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从普贤菩萨谈绽放你的生命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5-4-10 21:08
标题:
从普贤菩萨谈绽放你的生命
明天是普贤菩萨生日。一般的佛弟子,跟普贤菩萨缘分不足。为什么呢?因为普贤菩萨不管你的闲事和私事。世间纷纷扰扰的烦恼事,都交给观音和地藏了,普贤菩萨不管小事,只管大事,成佛的事。
我们习惯把佛的名号拟人化。比如观音、普贤、文殊、地藏、弥勒,都是不同的人。就像西游记里演的,观音、普贤、文殊三大士,变成了女人来考验唐僧四人修行的真心。拟人化有个好处,让人很容易明白。但有个不好的,就是你无法把他们给交融起来。
可以说,这些菩萨都是我们生命的觉悟的因素。你就明白了,观音代表生命中慈悲的因素,地藏代表踏实做事的因素,文殊代表破,破除一切错误知见,也代表了智慧的因素。普贤代表立,十大愿王就是立,相当于建立一个庄严的国土,相当于建设的因素。这些都是生命的因素,这时你就很容易明白。
这样子你也明白了,念观音,念念归自心,如何归自心,就是把生命中和佛菩萨等同的因素,给激发出发,同时能够去践行他。那你就是观音菩萨了。其他的佛菩萨,也是如此。
普贤和文殊,是华藏世界的两大士。佛门中,《华严经》被称之为富贵的华严。富贵在哪里呢?就是心量的大方广,被称之为富贵。很多人问,学佛是干什么?什么叫做成佛?
如果你把学佛,简单只看到行善积德,或者看成看破放下,或者只关注死后到哪个净土去享福,那我想,是太小看佛法了。为什么呢,行善积德,这属于任何宗教的基础,乃至做人的基础。佛教讲,道教也讲,天主教也讲,甚至西方的天主教、ji 督教他们的慈善做的比我们还要好。再一个,你到极乐世界去,天主教说,我要到天堂去。他不喜欢你的极乐世界,他喜欢他的天堂。所以,两个不同宗教,他要如何融合?你佛法高明在哪里?
再比如,很多人拜观音,求平安,求财富。这个性质其实和闽南人拜妈祖、拜土地一样的性质。甚至如果你投胎了,去做了天主教国家,你就拜上帝,拜圣母玛利亚,一样的。这些都是宗教的层次。还不算到佛法的精髓。
佛法的精髓,应该从《华严经》开始。《华严经》告诉我们生命的绚烂。你想看,活在人间,那就一直有烦恼,有不顺利,佛陀讲了,生老病死苦,每个人都一样。只要做人,你都会有这个苦恼,他永远无法彻底断除。你今天苦恼了,来求菩萨,明天一样苦恼,永远求不完。那你要如何能切入呢。这就要从《华严经》开始,《华严经》是告诉我们,要掌握生命的大观。
很多人学佛一辈子,都是在执着于物质享受,精神享受。却无法真正的切入生命的大观。什么叫做生命大观,你要明白,生命是多层次,是灿烂的。比如大家有经常念《地藏经》的。《地藏经》开头,地藏菩萨出来时,十方菩萨,天龙鬼神,通通出来做证明。大家念《地藏经》时,有没有感觉到生命是很绚烂的,法界不仅有可见的人,畜生,还有不可见的天人,天人还有二十八层。鬼神也有无量无边的种类。大家有没有感知到,生命是一个大花园。
弘一大师曾经把《地藏经》说成是华严部,属于《华严经》的一部分。华严讲体相用,地藏三经,《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体,《地藏占察善恶业报经》是用,《地藏大乘大集十轮经》是相,这就是体相用。《地藏经》也属于富贵的华严部。
生命是多方位的,也是全面性的,修行是一种生命的体验。不要把修行想成的很枯燥,甚至很急迫,想着我要怎么放下,我要怎么了生死,因为太急迫了,反而身体都出了问题。而且,修行有很多种方式,不要只局限于一种。
在《法华经》中,有讲到,有人持戒如明珠,能成佛,有人救地狱苦,能成佛,有人造佛像,佛塔佛庙,能成佛。有人专门用歌呗来称赞佛的功德,他也能成佛。你看,生命是多角度,是全方位的。首先我们要让自己的生命力绽放出来。
祖师大德都是完全绽放生命力的人,而且他的生命历程就特别丰富多彩。禅宗的开悟后,就是生命力在绽放过程。我们不要把修行想象的很单调,很局限。你念经是修行,人家造佛像也是修行,打坐也是修行,写字结缘别人也是修行。修路也是修行,甚至一辈子去布施穷人,就像特蕾莎修女一样,那也是了不起的修行。这就是生命力的绽放。
你要绽放生命力,首先要慢慢的做。从一种美德开始。比如慈悲如观音菩萨,这个美德也让你生命力绽放。或者你可以忠义,犹如关公。或者你孝顺,或者你贞洁,或者你守信。这些美德都可以,你从一个美德入手,都很容易入道。比如关公他怎么成就的,就是凭着忠义勇,盖过日月,他就成就了。我们拜关公,通过拜他来激发我们的忠义品质。拜观音,是激发我们慈悲的品质。
普贤十大愿,代表了佛心的富贵。所以《华严经》说,佛之长子号普贤,这就是针对佛心富贵来讲。凡夫为什么会贫穷下贱,乃至落入六道呢,都因为内心富贵没有开发起来。
很多人对《华严经》很陌生,对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也比较陌生,不像观音和地藏,还有阿弥陀佛,你要是生病了,或者遇到zai 难了,都是观音菩萨在管,死了阿弥陀佛来接。那普贤菩萨在管什么呢?普贤菩萨其实就告诉你一个事实,就是你不要忽略了你生命中有富贵的部分。
如果去了解历史,就会发现,中国有很多所寺院,叫做华严寺,或者曾经被皇帝命名为华严寺,后来又改名了。为什么叫做华严寺,就是来自《华严经》。佛法的目的,是告诉我们生命中有富贵的部分。
很多人学佛,是抱着一种求现实利益的心来学的。当然,这个是勾你入佛门的善巧方便。但是你入了佛门,还是如此执着世间物质的享受,那说明离佛法太遥远了。佛法的精髓,就是你要开发出内心的富贵相。
什么叫做富贵相。不是说,金银珠宝就是富贵相。贫穷就是没有福报也没有智慧。那为什么会贫穷,就是内心不富贵,就是你常觉得自己很缺乏。记得,这就是贫穷相。
你有没有常觉得自己很缺乏,钱永远不够多,名利永远不够大,时间通通用来赚钱,也没有空念经。总感觉自己很缺乏,这就是贫穷相。禅宗讲的,见到本心,本性。那是什么?首先你要发现自己内心的庄严和圆满。
永嘉大师说的,穷释子,口称贫,实则身贫道不贫。道不贫就是他已经发觉了内心的圆满。这时你才会想到去付出,去奉献。那些真正发心把自己奉献出去的人,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圆满。
我们一般觉得,我福报不够,所以要布施,让我更多福报,赚更多钱。这个心态,其实是不够究竟的。虽然可以促成你布施的动力,但同时你会常常觉得,自己仍然很缺乏。哪怕当了皇帝,把整个江山布施出去了,可是你仍然觉得很缺乏。
记得达摩来中国时,见梁武帝。梁武帝就问他,我一辈子建寺斋僧,功德大不大?这说明了梁武帝还觉得自己有缺,因为有缺,他就没有信心,就去问达摩祖师,希望达摩给他认可。但达摩说,没有功德,只有福报。什么是功德,是开发了内心的富贵,才是功德。
大家到庙里去,你去布施,祈福,求世俗事业。这说明我们仍然在第一层次。所以我们会有所求,这就是你资粮道不足。记得,修行一定要资粮道足够,上路就很快。很多人一直在找方法。如何消业障,如何开悟,如何成佛。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具足我们的资粮道,好比我们的粮草。
真正进入修行,是不容易的。开悟的人,是三朝天子命,七代状元才。这些就代表你资粮道很足够,你要成就就特别快。《法华经》说,佛陀修行,是聚沙成塔的修,经过无数长的时间。这么长时间内,佛陀都在累积他的资粮道内。
其实开悟是很正常的,也是很快的。就相当于临门一脚。禅宗公案,祖师大德看到花开了,他也开悟了,听到声音,也开悟了。为什么这么快?因为他资粮道已经足够了。所以,在修行前,先累积资粮道。
每个人内心都是富贵的,就是你不缺少任何东西。但目前虽然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但不受用。为什么呢?这就是资粮道不足,你无法启用。那先培养福报,积累福德资粮,就按照普贤菩萨十大愿来做。礼敬诸佛,称赞如来等等。
当你受用时,你的心量就打开了,那你要做事业,就比较容易。祖师也是活一辈子,他那一辈子为什么就是死而不亡,死了人们还记得他。就是他不仅心态富贵了,而且也做了许多富贵的事业出来。
学佛一定要启用,道理可以讲,但转化出来最有用。祖师就是会做事的人,他们建寺,弘法利生,踏实的兑现出来。这才是真修行者。单单只会说,而不会做,那不算大富贵。
转自:福安观音寺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