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教授取舍之道 《忠言心之明点》忏悔要义颂授课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6-1 16:13     标题: 教授取舍之道 《忠言心之明点》忏悔要义颂授课

教授取舍之道 《忠言心之明点》忏悔要义颂授课



晋美彭措法王 著


益西彭措堪布 译

诸佛一父童子相,但念亦除三有暗,
红黄文殊持剑者,祈散于汝吉祥花。
暇满难得寿短促,业果无欺轮回苦,
数思维于世圆满,更无希幕依出离。
世法佛法诸功德,究竟心要即善心,
无此无望他功德,此心庄严恒执持。
智慧如目戒乃足,欲至增上定胜洲,
离则独无行方便,常时并运此二分。
少为父母所自在,壮为上司所自在,
老为儿孙所自在,愚无自在甚苦恼,
是以常当具自在,如同善财常啼传,
希求依师依教授,恒依无怯之勇毅。
浊时命促疾病多,种种恶缘风遍吹,
难穷教理网边际,当以诀要调自心。
总之行道随作何,念与正知谨制心,
常为自心之善师,一切所作当具义。


聪慧求脱丹增师,劝请如是而撰述,翁随童至歌舞场,自疲成他耻笑因。然而学子初相识,为满其愿久相处,五台圣境净刹中,胡乱人口胡乱言!阿旺罗珠聪美撰。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6-1 16:17

《忠言心之明点》忏悔要义颂授课资料


自心明界无垢水晶镜,若为忽现障尘悉掩蔽,
深明等持影相难现故,四力白布精勤以拂拭。

此颂明示忏悔五大要义:一、于何处还净,二、所净之体性,三、未净之过患,四、能净之对治,五、教诫勤净治。

一、于何处还净

自心明界无垢水晶镜

贪欲、嗔恚等诸障尘还净于何处呢?自心光明界——如来藏远离以见世间之心思维、言说事及无事等。从本体空分而言,即如同第二转法 lun所诠,具三解脱之法界,离绝一切戏论;从自性光明而言,即如同三转法 lun之密意,无为而住,智悲力功德法尔自成而住,此并非自体不空之谛实,亦非如兔角般毕竟无之空无,而是现空无二的法界自住,即于此处还净也。对此,以白色晶镜即无垢晶镜之相状表示。

二、所净之体性

忽现障尘

以“忽现障尘”宣说。所净诸垢并非于心之自性中本住,即以增减自性之客尘忽然而现,即如空中浮云般。因缘所生的自无始轮回以来所集起的自性罪与佛制罪,障碍生起觉受、现证的彼等诸业,是以“能令明镜自体不现的尘垢”而作表示宣说。

三、未净之过患

若为悉掩蔽,深明等持影相难现故

以“若为悉掩蔽,深明等持影相难现故”宣说。由于彼等十不善业等罪障,界之自性被完全包藏或已被掩蔽。若不作净治,则障碍后世增上生及决定胜解脱,能令心于三恶趣中受苦。且此生也对内心生起深、明,即圆满、生起二次第之三摩地,而作障碍。亦即此明界如来藏之自性中,本来无垢,然以忽现的彼等障,则能障碍见彼,此等持以影相之色而表示,以明镜若为尘染污,则难以如实现前故。因此,于忏悔净治,应当精勤。

四、能净之对治

四力白布

以“四力白布”宣说。那么,能净彼等罪障的对治为何者呢?一,于往昔无始所作诸不善业,多起追悔,即破坏现行力;二,为净除所集起的彼等业,修空性即趣入无我光明法性,深极忍可本来清净,及如念百字明等诸殊胜陀罗尼,读诵经等行善者,此即对治现行力;三,受禁戒已,于彼等罪,不复再作,为遮止罪恶力;四,依三宝及菩提心后,消除罪业而令减薄,为依止力。如是由四力能令罪障,消尽及减薄之故,即是对治。以“白布”即“无垢之布”表示之。

五、教诫勤净治

精勤拂拭

以“精勤拂拭”宣说。如是由四力对治作净修,则产生如是利益:如同《业辨》中说:“已造极猛诸业者,由呵责自己将令薄弱。以极为忏悔及能作净治,彼等将极为从根拔除。”《妙臂请问经》云:“如黑暗中燃灯光,能遣黑暗罄无余。千生增长诸恶暗,以念诵灯能速除。”《亲友书》云:“先时虽放逸,后若改勤修,犹如云翳除,良宵睹明月。孙陀罗难陀,央具理摩罗,达舍绮莫迦,翻恶皆成善。”
如是所说,定业的诸业也根本不受异熟,或今生中仅以头痛便净除生恶趣业。若生恶趣,亦如球落地疾起般,以及须受的大苦、长期苦转成小苦、短苦。
因此,凡是自性罪及别解脱、菩萨、密乘的誓戒有失坏处、未净罪堕的尘垢者,当以“四力白布”精勤数数擦拭。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6-2 13:21

忠言心之明点忏悔要义颂讲记

晋美彭措法王 造颂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自心明界无垢水晶镜,若为忽现障尘悉掩蔽,
深明等持影相难现故,四力白布精勤以拂拭。

此颂明示忏悔五大要义:一、于何处还净,二、所净之体性,三、未净之过患,四、能净之对治,五、教诫勤净治。

一、于何处还净

自心明界无垢水晶镜

贪欲、嗔恚等诸障尘还净于何处呢?自心光明界——如来藏远离以见世间之心思维、言说事及无事等。从本体空分而言,即如同第二转法 lun所诠,具三解脱之法界,离绝一切戏论;从自性光明而言,即如同三转法 lun之密意,无为而住,智悲力功德法尔自成而住,此并非自体不空之谛实,亦非如兔角般毕竟无之空无,而是现空无二的法界自住,即于此处还净也。对此,以白色晶镜即无垢晶镜之相而作表示。

“贪欲、嗔恚等”,指由无明力现起的各种虚妄障垢。净除之后,还净于何处呢?就像乌云消尽于何处呢?消净于无云晴空。也即是指明空法界。所以说自心的光明界——如来藏,是净除各种障尘之处。所谓消尽客尘而成佛,就是指无余显发了自心的光明界。它在众生位也一点不缺地具足,因此是本来成佛。即如来藏并不是由修行新生的法,而是本来现成的妙体。只是先前被种种障尘遮蔽而不显露。后来证见了本性,消除客尘障蔽,本性的力用就自然显发出来。这种法尔元成的德相,就用“光明”二字表诠。这光明界就是心的本体。一切现起的心只是这光明界的幻用,就像从大海现起水波那样。

那么,它的体性如何呢?首先,如来藏不可思议,不是妄识所行的境:


“远离以见世间之心思维、言说事及无事等。”如来藏不是见世间的心思维、言说的境,不是心缘相、言说相。也就是它不住一切边,不观待任何法,也因此不可思议。“事、无事等”,表示一切相对的二边 ,这些都是妄相,实相中没有,因此说“远离”。


“见世间的心”,就是指见到色、声、香、味、触、法种种世间现相的虚妄心识。“世间”,指时空所摄的各种因缘生的现相。对于这些现相,我们的眼睛可以见色,耳朵能够闻声,鼻子在嗅香,舌头在尝味,身体有觉触,意识能知法。这些识非常活跃,能够这样分别那样计较,可以进行各种思量、推理、言说等等,好像无所不能。其实,这些见“世间”的心都是虚妄的。因为,见世间的心只是一种衡量妄识前现相的能量者。它只能对于世俗生活里的各种现相、事件、规律、作用等等,进行观察、分析,然后建立概念,进行论述,发展出一系列的言语、理论等等。最多只是知道这些幻梦里的事,根本缘不到绝待的本体。


就像古德所说:“太末虫处处能泊,独不能泊于火焰之上。众生心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般若。”“太末虫”指细菌,它什么地方都可以住,却独独不能住在火焰上。这是比喻分别心处处能攀缘、分别,却独独缘不到般若。这里说的是实相般若,也就是绝待的光明界——如来藏。
《圆觉经》也说:分别心无法测度圆觉境界,就像萤火无法烧须弥山一样。轮回心只能生轮回见,不能入于如来大寂灭海。一切思维等都从妄心而起,妄心无法缘真实。所以运用思维来辨明

佛境界,就只能像空花又结空果那样,只是辗转的妄想而已,一无是处 [1] 。


这里的“圆觉”是指本自圆满的正觉,它不落于任何相对的二边,即绝待。所谓“二”指世俗,既可以总的说是“能、所”,又可以说一切观待假立的二边。由于最初一念的错认,在心前立了境,之后出现了能所对立,就落在“二”里面了。这个范畴里的一切都是妄现。所以,我们每天都活在世俗的迷乱当中,误以为心前现的各种相都是真实,然后就缘着这些假相不断地分别、思量、言说等等。而光明界并不是某种对境,也不偏在心上,不住任何事、无事等二边。由于它是不二的法界,所以分别心根本测不到它,也说不到它。


对于此光明界,佛经中也称它为真心、真如、如如、法界、圆觉等等。它就是众生和佛出现之前的本来面目。众生和佛都是观待而立的假法。观待迷惑的众生,才安立觉悟的佛。而本性上没有妄相,没有生灭、增减、来去、一多等等……总之,没有任何二边的戏论。这上面也没有什么众生和佛可得。


我们现在迷失了,落在幻梦当中。法界原本不住任何相对的二边,它是绝待的,圆融的,是不二的,又是周遍的。但我们却执著心前一时一点的妄相为真实,结果心一直住在这些幻相上,就入幻梦了。虽然入了幻梦,但从没有离开它,只因为落在迷妄当中,不能自返,对这一点叫做“远离”。这样不断地现起妄相,心里也认为有这样那样的法,口中也不断地说。而这些全是世俗,都是如迷梦般的虚假的法。


我们现在就落在这里面,而妄念不断地起作就叫做业。并且,由于错乱惯性的力量,本来没有的法会不断地现起,这就叫做轮回。它的力量不断加强,本有的光明界就会有而不现,本无的幻尘法却会无而显现。


但是,光明界本来清净。这种清净,不是跟染污相对的清净。而是这上本来没有任何观待假立的法,这叫做本来清净。或者说,任何没有因缘造作的客尘法,没有任何无明现起的惑、业、苦等杂染法,原本就是这样一尘不立的体性。也因此,再怎么起妄,都染污不了它;再轮回多少次,它上面也没有生死。而且它是明知的体性,所以叫做“明界”。其中,“界”指一切法的生处或本源。所以我们常说,一切“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而所谓“成佛”,也就是恢复本性。你认得了这个,知道自己原本是佛,就能回归。换句话说,这不是修成的佛,它原本就是天真自性佛。


傅大士说的“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也是指它。只不过随迷染缘就现出各种生死幻境,随悟净缘就能回归本来。并且,由不同的染污程度分出六凡法界,从不同的回归程度分出四圣法界。对于这个本性,迷了就是众生,悟了就是佛。


同样,六祖初到黄梅见五祖时说的“唯求作佛”,也不是新生个佛来作,就是指恢复本来。所以,他开悟时连说五个“何期自性”,也是指本来如此,并不需要新造个什么。一切造作的法全部随因缘而现,都是观待而起的法,无法以自己的力量安住一个刹那。都是虚妄的事,不能当作真实。


所以,我们首先应当明了自己的本性,这就是需要还净之处。所谓“还净”,并不是原本不清净,现在要把它变清净。只是最初一念入迷,之后一切二取现相的体性都叫做“杂染”。对于虚妄分别的消失就安立为“还净”。还净也只是恢复本来,也就是“归无所得”。并不是新得了什么。


成佛并不是要从外面去求。向外只会越走越远,越求越得不到。因为,最初入迷的时候,就是一念向外攀缘,立了法见;之后不断地奔逐,波波浪走;结果轮转了一世又一世,始终无有了期。现在既然要回归本来,就不必再向外求。正所谓“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你不要向外寻找,不是在时间、空间上,必须经历多少劫,或者越过多远的路才能到达。其实,回头就是岸。一念迷叫做“此岸”,一念悟就是“彼岸”,这中间没有实法可得。只要歇掉妄心,回来就是了。古德也说:“不用求真,唯须息妄。”自性原本就是,哪里需要求什么真?只需歇下妄心,歇即菩提。不然的话,就还会一直在幻梦里沉沦,还要受各种虚妄的苦。


总之,“还净”就是净除错乱,还归清净的意思,也就是把由妄心现起的一切迷乱消除。这里没有实法可消除,不过是一转一觉而已。迷了就不断地做梦,觉了幻梦就没有了。这也不是先前有后来变成没有,而是它原本就没有,“息妄归真”而已。这样就了解了“还净”的涵义。


于何处还净呢?于如来藏中还净,它就是光明界,即自心本有的光明。这光明就是般若,从中能够起现无边的妙用。一切的灵明妙用都是它。它是万法之主。迷惑时,就从中变出无量的惑业苦。了悟后,就显发无量的智悲力。


这就是本来具足常乐我净涅槃四德的法界。它不落常断二边,从没有任何断、续的相,就叫“常住”;没有相对的苦乐客尘相,因为本来没有迁变苦相,就称为“大乐”;也没有人我、法我,就叫“大我”;没有相对的染净,从本来没有杂染,也没有相对杂染而立的清净妄相,就叫它“本净”。这是本来涅槃,本身就是这样常、乐、我、净,所以叫自性,叫本来面目。它绝离了一切边,不是心所缘的境。根本没办法用分别心揣测,根本不是言语、思维所能了知,即所谓的“凡有言说,皆为戏论”,“举心即错,动念即乖”。所以说,没有你开口处、缘取处。你一
起心、一攀缘就已经错了。这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自己证到才能明白。


佛成道时就是证了这个如来秘藏。因此说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如果问一个人:“你有没有智慧?”这个人大概会说:“没智慧。”其实这是很滑稽的事。众生本具如来智慧,怎么能说没智慧呢?只是一般人往往会把本具的智慧,跟世智辩聪混为一谈。他认为,聪明、伶俐,能说、能辩就是智慧。能说会道,见风使舵,有种种计谋、智巧,这些叫做智慧。当然,这些也是本来智慧的起用,如果跟无明和合,那就完全用错了,成了颠倒恶慧,让人长劫陷入苦厄的罪魁祸首。如果能正确使用它,作各种发明、创造,利人利世,那也是本性的妙用。但如果你分不清,执著有为的妄心是无为的智慧,那就很难见到真正的智慧。所以,为了体现甚深尊重的缘故,古德译经时很多直接用“般若”,而不翻成“智慧”。其实“般若”有体有用,用此方的名词难说尽它的涵义。


古德常说:“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其实,法身、般若都是表示本性的不同名词。黄花、翠竹表示事事物物,全都是本性所现,或者说就是本性,就是般若。但世人并不了解这一点。比如问一个人:“你吃饭、穿衣是大智慧吗?”他就回答不出。其实,这就是本性的神用,怎么不是智慧呢?如果你能认识“用不离体”,就知道穿衣吃饭、言语动作无不是智慧的用。懂了这一点,就见到桌子也是智慧,风也是智慧,声音也是智慧,吃喝拉撒无不是智慧。
世尊以一大事因缘来到世间,那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的知见就是它。天下的祖师“见自本性”也是见到了它。它就是人人本有的爹娘,是万法的根源。它才是真实的佛法。佛出世说法的本怀,唯一是要让众生开示悟入此光明界。为了这件事,设立种种权巧,这叫“为实施权”。也就是以种种教法来引你回归。佛初成道,七七日默然不说法。也是表达真正的佛法无可言说,微妙难思。但是为了让众生明见本性,还是以悲心施设各种方便教法,引你一步一步返回。但这些也无非黄叶止啼而已,能让众生接近真实就可以了,其实并不是真实的法。真实的法唯一指自心光明界。


为了引导众生见此光明界,世尊从第二转法 lun开始,就直接用教法来指示它的空分和明分。
“从本体空分而言,即如同第二转法 lun所诠,具三解脱之法界,离绝一切戏论。”第二转法 lun说到如来藏本体空性,也就是具三解脱的法界,远离一切戏论。


“空”指无有任何是此、是彼的自性,如同虚空般,无有实法可得。或者说心前现的一切相全是空性,真实中根本没这些事。像是一多、常断、有无、来去、善恶、凡圣等的自性,全部得不到,因此说它是空性。


既然是空性,也就没有任何相可得,并且不成为心所缘的境。南岳怀让禅师说:“说似一物即不中。”“中”是符合的意思。你说它像个什么,是个什么,就已经不符合了。它并没有长短方圆、青黄赤白等的任何相,也不属于过、现、未的某个时分,东、西、南、北等的某一个方分。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实中无相可得。


而且,本来没有什么因果法,所以也没有果可愿求。或者法性本来现成,体性上无欠无缺,不必求什么所得。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4-6-2 13:26 编辑 ]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6-2 13:22

这就叫做本具空、无相、无愿三解脱的法界。“本具三解脱”,这不是说先前有什么实法系缚你,后来从中解脱出来。“空”,也不是原本是实法,后来让它成为空性;“无相”,不是指本来有相状,后来把这些相状消除,变成无相;“无愿”,不是说原本有果可求,只是禁止你去求。法界本来是空性,无相,也没有什么果可愿求,所以叫做“具三解脱之法界”(这个“解脱”,是本自解脱。换个方式表达,就是这里本来没事,本来清净,本来涅槃,这里本来无法可得、本自太平等)。

这是“离绝一切戏论”的。凡是口里所说、心里所缘的法,真实当中都没有,所以叫做“戏论”。“戏论”这个词很好,可以从中体会到这个范畴里的事全无实义。就像骂人时常说:“你全是戏论!”“搞什么戏论?”这就表明毫无意义。懂了这一点,知道凡是口中能说、心里能缘的都不是真实,这样人才能歇下来。不然的话,你总是认为语言、思维里的事有意义,就永远歇不下来。


要想真正修道,首先就要见本性。否则一切都落在虚妄当中,轮回就没办法了结。而且,所谓“见空”,也是指见它,“见明”也是指见它。空和明这二分,只是为了初学者容易理解,而施设的一种说法,实际是不二的。所以也叫做“不二法门”。也就是时时处处都是它,没有别的。由于它平等、绝待、圆融、不二,所以也叫做“一真法界”。所谓“一切皆法身”,也是这个道理。它原本纯真无妄。只是由于你一念迷惑,入了幻梦,而不能发现它。一旦发现它,见到了本来面目,就回来了,也就没事了。也就是“归无所得”。


在第二转法 lun的渐次教法当中,首先只说到空,也就是要晓得本性上没有任何边,没有任何戏论。但是,一般人学教时,只认为外面的法是空的,却不知道自己的本体就是空性。像这样,归不到自己的本性上就很冤枉。所以,很多人都在一个小小的片段里转来转去,始终没办法圆融。这样的话,整个教就很难透彻,不晓得多少年才能悟到。


圆教根机的人,就很容易悟到圆融不二。这样就来得快。不然的话,很容易犯支离的过,也就是只落在一个小的片段上。更严重的,就只认眼前一个个妄相,在这上面不断地分别,其他一点也不知道。


当然,光说二转的空性还不够,进一步佛讲了三转的光明。


“从自性光明而言,即如同三转法 lun之密意,无为而住,智悲力功德法尔自成而住。”诸佛证得究竟后,自然显现出无边的智悲力功德。这无量的自性功德法,就是如来藏本具的德相。


就好比一盏油灯,它上面有色、暖、光、香等等,这些都是油灯本具的德相。同样,自性也不是顽空。虽然它了无一相,无法用语言描述,用心识揣测。但它时时处处都在显露,而且具有无量无边的妙用。


所以,它的体是微妙难言的。而从名言上,又可以根据它的显现、起用,安立内具各种德相。也因此就知道,它其实是智慧的本性,因为处处有这个灵知,时时起无量妙用,可见这不是顽空,更不是断灭,而是具足恒沙功德的大宝藏。对于它,可以安立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大圆镜智、法界体性智等等;又可以说,它具足法、报、化三身,或者再加体性身、大乐智慧身等等;或者,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等,这些你都可以去建立。凡是它表现出的德相,都可以建立起来。所以说自性本具恒河沙数功德。


总之,从它绝离一切戏论,没有任何二边的相,叫做空如来藏;从自性上具足无量无数的德相,就叫做不空如来藏。由于它不是因缘所生,所以永远不坏,这叫“金刚体性”,或者“无为而住”。“无为”就是并非因缘所作,没有任何增减、变异。“而住”,是指自性原来这样如如而住,没有任何动摇的相。由于这是性体上法尔自成,或本来成就,从不失坏、亏减,也没有任何增加,像这样就是“法尔自成而住”。具体这上有多少种功德呢?尘说、刹说、炽然说、无间说,尽未来际也演说不尽,就因为它是无限无量的。也因此叫做“无量恒沙性功德法”。这又全
摄在智、悲、力三者当中,因此说“智悲力功德”。这就是“自性光明”的涵义。


“此并非自体不空之谛实,亦非如兔角般毕竟无之空无,而是现空无二的法界自住,即于此处还净也。”这样一个光明界,既不是一种实有或假有,也不是一种空无。


它离一切相,没有任何此者彼者实法体性,所以不能说它实有。同时又不是顽空,更不是像兔角那样的毕竟无或断灭空,因为有灵知,能随缘变现,妙用无边,所以根本不住空、有两边。


傅大士在《心王铭》里形容为“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就像水中的盐味,看不见、摸不着,没有任何色相可得。但你一尝,就能感知到咸味,这是比喻本非空无。这就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妙体。你说它有,寻找时却丝毫不可得;你说它无,恒沙妙用历历现前。


它不是一个顽空或但空(不是没有明分的空,没有灵知妙用的空),也不是像兔角一样,落在断灭空当中(不是完全灭了的空)。同时也不是实有,不是一种可得的法(不住在任何边上)。它完全绝离了戏论,任何此者彼者的定相都不可得,也不落在任何时方所摄的某一分相上。


这就是“什么都不是,什么都能现”。也因此,根本无法给它定相。如果它固定在某一种相上,那就成了实法,就死定在那里了。这样怎么可能变现一切呢?除了那种定相之外,什么也显现不了,但它可以现起一切相用,可见这是离戏的妙体,一切边不住。这就是“现空不二的法界自住”。也就是说,这不是由因缘让它这么住,而是法尔如如本住。“住”也只是名言的表达,其实没有任何能住、所住。法尔如是,从没有断、续的相,就叫“自住”。


这光明界就是还净之处。最初由于一念无明,迷头认影,把自心现的影相执为真实;之后缘境不断地起惑,不断地分别、计较、攀缘、逐取,从这里就出现了惑业苦。就像入了迷梦一样。尽管这样迷惑颠倒,光明界却恒时不增不减,不会受任何破坏。其中,入生死迷梦,就叫做杂染或障垢。寂灭妄现,还归本源,就叫做还净。所以,并不是空间上从此到彼叫做还归。而是迷了就入生死,悟了就是还归。即所谓“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诸法本来清净,原本就是如此。这里任何相对的相都没有,所以也叫做“绝待真心”。


“对此,以白色晶镜即无垢晶镜之相,而作表示。”对于这样无垢的光明界,这里用白色的水晶镜,即无垢的水晶镜来作表示。


水晶镜有两个相:一是清净,就是本身没有一点尘垢,或者没有任何红黄蓝绿等相,这表示本来清净,里面没有任何二边的相。二是光明,它同时有一种明的相。也就是什么相也没有,却有了了灵知的明分,并不是顽空。


古德常说的“净裸裸、赤洒洒”,就是指它的清净,任何相不可得。但同时又不是顽空,它有明分。这叫做“明空不二”。所表诠的就是自性光明界。


这里用譬喻表示,是因为它没有一切所缘的相。“表示”,就是用一种表示法指示本性。这是弦外之音,让心有灵犀的人在指示下会取本性。见世间的心能所相对,所以,妄识能够取这样那样的相。但真实中,一切相对的二边全然无有,所以它超越了一切心所缘、语言所表诠的相。也因此称为不可思议。所以不能执著在任何相上。


譬喻也只是相似的诠表。应当言下知归,消归自心。否则的话,又执著水晶镜有一个空间,或者是一种物质的相状,已经离题万里了。


白色水晶镜就表示自性清净的法界。也叫做自性涅槃,或者称为“本来清净”、“自性光明”。


而“清净”和“光明”也只是名言上的表达,不能执成有分开的两个体。法界本自不二,没有任何“二”可得。这只是为了方便初学者理解,才先说“空”、再说“明”,实际是不二的。证得时也不是只证单方面。


这明空不二的法界就是三世诸佛的本源,也是众生和佛本来平等的本体。对于它,“迷即众生,悟即是佛”,众生和佛只是迷和悟的差别,就像喝醉了酒和酒醒的差别。这上面没有任何二边的戏论。本来就是如此,只是人愚痴不知道。诸如圣凡、染净、苦乐、有无等一切二边,丝毫都不可得,这叫做“绝待”。懂了这一点,才知道本来无佛、无众生,也无染净、增减等等。


并且,法界本来圆融。因为它是绝待的,不落在任何一点上,也就是不住任何一边,所以是圆融。也因此,光明界圆摄十方三世的一切法。时间、空间等全是众生的错觉。就真实来说,“无二亦无三”。真正证得了它,就回归了本来。


总之,它就是纯真无妄,圆融不二的本来法界,也就是我们的本性。它就叫做原始佛、法身、如来藏。(这一次讲上师如意宝的《忠言心之明点》非常殊胜,加持力极大,大家要好好学。观修班要重点辅导、讨论,来消化这些很深的法义。这有很大利益,因为这是法王上师最重视的教言。)

[1]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盘,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花。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花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6-4 10:49

上一次我们讲到“于何处还净”这一科的内容:

所谓“还净”,不是说它本来不清净,后来通过修行等的方便让它成为清净。要知道,虽然由一念迷惑,落在生死迷梦当中,但本有的清净从未失去。所现的这一切妄相,在真实中丝毫没有。这上面一定要断定。


断定之后才知道,一切都是迷梦,都是妄现。所谓“妄现”,就是指根本没有。不是说真实中还有一种虚幻的显现。如果这样认为,就还落在执实的见里面。其实,一切抉择为空性的意思,就是说它本来没有。


佛法的关要就是“知无、知有”。也就是知本有,知妄无。“妄”指客尘。就像刚才说的,由一念无明所幻起的一切迷梦都是本来无有。这个“无”也是彻底没有。所以,不要认为现起的幻相虽然不实,但仍然有它虚幻的存在。很多人常常喜欢说诸法无实、虚幻等等。但从他说话的语气来看,其实根本不懂得虚幻的涵义。他心里还认为虽然不是实的法,但有一种虚的法,也就是还执著一种幻的“有”。这样根本没办法息灭一切法见,证得空性。


相反,如果你能识得它本来没有,就能真正息灭一切法见,也就能完全放下,再没什么执著。像是染净、凡圣、有无等等,都是法见,真实中根本没有。这样之后,再见到任何事物时,心里都能完全确定是幻事,一点不去执实。所谓“一切不住”,就是这个道理。


像这样,真正达到“一切不住”时,自然还归本有。就像《金刚经》所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诸相”,包含幻心现起的一切戏论。无论是佛相、法相、染相、净相、善相、恶相、此相、彼相、高相、低相等等,凡是心所缘的事,都属于这里说的“诸相”。


就像镜子里现的所有影像都是虚假的。现出美好、清净、庄严等的像,只是假相;现出丑陋、污秽、鄙恶等的像,也还是假相,没有两样。像这样,对于心前的一切相也应当一概认定是虚妄。虽然这里会现出高低、美丑、善恶、染净等各种各样的相,但任何一种都是虚假的。不是说一部分真实,一部分虚假。


这样你就知道,妙体上没有半点尘,它是本来清净。就像水晶的镜子一样。它的“清净”,是说里面没有任何相可得,这才叫做本来清净。假如有一点相,比如你说本性具有善相、圣相、净相等等,那都成了一种虚妄,不能叫做本来清净。因为这时的“净”已经成了跟“染”相对的“净”,成了客尘的体性,而不是不变的本性。


这妙体虽然了无一相,但也不是像兔角一样的顽空、断空。“断空”指一下子灭掉了,什么也没有。“顽空”指一种冥顽不灵的空,没有明分、没有妙用。但是,本性时时处处都在起妙用,它上面具有无量无数的性功德法。


我们常常用“零”来表示它。正因为它是零,没有任何定相可得,所以是无量,是无穷大。这种“大”是绝待的大。也就是根本没办法说,只能用一个“大”字来赞叹。很多人认为,在有量的范围里才能说“大”,岂不知无量才是最大。所以“零”是最大的。正因为它没有任何可限定的量,一切才能从中现起,才是不观待任何有量的“大”。“说似一物即不中”,就是这个道理。你不能认为它是此是彼。其实它远离一切戏论,没有任何固定的相,又能说它是什么呢?
而且,就在它什么都不是的同时,还能显现一切妙用。因此说它具有无量性功德法。并且这无量的性德本体也是离绝戏论,任何一种本性的功德都无可言说。所以也称它为“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大宝藏。


它就是灵明佛性,就是本来面目,是不被任何时空妄相所拘的生命的本源。也就是自性光明界。“光明”不是眼前所对的光明,那些都是相对的幻影,都是假的,不是你的本来。“界”,也不是我们想像的,某个范围里的某种界限。由于它是万法出生的根源,是诸法之母、众圣之源、染净之本,一切无不从此出生,所以称它为“界”。


佛经中说:“法身流转五道名为众生。”其实,法身从未动摇,只是从它一直陷在迷妄里回不来,而假名为“流转”。我们众生就迷失在虚妄的轮回幻梦里,结果法身本具的恒沙妙用就现为无量无数的惑业苦。并不断地妄念相续,这就叫做“众生”。


什么时候一念觉悟,梦境一消,顿时就回归本来。六祖悟道时连说五个“何期自性”,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本性是现成的,不是因缘做成的,它是原本如此的。妄心一息灭,法尔自住的真性就显露出来。因此,成佛不是外求,自性本来是佛,向外求佛果只是一种错乱,只会越求越远。


所以,上师在这里明确说到,还净之处,就是指自心光明界。业障等都是客尘、是幻梦。等净除了它,回归本有,自性光明现前,就叫做成佛。


需时时净障也是这个道理。神秀大师说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就是指自心光明界。其中“明镜台”,就如同这里说的无垢水晶镜。“心如明镜台”,就是指自心如同明镜般本来清净,随着迷、悟的因缘,幻起种种轮涅万法。“身是菩提树”,指你本身就是菩提,就是圆满正等觉。只因为一念迷惑,起了妄念,之后不断地发生各种虚妄的造作,就出现了“尘”,也就是自心入了幻梦。现在为了现前本来清净的光明界,就需要“时时勤拂拭”。也就是要时时保持觉照,妄念一现起,就要净除它。不然以妄念的错乱力,会障蔽现前本来清净的光明界。


所以,修行人时时要注意起心动念,常常观照不迷失,这就是修行的要点。因为,如果堕在无明中,让妄心放逸、散乱,不约束身语意的行为,过去的业障也不励力忏悔还净,这样会导致业越积越深,也就很难开发本性了。像阿底峡尊者这样的大德,也是时时防护自心。传记里讲到,尊者每当发现自心犯了密乘戒,即使走在路上,也会立即停下来,拿出曼茶盘修法忏悔。这就是“勿使惹尘埃”的具体表现。


种种业的错乱力量都会障蔽本性开发。如果不加以修治,就会在虚妄的幻梦里不断地堕落、沉沦。当深陷罪业深渊,无力自拔的时候,就必定堕入恶趣,这是非常可怕的事。好的修行人虽证悟诸法空性,但更加谨慎地取舍因果,也是这个道理。


总之,要想彻底还净业障,首先要在见解上:一、知真本有;二、知妄本无。“本有”,指自心光明界是大无为法,人人原本具足。不会因业障等出现任何失坏、增加。“本无”是说,一念迷惑幻起虚妄的现相就像梦境一样,无论出现多少幻相,现的时间有多长,也全部像空花一样丝毫没有。


知道它本来没有,就不再担忧业障消不了。因为,假如业障真实,已经混在本性当中成为一体,那肯定没办法拔出来。也就没办法彻底清净业障了。但实际上,业再怎么现,本性丝毫不会被染污。只是从它现了之后,自性被蒙蔽,无量性德无法显露,而假说被它染污。其实本性从未染污。


所谓“一念回光,即同本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像是常说的“千年暗室一灯能破”,“百辆车薪一火能烧”,都是指这个。意思就是,业障等的幻相再多,由于它虚妄的缘故,在因缘合到时,就能破除,还归清净。不会因为幻梦的时间太长,而无法消尽。可以这样来体会:比如你在睡梦里,做十分钟的梦,和做三个小时的梦,要醒的时候,都是刹那间就醒来了。因为梦境都是虚妄的,真实中根本没有,也就不会因幻梦的长短而有能否醒来的差别。同样,生死大梦正做的时候就了不可得,梦醒的时候,也不是消了什么实法。所以,不会因为它是一个长劫大梦,就不能一时顿醒。所以,只要一觉,立即还归自性,恢复本来清净。

二、所净之体性

忽现障尘

以“忽现障尘”宣说。所净诸垢并非于心之自性中本住,即以增减自性之客尘忽然而现,即如空中浮云般。因缘所生的自无始轮回以来所集起的自性罪与佛制罪,障碍生起觉受、现证的彼等诸业,是以“能令明镜自体不现的尘垢”而作表示宣说。

这一段开示了所净的业障是虚妄客尘性。用“忽现”二字,表明不是本有。以下分段解释:

(一)区分自性与客尘

“所净诸垢并非于心之自性中本住,即以增减自性之客尘忽然而现,即如空中浮云般。”“并非于心之自性中本住”,是说客尘不是在自性中本来安住的法,就是自性里没有它。心的自性中本住,就像火中的热性、水中的湿性那样,没办法从中分离出来。而客尘法并非在心的自性中本住。这就像污渍不是衣服上本有的,如果是本有,那就跟衣服不二,也就洗不掉它;或者,如果除了污渍,连衣服也一起除去了。又像梦里显现的法,不是性中本有的,如果是性中本有,那就无法息灭。


“增减自性”,就是它是一种增减变异的自性,比如有变厚、变薄、变重、变轻,或者更加染污、更加清净、更加苦重、更加清明等等。“忽然而现”,指原先没有,因缘和合时忽然现起。“空中浮云”是比喻。意思是,浮云不是虚空自身上本有的法,不是与虚空不二,因为浮云有相,而虚空没有相;浮云有生灭,而虚空没有生灭等等。从这里看出浮云是跟虚空完全不同的法。与此类似,客尘不是自性中本有的法。浮云有逐渐浓厚或减薄的增减变化,比喻客尘是增减自性。


客尘的涵义在《楞严经》里说到:比如偶然有一个人来到旅馆住宿或者用餐,吃住后就走了,并不会常住。如果是主人,就常住不离。像这样,不住的叫做“客”;常住的叫做“主”。又像雨过天晴,阳光照在缝隙中,会看到光柱里有很多尘埃上下摇动,虚空却寂然不动。像这样,寂静的叫做“空”,摇动的叫做“尘”。以上说到,“客”是不住,“尘”是“动摇”,而本性是常住、无动无摇的[1]。


因缘所生法全部是客尘,全部是虚妄的。“忽现尘障”就是这个意思。它有动摇、生灭、来去等相,所以它就是尘,就是客。


比喻对应的意义是:世间的现相,全都观待心而现起。有了心的造作,才会有心的变现。轮回里的一切因果现相都只是无明妄现的幻事,没有丝毫实法可得。


由于这些现相是观待因缘而起,所以只是因缘和合的那一刹那忽然显现,过后就一无所有,所以说不住,只是客,只是忽然性。所以不是主,不是本性。这叫“忽然一现”。而且它会随着因缘变动,发生各种增、减变异。有所谓的生灭、来去种种转变,就像银幕上的影像不断迁变那样,所以是动摇,只是尘。所以不是寂静,不是无动摇,不是本性。这叫“增减自性的客尘”。

[1] 《大佛顶如来万行首楞严经》:骄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佛言:“如是。”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6-4 10:50

(二)业是妄心造作,故是客尘

“因缘所生的自无始轮回以来所集起的自性罪与佛制罪,障碍生起觉受、现证的彼等诸业。”


一切时空里的现相,无非因缘合成。只是缘聚时显现一刹那的影相,过后了不可得。只是人不晓得这些事是虚妄的,就不断地分别计较、追逐求取,发生各种造作,这些都是癫狂的行为。

世人一直被妄相蒙骗,在这里面不断地建立各种意义,进行各种取舍。还会考虑:怎样才能把这些改善得更好?让它们的作用变得更多?并会为此做出各种努力。等到他自以为会积聚因缘来创造它,或者能够控制这些假相时,就认为已经有了大智慧。之后会非常努力地创造因缘去实现这些,让它现出更多更好的相。其实,这些都只是人们的妄心在错乱地进行分别,根本不相合法界理体。


像这样迷在现相中时,就会造下各种的业。一切因果的根源就是妄心。


这些虚妄的造作,如果以我执为根源,由此引生的一切行为都叫做有漏业。这些造作全部基于一种私我的欲望,也就是以满足自我为根本。这样的妄心自以为有智慧,认为这样造作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事物。


其中,如果一心想求得今世的安乐,由此就会不择手段,甚至通过损人利己的方式去做。这样就会积下杀生等的恶业,就会出生非福业的业障。


如果想求得后世的安乐,懂得“善有善报”等的因果律,就会通过上供下施等去谋求来世的幸福。虽然他会做一些利他的事,但他心里还是为了自己得到快乐,只不过造作的方式高明一些,懂得只有付出才能获得安乐果报。这样他会积下布施等的善业,就会出生福业的业障。


还有些人认为追求外在的五欲乐受很不值得,不仅过程非常辛苦,而且得到的安乐受用太低劣,尤其最后还要落在痛苦当中,有各种过患。所以,他选择从内在引生的喜乐。智慧更高的人,还会舍弃内在的喜乐,求取无苦无乐的境界。这样,他们会修习禅定,就会形成不动业的业障。
上面讲到的非福业,会障蔽人天善趣的安乐,其他福业、不动业,会障蔽解脱。


小乘行人观见无我,证得人无我空性,由此止息了一切私我的欲望。因此,他在一切时处当中,都不会缘“我”发生造作。因为没有我,就不会在“我”上建立得失成败等等,遇到怎样的境缘都不会执著自我而起烦恼,这样就止息了一切有漏业的业障。但是,由于没有证得诸法无我,所以他还会执著有法。也因此,小乘行人安立极微和刹那是万法的实相,叫做胜义谛。这种障碍更微细,它虽然不会障碍善趣和解脱,但会障蔽本性的开发。也就是说,只要这种缘法起的心没有寂灭,就见不到无二法界。


这一切都叫做客尘,无非是基于一念无明而起的各种或粗或细,或苦或乐的妄现。所积聚的一切造作都是业障。这些业障就像浮云遮蔽虚空的本面一样。但是,它们原本没有,只是一念无明,结果就入了幻梦。在这里似乎感觉有很多生灭、来去、增减,又好像有苦乐、有染净等等。但这些都是相对二边的虚假的法。


什么是相对二边呢?就因果法来说,果唯一依赖因而成立,没有独立自性,因也如此。所以因和果是一对,离因就无果,离果也无因,都是观待安立的假法。这样就能认定,因和果显现的当下就了不可得,只是一种客尘体性。


所以,对于业障,上师用“忽现障尘”四个字来说。“忽现”就是客,它有障蔽的作用,就叫做“尘”。但业障也是本来没有的。


就像梦里显现的一切,只是一种错乱的幻现。醒来就很清楚,梦心是假的,它所变现的事也是真实中没有的。识透了这一点,对梦中的一切就自然放下,而不会执著它。其实,世俗生活里的一切都是白日梦,跟晚上做梦完全相同。也因此,轮回是长夜大梦。


了解生死是假的,就知道从中现起的一切业障,即所净的垢染,都并非实法。由于它们是虚妄的,所以一觉悟就会消失。或者在缘起上出现对治时,就会发生转变。业障都是客尘,不会一成不变,你的心怎么起,它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你能够见到本性清净,它们就会消失。如果你暂时没办法证得空性,也可以借缘起的力量去改变它。就像衣服上有很重的油渍,在因缘上以洗衣剂、水,再配合手的揉搓等,马上就能清除干净。


懂得缘起,发起对治的因缘,就会发生转变。像这样,只要懂得空性和缘起的道理,就能进入如理的忏悔了。也就是说,明了净障的运转机制,或者深极忍可本来清净,或者运用其他对治法消减它的力量。


一旦懂得业障只是像迷梦那样虚幻的客尘,就确信它能净除。就像认识到梦里现的种种恐怖境界,都只是错乱,就很容易消除怖畏。如果能明见这是空性,就可以不受障碍。由于这些现相只是一念妄心所起,所以妄心一歇,根源上断了,所现的相也就自然消失。


所净的障垢不是心的本性里有的,所以正现的时候也是一无所得。因此比喻为空中浮云。虚空本来离一切相,暂时的因缘聚会,忽然就现起了白云。但去寻找它时丝毫也得不到,这叫做“无基离根”。或者观察它到底从哪里来?结果根本没有来处。先前没有,一刹那就现了。正现的时候,寻找它的住处也了不可得。消失后,追查它的去处,同样一无所得。这样就知道,寻找它的来处、去处、住处完全是一种错乱。因为浮云本不可得,只是一种忽现的假相而已。


从这个譬喻遍推一切有为法,应当一概决定它们的体性。所以,从无始轮回以来,由身口意集起的无量无边的自性罪、佛制罪等等,全部都是客尘,都是忽现的虚妄法。虽然在不断地生起,但生即是无生;也在不断地显现,但现即是无现。都只是一种妄现。

(三)业障碍觉受和现证

虽然浮云般的业障本不可得,但因为它是虚妄分别的体性,以错乱的作用,就必然障蔽对本性的觉受和现证。就像尘垢虽然不可能影响到水晶镜,但是以它现起会完全掩蔽水晶镜,连丝毫的光明清净本相都显不出。


就像“五阴炽盛苦”的道理,有漏蕴完全覆蔽真心。在无始至今的无量时间当中,就像虚空当中一直浓云密布,没有一刹那透出一线光明,就使得本有的清净、明朗的虚空从没有露出过。我们众生的心就是如此,一直陷在迷梦当中,刹那刹那不断地现起虚妄的现相,陷在生灭轮转的错觉里,就见不到不生不灭的本性。


本无的幻尘不断显现,本有的虚空就不见。这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真实的。一直生活的这个世间境界,怎么会有假呢?这一切耳闻目睹的现相不都是真的吗?其实,这就是你把本无的法执为真实,所产生的幻觉。由于幻相现得太密集,连一刹那窥见本面的机会都很难出现。所以,你一直不知道本有的光明界是什么,就一直把这错乱中的一切现相当成真实,把四大假合的身认为是自体,把因缘现起的妄念执为是自心。哪晓得空寂是自体,灵知是真心。 “空寂灵知”就是自性光明界。见性成佛就是指见到它,而不是妄心。


我们一直在虚妄中讨生活、求实义,这就是根本的错乱。不仅不知道这些是假的,还在里面不断地增益出无数的分别,发生各种逐取的妄动,这叫“从迷入迷”。这里有各种业相,都叫做业障。而这一切业障都只是忽然现的妄相。所以,无始以来在三界六道里轮转,不断地行善造恶、享乐受苦等等,这一切全都是梦。幻梦正现的时候,就遮蔽了本面,自性光明就显不出来。


这样就知道,虽然不是实法,但从现相上确实在长劫当中完全掩蔽了本性。就像一个正常人忽然入梦,去了很多地方,见到各种恐怖的境相。但他本来好好地躺在这里,根本没动过。只是入迷的时候,发生错乱,由错乱的作用导致不见本性,由此假名为“掩蔽”。


错乱的作用有重有轻,这些都是缘起法则。错乱得越深重,离开发本性就越远,错乱已经薄弱下来,就开始接近开发本性。这时你也会主动返本归元,开始回归,往自己的本性靠近。法界有一种染净缘起。受净法熏陶时,自性就逐渐苏醒,逐渐回归。受染法熏习时,就会越来越错乱、狂妄、颠倒。这就是幻起的业的缘起力。


后面说的“四力白布精勤以拂拭”,就是这个道理。你往善的方面去做,去对治障垢,像是发菩提心、信解空性,对以往的造罪深生追悔、下决心截断业根、依止金刚萨埵等等,这些就是回归自性的路。这时你的心就开始觉醒,开始从迷梦中回来。


虽然自性罪、佛制罪都是虚妄的法,本不可得,但缘起的作用不会失坏。心中起了这些业,背离本性而行,这些颠倒的造作就会成为回归自性的障碍。如果内心随顺本性而修,积聚顺合本性的因缘,就能逐渐回归。忏罪,就是把过去的错乱习性一概否定,一概翻转过来,不再顺从内心的无明。


无明也有业果愚和真实义愚。如果在业果上错乱,违背因果规律,就会深陷恶趣,长劫无有出期。真实义愚是说,对于人和法执为实有,这会让你深陷轮回。现在,我们一定要反破过去的迷乱、颠倒,从此觉悟过来,痛改前非,才能走上回归自性的路,才会开始出现修法的觉受和证悟,最终还归本性。


总之,颠倒造作不仅会受到因果律的惩罚,还会障蔽本性的开发。所以叫做业障。懂了这个道理,就要“精勤拂拭”。也就是你要时时内观自心,当现起任何不如理的心念、行为时,都不随它而转。这样才能从业障的缠缚中脱离出来,才能消除迷乱,显发自性。


“是以‘能令明镜自体不现的尘垢’而作表示宣说。”这里用“尘垢”来表示业障。说明尘垢不是镜子本体,它丝毫也没有渗入水晶镜当中和它混为一体,否则无法拔除。


一方面,正因为业障是虚妄的,所以无论起多少妄,也不会对本性产生丝毫影响,也就是本性从没变过。另一方面,因为妄心的错乱,也就必定障蔽本性。如果你还随顺它,跟法界背离,就是自暴自弃,自甘沉沦,这会导致你长劫陷在迷梦中,不见自性。只有不再随它而转,时时忏悔,净除错乱,才能回归本来。


虽然尘垢不会入到镜子里,但它一出现,镜子的明空本面就现不出来,也就是本有而不现。所以它叫做缠缚,叫做障蔽。这是表明,虚妄的尘垢有作用力。世俗的缘起律丝毫不爽,如是起心,如是造业,就如是起作用。


行善就得乐,造恶就感苦,有业障就障蔽觉受和证悟。一一心有一一力,就有一一作用。大体上看,如果你随顺悟净缘,就会越来越接近开发本性;如果你随顺迷染缘,就会成为极大的障蔽,陷在非常厚重的无明障碍当中,就像水结成冰那样。


所以,虽然都是虚妄,但妄也有妄的力量,妄里也有妄的境界、故事、遭遇等等。无始至今的一切轮回里的事,全部在这个规则里面。


我们现在还处在这种虚妄当中,你必须懂得方向上该怎么走。这不是一条外在的路,它唯一在心上运转。如果你会通了它的原则,如理行持,它就能帮你回归。这样走的话,业障就会越来越轻、越来越薄,就像在梦中,显现变得越来越清净、安乐、光明。当然,这些也只是一时的幻现,也还是假法。但这样行持,能够让你越来越接近开悟,越来越接近见性。等到彻证的时候,一切时方所摄的无边梦境顿然消失,本有的光明界彻底显露。这就叫做成佛,它也不是新得个什么法,只是回来而已。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6-5 11:49

这节课再次讲讲所净业障的体性。还要进一步深入认识“本无”和“本有”的涵义。

我们要净除的障垢,实际上就是由“无明执我”这个根本,而发起的各种染污心态。这些都是忽然现的。也就是本来没有这些显现,但是人的心可以想出来,就像梦里什么也没有,照样可以由妄念变出来。这里认识障垢的体性,就好像认识梦境是什么体性那样。

要认识到,梦里的一切全都是假的,根源只是一念梦心,而且以这一念心就会似现(看起来好像)有这个、那个,但所有的梦境只是由一个妄念来住持。这个妄念就是无明,无明其实是对于当下的本性不明了,在现起妄相的时候,错认为实有。这时候就会出现种种错觉,但所有的错觉都表明没任何东西,如果有一点东西就不叫错觉。

障垢的体性用这梦来比喻,就非常恰当。它是忽然性,就是根本就没有,忽然间迷惑了,之后各种各样的妄现都出来了。这一切妄现的体性要一概认定是客尘,是本无的。


很多人还不知道,自己常常说“虚幻”的原因。他说这一切都是虚幻的,大概我们生存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就是你在里头找不到实质,但还是有一种虚的东西。这样就根本没办法认识客尘“本无”。也因此,没办法认识实相。这就要回头再认识一下梦。梦里有各种各样的显现,而且会相续,又有作用力。它可以一幕一幕地演下去,由因不断地演出果来,这样就有刹那刹那接下去的相续,而且有因果连环关系。这梦里的事情,就比喻阿赖耶缘起。

其实,胜义中没有阿赖耶缘起,一切的因果显现都是没有的。但是就迷乱梦境而言,当第一念无明起来的时候,只要没破掉它,它就会连绵不断地演变下去,而且里面有它的因果法则,有它的作用力。如果在这样的幻梦里起一个善念,就会感觉变出的境相很好,而这是没有的;如果当时起了恶心,又会感觉变出的境相很坏,这也是没有的。总之在幻梦里的一切观感等,都是妄念。
然而妄念有它的规则。就在妄念里面,这一个总无明上,可以分出无数个支分来,这一切支分也就只是一个无明。像这样看到根源是无明,然后你才知道,这里面不论现什么都是错觉,就是根本没有,只是忽然现的。



藏文是“忽然”,翻成汉文就是“客尘”。这“忽然”就表它的状况,非常恰当。就像虚空,本来什么也没有,但是忽然间出了乌云,这叫忽然性。这种东西你要认得它本来没有,它叫客尘性,它是不住的,但是我们很难看清。而实际上这些是没有的,根身器界一概会消陨,就是因为它是妄相。就像从梦里醒来的时候,所有的梦境,无论是根身、器界,任何男女、老幼、来去、长短、苦乐、增减,因因果果……全都会消失。

所以,刚才说的以无明为根源,演变出来的一系列妄现,就只是错觉中的一种发展。由于它整个是错觉,所以从始至终的梦境,都是无而显现的。或者说正现的时候就没有,所以叫它错觉,如果正现的时候有东西,就不叫虚妄。你说它不是实的体性,是虚的体性,那在真实中还是有一种虚的法,实际上它还是实法,只不过以虚的形态存在。

现在关键问题是,由于你不能透彻这些现象本来是空,就对它产生很强的实执。对于罪障你也以为它是实有的,没办法忏除,非常恐怖。真正心能空的了的人,他一下子就能空尽啊,你心里执著很强,一点点小事,实际上是没有的,但一直在心里计较,可以想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二年……这样一直在你心里盘结不休。这没别的原因,就是你把这妄现执为是真的。比如说我骂你一句,实际上根本找不到,你知道它跟空谷回响一样,不在意的话,就根本没事。但是你一旦执著它,它就不断地起作用,表现在你的心理、生理方方面面。你这句话消化不了,心脏就一直怦怦跳,血压升高,吃饭胃口也不好,然后消化不良,得胃病,又失眠,其实就是一个妄念出来的。从这里就看到,这个妄是有作用的。

这里一定要认识它的“无”,就是妄现本来没有,而这关键要从无明这根源上下手。就像我们做梦,本来什么梦境也没有,忽然间迷乱因缘一合,一刹那就入了梦。这第一刹那入梦,就叫做无明。这一念无明以后,就入了这个梦,梦里面以这错乱的力量,会见到很多很多的事,然后,也有各种各样的行动、遭遇、结果等等。因为这梦太密集了,比如说做了五个小时的梦,这里面没有一刹那间断过,一刹那接一刹那,每一刹那都在错乱里,那么你就一直认为,这个错乱的境是真实的。就是说第一念迷,是不是只有迷的状况?当他迷的时候,能见到自己吗?见不到。第二念迷还是个梦境,见不见本来的状况?还是不见。这样直到第一百刹那,都一直是这样迷。那么在发生一百刹那的错乱后,倾向上就认为眼前这假相是真的,这样就没见到它本无。而他只认这眼前假相为真,就不现本有。像这样把没有的执为是有,把有的执为是没有,就叫做凡夫颠倒的状态。

这就是《宝性论》里说的凡夫的两个根本执著,一个增益执,一个损减执。增益执就是把本无的客尘执为是有,损减执是把本有的佛性执为是无。这就是它最开始的源头。如果每一念都是在这上面,那么每一念你都陷在梦里。由于已经陷入了无数亿次,导致你认为确实是这样子的。好像它已经混在你的本性里,永远去不了,就是因为它太密集,错乱的惯性力量非常强,它一直在持续。就像一个本来无云的晴空,无云表示“空”,晴表示“明”。这本来就是一个无云睛空,里面什么相也没有,但它是一种明。而自从被乌云蒙蔽后,在千百年里,从来没出现过光,你就以为这个乌云混到本性里去了。进一步你以为本来就是乌云,而且乌云是真的,在我们的境界里就只有乌云,没有别的内容。像这样,没有的乌云执为是有,有的睛空执为是没有,这样常年陷在妄境里,看不到本有,这就是凡夫。

所以说生死如梦,就是我们一直迷在客尘里。从罪业来说,罪业就是心的一种造作,如果你知道它的根源是无明的心,然后所谓的罪业也无非是这个心在不断造作。我们造任何的善业、恶业、不动业,比如以贪心造盗业,以嗔心造杀业,以种种烦恼心造种种业,其实归到根源就是我的一念心,它有个动作。而这一念心它是假的,它的动作也是假的。实际上整个造业的过程,就看到只是你的心在不断地动,你生起的各种作为,也是心的一个表态。从根本上来说,这一切种种的显现都找不到,身也找不到,境也找不到,方所、时间也得不到,事件也没有什么真实的。这样的话,就只是一念心在不断地起妄念而已。


从它不明白的角度,叫无明;从这妄念上似乎不断有种种造作,就叫做业。比如我去偷这个,我去抢那个,我要去杀生来满足口腹之欲,我要行淫来得到快乐等等,这个心有个企图,而且它在不断地在起作。但是要看到,连根源的无明心都不可得,那么以这个根源所现起的此种彼种,全部都是一种幻妄中的动作。就像梦里面起了心,我要去偷那个,然后感觉到自己的心正在偷,而且有动作,还有各种过程。或者说那里有个宝贝,就在那间房里,然后就去撬门,鬼鬼崇崇的,偷到了一阵满意,之后又做贼心虚,害怕被人发现等等,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妄心。

如果你明白这个过程,就知道:哦!原来我以为是非常真实的事件,现在才明白,我平常这一切作为都是梦中事,只不过我迷得太深,到现在还搞不清。我们一直认为:你看!房子是真的,对面人是真的,钞票、男女、身体都是真的。但是你用中观正理观察,就发现面前的身体是假相,没有这个身体的。其他房屋、人、各种动作等等,这一切并不是像我们的心所现的那样存在。
这样你就要看到,真实当中,就是一个空性。但是因为自己心迷掉了,所以本性也随着无明的力量,显现成各种各样似乎有的东西,然后你还作为其中一员,就是“自”,对面还有各种的“他”。之后你会缘着那个境,不断地妄作,有各种过程。实际上真正彻悟的人,一切都不见的时候,他还照样能做,唯一是真心在起妙用。

所以佛说“大作梦中佛事”。就佛本身来说是一真法界,它是不可思议的,根本没有什么彼此、来去、长短、取舍,什么相都没有,但也不是堕在断灭里。而我们现在把这些没有的事情,全都执为是有,因此感觉样样都是真,而且在这里面建立起各种错乱。真的以为有了自方、他方,这就已经有了二现,这样,轮回的机制已经出现,幻梦机制出来了。也因此心一直缘这个境,不断地分别造作,就出现了业,而这业也是假的。然后错乱的力量使得它变现出下一个错乱果相,之后因因果果辗转不断,你会感觉时间上像是有一个个真实的刹那,从过去到未来,不断地延续下去。你真的以为轮回是真实的,而且会无穷无尽地演变下去,而且你真的以为时间上各个刹那是很多个不同的实体,它们之间无法融通。这样的话,通过你的分别,就把不二的法界妄自割断成了一个个刹那和一个个空间上的相。之后,我们就执著当下一刹那的一个相为真实,然后自己的心就完全著在上面。整个这一切,都是障碍你的。

那么整个业障,从粗到细,你都要扫除,这就要修忏悔法。而最了义的忏悔法,就是悟到自己的心。你一定要悟到面前是个假相,之后知道这一切所谓的业,就是你的一念分别心不断起作造成的,但是从头到尾、从因到果,任何一支都是假的。这样的话,你当下息下狂心,不再跟妄念跑,就开始断掉了相续。就是要明白,这一切法都本无有,但是却现成了好像是有,感觉上非常像是真实的。这是由于你错乱惯了,这些错觉串习得非常多,就感觉非常熟悉眼前的事,认为这些东西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人生时时要有这个实在感,才觉得没落空!

所以一般人善根不够的话,一谈到空性,就会恐惧。因为这意味着他过去的习惯要彻底放掉,心一直抓的习性要彻底空掉。这时候他会有一种恐慌,“难道什么也不可得吗?”“什么依靠、什么抓的都没有了!”一般人听到什么相都要空掉,连身体、心识都没有了,他会很害怕,因为他著相的习气非常重!

比如说男女间爱恋特别深,就很怕失去,很怕寂寞。或者一个人对权利、名声很执著,就想一直占有,一旦要失去时,内心就恐慌起来。其实我们的“现实”生活全都是假的,而我们的心有种企图,因这种企图就开始造作,而这一切都是假的,真是荒唐好笑!这样自然就沿着一个妄心的轨迹,不断造作,其实里面一切事情都是颠倒的,一切盘算都叫做恶慧。原因是什么呢?比如心想,我要求得那个女人,求得权利、财富,或者我怎样占有它。那个心有一条轨迹,它一起来,就指使你的心陷入其中,“我一定要这样做”,然后真的以为能抓到那个东西。这一切虚妄起的造作,都形成业障。

现在我们要回头,要认识到这个业本身是假的。忏悔的根本是你要觉悟,不再按过去的方式去走。对于这假立出来的错乱程序,如果你还看不透,还要支持它,那就永远无法解决。所以忏悔一定要断相续心,就是这个道理。

最彻底的悔过,是看到由一念无明起来的这一切事情都是子虚乌有,全都是虚诳的。本注解上说到一句话:“自无始轮回以来所集起的自性罪与佛制罪”。什么叫做“无始轮回以来”?就是没有开端,不晓得什么时候开始起了一念无明。从那时起,我们的心就陷入到迷梦般的轮转当中,一直流转到现在。这实在是漫无边际的长夜大梦,比我们每天做的梦要长无数倍,是最长的幻梦连续。而实际上却没有流转,这就叫“无始轮回以来”。我们忏悔要回溯到最初一念,就从那一念起,我们从清净界里迷失掉了。这一迷,不晓得幻生幻死了多少亿劫!在这里面,我们还在不断虚妄地起各种造作,好像有种种行动,其实都是假的,这就是虚假的业。想想看,我们还在继续搞这种错乱,它怎么不障碍明见本性呢?所以要晓得回头是岸,回到本性的母体中来。

这样已经给你说破了生死是幻梦,如果还不能幡然醒悟,还是要走过去的老路,认为有我、有法,然后起各种虚妄计较,在里面一直盘算不休、执著不已,碰到什么事情都得分别一番。最讨厌的是这个分别心不断地虚妄计较,跟别人竞争,然后想出各种花招,好像有手段、有计谋,有时候是骗人,有时候是狂妄、骄慢,有时候是排挤、打压……这一切都是我们的错!我们就这样迷失本性了,听信这个无明幻心,任它摆布,它指使我们发出各种虚诳的作业,然而这一切只是一种妄心的造作,就像梦里的妄动那样。我们仍然天天在这样用虚诳的心,起着各种虚诳的造作。心正造作的时候,除了只是疯子般的错觉之外,里面没有任何东西。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6-5 11:49

所以所谓的忏悔——悔前戒后,关键是首先从根源上看清这个错乱,然后生起决断心,愿意改悔,去掉这一切错乱,止息这一切妄动。也就是我们现在就要回头,回头就在当下,而不在别处。不必在别的地方找彼岸,当下一觉,就是彼岸。一旦你认得了它,从此就再也不迷失自己的本性。你一念动了之后,就随着无明转了。其实无明本来是没有的,无明就只是指自己一下子昏掉了。

正在想这么做、那么做的时候,也都只是梦里的造作。就像梦里看到什么东西,就想我要这样把它偷来;或者在梦里似乎见到那是我的仇人,我要怎么来**他……在梦里是有这样不断地分别造作,好像在那里是有这么想、那么想,这么做、那么做。要看到,梦里的这些是真的吗?其实没有任何东西,就是一个妄念。妄念是个什么,能拿出来看看吗?结果什么也拿不出。这样从根源上一旦看清了这个真相,才知道梦境本无,客尘本无,轮回中的一切都是本无,惑、业、苦本无。正因为本无,所以一念醒来,就全部消失。

所以说悟心的人,千年的罪暗,一灯能破。不必要很长的时间,一旦明见了本性,累劫的罪业垢障当下冰消。就像虽然屋子里暗了许多年,但是这个暗并不是什么实法,灯一亮起来,暗就没有了,一灯就会消掉。就好像一件事想不开,导致三年不开心,一想起来就烦恼,结果身上就出现各种烦恼障、业障、报障,搞得一个人非常不正常。其实只要一下想开了,什么也没有。就是因为本来没有,只是一念执牢在上面,就出现牵连不断地各种障碍。我们现在总的状况就是这样,发出来的各种因缘果报的现相又是千差万别。现在关键要看清总原理,然后方方面面都会贯通。我们的错乱在哪里呢?就是一念迷了之后,就把眼前的这些相看作实有,然后在这里分派,计较分别,又发起各种行动。认为好的就想占有它,不想给别人,这里面就贪著、竞争等等;如果是不好的,就坚决排斥,或者扔给别人。然后不断地跟别人争夺,实现自我,满足自我的私欲,这一切都是我们的错乱。

这整个过程,归到根上就只是一念错乱。而醒过来时,就发现本来没什么事。正是它原本没有,所以就可以净除。现在我们认为,眼前的现相这么真实,这样执假为真的习性很深的话,到时变出的地狱等果报现相也就认为很真实,而且一直认为这是没办法去掉的,我这样的罪人怎么能洗得干净?

很多人承认决定有因果报应,但实执心特别重的话,又会成一种严重的负担。他会恐慌,我造了那么多罪,我心上有那么多污点,什么时候能洗干净呢?如果这些是真实的法,而且已经渗入了本性,成为不二,那怎么也除不掉。好像本性原来是白的,现在却染成了千万个污点,那是绝对没办法恢复清白了。这样就会对忏悔净罪产生怀疑,也没办法放下心来。

现在还是要回头看清无始无明的真相。就从这里开始,整个过程都是忽尔、忽尔地出现幻觉。所以,正现起的时候就是不可得,并不是真的出现了什么,也因此不是有什么实有的东西要除去。

所谓“深极忍可本来清净”,就是要对本来清净有毫不动摇的认定。无论面前怎么现相,要知道它就是清净的。这是真正的忏悔回头。

这很直接,就在当下,它本来清净。就像当下唯一是无云晴空,乌云是没有的。一般讲多了,会真的以为还有个乌云在那儿。这样,怎么能说是虚妄呢?虚妄就是本来没有,认得没有乌云就可以了。就像迷梦中无论现什么境界,都认为是没有的,这就可以。

真正有这个定解,能一切处不动摇,那就好了。但是人的妄心太重,一碰到什么,心还会动,还要不停地计较分别、缠绕不休,那就不行了。所以要“深极忍可”。“深极”指程度上达到极致,无论出什么,都不动心,丝毫不以为有什么。这样不再随妄念转,就可以除掉错乱。这不是真有什么实法除掉,而只是从梦中出来。一从梦里出来,就见到本性了。

比如我们做很长时间的梦,一下子因缘和合,醒来的时候,就见到本来了。见到原本没有梦里那些事,自己好好的,这就叫回来了。

要知道,客尘现得再多、再久、再密集,它也是本来没有。但由于它显现得非常密集,以致于我们认为它已经入到本性里了,成了和本性分不开的事。

关于“人之初,性本善、性本恶”的问题,是千百年来的老问题。其实本性是没有什么善恶的,但我们又会说一个人的秉性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本性”是指无明系统里的事,指的是习性坚固的意思。其实这不是本性。本性的法是不会变的,这些都是缘生的法,只不过是由心很多次的虚妄造作,而成了一种坚固的习性。

我们会说俱生以来的习性或者秉性。其实,这是有为法。这种东西仍然是无的法,是客尘,不是本性。只不过成了一种非常熟的错乱习性。正是因为这种习性太熟,拈来就是,碰到什么一下子就出来,我们就感觉好像是自己的天性,误以为它已经成了本性。就像有的人说:“我这个人生性邪恶,就是淫欲大、嫉妒大,我没办法改。”不是没办法改,这里一定先要看到它的虚假,不是什么真的,然后就知道可以转掉。

所以,我们常常会把自性和染污混在一起。由于我们执著真的有一个我,也就把这个染污说成是我的染污、我的业障,之后又认为那个东西一直有它的自体,在我心里很坚固地存在着。现在就要求你的心要有很微细的智慧,能抉择到这两个东西并没有合二为一。

就像说我们衣服上的油渍非常厚,但它并没有渗到衣服里,并没有成为衣服的体性。但是因为它积得太密、太厚,给你的感觉,它已经成了衣服的颜色。

就好比天空里乌云密布,你会感觉天已经变成黑的了。这话有问题,天没变黑,乌云是乌云,天是天。乌云再怎么持久、再怎么浓厚,它都染污不到虚空。这上面可以做个观察,虚空什么相也没有,虚空也没有什么空间、容量,而且没办法把它剖开来,把乌云塞进去。而且虚空不是由因缘作成,所以它恒时如此,没有任何增减的变化。实际上乌云并没有入进虚空里,虚空永远没改变。有云也好、没云也好,它都那个样子,一直都那样。只不过有云的时候它没显,没云的时候它显了。而这个云比喻客尘,它是忽而现的,因为前后现得太相似、太持续,导致你误以为它是实法,其实只是一刹那现一个假相。

就像梦里刹那刹那现假相,但是由于它太连贯、太密集,一点缝隙都没有,所以你就一直看不到本有的光明自性。但是你也要知道,这个梦再怎么串连下去,它都是一刹那现一个假相。为什么?因为它是你的心现的,不是有它自己存在。这个系统里的一切法,都是自己的心现的,哪里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也因此叫做“唯识所变”。就是我们的心虚妄地起,起过很多次,就有习气,而且它就会相应地变现。像这样,它不断地变,你也感觉似乎是真有什么。就像幻师不断地变,观众真的以为虚空里有马、有象,实际上只是变的,不是真的有马、有象。“变”的含义,就是以因缘力,没有的事会现成好像有,这就叫做“变”。不是真的有什么,真的有就不叫做变。

变戏法的时候,我说“变一个东西”,就是告诉你,那个是没东西,结果你以为有个东西。梦里面,你的心是一个魔幻师。就像我们忽然之间做个梦,里面就出各种各样的现相。这个梦心就是最大的电影制片人。只要它一进入错乱状态,就会开始变。似乎是从心里出来一个东西,其实里面没有任何法,所以它叫“幻”、叫“梦”。

一开始说了,很多人不懂。这里明明说了幻事,就像海市蜃楼那样,或者像各种假相那样,所以它叫“幻事”,不是“实事”。意思就是,当现的那个是没有的,现的是有怎么叫幻?那应该叫真实。这样才知道,原来我们学第二转法 lun抉择空性,就是要知道这一切相是没有的,这样你才会认识客尘。客尘讲完之后,直接给你指示本有,马上就清楚了。

“本有”就是根本没有这些戏论法,没有什么方所、时间,什么妄相都没有,所以它就叫“不二法界”。这上面绝对是离戏的,我们妄识里的现相是一点也没有,凡是根识能见到、心能思维,能变化、能计较分别的,通通都是妄。我们现在自以为很了不起,知道这个、那个,其实全都落在错乱里。可思议的这些地方全部是世俗谛,世俗谛就是错乱的异名,全都是虚相。

我们活在这里,就认为这是个真实的世界,还不想离开。这是凡夫非常愚迷的地方。凡夫以为有时间。你看!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一条直线一直发展下去,其实,那是刹那刹那的生灭心一直妄现下去的。正在妄现的时候,从来没离开过法界。但是,由于他梦得太深了,真的以为有这样一条时间的线,彼此之间不能融通。

其实,时间是假法,根本没有的。然后从他的心里面会变出十方的境界,这也都是假的。之后出现各种相,这些相确实只是因缘生的法,因果的系统全是假的。所以,他在这个错乱系统里不断地分别、起作,因此就随着迷染的因缘,也自然按这样来变。变来变去,久而久之,就不知道这是假的。

人们都感觉这个世界是真的,而且觉得自己从生以来,这每一个事件都是真的。而且以为未来还非常长远,有一段又一段的前途,然后在这里面,会不断地出现各种新事物,这里面一直会有种种不同的真实意义,等待一个个去追求、去实现。

我们这样一路走来,就叫做“无始轮回以来”。这里面种种的无明妄动都是罪,因为它“背叛”了本性,这叫做背觉合尘、颠倒错乱。像这样一条生生死死的路,注定了它没有前途,而且是从始至终的错乱,让我们一塌糊涂。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在沿着这条路不断地转下去,还误以为这是什么真实的生命,有各种各样真实的意义。是这样,我们迷得太深了。

整个系统里,一切时间和方所当中,任何一种因缘所生的现相,都是客尘。客尘的意思,就是虚生虚灭,不断地由各种因缘合起来,现各种不同的假相。所以这个系统里的法,全叫做戏论。也因此我们口里说,什么大小、长短、来去、有无、一多、老少、过去现在未来、东南西北、高低、上下、贤劣、美丑、此者彼者等等,一切的所谓生活内容、所谓时代事件,这些相对范畴里的现象,全都是缘生法、有为法,全是本无的客尘法。在这个范畴里面,会不断地现起各种各样的相,惹得人心起各种各样的分别、计较,之后就造成心识一念接一念地流转。整个这一切实际上都是戏论,这是在真实中没有的假相,这些现相并不是实相,所以一概破尽。这样抉择之后,就开始要合到真实的法界了,这个真实义叫胜义。胜义里面有这些世俗的现相吗?压根没有,所以叫离戏。它究竟如何呢?现在你还想用过去一贯的那种认知方式来了解它吗?那是绝对了解不到的。所以到这里,千万不要把它判成是此、是彼,也不必要说此、说彼,那里面根本没有的。

所以,这是一真法界。就是说,没有两个东西,一切戏论都没有,它就叫“妙”。如果成为可分别、可计较、可言说的,就不妙了。这个妙就是完全超出言思的行境,任何边都不住。它并不会住在此者、彼者的任何戏论上,没有任何相可得,这个就是真实,就是本来。

那么,这里是不是有很多分开的他体的法呢?根本不是!如果真的很多种他体的法,有种种污染、清净法的实体,彼此林立,那怎么能叫做本来清净呢?怎么能叫做不二呢?本来清净就是指没有这些相对染净的相,不然就成了真的有千差万别的染法和净法,那就不叫大寂灭海、不叫离戏、不叫一真了。

正因为人们执著假立的妄相是真实,就感觉眼前的世界统一不起来。很多人想找世界的统一方程式,但怎么也找不到。其实,只要认为有彼此不同的体,互相对立,就不可能统一。而差别妄相本不可得,本性是不二的,所以是平等。

实际上,刚才说到观待因缘而起,或者说相对而立,这个范畴里的一切相全是妄相,都是真实中没有的。它只是随着假立的缘起,而不断地幻生幻灭,这样的法叫客尘。要认定它本来没有。也就是,现在要一次性认定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境界,全部是本无,是客尘,不是主人。而且以后当你看到生活中忽生忽灭、忽聚忽散、忽来忽去、忽增忽减这一切时,都要记住这是虚幻的客尘,全是错觉。

所以,一般的人看到世界相无常的时候,有很多感伤、遗憾。因为这世间的一切都保不住。看起来它现了一下,忽然间就没有了。看起来像是有什么实义,最终都落空。这就是世俗总体的无常性、苦性。而达观的人见到了本性不生不灭,心上没有事,所以无喜无忧。在他的眼里,真理永远如此,这就叫“如如”。这是本有,离四边的有。正因为如此,没有什么要求的,没有什么可忧虑的,本来不曾增,也不曾减,也就放下、休息了。这就是因为知道了本有。

认识本有,首先是因为已经知道了世俗中的一切现相都是戏论。必定是依着自己的心去立,才出现像是一多、长短、来去、有无、善恶、贤劣、美丑等等的各种相。要是心不去立它,也不会独自成立。这样会知道,这一切此者彼者的定相都是边,都是戏论,是因为妄心分别某一种相时,才这么显现,而本性没有二,所以这些都是本无的法。不但第六意识是这么偏在一边上计执,前五识现的这一切相,都是依着妄分别而有这种偏在一边的显现。

这样现出来的一切,都是一种看起来像是真的、实际上没有的法。这是指我们感觉有东西南北,有一多、来去等等,这都是本无。我们过去的种种分别就是因位的种种设定,以因位你这样设定,也就按这样变现假相,这跟做梦完全一样。实际上,在我们面前显现的一切全是戏论。很多人不断地说“戏论”,但从不知道整个生活就是戏论。一切见到的、听到的、经历的,全是戏论。

所以,“戏论”这个词很好。比现在用的“概念”要好。因为概念还只是说第六意识的设定,而戏论还包括你眼前周遭一切世间的相,包括你这个人当下的身体,都有显示出什么长度、重量,上、下、左、右等部分,这些都是戏论。因为本来没有这些相,真实中没有这些,当然全是戏论。

这样不断地扩展开来看,反正这能所相对的一切现相,全都是戏论,无明系统里从因至果的一切事都是戏论,实际上根本没这回事。这就叫客尘,就本无。

那么,本有的是什么呢?就是说,刚才说的整个这些妄相一消掉了之后,剩下的就是本有。能所二相是本无的,或者一切有无、因果、生灭等的二相是本无的,也因此,本有时不二的妙体。所以佛法最终就叫做不二法门,叫做“一真法界”。你相信这一点,才会开始信解“一切皆法身”。不然的话,怎么可能“一切皆法身”呢?其实,唯一就是法身。并不是按照虚妄心识前现的这个样子。

如果现在你能在闻思上得这个定解,就已经高人一等了。你会相信,原来处处都是好的。这里讲个禅宗公案。古时候有一天下起了大雨,有个禅和子跑到肉铺里躲雨。只见来了一个人来买肉说:“老板,我要一斤肥肉。”老板说:“好,给你一斤全肥的。”过后又来了一个人说:“老板,我要一斤精肉。”老板说:“好,给你割一块最精的肉。”接着第三个买主说:“我要一斤不肥不瘦的五花肉。”老板说:“好,我也满足你,给你五花肉。”老板自己插着腰说:“你看,我这里的肉全是好的。”禅和子一听,马上得了法身见。

所以“一切皆法身”,你不要做两种看待。这样的话,你就契合到这个“如如”了,不再跟妄想跑了,也就是开始回归本有了。

所谓“回归”,也不是别的事,就是契合了本性了。不是说另外得个什么。这是指见到了本性,这个叫做“本有”。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6-8 16:47

今天是金刚萨埵法会第一天,我们正在讲法王上师《忠言心之明点》忏悔法义,为了帮助大家有质有量地念修,这堂课就“四力忏悔”作一个特别开示。

大成就者阿琼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讲义》中说:依所清净的罪障不同分六:一、依时间,忏悔从过去久远无始劫至今所造之罪,及自己能忆念的今生所造的自性罪和佛制罪。

首先,从时间上,我们要忏悔的对象,就是从无始以来直到今生,这期间每一生所造的罪业。
要知道,我们从无始以来,直到今生为止,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而我们只是愚痴凡夫,在不断轮转的生生世世当中,造下了无量无数的业,而且所作的几乎都是罪业。想到这里,我们就要彻底认清轮回里的事。尽管现在已经不记得过去生发生的事,但是,从轮回的性质上看,自己必定在过去的生生世世当中,造下了无量无边的罪。
而且,从今生的习性来看,自己是一个下劣凡夫,经常生烦恼,还会习惯性地为了自我去伤害别人、排挤别人,造作各种违背因果、违背三乘戒律的罪业。这样往前推就知道,自己从无始以来,在往昔的无量生世当中,必定造过相当多的罪业。否则,今天也不至于有这么多的恶劣习性。
另外,对于自己能够回忆起来的,今生造下的各种自性罪和佛制罪,尤其要发露忏悔。

具体的方法是:

对能忆念之罪,当忆念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哪一时自己做,或教他做,或见做随喜,对一切身、口、意所做任何恶业不作覆藏,悉皆发露忏悔。

对于能够回忆的罪,你都要做真实地反省。要求就是,你要从能记得的事开始,尽可能地回忆自己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造下了什么样的罪,也许是自己做的,也许是教别人去做,或者见到他人造罪时,自己起了随喜心。对于这一切身口意所造的罪,都不作覆藏,全部发露出来。
这种反省要非常细致地去做。也就是说,你要从近到远仔细地想:在今年的这个月当中,我做了什么坏事,造了哪些罪业?或者教别人做了什么恶事?有没有在见到别人造恶业时生随喜心?比如想:我今天,或者这个月,有没有杀生、偷盗、邪淫?口里是不是说过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心里有没有生起贪人钱财、损人利己、嫉妒他人安乐等的意业?或者见到别人杀生、邪淫、说粗恶语等的时候,有没有生随喜心……总之,要像这样一个一个地去回忆,然后不作覆藏,全部说出来忏悔。之后,不仅是今天、这个月造的罪业,包括上个月,今年,还有去年、前年……像这样,一年一年仔细地往前回忆,不断地在自己心里搜索已造的罪业,然后把它们统统发露出来。

犹如一盲人周围有一百个眼睛明亮的人,自己周围无数诸佛、大菩萨决定对自己的罪业看得清清楚楚。

把罪业发露出来,在上师金刚萨埵面前坦白,这种状况就像一个盲人周围有一百个眼睛明亮的人,能够完全看到他所做的事。
“盲人”,比喻我们凡夫众生。因为我们对于自己过去造下的恶业视而不见,或者本来是一种罪业,但自己不认为是罪,不承认有错,或者自我蒙蔽等等,所以说是盲人。“一百个眼睛明亮的人”,比喻诸佛菩萨。就像一百个眼睛明亮的人,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你身上的脏垢。同样,你当时起了多少个恶劣的心念,心里有多少种阴暗面,你的心态多么虚伪、狡诈,内心多么狂妄自大,喜欢自欺欺人……这一切恶劣的心念,诸佛菩萨完全清楚。
我们发露时,就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周围有无数的佛菩萨,他们具有透彻无碍的天眼通、宿命通、他心通等,完全能够见知我们所作的一切罪业。

自己以惭愧、恐怖、后悔之心表白忏悔所忆念的罪业,那些自己不能忆念的罪业也在成就无漏功德的诸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

这样之后,我们当时就会有一种惭愧、恐怖、后悔的心。
一方面,想到自己做过那么多恶事,内心会非常惭愧。另一方面,会感到极为恐怖。就像已经看到自己的相续里有各种剧毒,如果不把它翻出来,它就会在里面不断地发生恶性膨胀。同样,业在识田里会一直增长广大,这是非常可怕的事。下至你只是在短时间内,造一种看上去十分微小的罪业,但如果不去忏除,它就会像癌细胞一样不断扩散,一旦恶化,也就是业力一旦成熟,那时就会变现出巨大的苦相。
比方说,如果你不小心喝了毒。虽然当时没感觉有特别大的苦,但毒性一旦在体内漫延,就会使自己的五脏六腹全部受到毒化,最后连命根也会完全被它毁坏。你知道这一点后,必定会非常恐惧,只想立即下手解毒。
这只是外界物质的毒,它只能毁坏你的身体。而内心罪业的毒如果不除掉,它的恶性势力就会不断地潜滋暗长,等它增长到一定势力,达到无法逆转的地步时,就会让我们深陷在恶趣当中。
比如,如果没忏悔,杀一个众生的业,都会让我们堕入地狱多少亿劫,成为极大的苦患。而我们从无始到现在,身口意造过多少杀生的罪,以及不可计数的自性罪和佛制罪。这样一去检查,立即会感到恐怖至极!
因此,为了自己来世的命运,现在就必须励力地忏除罪业,毫不保留地在诸佛面前发露。要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佛菩萨无比慈悲,而他们的总集代表就是金刚萨埵。我们就在上师金刚萨埵面前发露,让佛来证知。你这样说出来忏悔,罪业就会清净,内心当下就轻松了。
就像一堆粪便,你越是把它包着、藏着,它就会越来越臭。相反,一旦让把它拿出来,让它通风,臭味也就没了。同样,能够把心里的罪业发露出来,不再覆藏,那它就不会增长。不然的话,你造了罪,自己还觉得无所谓,丝毫不感到后悔,也不肯以惭愧心发露。那你就是在保护它。你心里还支持罪业的缘故,它就不会消减,还会在识田里面不断地增长,罪业就会变得越来越重。
我们常说,愚人即使造一点小罪,也会变成很大的苦;智者虽然造了很大的罪,但他能够很快净除。就是这个道理。即使罪业只有一点点,心里一直缠结不休,它也会不断地增长,最后会成为一种很重的负担。相反,一旦把它忏除,当下就能瓦解冰消。
前面也讲了,业障只是客尘,它不过是你的一念心。所以,你的心不要执牢它,要把它破掉。忏悔就是把你心里的习气、罪业完全打破,把你过去那种虚伪的面目,内心串习成的虚诳等等,全部舍弃。我们现在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对于过去曾经做过的违背良心、违背正法、损人利己的事等等,诚心诚意地发露。
之后,我们要有一种追悔心。就像吃了毒药后,心里非常后悔,会想:“我怎么那么傻,为什么要饮苦食毒?”像这样,会有一种非常悔恨的心,也会呵斥自己的行为。同样,对于往昔的罪业,要想:“我过去怎么那么愚痴,做出那么多损害自己,把自己抛入恶趣深渊,长劫置身于无尽苦海里的事。我明明有佛性,为什么要做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我是一个修法的人,为什么尽作这些与法违背的事?我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就要这样子骂自己。
每当回想起自己所作的罪恶,内心就会非常惭愧,同时也感到特别的悔恨,觉得自己怎么会这样?然后痛哭流涕等等。这样的话,自己的善根就能调动起来。人都有善心,只是暂时被埋没,沉溺在罪恶当中。现在自己能够发自内心地,对于过去造下的罪业深生追悔,心里的善根就开始发动了。
总之,需要有这样一种惭愧、恐惧、后悔的心,然后把罪业统统发露出来,以此就能遮止它增长。这就是对于能够忆念起的罪业,一一发露忏悔。
对于忆念不起来的罪业,也要想:在过去生世里,所造的一切身语意的罪业,现在也一并在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
这种追悔心是后面恢复力的前行。也就是说,你必须先对过去的罪业非常后悔,有一种追悔的心,后面才会发誓今后永不再造。如果最初连过错都认不清,没有一种后悔的心,那后面也不可能发誓断除。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6-8 16:48

二、依造罪发心的动机,忏悔以贪嗔痴所造的一切罪业。

依造罪的动机,忏悔过去由于执著自我,引起的各种贪嗔痴所造的一切罪业。
由于爱执自我,就会非常自私、非常贪婪。看到好的事物,各种声色货利、五欲享受等等,就要把它抓来。从这种贪心当中,就会出生偷盗等的各种罪业。
还有一种,也是基于自私,要保护自我。凡是违背我的心意,侵略了我,对我造成威胁,就会非常愤怒,要把他**等等。基于这种嗔恚心发出的所有罪行都要忏悔。
痴心是贪嗔的所依,或者说,它是现起一切烦恼恶行的根源。要想:我过去多愚痴,造下了那么多的身语意业。像这一生,从出生开始,我就一直陷在愚痴当中,一直把这个世界上的事执为常乐我净,不断地发起各种身语意的造作。
根本的愚痴,就是本来无我,却执为有我。然后一切时处都是自私的想法。做出的身语意的行为,很少有利他的善行。因为执“我”,所以念念都在维护自我,做什么都是为自己。比如,一开口就常常自赞毁他,特别擅长揭别人的短,一点也不肯讲自己的过失;说到自己的优点时得意洋洋,想方设法地维护自己的脸面……像这样,完全是以一种自私的心在做事。
所以,我们非常需要忏悔。你不要认为自己没造很多罪业,其实,我们在生死里的状况,就像《地藏经》所说:“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如今早已堕落得太深,如果现在还不忏悔,仍然一如既往地随顺私我做事,轮回就不会有尽头,你也会因此感受无穷无尽的苦患。
这样就知道,自己过去确实以贪嗔痴为动机,造下了各种罪业。总的来说,所有罪业都是由三毒发起,但你也可以更进一步地,分别忏悔由慢心、追求五欲的心、嫉妒竞争心等造下的罪业。也就是说,你可以一步一步去想:我当时心里的动机是什么?结果看到那个动机完全是邪恶的,你就会发现,原来我这么长时间都在这种恶心里度过。也就知道,自己的确造了罪业。然后要有一种深深的反悔,感到自己确实是个有罪的人。
之后,就要在金刚萨埵佛前发露忏悔,以自己的追悔心、发露心来破坏它。意思是说,你不要再维护它,认为我过去的行为没错,那不是罪业。这样罪业就不可能清净。你自己一直维护罪业,佛也没办法帮你,所以,你必须把自己的心放开来、敞开来。
金刚萨埵佛有无限的慈悲,你能真心地依止他,佛力就会直接加持你的心,帮你消掉心里的罪业。因为佛已经证得无上果觉,又有特殊的愿力,具有最大的净罪能力。而且,他觉得众生修法的力量弱,没办法相应空性,罪业又那么多,单凭自己的力量让罪业清净相当困难。现在有一个无上的方便,那就是——你只要肯诚心地在佛前发露忏悔,佛就会帮你净除罪业。
这样知道后,我们就要以惭愧心、追悔心发露忏悔,同时念诵金刚萨埵心咒,这样就能很快净除罪业。只要你把心打开来,净化的效力就开始起作用。如果你的心被蒙蔽了,没有这种魄力,忏悔就没办法展开。这就像我们念佛求往生,自身必须有信愿,才能跟阿弥陀佛相应。同样,忏悔也要对金刚萨埵佛有信心,并且在自身方面具有惭愧心、追悔心、发露心。这样之后,你忏罪的诚心跟金刚萨埵佛的净罪悲愿二者一相合,立即会出生净罪的效果。

三、以造业之门,忏悔身、口、意所造的一切不善业。

依造罪的门径,身口意是发动罪业的门径,发露忏悔从这三门所造的一切罪业。
大家反省一下,自己是怎么造罪的?也无非就是以身体做出来,就成了身业;从口里说出来,就造了口业;以及从意识里出生,而成为意业,发出罪业的就是这三种门径。
我们按照造罪之门这样忏悔:从无始以来到今天为止,凡是由身体做出的各种恶业,我全都忏悔。就今生来说,我的身体造了很多恶业。比如想:我没有好好地用身体来修法,没有与法相应,却做了很多求钱、求权、求男女之欲等的恶事。尤其是为了求得口腹之欲,亲自拿刀杀了很多生命,造下各种杀生的业。其他偷盗、邪淫等身业也要通过回忆,一一发露忏悔。
同样,在生生世世当中,凡是通过语言造下的各种恶业,也全部忏悔。比如想:我今生用这张嘴,说了很多违背正法的话。像是欺骗别人的假话;谈论爱情、战争、名利、娱乐等的闲话;口德很差,嘴巴像刀子一样,经常毫不留情地刺伤他人,对别人进行各种谩骂、侮辱;以及诽谤正法等等。像这样,用口造了哪些恶业,也要一一回忆,在上师金刚萨埵佛前发露忏悔。
然后忏悔意业。可以这样想:我平时很少以正知正念护持自己的心,以致于从我的心里常常起贪、嗔、邪见、嫉妒、傲慢等的各种恶念。有时候为了保护自己而动各种的心机,有时候为了打击、排挤别人,发起各种歪心思,有时候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起很多虚伪、狡诈的念头,以及求取男女、声色、权利等的各种贪心、竞争心……总之,每一个念头都不符合正法,每一个念头都完全背离本性,完全是一种罪恶的心。像这样,我这一辈子起了不可计数的恶念。对于这些意业,我现在也毫不覆藏地在金刚萨埵佛前发露。并发誓从此洗心革面,时时谨慎防护自心,再不以这个心起那种自私的念头等等。
并且,祈求大慈大悲的金刚萨埵佛,请您帮助我,以您的力量注入到我心里,加持我以后三门不再造罪。我过去是一个全黑的人, 不断地从我的心中,发出各种邪恶的念头;口中说出各种造罪的语言;身体做出各种非法的行为,整天就在这些罪业当中。我现在认识到这些过错,想到自己是这样成天造罪的人,感到非常惭愧。
又想到,如果不这样忏悔,其中任何一个业一旦成熟,那时候就会在身心上出现各种恐怖的果报。如今我的身上已经出现了很多不好的状况。也就是说,正因为这些罪业,才使得我身心的状况很不好。像是经常身体不好,心情不好,环境各方面也很不好等等。现在已经出现了这些相,想到将来会出现更多更恐怖的果报,心里非常恐惧,所以我必须励力忏悔。
而我现在只是个凡夫,各方面的能力都很有限,所以唯一一心祈求金刚萨埵佛的加被。
像这样,你能够至心地祈求,佛当下就会在你心里作加持。之后,要以至诚的心念诵金刚萨埵心咒,每一念都要有无比的诚心。这样的话,当时佛的智慧就显现成六字心咒,你心中一出来,其实佛的力量就在你心中作净化。你只要一念接一念,诚心诚意地念诵,你就会发现佛力在你心中发生作用。这样跟佛相应,多劫的罪业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忏净。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6-8 16:48

四、依自性门,忏悔十不善业及五无间罪等自性罪,忏悔违犯别解脱戒、菩萨戒、三昧耶戒所造佛制罪。

依自性门,就是指忏悔自性罪和佛制罪。这些行为本身就是罪业,叫做自性罪。受了佛制戒后,又发生了违背,叫做佛制罪。
从业的种类来看,首先自性罪,“十不善业”,指身体造了杀生、偷盗、邪淫,口里说了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意识起了贪、嗔、邪见。“五无间罪”,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字包括近五无间罪,以及谤法罪等等。
如果自己的心在佛法里分判一类是好、一类是坏,一类是成佛的方便、一类是成佛的障碍,一类我要、一类我不要。这样一种舍弃正法的心,都叫做谤法。或者对于佛法做过一些不如理的评判等等。本来都是佛说的甘露妙法,它能给无量众生带来不可思议的利益,成为一切众生的眼目。但由于你的这种破坏,就造成了对整体法宝的损坏。现在的有些知识分子,或者稍微学了一点,对佛法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人很容易造。
这些罪业的果报也是非常严重,不忏悔的话,就会多劫当中堕在地狱里。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知道业力的可怕。它的增长速度比外界的种子还要快、还要大。外界的种子春天播下去,到夏天时就会长得很高、很大。而内在的种子一成熟,就会显现出多少万亿年的剧烈苦报。
其实,现在就能发现,如果不忏悔,业一起来,就会整天堵住你的心。很多人就是因为造罪的缘故,才变成那个样子。罪业的势力一直在心中积聚,那股力量不断地增长,就导致身心都会出问题。外系统的身心环境会出问题,内系统的气脉明点也会出问题。最终以业的力量,就会变现出各种地狱等的苦报,非常可怕。
像这样,我们知道罪业的势力后,就不能马虎,不能放置不管,一定要尽快把它忏除。这样就能消减它的力量。如果你没有任何力量去破坏它,就是在保护罪业,罪业就会不断地潜滋暗长。而这种忏除,就是保护的反面。你一旦把它破坏,它就失去了支持。也就是说,你一有追悔心,也就不再支持它,就能完全把它破掉。有了这种力量,就能使得它不再增长。
佛制罪也一样,我们现在已经受持了别解脱戒、菩萨戒、三昧耶戒,但后来发生了很多毁犯。虽然有些能记起,有些已经记不得,但无论如何,不忏悔的话,将来必定遭致深重的苦报。所以,对于佛制罪,也要借这个机会好好地忏悔。

五、依所缘门,忏悔缘轮回或涅槃所造罪,如诽谤常、乐、我、净涅槃四德。

“所缘”,指轮涅所知万法,由于见解上出了问题,缘着这些所知法产生了各种诽谤,对此也要忏悔。
对于轮回或者世间范畴里的事,像是诽谤因果,认为造罪不会有恶报,行善不会有善果。以及认为前后世没有,诽谤前后世等等。或者对于这样一个本性,我们去诽谤它。比如,认为根本没有常乐我净涅槃四德,众生也并非本来是佛等等。
在甚深见解上,也会发生很多问题。凡是诽谤这些法,与这个法违背,都会成为罪业。对于这些罪业,我们也要真诚地发露忏悔。

六、依作用门,忏悔今生短寿、贫穷、多怨敌魔障及转生地狱、饿鬼、旁生之因的罪障。

依作用门忏悔,凡是能导致今生短命、贫穷,遭受各种魔障、怨敌、疾病,以及会让来世受生在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当中,这一切能产生现世和后世各种苦患的罪业,或者说心中的这种作用力,也全部忏悔。
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个愚痴的人,对于因果相当愚昧,过去做的都是饮苦食毒,损害自己的事。就像地上的种子,有些会长出药,有些会长出毒,可见种子的功能不同。业也如此,我们过去做的很多行为都不是安乐的因,因为它完全基于一种自私的动机,然后通过损害别人在做。这种行为造作,都会有一种破坏性的力量,会反过来毁坏自己。
要知道,这样一种保护自我的自私、贪婪等等,完全是在缩小自己。一方面会阻碍贤善品德的发挥,一方面会从中不断地出现各种恶劣的造作。这两方面的东西就彻底地毁坏了我们,它所起的完全是恶性的反作用。
我们去反省过去的这种恶劣作为,就会发现自己确实非常愚痴。自以为那种行为能保护自己,能得到很多利益,实际上只一种错乱,它完全违背因果律而行。其实完全是毁灭自己的事。
所以,我们要忏悔过去的一念一行,那些造作都是如此地恶劣,没有一点获得安乐的因。
总之,一方面要认识到,自己过去极端地愚昧。心里一直认为,那样做对我有利益的,能保护我,让我尽快得到享受、得到满足等等。然后我们就基于这样一种错乱,一种错误的心理、错误的计谋、手段,去做各种的事。那些事实际上只会是毁坏自己。因为在造业的方式上,完全是颠倒的作为,是违背因果律而行。所以,做出的任何事,只会让你远离安乐,饱尝痛苦。
这种作用太可怕了,如果我不忏悔,还要相续下去,就会继续按这种方式制造各种贫乏、苦难、短命等苦果。那样一种把自己陷落在障碍重重的地步,长期倍受压抑,饱尝内心的郁闷、黑暗、焦虑,感受良心不安等等,以及最后深陷在深不见底的恶趣深渊里。
这样认识后,就要在佛前忏悔:我现在依作用门,一切有恶性作用的罪业全部发露忏悔。一心祈求金刚萨埵佛的愿力加被,专心持念金刚萨埵心咒。然后想:我要净除一切恶性作用的业,心中的各种恶性的作用力,全部忏除。从此之后,再不做这种愚痴的事了。凡是让良心不安,能制造出一系列混乱、折磨,让自己深陷苦海的事,全都不做了。

对自己的上述六种罪障感觉犹如吞食毒物一般,特别后悔。

这时候对于以上所说的六种罪业,感觉就像吃了很多剧烈的毒物一样,心里非常后悔。
由于深信因果,知道罪业的力量一直在迅速增长,如果没净除,其中任何一个发作起来,都会置我于死地,因此深深的感到恐惧。
然后想到:现在我心里有这么多罪业,一定要赶紧忏除。而我没有别的救援之路,没有别的求助之处,唯一求救上师金刚萨埵!其他人没有这个力量,只有他能够直接在最深的层面上加被我的心,以他净化的力量,让我的心顿时恢复清净。所以,我现在把一切救护处、指望处,集中在一个上师金刚萨埵上。
就像一个服食了无数种毒物的人,一心求靠无上的医王。因为只有医王有能力解一切毒,不求他自己只有死路一条。同样,我们现在也要至心皈命,一心投靠上师金刚萨埵。

以勇猛心祈祷上师金刚萨垛:您的大悲之眼时常观照我,您的无碍之耳听我发露忏悔,您以智慧垂念于我。

用勇猛的心祈求上师金刚萨埵,要这样说:“请您以大悲眼恒时看着我,您无碍的天耳听我发露忏悔,用智慧垂念我。”这样说就迎请了金刚萨埵。以这个力量,就开始接通了佛的救度。

今天我对您没有什么美善之事可说,我等一切众生从无始时来造作无量恶业,现在如理如法地发露忏悔,一定让我等众生的罪障当下清净。

“我今天对您没有好事可说(这些罪业都是非常恶劣的事),我及一切众生(因为我们修的是大乘忏悔,所以不仅是自己,还要包括一切众生),从无始时来到现今为止,造下了无量无数的罪业。现在全部在佛前如法地发露忏悔,祈求佛哀愍加被,一定要让我们这些众生的罪障当下清净。”这就是祈求佛力直下地在心中净障。意思就是,祈求时要非常直接地相信,金刚萨埵佛的力量一加持到我心上,我就能顿时恢复地跟他一样清净。

在我尚未离开坐垫时即请加持,令罪障消灭。因为如果我等罪障没有清净,将转生恶趣,非常恐怖,唯求上师加持令净。如此忏悔。

“在我没离开坐垫的时候,就请您赐予加持,让我的罪障悉皆消灭。” 如果罪障没清净,我就会被罪业的力量所牵,受生在恶趣里。一想到这里,我就非常恐惧,因此,唯一至心祈求上师加持(体性是上师,现为金刚萨埵佛的形相),让我立即获得清净,要这样来忏悔。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6-8 16:49

总之,破恶力就是对所造罪业后悔的善心。

总之,“破恶力”,就是对以往造罪的一种追悔的善心,由于这种追悔,不再支持它,罪业就不会增长。

以恢复力忏悔:

即护持自心未来不造恶业。过去造恶业好比毁坏美好的花园一样,现在值遇上师金刚萨垛,在上师面前真诚忏悔,于未来时,宁舍生命也不造恶业,并且宁舍生命也不舍弃此誓言。

恢复力就是防护自心未来不造恶业。
过去造罪就像毁坏了美好的花园。我们的心性本来清净,这里原本有无限的美好,无穷的安乐受用,这里的任何一个都是至善至美的。但我们却陷在这种造罪的错乱里。一直陷在各种迷乱当中,受尽了虚妄苦的折磨。这就叫做“毁坏美好的花园”。从那时起,我们一直在苦患里度过。一直陷在各种狂躁、混乱、焦虑不安,以及各种身心的逼恼当中。如果堕在恶趣里,那更是要受尽无数的苦难。我们过去生都是如此,现在还在继续。
但是,今天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罪业,并且如法地发露忏悔。之后就想:我要彻底改过自新,恢复到从前没迷乱时的那个美好的境地。
现在我已经遇到了上师金刚萨埵,就在上师面前真诚地忏悔。在未来的时期里,我宁可舍弃生命,也绝不再造罪业。即使遇到危难身心的事,哪怕刀架在脖子上,我也绝不造恶。即使有万两黄金的诱惑,也绝不造恶。总之,无论为了什么,我都不造罪业。并且,我宁可舍弃生命,也不舍弃这个誓言。
舍弃生命只是断了一期的命根。但由于护戒的缘故,未来就会获得相续不断地安乐。然而一旦舍弃这个誓言,我必定会落到深不见底的恶趣深渊。所以,这时就要下决心,从此以后,受持律仪,立誓永不造罪。
受持律仪,就是把身口意全部规范在正道里,唯一行持清净业。以这种誓愿摄持住自己的身心,唯一按正确方式去作,再不作哪些错误的事,再不陷在狂乱里。以后纵然再苦、再困难,也绝不违犯。
有了这样一种承诺,就能够截断恶业的相续。从此之后,罪业就不再发展了。也就是,依靠这个誓言来管定自己的身心。这就是所谓的防护力或恢复力,其实就是要发起这种断恶的誓愿。

一般来讲,只凭口说不再造恶业是不彻底的,需对每一不善业一一仔细观想,令其断除。

单凭口里说,我不再造恶,这个还不彻底。意思是力量浅了。一定要通过自己深思熟虑,心里一个一个地把罪业想清楚。这样就不仅仅是落在一种笼统的状况上,而是具体地在每一条上都翻转过来。这对我们一般人都很切实。具体来说,首先要想一些比较严重的罪行。一条一条想清楚后,发誓我在这上面的任何一个细节、支分上都不犯。这样就有了一种具体誓愿的内涵。

如断除杀生,心想未来决不杀生,不造杀业。不杀狮子、老虎、龙、大象等大动物,不杀驼、马、牛、羊等畜生,也不杀蚊、蝇、跳蚤、虱子等小动物。虽然尚未遇到杀生的机缘,但只要如此想断除杀业也可得到功德。当如是思维,纵然遇到生命危险,甚至不杀狮子、老虎等凶猛野兽,并且,纵遇命难也不舍弃此誓言。如是对每一有情发誓不杀,宁舍生命,也不舍此誓。

以杀生为例。通过前面的思维,知道杀生是非常恶劣的罪业,它能够毁坏自己,陷自己于长劫的地狱苦难里。所以,杀害其他有情的生命,这等同于无数次的杀害自己。
之后就想:世上再没有比这个更恶劣的事。我从今以后,绝不杀生,不造任何杀生的业。然后要想到:自己面对一切有情的时候都不杀,不起任何杀业,自己不去行杀,也不叫别人杀,也不见杀随喜。
自己要下一个断定的决心:以后我绝不杀狮子、老虎、龙、大象等的大动物,也不杀牛、马、猪、狗等的畜生,并且不杀那些蚊子、苍蝇、跳蚤、虱子等的小含生。总之,对于一切生命都不造杀业。虽然没遇到杀生的机缘,但你心里已经发出永远断除杀生的善心,就可以得到断杀的功德。
之后,你要进一步想:以后如果有人用刀架在我脖子上说:“如果你不杀这头猪,我就把你给杀掉。”像这样,宁可自己断头,也绝不杀生。就像过去的公案那样,修行人为了保护有情的性命,宁可自己丧失生命。或者想:以后无论自己身心上遭受怎样的苦,我也决不伤害众生的性命;无论在什么样的欲望、金钱等的引诱下,我都绝不杀生。并且绝不违背自己的誓言。
像这样,你已经发誓宁可舍弃生命,也不杀任何一个众生,而且永远不舍这条誓言。要有这种决断心,或者说护戒的决心,这就叫做起了防护力,它就能截断杀生的相续。

其它偷盗等九种不善业均需发誓愿修行。

依此类推,其他偷盗等的不善业也是如此。
再说偷盗,你要反省,过去自己造了很多,以强权夺取,以公谋私的窃取,通过各种欺骗、盗窃等的手段做出各种不与取的罪业,或者侵损常住物等等。下至于生一念非分夺取的心, 这一切都是偷盗的恶业。
现在知道,这些罪业是多么恶劣,它将来会让我陷在地狱、饿
鬼等的痛苦当中。想到这里,自己就像吃了毒物一样,非常后悔、恐惧。
之后立誓:我以后决定要断除一切偷盗的心态和行为。从此以后,我绝不再造偷盗的业。宁可舍弃生命,也不舍弃这个誓言。
而且你要具体想到:往后我 决定不再偷盗。我宁可饿死,也不窃取一点点;再多的金银财宝放在我面前,也绝对不贪;也不再用狡诈的计谋,或者口里的虚假语言,或者权势等等,去窃夺不该有的财物。一切的不义之财,绝不粘半点。不做任何不与取的罪业。要有这种心。
并且要想:我现在已经发了这个誓,从此之后,我不会违背这个誓言。宁舍生命也不违犯。
这样发誓之后,就要设身处地地观想:往后,对于别人的私有财物,或者是公家的财物,或者各种自己想要的名利等等,我在任何情况面前,宁可去死,也不取这些非分的东西。凡是不属于我本分的事,不是我份内应有的财物等等,我都不起丝毫盗窃的心。
像这样,在金刚萨埵佛前发誓,从此之后受持不偷盗的律仪。这样就能截断偷盗业的相续,它叫做“断相续心”。真正起了这种坚定的誓愿,就具有了防护力,你就恢复到不偷盗的清净状态了。
然后是发誓断除邪淫。
首先要想:自己过去到处乱搞,这一生,有过多少想要非理行淫的心念和行为。非要用原本清白的心去造这种染污的业。想到这就觉得非常厌恶。这样认清罪业,心生追悔后,就要下定决心,宁死也不造邪淫的罪。哪怕美女投怀送抱,也坚决不犯淫戒。如果是在家人,就发誓:从此以后,坚决不犯邪淫。对于任何非份之色都不起任何的欲心。有了这种誓愿力,在自己未来的一切生当中,就能永远截断邪淫罪业的相续。
口业也要一个一个地立誓断除。
首先要反省,过去我是怎么样造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的语恶业。要像前面说的那样,一个一个仔细地想清楚:过去我口中说过多少骗人的话、蒙昧良心的话,用多少巧言花语去欺骗别人,或者破坏彼此的和合,以及说各种毫无意义的世间杂乱话语,还用各种粗暴的语言去伤害别人的心等等。
造这些罪业就像吃毒,只会毁坏自己。就像前面讲的,造罪业就像毁坏美好的花园,不但得不到任何佛法的成就,反而会把自己葬身在苦海当中,会彻底毁坏我的前途、命运,让我一点点安乐都生不起。
这样之后,自己就感到非常后悔:当初竟然用这样的佛性去造那么多的罪业!本来清净圆满的佛,竟然迷失到这种地步。我到底是为了什么?竟然以语言做了这么多错事。对此,自己要在心里多想几遍,一定让那种悔过的心发起来。像这样,心里生起一种深深的后悔心、厌恶心,就叫做厌患对治力。
认识自己的过错后,就要下决心断除。要发誓以后一定要改正自己的口,不再用这个口说一点点不好的、与法违背的语言。要这样想:我以后再也不用口造妄语的业,再也不用口说任何绮语,不去说任何伤害有情心的话,也不去说挑拨离间的话。宁可舍弃生命,也绝不再造任何口业。
有了这种誓愿,就截断了这些口业的相续。它就叫做恢复力。这样忏除后,就恢复清净了,以后永远不再造这个罪业了。当然,作为一个凡夫,有时候难免还会现行。但你已经有了这个誓愿力,就要时时忏悔,把它的恶性力量净除掉。誓愿力一旦坚固,就能非常有力地摄持住你的心,不再往恶业上发展。
再说意业,贪、嗔、邪见等罪业也要一一立誓断除。
先说贪心,你首先要反省,自己过去心里是怎么贪著名誉、恭敬、地位、权势、财富、享受等等。然后想:这种贪著,只会玷污我的心地,使我完全陷在贪欲的淤泥当中,搅得心里一直是那样错乱。本来是虚假不实的东西,我竟然这么贪著,而且一直放任自己的贪心。像这样,生贪心只会让我往下陷,我为什么要做这种事呢?这样就要认识到自己的过错,然后立誓悔改,之后尽量地遮止贪心相续。
嗔恚也一样。自己过去遇到不如意的事、看到不想见到人,或者感觉被排挤……总之,面对很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就会生很大的嗔心。现在要知道,就自身来看,嗔恚的猛火会毁坏功德林,一次生嗔就会摧坏多劫以来积累的布施、持戒等的功德。还会让自己堕入地狱,非常可怕。
然后要想:这种业力太可怕了,我怎么能再让它现行?以后我不能再给这个世界增加这种暴力,增加这种恶性的破坏力。对于任何众生,我都要以慈心对待,不能再以我的心发嗔恚的猛火,烧毁自他。之后发誓:以后我尽量遮止嗔恚现行,无论在任何环境、任何情况下,我都尽力消除它。
同样,也要回想,自己过去产生过多少邪见,自心完全处在颠倒见当中。像是否认因果、否认前后世,认为没有佛菩萨、没有净土、没有胜义实相等等,心里起过各种各样的邪分别。
还包括,把唯一是苦性的轮回里的事,当成快乐、幸福;把无常的法认为是常住;本来没有我,却处处以为有我;本来没有清净,却认为有清净。
诸如此类各种各样的邪见,你都要想,这些完全是颠倒。就像一个颠倒昏乱的人,处处见颠倒一样。自己就陷在这种状况里。这样就知道,自己是多么愚痴,本来真理的实相就是如此,而我却说一种完全颠倒的话。就像明明是白海螺,我却说成是黑的。世俗当中明明有三世因果相续,我却说没有前生后世等,或者本来佛法无不善妙,我却说这里有一好一坏等等。而且,邪见就是一切恶业的根源。正是它在指导着我,发生了一个个错乱的行为。
要想到:邪见就是我心里的罪魁祸首,我怎么能继续容忍,继续受它的支配呢?然后发誓:今后宁舍生命也绝不坚持这种邪见。哪怕失去生命,也不再有一念坚持、认同这个邪见。
像这样,下定决心,数数地发起这种猛厉的誓愿。它的力量一旦增强,就能防护住自己的心,不再落入邪见当中。
对于五无间罪、近五无间罪、四重罪、八邪罪等的自性
罪也一一发誓断除。
还要立誓断除佛制罪。别解脱戒方面,在家居士断除杀、盗、淫、妄四根本罪;沙弥(尼)断除十种学处;比丘(尼)不违犯所受的一切戒律。对于这些也一一发誓断除,并立誓宁舍生命也不舍誓愿。
菩萨戒,依甚深见派不舍愿、行菩提心,不违犯十八根本罪,一百八十条恶作罪;依广大行派,不违犯四重罪、四十六恶作罪等。对于这些也一一发誓断除,并立誓宁舍生命也不舍此誓。
密乘三昧耶戒,像共同的内、外五部佛的三昧耶戒,十四条根本戒,八种粗罪;《大幻化网》讲的五条根本罪和十条支分罪;《时轮金刚》讲的二十五种三昧耶;《实相宝藏论》所说的四条顿门三昧耶戒等等。对于这些也一一发誓护持不犯。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6-21 14:23

三、未净之过患

若为悉掩蔽,深明等持影相难现故
以“若为悉掩蔽,深明等持影相难现故”宣说。由于彼等十不善业等罪障,界之自性被完全包藏或已被掩蔽。若不作净治,则障碍后世增上生及决定胜解脱,能令心于三恶趣中受苦。且此生也对内心生起深、明,即圆满、生起二次第之三摩地,而作障碍。亦即此明界如来藏之自性中,本无垢染,然以忽现的彼等障,则能障碍见彼,此等持以影相之色而表示,以明镜若为尘染污,则难以如实现前故。因此,于忏悔净治,应当精勤。

水晶镜的体性本是光明剔透的,如果没有被尘垢掩蔽,那有什么东西来,就自然在里面现出相应的影相。同样道理,自心光明界,如果没被客尘严重掩蔽,那无论修哪种法,只要一相应,顿时就现前深、明等持的影像等。
就像弥陀愿海所说,十方国土诸菩萨众,一闻信弥陀名号,当即证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等。而一般凡夫在信受、持念弥陀名号时,不能顿时现前这些甚深三昧。这就是因为凡夫心上有很厚重的尘垢,所以在闻信名号时无法立即出现甚深等持影相。而达到一定地位的菩萨,由于他心上的障垢已经减薄,就像镜子上的尘垢很薄,来什么当即就能现,所以一闻到弥陀名号,顿时就能证入三昧。比如一时普见十方无量诸佛及其眷属;一念入于十方刹土,供养无量诸佛,同时不失坏定境等等。
这样就知道,自心光明界被客尘掩蔽时,要现前修法功德就非常困难。而垢障一减轻,就能无碍显现等持影相。就像镜子完全被尘垢染污,这时任何影相都现不出来,只是灰蒙蒙一片。如果去擦拭它,镜面慢慢变得清净,这时就会开始出现相似的同分影相。继续擦拭,镜面越来越清净,影相就会越来越明显、清晰。
这就是必须积资净障,才能现前修法效果的原因。清净障垢之后再修正行,就会很快出现修法的验相。相反,如果不先净除业障,自心还被各种障垢掩蔽着,即使历经很多年,非常努力地修正行,也很难出现深、明等持影相。
所谓“深、明”,也就是从“明”的方面,要让所修的形相非常明了地现前;从“深”方面,就是要契合本心。其中,“明”,比如,生起次第的修法,就是指清晰、明了地观想自己的身、口、意、事业就是佛的四金刚,一切器情的现相都观成清净刹土、本尊的形相等等。这上面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自己的心被很多幻尘蒙蔽,漆黑一片,这些清净影相就现不出来。
不仅修习玛哈约嗄以上的法有非常高的要求,就连我们修前行的法,如果没有净除业障,内心的障垢太深,心被蒙蔽得很严重,也很难生起修法的量。比如,哪一天造了很重的罪业,之后去想一些事情就会变得很困难,有时候甚至连基本的念力都会退失。这就是业障深重的表现。
等到正面积聚了资粮,反面消除了业障,心修得很清净、很明利,这时候,遇到什么事反应都很快,修什么法也很容易相应。这样的话,在修定方面,就能一缘安住在等持当中;从观方面,也能了了分明地现前,从而让心跟法相契合。否则,自心还被各种业障蒙蔽,就很难出现修法的效果。
“悉掩蔽”,就像水晶镜完全被尘垢蒙住了,虽然只是幻尘,实际中没有,但它还会起作用。又像清醒的人忽然入了迷梦,虽然梦本来没有,但由于你的心一念迷乱,就会陷在梦里。这种幻现确实有它无欺的现相和作用。而且,串习的次数多了,就会形成一种坚固的习性。在这里面迷失得越深,障碍就越重,就越是难以返回。
同样,我们的心一念入迷,就成了一种返回本来的障碍,念念都是如此。而且,越是错乱得严重,心就越沉重、越杂乱。比如造了很多恶业的时候,心就很难明了地反应事情。像这样,心被业障蒙蔽,非常混乱,就直接跟“深”和“明”的状态相背。
心一妄动,就跟安定的状态相反。一直被这股妄动的力量牵着,心就很难明清,就会障碍得定。妄动止息不了,就很难回光返照,也就难以出现修法的相。
所谓“深”,就是指无相离戏。就像水在不断地晃动,就很难出现明清的影相。同样,如果我们的心不能停止这种错乱,仍然妄动得厉害,这样就会存在相应的障碍,也就无法契合到离戏上面。
在世俗当中,我们起过多少妄念,发生了多少次错乱、违背,这些都叫做业障。只要你不把它忏除,就是在支持它,这样一来,业的势力始终都在增长,时时都会发生作用。相反,你不去支持它,业障也就止息掉了,然后你就可以安然入定,或者观修什么都能很清晰地现前。在这之前,如果心里还包裹着很多罪障种子,那么在真正修法的时候,它就会搅动起来,就会不断地翻腾。一直陷在这种错乱的状况里,不但修法难以相应,还可能出现问题。
总之,从修法的方面来说,心一直被业障掩蔽,修什么也现不出相应的影相。或者说,相应的法的行相始终没办法从心里现出来,结果就会久修无功。这就是没有净治的过患。就像完全被尘垢蒙住的镜子面前,无论哪种事物,在那里放多久,也始终没办法在镜中出现一样。
这样就知道,一定要出现一个净罪的力量,把业障消掉。一旦消除了障垢,妄动的力量减弱了,你才能进入更深层次的修持,才能真正与法相合。所以,现在要做的事,就是把自心水晶镜上的障尘净除。你越是净除得彻底,修法就越相应,不断地去净除,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修什么法,当即就能现前,就会非常快地出现效果。
“由于彼等十不善业等罪障,界之自性被完全包藏或已被掩蔽。”我们无始以来,造下的杀盗淫妄等十不善业的罪障,由于造得非常频繁、严重,而且业的势力一直在增长,就导致光明界的本来面目完全被包藏住了。就像天空完全被乌云障蔽,一丝光线也见不到。
又像人陷在非常深的迷梦里,对于本来的状况一点不知道。虽然迷梦只是妄心的变现,里面任何事物都没有,但正是由于它无而妄现,这里还是会现出各种各样的事件,让你感觉样样都是真的。然后你就会在这里面不断地分别、计较,出生各种的喜悦、恐惧,还会采取各种争取、逃避等的行为。好像这里真的有各种美好、丑陋的事,才使得你的心不断地产生贪欲、嗔恚,或者发生各种竞争、比较,然后不断地跟别人抢,想出各种计谋去**对方等等。
看起来,这些事好像是真的,但实际上,我们对于梦里显现的时空所摄的任何妄相做观察,结果连一个微尘的实法也不可得。所以,可以一概地说,这只是一种忽现的障尘,真实中根本没有。
但同时你要看到,这忽现的障尘正起的时候,确实有一种迷乱的力量,会使得你完全迷失在这里,根本见不到觉醒时的状况,也完全不知道,梦里的一切本来没有,以至于一直沉溺在迷梦的戏论当中。如果你的各种妄作不能息灭,那就会继续在虚幻当中流浪。结果业造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就只会加深迷乱,障碍你返回。
要知道,一起妄就叫做尘,一止息就是尘消。所以,“忏悔”,就是把这种妄心的造作止息下来。而所谓的“破恶力”,就是认识到从前种种的醉生梦死,从头到尾都是错乱。虽然在这错乱里,有千差万别、轻重不等的各种业行,但从根本上看,这一切都错得一塌糊涂。所以,我们返回的时候,就必须把它止息掉。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要从过去那种非常频繁、粗重、狂妄的错乱当中,渐渐地止息下来,要让你的心逐渐地恢复。当它的程度由重到轻,逐渐地降下来,这时候,由于障尘变得轻薄,虽然还在梦里,你也会感觉到这一切好像是梦,你会开始相信,这些现相都是假的,这就表明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你开始愿意返回了。这就是障垢减薄、善根苏醒的相,也叫做始觉。
最初的觉悟一起来,它就会引导你逐步地返回本性,也就是回归到无梦的境界,回到正常。净除罪障,就是把原先的那些错乱都止息下来,把过去的那种妄动的习气消掉。之后,你的心变得越来越清醒,再修相应回归的法时,你就会开始明了,就会开始入到一个符合甚深离戏的方面。
什么叫做“明了”?比方说,如果给你传一个玛哈约嘎的法,首先抉择大净等的见解,这时候你就会感觉到,一切法本来是清净、平等的,根本没有这些迷梦般的错乱相。
然后让你去观,你那时心里就会很明确地知道,自身就是佛身;口里说出的一切话,都是佛的真言;任何的起心动念,都是从智慧中现的,所以就是佛的智慧。而且,由自性变出来的一切现相,就是从佛心变出来的,所以内在的一切有情都是清净佛身,外在的器世界都是清净刹土。对于这些,你会深深地忍可,会很容易对这个法生起定解。
就像迷梦中的人,他的障垢逐渐减轻时,自己就会意识到,真相可能是这样的,而且会越来越相信这一点。同样,你不断地这么去观,就会越来越认识到,这些障尘都是忽尔现的,并没有什么真实。这样的话,你的心就会越来越安。过去的那种妄动就慢慢停止了,而且你会有意识地回归本来。像这样,越是停止妄动,就越容易体会真实。
对于甚深方面,你也会知道,一切都是无相离戏的。面前的所有事物,都平等是梦里的妄现,没有什么一真一假的差别。你会一概地知道,一切相对二边的法,都是一种错乱、一种虚妄,只是自心安立出来的假相,本来没有任何法可得。这样之后,你在见解上印可了,就能非常干脆地一律脱开。脱开了,自然就能合到甚深方面。这时心已经超越了这些妄相,再不会著在任何法上面。
“因此,于忏悔净治,应当精勤。”所以,一定要净除这些罪障。
所谓“净除罪障”,就是指通过四力去打破它。也就是在我们的心上要有一个反转。首先,你要认识到,过去一切由无明现起的虚妄客尘,都是自己的一种错乱迷失。从这妄执里发生的一切身口意的业行,都违背了本性。所以,要从这里一概地破除。
之后,你要真正地悔过。也就是对于过去所做的一切,从粗到细,都进行否认,这样你才会返回。
否认之后,你还要发大誓愿,彻底地把它截断。就像《六祖坛经》所说:“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念念不被骄诳染;念念不被嫉妬染”等等。这样来截断它的相续。
然后,对于一切相应本性,能够回归的善法,你都要积极地去做,修习对治力。还要依止菩提心、金刚萨埵等等,这样你就能彻底地翻转过来。
像这样,你在心上已经彻底地忏前悔后,心已经完全转过来了。这对于陷在梦里的你来说,就是一个最大的转变。就像镜子本来不断地被蒙尘,也就是在梦幻里,你还不断地主动增加这种梦幻,使得它越来越迷离,越来越狂乱,致使你越来越深地陷在这恶梦当中。但是,你现在已经开始返回。就如同垢尘得不到支持,就没办法发展。或者虽然还处在梦里,但你已经意识到这是梦的时候,不再去支持它,它也就没作用了。
同样,我们在轮回里所做的一切事业,无论是追求名利、爱情,还是做出各种自私自利的行为,对于这一切,一旦你识破了、放下了,它就没办法再继续发展。因为这一切都是你的一念妄心做的,你识破了这念妄心,不再随它转的时候,它就没办法再继续发展了。
更深一层来说,实际上,我们一直在被自己的妄念所骗。妄念有着各种想法,像是认为有这有那,我需要这个,需要那个,或者要去做什么等等,这时候我们首先没看清它,就听任了它,之后发生一系列随它而转的事情等等。
事实上,它也只是一念妄心。如果你能够认得出它,也就是,当妄念随着无明现起之后,引着你的心去这里贪著,那里求取的时候,你能够看清楚,不随顺它,这样的话,连细微的尘都会歇下来。就是因为你不再去支持它了。所以,看透了就不再支持,也就不再继续发展了。
总的来说,这里面有一层一层的回归。首先从粗的上面止息,然后从细的上面止息,再从极细的上面止息。像这样,一层一层地你都要看到。最开始,你要在最粗的层面上悔过;然后戒掉;之后断除它的相续,那么这一层就不会再发展下去,这种粗大的妄作就没有了。然后,在更细的方面,你还要识得它的错误;之后,你要在见解上把它转过来,也就是,连细的东西,你都要用正见去把握它,不再随它转;这样一来,过去那一套细方面的错乱程序也全部被截断了,你就不会再发展出那些业行了。这样就能步入更深的修行。这样一路下来,你内在的错乱系统就逐渐止息了,错乱越是止息,你就越会感觉到清净,也就越来越符合法的要求了。
所以,菩提道的修法,必须由粗入细,一层一层地进行。不能先入细的再来粗的,那就成了颠倒修法。因为,如果初步没调整好心的状态,它就会一直处在一种很粗的错乱状态里,这样是没办法入细的。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6-21 14:24

要知道,我们目前的状况,就是心已经完全被忽现的障尘掩蔽了,再修什么法,深、明等持影相都难以现前。所以,我们目前就是要全力以赴地在净障上努力。这样在修法的缘起上就非常符合。一旦清净了业障,后面再修等持就会非常容易。就像一旦把镜子擦拭干净,再来什么物体,立即就现出相应的影相一样。
就像前面讲的,十方菩萨一闻到弥陀名号,当即证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这不是说要多少年之后才证得,经文说“逮得”,也就是随即证得。可见,为了加快修证、成就的速度,首先必须要净障。
否则的话,你心里再想超越地去修,但由于次第错乱的缘故,长年精勤也很难出现效果。当年无著菩萨也是示现完全被业障蒙蔽,虽然在鸡足山闭关苦修十二年,却连个好梦也没有,更不要说现见本尊。之后,他下山见到一条母狗,生起了大悲心,当下业障净除,才见到弥勒本尊。这都是告诉我们,首先不要急,不清净业障的话,修什么甚深三昧都很难成就。
要知道,心被业障牵制时,就会不由自主地随它转。比如,造的业很重,又没有净除,这时,心就会一直随着妄动惯性的势力而转,不要说得三昧,就连安静地坐下来都很困难。就像一个经常在网上散乱,造不清净业的人,我们在他旁边都会感觉到他的那种妄动的频率。因为他长期以来,心一直处于狂乱的状态,已经形成了惯性,虽然他自己感觉不到,但他那样一种妄动的频率就处在那儿,所以一到他身边,就知道他的状态。像是那些造杀业、盗业、淫业等的人,也都骗不过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气氛,或者他内心的状况。
其实,心里有业障,在外内密各方面都会有障碍。从外在来说,周围的环境,接触到的人,遇到的事情等等,都会让你感到处处是障碍,各方面都运转不灵;在内的方面,自己的身心状况也会非常糟糕;从密的层面上看,气脉明点都不顺,任何一种业障,都会使气脉纠缠、混乱;最秘密的就是,陷在迷乱的状态当中,自己的本性就很难开发。
所以,目前不是要你直接进入高深的修法。当然,如果宿世善根已经成熟,这种根性的人确实修的法越高,进步就越快。但大多数人离这个还比较远,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身心上的各种困扰,各种的业习还化不了,这些都会成为修行上真正的障碍。
现在不用去高谈修生圆次第,获得密咒的无上成就等等,首先应当看看,你到底具不具备人天增上生的基础?最初一定要由畜生性转为人性,进一步具有天性之后才能显发佛性。意思就是,我们先要净除各种粗大的罪业,具有了人天善法的基础、德行之后,你才可能修定。不然的话,业气混乱一团,怎么可能安住下来?又怎么能出现深、明等持影相呢?
“若不作净治,则障碍后世增上生及决定胜解脱,能令心于三恶趣中受苦。
所以,关键就是首先要作净治。否则,虽然你口里一直在说“业障本无”,但这种混乱的力量还是一直在你的心上存在。如果现在不作对治,还继续随着它转,认为无所谓,心里还在支持它,业障就会不断地加强,这样的话,就连起码的身心安乐状况都没有了。
因此,我们现在就要在自己身上看:“我是不是真正看清楚了自己的错误?我到底在哪些方面错了?”如果你愿意彻底截断罪业相续,有这种誓愿力,就表示你有希望回归。当然,更细的方面,你要进一步知道,一切都是虚妄,所有的造作都是错乱的。如果你能在这上面止息掉,你的身心就会变得越来越清净,就表示你在往好的方面走。这样去修,一步一步就非常稳当。
相反,对于过去的那些错乱,如果你没去净冶它,也没有切断、化解掉它,那它就会不断地出来。这样下去,造的罪业那么严重,很可能连后世的增上生也得不到,出世间的功德就更不用谈了。
所以,每个人都要检查:“我现在的状况是不是符合做人的标准?是不是已经把过去杀盗淫妄等的恶业断除了?”如果没做到,就直接障蔽来世增上生的安乐。
其实,善人也有善人的相。人天善道修得好,也会心安理得。很多善人临终的时候,也是谈笑自如,死得很坦然。就是因为他平生没做亏心事,所以良心很安。如果我们口口声声标榜自己是学佛的人,天天高谈“业障本空”等等,但实际心里并没有改过,那么临终时也会得不到安宁。
所以,现在的关键就是,要把自己心上过去的罪业全部切断,那些都是非常严重的错乱。我们前面也说过,所净的客尘有大小、轻重的差别。你首先要把非常严重的业障去掉。如果你连严重的恶行都改不了,那它就会成为固结在你心里的恶趣的根子,不把它拔除的话,连善趣也保不住。一旦你真正把它拔除了,你就会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身心环境等方方面面,都开始往良性发展。
这样之后,进一步,以贪恋轮回的心所发起的各种造作也要全部停下来。这就需要你有一个坚定的出离心,任何时处都不去追求世间法。这样,更细的业行才能清净,才有希望得到出世间的解脱。
再进一步,对于现在心心念念所起的幻尘,也都要止息。这上面有更高的要求。
当然,我们现在先要从最初步的,能做到的地方开始改。你能改一步,就会向前进一步,修法就会容易一步。开始肯定很难,它毕竟要有一个由难到易的过程。但是你只要坚持下去,现在越是改得好,改得彻底,后面就越容易。如果在这上面通不过,修法就很难有进展。如果盘踞在你心里的这些很粗的罪业,都没有除掉的话,你想想看,那细的怎么能解开?根本没办法跟更高的修法合上去。因为,越往深处它就越细,越需要心清净,才能契合。越是外面的东西就越粗,要求也不高。
如果你不去净除,讲得严重一点,心就会被业障蒙得一片漆黑,漆黑当中又不断地增添很多污垢,这里面就会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因果相续。就像河水刚从源头流出来时还很小、很细,越往后,水流就越大,增长的力量就越强,也就越来越污浊,最后会达到汹涌澎湃、浊浪滔天的地步。
我们幻梦里的事也是如此。迷乱的习气越重,心里就感到越恐惧、越糟糕、越黑暗。业障是有这种力量的。就像屋子里本来没有蛇,但是我们吓唬一个人,告诉他这里有一条蛇。之后他就认为这个很可怕,就开始紧张;结果越看越觉得像蛇,心里就越来越紧张;经过不断地增长,他心里的执著就会增长到极深的程度,那种恐惧感、受苦程度也会越来越深,最后就恐惧得晕过去了。
像这样,罪业造的越来越多,出现的恶性作用力也就越来越大。最终,到了没办法挽回的时候,就会直接堕下去。虽然本来什么也没有,但业的力量会让人长期陷在这种错乱里,饱受无穷无尽的虚幻的折磨。
我们知道这一点后,就不能放置不管。你只要不去净除,它的势力就一直在。所以,你一定要反过来识破自己的心、打破自己的心,你要把这个狂心的一系列伎俩全部识破。对于它所做的各种颠倒的事,损人利已的事,各种虚诳、狡诈、浮夸等等,全部要识破。经过一番痛彻的悔改,彻底把它**后,你就会幡然醒悟,那时它就失去了支持,以后就没办法再做了。你不再支持它,自然就能歇下来。
如果你不去净除,就等于在保护它、支持它,还想让它继续干。那它下一次遇到境缘时还会现行,还会依然如故,按照过去那种方式去进行。所以,罪业不能让它发展,一发展就又迷进去了。所谓“时时勤拂拭”,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6-24 23:11

四、能净之对治

四力白布
以“四力白布”宣说。那么,能净彼等罪障的对治为何者呢?一、于往昔无始所作诸不善业,多起追悔,即破坏现行力;二、为净除所集起的彼等业,修空性即趣入无我光明法性,深极忍可本来清净,及如念百字明等诸殊胜陀罗尼,读诵经等行善者,此即对治现行力;三、受禁戒已,于彼等罪,不复再作,为遮止罪恶力;四、依三宝及菩提心后,消除罪业而令减薄,为依止力。如是由四力能令罪障,消尽及减薄之故,即是对治。以“白布”即“无垢之布”表示之。

刚刚由闻思进入实修时,在前行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很多阻碍。这些都是往昔和今生造下的各种罪业在做障碍。罪业从心而生,心上有垢染,就会障蔽菩提。像前面所说,自心光明界就像无垢的水晶镜,现在被忽现的障尘完全掩蔽住了,所以现不出深、明等持的影相。这就是进入实修时很难出现修法验相的原因。
所以,为了迅速现前修法的效果,获得成就,现在应当精勤修学净除违品——业障,忏悔还净的方便。
那么,这些忽现的障尘该如何净除呢?
首先要知道,过去造业是由什么因缘而起。由于无明,不了知诸法是虚妄的,从而计执人、法,起了各种妄执,从这里就出生了种种的染污。而且,每起一次都会严重地蒙蔽自心。尤其是以人我执引发,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不惜采取各种狡诈的手段,或者为了追求自己爱执的事,发生各种的贪欲、求取;或者为了远离厌恶的对象,做出种种损害他人的行为;或者表现出种种骄慢、嫉妒、谄诳等等,以致于自心一直沉溺在这种妄动当中。这种错乱的造作已经在识田里熏入了业习,将来成熟时,必定会变现出各种染污境相,这就是我们一直深陷恶趣、轮回的根本原因。
如果这些业习没有净除,那么,它的势力一旦成熟,必定会出生相应的果报。就像已经种下了毒种,如果你不铲除它,有了雨水、阳光等的滋润,假以时日,它必定会不断地生长。一旦它的势力成熟,结出了有毒的果实,再遮除就非常困难了。所以,对于已造的罪业绝对不能放置不管。
那么,该如何净除它呢?现在已经知道,在缘起上,业障由心而起,所以,也要以心来忏,也就是要在心上发起对治的力量。这里能净的对治,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罪业就像污垢,所以,能净的对治就用“白布”来表示。所谓“白”,就表示反染为净,也就是把过去的那些错乱的造作都反转过来。因此,这里说的能净治的“四力”,也无非是四个侧面的相反而行。
“一、于往昔无始所作诸不善业,多起追悔,即破坏现行力。”
“破坏现行力”,就是指对于过去无始以来,所造作的各种不善业,内心反复地生起追悔,也就是一种对罪业后悔的善心。就像服了毒物的人,非常想把毒吐出来,同样,对于过去曾经造下的罪业,内心深处非常后悔,并且毫不保留地在上师三宝前发露,一点也不覆藏。
过去从没认识到,造作的不善业。完全是一种吞食巨毒、自我摧毁的行为。所以,我们的心对于它,或者是放纵、宽容、掩饰,或者还进一步地在支持它。以这样的心,就会使得业的势力不断地增长。
现在要破坏它的现行,首先必须对于过去所造的种种不善业,认清楚都是一些颠倒妄为,知道那完全是一种饮苦食毒的行为,这样来生起一种追悔的心。有了这种追悔心,就能破坏罪业的现行,或者说它具有破坏罪业现行的力量。心里有了追悔,就能净除过去对于罪业的支持、掩盖等等。
这就表示,所谓“破恶”,必须有勇气破坏自己过去的那些行为。或者说,破恶力产生的时候,它有一种反过来破坏自己的力量。相反,如果你不肯认错,就表示不想破坏过去虚假的自我。这样你还是在支持恶业,就会不断地掩饰自己,不愿意说出来。
我们现在要认识到,过去整个的运行系统,都是基于无明而产生,所以,在这上面的每一点都是错的。也就是说,要认清它的过患,知道那些都是吞食巨毒的行为。其实,想想罪业能感召的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等等,就知道这比现在吃一杯巨毒要严重得多。现在吞服毒物,最多只是毁坏你的五脏六腑,夺走你一世的生命。但识田中熏下的那些业种子,如果你还在支持它,它迟早都会成熟为地狱等非常深重、漫长的苦报。
产生破恶力的关键,就是深信业果。多思维业果,就容易发起悔恨的心。想到自己已经造下重罪,而因果决定不虚,已作之业必定感果,这样看来,自己将来绝对要堕恶趣。反复思惟罪业的果报,就会发起极大的恐怖心。之后,对于这些苦果的因——已经造下的罪业,自然能够生起极大的后悔心。
对于罪业深深地生起追悔之后,就要在佛前发露。比如,我们都在修金刚萨埵,那就在金刚萨埵佛前发露罪业。肯发露罪行,就表示你有了破坏的力量。这种破坏力就能彻底打破你自己。破恶力的关键就是,你要能够认识错误,并且要敢于破掉过去那种虚假的自我。这样破了之后,就表示你不再支持它。以这种缘起力,它就没办法继续了。所以,“天大的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就是这个道理。
发露忏悔的时候,要在佛前陈述自己过去所造的罪业。这时候,要像已经服食了巨毒那样,而且不只是一个巨毒,一检查就会发现,自己心里充满了各种恶业。所以,这时要非常地痛切,要真正认识到:自己过去怎么那么愚痴,做出那种毁坏自己的行为,再不忏悔的话,这些业种一旦成熟,就会在长劫当中把我抛在地狱的火海里等等。
比如想:我过去因为无知,杀了那么多的生命。佛经中说,杀一个众生也要在地狱里住一个中劫。我很快就会死,而那些杀生的罪业还没忏净。如果我下一世以杀生的业堕在八热地狱里,那时,脚下是燃烧的铁地,头上还不断降下火星。狱卒们用炽热的黑铁绳在我身上划四道、八道、十六道,然后顺着绳痕,用热铁斧切割,用铁锯截断,之后血肉横飞,散成几百、几千块……受完这些苦,之后一出来,到了近边地狱,整个大地长满了锋利燃火的铁刺,每走一步,脚都会被戳穿、刺透,抬起脚的时候恢复如初,踩下去再次被穿透……像这样,在极为漫长的时间里过着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日子,那种痛苦我能忍受吗?或者偷盗、邪淫等等,想一想,将来要在地狱、饿鬼里住多少年……
再设身处地地想想,假如现在自己得了癌症,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更何况死后堕恶趣?或者现在有一群人,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短矛,凶狠地刺向我。而且不只一次,他们不断地这样刺,自己的身体被刺得血肉模糊,但这时我根本逃不掉,也死不了,也没有人来救我,只能在那里默默地忍受着……这种痛苦现在想想都感到毛骨悚然。但龙树菩萨说,这跟地狱相比,就连那里最微小的痛苦都比不了。
这样想了之后,就会感到非常害怕。知道自己相续里现在还有那么多的罪业种子,每一个都是定时炸弹,时机一成熟,立即会发生果位上的“大爆炸”。那些罪业有相当大的污染力、破坏力,会让我一直深陷在恶趣的深渊里面,没办法拔出。想到那种大苦很快就会到来,之后要想:我现在必须赶紧发露忏悔,千万不能让它继续增长,一旦增长到成熟地位,那时,就连佛也没办法救护我了。
所要发露忏悔的罪业,总的来说,就是无始以来由贪嗔痴引发,身口意所造的各种不善业。就像前面讲过的,阿琼仁波切所说的六类所忏的罪障,我们都要一个一个地多次起追悔心。
为什么要反复、多次地生追悔心呢?一方面,我们现在忏悔的力量还很薄弱,另一方面,当时造业的力量,以及后来支持罪恶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所以,现在反转过来,也要一次又一次地生追悔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发露时要具体反省。也就是仔细地回忆自己过去做过的事,检查哪些是不对的,然后在佛前说出来忏悔。其实,常常反省非常重要,每一天都要仔细地观察自身的行为,否则就觉察不到自己的罪行。要知道,忏悔是一生一世的功课,每天都要在忏悔上用功,才会在修行上有所长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否则,不常常去反省、忏悔,一直陷在恶业的现行当中,那就很糟糕了。
过去的大德说,如果没有惭愧心,就不容易净除罪垢。所以,我们要像已经服了巨毒那样,非常后悔,生起一种极为恐怖的心。这种恐怖心、追悔心要强烈到像当年阿闍世王那样。
《大涅槃经》[1] 说:未生怨王为了夺取王位,杀死亲生父亲。不久之后,心生追悔,对于装饰、歌舞等没有丝毫的兴趣。而且由于内心非常悔恼的缘故,全身发热,因发热导致身体上下生出恶疮,臭秽不堪。他心想:“这就是杀父的花报现前,想必地狱的果报也快到了。”
当时有一个大臣名叫月称,到王宫探病,他问到:“大王!为什么如此忧愁、憔悴,您是身痛还是心痛?”
国王说:“我现在的身心怎么能不痛呢?我的父王是无辜的,我却为了夺取王位杀害了他。我从智者那里听说,世界上有五种人不能解脱地狱苦报,那就是造下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的人。我现在已经有了无量无边阿僧祇的罪业,叫我身心怎么能不痛苦呢?”
他当时生起了极大的追悔心,内心充满恐惧、后悔。我们就要像这样,反复思惟罪业的过患,发起猛利的追悔之心。如果没有到量的追悔心,就没办法间断恶业增长,即使忏悔,也不过是口头上不痛不痒地念念而已,这样罪业是没办法清净的。
一旦有了真正的追悔心、恐怖心,那他一定会非常恳切地求救,恳切悲痛地在金刚萨埵佛前发露。就像一个人已经是服了巨毒,他真正认识到的时候,会非常急切地一心祈求医生:“毒性很快就要蔓布全身,那时我必死无疑。你再不帮我解毒的话,我就没命了!”有了这种迫切的心,才能彻底得到医生的救治。所以,我们自身上一定要多起追悔心,这样才能破坏罪业的现行。
为什么能破坏呢?就是因为,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过错,生起深深的悔恨。一想到过去的那些行为,那一桩桩的罪行,就感到实在太丑恶了,简直不堪回首。关键就是,对于过去的自己,一定要敢于打破它,不再包装、掩饰、覆藏它。这样,在缘起上真正生起了追悔心,跟过去的支持、保护罪业直接相反,就能破恶了。再加上在佛前毫无保留地发露,就是“破坏现行力”。
“二、为净除所集起的彼等业,修空性即趣入无我光明法性,深极忍可本来清净,及如念百字明等诸殊胜陀罗尼,读诵经等行善者,此即为对治现行力。”
“对治现行力”就是,为了清净所造集的罪业,自己身口意三门精勤行持善法。也就是说,修空性、念诵百字明等陀罗尼、礼拜供养、发随喜心,以及诵经等等行持善法,能清净往昔所造的恶业。就像中毒的人,为了解毒而服用药物一样。
“修空性”:当初造罪的时候,执著本无的法实有,也就是对于人、法的现相起了执著;之后以这种妄执的心就发生了各种业。尤其是因为执著自我,造集了各种有漏业。像是损人利己,各种欺诈、损恼等的业行。现在为了净除业障,就要反过来做,也就是依靠胜解空性,深深了达罪业如幻,解了心空、罪空,就自然还净了。
这里说的“修空性”,实际指胜解空性,趣入本来无人我、法我的光明法性。所谓“深极忍可本来清净”,就是深深地胜解一切妄相在实相中本来没有。
比如,在梦里造了很多的罪业,该如何忏除呢?那就是,你要清楚地认识到,一切梦现在真实中本来没有,对于这一点内心深深地忍可,毫不动摇。之后,你就直接认定本来没有这回事,只是一种迷乱的妄现,之后就还净了。
正如永嘉大师所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知道本来空性,实相中没有这些事,不过是一念无明,入了迷梦;在这里缘着各种妄现,错乱地计执这个是“我”,那个是“法”;之后起各种分别计较;然后为了维护自方,做出各种求取、拉拢的行为,或者为了打击对方,使出阴谋、诡计,做出各种损害的行为等等。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6-24 23:11

现在,你要在这上面有一个彻底的觉悟。要认识到:原来造业的我也没有,所造的业也没有,造业的对象也没有,一切都只是一场梦,都只是梦里的错乱。就梦而言,不能说没有业,在梦心当中确实有各种错乱,各种颠倒的造作,这上面也有各种差别。但是,就实相来观照,确实本来清净。无论起再多的烦恼,造再多的罪,都只是妄动而已,丝毫不会改变自性的本来清净。就像前面所说,忽现的障尘起得再多,也只是虚假地陷在迷惑中而已,从未染污过无垢水晶镜般的光明佛性。所以,对于本来清净生起了信解,就要一直住在空性当中来对治。
塔波仁波切有一个弟子,曾经靠贩卖佛经维生,后来认识到这是非常严重的罪业,就想依靠造那些佛经来忏悔。但是,他造经典的同时仍然心思散乱。后来去请教上师,是否要以护持实相来忏悔。上师很欢喜地说:“即使往昔所造的罪业积如山王,也能在现见本性的瞬间得以清净。”
所以,净除罪业最好的方法就是证悟般若空性,这样就能把罪业的种子和习气彻底消于法界。佛在《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说:“我和贤劫诸菩萨,以及十方诸佛,由于思维大乘真实义的缘故,消除百万亿亿劫阿僧祇数生死之罪。由于这种殊胜微妙的忏悔法,现在都已经在十方世界里成佛了。”[2]
修空性是最殊胜的净除罪业的方法,而对于一般的修行人来说,证悟空性暂时还有困难,但也可以通过念诵百字明等殊胜陀罗尼,以及读诵甚深经典等来净除罪业。
念诵密咒能够灭除罪业。像是念诵百字明、金刚萨埵心咒、楞严咒、大悲咒、准提咒、七佛灭罪真言等等。尤其是金刚萨埵百字明,这是殊胜的咒王,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能够非常有力地净除罪业。
金刚萨埵佛往昔在因地时发愿:“愿我未来世现证佛果时,设有众生造五无间罪、破坏誓言,彼等众生若闻我名,作意于我,念诵百字咒王,则一切罪堕无余清净,此愿不成,我终不证无上菩提。愿我住于彼等破戒者前,一切罪障悉能净治!”现在金刚萨埵已经成佛,所以,念诵金刚萨埵百字明和心咒(金刚萨埵心咒是百字明的精华),决定能够净除无量无边的罪业。
《无垢忏悔续》也说:“百字明是一切善逝的智慧精华,能够净除所失毁的戒律与分别念的罪障,堪称为一切忏悔之王。倘若一次性念诵一百零八遍,便可酬补一切所失之戒,不会堕入三恶趣。”所以,只要有信心,如理如法地念诵,决定能够清净一切失毁别解脱戒、菩萨戒,以及密乘戒的罪业,其他自性罪更是能够净除无余。
此外,《集学论》里还讲到,受持读诵大乘经典,造佛菩萨的形象,在佛像和佛塔前作种种供养,受持念诵诸佛菩萨名号,也能有效地净除罪业。
“三、受禁戒已,于彼等罪,不复再作,为遮止罪恶力。”
“遮止罪恶力”就是一种断相续心。忏罪之后受持律仪,发誓今后纵然遇到命难,也绝不再造罪业。即“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叫做恢复力或防护力。
“忏悔”,就是“忏前悔后”,“忏前”就是对于过去所作的罪业全部通过追悔、发露等破坏掉,也就是自己心中彻底否认它。“悔后”,指心中生起决定,此后再不造罪业,以坚定的誓愿力控制住自心,不再流入到造罪当中,也就是“不二过”。
当然,现在大多数人根器差,忏悔之后还会再犯,这就需要不断地忏悔。它一起来,就要数数地忏掉,然后坚定地发誓。通过这样不断地修习,使自己修行的力量增长。要知道,忏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也有一个从生疏到熟悉、从微小到强大的过程。
“四、依三宝及菩提心后,消除罪业而令减薄,为依止力。”
“依止力”,就是我们忏罪的依止处。这里讲到依止三宝,以及发世俗菩提心。
外依止三宝:三宝可以总摄在一个金刚萨埵佛当中,同时他也是上师所变现。所以,以上师和金刚萨埵无别的方式依止而修,是最殊胜的忏悔的外依止力。
内依止愿行菩提心:《入行论》说,比如,在途中遇到很多的土匪,这时如果依靠一个非常强大的勇士,那么这些土匪都害不了你,从而迅速摆脱怖畏。又像劫末火能够把须弥山、四大海等都一概烧尽。同样,发菩提心能够非常有力地净除罪业。
我们无始以来,深陷在种种罪业的包围当中,相比而言,其他善心都很微小,没有强大的净罪力量,而依靠善心之王的愿行菩提心,就能保护我们不被罪业所害。或者,以它的力量,就像劫末火烧毁一切那样,刹那间就能净除一切罪业。所以一定要依止菩提心。
过去的种种造罪,都是因为我们在意乐和行为上出了问题。意乐上只想着追求自身的利益,像是求名誉、享受、地位、金钱等等。而在行动上做出的基本都是损人利己的事。
那么,现在该怎样破除它呢?单单发一些很小的善心,想要帮助、利益部分的人,虽然也能净除罪业,但是这跟菩提心比,力量还很薄弱。
世俗菩提心是善心之王。“发菩提心”,就是立誓从此时起,乃至成佛之间,一切时中,做的唯一是全心全意地把一切众生都安置在无上果地的修行。也就是说,自己从发心时起,已经担荷了普度一切众生的重担,之后任何行为都被这种愿心摄持。有了它,我们的心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只为自己考虑,今后念念为全众生界着想;过去只求自身得一点现世的名利享受,今后要给一切众生谋求最彻底、最究竟、最圆满的安乐,把他们安置在佛果当中。像这样,真正生起了世俗菩提心,意乐和行为都会跟以往截然不同,会完全翻转过去自私自利的业习,等同于把过去所有罪行的意乐和行为全部翻过来。
而且,这种发心正合乎我们的本性,所以,以世俗菩提心为缘起,必定能够证入胜义菩提心。前面讲了,自心光明界就是本来佛,它周遍一切,与众生同体不二。从本性的空明当中,有大悲的力量能够无碍地遍入一切众生界,作同体周遍的救度,这就是我们自性本具的力量。
自性没有被尘垢障蔽时,以它的天性自然视众生与自己平等不二:众生有苦,就是自己有苦;众生得乐,就是自己得乐。它不会只立现在这个身体为自己。我们入胎时,只是以父母精血的少分为身体。此后,一直执著这个身体为自己,把身体之外的一切都视为他。但是,真正证入法界平等性时,是没有自他差别的。所以,那时就会没有任何偏私地利益一切众生。
现在我们发世俗菩提心,正是顺合这个本性。因此,以发心的缘起,决定能证入佛果。也就是说,自心光明界里本来没有人我、法我,而我们却错误地立了自、他,从这里不断地出生计较、分别,之后造下无量的罪业,形成了各种垢染。而现在彻底翻转过来,把“自我”拿掉,唯一以利益众生为己任,就出生了跟以往的惯性势力完全相反的力量。所以,生起无伪的菩提心,能够焚毁无量的罪业。
“如是由四力能令罪障,消尽及减薄之故,即是对治。以‘白布’即‘无垢之布’表示之。”
具足四力,在缘起上能够消尽或者减薄罪障,也因此立为对治。前面讲到,所净的障尘,用“尘垢”、“染污”来表示,所以,它的对治,就用“白布”或者“无垢的布”来表示。
一切忏罪的方便都可以摄在四力当中,具足四力就是圆满的忏悔。首先要做深入地反省,知道自身的错误之后,才会真正地翻转过来。
而且,这里还需要有一种智慧。前面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教理上做了详细地抉择。如果对于前面的道理有所通达,就能真正把握忏悔的原理。那就是——不要认为业障实有,没有办法忏除,它不过是从妄心当中忽而现的客尘。所以,“还净”就是在心上对治掉过去的妄心。
方法就是,或者在空性上彻底认识到它本来没有,不再继续沉溺在妄尘里颠倒流浪,这样就能彻底恢复到本来清净;如果暂时还做不到,也可以在缘起上完全否认它、切断它,这样也能清净。
比如,心里真正建立起菩提行愿,完全翻转掉过去造罪时,那种颠倒的发心、行为;或者修集一切相应本性的殊胜善法,以此来回归自性;或者依止三宝总集的上师金刚萨埵,一心求佛力加被,念诵百字明等。
佛本身最极清净,而且有特殊的愿力,帮助一切罪恶众生迅速净除业障。因此,只要我们有信心,真诚地在上师金刚萨埵前发露忏悔,祈求佛的加被,佛力当即就会在我们的心中出现,就能极迅速地净除罪业。金刚萨埵极为清净,我们依止念诵,也会变清净。这就是众生心和佛心感通的道理。所以,我们至心念金刚萨埵的时候,就直接入在佛的同分境界里,从而使业障得以还净。
这里把四力喻为“白布”,就是说,在现相上修持这些对治力的时候,过去罪障的尘垢都能脱掉、减薄,业障得以消除、减弱,身心世界等方方面面都会恢复清净。就像外在缘起上,洗涤剂等和尘垢的体性相违,所以能够清除垢尘,一用它的时候,就把尘垢消除了。同样,内在的缘起上,四力和罪业直接相违,所以只要你能够运用它,立即就会让自己脱离罪业的缠缚。所以用白布表示。
懂得四力忏悔之后,每天都要不断地修习,之后你才能在自心上修出这四种力量来。有了这四个力量,就像白布能擦掉无垢水晶镜上的障尘一样,心里的罪业就能得以净除,从而恢复清净。

五、教诫勤净治

精勤拂拭
以“精勤拂拭”宣说。如是由四力对治作净修,则产生如是利益:如同《业辨》中说:“已造极猛诸业者,由呵责自己将令薄弱。以极为忏悔及能作净治,彼等将极为从根拔除。”《妙臂请问经》云:“如黑暗中燃灯光,能遣黑暗罄无余。千生增长诸恶暗,以念诵灯能速除。”《亲友书》云:“先时虽放逸,后若改勤修,犹如云翳除,良宵睹明月。孙陀罗难陀,央具理摩罗,达舍绮莫迦,翻恶皆成善。”
如是所说,定业的诸业也根本不受异熟,或今生中仅以头痛便净除生恶趣业。若生恶趣,亦如球落地疾起般,以及须受的大苦、长期苦转成小苦、短苦。
因此,凡是自性罪及别解脱、菩萨、密乘的誓戒有失坏处、未净罪堕的尘垢者,当以“四力白布”精勤数数擦拭。

最后是教诫勤修能净除业障的对治法。像以上所讲那样,以四种对治力修持,能够有效地净除罪业。
如《业辨》所说:“过去已经造下的极深重的罪业,通过呵斥自己能够令它减轻,变得薄弱。以极猛利的方式忏悔,并且行持各种能够净除罪业的善法,能够让罪业彻底断除。”《妙臂请问经》也说:“就像在黑暗当中,点燃一盏明灯,就能完全破尽黑暗。同样,在千生当中造下的恶业黑暗,以念诵密咒等的明灯,也能迅速灭除。”这样就知道,具足对治,必定能够净除罪业。
《亲友书》(又译为《龙树菩萨劝诫王颂》)说:“有些人过去烦恼深重,非常放逸,造了很多深重的罪业。但后来明白了善恶取舍,诚心忏悔,改邪归正,精勤修持善法,也能净除过去的罪业,获得解脱。就像月亮先前被云遮住时漆黑一片,后来风吹散乌云,月亮就会散发出皎洁的光明。就像孙陀罗难陀、央具理摩罗、达舍、绮莫迦,起初造了很多罪业,后来精勤忏悔,都获得了解脱一样。”
这里举了四个人的经历,说明只要精勤忏悔,就能够净除罪业。
1、孙陀罗难陀
《杂宝藏经》[3] 里记载,孙陀罗难陀是佛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对于妻子的贪心很重。在佛的逼迫下,虽然已经出家,但心里一直想着回家和妻子相会。一天打算偷偷溜回家,走在路上时却被佛拦住。佛把他带到山上看母猴,又带到天界看到天女。他发现,比起天女来,自己的妻子就像母猴一样丑陋,之后不再贪恋妻子,转而极为耽著天女,并且为了尽快升天,和天女共享欲乐而精勤持戒。之后佛又带他到地狱,看到那里有很多油锅在煮罪人,但其中有一个锅是空的。他上前去问,狱卒告诉他:“佛陀的弟弟难陀,由于出家持戒,命终会生到天界,命终之后,就会从天界堕入地狱。我们现在烧的油锅,就是为他准备的。”他听了之后惊恐万分,祈求佛带他回去。这次之后,难陀真正生起了想要脱离三界的出离心,再也不想升天了。之后佛为他说法,七天就证得阿罗汉果。
原来他是“贪心第一”,后来再不贪著任何人,守护根门非常清净。在佛的弟子当中,被誉为“调和诸根第一”。这说明贪心极重的人,如果真心想改,也是可以改变的。
2、央具理摩罗
“央具理摩罗”又译为鸯掘摩、指鬘。《佛说鸯掘摩经》记载,他曾经中了婆罗门师父的咒术,认为在七天中杀一千个人,把一千个人的手指串成指鬘,装饰在脖子上,就能获得梵天果位。之后在七天当中像疯了一样见人就杀。到了第七天早上,手指已经有了九百九十九只,差一只就满千数了。当时所有人都藏起来了,只有他的母亲怜悯他七天只顾杀人,没吃任何东西,就出去给他送饭。他见到母亲从远处走来,就准备要杀掉她。
这时,佛观察到指鬘可以度化,就化现成一个比丘,走到他面前。指鬘一见,立即放弃了杀母的打算,跑过去想杀死那个比丘。虽然比丘缓缓而行,但他怎么也追不上,于是喊道:“比丘,停下来!”比丘却说:“我一直安住,从没动过,只有你自己停不下。”指鬘觉得奇怪,就问:“怎么说你安住、我停不下呢?”比丘回答:“我六根寂静,所以一直安住,而你被邪师引诱,内心迷乱,不断地向外奔驰,没日没夜地杀生,造下了无边的罪业。”
听了这话,指鬘幡然醒悟,把刀一扔,远远地给比丘磕头。这时佛也现出相好庄严的圆满身相。指鬘见后,请求随佛出家。佛以“善来比丘”令他出家后又为他说法。他闻法后,当即证得阿罗汉果。
可见,虽然曾经以极大的嗔心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但回心忏悔也能获得圣果。
3、达舍
又译为善见,就是我们常说的未生怨王。他受恶友提婆达多的挑唆,把父王关起来,并且不让母后偷偷送饭,结果把父亲活活饿死了。后来他生起极大的追悔心,痛切忏悔,结果身上的疾病很快痊愈。之后虔诚皈依三宝,护持佛法。《阿阇世王问五逆经》中,众比丘问佛,未生怨王死后生于何处。佛告诉诸比丘:“彼摩竭国阿阇世王,虽杀父王,亦当不久来至我所,当有等信于我所;命终之后,当堕地狱如拍毱[4] 。”他从地狱出来后,立即生于天上,二十劫中,不趣三恶道,流转天上人间。最后出家学道,成为辟支佛,名为“无秽”。
可见,即使造了无间罪,只要肯回心忏悔,最后也能获得成就。
4、绮莫迦
《毗奈耶经》[5] 里讲到,有个童子贪心极重,由于母亲阻止他跟一位长者女私会,于是拔剑杀死了母亲。不久他醒悟过来,明白自己造下极重的罪业,心里非常不安,到处寻找灭罪的方法。后来听到比丘诵经,得知佛法能够清净罪业,于是出家修行。由于他忏罪心切,非常精进,短时间内就通达了三藏。别人问他为何这样精进,他说想忏悔杀母的罪业。比丘们就把这件事告诉佛,佛说杀母者不可出家,为了不坏佛法,必须摈除。
但是他被摈除后,并没有还俗。他到了边境地方,摄受弟子,讲经说法。弟子中有许多证了阿罗汉果。后来,他得了重病,怎么都治不好。于是让弟子为他建造浴室,供僧众沐浴。他命终立即堕入无间地狱,在地狱里被猛火燃烧时,以为是在自己造的浴室里。狱卒击打他的头,当时他发了善心,立即生到四天王天。之后,以天子身回到人间,在佛前闻法,获得预流果。
所以,即使过去造下滔天大罪,只要有追悔心,精进行持善法,最后也能解脱。
像以上所说,通过忏悔,即使是定业,只要还没有成熟果报,也能够完全清净,灭除罪业的功能,不受堕地狱等的异熟果;或者虽然没有彻底清净,但以现世稍微感受头痛等,就可以避免转生恶趣;或者虽然堕入恶趣,但就像拍球一样,马上又转生善趣;以及原本需要长时间忍受的大苦,转为短时就能受完的小苦等等。
所以,无论是造了十不善等自性罪,还是受了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后,发生失毁等等,这些罪业的尘垢,都应当精勤地以四力忏悔。就像用白布擦拭水晶镜,镜面就能恢复清净,同样,只要精勤忏悔,罪业必定能够消除,现前自心的本来面目。

[1] 《大涅槃经》:“尔时王舍大城阿阇世王……因害父已心生悔热,身诸璎珞、妓乐不御,心悔热故,遍体生疮,其疮臭秽,不可附近。寻自念言:我今此身已受花报,地狱果报将近不远……时有大臣名曰月称,往至王所,在一面立。白言:大王!何故愁悴,颜容不悦,为身痛耶?为心痛乎?王即答言:我今身心岂得不痛?我父无辜,横加逆害,我从智者曾闻是义,世有五人,不脱地狱,谓五逆罪。我今已有无量无边阿僧祇罪,云何身心而得不痛?”
[2]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佛告阿难:我与贤劫诸菩萨及十方诸佛,因思大乘真实义故,除却百万亿亿劫阿僧祇数生死之罪;因此胜妙忏悔法故,今于十方各得为佛。”
[3] 《杂宝藏经·佛弟难陀为佛所逼出家得道缘》
[4] 毱:古时一种游戏用的皮球。
[5]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6-26 11:24

教授取舍之道讲记

法王如意宝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这一次我们学习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给丹增活佛写的《教授取舍之道》。当时活佛很年轻,正值法王率僧众朝礼文殊刹土——五台圣境期间,活佛从红原赶到五台山依止法王。应他的祈请,法王就说出了这篇教言。
“教授”就是上师对弟子传授取舍的要点。“取舍之道”是指示一生修行应当走怎样的道路,哪些不如理的、不正确的、无实义的,或者有偏差的,就要在自身上舍掉;哪些如理的、正确的、具实义的、适合自身因缘或者时代状况的,就应当在自身上执取。这样一生的修行就会避免误入歧途,避免走错道、偏道、无意义的道、无效率的道等等。这就是“教授取舍之道”非常深的内涵。

全文分三:一、祈请文殊;二、正明取舍;三、总结要义。

一、祈请文殊

为了顺利地开启明辨取舍的智慧,首先祈请代表根本智的文殊圣尊加被,由此趣入安乐吉祥的正道。

诸佛一父童子相,但念亦除三有暗,
红黄文殊持剑者,祈散于汝吉祥花。

这一颂有事、理两分解释。从事相上看,文殊菩萨过去已经成佛,是龙种尊王如来,未来也将在北方宝积世界成佛,现今示现为大菩萨的形相。他是诸佛智慧总集的体性,是出生诸佛的唯一父亲。这位菩萨示现为童子相,以他的夙愿力,仅仅在心中忆念,就能遣除一切三有黑暗。因此向这位显现红黄身色、执持宝剑的圣尊祈祷加被,赐予各种功德的吉祥。
从甚深的理体上解释,文殊就是妙吉祥,指的是本有的智慧。任何佛都是从本智中出生,从金刚般若智慧中出生,它是诸佛的根源、出生处。诸佛无非认识了本有的智光而成佛,因此称文殊菩萨为“诸佛一父”。
示现为童子相,是指它并非因缘所生的有为法的智慧。因为凡是有为法,都是刹那灭的自性。既是因缘所生,也就是缘聚一现而已,必然就落在衰损坏灭当中。然而本性的智慧是妙明真心,从本以来,没有任何生灭增减等相,而是万古长青。一切时处就是这一个永无变异、永远年轻的智慧,它时时都在起着妙用,所以叫“童子相”。也就是指永无衰老,恒时起灵明妙用。临济禅师说:“有位无位真人,时时在众人面门处放光,六道神光欠少什么?” 这位无位真人就是童子。“六道神光”指从眼等六个门放六道神光,起见、闻等六种妙用。如果你认识它,只要一经忆念这位童子,就能遣除三有的黑暗。也就当即觉知到,所谓的欲有、色有、无色有的这些世间界,就只是虚妄分别的体性。一旦知道了这位诸佛一父的童子就在你心中,而且明记不忘,那就会遣除三有的黑暗。法王的金刚句有甚深的密意。跟禅宗说的“知有是众妙之门”是一味的。知道什么“有”呢?就是这个本有,这个妙明真心、无位真人就是本具的智慧。一切时处都是这个智慧的妙用。你只要认得它,三有的黑暗立即就会被遣除。它没有生死,没有增减,没有任何方所,没有任何戏论可得。正由于它永葆青春、常住不变,所以称它为“童子”。我们知道自己本心的文殊童子,能够时时明知不忘,处处都是它,就决定会从迷惑中走出。
过去有麻谷等五位开悟的大德一起结伴参方。当时天气很热,口干舌燥,看到一位婆婆在卖茶,就请求婆婆给他们每人一杯茶解渴。婆婆说:“你们当中有神通的人就可以喝。”这几位大德是诚实的人,他们面面相觑,虽然已经是初开悟的人,但是神通还没有显发,所以都不敢喝。老婆婆就说:“你们这群呆鸟,看老婆子给你们施展神通!”然后端起茶杯咕噜咕噜一饮而尽。这时五位大德才恍然大悟,原来日用无不是神通。这是观音菩萨示现为老婆婆来考验这些大德。庞居士说:“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这也是指示我们时时神通妙用,都是文殊童子在起用,能识得它,就会破三有黑暗,就会时时遍散吉祥花。
世尊成道的时候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著,自然智、无师智、一切智自能现前。”关键是要这个“知”,这个“知”就是众妙之门。如果不知,就落在幻影当中,不断地迷惑。所以,时时要认得本来人。
很多人都不清楚这事就在面前,它从来没有失去过,也没有任何断、续的相。佛在《楞严经》里指示波斯匿王,也是在这点上:外在的身体当然是有为法、虚假的法,随着日迁月移,会渐渐地衰老,然而你见恒河的性有没有衰老呢?波斯匿王马上就悟到了,说这个是常住的真心,是从来没变化过的,童年时见恒河的性和现在老年见恒河的性完全一样,这上面并没有任何变异、衰老。这就说出了我们的智慧本性是一位没有任何变异的童子,它就是诸佛的根源,显了它就叫成佛,所以是“诸佛一父”。这是一路涅槃门,叫做“一”。这也就是说本有这妙吉祥的智慧,人人本自成佛。因为这种觉悟,就会出生诸佛,出生一切佛的妙用。
这里用“但念”二字,实际已经开示了大道的根本。“念”是明记不忘的意思。只要明记不忘这无位真人、这智慧童子,就不会处在迷惑当中。这里有深义,就是当智慧起用的时候,你要记得这是本性的智慧,而不要迷失在幻相里,忘记了文殊童子。能这样记住,就不住在假相上,也就能除掉三有的黑暗(暗是指无明,也可以指一切三有所摄的惑、业、苦,这都是虚假的迷梦法,叫黑暗)。
所谓的无明,就是指我们不知道现前的一切都是本性在显相起用,却执著有真正的法。以这一念无明的妄动,就陷在黑暗当中了。也就是我们会认为在本性之外实有这个法、那个法,也就是沉迷在欲有、色有或无色有当中。
其中,落在欲界的人天善趣以及三恶趣,就是堕在欲有当中。根本上就是把显现的色、声、香、味、触五欲的幻影执为实法,由此一颗心就向外追逐求取、与人竞争、生起各种贪、嗔、嫉妒、傲慢等,就陷落在这欲界的黑暗中了。在此之上,虽然暂时止息了贪欲,但在定中还执著有色,他不知道这也只是自心变现的一个妄相。在无色有之中,连色的显现也没有,但仍然计执无色有为实法。像这样,众生都是因为没有证得本有的文殊童子,在现起这些的时候,没记得这个根源,反而妄执心外有实有的法,之后起惑、造业,而陷落在黑暗中的。所以这里上师开示“但念文殊”,就是只要你回光返照,不忘这本心的文殊,这么一念,就能遣除三有的黑暗。
这样的文殊是红黄持剑者,表示圆满断证的功德。“红黄”所表征的就是内在有无量恒河沙数的性功德法。也就是所谓的四身、五智、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所摄的无量性德。这个自然智,它是体、相、用不二的,本来就只是它,不可能有分开的各种他体的东西。这就是“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而从名言上又可以分二、分四、分五,或者分多少都可以,也因此有所谓的二智、四智、五智乃至无量智的建立。
分为二智,也就是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分为四智,也就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和大圆镜智;分为五智,也就是在四智的基础上再加法界体性智;说无量智,无非就是权、实二智。彻证本性叫做实智,然后就是权智,指应一切机缘,以智慧光明起无量无边的妙用。这都是文殊智慧现的庄严相、起的无边妙用,这就叫“红黄文殊”。
我们之所以不能还归本性而得天真受用,就是因为不认识这个本有的智慧宝藏。很多人都以为,智慧只是一个因缘制造的分别心。所以,只要问别人:“你知不知道吃喝拉撒睡都是智慧?”很多人就不理解,认为这些怎么能是智慧呢?他以为世间的世智辩聪,像能够高谈阔论、妙笔生花、搞搞发明创造、作出种种研究等才叫智慧,岂不知一切处都是智慧!若是离开了智慧,那就死了。就像六祖在《坛经》里所说的:心王一旦离开了(这里的心王指本智),那你就是一具死尸,还能起什么作用?所以,我们能言、能行、能动、能做,全部都是本智在起作用。就是一个智慧,没有别的。
这样智慧显出的庄严相就是红黄文殊。“持剑”就是指这般若智光能斩尽一切戏论,脱离一切迷惑网。这是智慧极其明利的作用,它能破一切,而不为一切所破。这把金刚王宝剑无比锋利,无论什么样的迷惑、颠倒都能破掉。一旦你识得了本性,就不再住在任何妄想上了。一切虚妄的情执、分别,都会被破掉。从此之后,任何地方都骗不过你。根本就不会落在任何的戏论、执著里面。自从识得文殊后,这就是不二的智慧,还有什么戏论可得呢?一切处都是平等的,都是本来清净的,都是大安乐受用,哪里还会有妄执戏论呢?
如此就祈求本心的文殊雨散吉祥花。“花”代表心花开放,“吉祥”代表圆满具足万德,“散”代表在日常生活中一切起灵明妙用。如此就会日吉祥、夜吉祥,日日时时都很吉祥。在我们的生活中,就会遍散吉祥的妙花。也就是当我们能够时时知道,也就时时都是遍满吉祥了。
就像这道禅偈所说:“夹岸桃花风雨后,马蹄何处避残红?”一场风雨之后,两岸都铺满了飘落的桃花瓣。当骏马在岸边奔驰的时候,脚下哪里能避开残红呢?同样,无论我们做什么、见什么,没有一个地方能出于这个本性之外,这是无处隔断、无时远离的。你想避也避不开,可怜“百姓日用而不知”,就落在迷惑颠倒里了。现在“祈散于汝吉祥花”,这是既请文殊加被,也请我们自心的文殊让它醒过来,让我们看清楚处处都是本性放光,生活完全成了吉祥,一切都是自性的妙用,任何处都吉祥、都自在安乐。
所以,我们一切的心念、言语、行为、穿衣、吃饭等等,无不是本性的妙用。“佛性天真事,谁云别有师?穿衣吃饭处,謦欬掉臂时”,也就是说这是天真之事,是本有的智慧,它没有任何衰减,时时处处都在显露,一切时都在起用。所以,它叫童子,没有任何生灭、断续的相。这是不是忽然间它就灭了,等会儿又是另外一个东西呢?不是的,这里没有什么生灭!它是常住的、无生无灭的。你只要一忆念,回头就是。这样的话,就叫做“散汝吉祥花”,就会一切时一切处吉祥。“吉祥”是具德的意思,这是本具的妙德,不用去外面找。
所谓的“吉祥花”配合本论来说,就是指有了文殊的拣择智慧,就能够完全了知如何取舍的正道。也就是自性的文殊智慧光一现的时候,就能够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乐、什么有实义、什么无实义、怎么到达安乐宝洲、把握自心等等,一切自然会清晰地明见。这就是智慧能够无误地拣择到缘起的正道,能见到心上的缘起如何运作,这样就开启了明辨取舍的智慧。
一方面是祈求文殊本尊加被,但我们心中出现明辨取舍之道的智慧;另一方面也是指我们本性的文殊觉醒了,自己会明辨一切缘起法则。
这篇简短的教言告诉了我们首先要明辨苦乐的真相,然后恒时依止出离心,以及明辨世出世法功德的根源是善心,所以要恒时唯一依止这内心的庄严。
进一步还要知道,增上生和决定胜的欢喜洲是要通过慧眼和戒足并运来到达。因此,任何时候都要智慧和持戒双行。
之后又说到,人生的大义在于依止具德上师和他的教授,应该抛舍一切世间无意义的事,从这牢笼里脱出来,效仿常啼菩萨、善财童子依止上师的传记,让自己永远具有修持佛法的自在,再一心依止上师和上师所传的教授。
浊世寿短、病多,各种违缘障碍非常多,这个时候要走一条最简要、最径捷的路。如果像过去的人那样想要穷尽教理网的边际,那是十分困难的。所以,要唯一依止要诀来修持。
最后就说到,任何时候行为的准则是依止念和正知,毫不放逸地管制好自心,而且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自己作自己的善知识来行持具义的事。
以上简要论述了整篇“教授取舍之道”所宣讲的法义,下面进一步分段解释: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6-26 11:25

二、正明取舍

暇满难得寿短促,业果无欺轮回苦,
数思维于世圆满,更无希慕依出离。

这是教导第一个取舍——舍世间圆满,依止出离心。
我们都会问:世间的圆满应不应该追求?应该以什么态度来对待?这里的教导是,唯一要依止对世间圆满没有任何希慕的出离心。这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修道第一个就是要有出离心,时时处处都要出离。
这要看到我们生命的走向有根本的错误。如何错误呢?对世间的种种圆满一直有很重的希慕之心。这是指我们内心对这世间充满了各种幻想、期待、追求,也因此我们的心对于世间的名利享受一向非常贪爱,又以这种爱驱使我们发出种种行动,从而集成了生死轮回的业力。
现在怎么使心态和行为调整过来呢?就是要透过数数思维,对世间的一切圆满都彻底看清这只是苦的自性。就像一旦清楚了黄连是苦的之后,就再没有想品尝它的兴趣,因为心里非常清楚吃它就只有饱尝苦味,得不到任何甜味。以这种彻底地断定就让我们死心,不会还幻想在里面获取一点甜味,这就是心里“更无希慕依出离”。
我们是因为一直没有彻底地认定这世间的一切都是苦,有漏法都是苦性、苦法,才导致我们的意乐和行为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偏差。结果就只有反复地陷在苦当中,卷入苦海的漩涡。如果看不透有漏皆苦,那还会不断地误以为世间有乐而有意识地希求它,结果就又会掉入苦海里。如果按照这个方向不断地去追乐,结果追到的一定全部只能是苦。这都是因我们的心没有辨别清楚苦乐的自性,或者说对苦集十分愚昧而造成的。如果在这上没抉择清楚的话,就一定会一再陷入苦中无法脱离。
这里上师已经决定地告诉我们,世间唯苦无乐,必须要有彻底的厌离和出离。而我们怎么才能生起这个心呢?那就要透过数数地思维衡量。这上的取舍是非常断定的,就是对世间圆满丝毫希慕的心都不能有,唯一要依止出离心,这就完全为我们给出了这一生行为的方向。
释迦佛当年做悉达多太子的时候,经过四门看到了老病死,马上就觉悟到,轮回肯定是以苦作结局。因此,对于无论现前多好的荣华富贵,他都没有任何兴趣。这是因为智者有极其长远的眼光,看到了一切事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就会断然做出决定。但对愚者来说,只要眼前显现一点世间圆满,就会把自己完全迷失在里面。一颗痴心就只想在这温柔乡里、富贵场中尽情享受,哪里会提前想到这本是苦乐相连、乐极生悲的事呢?
世人最易迷失的地方就是这些眼前的世间圆满。因为它极具欺诳性,诈现的是一种安乐的美景,让人看不清真相。它会表现出似乎人生必须要有这样的追求,要实现这样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人们会主动地为自己的人生做出各种计划,追求各自的理想和目标,将一生都付诸其中。这一切都是由于没看清真相而导致的。
这种执世间有乐的心,致使根本不可能发起彻底的出离心。因为在认识上根本是错的,这就绝不可能死心,一定还妄想在世间得到想要的安乐;或者认为现在只是因缘还不具足,等具足的时候就一定能得到安乐;或者幻想以后可能有很好的生活,有很多真实的安乐,虽然过去没得到,现在也没有,但将来一定有希望得到。多数人表面不说,心里并没有真正相信。他们自有一套理由:时代是在不断变化中,遇到的人、事、物都不尽相同,未来的事还没发生,怎么能这样让我们彻底绝望呢?完全彻底地没有安乐,并不那么断定吧。心里还存有这样的侥幸。
不要说整个世间的圆满,就连一点点好的享受,比如有一道好菜,放在嘴巴里嚼的时候,觉得很好吃,就想多吃几块,这就叫“希慕”,就是对于面前美餐的希慕。或者听说今天有什么大片、球赛,哪里有好玩的,马上就动心,这也是一种希慕。对于男女的情爱、耀眼的名誉财富,更是非常希慕。心里发痒、没得到的时候,总有一种憧憬,一种幻想,认为得到了该有多好啊!有了这样的希求心,就会使你迫不急待地付出行动。就像狗看到了骨头那样,马上就冲过去了。这样我们的心就会完全入在五尘当中,如此就深陷在轮回里了。
如果我们对于苦集有很精确的抉择,就会知道的确叫做“人心唯危”。我们的错乱、冲突太多了,如果没有经过反复地思维,看不清它的真相,就会导致行为一次又一次地迷失。假使在某一个阶段里受环境的保护,因为没有什么诱惑,或者有师长的教诫,这样你还能够比较平稳。但是一旦远离的时候,因为心里没有正见的摄持,一到这个诱惑的境界里,就会迷惑不清,紧接着导致一次又一次的错乱。之后,彻底地深陷轮回中无法自拔。
所以,真正对于苦集有认识的人,他就能切实地看到世间五欲就像毒蛇一样,整个世间就是一个罗刹洲。如果不警醒的话,马上就会被它吞噬掉,如此就能做到一心如救头燃,寻求解脱出离。
但是,现在的关键就是希慕之心我们止息不了。为什么上师在这里特别强调呢?因为当前我们人类大多数都处在红尘世间,很少有人能到与世隔绝的山洞去隐修。充斥在我们周围的,都是各种令人心醉的名利享受(世间圆满就是指这些,由于它表现出非常美满、幸福的相,就让人特别羡慕向往)。在这些上,一般人是不容易看清楚的,好比有人送了你一栋非常豪华的花园别墅,那里面的舒适享受哪里会让人觉得是苦海呢?一般人都会深深地迷恋在其中,连离开都不愿意,更何况失去?这样的话,怎么可能发起出离的道心呢?
但是,这个教言里的要求是任何世间(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圆满,都要看清楚它只是苦性苦法,最终的结局是导致极其漫长的轮回。数数思维是个手段,要思维的内容是四种前行(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思维后的结果是对任何世间的圆满,都不再有丝毫的希慕之心,心里断定地唯一依止出离。
我们以前说过,思维到量之后,轮回中的任何事情摆在面前,你都能立即认识到这是苦性的、剧毒性的,这是轮回。一提到它,就有一种特别厌患的心。什么是厌患呢?就如同厌患剧毒那样,心里特别清楚只要吃了它,就会受到全身被毒化、腐蚀的剧苦,吃了它就全完了,这样一触到就害怕,一点都不敢沾,这叫“厌患”。又好比如果我们发高烧三天不退,就会觉得陷在病魔的缠绕中;如果一百天不退,那简直无法忍受,会觉得这苦太漫长;如果连续很多年都处在高烧当中,那自然会非常非常厌患了。如果病因是吃了一种不适当的饮食,就会对这种食物生起强烈的厌患心,以后无论什么时候看到它,都不会生起任何想吃的心,这样的心态就叫“厌患”。
“患”是什么呢?就是这里面存在的隐患、导致极多极重的后患。就像刚才说的,因为吃了一点不合适的东西,结果导致一百天生病,在这一百天里会不断出现各种症状,让人感受强烈的病苦,这就叫做“患”。所以厌患的意思就是,对任何世间圆满的美食,都能清楚地了解只要食用它,就一定发生连续不断的苦患,于是就害怕了,再也没有希慕的心了。
就像难陀起初特别迷恋他的妻子,简直到了如胶似漆,片刻都不能离开的地步。后来佛逼迫他出家,他很不情愿,出了家还开小差,溜回来跟他的妻子相会。后来佛就把他带到天上,他看到天女比她妻子美貌千百倍,和天女相比,妻子简直丑得像母猴,他就对妻子再不留恋了,一心想着升天,这还是在贪爱轮回。佛又把他带到地狱里看,油锅就是给他未来堕落准备的,只要天福一享尽,就立即会掉到地狱的油锅里受苦。这时他看清了升天享乐的后患,就再不希慕天界的果位了。所以人的眼光就是太短,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幕,根本不明白目前正坐在轮回的列车上,快速地驶向恶趣的深渊。因为无知,所以才无畏,一点儿都不恐慌。我们还坐在这辆轮回列车里,品尝着世间法的美酒,相当陶醉,压根不知道往后的处境是什么。
所以所谓的厌患,就是一定要用智慧认识到追求世间快乐的结局,贪著世间乐就会引来非常重、非常多的连续不断的生死苦和恶趣苦。如果能对这一点了解地非常深刻、非常透彻、非常清楚,那一定会有厌患的心态,在自己眼里,这世间的种种圆满的确就是一盘盘含着剧毒的美餐,就不敢再下筷子吃了,一点儿羡慕的心也没有。
这不是强迫人去接受这个道理。有人说“宗教扭曲人性”,人性本来需要爱情、事业、享受,宗教偏偏要禁锢人性。以常人的眼光看来,认为人生在世不享乐,难道要去受苦吗?认为这种想法是对的,过去的样子简直是傻瓜,现在终于想开了,人活在世上,就应该对自己好一点,该享乐就享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岂不知这只是一种愚昧,是丝毫不懂轮回过患的表现,根本不能说明这种想法就是对的。
怎么才能使心对世间圆满不生希慕之心呢?关键就是看到它的过患。要具体地了解:这里哪怕贪一点点会有多少次烈火焚身,多少次死去活来,多少次连绵不断的大苦,我们要思维的就是轮回的过患。彻底想透了,就再也不会有希慕心了。
重点就是修四种厌世心。通过这四项心的训练,就可以把以前沉浸在世间享乐里不断追求、向往的心彻底转变过来。以前不厌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欲望,所有的心思都在上面。所以,不但没有半点要出离的想法,反而巴不得赶紧挤进世间圆满的行列里。一定要赶快跟紧,不然就来不及了,没机会了,一定要趁着有限的人生,全力追求一切能追求到的享乐和成功,是这样一种心态。而这完全跟解脱道相违,这是取舍上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它使得解脱道的命根彻底断绝,整个解脱、成佛的机缘都没有了。而且积累的是无量无数再度轮回的因缘,继续成为轮回的老众生。
现在上师这样教我们第一个最重要的取舍之道,我们就要开始认真考虑,我该怎么转变方向。如果我一点反应都没有,那我还像个修道的人吗?所以首先自己下来要重新审视一下人生,要重新做全盘的考虑和计划。佛法是教我们怎样回到理智的状态。我们从小已经熏染了各种各样错谬、混乱的知见,这些东西落在心里,已经把心搞乱了,观念上已经非常混乱,完全是一种迷惑的状态。过了很多年,就熏成了这样一种坚固的知解和观念。这使得我们发生各种盲动,怎么也没办法整理自己的心,一心趣入解脱道。即使你想要修行,即使有善知识指导怎么修行,但处在这样的心态中,也非常困难,没有办法修起来。因为心里一大堆的问题没有处理完,这个心就不调顺。就像清毒工作一样,必须把思想里的毒素全部一层层清掉,清得干干净净,心就整理过来了,就开始调伏、调顺了。
这个清理工作要长期进行,因为受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了。现在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代。一方面来说,因为这个时代的共业,使人的生存负担太重,各方面受到的困扰、心绪上的焦躁、狂乱非常大。而且它使得你在年轻时候,比如25岁之前,受到的各种染污刺激非常大,这些对知见都有影响。
本来这个前行应该加大修习的量,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我常常开玩笑说,现在不是修前行,而是修前行的前行。为什么呢?因为连世间伦理的道都不顺,如此一来,就使得这个问题更为严重。为什么呢?因为人必须重新全盘地考虑人生方向的问题。
所谓的“依出离”,就是说在人生方向上,反复地抉择之后,已经断定了,那么方向就开始转变。没有断定之前,就确定不了。而且,虽然现在能够稍微熏习一点佛法,但这种力量跟过去所熏的观念相比非常微弱。一旦有事情来,多半是过去的观念左右自己的思维和行动。这是换汤不换药,尽管自己表面上学佛了,但心里面的东西并没有换掉。
这个观念好比是一个软件系统,软件里的程序指令都没有更换,发生各种操作还是按原程序进行。虽然外在换了一层贴着“佛教修行者”标签的包装纸,但实际上里面的观念程序依然完全是世间的程序。不但没有更换,而且还在不断地接受各种错乱的信息。因为世间的观念会不断地推陈出新,其实每一个都是颠倒的观念。无非是推出一个世间圆满,然后建立子虚乌有的意义,说这里面有什么安乐、有什么速效、有什么利益,引得人们去求取它,每一次它都得推出一个。如果我们没有断定的话,每一次一推出来,马上就会去求取。所以说,这个人其实没变过,他只不过是外面表层上会说一点佛教的话,但是根子里并没有丝毫的改变。所以,数数思维刻不容缓。
但是,现在的人很不喜欢修前行。在他们的观念里,前行已经成了一个趣向正行的障碍,要尽快解决它。但这样一来,根器根本没有成熟,是很难成就的。所以,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一点热情、冲动。等到过了几年就没有劲头了,一遇到什么世间的事,马上就爆了、飞了。如果心没有经过前行的洗练,没有得到稳固,里面的根子上没有转好,那么之后一系列的问题就全出现了。
四种前行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其实并不容易。真正要在心里扎根的话,非常困难。过去的人可能很快就生起这种善根了,但是现在的人有可能十年、二十年都没有什么相,可见中毒之深。而一旦中毒,心就变得不再敏感。现在的关键问题不是在你会重复、会考试,因为你从小上过学,这一套已经经过几十年的训练了,所以你很会应付。问题是,要在心中出现一点与法相应的感受,这就非常困难了。
这又是什么问题呢?说归说,心态归心态。心态因为几十年受到了很深的毒化。就像人的身体一样,如果在一个染污的环境里熏多了,它就非常不敏感。但如果是很清净的身体,到了染污的环境里,马上就会有感觉,这就是久而不知其臭、其毒。熏得重了之后,心就开始僵化。对错乱的、邪恶的事,就会表现出一种非常快的冲动,非常快的邪慧的运转,也会出现一些邪的心情,但是对正的就非常麻木。
现在不要说出世的心,就连世间的忠、孝、仁、义等的善心,都很难生起来,又怎么能发得出一心向道的大善根的心呢?或者说一心为菩提、一心为众生的心呢?非常困难!连这样的心都没有,又怎么能成道呢?凭着整天追求世间五欲,谈论世间的事情不亦乐乎,天天沉迷其中,又怎么可能入道呢?进到佛教里只不过是逛一逛超市,在对世间的享乐有点腻了之后,把佛教也当成一种新鲜的再享乐、再换感觉。这样怎么可能趣入解脱道、菩提道的修行呢?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此这里上师教导要“数数思维”,光是简单地来两次,是肯定不行的!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6-28 17:36

世法佛法诸功德,究竟心要即善心,
无此无望他功德,此心庄严恒执持。

“生起善心”这是根本。有了善心,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有功德;没有生起善心,那就都是虚假的。所以,善心就是究竟的心要。从外往里找的话,到底生功德的心要是什么?显然不是我们的肉体,不在于你的姿势,你脸上做什么表情,口里说什么,这些都是假的。但是我们今天的人却在这上面大作文章。
我们看到这世间的人,常常觉得他们很可怜,天天都必须要做假的表情,这是他们的职业要求。如果透过外在的微笑去看他们的内心,没有一颗善心的话,强装出微笑待人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功德。不要做假相,喜欢戴着面具生活啊!就像去芭蕉里找,是怎么也找不到东西的,只是一个虚假的壳子而已。
现在各种服务行业的人,都是笑容满面,非常恭敬、小心地来伺候你,然而他们的目的并不是真正为你好,而是要尽量掏空你口袋里的钱,温柔和善地待人不过是他们获取利益的手段。所以,这叫做假表情,虽然能够获得一些钱财,却丝毫也不会得到什么利益、功德。
功德既不在于我们身体的动作,脸上虚假的表情,也不是外在喜欢搞很多名堂,做很多外在的样子。做很多活动、宣传、渲染等等,恰恰都是这个时代丧失精华的表现。这些实际上是绮语的变相,是一种虚诳心态的表现。因为整个世界表现出来的就是在做假样子欺骗别人。所以,按照这种风气变化下去,就不会产生任何世法和出世法的功德。
这个道理非常明显,但是很多人不清楚。究竟的心就是那颗善心,而不是在于口头上多么会花言巧语。所以,孔子在《论语》里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能说很漂亮的话,做出种种很恭敬、谦柔、客气等虚假的表态,这就是少有仁心。其实并没有真正仁慈的心。孔孟之道就是强调“仁”,强调的就是心。有了这个,才能够成就圣贤之道。
在世法里面,确实也需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善心。有了这颗善心,才能够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世法的功德都源于善心,除了这个之外就没有别的了。翻开《禅林宝训》,第一篇就是说这件事。真正的美在于我们的心灵。
古人都知道“德润身,富润屋”,但今天都反过来了,全部是大肆张扬,显耀自身,都是穿金戴银,西装革履、香车美人、豪宅华服等等,这些都是摆摆虚假的样子。现在都是强调技巧,从来不会说善心,这有什么用呢?一颗善良之心没了, 人性就真正泯灭了,就会堕为兽性。一定要在善心当中,才会有圣贤之道,才能够成就一切世法和出世法的功德。没有这个,一切其他的功德都绝不可能出生,因为根子上没有善心了。
所以,“善”是一切世法和佛法庄严大厦的支柱、根本。只有以善,才能达成自性的庄严圣殿。善就是我们行为的哲学,它就是天地伦理的道,它就是无尽大悲事业的根源,它也就是我们的本心(良心)。当我们没有被埋没,没有被这种虚诳的习性左右的时候,自然会有善的流露。
所以,上师这里说善心就是究竟的心要。从任何世法、出世法上看,凡是能够建功立业,做出一番不朽的业绩,名垂千史,永为世人所爱戴的人,无非是以一颗善心才感动世界的,也无非以一颗善心才成就菩提的。所以,世尊往昔在因地多少世以来,都是为了众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就是要完成无上菩提的大业。这个世间一切所谓的正义事业,一切所谓的利益、安乐,都是从善心中出生的。除此之外,再也不会有另外一种根源了。
所以,我们探究一个人的庄严的时候,标准唯一是看他是否具有善心。就像前面所说的,“德润身,富润屋”。我们要用自己善心的妙德来庄严自身的圣殿。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一种能庄严了。把这个善心推广出来,菩萨其实是以万行来庄严佛果的,以万行来庄严净土、庄严心地的。除了这个善心,没有别的能庄严。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唯一要执持这样一个内心的庄严,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庄严。如果你只是从外在去粉饰,无论打扮得多么妖娆美丽,显现得多么冠冕堂皇,然而内心却像蛇一般恶毒,像狐狸一般狡诈,或像猪一般蒙昧无知,或像虎狼一样凶残,或是自私自利、骄慢、谄诳的心理,这又有什么庄严呢?所有的因果律都根源于自心,绝不会依照你外在的表现而作评判的。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凡是明白因果的人,他会恒时执持这样一个庄严。哪怕头颅可断,这个善心是决不可丧失的,他不会改变。因为他知道,这是一切的根源。一旦这个丧失了,就必定会陷入到恶趣的。
所以,我们应该怎么走一条向上的路,怎么来升华自己,从人类的五伦八德一直要到达佛的五智四悲。这样一条往上的路,唯一由善心来支撑。善心一旦泯灭了,那就完全没有了人性,决定是堕落的,是不可能再得到人身的。就像世间叫做善趣的原因,也是由善而来的。所谓善趣就是善人的世界,不会是恶人的世界。任何一个心地已经损坏的人,是没有资格再待在善趣世界里的,必然会自作孽而不可活。所有的恶心都是衰损的根源,所有的沉沦、堕落、自我毁灭,殃及家、国、世界,造成各种患难的根源,就是恶心。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和万事兴,如果有善心,就可以看到这个家是好的。小到一个家庭,怎么来出现功德的相?就在于有没有善心。譬如说一个做媳妇的人,不在于她外表如何,就在于她的善心。如果她有善心,决定有好报。大家可以翻遍《感应录》、《善人传》和《善女人传》,决定是这个道理,只是自己没有去看而已。如果你能一则一则地看下去,没有一个不是因为善而得好报的。所以, 任何虚假的伪善不必要有,真实的善心是最可贵的。
我们在《了凡四训》里也看到,一个贵妇人从前她是一个贫女,来到寺院里,因为想做功德,所以真心地捐出了仅有的两文钱。后来她做了妃子,再来到寺院里时,因为自己的身份高了而很傲慢。虽然她能够供养千金,但是住持和尚并不出来为她祈福,因为她不再有原来那两文钱的虔诚心了。这就表明,功德并不是由外相的事来论定。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在家里或在工作单位,在世法或出世法里,唯一应该有的就是善心。如果没有善心,即使再有什么好的表现,最后也肯定是失败。如果有善心,即使看起来并不起眼,而且也不会有意地显示自己,看起来十分朴素,也没有要张扬的意思,默默无闻行善的话,天理是不会亏待的。
刚才讲的这个例子,一个人在任何时处,都是善心来起作用的。我们自身都能敏感得感觉到,一个有善心的人,我们就喜欢跟他待在一起,他所在之处会给地方带来美好、带来吉祥。一个人有善心,他就有磁力,能吸引人,谁都愿意待在他身边。谁愿意待在心肠不好的人身边呢?所以,我们内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菩萨心肠。没有这个的话,就是人面兽心。
不论自他,任何人处在善心当中,顿时就会出现吉祥。无论他的身心、环境、待人接物,任何时处,你都会发现他表现出功德的相。这个功德就是说内在具有善心,就会超过外面的恒沙珍宝的表面布施。有善心的话,就是这个世界的庄严,家里有一个人有善心,那么这个家就有财富。而并不是看他的家拥有多少财产,也不是说他家的房子有多好。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亿万富豪,他们的心灵是空虚的呢?表面上是人住在别墅里,实际上却是一头野兽住在豪宅中,有什么意思呢?如果一辆法拉利跑车在路上奔驰,而驾驶舱却坐着一头野兽,又能有什么庄严可谈呢?所以,根本不是外在,任何处有善心,就是圣殿、就是庄严。
这个世界一切的功德,写的都是善人的事迹,而且唯一是内在善心的事迹,根本不是表面的冠冕堂皇,也不是口头上的仁义道德,一切都在于心。所以说,“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都依赖于自心。心一坏了,就是根本坏了。在这样一个心里面,怎么也不可能开出功德的花,结出功德的果。所以,古人重德行、重虔诚,就是心积了善,善在增长的时候,必然就会感受到自身的福、禄、寿在增长,而且周边的环境也自然表现出不一样的磁场。这份善不但能够施恩于其他人,而且能够恩惠万物万法。善就是正面的光辉,只要有善心,随时随地都是功德,任何时处都成为真正的庄严,成为真正的大义。所以,我们要唯一地依止善心,任何时处就是要坚持这颗善心,一切的修行全是要摄到这一个善心上来。
一定要知道,这里上师已经决定地告诉我们“无此无望他功德”,这是非常决定的口气。如果没有了这个善心,就不要期望他能有什么功德。我们盼着一个人有美好的前程,然而如果心不善的话,他绝对没有什么前途。尽管暂时看起来聪明伶俐,或者显现一段福报,但最终并不会长出功德的花果。
判断一个国家,只要看君王,他的心一旦不善,国家就决定要毁灭。翻阅历朝历代的兴衰史,只要帝王的心是好的,就决定得好报,而且历史必然会记得他的功绩。相反,如果心地不好,虽然或许能暂时显赫一时,但最后终归臭名昭著。再看一个人,即使他看起来再怎么聪明,但如果实际上并没有善心,也绝对不会有什么前途。
在佛法里去看,如果没有善心,那就绝对不会有成就。相反,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并不那么聪明,但是善根很淳厚,就决定会成就。阿底峡尊者最重视这一点。有一次尊者手痛,他就把手放在仲敦巴尊者的怀里,说:“请你给我加持一下,因为你有一颗善心。”尊者一直强调心地善良。而且每当尊者见到人,问安时就会问:“你今天生善心了吗?”在任何时处,都是强调心地要善良。
从佛法的业果来衡量,我们要知道,一切的业都根源于意乐。意乐善,一切的行为、果报都会变成善。当下可以体会一下,比如说我当下起了一个善心,之后身心是什么状况?散发出来的气氛是什么样子?处在善心里时,别人的感受如何?自己做事业如何?等等。所以,只要当下是一颗善心,放下自私自利,唯一要为佛法、为众生、为他人着想。只要起这一念,就叫做实义。只要善心启发出来了,一切就都自然往善的方面去了;如果善心被蒙蔽了,一切就都变得恶劣,效果非常不好。
所以,我们时时刻刻要秉持的就是这个内心的庄严。我们的心一旦变坏了,马上就要改正,不能够堕在恶心里。因为那是一切祸患的根源。如果我们的心一直按恶的习性发展,将来就会变成像虎、狼、毒蛇或者恶趣众生那般的境地,因为一切都是唯心所变的。
过去有个妃子,她是不祥之人,一碰到什么东西,那个东西就变得不好。为什么呢?因为她的心不好。心不好,到哪里都会出事。给自身、给团体、给家庭、给社会都会带来不吉祥,带来后患。人最根本的就是这个心。
现在我们做任何事,一定要知道,如果自己的心坏了,那就没有什么庄严可言。无论再怎么会打扮,喷多少法国香水,用多少高级化妆品化妆,都真正庄严不了的。《聊斋》里用“画皮”来表示。一个鬼画了一张美丽的脸皮,但里面毕竟是鬼。这样的话,他所变出来的肯定是各种zai 难和苦厄,我们应该警醒。这个心一坏了,那就完了。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堕落了,然而都是从心坏了开始。任何一个家庭挑起的斗争、矛盾、社会中的事件、国家中的隐患,都是从一个人的坏心开始的。
这个世界总是在正义与邪恶的两极对立当中,而我们的心,在从凡夫没有升到圣位之前,始终都是“人天交战”,那么这个时候,唯一就要秉持善心的庄严。这里上师决定地告诉我们取舍之道,凡是外在的一切伪善都要舍掉,一切损人利己的心全部要舍掉,任何时处都要秉持一颗善心。
明白这一颂,然后推而广之,不断地充实它,拓展它,升华它,那你必然就能成圣成贤了。所以,我们的道路就是善的道路,除此之外没有外在的道。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6-28 17:36

每个人都是社会人,每天都要和家人、同事等很多人接触,无论何时何处都一定要秉持一颗善良的心,对人和颜悦色,说柔和、亲切、温暖人心的语言,去关怀人、利益人,而不要有损害人的心。无论再迟钝的人,只要你有损害人的心,对方也能感觉得到。不要说人,即使连一只鸟遇到杀气很重的人,也会赶紧飞走。有善心的人,以他善心的感化,连凶猛的动物在他身边也会很温驯。因为动物感觉他非常安全,非常得加持,很喜欢待在这个善人身边。而一起恶心的时候,那种杀伤的电波就已经传出去了。众生一见到,就觉得可怕,吓得赶紧逃走。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一个温暖的太阳,温暖这个世界,让我们的热力散发出去,我们要用慈光来波及周围,让任何人跟你接触都觉得很好。你的心里跟任何人接触都要是这样的想法:但愿你和我接触能得到利益,唯一就是希望你好。只要有这样的心,你做任何事都会有功德。就是不做事,仅仅坐在这里也有功德。任何地方只要你存在,就好比冬天寒冷屋子里的钢炉一样,人人都喜欢靠近,因为有温暖。或者你一出现的时候,就会带来祥瑞之光,人人都喜欢在这个祥光里,得受你的加持。你有善心,就能福泽万类,这是事实。
其实,我们跟这个世界是息息相关的。你的一念善心一出来,它就能滋润万物。过去的人都知道,仁慈是生生不息之本,它是天地长养万物的根源,就像阳光、雨露。一切菩萨事业的展开,都是基于他善心的升华。如果连起码的善心的基础都没有,那是绝对无法行持大乘道的,因为大乘道已经把这个善心升华到极致了。
也因此,在菩提心的教法里总会说它是善心之王。这就是从一个善心而起,并把它拓展开来了,它就成菩提心了。而且,这也是行者乃至成佛之间建立无量度生的悲愿,然后建立国土、实现愿海的根源。浩瀚如海的无量菩萨行,都是由一个善心来支撑的。
我们人生在世,要想一想生命的真义。尤其当我们知道自身是佛时就更加明白了,我们要做具有佛格的人。既然是佛,就要做合乎佛格的事。那佛是万德庄严,能够利益安乐无数世界,能够给予众生究竟的安稳快乐,而且能够施展出无量无数的妙方便,就是以同体的慈悲心,视众生为自己,就像我们的左手帮右手那样,没有觉得那是我之外的人。也不必要加任何分别,直接本性中就是要帮一切众生还归佛道。
如果你懂《大学》的话,就会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讲的道理。“明明德”是明见自己的本性,“亲民”就是会自然地惠及万物,“止于至善”就是让一切众生都彻底觉悟成佛为止。这样,就是善心已经升华到一个圆满的境地了。从这里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向上之路,其实就是善心的升华。任何处都要知道,要执持这个善心庄严,它就是根本的庄严,它才是真实的庄严。所以,《维摩诘经》上说:“心净故佛土净,直心是菩萨净土,深心是菩萨净土……”无非说这个善心才是庄严的本源。
为什么说净土会出现万德庄严呢?它无非是这颗善心到了极致的流露。为什么天界就比人类好呢?那是因为由于过去世修集的善业深厚,所以以善业的力量,就出现了更加宽广、优越、胜妙的各种天界果德的相,根源就是来源于善。而四圣法界更加超越有漏善趣,而这个也是更加纯净的善所得的。因为它已经有空性智慧的摄持,使它远离我执的垢染而出现的圣法界。
《金刚经》里说菩萨“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只要用一个离相的智慧来行一切善法,就能得无上菩提。所以这样才知道,任何的功德绝对离不开善。
所谓的“般若为母、方便为父”,“方便”表达的就是善心,没有这个善心成不了佛,善根薄了也不行。
按照这样解释,就是像宗喀巴大师所说的“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依赖于自心,故应精勤修善心”。
八字心法——行己、推己、尽己、信己
所谓的善行,我们要从最基本的谈起,这也是最切实的。有了这样一个基础,学什么道就都会成就。那么我们就从《论语》圣人教人的八个字说起,所谓的行己、推己、尽己、信己。
(一)行己
“行己”,就是说我们要有耻,要有惭愧。凡是我们做不到的、行不出来的,都要看到是自己的问题。为什么做不到呢?肯定是我自己的德行不够。任何家庭、事业、待人处事的问题,凡是走不通的,都要反求自己,不能怨天尤人。不能去怪别人、怪社会,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而是归在自身上,我要在自身上努力改过自新。凡是行有不顺,或者不遂心愿的,都要归在自身上找缺点,要纠正自己的过失。这就是我们做人的准则。
(二)推己
“推己”就是“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就是我们要有推己及人的心,凡是我不想要的,就不要加在别人身上,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懂了“推己”这两个字,你就知道怎么行善了。这两个字可以用在你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无论是对亲人、对朋友、对任何一个人、对任何一件事,都能用得上,只要你真有这份心。路就在脚下,就在当下,关键是你要成为一名行者。比如对于自己身边的任何人,都要想“这是不好的事,这是麻烦,我不能加在别人身上”。宁可自己多吃亏,也要把好处让给别人,要把好的奉献给别人,把坏的留给自己。这样来做,就随顺了菩萨道。推广开来,所谓的自轻他重的修法也就从这里开始做起。朗日塘巴尊者的《修心八颂》也是讲利益都给别人,失败归于自己,这叫做自他相换。这种行为的哲理,就在于确认了一切利乐的源泉就是他爱执,一切衰损的根源就是我爱执。这么想通了以后,心就要常常行持“恕”道,这样就时时体贴人、关爱人,也就在培植自己的善根,无量的功德就从这里产生,你会因此变成有德行的人。
这样的“恕”道无非是两个方面,凡是我不想要的,就不能加给别人;凡是我想要的,也应该给别人。凡是伤害人的事、欺负人的事,或者把很多不好的东西扔给别人的事,都要杜绝。什么事都要凭良心来做。人都有良心,从这个“良心”你自然会想,我自己都不愿意受这个苦,怎么能让别人受这个苦呢?我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能给别人。然后我喜欢的,别人也喜欢,那我就应当给别人。既然我喜欢、他也喜欢,为什么不给他呢?如果你有这份善心,就会待人如己了。你一定成为真正有福德的人!
那么这个善心怎么来启发呢?只要我们把心的动机转变一下,就会知道自己怎么做了。原先我们一直把这个五蕴的虚假的身认为是自己,所以,自己对自己多好啊!样样事都想让它得利益、得享受,好东西都想给它。现在换过来想一想,我喜欢这个,人家也喜欢这个。小到一个梨、一个苹果,都要想到:我很喜欢吃,他也喜欢吃,我应该让给他吃。像这样一点点来培养善心。
这都是最简单的、近在眼前的事,现在就能做的事。真正来说,你就应该从这里开始修善心。做熟了,你自然会推广、会扩充,以至于任何世间的利益、出世间的功德都能推让于人,从这里就会出现菩萨行,才会有念念为众生着想、任何功德利益都布施给众生的善心。
“己欲立而立人”,就是说先要自己建立起来,要做成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然后要做成世间和出世间的圣贤,最终要做成佛。所谓的立人,就是指我们自己有这样的心,我对于这天下的每一个众生都愿意一心地把他给立起来、扶植起来、培养起来。这就是“恕”道“推己”的精神。懂了“推己”这两个字,就要在一切处运用它。也就是把对待自己的这份心推到对待任何人上面去,然后扩充它,那就是菩萨道了。这个“己立立人”到了大乘佛道里,指的就是要把一切众生都安立在无上佛果为止。这样你会知道,这是如何把人道的善扩充成佛道的善。
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功德也都源于这个“推己”。这是真实的善心。今天能开始真正地修“推己”的善心,一旦你在这上面从根本上建立了,就建立了做人的根本。然后就知道在家怎么对待父母兄妹,就不会整天争吵了。好比两兄弟,哥哥要这个财产,弟弟也要,哥哥就想:宁可自己少一点,也要多给弟弟一点,这就是一个最近的推己。
诸如此类的事每个人都常常会遇到,那么你会怎么对待呢?如果你有推己的精神,那大家就觉得你是个亲人,你真是事事为别人着想,真心对别人好,谁都能感觉到。再推广开来,你才会知道大乘菩萨是怎样的一种心,是如何对待众生的,他在事事物物上是如何做的,你就会懂。
现在很多人为什么修不了大乘法呢?因为没有人道的基础,所以在这些方面表现得非常生疏、不熟悉。从小没经过良好的培养和练习,使得我们的心一直在自私自利的方面串习得过深过重。现在,我们要检讨自己是什么样的心,往往不是推己,而成了推人。凡是麻烦的事、不好的东西都推给他人,一味地索取,凡是好的东西都要归我所有,这就不是善心。所以,首先要从这里改起。现在不要好高骛远,你能够改一分,就会有一分进步。
做人的根本就在于这份善心。有了这个善心,无论在家庭、在社会、在哪里,你这个“人”就都能立得起来。如果你自己能够立起来,就能够立人,把别人给立起来、带动起来。所有世法的功德都要从这里运转,更何况佛法是要担负救度全法界众生的重任,那是要何等坚固的菩提心!
(三)尽己
“尽己”,就是永远只尽自己的责任。心态上没有起起伏伏的波动。不是要观待对我好就多做一点,对我不好就少做一点,什么事只问自己该不该做,自己的本份里要不要做,而不问其他。
要知道,因果是建立在自心上的,凡是我们应该做的,就尽力做好,这叫“尽己”。无论何时、何地、做任何事,都是要尽自己的心,而不问其他。尽了心就不亏欠,尽了心就心安理得,尽了心就完成人格,在任何时处都问心无愧。这样就一定修得了佛法,因为你的内心是充实的、是坦然的、是纯善的,在因果、天理、良心各个方面都不亏欠。有这样圆满的德,就能修好佛法。
确实,人的一生如果不做亏心的事,不做占便宜的事,那一生自然会活得心安理得,连鬼神也敬重你。其实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内心没有亏欠。
在任何时处,都要有一个“尽己”的善心。这个“尽己”就在于对心有一个真正的认识,只问自心的耕耘。因果律是决定的,有因就决定有果,所以义所当为,都不会计较,都会去做。这就是深信因果的义理之心。它不是世间人的功利心,即使别人对我不好,我还是要尽心。我们为人谋、为人办事的时候,都是秉着忠诚,这上不能有丝毫缺损。如果人的心没有忠诚,就没有任何实义可言。佛法讲“直心是道场”。心一旦谄曲、虚伪了,就什么好的东西也没有了。心一旦忠诚了,也就是说内在有忠诚之气,那么这个人就一定能站起来,他一定是往上走的。反过来,如果用的是虚伪、狡诈、不诚实的心,那这个人一定会往下堕落。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在任何时处都不能丧失忠诚,丧失忠诚就会沦为禽兽。
而且要“人不知而不愠”,就是说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发牢骚,没什么怨尤,因为修行是自己的事,做什么也是自己的事,任何毁誉都不问,就只是切实地在自心上做好。真能体会到这一点,就真正把握到心要了。这个心要就是“尽己”。如果这样去走,就决定是在增上生的善道上,是一条越做越往上升华的正道。也因此越行越宽广,越做越安乐,越来越坚实。而没有这样的尽己之心,什么事都敷衍了事,浮沉变动,一点不可靠,常常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为人为事不是秉着忠诚之心,而是取巧、贪便宜,忽略责任、义务,那这样都会亏了自己的心。人的良心亏了,就很难积聚善气,这样连人天善趣都很难保住,哪里能成道、成佛呢?所以,世法、佛法的功德都要在善心之上才能建立起来。
如果我们懂得了“尽己”,那么我们就又有了一颗善心。别人都会觉得这个人是好人,什么事都是那么忠心尽责,不管别人怎么看,他都会尽心尽力地做好。不问什么荣誉、讥毁,什么都不顾,认定了这是义所当为的事,就决定会尽心做好。
(四)信己
“信己”,是由深信因果而来的善心,指自己坚信果由因得来,现在只要因上行得正,果就决定得到。有了这个信心,就会坚持道德,遇到任何事也动摇不了你的心念。而现在很多世间人因为没有信己之心,所以就表现得随波逐流,没有固定的操守,这样怎么修得了圣道呢?
我们看世尊因地的菩萨行,由于他相信这一点,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地舍生取义,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一般人只看眼前的功利,谁愿意去做?连拔一根毛都不愿意,说是为了别人的利益而舍生,那就更不可能去做了。然而世尊为什么能够做得出来呢?因为他相信成就道德就是生命的大义。如果坚信这一点,就会不顾一切地行持正道。
顺行和逆行的法则
我们也要知道顺行和逆行的法则。对于自己要常常自责,常常要以诚待人。什么叫“顺行”呢?所谓“责己理,顺人情”,这样做就是顺行。凡事都是用理来责备自己,哪一点做得对,哪一点做得不对,严格地检查反省,毫不留情。而对别人,就要顺别人的心。怎么才能顺别人的心,体贴、关怀、照顾别人呢?就是一心为他着想,这样来做,就顺天理、顺人心了,一切因果的道就全顺利地转起来,心态也顺、行为也顺,人和人的心就通起来,里里外外都通起来。这就是“顺行”。这里大家要好好地悟明这个伦理的道,对自己的修身、齐家、待人、办事都会起直接的利益,而且这些都会转成修道的顺缘,对你的修行绝对有好处。现在你照这样试验,肯定有效果。
而反过来,“责人理,顺己情”,就是“倒行”。也就是责备别人时用显微镜去看,你这儿不对、那儿不对,这样一来,天下就没一个好人了。无论到哪里,你都只会批评别人,对待自己则无限地宽容,无论有多少过错都视而不见,无论怎么样都觉得没有问题。这就是“倒行”。到哪里都行不通的,因为原则上已经出了大问题。平常不会做人,就处处有障碍,处处不和,这都是要深入反省的地方。
对待自己要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容。如果不懂这个道理,哪里会有什么善心的内涵呢?全部都是在维护自己、责备别人,无论走到哪里,和任何人相处都矛盾重重。到任何地方,都是看人不顺眼、看事不顺眼,全是不好的。这样肯定就颠倒了。
打个比方你就很清楚。譬如有一个老人到了你面前,什么叫善心呢?如果天天用显微镜看他:这个老腐朽,从头到脚、从里到外这不好那不好!这样还有孝道可言吗?他是老人嘛,自然是身心都衰老了,记忆力又不行,说话吞吞吐吐,行动非常不便。但我们不能指责他说:你的身体不健康,心理又这么古怪;你怎么这么啰嗦、这么烦;你这个老家伙留在世上是多余的,不如早死算了;你看你的脸像个什么样子;看看你连衣服都穿不好,身上又脏又臭!你这样对待一个老人,你会有善心吗?你是在造罪啊!
我们要反过来想,老人有什么苦,尽量顺着他的心。他年老了,要体贴他,他哪里需要帮助就去帮助。要顺人的情,什么叫人的情?人都是想离苦得乐,他有哪些苦,你帮他去承担,帮他来解忧、来离苦;他想得乐,你想办法让他心情愉快,这就叫做孝顺。      
这样一位老人,可能是我们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况且我们也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何对待自己家的老人,也应该如何对待其他的老人。对于任何一个老人,只要出现在你的世界里,都应该尽孝心去体贴关怀。无论是给他洗脚剃头,还是软言相慰,都是为了让他感到舒心。或者,从方方面面给他世间和出世间的安乐,这样一心去做,就是“顺行”。
举了这个例子,其他举一反三都是这样。对人不要那么苛刻,整天看别人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天天觉得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这样就没有善心了。你要看自己对别人是否体贴、关怀,人家心上有什么苦闷,有什么需要,你有没有尽量顺他的心来满足他,这是行菩萨道。懂了这个道理,什么孝、悌、忠、信就都懂了。
对自己要常常责备,越自责越好。六祖在《坛经》里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相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真正的修道人,唯一只见自己的过失,不看别人的过失。如果看别人的过失,自己的心已经有问题了!对别人是体贴、爱护的心,一切处要有宽恕别人的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能这样行持,一直按照顺行去走,一定能做得成圣贤。过去的人都是这样做成了孝子、忠臣,做成了贤妻良母,做成了世间圣贤。然后再把善心推及一切众生,那就会做成菩萨、做成佛。一切圣人都是这样做成的,没有一个例外。
有了做人的基础,善心修得好,那很快就能进入大乘菩萨道。这个时候再修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很快就能修得起来,因为自他平等、自他相换无非是这个“恕”道的发挥。你懂得中国文化,就知道自他平等就是“恕”道。我有怎样的愿望,别人也是一样。推己及人,就叫“恕”道,就叫自他平等,就叫自他相换,就是这样。从这条路走上去,一定会走到圣贤的地位。
倒行的话,确实连人也做不成。因为人当中,比如说忠、孝、仁、义,哪一个字上都得要这样做,不然行不出来。那都是倒行逆施,违背真理的法则,所以只能是越做越坏。一般人搞不清楚,为什么人的心会越来越坏?到哪里去都跟别人合不来!就是因为他的心不好。相反,人做得好,到哪里去跟人都合得来,人家都喜欢他,都觉得他很重要,他如果在的话,这件事会好办,他来了人们就会觉得安慰,能够得到很多利益。这样的人到哪里去,都会产生功德。
我们如果能把刚才说的八个字记住,而且在自身上做出来,那么善心的基本内涵就已经有了。然后把这个扩充开来,就能直接入大乘菩萨道了。所以,这次你能记得这八个字,就有非常大的利益。就是所谓的行己、推己、尽己、信己。
这个工夫非常简易,你一听就懂。并不是说有谁听不懂,或者说要多少文化。只要你真正去做,就一定会有远大的前程。
这样就已经把握了究竟的心要——这颗善心。你能够一直把握住这一点,就得到了它的心要!然后这样去行持,不必要说读过多少书,上过多少研究院,即使到头发白了,也只做成一个老学者。而你是个行者,无论在哪一个行业里,都能做出圣贤来。
这不在于你懂得多少知识,而在于你能不能恒时执持这样一个庄严。没有这一点,其他什么功德也不会有;有了这一点,终究会成就远大的前程。而且因为行持这个,修持佛法决定会成就。古德说“有真儒才有真佛”,就是这个道理。佛门的高僧必定出自世间的忠孝之士。有这样一个善心,然后再接上佛法,修任何法门都决定能获得成就。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7-2 15:54

智慧如目戒乃足,欲至增上定胜洲,
离则独无行方便,常时并运此二分。

这又是一个极重大的取舍之道。上师如意宝教导我们:凡是有智无戒或有戒无智的情况都应该舍掉。而要取的是一生当中任何时刻,都要“智戒两分联合并运”。平常我们讲到的见行不能脱离、解行要相应、智慧和方便双运等等,也是同一种道理,不同的表述。
智慧也就是正见,它就像眼睛一样指导我们的方向。如果没有智慧的指导,单凭其他行持是没办法到达目的地的。戒如双足,失坏了戒足,则连人天善趣也走不到,就像一个没腿的人那样,无论怎样美好的境地都无法达到。所以,这两样缺一不可。
这就譬喻我们要到达一个非常喜乐的宝洲,需要两个条件:一、要有眼睛,能看清前进的道路;二、要有双脚,能实际前进。而且两者要并运,不能脱离。假使只有眼睛没有脚,光是能看到远方的目的地,却一步也无法前进。就像有些人只有一点慧,没有实行,就只流于口头空谈,只会夸夸其谈一些“高深”理论。如果两眼失明看不见路,只有两只脚,就会落于盲修瞎练。因为自己看不见方向、道路,只是凭着一股劲,那就只能是盲目地行动了。有些人注重持戒,但没有智慧,就大乘来说,从唯识见以上,什么见也没有开,那是根本没办法做到持戒圆满的。
所以,根本不知道路线怎么走,单凭一种盲目的行动怎么可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呢?没有智慧的指导,一切就会完全落于无意义了。每一步的前进,必然是眼睛看清了道路,然后指挥着双脚,脚踏实地向前走。同样,任何时候也都要并运智戒这两分,或者见行两分。“见”其实是智慧的体性。“行”就是要有律仪。按照见的指导,把自己的行为规范在法的道路里。别解脱的律仪就是以出离心摄持,以无我慧为中心,以离三界为目的,规范行人身语意的行为。它全部都统摄成解脱的因,由此就入于解脱道。因为缘起律,它是一种定律、铁律,如果你深入认识了缘起,就会有持戒的动力和规范;如果你充分地了解业感缘起,就会自然地把身心纳入到十善业道,进一步还要了解四谛、十二缘起,才能持好别解脱戒。   
再往上,大乘的所有律仪,一定要在大乘见的指导、摄持下才可能行持。所以,起码要有唯识以上的见。一旦了解唯识,就会知道成佛是决定可以的,一切都可以在自心上来修、来感。有了这样的正见,就会知道在自己的身心上应该怎样运转,怎样在自心上转成成佛的因。这时候心心念念都要由世俗菩提心来摄持,之后就可以把过去的种子全部变掉。而甚深见派的修行一定要有中观见,没有中观见是绝对不懂行持的。
所以说到大乘的修行,单以显教来说,在这上一个是阿赖耶缘起,一个是真如缘起。这两个缘起一旦透入了,身心行为都会自然纳入到律仪的规范当中。任何律仪都是源于缘起正见而发起的。从缘起的定律就出现行为上的律令,出现戒的威严。身心自然就随顺缘起而持戒了。
要深入密宗的持戒或行为,就要深入地认识法界缘起,认识七大缘起。不懂法界就不行了。中观见以上是肯定需要的,在这之上还有法身见、大圆满见,没有见解根本不知道在哪个要点上持?为什么要这样持?什么是随顺、什么是违背?就完全跟瞎子一样,一点都不明确,这样怎么可能修证到呢?
所以,要想到达增上生和决定胜的喜乐洲,走每一步都离不开智慧和持戒两分。喜乐洲就是以增上生和决定胜这二者来统摄一切安乐的境地。我们都想离苦得乐,都想达到这种成就、这个果位。然而,如果没有并运智戒两分,那就没办法达到。好比车要有两轮才能前进,鸟要有双翼同时并运,才能展翅高飞。“运”就是运行、运作。智和戒要同时运作起来,不能偏于一端,不然就不会成就。所以要记住:“离则独无行方便,常时并运此二分”。
“离则独无行方便”,就是说如果这两分彼此脱离,单个是没有行道的方法的。前面已经举例了,走路的时候,脚脱离了眼睛,就是盲动,而且一不小心就走到坑里去了。而眼睛脱离了脚,光是用眼睛看,却一步也无法前进。很多人常常是说食数宝,他说得来有这种美味、那种妙食,或者说那是好殊胜的宝山啊,里面有多少种奇珍异宝,他是只会数宝而已,自己没半点受用的份。那为什么呢?因为他光有一种智慧,喜欢谈论,好像也比较了解。但是,由于没有持戒的双脚,所以最终就成了只会说食数宝。就只是空口徒说,几十年也不会有任何进步,最终只沦为一个评论家而已。
因此这里说智和戒两分如果互相脱离了,以单独的一分,绝对不会有行到果地的可能性,没有这种方便的。所以,通过这个例子,稍微一观察就知道,这两个绝对不能脱离。一旦脱离就没有办法修成。
戒是行动,智是认识。行动不能脱离认识,不然就会误入岐途,或者走上一些偏的、邪的、反的、不如理的道,那是必然的结果。你看到哪个盲人,仅仅只有他自己,就能够走到目的地呢?绝对不可能,很多盲人都要依靠一个明眼人带路。否则连前路的方向都看不清楚,只能寸步难行,尽管想走,也走不到。
又有谁看过哪个没脚的人,能够自己顺利走到目的地呢?他光是能看地图,自己也清楚,首先往东走多少里,再拐弯往西走,再如何、如何,他谈得来。但能走得到吗?由于没有脚,怎么能走得到呢?连前进一步都很艰难,更不要说顺利到达目的地了。
如果脚和眼配合,那就没有问题了。每走一步,眼睛都在发出指令:“往左”,然后脚就开始往左。脚往左走到那里的时候,眼睛做指挥官,它又说“向前直走”。这就是正见,它在发号施令。而且还在调整,那边有车避开一点。或者现在有点险情,暂时休息一下,看看情况,我们好像有点问题、有点偏差,要及时调整不能误入歧途。这就是正见时时纠正的作用,它能避免我们误入险途。而且正见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判断:这里到了什么地方了?好像已经到了第一站,检验一下是不是这一站?看看旁边有没有相应的设施、景观?它去调整、观察、考量,我现在修证到了何种地位?这些都要有正见。
不然的话,根本就看不清,没有证果还自以为证果了。但是有正见的人,心眼明亮,从来不会迷茫,不会误失方向。这相当重要!
刚才我们只是用一个人走路来说,如果在大海里就更加能体会得到,一定要有一个把握方向的指挥,另外还要有一个行进的动力。在辽阔无边的大海里,要想行进到远方,中间如果缺失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那就非常危险。这两个方面是时时都不能离的,如果船舵出现了问题,就只能是在海面上漫无目的地航行;如果动力装置不再运作,就只能在茫茫无际的海面上随风飘荡,这样都不但不能顺利达到彼岸,而且还有可能葬身大海。中间出现什么故障的时候,也一定要指挥来调整。不然的话,航船就会沉下去。
如此就能体会到无论任何处,这个正见都相当重要,它就是指挥官。一切所谓的判定、评审、衡量、决定都要由它来完成,该怎么样做?如何取舍?有没有对?怎么调整?这些全部要靠它。
没有智慧就不行了,处处不能没有智慧。但同时的话也要有实行,不去实行也没办法成就。所以,这个金刚句很深,一定要记住这两句:离则独无行方便,常时并运此二分。
“常时”就是说在修证的路途当中,恒常都要并运智戒两分,并运就是同时运行起来,它们是要联合的。就像我们走路的时候,眼睛和双脚时时都在并运一样。
其实你做任何事情都有这两个东西,没这两个东西就不行了。即使是世间法上要做个什么,也是一定要这两者并行的。比如说炒菜,眼和手要同时并行,眼不是仅仅代表这个肉眼,而是代表我们的心灵,代表智慧,能够见得到,能够作出反应,炒菜的时候是一定要用眼睛看的。手则代表实行,怎么切菜?怎么配料?工序是什么?多放一点油,少放一点盐。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现在有一点焦了,马上怎么调整?菜要炒到什么成色的时候出锅等等。
俗话说:“心灵手巧”,代表这个人就很不错了。心灵表示智慧,手巧表示行动。又说:“眼高手低”。那是什么意思呢?眼高,就是看起来说得很高、很妙。好像他比别人看得深、看得远。但是,动起手来就完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整天只顾谈论,懒于实行。我现在给你贯通一下就多说一点。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也是这个道理。“知”就表“智”,“行”就表“戒”。知行是要合一的,不能只停留于口头的谈论,必须要实行,把它践行出来。其次,这两分会互相促进。越是行得来,持戒持得好,智慧就越增长。同样,智慧越高深,对行为的把握也就越精微。有些人搞不清楚,就落到一种偏差的相上,自己入于歧途尚且不自知。譬如说,真正对于空性越明了,对业果就越深信,也因此对业果的把握就越微细。所以莲师说:见解要像虚空一样高,取舍要像面粉一样细。上师的金刚句其实也就是这个指示。
所以我们一切时,都要知道智和戒要并运,这样就平衡了。没有持戒的力量来支持的话,是不会发起无漏智慧的。因为你的身心没有统摄在这上进行实际的转换,没有躬行实践,那么你的身心状况是始终不能提升的。
也就是说,见一旦知道了一件事情,马上就要在行动上体现出来,而不只是停留在一种认识上。比如说,我懂了业感缘起,这时候已经知道了善恶业是怎么运作的,同时就要持戒,把自己的身心纳入到律仪当中。这时候身口意严密地按照正见的指挥,一直正确不误、不折不扣地来断恶行善。身口意上哪些是恶?有哪些方面的果报?都一一地摈除掉,非常精严地持戒。有哪些是善?努力地把它们一一践行起来。这就是见摄了行,而在行上体现出来,这就叫实证实行。
如果仅仅只是口头上谈论,无论谈得多好,都只是学者而不是行者。你可以把业感缘起谈得非常圆满,没有丝毫的漏洞,但身心行为上并没有去实行,就没有持戒的精神。这样的话,法就不可能纳入到你的身上去实证。也因此,要到达善趣的乐洲就不可能了。
不用说佛法的事,我们看《感应篇》里说,真正要得一个世间神仙的果位,也必须得累积三千功行。三千功行,就是说你已经懂了《感应篇》,知道了“祸福无门,唯人自招”。懂得了这个道理,这就表示在见上面已经睁开了眼睛,清楚了后那就要实行,一件一件功行切实地去行持。
佛法是更高的,远远高出世间。真正不共的佛法,起码你要得到从轮回中解脱,佛法的要求是超越其他的。这样的话,这两分就更不可少了。刚才说了,正见的根本点是要有缘起的见,在缘起上分的。再进一步的话,就是四谛、十二缘起。真正了解了,完全知道生死的缘起,是怎么样由集感苦的,而且知道解脱的缘起,是怎么样由道证灭的。这时候,十二缘起正见的眼睛一开了,就知道该怎么走,这是确实的。之后,根本不是世间善道的层面,出离心生起来的时候,完全以脱离三界为目的。也因此他的行为、意乐、心念方方面面都已经不一样了。但是,仅仅空谈理论,没有纳入到别解脱律仪的规范当中就不行了。像赵括那样仅仅是纸上谈兵,根本无法战胜敌人,修行人光是口中谈论解脱道该如何走却不实行,也是不可能到达解脱安乐处的。所以,一个中心点就是出离意乐,它是作为支撑一切戒行的根本。
而真实的出离心,则来自于你对苦谛的正见,对四谛、十二缘起的正见。之后,你一切身口意的行为,持戒的要点就是不要沾染三界业果的因缘,要从中脱离,之后你就能非常认真地持别解脱戒了。能这样去持戒,就说明你的行为已经入了解脱道,然后,就能够走到决定胜的解脱宝洲。
之后,必须要有更深的大乘见,起码要懂阿赖耶缘起和真如缘起。这个时候你会确立成佛的志愿,会发愿普度众生。有这样一个誓愿力摄持,才进入了菩萨律仪。菩萨三种律仪: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完全以菩提心摄持,最后要断一切恶、行一切善、度一切众生。这是菩萨的誓愿,任何处都不能失去的。
这时候,你才进入更庄严的菩萨行。以这个决定会走到成佛的宝洲,三世诸佛都是受持菩萨戒而成佛的。金刚乘就更不用说了,就本宗来说,起码要有大等净的见解,能够完全信受等净无二。之后,一切行为就纳入到这上面,这样才有速疾成佛的道。之后,在正见的摄持下,自身完全抉择清楚了,就会善加如理地持守金刚乘的律仪,然后你就会到达佛果。
这样我们就明白这两者是不能脱离的,在闻思修的进程中,首先为什么不能缺少闻思呢?就是先要透过闻思来在自心上开出正见。否则的话,就没办法纳入实行。停留在一种口头谈论、辩论、理论,这是远远不够的,那样只会变成一个学者。得了正见以后就要开始持戒、实行。正见是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个缘起,知道了这个路线。持戒,就表示我们贯彻在自己一切身口意的行为上,按照律仪行持。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7-2 15:54

这样的话,佛法才能够完全贯彻在自心上。这个行道不是走什么外在的路,而是唯一先在自心上开出正见,之后要在自身上受取三乘律仪,并且以见行联合的方式来走。这就是大恩大德的上师给我们指明了一生修行的路。这一颂要好好记住。
(这个话题展开来,包括了菩提道一切的修行要点。在见和行两分当中,以下再着重讲解“正见是修行的眼目”这个要点。戒的方面内涵太广,留待以后,有时间、有因缘再作专题论述。)

正见是修行的眼目

修行的任务,就是让无明系统的十二因缘完全改变路线,使它成为一个明行系统。前者是以我执无明作为轮回业感的自性,后者是以明行为首。就是你要从流转走向还灭,这必须从第一个环节开始转变,之后一环一环也就反方向走了。
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解脱和成佛。如何达到呢?这就要以修行为起点,修行又是以明行为首。之所以流入轮回就是一个无明,不认识诸法的真相,也因此起了各种各样颠倒的造业,而熏成了业识。之后,因因果果辗转不断。
你要从这里反转过来,就必须在最初的点上把无明转成明。之后随顺正见,在正见的指导下转变行为。往后的一系列,都是从轮回中还灭,趣向解脱、成佛。所以修行以明行为首要。
这个明行不是立即就能得到的,首先必须在闻慧、思慧上努力而得到一个结晶品,这就是所谓的正见。也就是真实见到了诸法的体性,从此不再愚昧。
过去把世俗中的法,看成是常、乐、有我等等,这些都是颠倒。也因此起各种妄执,由此起惑造业、流转生死。现在要反转过来,就是要转过去的颠倒见。
闻思就是从认识上下手,闻思要达到一个成果,要努力得到一个结晶品。初步只是做准备工作,不一定得到结晶品。经过几十次的努力,最终心中就会结晶,这时就叫得了定解。就是说,对于诸法的体性,得到了确定的认识,心里没有了疑惑。这可以叫做一种正见,是见到了诸法的真相。当然这只是属于闻思层次上的认识。
这事不难也不易。你不要以为它容易,因为这根本不是普通泛泛学佛、道听途说,没有心领神会的人所能得到的,所以说不易。你不是非常认真,你不是下一番苦功,不是把这个教法文句,听闻之后受持在心里,然后运用思维反复地抉择,也不可能得到。
但是会很难吗?也不难。只要你努力,决定会实现。这不是说只有佛菩萨再来才能得到,而是我们这样地地道道的凡夫,经过一番努力也就可以得到的。
闻思的事情主要是对凡夫说的,所以也不是比登天还难,久经艰难困苦、皓首穷经、百劫修炼才能得到。只要你花上多年功夫,就会逐渐取得各个层面的正见。但我说的多年功夫,是实际做功夫,不是花拳绣腿。这必须经一番勤苦,坚持不懈,不然就得不到这个结晶品。浅浅地认识一点,得少为足,而放弃了长期的努力,它也不可能由一次次的加深、确定而结晶成正见的。
一旦得了正见,你的修行一面能够转变无明系统的法,一面能够领起一条相续不断的明行道的法,也就是步入了一条新道路。以正见为中心,它就能领导你的身口意转入解脱道和菩提道的修行。这样在见解上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过去的邪见已经一扫而尽,真正从你心中排出去了。但对今天的人来说,这个工作还是较难,因为我们现在受熏、受染污的情况非常严重。
其实很多人从来不检查自己的内心深处,有多少还是从前的见解在起作用。之所以排不出去,就是你在闻思上不得力,正见的力量没有起来。或者严格来说,其实还没有真正开发出正见。也因此内在的见解系统并没有变过,行为上也就不会改变。即使口头上谈得有多高深玄妙,可是一落在实际的心态、行为上,却发现没有多少转变,这证明只是一种口头的说法,甚至只是鹦鹉学舌,要么就只是一种很肤浅的记忆、重复,而内心深处的见解系统并没有真正瓦解掉。
那么,怎么来瓦解它呢?只有你引入清净的教法,然后不断对治自己心中各种坚固见解的习气。我们内心有很多根深蒂固的见解,很多人还不认识。其实在世间的思想里面串习了很久,自己心里很多都是科学论、享乐论、自我主义的见解。口里说的那两句佛法是很表面的,内心深处的东西却很坚固。但是人往往没有自知之明。这样的话,根本没有实行见解的转变,也因此连修行的起点都没踏上去。
修行的起点就是,你一旦得了正见,它就开始转了,因为引领一切行为的见解已经变掉了。因此就会转掉过去无明系统的法,也就是过去你的思想整个一套,就开始变了。然后你走向一条新的修行之路。它就能领起一条相续不断明行道的法。此后,随顺着正见,不断趣向解脱和成佛。
所以这样一种自性,它就是道。一个修行的自性,它的根本处,就是定解或者正见。
常常见到初业者没有一个正见,作为他一切佛事的中心思想。所以一碰到什么事情,马上就退堕下来。或者只是一种日常很肤浅、泛泛的修行。把修行当成另案办理。好像今天大多数时间,都要忙我日常生活、工作、各种的世俗事情,到了最后来一个另案办理,就是在半小时、一小时里面,像例行公事一样完成任务。他的修行没有贯彻到一切时处,就是因为没有正见。
这样就成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时间,全部都在世俗的心态、行为里面。然后偶尔记得说,我今天还有一个任务要完成,这就是另案办理。要做一些佛事活动,做完拉倒,而其他一切家庭、社会的活动,还是完全按照世俗的见解来实行。这种人根本没得到修行的自性。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有掌握修行的内涵。纵然一百年按照老套路来做,他的修行终究不会成一个片段,也就没有希望完成菩提大道。
所以正见极其重要,这又要求闻思必须到量。现在很多人只达到百分之十或者二十、三十,必须再加三倍、五倍的功夫才行。因为检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好好去做。所以很多年过来,没发现在见解上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这上面没有转变,行为怎么可能变得了呢?
所以没办法纳入到日常生活一切处,指引着心和道相应,就因为没有强大的正见的摄持力量。如果你有强大的正见,就能够控制住心,能够领得起你的心,时时处处按照正见的指导来行持。也因此很多人修行只是成了一小片,而且流于形式。日常大多数时间,是随着过去根深蒂固的见解在运转,这样就很可怕了。实际的情况成了还是念念不断地随着不正的知见在运转。这样能有多少修行?又能期望什么?并不能把一套无明系统的东西,说成是菩提道的修行。
两者一比较的话,一个力量极其微弱,没多少内涵,另一个是念念不断、非常强猛地起惑造业,而且不断地在加深。这里要十分警觉:如果有这样的情况,那就要切实地反省自身,努力开出正见来。
有了正见,才在转识成智的正道上,有一个主脑来推动、来检查、来考验、来完成。也就是,以正见作为总指挥,一旦有了它,就像开车有了司机,又像军队有了将领,它能指挥这一切往正规的轨道上走。并且由它来推动这一切修行,来检查一切修行,来考验一切修行,来完成一切修行。
如果没有这个正见,结局就很明显了,每个人都是受着宿生业力的支配。无明系统无非是八种识,我们去检查的话,第六意识的思虑、第七识的执持、前五识的计度分别,都是随着宿世主要的习气来行持,很少有不被轮回的业流所漂动,所以终究没有转识成智的希望。
现在在意识领域里,因为我们熏习圣法的闻思慧,要另外培养出一个新种子的正见。虽然在当前的凡夫位,还不能立即转识成智,但已经有一种不落凡响的特质,它就具有移花接木的妙用。
也就是说,把佛菩萨的真实教授、清净正法,接在我们的心上,然后它会焕发出一片新机。我们过去随着老根子,不断地发芽、生枝、开花、结果,枝枝蔓蔓一大串全是轮回系统的法,非常可怕。所以,现在要把真实教授纳入你心中,然后通过闻思,在里面不断地研磨,从中提炼出结晶品,就是所谓的定解或正见。有了这个之后,就能起到移花接木的效果。从此,心中就有了新的种性。它会把过去那些腐败的枝叶花果清除掉,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这就是生命开始在转换。我们叫它“法身慧命”。
你不经过这番转换,虽然披着光鲜的外衣,但内心还是过去那一套系统,这样的话,终究是自欺欺人。无论口里说得怎么样,里面还是那一套,最终不解脱、不成佛能怪谁呢?所以现在就应当明确这件事。
一旦引生了正见,它指挥一切心所是极有力量的。然后它就代替了八识田里各种不同的宿生习气综合凑成的见分的职务。
所谓的见分,也是因缘生的,过去生以来有各种染污习气,它们综合拼凑成了一个见分。现在一举拿下这个贼头子,取而代之。从此之后,正见居于统治地位。之后,就转成明行系统的见分了。
粗略地说,比方小乘八正道的正见,这是基础的正见。也就是说,它能够分别善恶业果,能知道什么是烦恼的因,而且能够取对治这个烦恼的道。这种正见引起来了,就会步入修行。然后,指挥着他的一切思维、语言、业行、生活等方方面面。其他的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都是以正见为根本。换句话说,有了正见这个根本,就使得你的一切思维、语言、业行、谋生、精进、念力、禅定,全部转到如理的方向,不会入于邪道,不会入恶趣的道或生死的道,而这些全部依靠正见来掌控。
没有正见的话,怎么管得住呢?各个方面都会偏入到各种世间的道、恶趣的道。即使你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但内在完全是世间的心,念念耽著五欲、耽著享受,或者自私自利。这整个系统完全是生死轮回的系统。
所以说,见不正的话,其他七个都不正。见一旦正了,其他七个都随之而正。所以,正见是我们内心的指挥官。
更细的说,抉择法理上的法性、法相,或者辨明证量的深浅和真伪,或者涅槃当中属于有余、无余、无住哪一种等等,怎么认定这些方面呢?无不是以正见为根本,没有正见就分不清这些。
进一层来说,正见一旦起来,就能扫除一切邪见。就像人正气足的时候,邪气就没办法侵入。正见一旦坚固起来,相反的邪见就会被摧毁掉,再也起不了作用。如果正见不坚固,有意无意就会在这些不正见里面运转,然后就被它驱使着造作各种不正的业行。
在正见里,关键的一个是无我见,这个一起来就能排除身见,不会入外道。身见就是萨迦耶见,外道多数是执著身见,他就执著这个身体、这个五蕴,想在这上面求得长生、无病、轻安等等,然后修外道的定功,但终究不能超越自我,所以不得解脱。因为他执著有个“我”,没看清是无我,所以是背道而驰。尽管修定功,也只是压伏烦恼,根本不能解脱。
至于一些崇拜火、祭祀水、学习各种鸡狗的行为、行持各种邪戒或者涂灰等的戒禁取见,正见行者根本不会去做。其他的邪见、见取见、边见等等,都要以正见作为修行的自性来加以除灭。
在十根本烦恼里面,前五个叫五钝使,后五个叫五利使。后五个是见烦恼,它是很利的。它一起来,以它的力量就会使各种贪嗔痴等的烦恼发起。所以,这五个不正见是修行的大障碍。你一旦起了正见,这五个不正见就根本起不了作用。
再说,有正见能发起真实的菩提心,正见是发菩提心的主要动力。具备了正见,你就知道众生和我是同体的,就不会去讲什么亲仇、亲疏,都一律用菩提心周遍地贯通。如果你不明白众生与我是同体,那么对仇人不太容易以慈悲心对待。胜解上深一层,越往深处走就越容易。一旦知道众生与自己同体,面前的这个仇人只是个表面现象,这样发同体悲心就很容易。
而且具备正见之后,知道一切众生曾经都做过我的父母,都是有恩有缘,在这个正理上建立,一定能发起菩提心,不是只口里念念菩提心偈而已。
而且以正见为修行自性,容易发起大悲心。具有正见的人就知道轮回不虚,业果唯苦,四谛是无欺的真理。这几个一旦懂了,就很容易发出离心,不带丝毫勉强的。只要你心里真正认可了这些,用闻思慧通透了这一切义理,一一都体认到它的自性,那么你的出离心一经修习就容易生起。
然后真正发起有情缘悲、法缘悲,也是因为你有正见。见到众生都在轮回大苦海里上下漂转,就会发起生缘悲。知道众生实际没有我,在现相当中,只不过是惑业苦的一种流转相,这时就很容易跟法缘悲相应。进一步认识到,一切的人和法都不可得,也容易相应无缘悲。这一切都要在正见上才能纳入修行,没有正见,光是徒口诵文句是不行的。
至于无缘悲,尤其需要中观正见,才能生起胜义大悲。同体大悲,就是同这法性、空性的体,而这个体如果没有正见,是不容易了解的。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7-3 13:59

少为父母所自在,壮为上司所自在,
老为儿孙所自在,愚无自在甚苦恼,
是以常当具自在,如同善财常啼传,
希慕依师及教授,恒依无怯之勇毅。

这一段是教导我们要恒时希求依止师长和教授,舍弃一切世间琐事,一心求法。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首先看愚人是什么状况,他完全被种种非法的因缘所困,导致一生都落在苦恼里,这就是在道路的抉择上出现了错误。作为一个人,首先他需要发起求法的心,这样才能摆脱世间的因缘,然后把身心全部纳入菩提道里,成就大义。不然的话,肯定是被宿世的业力所牵,毫无自在。这里面是要通过愿力来排除一些障碍。
一般的俗人都是这样空过一生。少小的时候被父母所自在,就是一切都跟随父母转。自己在没成年、无法独立的时候,都要依靠父母。一般来说,自身没有修法的因缘,完全是一种受限制的情况。今天来看,在成年之前要读十多年的书,都是在学习世间的知识、语言、技艺,混杂很多错乱的知见。所以,在这一段时间里完全没有修法的自在,几乎都落在非法当中。
等长大成年,步入社会,人人都要求职谋生,就被领导、老板所自在,很多时间都浪费了。这是不得已的事,因为你既然已经落在世俗的因缘里,要成家立业、养子女,这时候人就像牛马一样,每天都是随着业力的牵引而劳于奔波,正如俗话所说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样的话,多少光阴都在这当中虚度了。自己想修法没有自在,一直都被上面的人左右,必须得完成这些工作。
不知不觉很快就年老了,膝下有了儿孙,又被儿孙所自在。整天为儿女操心,带儿又带孙,为他们做牛马,时间匆匆流逝,很快一生就完了。
所以,愚人一旦陷在这世间的业网里,就根本没有自在。被各种琐事缠绕,有一波又一波的因缘,使你一再陷入到尘世的迷网中。
以这个原因,首先我们要恒时具有修法的自在,也就是每个人要有一种至心求法的愿力,这样你才能排除万难,才能获得修法的身心的自在。所以,上师教导我们常常要有修法的自在。这样的话,我们依靠这如意宝般的所依身,就能一心地用它来成就佛法。这是最重要的。
也因此,就应该效仿善财童子和常啼菩萨,一心地希求依止善知识以及善知识所传的极珍贵的教授。在这个过程中,要恒依无怯弱的坚勇之心,没有退缩、退怯,而是坚固勇决。在这期间也要不畏惧求法的艰难和身心上的劳累困苦。总之,就是其他什么都不想,就是一心求法,一心执持宝贵的佛法,如法地精修,这样才不枉费一世人身。

浊时命促疾病多,种种恶缘风遍吹,
难穷教理网边际,当以诀要调自心。

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取舍。这里要取的就是要用诀来调自心。原因就是前三句说的,由于现在已经到了一个五浊炽盛的时代,人的寿命非常短促,疾病又很多,各种内外的恶缘像狂风一样到处肆虐地吹,处处都碰得到。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想完全、彻底地穷尽教理网的边际,这是很困难的。因为考虑到时间短、身体差,各种恶缘的风都会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关键就是要用窍诀的要点来调伏自己的心。这就是关键了。
为什么要这样呢?这都是根据时代的状况而做的决定,没有千篇一律、固定性的做法。关键就要看当时是什么条件,才来决定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因为就现在我们的观察来说,也确实如此。
大家可以算算,比如说平均能活到七十岁,那么前面去掉三十年(幼年无法修行,少年、青年要为了生存而打拼,普遍来说,人到了三十岁就可以完全自立了),后面再去掉十年(年老体弱,诸根衰退,生活尚且不能自理,更何况好好修行),剩下的中间三十年,又去掉睡眠、吃饭、各种应酬、交往等等琐事,余下的时间不超过两三年,在这当中又会受到各种干扰。就目前自身来衡量,比如说自我检察:自己在三年当中到底有多少进步?这时候你就发现修法的时间很少,而且波动性很大。比如说我只有一百块钱,我该怎么用?你就要有个打算,要用在一个非常有效率的地方,这才合理。
同样,我们在现实很短暂的一段时期里,肯定处在各种恶缘业风的吹荡当中,会时时受到自身的业力、外界共业的感染以及各种活动、言论、人事交往等的干扰。人在没遇到境缘的时候,认为面前一帆风顺,什么障碍都没有,但其实在每个人身上都具体出现了非常多的事。
既然如此,在人生这段极为有限的修法时间里,应该如何来运用呢?那就是要用“诀要”。也就是说,在修道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把根本的几大要诀把握住,之后就要调伏自心,一心在心上去走。如果你要走“穷尽教理网边际”的路,那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所知法无量无边,即使很有耐心和毅力一步一步地读下去,也很难达到边际。但如果把握住了几大要点,就马上用在自心上实修,时时处处不离开它,那一定能在身心上深入修行、甚至透脱。一旦得了根本就不怕了,就有力量了。再开后得智,所谓的“智慧如海”也并不困难。
把握了要点之后,要直接在心上走,时时用这个要点。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要点简短、简要、好把握、好实行,一拿来就能用得上,不是很多。如果太多了,你心里根本就没办法把握。学到的很多,但是用的时候,肯定只有几大要点放在自己心上用。贵在它简要、有效,而且容易实行。通过这个方式,即使在浊世里面,你也能修行成就。
太多了行不通,对今天的修行人来说不适合,因为他非常繁忙,每天没有多少时间。而且由于因缘牵引的力量很大,所以你的心一下子就溜了,你会把不住。如果有了要点,你就会一直抓住这个要点,在心上去修,就容易见效,不会散漫无归。
所以,这里法王的教导就是用诀要来调自心,不要在外面炫耀佛法的知识。外道的知识也是无量无边的,世间五花八门的科学也不断推陈出新,都是人的分别念想出来的(有的完全是错的,有的相对而言有一些合理处,但跟求解脱关系不大。而且对初修的人来说,把心思多用在这上面,也是舍本逐末)。内道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辩论,很多都是宗派之间的辩论。实际上,对你自身的修行来说,并没有太大关系。
知识非常多,但我们的精力非常有限,现在你看起来好像无限长远,等到过了四十,就会觉得自己日薄西山了,盛年已过,要赶紧收拾包袱做回家的打算了。人生很短暂,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长。我们的想像力非常丰富,觉得未来无限长远。但现实的状况就像法王讲的这三句话:“浊世命促疾病多,种种恶缘风遍吹,难穷教理网边际……”因此需要的是什么呢?就是以诀要调伏自心。闻思慧要取得几个关键点,取到了之后,就要用在自己心上来调伏自心,不然这个法就没有效果。而诀要则是简要的、有效的、能切实用在身心上的,要修持这样的窍诀。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7-3 14:00

三、总结要义

总之行道随作何,念与正知谨制心,
常为自心之善师,一切所作当具义。

总体来说,所谓的取舍之道,当然有无量无边,行者应当举一反十,甚至更多。上面上师是交待了几个重要的问题。而具体碰到事情如何处理呢?就用这一颂做出总的指点。
总而言之,你在行道的过程中,无论做什么,需要的是念、正知、不放逸这三个善心所来制伏自心。然后,常常当自己的老师,一切所作都让它具有实义。
这一颂就是总的开示取舍之道。如果你能把这一颂谨记在心,它就能时时刻刻指导你在任何行为里都善加把握,都是在取实义、取心要。
就好比虽然我们开始讲了一下开车的要则,最后就要说无论你走哪一条路,无论你在哪一条路上开,你都一定要用正念、正知、不放逸三个心好好地调控好车的方向。总而言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要当自己的老师,自己要会判断、抉择。这个时候,反正一切所作你都要走正路,都要让它具义,不要让它落在无义、邪义等当中。这就是总的宣说,懂了这一条之后,就要处处去运用,无论是生活,还是修行各方面都会碰到各种事情,这时候要做的就是贯彻这四句教言。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切行为的依据就是你的心,所以取舍之道就在心上,要把握住心。一切路都是心在走,一切业都是心在造,一切果也都是心在感,所以唯一就是要治理好自心。
怎么来治理呢?就是通常说的三个善心所:一、念,二、正知,三、不放逸。念,就是明记,时时记得正法的要求;正知,就是能够恒时觉察到自己身口意所作所为的状况(你的身体在干什么,口里在说什么,心里在想什么,要觉知到当下业行的状况),心里清清楚楚地觉知到,这就叫正知;不放逸,就是不让自己的心放任、逸荡在五欲的尘境里,像野马一样毫无管束,就是心直接能够控制住心,不让它荡逸在非法的境里。这三个一起来,心就会被管制得很好。
首先要起念心所,心里能够很清醒地记得法的要求,能明记不忘,在什么时处这样做才是如法的,那样做是非法的,对各种学处心里都记得清清楚楚。其次就是正知心所,直接看到自己身口意的状况,一点不迷糊。这样的话,你的身心有哪点不对头,马上就能调整。再次就是用不放逸的缰绳拴住你的心,不让它越轨。这样的话,你的心就调伏好了。
这就好比一个司机首先是正念,就是心里记得住交通规则、开车的方法;其次就是正知,他知道自己目前驾驶的状况;再次是不放逸,他在开车的过程中,不能开小差,心不能荡逸在别的地方。这样的话,他就管住了心。
“常为自心之善师,一切所作当具义”是总的结束语,“常”就是一切时处,自己做自己很好的老师,也就是自己当时就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任何事情都是你的心在做,因此你要当你心的老师来指挥它。你的心是需要用智慧来调控的,须按般若来摄持。如果你没有当自己心的好老师,那心就会像狂野的孩子一样,它会胡作非为。需要你用智慧来摄持它,有了智慧,心的妙用就起来了,它就知道方方面面该怎么才能把事情做好。
所以,我们心里是两方面,有的时候忽然一念就陷入无明,也有的时候有智慧觉照,这就是迷和觉的两种状态,也就是须要修的地方。假如我们的心成了无明的奴仆,那它就会做得一塌糊涂。而如果这时自心的觉照起来了,那就会像六祖说的“弟子内心常生智慧”那样,也就是他心里智慧的光出来了,他能够知道怎么来处理、怎么来完成、怎么来做,心里有一个智慧,这就叫“自心的善师”。这个智慧一起来了,你自己的心就会知道,你自己的智慧充当老师,就直接用你的心不断去完成利人利己的各种事业。所以,心如果没有用好,它就是生死的贼子;心用好了,它就成了完成一切事业的妙用。
在这样做了自心的善师以后,“一切所作当具义”。那么无论你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都要让它具义,就是要让它有真实的义利。什么叫善行?就是做对别人、对自己有真实利益的事。这叫“一切所作当具义”。这一句话就把取舍的要点讲完了。任何时处你看到这样做是有义利的,就可以去做;相反,有损害的,就不能去做。或者这样做是顺因果律的,顺天理、顺良心的,就可以去做;而如果是违背因果律的,是违逆天理、良心的,就不能去做。
所以“具义”,就是指你只要顺了缘起的法则,就会产生现前和究竟的种种义利。我们去做,就是妙智慧在启用。这样做的话,都是好的,都是增上的、有意义的,那就应该去做。如果是违背因果律的,完全是导致各种过患、苦恼、引生出各种恶趣、生死果报的、损害自他的,那就绝对不做。
所以,这里要依靠的就是内在简择的智慧,时时在行为的当头上把关。由它来指挥你的心,这个心它是一个幻用,由这个心发挥出来,它就表现出身口意业,要完成一种事业。在根子上,就是要常做自心的善师,要有般若。般若慧光一起,就起了心的妙用。然后驱使着身口意,在世法出世法中圆融无碍,能够把它做得非常好。这样的话,你的所作所为就都有很妙的义利,你就是一个已经得到取舍之道心要的人了。
这样发展开来,在这一生当中,你会遇到无数事情,都是需要通过这些要点来完成的。就像孔子说的“举一隅而反三”,不“反三”就不是可教之材。因为没办法把这个“三”完全给你说完,要点知道了,自己能够在一切处运用,你就越来越能把握取舍之道了。

聪慧求脱丹增师,劝请如是而撰述,翁随童至歌舞场,自疲成他耻笑因。然而学子初相识,为满其愿久相处,五台圣境净刹中,胡乱人口胡乱言!

这是法王写的后跋,以交待写本文的缘起和动机。
大意是:聪慧的、希求解脱的丹增嘉措,他劝请我按照这样来撰述。我这个老翁就随着这个孩子来到歌舞场,唱歌、跳舞,把自己搞得很疲劳,也成了别人耻笑的因。因为这是初相识的学子,为了满足他的心愿,而且为了往后长久地相处,我也就在五台圣境清净刹土里,从一个胡乱人的口中说出以上这番胡乱的言语。当然,这是上师幽默的话,其实整篇教言是从法王智慧中任运显出,极为珍贵。我们应当视为珍宝,一心执持。

阿旺罗珠聪美撰。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