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圣学心法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8-12 16:06     标题: 圣学心法


1、圣学至要者,曰:天理,天理者,良心也,敛之于内为慎独修省,推之于外为敦伦处世。细目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宗圣曾子曰:圣学者,圣人之学也。圣人之学,卷之作忠、行孝、希贤、希圣、希天;放之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

3、(此段讲寡欲)宗圣曾子曰:吾夫子之道,内曰诚意,外曰尽理。尽理由诚意而发,意由何而诚?曰养心寡欲。

第一节,寡念。念者,心之意也。一日之间,心中不知生有几千万意,忽焉念及于此,忽焉念及于彼。念多心则淆,淆则不诚。去此念,在笃敬。

第二节,寡思。燕居独处,上有青天之监临,下有厚地之承载,当笃当敬,念勿妄生。此念是属何念?盖所谓七情六欲之邪念也,畏天之监临,惧地之承载,一不敢生。出其位以乱思,人之常情也,故曰去邪念,仍当寡正思,寡思之道在守理。夫理者何?乃吾人之天理也。天理具之于心,见夫亲则知孝,见夫君则知忠,见夫事则知为,见夫理则知尽,见知何地则知尽,何地之事宜未见先思,天理所不知也。燕居独处之地,是天理无见之时,故天理仍反思其已见之君父事理。一思其所见之行为得失,其思为不出其位;不出其位,是于天理守得严;严守天理,不使稍疏则思自能寡。思一寡,天理之守益严。严其守,寡其思,是曰守天理。

第三节,寡想。寡想之道,在绝思。夫绝思二字非不思也;盖所思者,己位应尽之事理,于其深处,毫不有思,绝之;要似涤尘之净,涤净此尘,然后虚灵方为不昧。尽到所见所知之事理,思到自省、自察、自讼、自责之心官,无一毫越分之想,无一丝过中之思,湛然一己,块然天地。一室之内,若大廷焉,公坦无私,尽其在我,是为思不出其位之中处。此思不出其位之中,端由寡想中求。寡想之道,在绝思,思绝自能合不出其位之中,如是是为绝思。

第四节,寡象。象者,形也,形者,影也。虽无实迹,而思想所及,恒有真能见及其象其形,恍惚丝毫不少差者。今言寡象又在寡想,是因象之发源乃由想之结构,思及于深即有是象,是象为想之终末。绝此终末,又在绝其开始。开始是想之所致,故曰寡象则在绝想。前条绝思,乃绝想之起头,此条绝想,乃绝象之起头也。

以上四节,是为寡欲。欲如是寡,心地天理无日不得养矣。虚灵不昧,一复其初,入手实功,尽在乎是。

4、(此段讲慎独克己)宗圣曾子曰:独者,人所不知己所独知之地也。其地是何?曰心。此心中藏得天理二字。因是吾得吾夫子修持之功,故由是力行,时时于人所不知、己所独知之地,惕焉自警,一念来,则自警曰不可起是念,有十目视之也。一意生,则自警曰不可生是念,有十手指之也。天理若昭,群思若扫,实能有如斯之警觉;天理既如是严密,以警觉人心发此天理。其道在何?曰克己。己是何?我也。何谓克去尽之也?我思我益、我思我利、我思我荣、我思我逸;我思人之不是、我思人之非礼、我思人之不合、我思人之昧己,甚至,我思人之贪,我思人之欺,我思人之巧、我思人之诈、我思人之拂我意、我思人之夺我利、我思人之毁我名、我思人之争我益。种种之思生之心地,此思皆己也,皆为我利也;为我利,人不容我取此利,则必与我来争来夺,我恐此利为人争、为人夺,则于独知之地必将暗生种种抵制之法,以待临事与彼抗衡。是以心之天理无力镇扫群思。失之所止,遂群思毕集,亦弗能觉得十目十手之指视矣!

故克之功修要力。何以克?吾夫子之道无他,忠恕而已矣!何谓忠?尽己之心也;何谓恕?推己及人也。此忠此恕,即天理二字也,即内之诚意,外之尽理也。我尽我之心,何必思及于人?我管我之心,何必思及于彼?我施人要推之于我,何必思人之所施于我?我施人,先验之于我,何必思人之所及于我?我管我之忠,我尽我之恕,如此而已矣。如此以守心地,则人所不知、己所独知之处,扫净群思天理毕露,虽再有微毫私念私心之起,则天理烛照,有不能自容者矣。故恒有念未动而有如鬼神伺其旁,心未起而有如人彼窥其际。十目十手,指视其间也。慎幽独者还须先知克己。

5、(此段讲圣教洗心)宗圣曾子曰:天命之谓性,性者,天理也。天命此天理,寄之我心,称为全性之一人。今奉吾夫子之命,重阐圣经,特发明圣教之主脑曰:圣教无他,洗心明性。性何以明?曰:洗心;心何以洗?曰:明性。先明性乎?先洗心乎?洗心即是明性,明性即是洗心。洗一分心,即是明一分性;明一分性,即是洗一分心,其道在何?道在遵教,遵教则圣学洗心之功,不至弃绝,是为圣教中人矣。

圣教洗心,要领是何?

第一要清心第二要寡思

第三要慎独第四要尽理

四要皆为尽天理之方针。尽天理,在清心(清者,静心寡欲);心能清,思自寡;思能寡,独自慎;独能慎,天理昭然,毫无父母之质偏,毫无习染之迁性,不受世风之蒙蔽,不困境遇之绕缠,日日所守,教旨是宗,如是则心洗得净尽,性明得湛然,于是再扩大性天,去作圣作贤、作孝作忠、作节作义、作礼作信、作正士、作君子、作良佐、作善绅、作义人、作义仆、作贤妇、作孝女之真事业。自能尽合中庸,成得名垂千古而不朽,荣享万世之俎豆。妇孺知敬、日月同光之事迹,不至将天命之性,日失日远、日污日深,生为全性之人,死为无性之鬼矣。故圣教论语无他,只教人洗心明性。

6、(此段讲心性之偏)宗圣曾子曰:吾夫子所绝有四,首二条曰:意、曰:必。意者,私意也;必者,期必也。私意一起,天机淆乱,于是将私意种种想像于心,欲必至于是,方为快意。

    所谓事当何如尽,理当何如行,吾夫子于燕居之下,皆不知计及之也。道具于心,临时只知尽义,公存于腑,遇事不知有私。如是持己,事来则理,又奚必于燕居独暇之际,百端思虑,审慎于其间乎?故凡心定时,不能定如水清鱼定、月朗风停,意念常起其间者,无论事正事邪,皆为私意,此吾夫子绝之要尽也。

宗圣曾子曰:吾夫子所绝之四,末二条曰:固,曰:我。固者,固滞也,我者,私己也。何谓固滞?自恃己见也;何谓私己?事欲从我也。毋意、毋必,是吾夫子燕居之功;毋故、毋我,是夫子理事之功。

此间学问不可于遇事时求之,当于未事时养之。何以养其学问?

第一条 养心寡欲 第二条 毋意毋必

第三条 舍己从人 第四条 虚心验己

四条功夫总要全在虚心考验处入手。考验何为己之固滞?何为己之私见?处处皆从虚心探讨,无一时稍放其心、自恃其才、以申己见,如是则人之偏处我不及知,人之自恃我不暇管,谨谨慎慎,考验一己,无时或松,将己之固滞、己之私见敛得干干净净,如玉之纯、如水之清。

7、(此段讲明孔圣一贯之道)宗圣曾子曰:圣贤为群伦之表率,其出类拔萃之处,毫无他长,只此心地不稍欺伪耳。吾夫子之道,忠恕为一贯之本。忠者尽己之心,恕者推己及人之心。此二心地,一不欺、二不伪也。欺则不忠,伪则不恕。无忠无恕,何能修吾夫子之道?故「不欺」为吾夫子之道,毕世最切要功夫。

8、吾夫子之道无他,忠恕而已矣。此忠恕之理,即不欺鬼神之所视、所听、所体。明此心地,正大公平。为何若斯?实为保天地之原灵,以合天地之原理耳。故一言一行,忠恕为主,不欺此心,以质鬼质神,质天质地;鬼神虽曰虚渺,若天若地,不明证欤?

9、(此段讲儒家伦常之道)宗圣曾子曰:吾夫子道述尧舜、教正人伦。人伦者,五伦也。五伦是何?曰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开自羲皇、明诸尧帝;暨乎春秋,王纲废坠,伦理丧绝,臣弑君者有之,子弑父者有之,夫妇礼弃,朋友义乖,是为春秋之大变。吾夫子担教统于是时,首以明人伦为要端,所谓道心人心之分歧。尚后焉者也。春秋笔削,首严名分,以正伦常为正人心、明道心之宗旨。伦常果尽,人心即没,道心即明矣。盖伦常之尽,即天理之不昧也。

忠恕为吾夫子立教之真旨,尽己之心是谓之忠,己心之尽,孰有真于君父之地乎?推己及人为恕,推己及人,孰有真于夫妇兄弟朋友之地乎?统论吾夫子之教旨,则曰忠恕。剖论吾夫子之教旨,则曰伦常。其实伦常即行忠、行恕之地也。何以行忠?

一曰 不欺心 二曰 不欺己

三曰 不欺世 四曰 不欺天

此四条乃行忠之主脑。

夫忠行于君、孝行于父、立此尽心持己之心,行此百年待鉴之事,此种饮泣苦诚谁实知之?只有覆我之天、载我之地、一己之心耳。此心可上告诸天、下质诸地、中对诸己。行此饮泣苦诚,心尽尽时,虽君父不知,世人不知,而亦皆不欲其知;盖具此饮泣苦诚,惟只欲覆我之天知,载我之地知,一己之心知而已。如是不欺诸天,忠孝方全;四条不欺,行忠行孝,忠孝言尽,伦常敦全。

再言行恕、伦理无憾行恕之道。

一曰 不欺心 二曰 不欺己

三曰 不欺世 四曰 不欺天

四条附阐,又为行恕之主脑。

总之,吾夫子之道,一忠恕而已矣。忠恕之理,一不欺也。统论吾夫子之道,则曰:忠恕;剖论吾夫子之道,则曰:伦常,伦常尽,即忠恕尽。忠恕尽,即天理尽,即道心尽。内曰:行忠行恕,外曰:尽伦尽常,实即羲皇立教之主脑。尧舜明教之真旨,吾夫子祖述之道宗,世界纲常之范围也。置心地于不欺。庶可以敦伦常。

10、宗圣曾子曰:吾夫子之道,忠恕而矣。圣贤行之如履平途,庸人视之则甚非易。原有浅近之路,曰笃诚忠信,可为入道之津梁。笃诚二字,忠之谓也;忠信二字,恕之谓也。何谓笃诚?曰:朴实不假;何谓忠信?曰:忠真不欺。此四字为庸人立浅近指归,实即圣贤之注脚也。

忠真不欺,是待物之行为;朴实不假,是居心之浑厚。举天下万世论之,其奸恶狡猾之流,昧理丧良,恶虽万种,起始开源,无非出于不笃诚、不忠信六字而已。故吾夫子论语一书,统括全纲,由正心诚意起首,以至齐家、治国、平天下,万绪千条,摘其要旨,不过内曰:居心笃诚、外曰:行事忠信,细目细纲,端皆由此四字发出。今重阐论语全书,由内之存诚、外之尽理起首,以至齐家治国之妙要、希圣希贤之要纲,联成一线,明示桥梁,以显阶梯之等级,仍是一贯之学、忠恕之道。立教旨,深恐庸愚难于操守,故明揭其微,曰忠恕非甚难之举,只是内要笃诚,外要忠信而已矣。

11、至言处世故于斯时(现世),直难以笃诚忠信,立为防,定为道,只得于吾夫子忠恕之道外稍增学业曰:处斯世故,有四要防:

第一 要防伪学伪理及新词巧说。

第二 要防奢侈迷风及弃伦弃理。

第三 要防欺伪世态及奸巧诡诈。

第四 要防天理良心及伦常皆昧。

以上四防,于吾夫子忠恕道外,别立新规,以防斯时世故之奇变。变过时非,世故稍正,仍当知吾夫子之道,忠以存于内、恕以见于外,为处世故之要旨。

12、故吾夫子之道,忠恕以立其本,本立则道生;道也者,即推我心之天理,以博爱济物为怀;体天地好生之机,以达自己事天之学业,谓之曰:善,谓之曰:德。从事吾夫子之道,于忠恕之本立后,当知体天地好生之心以事天,壹为圣贤之事业。

13、宗圣曾子曰:吾夫子之道,忠恕以立其本、博济以事其天。本立道生,事天性全,终至奚似,曰仁而已矣。仁者天地为心,胞与为怀,万物一体,私心克尽也。欲求此仁,先以忠恕敦伦处世为本,次以博爱济物为道。本立道生,仁德已具,全此仁德,只是责己二字。

盖求仁前时,无时不可不责己;得仁后时,亦无时不可不责己。统以责己为求仁要端。何谓责己?责自己也,有一时心地未忠未恕、未博爱、未济物,则当严责自己之一失,即已尽忠行恕、博爱济物,事过时非,又当严责自己,何者?是为尽忠未尽到处、行恕未行极处、博爱尚有缺处、济物尚有憾处。时时责己,日日责己、刻刻责己、念念责己、终身责己、终世责己,责己如是之勤、如是之严、如是之切、如是之深,方可行至忠恕无憾、博爱无憾、济物无憾、事天无憾、质鬼无憾、质神无憾、对天无憾、对地无憾、对人无憾,对世无憾、对己无憾、对心无憾、对千古圣贤无憾、对万世人心无憾,称之曰圣无憾、称之曰贤无憾、称之曰义无憾、称之曰仁无憾。及至无憾,庶可曰求仁而得仁。

14、宗圣曾子曰:吾夫子之道,忠恕以立其本。博爱济物以行其道。本立道生、终身责己以求得仁字。夫仁者何?天理之公也、万物之心也、灵明之性也、生初之理也。公心性理具之一心,推之万物,皆本此天良,以建其极。天良,乃天赋之原理,建此至极。初无难处,只是气质之偏,拘而失明,故而建此至极之诣,只有曰圣曰贤,独登其级,庸愚中资虽求日月至焉,亦弗能矣。既有此气秉之拘,复加以私欲之蔽,所谓天理之公、万物之心、灵明之性、生初之理,如镜为尘蒙,益难复其光明正大之体矣。是此气秉之拘则为修圣修贤之一大阻碍也明矣。

今欲去此阻碍,其法无他,亦为养我浩然之气而已。何谓浩然?浩然者,坦然也,坦坦荡荡、无涯无边。

吾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为本,万事皆末,欲养此浩然,以化气秉之拘,仍宜先求忠恕之大本,本立则博爱济物之道生;道生本立,万事可期于成。立此忠恕之大本,首要养心、慎独修省。

15、(此段讲明儒教为根本之教)佛道二教之真旨,皆不出吾夫子之忠恕二字。行尽吾夫子之忠恕,即为行尽佛道二教之要旨。所异者,吾夫子之教只言理字,理尽不知有功,理亏则知有过。如是存心,是为吾夫子之教旨。

于今之时,是何时欤?三教并湮,毫无明隙,若吾夫子之修省慎独,全性求仁之教旨,固为救世之大本,然于今时三教并湮之时世,全得仁字,仍当体吾夫子当初周游列国之苦心,以修功于万世。何以学吾夫子之修功?先以忠恕立其本,次以忠恕接于世,后以忠恕全其性,末以忠恕求其仁。

                     恭敬摘录自《孔教真理》,宗圣曾子阐述。

注:儒家伦常之道,为人道之根本。

五伦:

君臣有义:居上位者待众以礼,下位者待上以忠,君仁臣忠,自然君臣有义也。

父子有亲:父教化子弟要仁慈,子侍奉父母要孝顺,父慈子孝,自然父子有亲也。

夫妇有别:夫待妻尽其责任,妻事夫君尽温和,夫爱护贤妻,妻敬爱夫君,相敬如宾,各尽人伦之道,家有大小事情夫妻商议而行,自然乾坤合德,白头偕老。

长幼有序:敬老尊贤,年长者,须尽其责务,以教爱幼辈,年幼者,安其身份,以恭敬长辈,若能长幼各守其份,而不乱lun,则一团和气,自然长幼有序也。

朋友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若有过错,劝而改之,若有善事助而成之,不论贫富,一视同仁,以道德来往,自然朋友有信也。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又称为十义,意指为人所必须履行的十项义务。

五伦之道是人伦之根本,也是做人之基础,人遵五伦,天降吉祥也。

五常:

仁:仁者人也,亲亲(敬爱双亲)为大,存心良善,即是人要讲天理良心,慈悲为怀,坏事不可干。

义:宜也,指人舍弃私欲,作事正当而合宜,谓之义也。知恩报恩,做人问心无愧,上无愧于天,下不怍于人,合理则行,非理则退,合道则进,非道则隐。

礼:不染邪气,有恭敬心之意。恭顺长辈,远离一切**背德之行为。

智:知也,正知正见,不蒙蔽其心。有过必改,有善必行,见义勇为。

信:诚实待人,做事讲信用。人若欺心,便是欺天,无信也。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