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还有名利心,这个东西很危险,它会不断膨胀,到最后你就被它控制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5-3-4 17:52
标题:
还有名利心,这个东西很危险,它会不断膨胀,到最后你就被它控制
小财不贪,那大财来怎么办?更不能贪。有些人见到小财不动心,但是摆在面前几个亿动心了,这个很多,小的职位不动心,高的地位动心了。中国古人讲的高名厚利,高名是地位,厚利是财富,就很容易动心,一动心完了,全功尽弃,又到六道轮回去讨生活去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七集) **/2/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97
我们学《无量寿经》,依照《无量寿经》,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谁的弟子?阿弥陀的弟子,不是假的。你能把这个经里面的道理参透了,破参就是参透,得到的是什么?解悟。解悟很好,解了之后就真干,真干就有证悟出现。不真干不行。这个真干决定是有智慧,有大福德、大智慧,他才能坚持,才能做到,如果没有真正看破、放下做不到。还有名利心,这个东西很危险,到将来什么?名利心不断在膨胀,膨胀到最后你就不能控制了,你就被它控制,中国古人所谓的是高名厚利,你就动摇了。今天是小的钱你不贪,你无所谓,如果今天有个人供养你一千亿,供养你一万亿,你动不动心?你动心,完了,你就毁掉了;今天有人去请你做部长,请你去做省长,动不动心?你动心,完了。现在人真的不要多,几千万就动心了,这怎么行!如何真的能把名闻利养从内心里面拔掉,这个人叫英雄豪杰。英雄什么意思?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
这些人我们遇到过,我们能了解,他为什么受不了名利的诱惑?他的修学不错,但是根不深。为什么根不深?他根本那个根是后天培养的,不是父母从胎教里头教出来的。后天自己读的这些古书,知道一点传统文化,讲得也不错,教得也不错,真的,他没有根,所以挡不住外面名利的诱惑,我们理解。今天找一个从小接受伦理教育的人,一个都找不到,你走遍全世界找不到一个。由此就可知,我们就能想到,一个人的变数就非常大,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必须名利摆在面前真不动心,这个时候才知道,没有现前的时候都不知道。这在个人来讲,我们的善根福德不够,对大众来讲,这社会大众没有福报。能出一个圣贤,社会的福报,国家民族的福报。众生没有福,就不会有这种人出现,不会有佛菩萨出现。
所以,我们很想来帮助下一代。文化的复兴、正法的久住总得三代以后,我们这个两代的人非常辛苦,要营造培养的环境。这个也有福报,我们在前面讲的,缘分。我们真正有心去做,这是第一个缘分有了;第二个缘分是客观环境许不许可你,这第二个缘分;第三个缘分是有没有财力来支持你,有没有真正发心来学习的。那个学习的目标要是名闻利养,那就不会有成就。佛门里面,出家的,真的是有为名闻利养出家的,很多。大学毕业,他出家了,你要问他为什么出家?真聪明,这个行业好,名闻利养马上就得到。一出家、一受戒,马上就做住持,再要是能言善道,供养源源不断而来,寺庙就盖好了,富丽堂皇,清净庄严。周边伺候的人很多,像皇帝一样,他的同学们到他那里去都羡慕。我见过,我不是没见过。看准了这个行业,现在是享受,可是因果逃不掉。他不知道,他只看眼前,没有想到后果,甚至於因果他根本就不相信。确实有这些人,我这一生当中都经历过。要不是这经教,老师指的这条路子,对经教锲而不舍,没有一天离开,这些名闻利养在这里诱惑你,才能不动心。真难,真不容易!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一七集) 2011/5/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17
经文第一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为什么不批评别人,不说别人过失?是我们心里头没有别人的过失。我这个心不是垃圾桶,里面没有别人的垃圾,别人所有过失我不会把它放在我心上,所以我心上没有别人过失。他做再错错误的事情,我都要原谅他,为什么?佛教我这么做的。这经上佛说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不能怪他。甚至於他学过圣贤教育,听经学教多年,依旧迷在名利里头,做了很多不善的事情,要不要原谅他?要原谅他。为什么?他所学的经教、圣贤教育是半路才学的,他没有根。所以古人说,他遇到高名厚利,就是高的地位、很厚的利益,他就变心了,我们中国古人讲变节了。他受不了,就是禁不起这些诱惑,他道心不坚固,这是因为没有根,都是半路学的。
今天我们晓得,真正有根的人没有几个,真是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所以他做什么样的错事都要原谅他。虽然受的圣贤教育,无根的圣贤教育,他不是从小教的。如果是父母从怀孕就教他,他一出生就教他,他就不会变节,根深蒂固,永远不变。二十几岁到三十岁以后才学的,这无根。现在社会诱惑的力量太大了,比古时候强一百倍都不止,一个普通人怎么能受得了!所以见财起意,小财他可以不动心,大财,几个亿他就动心了。他从来没有拥有过,现在一下有几个亿,他怎么会不动心?这是我们能够理解的,所以我们不把它放在心上。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学,扎根比什么都重要。
中国传统教育什么时候能复兴?我的估计是两百年,绝对不是我们今天搞搞就能看到的,没有这个道理。为什么?我们全都是半路学的,都没有扎根的,你有这种期望的话,你将来会大失所望。所以要有真智慧,我们现在就做扎根教育。现在扎根,实际上讲是扎不了根,我们传到下一代,下一代再教底下一代,希望那个年龄,愈来愈低,愈来愈低。到三代、四代之后,就到了什么?小孩出生的时候父母就会教,那时候才能够成长有希望出来,我们现在做不到。所以今天无论什么人,纵然是书念得很好,像伦敦、剑桥大学汉学系博士学位拿到的,他要做出不善的事情,都应当原谅。为什么?现在人所学的,习性,不是本性,不知道有本性;习性是会动摇的,本性是如如不动的。中国的儒释道都讲本性,不是从根本上扎根就没有办法。
今天我们的家庭没有了,扎根教育就没有了。扎根教育,从前大家庭制度,大家庭一定要从小扎根,不从小扎根,这个小孩以后是败家子,你们会家破人亡。所以从小一定要把他教好,他怕的是家破人亡。这个教育是负责任的教育,今天一般学校,学校没有这个责任,它也没有这种忧虑。中国自古以来,教育是家庭的事情,养老是家庭的事情,所以育幼、养老是家教,那个制度好。你有聪明智慧,有才智、有天赋,父母没有能力教你,家族教你。而且家长会请最好的老师来教你,家长希望自己的后代兴旺,所以礼请老师非常隆重。老师一定有德行、有学问,而且有教学的方法。现在没有,交给学校去教,学校老师跟从前家学私塾请的老师完全不一样。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三集) **/3/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33
我们继续学习「十乘理观」,第七段「对治助开」。
前面这段没有学完,现在我们接著前面,从「若瞋恚暴怒,常生忿恨,当用忍辱而对治之」。这是讲在日常修学当中,遇到了困境,不定什么境界,障碍我们修行,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化解、来对治。理说清楚了,在事上,智者大师很慈悲,举了很多例子。贪心起来了,用什么方法?前面我们看到的,教我们在三十七道品里头用舍、用施,舍施的方法来对治。那破戒心起来的时候,要用持戒来对治;瞋恚心生起来,要用忍辱来对治。如果没有对治的方法,对治没有效果,我们修学的功夫就全被破坏了。特别是贪跟瞋,这个烦恼太重。大师说,如果这个人修上面道品调适,解脱不开,这个时候悭贪的心忽然生起来。多!古今中外多少人在修行过程当中,实在就是讲,身心世界没放下,名闻利养是伏住,并没有真的放下,遇到所谓是高名厚利就动心了。
前面我们举的关公的例子。关公当年在世,曹操认识人才,真想把他留下来,上马金、下马银,待他多厚道。封他的官爵,封侯,赠送给他的珠宝、美女,十多个人伺候他。他以后知道刘备的居住地,他就走了。向曹操辞行,曹操不见面,最后还是走了。曹操所送给他的礼物,一样都没动,原封都还给他。这种人难得,不容易找到,他得力什么?我们想想,可能是得力於《春秋》,他喜欢读《春秋》、《左传》。《春秋》、《传》,《春秋》是孔子写的,《传》是左丘明写的,《传》就是注解。他一生最喜欢读这个书,这个书里头非常重视忠义,他把这个东西学到了。所以无论什么境界,他不会动心的、不会变节的,那真的是把古圣先贤东西念透了,这就得的受用。如果不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很有可能被这些名利动摇。这是关夫子值得后人敬佩的就在这个地方,财色名食睡不动心。
所以你看看,佛教导我们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他摆在第二,第二科,不摆在第一。第一先教你看破,然后才教你断恶修善,成就你的功德。第三科教你放下,四如意,四如意足。那足是著重那个足字,足是满足,我们讲心满意足。怎么满足?回头就满足了。如意,如意就是回头。你看中国过去,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有很高地位的人,有很大财富的,他手上拿一把如意。那什么东西?那什么意思?时时刻刻提醒回头。如意的头是回来的,叫回首如意。就是你看到这个东西就想到,我要回头,财够了,不要再贪了;地位够高了,别再往上爬了,就是知足常乐,回头如意。你看这表法多好!那现在人?现在人不知道回头,不知足,那造的业就可怕了,像唐太宗讲的,全是地狱业。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七二集) **/4/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72
现在人很糟糕,见利把孝顺父母都忘掉了,都不要了。我们在美国看到的,真有其人、真有其事,在美国把妈妈卖掉。妈妈不认识字,老实人,到美国去跟他们住在一起。他把妈妈卖给个老先生,美国人,钱拿到就搬家。他妈妈不认识路,介绍给这个老人看,聊天,然后自己就走了。走了好久没有回来,这个老人才告诉她,你的儿子把你卖给我了。她没有办法只好跟他去了。真有这种人!这世界变成这个样子,没有一丝毫的恩义,只有名闻利养,这还得了!
zai 难从哪来的?就从这来的。古人讲高名厚利,人很不容易敌得过。给你很高的位子,给你很多的财富,你动不动心?今天这个世界,小名小利就动心了,不要高名厚利。这什么原因?没有接受过伦理道德、圣贤教育。有受过的,表现得还不错,可是名利一当前,变节了,把古圣先贤这些东西统统都忘掉了。这什么缘故?我们知道,他不是扎根学的,他是到二、三十岁才学,他没有受过扎根教育。虽然知道这个好,很清楚,可是利益摆在面前,必须要把这个东西放掉,他取利。从这些地方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古人扎根从胎教。婴儿生下来到三岁这一千天,这扎根教育,古人说这个根扎得好,一生都不会改变。所以古谚语有一句话说「三岁看八十」,那看扎根教育,根扎得深,他一生不会变。
现在扎根没有了,学习传统教育遇到好的环境,也就是十几岁、二十多岁开始学习,没根。十几岁、二十岁,真正能学得好契入境界,那我们知道,过去生中根深,他才能守得住。如果过去生中根不深厚,这一生学习了几年、十几二十年,遇到名利,还是放不下,还是会动摇、会变节。我们追究其原因,是传统文化丢失时间太久了,很多人都讲,丢失至少两百年,从慈禧太后掌握政权开始。这两百年要传七、八代,这七、八代是一代不如一代,到底下这一代可能就灭绝了,这个现象很可怕。如何挽救?这是中华儿女人人都有这个责任,我相信有很多人想挽救,找不到挽救的方法。方法第一个,自己认真修学,然后遇到真正有这个志愿的人,志同道合的人,要全心全力协助他、成就他,成就的人愈多,这才能传得下去。要让整个社会恢复像从前这样的太平盛世、幸福美满,我们估计总得两百年以后。这个事情不能著急,欲速则不达。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盛世?胎教恢复了,做母亲的人都能够在怀孕的时候就端正身心,小孩生下来就特别的保护他,所有一切负面的东西不能让他看到、不能让他听到、不能让他接触到,一定保持这一千天,三年,小孩见闻觉知全是正面的,我们的社会会回归到和谐,回归到太平盛世。中国过去几千年是这样教出来的,现在还要用老方法来教。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二集) **/5/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22
过去我们在汤池做这个小实验,办了一个中心。我们遵守国家的政策,实验在这个小镇里面,全民,住在小镇里四万八千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学《弟子规》,不到半年,这个小镇就变成和谐社会、礼义之邦。以前高昌礼部长,他现在退休了,他到汤池中心去住了两个星期,告诉大家,汤池经验可以救中国。那是什么?仁王会议。不但能救中国,能救全世界!这是政府高级干部到那边去参观看到的。国际上的朋友参观的很多,大家都有同感。这才是《仁王护国经》上讲的救国的法会。提倡什么?教学,在有困难的时候要好好的来全心全力教导大众,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寺院里面做,意义就更深,效果就更大,为什么?寺院里面不但可以教《弟子规》,可以教《十善业》,可以教《感应篇》,可以教《文昌帝君阴骘文》,那效果还得了!
真正拯救社会,核心的教育是因果教育。我们大家都知道,伦理道德好,如果没有因果教育支持它,一个一生行伦理道德的人,一旦遇到高名厚利,往往还会动心,还会明知故犯,他禁不起诱惑;小名小利他不会动心,大名大利的时候他就动心了。懂得因果教育不敢作恶,为什么?知道将来有报应。敢杀人吗?杀人要偿命,欠债要还钱,就不敢了。所以因果教育救乱世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这就讲秘术,秘术就是这个。印光大师,你看一生真的是尽心尽力提倡因果,佛门的大德。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讲经的场所是九龙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倓虚老法师办的,我在那个地方看到他搜集很多弘化社出版的经论善书。弘化社是印光大师的,他老人家十方供养他的钱就拿来流通经书,他就做这一桩事情,他不干别的事情,全都用来弘法,而对於因果教育他特别提倡。我在那个时候发现,印光大师印送《了凡四训》,这算是儒家的,讲因果的,《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这三种书,我翻后面的版权页,我概略的给它估计了一下,超过三百万册,我感到非常惊讶。在那个时代,大概是八十年前的时候,八十年前那个时代,印这么大的分量,这惊人的!佛门大德,为什么净土宗经典没印那么多,这三样东西印那么多?我想不通,在今天看看这个社会我们就恍然大悟。周安士居士讲,「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这两句话讲绝了。
印光大师一生做出这些举动,让我们后人看到之后能够醒过来。要救眼前这个社会、这个zai 难,怎么办?明因果,zai 难就化解,再也不敢干坏事了。《十善业道》里面讲的杀盗淫敢不敢做?不敢做了。为什么?杀人要偿命。现在年轻的女孩子随便去堕胎,她要晓得因果她就害怕了。你堕一次胎就欠一条命,你欠他命,你将来要还他,堕两次你就要还两次命,不是没事。tong 灵的人看到,看到你后面有小鬼跟著你,你能不怕吗?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夺别人的财物,统统要还钱。所以懂得因果的人心是平的,心是清净的,他清清楚楚,人在世间有没有吃亏的?没有,有没有占便宜的?也没有。古人讲「吃亏是福」,占便宜全都要还债,你占什么便宜?你来生还的时候还要加上利息。所以懂得因果的人再不敢了。你今天做大官、发大财,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头有,为什么别人不发财、别人不做大官,为什么你干?你过去生中修得的因,这一生感的果报,没有别的。既然是命里有的,这个事情读《了凡四训》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印祖《了凡四训》印得那么多,几十万册,里面就说明这个道理。安分守己,时节因缘成熟,你的富贵自然就现前,果报就现前;用不正当的手腕去谋取得,能得到,得到还是你的。譬如你的福报能享受一百年,不正当的手段得来,是把你那一百年还没有到的全部都提出来,你十年、二十年都用光了,你命里没有了。没有怎么办?没有,你寿命就到了,你本来一百岁的寿命,可能三、四十岁就享完,你就走了。为什么那个福不留著慢慢享,要把它几天一下就享完?你是个聪明人、是个有智慧的人吗?中国古人讲「禄尽人亡」,你寿命并没有完,但是你的禄尽了,就是你命里这些财富你把它享光,是这么个道理。大福报的人,像古代的帝王,他能够享多少年的福?享几百年,你说那个福积得多厚,子孙十几代福都享不尽。
现在人不懂因果,不看这些书了,以为死了就了了。死了就了了就太好了,那人何必这么辛苦?说实在话,真懂因果就晓得,死了就不得了,你的麻烦可大了!你造作不善的,你到地狱、到饿鬼,你去受罪,罪受满之后到人间来还债,欠命的还命债,欠财的还钱债,那个时候你就可怜了。杀人太多到哪一道?变什么东西?到畜生道变蜉蝣。蜉蝣是水上那小虫,你看在水上跑,它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因为你欠的命债太多,杀人太多,让你一天就要偿一、二次命,天天偿,要把你的命债还完,你说还得了!所以懂得因果的人常常存著畏惧,不敢做坏事,果报太可怕了,特别是三途恶报。由这里我们就能看到济凡秘术,第一个秘术就是因果。佛讲因果讲得很详细。但是古人,我们相信他不是疏忽,因为道家讲的已经够用了,佛家讲的是大道,如何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的大道,因果是属於小道,由道教讲就行了,佛教在旁边鼓掌,欢喜赞叹。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四一集) 2010/9/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41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5-3-4 17:54
如果你不能够依教奉行,你还是阳奉阴违,你造的罪业可就深了,不可以原谅,为什么?明知故犯,罪加一等。你是没有接触过这个法门,没有听到这个经典,没有读过这个经典,你造作一切罪业还情有可原。天天在这听经,天天在念佛堂念佛,还干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你的罪业就太重太重了,堕在地狱地藏王菩萨都救不了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赶紧回头,佛家常讲回头是岸,只要你肯回头,你就有救;你不肯回头,你就没救了。这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要如法,要与佛在这个经典里面的教诲相应,就如善导大师所说的,《无量寿经》教我们要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教我们不可以做的,不但我们不能做,念头都不能起。
这一部经典里面具足戒定慧三学,天天要读诵,天天要反省,天天要改过,那叫真念佛。怎样与定学相应?「定」是清净心,是平等心。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自己要能把持得住。《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那就是定。「不取於相」是不著相,不是教我们离开这一些事相,那你就错了。「不著」是什么?心里头没有分别、执著,特别是心里头不执著,你的心就清净了。心不执著,心就不会被污染,你的心地清净光明,这是定学。再说得浅显一点,决定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这叫定。以日常生活来说,我们守住简单朴实的生活,不受外面奢侈豪华的诱惑。这个社会我们不是跟它脱节,我们也看,也听,但是决定不受诱惑。我们每天粗茶淡饭,这个日子很好过,过得很舒服,生活很简单,需求很少,真正做到不求人,你说这个多自在,决定不被外面境界诱惑。
世间诱惑人的太多太多了,日用品里面,你们家庭用的电器,日新月异,一、两个月新的款式推出来了,你一看动心了。他家里有我还没有,我不如人,赶紧也得去买,自己原来有的,这个旧的并没有用坏,为了面子赶快去换,你这就是被那些厂商,被那些设计人骗了。魔在哪里?那些人都是魔王,你逃不过他的魔掌,辛辛苦苦为这些魔王们服务,为他们工作,你说你有多可怜。服装设计师也是魔,设计一个新款式,去年那个落伍了,不流行了,你就吓得不敢穿了,赶紧要去买新的。说旧的穿了会被人笑,我常讲被人笑有什么关系,笑死,他死我不死,他死。所以你要聪明一点,一件衣服可以穿上个十年不会坏,你说你日子多好过。你家里用的电器好好的保养,我想也可以用十年。大家都要用我这个思想去过日子,那些魔王都好收摊子了,他不能再诱惑人了。所以我们要有智慧,要有定力,决定不被他动摇。我们过我们自己的好日子,过我们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活,不被人欺骗,这要靠定力,与定相应。怎么与慧相应?「慧」是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智慧。不是说人家一问,问什么都不知道,那不行,样样都通达,样样都明了,样样不执著,这才是真实智慧。
觉悟的人,学佛的人,生活在戒定慧之中,他的生活就是戒定慧三学。反过来看,众生很可怜,众生生活在贪瞋痴烦恼里面,所以佛说之为「可怜愍者」。菩萨能够把悭贪转变成戒学,能够把瞋恚转变成定学,能够把愚痴转变成慧学,转变就在一念之间。所以众生跟佛给你说穿了,就是那个一念之间,你一念转过来,众生成佛,一念迷惑,佛堕众生,佛就变成众生。佛跟众生差别在哪里?一念之间。佛菩萨对我们苦心的教诲,无非是教我们觉悟,觉悟了就是佛菩萨,迷了就是凡夫。定慧深广无尽,我们决定不能够得少为足,有一点点小定,有一点小功夫,就自以为满足,那个错误了。不断的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每一天要认真用功努力,时时刻刻、在在处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我们学习的场所,都是我们用功之处。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七十五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75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