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太桥旦曾堪布:一切万法中,观想死亡无常最殊胜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7-14 18:32
标题:
太桥旦曾堪布:一切万法中,观想死亡无常最殊胜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乞丐,一直过着贫穷困苦的日子,后来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石。他高兴极了,看着宝石,笑得合不上嘴,心里面盘算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憧憬着种种荣华富贵。然而,他却不知道,黑暗中,一个小偷一直在窥伺着宝石……乞丐守着宝石,盘算了很久,很是疲惫,于是带着笑容闷头睡去。小偷看到乞丐睡着了,悄悄摸进屋,偷走了宝石。乞丐醒来后,发现宝石不见了,顿时目瞪口呆,可为时已晚。一切宛如黄粱一梦,他还没来得及享受到宝石的丝毫价值,就又变得一无所有,只能怀着无比悔恨的心情继续原来的生活。
这颗宝石就好比我们的暇满人身,小偷就好比我们过去世造下的业。虽然我们现在拥有这个无价之宝,但过去世的业却一直都在窥伺着我们,随时都可能偷走我们的人身。因此,我们千万不能闷头大睡,虚度年华,应该好好把握生命里的分分秒秒。光阴随时都在消逝,时光无法倒流,我们浪费的时间,哪怕是一小时、一分钟,都是不可挽回的。有时静下心来想一想,人生已经过了不少光景,那些逝去的岁月去了哪里?还能回来吗?我们都知道,人的寿命是不会增加的。你生下来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能活多少年,死亡的倒计时在出生时已经开启,我们的未来只能是离死亡越来越近。
在佛法中,人的寿命有两种:一种是定寿;一种是非时死亡。
定寿:是指固定的寿命,如果一个人已经活到了定寿,那即使接受长寿佛的灌顶也不能延长寿命,即使药师佛亲自来帮他治病也无法延长,即使让文殊菩萨来帮他算命也不能多算出几年,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死亡。
非时死亡:是指本来能活到定寿,比如八十岁,但在生命过程中,有些违缘出现,所以活不到八十岁就会死去。而非时死亡的人,寿命是可以延长的。有些修行者不希望遇到非时死亡的障碍,念长寿佛心咒,接受长寿佛灌顶,目的就在于此。可见,非时死亡的障碍是可以清除,可以改变的。
无论是定寿还是非时死亡,对我们凡夫来说,都是无常的,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去。所以,即使获得了珍贵的暇满人身,也不一定就能解脱轮回。生命是无常的,它关系到暇满人身,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生死是凡人不能控制的,却和我们形影不离,那么,我们该用什么心态去面对生死呢?
佛陀说:一切万法中,观想死亡无常最殊胜。如同一切动物的足迹中,大象的足迹最为殊胜。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大象特别稳重且谨慎,去到的地方都很安全,人们踩着大象的足迹走就不会遇到危险,所以佛陀用大象足迹来形容观想死亡的殊胜感受。
具体说来,观想死亡无常有三种殊胜:
其一,最初成为进入佛门的增上助缘。观想死亡无常会让我们产生恐惧感和紧迫感。死亡随时都会来,趁着没死一定要多做些功课,否则死的时候一定会很悲惨……凡夫经常这样观想,就会很自然地产生修行的动力。
其二,过程中间成为修持的助缘。因为知道了死亡的不确定和迅速,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一定不会偷懒,会督促自己努力精进,好好把握时间。
其三,最后成为获得成就的因素。因为常常观想死亡无常,生命随时可能结束,就不敢有丝毫懈怠,在没有达到最究竟的成就之前不会半途而废,会一直努力。
从入门到成就,修行者都离不开观想死亡无常,因此,佛陀才会说,一切万法中,观想死亡无常最殊胜。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7-14 18:32
前面说到死亡无常,其实无常的概念并不仅限于死亡,还包括了外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涵盖了整个宇宙和一切生命。外器世界就是整个宇宙,从佛教的角度说,是指三界六道的轮回环境,这些都是无常的。
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
六道: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这里的三界,不是道家所说的“跳出三界外”的三界,而六道就是佛教中“六道轮回”的六道。我们只有了解了外器世界的无量广大、无限漫长,才能珍惜我们暇满人身,才能更加畏惧无常死亡。那么,它到底有多广大?有多漫长?人类等五道之上有欲界六天,欲界天之上覆盖着色界的初禅天,在佛教中被称为一个小世界;一百亿个小世界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一尊佛陀所教化的世界;无量无数的三千大千世界构成了整个外器世界。
上面说了外器世界在空间和层次上的广大,其实它也有时间,也是由空间和时间共同来计量的。“劫”就是佛教中的一个时间单位。龙树菩萨说:有一座方圆四十里的石山,如果用最细软的丝绸,每百年在石山上摩擦一下,直到把石山摩擦尽了,一劫的时间还没有完。可见,一劫是相当漫长的。每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时间就是一个大劫,这个大劫是由八十个中劫构成的,其中每二十个中劫构成一个阶段,按顺序分别是“成、住、坏、灭”。
我们所处的劫叫做“贤劫”,现在是“住”的阶段。贤劫将有千佛出世,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未来将出现这一劫的最后一尊佛——楼至佛,他出现以后,现在的世界就变成空了,进入“灭”的阶段。《俱舍论》里讲,大劫“坏”的时候先会发生大火灾,天空中出现七个太阳,或者太阳的热度升高,一个太阳相当于之前的七个太阳。到那时,山河大地乃至银河系中的天体都会干涸。干涸之后会发生大水灾,冲毁地球和其他天体。这还没完,还会有大风灾,毁灭世界万物。风灾之后,三千大千世界都变成空,这时一个劫才算结束。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外器世界虽然看上去千姿百态、广大无边,却非是永恒。它们要么成,要么住,要么坏,要么灭,灭以后又成,轮转不息,变化无常。回过头来看,现在我们人类不停地辛勤努力,付出无数心血,盖高楼大厦,建繁华城市,但最终都会归于毁灭。如果我们明白了外器世界无常变化的真相,自然会减少一些对物质世界的执著,增加一点修行的动力。
说完了空间广大、时间漫长的外器世界,我们再来说说有情世界。有情世界是指我们人类等六道众生,从色界的四禅天以下,一直到地狱道的众生,生命都是在轮回中无常地变化着。在劫末的时候,我们这个世界的地狱首先会毁灭成空,这时地狱里的众生能解脱地狱的痛苦。但并非所有地狱都会毁灭,因为宇宙中有无数个三千大千世界,我们这个世界正在毁灭,其他的世界也许正在生成,那些罪业深重的地狱众生会搬到没有毁坏的世界去继续受罪。
地狱变空以后,大毁灭会慢慢上升,一直到人道,然后再到欲界六天,同样,欲界天的天人们也都将死去,之后是色界的一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它们也会全部被毁灭,一禅天会被大火毁灭,二禅天被大水毁灭,三禅天被大风毁灭。
那四禅天会不会也被毁灭呢?答案是不会。四禅天众生的禅定已经远离了地、水、风、火这四大灾害,他们的世界不会被四大所毁。四禅天的众生寿命很长很长,能达到几千个大劫。在劫末的时候,四禅天的天人能看到大火灾、大水灾等逐渐上升,慢慢接近自己的世界。四禅天中的老年人会很平静,因为在他们的一生中,见过几千次这样的循环往复,但年轻人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会特别害怕,老人们就会安慰他们,让他们不要怕,zai 难不会上来,一切zai 难到了三禅天就会停止……也正是因为四禅天的人不会被四大灾害所毁灭,到下一个劫生成时,人类等有情生命才会从四禅天慢慢传下来。四禅天虽然不会被毁灭,但四禅天众生的寿命也是有限的,最终还是会死去,在生死中轮回。说到底,六道众生寿命虽有长短之别,但无常却是共同的。
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来看——从过去历史中的人物观想无常。回想一下历史上出现过的权贵之人。无论在汉地、藏地、印度或其他地方,曾经出现过那么多皇帝,那么多显赫一时的国王,更有数不清的名闻天下的达官贵人,但现在他们在哪里?除了一些名字和传记,他们都在无常中被湮灭了。再比如,过去世曾经出现过的佛陀、圣贤、阿罗汉,现在都没有了。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佛,他住世的时候,身边有成千上万有神通、有智慧的阿罗汉,到后来,印度曾出现二圣六庄严和八十多个大成就者,藏地也出现过莲花生大士、二十五位大成就者和四大教派的众多大成就者,汉地更是出现过数不清的高僧大德,他们都曾出现于世,广度众生,但现在也都在无常中消逝了。
岁岁年年、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夏天的花冬天看不见,冬天的雪夏天成了雨。对于今年来说,去年已经过去;对于今天来说,昨天已经过去。人刚生下来的时候,连走路都不会,但仍旧慢慢成长,从婴儿变成青年,从青年变成壮年,从壮年变成老人,最终走向死亡。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儿时是什么样的?少年是什么样的?青年又是什么样的?从小时候到现在,我们认识或不认识的,跟我们亲密或陌生的,比我们年纪大或年纪小的人,他们中的多少已经不在了?当我们听到某个亲近的人突然离世时,还记得那种从头凉到脚的感觉吗?我们自己又有什么信心和理由能够享尽天年呢?这样回想一下就会明白,死亡确实是越来越近,生命随时都可能戛然而止。
死亡无常不仅是书本上的文字,不仅是理论上的见解,更是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如果静下心来,看一看身边的人和事,就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随时随地都在向我们演示着无常的真理。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7-14 18:33
佛陀说:
三界六道的变化,像秋天的云一样变幻无常;
众生的生死,像舞台上的表演一样短暂;
众生的苦乐,像流水一样流转不息……
佛陀拥有无量智慧,洞悉万物,然而,对于我们凡夫来说,只能看到事物比较粗大的变化,很难看到细节及细微的变化。比如你的朋友问你:“我胖了吗?”如果你们许久未见,就可以看出她是否胖了;如果你经常和她在一起,则看不出她的变化。
我们站在桥上,看桥下的流水,会觉得流水跟去年一样,没什么变化,颜色、水流、乃至声音都和去年相同。但如果我们往水里抛下一朵花,就会发现花朵随着流水迅速远去;如果是去年抛下的,今年这朵花可能已经到了大海了。也就是说,今年的流水早已不是去年的,现在的流水也不是刚才的。万事万物皆如此,刹那之间都在改变,我们这一秒钟看到的事物,下一秒实际上已经改变,但因为这些改变是相续的,我们凡夫看不出来。众生很难觉察到人、事物、环境的瞬息万变,再加上没有善知识的引导,没有观想无常的训练,所以体会不到无常的可怕,于是一直执著,招致轮回的痛苦。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能够看出无常的变化,对修行就会有极大的帮助。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在佛陀住世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对轮回产生了很强的出离心,于是就去找佛陀出家。在去找佛陀的路上,她经过了一条清澈的小溪,在溪水中看到了自己美丽的面容,于是就想:“我现在这么年轻漂亮,为什么要出家呢?”她看着自己如花的美貌,出家的念头就退失了,于是就开始往回走。
这时,佛陀已经察觉到这件事,他知道漂亮女人成就的因缘就快成熟,于是很善巧地示现神通去度化她——佛陀变成了一个比女人漂亮万倍的美人,在路上等着她。漂亮女人遇到了佛陀化身的美人,心中大吃一惊,本认为自己已经很美,没想到世上还有比自己更美之人,于是就和她攀谈起来。谈了一会儿,佛陀变的美人说:“我有点累了,可不可以枕着你的腿休息一下?”漂亮女人自然同意。于是,美人枕着她的腿,闭目休息……没多久,佛陀变的美人忽然开始迅速衰老——头发变白,皮肤变粗糙,脸上布满皱纹,身体发出臭味,倾城美貌一下子变得不堪入目。漂亮女人看到美人的变化,非常震惊,心想:“这个比我美丽万倍的女人老了以后都是这个样子,无常真是可怕啊!看来美貌不是永恒的,最终都会消失,然后变得如此丑陋,我也不会幸免……”于是,漂亮女人出家的愿望又重新产生,而且比先前更坚定、更强烈,最终她找到了佛陀,出了家,证得了阿罗汉。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体会无常是多么的重要。漂亮女人本来有出家成就的种子,但美貌成了她的障碍。第一次想出家时,她是怀着一些傲慢心的,当她看到佛陀变现的美人后,傲慢心就减轻了些,又看到佛陀示现的衰老丑陋的无常变化,促使她下了出家修行的最终决心。
虽然我们凡夫不能像漂亮女人一样,在佛陀的帮助下觉察到当下的无常变化,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身边的生活,也能有所体会。如果相隔几十年,我们忽然重逢了儿时的玩伴,他已经满脸皱纹、头发花白,那种心情是多么的伤感;如果我们看看四周的景物,回忆一下十年前它们的样子,会多么的茫然若失;再看看我们自己,皱纹越来越多,体力越来越差,行动越来越迟缓;有一天,当我们照镜子时,会突然发现鬓角冒出了几根白发……
用心去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每时每刻都在衰老,谁也逃不出死亡宿命,万事万物也都在无常中一去不返。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7-14 18:33
——有生必死、有聚必散、有高必堕、有积必尽
前文说了外器世界、有情世界皆无常,无常难以察觉,这让我们更紧迫、更珍惜暇满人身,但无常只有死亡无常吗?显然不是。无常分为四种,他们分别是有生必死、有聚必散、有高必堕、有积必尽。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一一讲解。
有生必死
从古至今,一切生命只要出生,一定会死亡,没有任何例外。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任何一个不死的人,而且,可以肯定,每一个人的死亡时间和方式都是不确定的。有些人还没出生就会胎死腹中。现在世界上堕胎的现象非常普遍,数不清的胎儿被人工流产,他们连生的机会都没有,就悲惨地死去了。有些人在出生时就会死去,有时母亲因为难产也会一起死去,这种事每天都在发生;有些人生下来几个月,或者刚学会走路就夭折;有些人是在壮年死去;有些人长期患病,躺在床上瘦骨嶙峋地死去;有些人会活到老年,头发花白,牙齿掉光,腰身不再挺拔,最后衰老而死。
虽然死亡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发生,但是大多数人都已熟视无睹,或者虽然知道自己早晚会死,却选择逃避,不求解脱。
有聚必散
汉语的成语——“曲终人散”能够很好地表达这个意思。08年的北京奥运会,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运动员都来参加,盛况空前,那是何等的热闹。但现在呢?一切早已烟消云散,只是在记忆里还留下一些影子;每年大宝法王都在菩提迦耶举办祈愿法会,世界各地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参加,多么殊胜,但最后也还是会离散。
从家庭来说,我们大部分人小时候爷爷奶奶都在世,还有很多其他的亲人,但当我们渐渐上了年纪,他们中有些人会陆续去世,再和睦再温暖的家庭最终都会离散。
有高必堕
有高必堕的人和事从古至今数不胜数。我们前文中曾提到过我乳王,他不仅统一了人类的四大部洲,还获得了三十三天天界一半的政权,和帝释天平起平坐。但是后来他心里生起了贪欲,希望得到三十三天全部的政权,当这个恶念产生之时,他就堕落到了人间,成了一个地位低贱的仆人。
我们的世界也一样,很多国家的领导人曾经显赫一时,但他们也会退休,变成普通老百姓。更有些国家的领导人还被政变推FAN,甚至被判死刑。当今社会,很多公司或单位的领导也曾风光一时,但是退休后,或者犯了错误后,最后都会成为平民。有高必堕的事情每天都在我们眼前发生,用心去观察,就会对无常有所体会。
有积必尽
有积必尽的意思是说,不管你积蓄了多少财产,都会有耗尽的一天。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很多积蓄了亿万财产的企业家,一夜间就变成了穷人,有些人甚至负债累累、选择自杀。且不说身家财产,就连你眼前的一杯清茶,放几天不喝,再拿起时也会变成空杯。一句话:只要有积累,终究会耗尽。
一切事物都是这样,四大变化轮转不息——以前的职员现在成了老板,曾经显赫一时的老板成了阶下囚;以前的穷人现在变富了,以前的富人现在变穷了;陌生人结成眷属,亲人反目成仇;年轻人变成老人;健康人变成病人……人生就是如此沧桑,这就是轮回。这些变化我们不仅能看到,而且以后都会经历,一旦亲身经历,陷入困苦,我们就要利用佛法来保护自己。
从今天算起,我们剩下的寿命还有多少,谁都不知道。以前我们浑浑噩噩地混日子,现在,透过佛菩萨的加持,透过《了义炬》的这些道理,我们初步理解了佛法的深远意义,懂得了人身的价值所在,也明白了无常的真相,知道人生该怎么过。我们一定不能再执迷不悟,是时候了然大悟了。从现在开始,我们的心要转向佛法,举止言谈都要尽力符合佛法,干干净净、健健康康地生活,把剩下的寿命、时间、精力、财产都尽量用在佛法上,用在利他的事业上。如果我们心里能产生这样的誓愿或承诺,当然是非常好的,这样的话,一旦死亡来临,心里会比较踏实,至少不会后悔。
藏地的修行者观想无常的方式很值得大家学习。他们经常把观想无常结合到生活习惯中,比如晚上睡觉前要把喝水的碗倒扣过来,观想自己不是要睡觉,而是要死去。如果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就把碗正过来放。他们夜间睡觉的姿势也采用卧佛的姿势,用观想佛陀涅槃的方式来观想自己的死亡。
可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观想无常,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7-14 18:34
很多修行者之所以无法取得成就,皆是因为他们对四共加行的体会不够深刻,对财色名利、亲朋好友、五蕴等等此生的贪执都没有断除。由于他们内心还在追求某些此生的利益,因而无法生起出离心,所修的法与内心的追求背道而驰,就像油与水一样无法相融。
然而,修行一切法的根本,就是要抛弃对此生的所有执着,从而让佛法完全融入自心。如果越学佛就越远离佛法,成为“法油子”,是非常可怕的。
“法油子”借用西藏的比喻来说,就如同用水泡过的牛皮,越泡越硬,什么东西都无法让它变软。修行者的心一定要柔软,我们不能越学佛,心变得越硬。很多经典里说,修行得好不好,要看内心有没有像棉花一样柔软。如果有了柔软的心,说明佛法已经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接触佛法越久,心变得越硬,那就是因为自己修得不如法,已经“中毒”,最终将导致堕入恶道。通常来讲,修行有以下六种错误,我们可以一一对照自身进行检验:
第一,不以自身的烦恼是否得以减轻来判断自己的修行成绩,而以学佛时间的长短来衡量,是错误的。
第二,不观察自心、不反省自己,却去观察别人的不足和缺点,是错误的。
在没有修行之前,我们的眼睛是向外看的,习惯于观察别人的缺点过失,而学佛以后就应该反过来往内观察。佛教是内道,学佛之后知道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如法,什么不如法,要用所学的这些标准向内去观照自己,观察自己的身口意,发现自己不足和不如法的地方。而不是去观察他人的身口意,去发现他人不足和不如法的地方,更不要议论他人的是非功过。如果把佛法道理变成衡量别人的标准,那还不如不学佛。如果用佛法道理去对照他人的行为,批评他人由此产生,是非由此产生,诽谤由此产生,甚至邪见也由此产生,这对于修行者而言非常危险,一定要特别注意。
第三,修行或行善时,稍微有一点点功德就自满,是错误的。
第四,心容易散乱,念头容易丢失,是错误的。
比如在面对名闻利养的诱惑时,我们的心很容易会动摇,被它牵动,不自觉地就会去追求,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要反过来去观察妙欲的过患,想象这些有漏的快乐,最后只会导致痛苦,于是心就不易散乱了。
第五,毫无意义的闲聊,是错误的。
尽量避免接触一些无聊之人,尤其是恶人,因为他们所说的无聊话语,既会浪费我们修行的时间,又会障碍我们的解脱之路。
第六,世间事太过繁忙,对于修行者来说也不是好事。
有些人认为,世间事和佛法修行并不对立,可以结合起来,一起获得成功,做到两全其美,实际上这很不现实。
松赞干布和许多汉地的皇帝们,能够在佛法和世间法上都获得圆满成就,是因为这些圣者拥有强大的正见和超凡的智慧,而我们凡夫则无法拥有,所以切忌把世间事与佛法混在一起来做。
虽然我们目前暂时还摆脱不了世间俗事,譬如工作的责任、家庭的责任等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学会渐渐放下世间之事,尽量在修行方面多用功,这样才能达到不错的效果。如果既想取得世间法的成功,做腰缠万贯的老板或位高权重的领导,还想同时获得如菩萨或阿罗汉一般的成就,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只不过难度是相当大的。对于我们凡夫而言,几乎不可能做得到。而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最后会赔了夫人又折兵——佛法无法成就,事业也毫无作为。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身为凡夫的我们,如果产生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是源自对于无常的体会还不够,若是不加以修正,最后很可能会成为法油子。
因而我们千万不能把佛法等同于世间的知识,虽然现在科技特别发达,资讯特别丰富,世间知识很容易学到,但佛法却一定要融入自心。就像吃东西一样,吃下后一定要渐渐消化,若不然就很可能变成法油子。一旦成了法油子,还不如不学佛的人。佛法不会加深刚强难化的程度,而是起到调伏的作用,所以不学佛的人还可以用佛法来调伏,但是法油子的修行,反而使佛法成为加深刚强难化的助缘。
成为法油子还不甚严重,若是成为魔鬼那就可怕多了。在西藏,有一些格西把所有的经典、五部大论等等都研究得很通透,佛学知识非常丰富、非常渊博,但却没有调伏自心,傲慢和忌妒愈加强烈,使得所学的佛法无法实修,佛法知识反而障碍了修证、增长了烦恼,以至于死后变成了魔鬼。这种魔鬼头上长着大耳朵,上肢像马蹄,依旧穿着僧人的衣衫,在举办大法会时也一样会参加,但是它会把袈裟披在头上,因为担心大耳朵会被人发现。有时候我们修大白伞盖或狮面空行母法时,会双手击掌。然而对于魔鬼来说,这些法它都会背,所以也会跟着我们击掌,但它的双手是马蹄,所以击掌时会“咵咵”作响,异常明显。
蒋贡仁波切在《了义炬》中也告诫我们,若是不好好思维四共加行,就很可能成为法油子,甚至是魔鬼,后果不堪设想。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7-14 18:34
学佛者学成了“法油子”,甚至堕入了恶道,这些危险性都是来自世间八法。这世间八法也是修行者修行最大的障碍。如果我们内心都是随着世间八法所转,那么,做什么样的功德都属于今生今世的利益,却不能获得解脱。
世间八法究竟是什么?即:称讥、誉毁、苦乐、利衰。
称讥:被人称赞你就很高兴,被人批评你就不高兴。
毁誉:有人夸奖你,使你获得好名誉,你就高兴,有人诋毁你,你就不高兴;得到尊重 就高兴,得不到尊重就不高兴。
苦乐:快乐就高兴,痛苦就不高兴。
利衰:发财就高兴,赔钱就不高兴;遇事顺利就高兴,不顺就不高兴;得到供养就高兴, 得不到供养就不高兴。
由于世间八法不断变化,我们的心会随之强烈地波动,不能做自己的主,无法清净平和。真正的修行者要像龙树菩萨所说:“利无利苦乐,称无称毁讥,了俗世八法,齐心离斯境。”
那该如何断除这世间八法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观想无常。为什么?因为要断除世间八法,就要做到平常心,要想做到平常心,就得观想无常,既然四大无常时时相伴,不如用平常心泰然处之。
有了无常心,遇到快乐时,你不会觉得很兴奋,因为快乐是无常的,很快就会变化。痛苦时你也不会觉得很难过,因为这一关早晚都会过去,苦乐皆不足动心。
发了财也不用特别高兴,因为财产终究有一天会离开我们。财产损失了也不用难过,因为在死亡面前,有没有财产都一样,况且死时没有财产可能更省心,不会有那么多牵挂。经常这样观想,内心就不会被“利衰”牵着跑。
赞叹又怎么样?别人说你人好、年轻、漂亮、能干等等,仔细想想,虽然别人这么夸你,可你还是会无常地变化,还是会老、会死去。反之,诽谤也是一样,一样不能阻止我们变老、死去。根据寂天菩萨的观点,当有人诽谤你时,你不应该感到沮丧,因为喜欢你的人,仍然赞美你;当有人赞美你时,你不应该感到骄傲,因为不喜欢你的人,仍然诽谤你!
有些人追求名誉,特别是一些名人,他们更容易被名誉所牵。可一旦死亡来临,名誉又有什么用?它既无法阻挡死亡来临时的恐惧,也无法解决来世的痛苦。当我们遭到别人的诽谤,或者别人将我们做的坏事传出去,反而会减少我们的业障;当别人赞美我们,或是将我们的名声传扬出去,我们的福报反而会减少。
现在,我们了解了世间八法的概念,也有了断除的方法,不仅要在日后的生活中去体会,更要在听闻的当下就尽量去体会。噶举的传承中非常强调闻思修同时,在听闻佛法、思维佛法的当下就要修行,这是正确的法。
有些人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可以先听闻佛法,积累知识,等年纪大一些再去思维,等退休了再实修,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中国儒家先哲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说的是闻道的满足感。但如果真的早上闻道,晚上就去世,其实还是很可惜的。我们今天闻思佛法,谁也不能保证明天不会死去,如果死亡突然来临,实修的机会就没有了,当然也就不能解脱,那可是很可悲的。
所以,听到一句,就要尽量做到一句。闻思是教法,实修是证法,只有教法没有证法,佛法就不圆满。因此,闻思的当下就要实修,这非常重要。
实修首先就要断除世间八法,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大成就者萨迦根噶宁布曾说,如果对此生还产生欲望,就不是修行者。所言极是。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7-14 18:34
无常重要,死亡无常更重要,所以《了义炬》总结了死亡无常的三个根本和九个理由,我们将在这一节与大家分享。
三根本是什么?
第一、必定会死;
第二、死时不定;
第三、死时除佛法无能解脱。
每个根本又各有三个理由,一共是九个理由。
第一根本——必定会死
为什么必定会死?
其一,从古至今没出现过一个不死之人。
其二,我们的身体属于有为法,所以必定会死。
一切靠因缘和合产生的东西,或者说由各种条件相结合而产生的东西,叫作有为法。我们的身体是依靠父母的结合才产生的,生下来以后身体又依靠大自然的地水风火等元素的结合而成长,属于有为法,有结合必有离散,因此必定会死。
其三,刹那刹那间,寿命在不断减少。我们的寿命,乃至一切众生的寿命,都是在刹那刹那地不间断地减少着,不间断地结束着。
由此可见,虽然没有一个人愿意死,但死亡却不可避免、无法自主。历史上有很多人,他们具备很多善巧、很多智慧,或者有很大的权势,甚至可以示现各种神通,但却都不能逃避死亡。死亡就仿佛是从高山上滚落的万吨巨石,任何人都阻挡不了。
第二根本——死时不定
这并不难理解,人人都知道自己会死亡,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也不知道会以什么方式死,这就是死时不定。《入行论》里说:我们根本没有今天不死的理由。说的就是死时不定。为什么会死时不定?
其一,因为寿命不定
我们生活在南瞻部洲。佛经里说,南瞻部洲人类的寿命是不定的,福报也是不定的,业力也是不定的。北俱卢洲的人类寿命是固定的,可以活到一千岁。那里的人在出 生的同时,身边就会长出一棵如意树,他们想要什么,如意树就会给什么,一直到寿终为止。所以,从世间福报来说,北俱卢洲人类的福报是非常大的。
龙树菩萨曾经运用神通去过北俱卢洲。他到了那儿以后,看到一条小溪,想用溪水洗了把脸,顺手把袈裟挂在一棵树上。洗完脸后,他去附近散步,忘了拿袈裟。散步时,龙树菩萨遇到了北俱卢洲的人,也顿时想起了袈裟,就赶快回去拿。北俱卢洲的人看到了都嘲笑他:你是南瞻部洲的人吧,执著这么大。北俱卢洲的人是没有执著的,在那里没有你的我的这些分别。但北俱卢洲的众生虽有一千岁的定寿,福报也很大,却很难遇到佛法,也很难生起出离心,因为他们的生活太安逸了。在人类的四大部洲中,南瞻部洲是缺陷最多的世界,所以人们最容易生起出离心,最容易成就因此,从出世法的角度看,我们的福报非常大。
其二,因为身体不可靠
对于我们凡夫来说,一生中最亲近、最倚仗的就是我们的身体,汉地有句话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实际上,我们的身体是靠不住的。身体由血液、皮肉、骨骼、五脏六腑等构成,这些组织很不可靠,随时都在变化。它们不听从我们的指挥,哪一个部分会损坏、什么时候生病、什么时候会死,没有人会提前得到通知。一旦死去,身体的这些部件就都跟我们没关系了。美丽的面容、悦耳的嗓音、健康的内脏、灵活的四肢,这些我们曾经视如珍宝的东西都会离我们而去。
其三,因为死缘众多
圣天菩萨说: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彼亦成死缘。
先说说什么是“死缘极众多”。死缘是说天灾、人祸、战争、武器、毒品、疾病等,能够直接导致死亡的因素。很多传染病每年都会夺去许多人的生命,如果遇到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那死的人就更多了。现代社会里,科技发达的同时,死缘也发达了——世界各地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先进武器的毁灭性更大;枪支、毒品总在把一些人推向死亡;车祸就更不用说了。
说完了死缘,那生缘是什么?食物、饮水、衣服、住房、药品等,凡是能够维持人们生存的因素都是生缘。生缘不仅稀少,而且很可能会变成死缘。比如,牛奶是维持婴儿生命的重要食品,可是有些牛奶被掺入了三聚氢氨,婴儿喝了反而会死去。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但如果吃错了药,反而会造成死亡。去过藏地的人会知道,在那里,酥油是不可缺少的食品。藏人每天都离不开酥油,但如果吃得太多,就会得黄疸病——眼睛变黄,指甲变黄,最后连身体都会变黄。在我的家乡,每年因为 这种病死去的人很多。
再比如财产,很多人把财产当作命根子,但是因财产而死的人不计其数,也就是说,财产反而成促成死亡的因素了。密勒日巴尊者的遭遇就是写照。他在山洞里闭关 时,一无所有。有天晚上,一个强盗来到了山洞,四处翻找,想抢些东西,密勒日巴尊者正在打坐,他看着强盗四处乱找,就对他说:“你找什么呀?我在白天都找不到什么东西,你在夜里怎么能够找到?”于是,这个强盗就死了心,后来,他也因此对密勒日巴产生了信心,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如果密勒日巴尊者的山洞里藏着黄金珠宝,那很可能就丢了性命。
古时候,在尼泊尔,仆人杀害主人的事情经常发生。主人很有钱,仆人就用各种方式来讨好他,表面上做主人的朋友,背地里却找机会杀害他,抢了钱财逃走。生活中,好朋友甚至家人,因为钱财反目的事也同样数不胜数。
此外,死亡的方式也是未知的。我们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有谁能知道?是游泳的时候淹死?还是在家中看电视时遭遇地震而死?是走路时出车祸惨死?还是得了绝症而死?没有人知道。不少人都是在未知的情况下死去的,有些人饭还没有吃完就死去;有些人话说了一半就死去,能够处理完身后事,安心而死的人极少。尤其是现在,各种各样的疾病层出不穷,真能享尽天年的人很少了。
如果颇瓦法修得很好,或是对中阴身的法非常了解,训练得特别有深度,那么以什么方式死亡都不成问题。但如果对这些修持没什么把握,一旦遭遇死亡便很可怕。因为死的时候,身体的地、水、火、风这四大要一个一个分离,融入于自然之中,这个过程极度痛苦。这个时候不可以触碰亡者的身体,不可以在亡者身边干扰他,要给他安静的氛围,否则,亡者的神识会奔波漂泊,很容易嗔怒,导致堕入恶道,所以一定要提早做好准备。
大家要知道,死亡的方式实际上是由因果业力决定的。比如说,如果有死于车祸的业力,皆为命中注定,这个业力是不得不发生的。但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过去曾经造过什么业,所以眼前的一切——食物、财产、房子、朋友、眷属,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死亡的因素。
蒋贡康楚仁波切还讲了会造成猝死的九种因素:一是吃的东西对自己不适合;二是虽然已经很饱了,但还要继续吃;三是宿食没有消化之前,又吃新的食物;四是大小便不正常;五是病人不听医生或护士的话;六是遭遇到魔鬼的障碍,也可以说是被魔附体;七是药物中毒;八是因为冲动而使用暴力;九是男女间过度的性行为。对于这九种因素,我们一定要谨慎避免。
第三根本——死时除佛法无能解脱
人人必死,死时不定,我们面对死亡,显得那么惊恐和无措,有什么能解脱这些吗?有,那就是佛法。死亡来临时,除了佛法,没有任何别的力量能够帮助我们解脱痛苦。
这个根本也有三个理由。
其一,亲人不能解决死亡的问题。
其二,钱财不能解决死亡的问题。
其三,身体不能解决死亡的问题。
由这三个理由,衍生出三个肯定:一,除了佛法,亲人肯定不能解决死亡的痛苦;二,除了佛法,钱财肯定不能解决死亡的痛苦;三,除了佛法,身体肯定不能解决死亡的痛苦。
一个人生病的煎熬、死亡的痛苦,都得由其本人来承受,一切的迷惑、错乱、颠倒,皆是自作自受。佛陀说过,你所造的业不可能发生在石头上、土地上或是他人身上,只能发生在你自己身上。在死亡来临之时,亲人、财产、身体,任何东西都不能解救我们,让我们解脱死亡的痛苦,只有依靠佛法。这是肯定的。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7-14 18:35
我们虽然了解了死亡无常的道理,但如果想在心中有更深的体会,依旧很难。可能刚刚有点感觉,转眼就会消失,立刻又沉迷于眼前的日常琐事,忘了死亡的可怕,同时也失去了修行的动力。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牢记死亡无常呢?方法只有一个——训练,也就是要经常身临其境地观想自己死亡时的情境。
比如,晚上入睡之前可以这样观想:如果我现在不是要睡觉,而是要死了,此刻会是什么心情?能放下眼前这些事情吗?能离开我的亲人吗?能把握来世的前途吗?如果答案是不能,那么死亡真正来临时,所有的痛苦和恐惧你都无法逃避。如果经常做这样的训练,让自己能够做到放下今生,把握来世,那么当死亡真正来临时也就习惯了,就不会受到死亡的痛苦、折磨和打击。
对一个修行好的人,目睹别人的死亡也是极好的修行机会。别人的死亡会有很多种情况,有的人这一生的罪业深重;有的人这一生的罪业虽不是很重,但过去世的业力恰恰在死亡时成熟。他们死亡时的痛苦、恐惧、孤独,是难以描述且非常可怕的。一旦我们看到这些情景,对自己的内心将会有很大帮助,会让我们深信因果的存在。
在藏地,那些诽谤、伤害过高僧大德的人,临终时的情景都非常可怕,他们的恶报此生就出现了,死的时候极其痛苦,疼起来像疯子一样狂躁,几个人都压不住。他们不仅身体遭受折磨和煎熬,更可怕的是,心中一定会产生恐怖的幻觉。他们就这样一直不能断气,被剧烈的痛苦折磨很长很长时间。
这种情景就是罪业大的人临终时的业力显现,也代表了因果的存在。我听说当时在场有很多不信佛的人,由于看到如此可怕的情景,很多人当时就转变了,相信了佛法。
死亡来临时,我们的身体会遭受痛苦,心里产生颠倒错乱的幻觉,这些都不是自己能做主的,是由往昔的业力决定的。虽然我们现在身心都很健康,并不代表我们死的时候身体不会疼痛,幻觉不会出现。可以肯定,每个人死亡的经历和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定要提早准备。
死亡来临时,心的力量非常强大。心中很小的恶行,在这一刻都会变得非常巨大。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堕入恶道的人特别多。所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好好训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当然需要,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净其意”。一定要集中所有佛法,调伏自心,这是最关键的!
只有这样,在死亡来临之际,恶行才不会变得强大,因为我们已经经历了长期训练,有了充分的准备。这就如同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要想取得好成就,就要提前很长时间准备。我们学佛也是这样,死亡就像赛场,生是赛场的入口,死是赛场的出口,在这个赛场上你会不会赢,取决于你是不是接受过长期的、足够的修心训练。
一个很微小的恶业之心,虽然它本身不会让你堕入恶道,但由于死亡之时,心的力量很强大,微小的恶业之心跟死亡之心一旦融合,力量会变得非常巨大,很可能成为堕入三恶道的因素。要知道,即便是与人为善的好人,心中也会有恶心的种子和习气。
在死亡的那一刻,由于痛苦非常剧烈,恶心发动的因素也特别多。因此,我们不能说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坏事,所以不怕死,也不会堕入三恶道。一切凡夫在死亡之时,心几乎都会错乱、迷惑,甚至产生恶心,很少有善心。成就者正相反,他的善心会非常强烈,即使死亡之前他有过一些不好的违缘,但在死亡的那一刻,这些违缘很可能转变为证悟的因素。
这就是训练更为重要的一个功用——决定了我们将来在死亡之时,强而有力的恶心能不能被打破,能不能将恶心转化为善业。
因此,从当下开始,从此时此刻开始,一定要加强训练。切记,这个训练不仅是在口头上、概念上、书本上,更要在心中深深地体会,形成牢不可破的习惯。这个训练不一定要在山洞里、佛堂里、闭关房里进行,而是要随时随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自己的心中进行。
古代大德们说:众人之中观察言,独自之时观察心。意思是,和很多人在一起时,要观察自己所说的话——有没有得罪别人、有没有诽谤别人、有没有议论别人的是非,要时时观察。自己独处的时候,要观察心中有没有生起违背佛法的念头,有没有生起不如法的念头,有没有生起贪、嗔、痴、慢、嫉。做坏事时偷偷做,做好事时到处宣扬,这是凡夫的特征,作为修行者必须要反过来做。
这个训练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因为心永远不会离开我们,所以佛法也可以做到永远不离开我们,心跟法要像水乳交融一般。如果修行很久,心和法还像油和水那样分离,油浮于水的表面,那佛法就会被束之高阁。
比如,听法的时候,在笔记本上很认真地记了很多笔记,听完后就把笔记本往包里一塞,心还像从前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么你就是把佛法送给笔记本了。记下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记下的佛法用起来,随时随地训练自己。如果有了足够的训练,死的时候佛菩萨的加持力就会显现,心就会很平静,而且不是孤单寂寞的平静,是喜悦舒畅的平静。
凡人面对死亡还有几种情况。一旦身体病痛,感觉死亡即将来临,有些人会寄托于算命,有些人会花很多钱去看病,还有些人为了逃避死亡,会请僧众为他修一些去除死障,或是延长寿命的法,这些都不是坏事,但不一定百分之百靠得住。
对于非时死亡的人,这些措施可能会解决一些问题,能够延长寿命或是治好严重的病。但如果是定寿的期限到了,这些方法就都是无效的,即使是佛陀也没有办法。用句汉地的俗语说,大罗神仙也救不了。佛陀虽然具备大智、大悲、大能等八种功德,但是以这些功德来度化众生,也是需要符合因缘的。如果因缘没有具备,佛陀的大能也无法延长众生的寿命。
佛陀在世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不幸的母亲,她的孩子夭折了,这位母亲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事实,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孩子已经死了很久,她还一直抱着孩子的尸体,寻找让孩子复活的方法,但是没有人能做得到。
一天,有人告诉这位母亲,她应该去找佛陀,或许佛陀有起死回生的能力。于是,母亲找到了佛陀,请求佛陀让她的孩子复活。佛陀并没直接告诉她自己没有这个能力,而是跟她说,如果她能从一户从没死过亲人的家庭里要来一粒芝麻,他就可以用这粒芝麻让孩子复活。
母亲认为这件事是可以办到的,于是历尽艰辛,走遍千家万户,到处去寻找这粒救命的芝麻。结果当然是,她找不到一户没有死过亲人的家庭。最后,这位母亲终于明白,这种生离死别不仅是自己一个人的遭遇,所有家庭都曾发生过。
于是她平静下来,接受了孩子死亡的事实。后来这位母亲发心出家,并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佛陀是极其慈悲的,他完全能体会这位母亲失去孩子的痛苦,如果可能的话,佛陀一定会让孩子复活,但是他却不能。所以,我们可以明白,一旦死亡来临,即使佛陀站在我们面前,也没有办法让我们不死。
如果我们不去训练,随心所欲,死的时候一定会追悔莫及。如果我们现在时时刻刻都很谨慎,按照善知识的引导认真训练、做好事、存善心,然后生起出离心、菩提心,对于过去世造过的恶业真诚忏悔,培养对三宝的虔敬之心,尤其是认真思维四共加行,那么死的时候一定不会后悔,一定能得到解脱。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7-14 22:17
闻如是:一时,佛在波罗柰鹿野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思惟无常想,广布无常想。已思惟无常想,广布无常想,便断欲爱、色爱、无色爱,尽断骄慢、无明。
有一天,佛祖在鹿野苑,对500大比丘弟子说:大家要修这个无常观,这样就能断掉欲界的爱,色界的爱,无色界的爱,断掉你的骄慢心和无明。
什么是无常观呢?以前介绍三法印的时候,有一个叫做诸行无常。简单理解就是一切有为法都不是永恒的。
金刚经里面有这样几句: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
这个在自力修行当中,也属于一个重要的层次。希望让你破掉我执。
不过呢,一般人搞不清楚,以为这个就是佛法最终的境界了,整天没事就说空啊空的,说自己一切都看破了,开悟了,啥也不用干了,菩萨行也不用学了......
其实这种人属于学偏了,这辈子继续这样下去,肯定不能了脱生死。
别人喜欢这样干,我们不要去批评他们,希望精进群的师兄不要走入这个误区,那你就亏大了。
我们修净土法门,这个无常观不是必要条件,只要你信愿行具足,即便你不修这个无常观,你也一样可以往生极乐。去了极乐世界,再继续修这个无常观也没问题。
有条件的师兄,也可以在明白道理之后,随缘去学习这个无常观,修一分无常,少一分贪嗔。
何以故?昔者过去久远世时,有辟支佛名善目,颜貌端正,面如桃华色,视赡审谛,口作优钵华香,身作栴檀香。
佛祖说:为什么要修无常观啊,给大家说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辟支佛叫做善目,容貌端庄,面如桃花,口中自然发出优钵花的香气,身上有这个檀香的香气。
那个香气可不是嚼口香糖,喷香水的那种俗气,人家那是自然的香气呢。
是时,善目辟支佛到时,著衣持钵,入波罗奈城乞食。渐渐至大长者家,在门外默然而立。
有一天,善目辟支佛去波罗奈城要饭,到了一位大富豪家门口,静静的站着。
是时,长者女遥见有道士在门外立,端正无双,颜貌殊特,世之希有,口作优钵华香,体作栴檀香;便起欲心,向彼比丘所,便作是说:‘汝今端正,面如桃华色,世之希有!我今虽处女人,亦复端正,可共合会。然我家中饶多珍宝,资财无量。然作沙门,甚为不易!’
当时,富豪家的女儿见到这位善目辟支佛,觉得真是帅呆了,身上还有香气,于是就起了淫欲心。对这位比丘说:你这么帅,真是世上少有,做沙门,很辛苦的啦。我是个女人,长得也还可以,不如我们结婚吧,我家里有的是钱财哦。
“是时,辟支佛问曰:‘大妹,今为染著何处?’”
“长者女报曰:‘我今正著眼色,又复口中作优钵华香,身作栴檀香。’
当时,善目辟支佛就问她:大妹子啊,你喜欢我哪一点啊?
富家女说:你的眼睛真是太迷人了,还有嘴里有优钵华香,身上有旃檀香。
是时,辟支佛舒左手,以右手挑眼著掌中,而告之曰:‘所爱眼者,此之谓也。
辟支佛就用左手把自己的右眼取出来,放在手上,说:你喜欢我的眼睛,就在这里了。
大妹,今日为著何处?犹如痈疮,无一可贪,然此眼中,亦漏不净。大妹当知:眼如浮泡,亦不牢固,幻伪非真,诳惑世人;耳、鼻、口、身、意皆不牢固,欺诈不真。口是唾器,出不净之物,纯含白骨;身为苦器,为磨灭之法,恒盛臭处,诸虫所扰;亦如画瓶,内盛不净。大妹,今日为著何处?
大妹子啊,你现在看到这个眼珠子,你还会喜爱吗?
就好象身上长的脓疮一样,实在是没什么好喜爱的啊。
你看看这个眼珠子,多脏啊。
大妹子,你要知道,这个眼睛就好象一个肥皂泡一样,不是永恒的啊,所谓的明眸善睐,那都是假象,欺骗世人而已。
眼耳鼻舌身意也都是这样呢,都不是永恒的,都是空的,都是欺骗你的呢。
就好比这个嘴,里面都是唾液,吐痰吐口水的,倒垃圾的一个出口而已,搞不好还经常牙疼啊,口腔溃疡啊,口臭啊,有什么值得贪著的呢?
身体是苦难的源泉,有身体所以有苦恼,里面装了一堆腥臭肮脏的东西,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寄生虫,就好象一个很漂亮的瓶子,里面装满了屎尿,动物的内脏下水,也就是佛祖说的革囊盛秽,有什么值得贪着的呢?
是故,大妹,当专其心,思惟此法幻伪不真。如妹思惟眼、色无常,所有著欲之想自消灭;耳、鼻、口、身、意皆悉无常,思惟此已,所有欲意自当消除;思惟六入,便无欲想。
所以啊,大妹子,你要专心去思考,这些其实都是假象啊,你能够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想明白了,这些都是无常的,那你自然也就不会有淫欲心了。
你看看,心经里面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你看到这句,你也可以让自己学习这个无常观。
是时,长者女便怀恐惧,即前礼辟支佛足,白辟支佛言:‘自今已去,改过修善,更不兴欲想。惟愿受悔过,如是再三修行。’
当时,长者女一听,就非常惭愧,惭愧什么呢?估计是惭愧自己居然被淫心牵着鼻子走,居然去勾引出家人,真是罪过啊。
于是她就马上头面礼足,忏悔说:我从今以后,要改正错误,不再兴起淫欲了。希望您能够接受我的忏悔。
辟支佛报曰:‘止!止!大妹,此非汝咎,是我宿罪,受此形故,使人见起欲情意。
辟支佛说:不要这样,这个不是你的过错啊,是我的宿世罪业,所以这辈子受了这么一个形体,让人见了之后生起淫欲啊。
当熟观眼:此眼非我,我亦非彼有;亦非我造,亦非彼为,乃从无有中而生;已有便自坏败,亦非往世、今世、后世,皆由合会因缘。所谓合会因缘者,缘是有是,此起则起,此无则无,此灭则灭。
你要这样看待眼睛:这个眼睛不是我,我也不是眼睛,这个眼睛也不是我创造的,也不是眼睛自己创造的,是从无中生出来的。从生开始,就走在死的路上,也不会永久存在。都是因为因缘和合才有这个眼。缘来了,就出现了这个眼,缘去了,这个眼也就灭了。
耳、鼻、口、身、意亦复如是,皆悉空寂。是故,大妹,莫著眼色!以不著色,便至安隐之处,无复情欲。如是,大妹,当作是学!
六根都是这样,都是空的,所以,大妹子,不要被这个眼所见到的色所迷惑啊,你不执着于色,那就不会有情欲了。
“尔时,辟支佛与彼女人,说四非常之法已,升在虚空,现十八变,还归所止。
当时,辟支佛为这个女人说法之后,就飞到空中,现了十八种神通变化,然后就回去了。
这里的四非常之法,不知道是什么内容,估计是四念处: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有人说,辟支佛为什么要现神通呢?
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个女人生起信心,让她按照辟支佛说的法专心修行。
有人说,那有些邪师也用神通吸引信众,这个辟支佛跟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很简单,你看看辟支佛施了神通之后,不会说骗财骗色,而是马上就飞走了,你再也找不到他。
尔时,彼女人观眼、耳、鼻、舌、身、意了无所有;便在闲静之处,思惟此法。彼女人复更思惟六情无主,得四等心,身坏命终,生梵天上。
当时,这个女人就去修这个法门,死后生到了梵天。
到梵天已经是色界了,已经超过了欲界。因为她断掉了淫欲,所以可以到这个层次。
不过呢,也依然没有了脱生死啊。还在三界呢。
我们现在这个末法时代,如果凭自力修行,最后能到梵天的估计也难找到一个,何况到梵天也不是彻底解脱的地方。所以说你遇到净土法门,真是捡个比天还大的便宜呢。
比丘当知:若思惟无常想,广布无常想,尽断欲、色、无色爱,骄慢、无明皆悉除尽。是故,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祖说:大家要修这个无常观,断掉三界的爱欲,断掉你的骄慢和无明啊。
对于现在这个时代,修这个白骨观,不净观,有一些副作用,如果没有明师指导,容易误入歧途,搞不好还自杀了。所以不推荐大家去盲修瞎练。
修这个无常观呢,好处也是很多的,不过呢,你也要明白自己修无常观的目的是什么,否则的话,也容易走错路。
对于我们修净土法门来说,核心就是信愿行。
那么这个愿就是:厌离娑婆,欣生极乐。
小乘阿含部第0539部 增壹阿含经 符秦三藏昙摩难提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7-16 11:02
无常是修行人的密友
我是在一块被佛法浸润的土地上出生、长大的。和我一样,在那块土地上生活的绝大多数人,对佛法都有着坚定的信仰。我们不希求今生的安逸,也不希求来世的享受。佛法没有减少我们的颠沛流离,甚至没有让我们觉得自己比别人更优越、更有保障,因为众生平等,皆具佛性。那么,佛法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使我们纵然一无所有、四处为家,内心依旧富足、安详?
佛陀关于无常和因果的开示给了我们无限的勇气和希望,哪怕最贫穷的、目不识丁的藏民也深信因果并能无惧地接受无常。
看看现代社会,人们一切的苦恼、挣扎都源自对无常的恐惧,忙忙碌碌无非为逃避无常。非常有意思,有的人居无定所地过着安宁的日子,有的人却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
人们逃避无常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所处的真实状况。首先他们认为无常只是人生的一种际遇,像逆境,只要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就可以规避。他们很努力地尝试不同的方法,希望能得到一个一劳永逸的答案,然后才能安心生活。可是,他们极力排斥的恰是生活本身,除了变化,生活中还有什么呢?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四季更迭,人事代谢,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无一不在变化之中的。无常不是人生的一段过渡期,而是整个人生,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须与它终生相处。
其次,人们认为变化会带来痛苦,如果一切都恒常不变就不会有痛苦。其实无常不好也不坏,它既意味着有得就有失、有盈就有缺、有聚就有散,也意味着有失就有得、有缺就有盈、有散就有聚。开心还是伤心,全看你的立场和态度,与无常并没有必然关系。
无常粉碎了我们对安全感以及确定性的幻想,本以为牢不可破的观念、思想会能改变,本以为相伴终身的人不是生离就是死别,健康的身体会突然被疾病打垮,一帆风顺的事业会转眼间破产。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脚下随时可能踩空时,便本能地想抓住什么,这就是执著的由来。
由于我们想抓住、想依靠的东西本质上是抓靠不住的,所以才会痛苦。造成痛苦的并非无常,而是执著。逃避无常不仅是徒劳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接受无常,开始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从久远以来,你一直习惯于逃避它。其实,无常像一个面貌丑陋、内心温柔的怪人。如果你不熟悉他,会害怕看见他的脸;一旦你了解他,就能与他愉快相处。人们在称心如意的时候,往往忽略无常,尽管情况越变越好也是一种无常。只有在面临伤痛、疾病、分离、打击、情况变糟时,才突然感受到无常。这是生命在以一种猛烈的方式提醒我们:不要沉溺在安全的幻梦中,没有永恒不变的,没有万无一失。如果现在不开始关注精神修持的话,这一生也很快将在盲目的追逐和焦虑中空耗的过去。
我第一次接触死亡是在六七岁。我的外婆突然病倒了,家里的人都围在她的床边哭泣。我很爱她,想为她做点什么,于是偷偷跑到村外一个拆毁的玛尼堆那里,围绕废墟不停地磕大头,念观音心咒。我发愿把自己磕头、念咒的功德回向给外婆,希望她好起来。她去世前的几天,我一直在外面磕头,没有守在她身边。
外婆的死让我无比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同时也让我懂得佛法修行的价值。我没有参加外婆的葬礼,只是一个人来到玛尼堆磕头,祈愿这份小小的功德能对逝去的亲人有所帮助。
无常是修行人的密友,它时刻提示我们保持警醒,并且给我们以鼓励和希望。无常意味着凡事都有改变的可能。不管我们以前犯过多么大的错,也不管我们现在有多么愚昧无知,只要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就可以清净过去的罪业,逐渐不再迷惑。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7-22 13:29
人生充满致死的因缘。在我们内心的一切烦恼——诸如世俗法的思想,会引生其他恶念,带来重大障碍及恶业——这些都是致死的因缘。也许你到目前还没有遭遇生命障碍。突然间,就在今天,因为不修行,不约束自己的心,你可能破戒或造下与众生或诸如三宝的圣境有关的恶业。你可能顿然遭遇生命障碍,梦见死亡的徵兆或发生其他事情。即使你有存活的业,也可能突然遭遇死亡的危险。你的内心以及由心所造的外境,都有许多致死的因缘。第三个原因是,人身相当脆弱,有如水泡。消极的想法会干扰体内的风大,乃至四大。诸大受到干扰,会致病并带来死亡的危险。正如时轮金刚的释论中解说过,内在和外在诸大相关连。如果内在四大受到干扰,外在四大也会跟着受干扰。然后,这些会威胁你的健康和生命,甚至成为你的死因。
我们认识的人,和我们很亲近,很多都过世了。慈爱的耶喜la ma,比一切三世诸佛更慈爱,也过世了。对我们来说,和他相处的时候,他非常真实,笑着、开玩笑。我们非常庆幸和他在一起,听他说法;他似乎恒常、真实地存在。不过现在那一切都成过去,只留下我们的回忆。那个形影不再存在了。
耶喜la ma的哥哥,欣利格西老是开玩笑,看起来常恒不变。他也逝世,现在不存在了。你们之中熟悉柯磐寺的人,会记得那个担任看守的尼泊尔人,每天早上挤牛乳。他在那里住了很久,事实上他帮我们买柯磐寺所在的那块地。我们每天看到他,他显得好像恒常不变。现在他也死了。很多你们认识的人,都已经死了。甘地夫人举世有名,到处有她的照片。虽然她很有名,拥有兵力,而今已经死去,不在世了。
明年此时,就像那些死去的人一样,你也可能只留下名字。那些死者,现在只留下用文字写下的姓名,他们的照片,以及人们还会提到他们。明年此时,这可能发生在你身上,什么都看不到,只能提你的名字,看你的照片。就像修密法,把未来会发生的事,带到现在。现在禅思一下自己的死亡。设想你的尸体放在棺材中,从家里运到坟场,被埋在土里。或者禅思你的尸体放在棺材中,即将被火化,只留下你的财物。设想一下这种状况。死的时候,虽然肉体完全分解,意识还继续存在。油灯的油用尽,灯火就熄了,可是意识不像那样,意识生生世世继续不断在存在。
目前你记不起前世,看不到来世,不过你不能用这个藉口,说没有前世和来世。要能够那么说,而且反驳那些看得到自己前世和来世的人,必须具有一切种智,或至少有神通,看得见这些事;那时你才能够断定。可是,你并没有任何一切种智或神通心,看到没有前世。没有能力见到前世,是无明,而不是神通。只有具备一切种智或神通,你才能够断定,前世和来世存不存在。因为你不能够证明,自己具有别人所具备的一切证悟及知识,就不能说,别人记得前世和来世是错的。简单的事实是,即使你不记得前世和来世,仍然有别的人,心识比较清明,烦恼比较轻,悟境比较高,看得见前世和来世。
思惟一下业和轮回。你是否会有好或坏的来世,答案系乎自己所造的业,是善或恶。记住,你可能突然死亡。你可能生龙活虎,正在工作,突然间两眼一合,就死了。你甚至可能经历投生恶道的徵兆。突然间,某件事做了一半,你的身体变成死尸,没有呼吸,动弹不得。这件事随时会发生在你身上。
明天就太迟了。最近我碰巧读到一则新闻:约翰尼斯堡讯:此地的一家周日报纸报导,有一位南非商人在演讲中警告大家,死亡随时会来临,之后片刻就倒地身亡。丹尼?杜朵,49岁,上星期在这附近的一个轮流主持演讲的俱乐部聚会中,就“应该活在当下”发表演讲之后几分钟,被薄荷呛住而死。杜朵最后说的话是:“你们应该及时享受人生,明天可能就太迟了。”他在热烈的掌声中坐下来,当下一个演讲人开始演讲时,听众听到他呛喉的声音。演讲俱乐部主席周范协说:“起初我们以为他癫痫发作,之后才发觉他停止呼吸了。另一个俱乐部的来宾为他做口对口呼吸急救。”范协说赶来现场的医护人员也设法救他,可是有东西哽住他的气管。周遭并没有食物,他唯一可能吃的东西是薄荷。范协说:“我们都很震惊。这场演讲证明了未卜先知,太神奇了。”演讲人说,你们要享受人生。他并没有澄清如何享受人生,所以还有问题。他没有提出人人应该修行的重点。另外还有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从东方回来,他在那里制作了许多部电影。当他正在放映其中一部电影给一群人看的时候,观众看到银幕上显现奇怪东西,当他们转身去看,竟发现他死在椅子上。有的人在喝茶的时候死了,就在茶杯碰到嘴唇之前,死在椅子上。有的人在饭还没有吃完之前死掉。每天都有人在做某件事当中死去,这种事每天都发生。
你要如何安排人生?因此,我们应该做些事,使得这一生更有意义。不管是患了爱滋病或癌症,不久人世的人,或是完全健康的人都一样。最好是每天早晨念:“我今天就会死了。”这么做,可以断除所有的问题。一旦你下定这样的决心,就不再有问题。问题出在你的妄见,错误的观念。思惟你今天就会死去,足以断除这些妄见和问题。
在你下定这样的决心,最好记住《上师供养》中的这首偈颂:
爱惜自我,是一切苦难之源;
爱惜他人,则是所有功德之本。
祈加持我,修持自他相换瑜珈的核心法门。
今天你就会死亡——那么你要如何安排人生呢?光是思惟今天就会死亡还不够;这个想法应该督促你去修行,不要浪费生命。你要怎么做?不管再活一小时或一百年,你要如何安排人生?
突然间,答案昭然若揭:上一首偈中,就包含了修行心要。这是不可或缺,最有意义的修行,不管你能否做很多课诵,广学多闻或禅坐。单是思惟这首偈的字义——爱惜自我,是一切障碍、苦难之本,爱惜他人,则是所有功德之本——你就可以转换关心的对象。从前你只关心自己,可是光是念这段文字,你关心的对象,就从自己转换成在六道中受苦的其他众生。要一直保持把其他众生和自我易位的想法。把爱惜自我,转换为爱惜他人。心中经常保持这个想法,而且本着这种态度,进行一切日常活动。从早到晚,本着这种态度,做任何事。禅思、课诵、研习、吃饭、说话。你的存心是,一切做为,都是为了所有众生。
(资料来源:中国佛教文化信息中心 )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7-24 16:29
无常是指一切事物都不是恒久不变,都会在瞬间变化的。
提起无常,总会觉得那是别人的事,离我们很远,只有当一些特殊的情况发生时,才会猛然感叹。比如,一直是健康的身体突然被查出患有重病;接到了几日前还在一起谈笑风生的亲朋好友突然逝去的噩耗;百万富翁一夜间破产,穷困潦倒;昨日的海誓山盟转眼变成今日的背叛;高高在上的高官瞬间沦为阶下囚。
当人生经历了顶峰到低谷,内心受到深刻的震撼,生起强烈情绪的时候,我们才会有感于无常无所不在,才会反思我们的人生经历。
无常离我们很近,如果我们细心观察,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体会到无常。曾经盛开的美丽的鲜花随时都在凋零枯萎;曾经显赫一时的达官贵人,随时有可能身败名裂;刚才还是很好的朋友,因为一件小事、一句话而两人交恶,这些都是无常。我们的情绪变化也会随着外境的变化而变化,看到一个感人的报道,我们内心会有感动;听到一件难过的事情,我们又有了感伤;刚刚因为些什么,两人生了气,而两人冰释前嫌的时候,生气的情绪瞬间又消失。我们的情绪就像天边的云朵,变幻莫测,很快地来了,又很快地走了,都是无常的显现。
当我们体会到无常的时候,进一步就会感受到无我,事物的“无我”是指事物没有自性,这个自性是指事物没有固定的、不变的性质。而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虚无主义,就像面前摆了一个水杯,这个水杯有固定的形状、样式,我们能够看得见,摸得到,它确确实实地存在,但是他的形状、性能都会变化,比如玻璃的材质被打碎了,金属的材质高温熔化了,我们不用它装水,它就不是水杯了。产生变化是因为各种因缘、各种原因,任何事物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灭,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缘,所以有了现在的情况,其中的某个因缘变了,现在的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也许我们平时会对某个人定性,比如某个人大度、小气、脾气暴躁等等,想到这个人,就会想到他(她)的某些特质来,我们会觉得这个特质是固定的,不会改变。认定“江山难改,本性难移”,但是再进一步思考,之所以形成各样的性格,其中有我们前世的习气,还有今生所值遇的各种因缘,如出生的地点、文化背景、家庭的环境、父母的影响,受教育的程度等等,其中某一项改变,我们也会随之改变,所以这一切都因因缘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当我们能够体会到无常和无我,认识到任何事物都由因缘所生、所变、所消失的时候,我们会减轻内心当中强烈的固执和贪着,不会再去回忆已经逝去的美好经历。一些年龄大的人,很愿意回忆以前年轻时不凡的经历,聊天的时候总是谈起自己的过去,并有自豪感,可能是因为内心当中不喜欢现在这个衰弱的身体和渐渐减退的精神。其实不必常常沉浸在曾经伤痛的过去,因为这些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过去了,我们要面对现在的生活,要积极随顺当下的这个因缘。我们无需逃避和排斥,因为逃避和排斥只会增加自己的痛苦,当我们能够面对和接受现实因缘的时候,我们就会体会到快乐。
让我们在每天的生活里都去感受和体会无常和无我,品味缘起缘灭,接受每天所遇到的因缘,在生活中领悟佛法,用佛法去完善人生。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