗?
如果你不修(或不常修)四念住的毗钵舍那,而奢摩他也没修好,别人赞叹你、毁辱你,还是原来的老习气在作用着,随时欢喜、随时忿怒,甚至过了好一段时间还念念不忘。那么虽然出了家,在佛学院住多少年了,完全没有改变自己的思想。失掉了正念,随着别人的舌头转,别人教你哭你就哭,教你笑你就笑。你能知道这是错误的吗?能有惭愧心吗?若是时时修止观,奢摩他、毗钵舍那有进步了,偶然失掉正念,很快会知道不对,发惭愧心:“我怎么可以随着他人的舌头转呢?”轻视我,我不介意;赞叹我,我心亦不动。那么,这就是有一点进步了。
我们出家人要有理智!出家是个理智的行动,不是感情上的行为。你离开了父母、兄弟姊妹等亲爱的人,是违反世间情感的事。但是为什么要离开?因为要求圣道!这就是理智压倒了感情的行动。可是出了家以后,不加强理智、不加强般若智慧,一点也不能进步,这不是太不合道理了吗?那又何必出家呢?所以,自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贪欲心很强?或是常常发脾气,有一点事就忿怒?有缺点时,一定用智慧来消除。
修行人的“三个禁区”
和一个出家的同参探讨修行路上的注意事项:
1、不贪名闻利养:名利心是苦,平常心是道;
2、不在身体上下功夫:身为苦本,法性常乐;
3、不陷入人情世故:人情是束缚,放下得解脱。
不贪名闻利养:不要把修行当做事业来做,信誓旦旦要做出一番成就,美其名曰“弘法利生”,无非是期望让人刮目相看,贪图手头宽裕;须知“调服自心,断除烦恼”才是无为法,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有为法。
不在身体上下功夫:不要刻意养生保健,贪生怕死;也不要自讨苦吃,拼命折腾。要行中道,借假修真。
不陷入人情世故: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
世间浑杂事,苦空无益;山水闲云游,自在解脱。
外面风雨大,轮回路险;浪子早回家,风景如画!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7-12 18:24 编辑
]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