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不要忘记了祖师的家风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3-25 19:20     标题: 不要忘记了祖师的家风

修行要扛起责任来,世俗人来拜佛,求世间福报圆满,那没有意见的。佛弟子就要扛起护法的责任,是把祖师大德留下的给继承起来,发扬起来。

现在生活好了,浪费的习惯也来了,包括佛弟子。比如说点香,世俗的,一大把的,浪费资源也污染空气。有的佛弟子,点香就特别讲究,一包香都很贵,几百元的。或者买个高档的佛珠,几千几万的佛珠。有这个钱,就拿去供到庙里,都比自己戴着庄严。也有的人,做一场活动,就要动用很多礼品,纪念品,乃至于废弃的袋子,几千个,虽然一个才几毛钱,但也是一种浪费。

古德说的,寺院以老旧为庄严。破和旧不一样,破是坏的意思,旧是有些古老的味道。道场靠的主要是修道人的道心,自然会形成一种氛围。到五台山,支提山,还有许多大丛林,都是老旧。尤其是住的地方,都是大通铺的,修行就是吃苦,哪里是享福的,还要有电视,有个人卫生间。这样子怎么修的下去。在家人修行为什么困难,最大的就是贪图享受这一点,过不了关。

学佛后,也不要贪求功德。有人说,某个功德最大,然后你就拼命去做。这个是善巧方便,但不究竟。我从来都不讲功德,也不给你承认说,你布施了多少,你就得到多少。我们要有付出的心态,就是报恩三宝的心态,不是说,三宝要给我多少回报,我才去布施。那已经是交易了。你去不为自己求的去付出时,你得到的往往是最多的。

要有祖师的家风。毛泽东当年讲,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务必不骄不躁的作风。佛教有些钱,就不代表可以浪费。以前去过云门寺,佛源老和尚纪念堂,他老人家一辈子穿的衣服,都是补了又补,鞋子也是一样的。这就是祖师家风。

当年有富贵的商人来拜访印光大师,吃饭时,商人吃了一半就不要了,印祖就呵斥说,你有多大的福报的,都如此浪费。印光大师一辈子都是很节约。弘一大师生前说自己最敬仰印光大师。这也是祖师家风。

佛弟子要承担起来护法的责任,我跑过很多道场,尤其是破旧的道场。我到支提山灵峰寺,历史一千多年,宋朝时有个僧人看到天冠菩萨显灵,就在那里结茅庐修行。近代有维修了一下,现在还是比较破败的。这个是菩萨道场,在中国菩萨道场不多。《华严经》有记载了,北方有清凉山,山上有文殊菩萨带领一万眷属,南方有支提山,山上有天冠菩萨,带领一千眷属在山上度众生。大家去看《华严经》“菩萨住处品”就知道了,中国有两处:北清凉,南支提。这个在佛教历史上,地位是多重要。所以佛弟子应该多护持菩萨道场。

很多人都急着要修行,要成就。我想,大可不必这么急。要去护持三宝。祖师大德哪有一直把了生死挂在嘴上,相反,祖师大德就想着如何弘法,如何续佛慧命。如何让慧灯相传。看到菩萨道场如此的颓败,不忍心就去尽一份力,就算是报答佛恩。

我很喜欢看虚云年谱,老和尚一辈子都是为了佛教去拼命,甚至可以说是流血了,他从没有担心过自己的未来,到114岁了,还自己一个人到云居山去,把破旧的云居山给兴旺了起来。云居山的道风很严,不穿海青,居士都不可以进去用餐。祖师大德从没有为自己想过,所以他成就了。

但我福报很小,还亏了全国各地的佛子的发心。原来发起请了两尊文殊和普贤菩萨,到五台山澡浴池寺,过半把月就可以到五台山了。这些善款,都是信众省吃俭用来的,古人讲的,常念众生恩,这就是众生恩,有此发心,三宝龙天一定会感应。

佛经说,要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又说了,要以功德来庄严六根。你看祖师,长得都特别庄严,面貌圆满,智慧通达,声音洪亮犹如梵音,这就是他们修来的功德福报。要成佛,要度众生,也要有庄严的六根,众生欢喜,诸佛欢喜。我们要庄严,还不是要慢慢修,聚沙成塔的修来的。

不要浪费福报,没有福报,做世俗事业做不成。不要想着我念念经福报就来了,念念经是给自己消灾的,福报还是要努力去行善积德,同时要好好珍惜来的。这个世界能量是守恒的。你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从没有便宜的事情。

转自:福安观音寺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3-28 10:29

学佛要会兑现,佛菩萨就是把真理给兑现出来的人。你认为是对的,但是你做不对,那也没有用。就相当于你不会兑现出来,没有生命力的。学佛要像祖师看齐,就是祖师是兑现出真理的人。如何修行,如何做人,祖师怎么做,我们也去学习。这才是佛法。不是研究教理教义叫佛法。


作为佛弟子,兑现就相当于创造出一些价值。就像习近平主席说的,办点实事。佛法要铺开,大众都能摄受,他不是用来研究的。如果用来研究,那已经没有生命力了。就是说老百姓需要佛法,佛法才有用。那佛法首先要融入到生活之中,他不是作为贵族的点缀,也不是作为教授来研究。

比如佛教最兴盛时,是唐朝,到了一次会昌法难以后,八大宗派就剩下禅宗和净土宗最流行。这个是坏事吗?也不一定的。世间的事物没有绝对的好坏。唐朝以后,佛法更加普遍的被大众所接受。也就是说,成为了老百姓的一部分。

一个东西成为老百姓所需要的,才是最有用的。以前去修行出家的,都是一流的人才。比如南北朝十六国时,每个国家都很注重人才,尤其是弘扬佛法的人才。比如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三个国家打战,就为了迎请高僧鸠摩罗什。在唐朝之前,佛法在上层社会流行,到了唐朝以后,佛法就到平常百姓家。所以这也是好事。

佛弟子有个责任,就要把佛法给兑现出来。这就是空中生妙有。所以祖师大德很重视建寺,建设了几大佛教名山。这些佛教名山多吗?其实不多。就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弥勒,还有天冠菩萨。菩萨有多少尊,有无量无边。像华严经中有菩萨住处品,讲到了二十一个地方是菩萨住处,但目前中国就有两处,一个是五台山,一个是支提山。就两尊山。其他山中国没有,你没有,就拜不到菩萨,也结不到他的缘分。菩萨有百千万亿个,和我们有缘的,十个手指都能数的过来。

几大名山,我最近比较关注是支提山。上次到支提山,灵峰寺,感觉山上生活很清贫,庙宇建设也不完全,尤其是灵峰寺,曾经天冠菩萨在那里显现天灯。现在一个天冠菩萨住的大殿都没有。我看了,很不忍心。华严经都记载,过去有无量菩萨曾经在支提山那罗延窟度众生,现在有尊菩萨,叫天冠菩萨,在山上带领一千眷属弘法。支提山在佛教历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兴汪时,有七十二座庙宇。现在就剩下不多的几座。这个要建设起来,还需要大众的努力。

古来大德都喜欢恢复丛林寺院。虚云老和尚一辈子建寺八十多座。寺院是一个载体。尤其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要弘扬佛法,只能在宗教场所。没有庙,你想要办一场佛事,都很困难。你看佛教圣地,为什么兴旺,就是庙宇多,僧人多,就兴旺了。尤其是大道场,但大道场,实在不多。

几乎所有的庙,都是一代代的维护起来。有时候战火一来,整座庙就没了。我看过支提山寺志,当时战火一来,整个大丛林寺院,给烧光了。后来朝廷拨款,给兴建了起来。在深山老林里,要维系住一个菩萨道场,很不容易的。

以前我常跟师兄们讲,在家人要好好护持佛教,自然有功德。不要求自己的功德。不要只顾着自己求财求孩子求这个那个。你先去为三宝去付出,看到哪个庙宇破了,给他修一修,菩萨像坏了,给他换一换。你真心的去做,菩萨自然会给你感应。你不求,反而得到的更快。你一心来为三宝去付出时,什么都会好的。三宝一定会有感应,佛没有感应的话,佛法能流传这么久吗。关键是我们的心,要放开一点。

我去过菩萨道场,五台山,支提山,鸡足山这些算是比较贫困的。其他山经济上还可以。这些山,要修个庙很不容易。比如支提山,能建个丛林,是多亏了明朝的慈圣太后,他下了圣旨,请了大迁国师来建寺,用的是朝廷拨款,后来感动的龙王来让地。才建成了大丛林的规格。当时还请了一千尊的天冠菩萨相,其中五百尊掉到了海里,后来竟然又出现在了支提山,当地人都称他为飞来佛。

我常说,修行要感念祖师的恩德。佛陀涅槃已经两千五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内,佛法是怎么到现在我们手上,都是祖师的恩德。现在你去佛教名山朝拜,你还能拜到菩萨,培到福报。都是祖师的努力。这些道场,没有祖师舍命的去努力,要消失也是很快的。就比如近代文ge,毁坏了很多庙,毁了要修复起来,就很困难了。这也是众生福报不足。

祖师大德都是敢于担当的人,而不是一直说我要看破放下的。我们目前什么都没有,又有什么资格谈放下呢。所以应该担当起来。一份担当就有一份福报。有的人越修行越消极,福报越小,很可惜。众生福报越小时,离佛法就会越远,甚至连拜个佛都很困难。像北方,古代佛教也发达,现在就不行,甚至你学佛了,别人还毁谤,家人不同意,哪怕你出家了,人家也看不起出家人。种种的情况。这说明众生福报在减少。

我们应该要向祖师大德一样,多去做一些实事,留给后人。

转自:福安观音寺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