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明如居士:不彰人短_太上感应篇浅释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3-19 17:34     标题: 明如居士:不彰人短_太上感应篇浅释

不彰人短_太上感应篇浅释



明如居士



“不彰人短”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对别人的短处,不可以挂在嘴上,人前人后地强调,反复宣说。例如,自己的孩子行动迟缓,不可以面对孩子直接说:“你行动太迟缓,真笨!”,也不可以在这个孩子的老师、同学,或者其他人面前反复说:“这个孩子行动太迟缓,真笨!”又如,自己的丈夫有不讲卫生的习惯,不可以当着丈夫的面反复告诉他:“你真是太不讲卫生了,真是邋遢!”或者在别人面前反复宣说:“我们家的那位真是太不讲卫生了、太邋遢了!”总之,我们遇到任何人的任何缺点,不可以在人前人后反复宣说。

为什么不可以反复宣说他人的短处呢?因为人的语言是有加持力的——也就是说,语言会引发说者与听者内心对语言所指内容产生相信,而说者与听者内心的相信就能够加持这件事成为真实并且长久驻留。例如,当我们说“这个孩子行动太迟缓笨拙”时,如果孩子自己听到了,他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反复宣说,孩子就会自我定位:“我是一个行动迟缓笨拙的人”。孩子的这种自我心理定位,就成为最隐蔽残忍的扼杀自己能力的方法。此外,说孩子迟缓笨拙者的内心以及其他听者的内心也会相信这个孩子行动真的太迟缓而且笨拙,而说者与听者内心的这种相信,也成为加持这个孩子行动迟缓并且变得笨拙的力量。不要以为这种观点是迷信,因为世间的万法都是唯心所现的,就像梦境一般,当做梦者的梦心产生某种信念时,梦境就会与此信念合拍。

当一个孩子相信自己是迟缓笨拙的,他就会真的迟缓笨拙下去。实际上,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定位,基本上就会决定这个人的一生。一个人怎样相信他自己,他自己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对于这个道理,我们自己通过观察自己的心,就可以知道是真实不虚的。其实,不良的自我相信对自身产生的危害,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像,它甚至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夺去一个人的生命。有一件事是这样说的:某人因为一周的咳嗽不愈到医院看病,医生根据化验单显示,说他得了癌症,而且到了晚期,没有办法医治了。此人回家之后就病倒在床上,各种癌病患者的症状陆陆续续都呈现出来,最后奄奄一息,这时医院打来电话说,他的化验单与另外一个与他同名的人搞错了,他并没有得癌症。听完医生的电话,此人身上的癌病症状在一天之内就全都没有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人对自我的相信,其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此外,一个孩子在我们面前是聪明伶俐还是迟缓笨拙,与我们内心对这个孩子的信念也是密不可分的,相信这个孩子是迟缓笨拙的,久久地这样相信下去,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业力,使得这个孩子莫名其妙地显现迟缓笨拙。有一个成语叫“众口铄金”,意思是众人的语言,其力量甚至能融化金属。人心就有这种神奇的力量!

众人的信念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这个事实在现代心理学中叫“皮革马利翁效应”。据说,皮革马利翁效应的发现者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和一些同事以专家的身份来到某所中学,宣称他们研究出一套发现儿童具有超常智慧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校提前发现那些具有超常智慧的孩子。于是他们煞有介事地巡视了学校的各个班级,并且给出了具有超常智慧的孩子的名单。临走时,他们郑重地关照校长与老师,切切不可向学生透露名单,只是请老师特别注意这些孩子的发展与变化就行了,并且说一年之后,他们会再来这个学校了解这些孩子的智力发展情况。一年之后,他们如期来到这所学校,校长兴奋地告诉他们:他们发现的这些孩子果然智力超群,大概在他们离开半年之后,各自的超常智力就渐渐浮出水面了!校长同时表示,他非常有兴趣想了解,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发现这些孩子具有超常智力的。罗森塔尔告诉校长:“我们并没有什么测试孩子具有超常智力的方法,这些孩子只是我们随机挑选的。”他接着说:“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测试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以及信念,对孩子智力水平发展的影响。我们不让老师向学生透露任何这个试验的信息,就是为了排除学生自己的自我心理暗示等因素,而单纯地观察老师内心对学生的相信,将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最后,罗森塔尔得出结论:在这个试验中,老师即便没有向这些学生透露“他们是超常的”,但由于老师自己内心真正相信了这些学生是超常的,而老师内心的这种相信确实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

我们要意识到,当我们在宣说一个人的短处时,实际上就是在摧毁这个人。如果是在这个人面前宣说的,实际上就等于在暗示着这个人,引发这个人的不良自我相信与自我定位,一旦这个人将自己与这个短处进行永久连接,认为这个短处就是自己的属性时,这个短处就会永久地驻留在这个人身上。如果是在其他人面前宣说的,就等于在引导他人树立对这个人的不良看法。而这种不良看法本身就是一种相信,具有塑造与加持的力量。此外,这些被我们影响的人,在遇到这个人时,也会直接和间接地透过语言与行为,将他自己内心的相信透露给这个人,从而形成对这个人的再次暗示。所以,言语之道,虽小实大,明白了随意宣说他人短处的危害之后,就要非常小心翼翼,切切不可说人短处。

不彰人短的第二层含义是指,对他人一时犯下的过失或恶行,也不可随意宣说、揭露。他人的过失或恶行,有些是在某种特殊缘分之下,不由自主地犯下的,有些是一时糊涂犯下的,如果随意散布、宣传、揭露,就会使此人身败名裂,恶名远扬。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他“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从而走向彻底的邪恶。此外,宣扬恶行,还会使社会风气急剧败坏,因为人们耳濡目染恶行之后,自心就会被这些恶行染污,渐渐也成为那样子。

《太上感应篇注解》中有一个公案是这样说的:麻城有个人叫刘仲辅,自幼仁恕宽厚。与夫人董氏成婚之夜,一个小偷进了他的屋子,刘公被惊醒,起来一看,小偷是他所认识的人,他对小偷说:“你是由于贫穷才不得已做小偷的。”说完之后,刘公把夫人的首饰给了小偷,并诚恳地劝告他说:“你以后一定要改正作好人,我保证不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后来夫人常问起小偷的名字,刘公说:“我已经承诺不告诉任何人,你还问什么?”刘公后来一直活到八十九岁,家中吉庆喜事年年都有,儿子和孙子都考上了进士,当了大官,家中封赏很多。刘公死后,族中有一个人来吊孝,用头悲伤地撞着刘公的棺材痛哭,由于此人原来德行并不高尚,后来突然成了一个非常努力行善的人,因此大家推测,这个人可能就是当初的小偷。假如刘公当初抓住这个小偷,绳之以法,将其恶行公布于众,或许就毁掉了这个人的一生。但是隐蔽其恶行而劝善,就从根本上挽救了一个人。

隐秘他人的过失,不仅可以给造恶者一个改过的机会,遮止社会人心受到污染,而且还会培养自己内心的包容与慈悲。其实,没有包容心的人,内心很难有真正的慈悲;而没有慈悲,则很难有什么真正的福德与善行。古人说:“有容乃大!”又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一个人如果内心能够包容别人的过恶,这个人就是有福之人。相反,如果不能包容别人的过恶,这样的人就是福德浅薄之人。

《自我教言讲记》中说:“在隐秘他人过失方面,过失小的应当隐,过失大的尤其应当隐;男子的过失应当隐,女人的过失尤其应当隐;一般人的过失应当隐,祖先的过失尤其应当隐;个人的过失应当隐,涉及到团体的方面,尤其应当隐;下劣者的过失应当隐,德高望重者的过失尤其应当隐。恶名越大,隐恶的功德就越大。不能隐的人,都是自己无福隐恶。”

所以,面对他人的缺点与短处,不可随意宣扬、传播,甚至讽刺,而应该慈悲地加以鼓励、称赞。例如,如果一个孩子行动迟缓笨拙,千万不要让孩子知道,你心中认为他迟缓笨拙;相反,你要说鼓励的话语,让他相信自己是聪明的。此外,遇到他人一时的恶行时,要悯人之恶,不可随意揭露与宣扬,要学会隐秘。在隐秘的基础上,劝人于暗室中。

让我们认真思惟比宝石还要珍贵的教诫“不彰人短”,参透其深邃的道理,认识这个教诫的重要性,然后好好落实在行动上!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