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从缺点的人身上找出优点,这就是修行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1-19 01:00
标题:
从缺点的人身上找出优点,这就是修行
济公和尚喝酒吃肉,其他人就告状给方丈,要把他赶出佛门。方丈说:佛门广大,能容下他。济公不住寺院,但他还是和尚,没有被赶出佛门。虽然济公是示现,但也可以说明佛门的心量。
出家人住的地方叫做丛林,好比一个林子,丛林允许善良动物的存在,也允许猛兽的存在。大树,小草,都能找到还是细菌都能找到他的空间。正因为各类众生,都有他的空间,森林才能称为大。人工的盆景,甚至连虫子都不允许生存,但盆景永远只是盆景,是小心量的,成不了气候。
做人也要如此,要包容各类的人的存在。在佛门中,禅师接见的人,有帝王宰相,也有强盗土匪,也有善男信女,也有强盗土匪。禅师待人,都能心平等,才见到禅门人的广大。如果一个人太爱憎分明,那怎么能佛门广大呢。
上次去普陀山,因为房东实在凶悍,我就有些生气。其中有个师兄,他讲了一句话,让我印象太深了。他说,这个世界上,各类习气的人都有,要学会看淡这些分别。这个师兄修的很好。我想起来,人不能太强烈的善恶分别,善恶太强烈了,终究是分别念。要包容众生的缺点,这样修行才能圆融。
夫妻之间吵架,常为了对方缺点而吵架。人因为有缺点,他才是真实的人。如果你的对象是个圣人,你会怎么样呢?圣人只是适合我们磕头,而不适合和他平起平座啊。观音菩萨要度化妓女时,也要变成一个妓女,和妓女一样的缺点来度化他们。所以说,告诉自己,有这个缺点,是好的。
每个人都有缺点,但他作为人,总有优点,比如你的先生,或者你的上司,或者你仇人,他一定有优点。修行是修什么,就是从一个满是缺点的人身上,找出他的优点。这个是要修行的地方。找出优点,就是寻宝,知道吗?佛告诉众生都有佛性,可见众生都有宝,你看,畜生何其多,但人何其少。可见做人不容易,都有他的优点,找优点就是找宝。
但说实话,能善于找宝的人,这个人善业很强,他内心光明,才能看到光明。那如果我们只会看到别人的缺点,就要好好忏悔了,是善业弱了。中医讲,看优点,也是吸收阳气,人善业强时,就喜欢吸收阳气,看到优点,看到世界的美好。好比说天人看一碗水,是甘露,是天人善业的感召,其实一碗水还是一碗水。但地狱道众生,因为恶业的缘故,看到水就变成铁水,变成火。这就是恶业。
第一等的人,看不到对方的缺点,只会看到每个人都是佛。第二等的人,要包容对方的缺点,学会从缺点里找优点。怎么找呢,比如说有个人做小偷,三更半夜去偷,换一个角度讲,他也有知耻之心,还不敢光天化日下。这就是缺点中找优点。那如果只会看缺点,找不到优点,那就很痛苦了,这就是下等人了。
佛弟子做事,要珍惜福报,但千万不要吝啬,不要计较。
现在人买东西,都喜欢赶上打折扣时,或者常关注哪里打折扣,然后把时间花这个对比上面,这也是一种计较。一个东西,如果能承受,就买下。也不要对比来对比去,这样很污染内心。每个产品的存在,都有价值,只是审美观不同。厂家不会生产一个垃圾出来买。如果我们占了便宜,内心还很开心,这样就不好了,这不是富贵的心态。富贵的心态是布施的心态。
人在没有安全感时,会追求外在,包括衣服,首饰。衣服容易买的到,但人内在的气质,就要好好的修。比如我师父,明理师父,他修禅宗的,走路起来,很有禅和子的味道。这就是他修到骨子里去了,那我想,如果我穿出家人衣服,估计也没有那个味道。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气质,内在的气质。
修行人要修内在的气质,一直注重外在,表明我们内心空虚,不知道什么填补,就只好往外求。上次听师父说,有个富翁,坐飞机都是坐经济舱,吃饭也很简单。当一个人内心富贵起来时,外在的需求和计较,就越来越少了。
禅宗在中国能铺开广阔的市场,是因为禅宗提倡内心的财富。证道歌说的,贫衲子,口称贫,实则身贫,道不贫。身上穿着百纳衣,内心常怀无价珍。每个人要丢性,也是修到身贫道不贫。身贫,不是说一个人很贫穷,什么都没有了,像乞丐一样。而是说一个人不在注重外在的享受,对外在物质的享受已经能放下了,然后挖掘内心光明的宝藏,就是服务众生,奉献众生,圆满人生的宝藏。这就是身贫道不贫。
佛教组织中,作为领头人,要看高,看远。不管是组织放生,印经,建寺,还是其他种种,只要是善的,我们都要去赞叹他,也许做的有缺欠,但我们仍然要随喜赞叹。来观音寺,你修地藏经,我也赞叹,修普门品,药师经,阿弥陀经,都赞叹。不要搞对立,不要觉得末法时代,只有这个最好。这样格局就小了,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哪怕你不念经,但能做善事,也要赞叹。乃至你不做善事,能好好照顾家庭,也要赞叹。你吃素,我也赞叹,不吃素但能不杀生,我也赞叹。佛子讲的,别人的一毫之善,都要随喜,这是佛弟子应该有的心量和眼光。
做佛教,不要帮派主义,山头主义。比如你赞叹净土宗好,但也不要说他宗不好。只能说众生根器不同。这个时代,杀业很重,众生恶业越来越多。所以,只要有善的,都应该去随喜和赞叹,而不是去批评他。
网络上曾经见到许多对高僧大德的批判,或者对弟子规,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玉历宝钞的批判。说是外道。这是不好的。这些古人著作的东西,只要能利益人心的转好,我们都要赞叹他。因为佛弟子,只有一个目的,让社会更好,让人心更能积极向上,恶人都能成为善人,善人都能增加信心。这样大家都好起来,才算很好。要有这个眼光。
记得星云大师在演讲中,提到吃素的问题。大师说: “皈依佛教,是很简单的,吃素不吃素,都没有关系。”大师一辈子走了全国五大洲,他的生命的格局,和普通人不一样。好比很多人都执着,蛋是荤的还是素的这些小问题,或者执着吃素的问题,每天只为了小问题在搞修行。但大师想着是,如何让更多人接触佛教,净化人心,大师的生命格局,不在是自己的寺院,自己的团队,自己的信众,而是整个佛教,乃至整个社会人心的教化。这就是修行者应该有的心量。
好比说,厦门有许多学佛团体,有法师组织,有居士组织,很多。不管怎么样,都应该互相赞叹。你赞叹我,我赞叹你。厦门人福报很大,年轻学佛的人,但像偏僻的地方,根本没有这氛围。我们要赞叹,也要珍惜。佛教讲的,要六和敬,首先要无诤,这不仅是内部的无诤,而且对外也要无诤,佛教是个大家庭,不是小心小量,是搞好自己这一块就好了。对于社会人,都要大家好起来,那佛教徒之间,乃至佛教团体之间,更要如此
。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