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明如居士:弃结忍恶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12-3 13:13     标题: 明如居士:弃结忍恶

“弃结忍恶”是佛陀在《法句经·言语品》中的教诫。因为无量的众生不懂得因果的奥秘,依靠恶劣的言语让自他都陷入了痛苦之中,所以在这一品,佛陀慈悲地宣说了言语所要遵循的规范。

所谓“弃结”就是抛弃过去曾经发生过的让你感到纠结、不愉快的事情。如何抛弃呢?就是心里不再去想它、言语上也绝口不再提它。过去的事情,不管是愉悦还是不愉悦的,都已经彻底消失,与过去的梦境没有什么差别,也与面前一无所有的虚空无有两样,如果继续将过去不愉快的事情在心里不断地盘算、计较、思虑,就会在心中形成一个无形的“结”,这个“结”实际上就是心中无形的“怨”,这个无形的“怨”就会感召将来自己和他人所要面临的痛苦。

思想是一种频率极高的振动,也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当它正在产生的时候,似乎只是心里想想而已,并不比虚无缥缈的梦境来得更真实,而且转瞬即逝,但是它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就是能将其包裹的精神画面加载到存在于如来藏的“大种”上面去,使得精神画面在未来成为眼前的现实。“地水火风空”五大种与思想的关系,就像橡皮泥与捏橡皮泥的手一样——手如何捏,橡皮泥就如何呈现。

当内心的思想美好,其包含的精神画面当然就是美好的,因此五大种将来呈现出来的外境也会是美好的;如果内心的思想包含的精神画面令人痛苦,那将来五大种呈现出来的现实也必将是令人痛苦的。过去的令人痛苦而纠结的事情在心中或者语言中再现时,肯定不是什么美好的精神画面。因此,为了过去的痛苦之事不在将来呈现,理智的人就不应该再去想、再去说。

大家都知道,过去的大便当然是臭的,如果埋在土里不去理会,也就闻不到臭味了。可是,如果有人将埋在土里的大便翻出来,一边用鼻子闻一边抱怨并指责这些大便很臭,这样的行为当然不太理智。过去的痛苦之事,就像埋在土里的大便一样,不去翻出来闻,是最理智的决策了。其实,与其花时间去闻大便并抱怨其臭,还不如将这个时间用来闻鲜花的香味并赞叹其美呢!

这就是佛陀教诫我们要“弃结”的道理。不想、不说过去的痛苦事,就等于将过去的痛苦事封存了起来,不继续给它能量,这就最大限度地让自己与这件事隔离了。于是这件痛苦的事,就很难再延续下去,只能以种子的状态封存在极其细微的心中(也即阿赖耶识中)。

什么是“忍恶”呢?就是如果你遇到他人的恶言、恶行以及恶事,不要去接茬,或者说不让心与外境上的这些恶言、恶行、恶事共振——也即不要去与他人争吵,说恶言,生恶心;要仍然保持内心的祥和。

因为外境上的恶言、恶行以及恶事,就好比是粪便,如果我们与之“共振”,“粪便”就会进到自己的心里,而且会自动加载到“五大种”上面去,成为未来的某件不愉快的事。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如果我们选择鲜花放在里面,这个玻璃瓶就会变得很美丽;如果选择粪便放在里面,就会变得非常肮脏难闻。同样,我们的心就好比一个无形的玻璃瓶,选择美好的事情放进自己心里,心就会越来越美好,自己生活的外境也会越来越美好;选择痛苦的事情放进自己心里,心就会越来越烦恼痛苦。

佛经里面说:“心净则国土净。”如果我们总是选择美好清净的精神画面放进自己的心中,这个精神画面就会加载到如来藏的五大种上面去,使得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清净美好。这就是佛教为什么要提倡用禅定来观想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的原理。心中始终装着美好的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那么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将来就会显现在我们面前,如《楞严经》中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如果一个人不“弃结忍恶”会有什么坏处呢?看了下面这个公案就知道了。

佛陀在世时,弗加沙王与瓶沙王两人是十分亲近的好友。一日,弗加沙王命人制作了七宝花送给瓶沙王,瓶沙王将其供养佛陀,并请示佛陀该回赠何物,才能让自己的好友心开意解,而来见佛闻法。佛陀叫他回赠《十二因缘经》给弗加沙王。弗加沙王获赠此经后,经常反复读诵、探求经义,最后舍弃了王位,出家修道。然而,佛陀以神通力得知弗加沙王虽出家修道,但寿命将尽,于是幻化成一沙门,来到他托钵休息之处,为他开演四圣谛法,弗加沙王当下证得了阿那含果位。次日,弗加沙王在入城托钵途中,真的被一头新产子的母牛给抵杀而结束了生命。

这头母牛的主人见它闯了大祸,内心十分惶恐怖畏,就将它卖给别人。没想到买主正想牵母牛去喝水,它就从新主人的身后将他给抵死了。新主人的儿子一气之下,就杀了这头母牛,并且将母牛肉拿到市集上去贩售。一位农夫买下了牛头,并将它穿在扁担上挑回去。

农夫走着走着,走累了,就决定在离他农舍还有一里多的路上,暂时休息一下。他取下牛头,挂在树枝上,人就坐在树底下歇息。不料才过一会儿,穿牛头的绳索竟然断了,牛头就笔直地掉下来,砸在农夫身上,牛角正巧刺穿了他的身体,他也因此一命呜呼!

就这么样,这头母牛在一日里,竟然杀害了三条人命。瓶沙王得知此事,觉得十分怪异,就与群臣一同来到佛陀所在的精舍请问此事因缘。

佛陀就告诉瓶沙王等人说:“有因有缘才会在今世相遇,任何善恶果报都是过去的因缘所致。凡夫只能看到眼前所发生的事,而对导致这些事的因缘却一无所知。

“过去世,有作买卖的三个商人,结伴到他国谋生,并且在那里向一位独居的老婆婆租了房舍暂住。本来他们理当付房租给这位老婆婆的,但这三人见她孤独无依,年老可欺,便起了恶心,想要赖帐。于是他们就趁老婆婆不在的时候,不声不响地搬走了,什么也没付给老婆婆。老婆婆回来不见了他们三人,问了邻人,才知这三人已然离去。老婆婆顿时起了大嗔心,就去追赶他们,一直追到几乎是筋疲力竭时,才赶上他们。见了面,老人家不免先是一番责怪,然后就要向三人索讨房租。不料,三人居然口径一致地对老婆婆说:‘我们之前早就给过你房租了,为什么你今日还来跟我们要?’可怜这老婆婆势单力孤,眼前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她非常懊恼地发下恶愿说:‘我年纪这么大了,又如此穷苦困厄,你们三个年轻人怎么忍心这样欺负我!今生我是奈何不了你们,但来世所生之处,若再相逢,定当杀掉你们,以泄我心头之忿!即使你们得道,我也不会善罢干休,直到取你们的性命为止!’”

佛陀接着说:“昔日的老婆婆,就是今生我们看到的这头母牛,而三位做买卖赖老婆婆房租的商人,正是被母牛所触杀的弗加沙王等三人。”

最后,佛陀教诫在座的大众说:“恶言骂詈,憍陵蔑人,兴起是行,疾怨滋生。逊言顺辞,尊敬于人,弃结忍恶,疾怨自灭。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佛陀说的这三句话,后来被收录在《法句经·言语品》中。

“弃结忍恶”是保证我们远离痛苦的护身符,要好好珍重,依教奉行。

摘自《永不抱怨》(明如居士 著)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12-3 13:14

思想以及“包裹”着思想的语言与行为是一种极强的能量,能够吸引思想所对应的精神画面来到你的现实中。所以,一件事情,如果你不愿意它发生,就不要去想、去说,而要将你思想与语言的能量投注到你真正喜欢的事情上去。然而,很多人有一种非常恶劣的秉性,就是在愤怒、得意或无聊的时候,专门挑一些自己最不情愿发生的事情去想、去说、去做,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最终将自己最不情愿发生的事情真的吸引来了。

下面是最近新闻媒体报道的一件真人真事:某男与女友闹别扭吵架,于是躺在马路上,扬言不想活了,等待车子压自己。女友好说歹说地劝他不要这样,可是该男不予理睬,继续躺在马路上等待女友哀求他起来。终于,悲剧发生了!就在他女友转身换一下姿势的瞬间,一辆大卡车从该男子身上呼啸着碾压而过,结束了这位年轻人的生命。

我们知道,即便是一只蚂蚁,都想很好地活着,更何况人呢?我想,该男子也不例外,他的潜意识中根本不想真的有车子从他自己身上压过去,他只不过是想用躺在马路上等待车子压自己的方式,让他的女友向他屈服。但是,他没有想到,思想是有能量的,一个不是发自内心的想法被不断重复或持续之后,就会得到强化,变得有力量,似乎真的发自内心了。而发自内心的想法,就有吸引想法成为现实的能量。该男子躺在马路上想着车子从自己身上压过去的“精神画面”,在他女友的不断哀求与他自己不听哀求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最终这个“精神画面”就成为了现实。如果他的女友最初对他的胡闹不予理睬,让他一个人躺在那里,不去强化他脑中可怕的“精神画面”,他或许就会起身走开,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了。

下面是《1000种死法》中基于真人真事而叙述的一件事:国外某公司的经理是个好色之徒,他经常以勾引女助手为乐。为了勾引女助手,吸引她们的眼球,让她们觉得自己风趣幽默,他惯用的方法就是出其不意地突然跑向办公室的落地式钢化玻璃窗,与肉眼无法识别的钢化玻璃窗相撞,然后被弹回来。由于他的办公室在摩天大楼上,透过眼睛不能识别的落地式钢化玻璃窗看出去,能看到外面很远处的风景,所以他的这种表演会给人一种感觉——他将从摩天大楼的窗子里面跳下去。起初,他的表演确实使得不少女助手吓得瞠目结舌,但看到他被眼睛看不到的钢化玻璃挡了回来时,女助手们突然紧张的心又突然放松了。但是,终于有一次,他又这样表演的时候,钢化玻璃窗奇怪地碎了,再也没有像以往那样将他弹回来,他真的从摩天大楼的窗户里面跳了出去,当场被摔死。

这个男子也不知道,虽然他内心不想真的从摩天大楼的窗户上跳下去,但一次又一次认真而投入的表演,使得他的心忘了“这只是表演”,于是“从摩天大楼的窗户中跳出去”的精神画面就越来越有力量。终于当这个力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钢化玻璃就碎了,这个精神画面就成为真实了。其实,懂得佛法世界观的人都知道,钢化玻璃只是一种幻像,这种幻像是观察者内心的一种坚固妄想,或者说是一种坚固的精神画面。当其它精神画面坚固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摧毁它。

所以,我们应该时时告诫自己:内心不想发生的事情,千万别去想,别去说。一想一说,种子就被埋在了心里,这种在内心播下的种子在没有遭到其它力量摧毁时,将来就会萌发为现实。大智者索达吉上师曾经说过:像“我要吃了你”这样的玩笑话也不能说,因为这样的话一说出口,“吃人”的种子就已经被埋在了心中。现在虽然不会出现吃人之事,但将来某个时候——今世或者来世,这个种子得到同类的力量强化时,自己就会莫名其妙地去吃人。所以,不好的思想、不好的话语、不好的行为,即便是半个,也是太多了,因为这是痛苦之事的源头。源头彻底断了,痛苦的结果也就不会有了。

约翰·亚萨拉夫曾经是个街头混混,现在却已经是“思想吸引现实”的吸引力法则的传播者,国际级的畅销书作家、讲师、企业顾问。1995年,自从他明白了“在心中经常串习视觉化的精神画面,这个精神画面就能成为现实”的道理之后,就开始做“愿景板”——凡是他想达成或吸引的东西,像车子、手表等,他就会把相应的照片贴在上面。每天,他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愿景板上的照片,开始视觉化他的愿景,并且真正进入到已经获得它的感觉状态中。

有一次,他从一个地方搬家到了一个新买的房子里面,打开一个尘封了五年的箱子——里面放着他五年前的愿景板,其中一块愿景板上有他五年前所视觉化的“愿景房子”的图片。让他感到震惊的是,现在他搬进去的新房子,居然和五年前他视觉化的愿景板上的“愿景房子”一模一样。看着愿景板上的愿景房子,想到它与现在搬进来住的房子一模一样,他感动地留下了眼泪。他的儿子在一边看到后,奇怪地问他为什么要流泪,他激动地说:“我终于了解吸引力法则是如何运作的了,我终于了解视觉化的力量了,我终于了解我一生所致力研究的吸引力法则是如何精准了,它不仅可以用于创建公司、做各种事,还可以用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什么一个人心中视觉化的精神画面会成为现实呢?《华严经》中的觉林菩萨偈说:“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这段话的意思是:工画师将颜料分布在纸上,我们就能看到颜料所描绘的各种画像。显然,单纯的颜料本身不是画像,画像也不是单纯的颜料,画像是“颜料”与“画师的心像”的混合产物,离开了颜料不能有画像,离开了画师的心像也不能有画像。同样的道理,在心性的虚空中分布的肉眼看不到的极其细微的“地水火风四大种”,经过思想的描绘,就会呈现种种物质现象。此时,物质现象已经不是单纯的四大种了,而是“四大种”与“思想”混合的产物——也就是说,一切物质现象既不能离开四大种,也不能离开思想的描绘。

觉林菩萨偈接着又说:“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意思是说,画像形成之后,在无形无相的心中似乎找不到画像,而画像中也找不到无形无相的心,但是离开了无形无相的心,画像也不可能存在。我们的心就是这样,无时无刻不在描绘着种种现象,但在现象中又似乎找不到心,在心中似乎找不到现象。

该偈子又说:“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 意思是,就像有些迷惑的工画师,画成画像之后却不知道画像实际上都是自心的心像一样,世人也不知道,诸法的本性实际上也是自心的描绘。心就像一个工画师,能用四大种描绘世间的一切现象,五蕴都是心的描绘,没有一种现象不是心的创造。

理解了一切现象的成因是心中视觉化的精神画面的原理之后,我们就应当小心翼翼地选择心中的心像。如果一件事,是你所不愿发生的,就千方百计地不要在心里想它,甚至在嘴里描绘它。因为心里想,嘴上说,甚至行为上做,实际上都是心在描绘。尤其是我们所抱怨的事情,实际上都是我们不愿它发生的。抱怨,就是怀着不愉快的心,又一次地描绘我们所不愿发生的事情;不断抱怨,就是不断描绘。当抱怨所积聚的能量达到一定水平时,抱怨之事就会成为现实。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