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念这么久,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出来给我看一下?”这叫打妄想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5-3-3 16:39     标题: “念这么久,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出来给我看一下?”这叫打妄想

【定—於诸禅定境界,不生爱见妄想。】

  定觉支,『於诸禅定境界,不生爱见妄想』,这个『定』是从这上面来说的。你得禅定,定中有境界,你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里面有境界。像我们念佛,自己念到一心不乱,或者念到功夫成片的时候,都会有境界,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观音菩萨,或者见到七宝行树,见到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像前面所讲的,见到莲花,看到莲花上有自己的名字,这些都是好现象,都是瑞相,这是与我们自己修学完全相应。如果你见到释迦牟尼佛来了,见到药师佛,见到他方世界,这就是魔境,为什么?与我们这个法门不相应,这个自己要能够拣别。所以这个境界现前,不打妄想,见到也好,见不到也好,总而言之,绝对不影响自己,这就是好境界。如果见到生欢喜,见不到老是常常想著,这个麻烦事情就来了,常常想境界就会著魔,所以学佛的人什么境界都不想,叫老实念佛。你要常常想著「我念这么久,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出来给我看一下?」这叫打妄想,你的心就不清净。所以此地说的定,要把这些妄念舍掉,纵然境界现前也『不生爱见』,也不要起欢喜心,为什么?欢喜心是烦恼,真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像水一样不起波浪,平的。欢喜是波浪,瞋恚也是波浪,所谓五欲七情,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统统都叫烦恼,所以生欢喜心也是烦恼,你心动了。一心不乱就是叫不动心,所以这个地方的定是这个意思。

我们修的时候很多业障,为什么?没有福。为什么没福?多管闲事,不肯放下万缘,这个人没福。有福报的人心清净,心清净就是有福报;心不清净,没福。不是说你有钱有势那是福,那是空的!有钱有势,你死了带不走,世间名闻利养也不过是借给你看几天而已,你就那么迷惑颠倒了,那不是真的。真正的福报是清净心,是无比的智慧,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你有智慧这才放光。这个地方讲的佛光才放光,没有智慧,你怎么会放光?没有这个道理的。身光还是智光生的,没有智,身也不会放光。

  同修们一定要记住,消业障,念佛是第一妙法,你业障再大、再深、再重,一句阿弥陀佛都消灭了。关键是要觉,古人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譬如我一念瞋恚心动了,立刻就觉察,我错了,这叫忏悔;一念嫉妒心生起来,我错了,我是个念佛人,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我怎么可以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一生,他立刻就觉悟,这就叫开悟,这个人就是觉而不迷。他一觉,他这个念头就没有了、就消除了,业障就消掉了;这个念头念念增长,那是不觉、那是迷。

  你要想真正觉悟,真正不迷,世出世间一切法要看淡,要放下。人之所以迷惑颠倒,不能觉悟,就是把这个世间法看得太重,不肯放下,所以他念念迷情增长,他不会觉悟。你把什么事情都看淡,你就容易觉悟。这一觉悟,立刻提起这一句佛号,也就是说,我第一个念头是妄念,第二个念头是阿弥陀佛,那转得快,这就是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不怕,我第二念就觉了,就转成阿弥陀佛,让阿弥陀佛这一念念念增长,让其他一切妄念是一念、二念就没有了,顶多起个一念、二念,二、三念决定转过来了。这样的人有福,这样的人这一生决定成佛,这样的人有大福德,这是大智慧,没有比这个智慧更高的。

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第六集)  1986  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档名:01-006-0006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5-3-3 16:40 编辑 ]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5-3-3 18:29

『修行』。这两个字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里面包括思想,所谓是身、语、意三业的行为。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从前面这几次我们在一块研究的,要是以本经教义为标准,可以说我们身语意三业的行为就有很多很多的错误,要依照佛在经上讲的理论,一桩一桩的修正过来。完全没有缺点,这个人就是佛;还有一些缺点,缺点不太多,这叫菩萨;如果缺点很多很多,那这叫凡夫。佛、菩萨、凡夫可以这样子来区别。佛是我们世间法常讲「完人」,一丝毫缺点都没有,这是完人。

  这「修行」两个字我们把它认识清楚,因此这个修行绝对不是在形式上。真正的修行是在起心动念。我们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接触外面六种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六根接触外境,我们心动了,这心动就错了,为什么?前面我们念过「觉心不动」,动了是什么?动了是迷,迷才会动!觉心不动。这些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纲领。只要我们自己动了心,自己就要知道我又迷了,我又错了。怎么办?赶快把它修正过来,用什么方法修正?本经教给我们的方法很好,「阿弥陀佛」。就是第一个念头动了,动了心,第二个念头换成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就把你动的那个心伏住,又恢复到平静。

无量寿经玄义  (第八集)  1989/1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02-014-0008



  在修行原则、纲领上虽然有很多名相不同,可是它的境界没有两样,说禅定、说三摩地、说清净心、说平等心,意思都是相同的。『平等持心』,永远保持你的清净平等。『而至於境』,境是境界,这个字用得好。不是平常在佛堂里保持,要你在境界上保持,见到善人善事,不会生欢喜心,欢喜心也是烦恼,你心动了;见到恶人恶事,不会生瞋恚心。要在境界里面,把贪瞋痴慢疑统统断掉,这叫做会用功,这个人叫会念佛。所以,在境界里才管用。一般学佛的人,平常自己以为功夫不错,一天读经也读多少部,念佛念多少万声佛号,可是境界一现前,全不管用。这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功夫不得力,要紧的是功夫得力,不在乎多少。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讲得很明白,往生品位的高下决定在持名功夫的深浅,没有说多少。持名功夫深的人,境界现前他根本就不动心,他心真的是清净平等。功夫浅的人,境界现前他动心,虽然一动心,第一念动,他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就把第一念压住,这是功夫浅的人,都会用功,功夫都得力。

  如果境界现前,喜怒哀乐、七情五欲就现前的话,那他的功夫可以说完全没有。经念得再多,经讲得再好,佛念再多,都没用处。从前李老师讲,他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四十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40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