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有求必应”也有副作用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4-17 20:58
标题:
“有求必应”也有副作用
一个人去国外旅游,得到一串项链,据说可以满足得到者三个愿望,这个人家道殷实,事业通达,只是妻子老丑,不尽人意,于是就求第一个愿望,娶一房姨太太。项链很灵验,马上满足了他的愿望,可后来一妻一妾的生活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妻妾间整日不停的吵吵闹闹,家里鸡犬不宁,原本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这人就求第二个愿望——获得清静。结果大太太因终日气愤郁闷,住进疯人院,小老婆嫌他年老,将财产席卷一空与小白脸私奔了。用他的话说:现在的家如坟墓一样宁静。(援引一部台湾老电影)
愿望的满足往往是有副作用的,故事是杜撰的,现实生活也有真实情况发生,把容貌当成娶妻的标准,讨一美貌绝伦的太太,紧跟着疑心丛生;贪得无厌获得巨大的财富,紧跟着患得患失;挖空心思官至重权,紧跟着神经紧张……任何一种物质利益的获得,都伴随喜悦后的焦虑。如果是违法唯心的获得,随后而来就是恐惧与忧虑。一个极其渴望获得的私欲,就是一根非常敏感的神经,不需有人去拨弄,风吹草动就足够心惊肉跳了。有求皆苦,得到与否,苦是一定的。世人所求只求结果,并没有看重事物发展过程所需的环境、条件、因缘等因素,其表现就如有人盲目拜佛求佛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一样,眼里只有结果,心里只求满愿,所忽略的其他因缘,恰恰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佛菩萨同样有大愿,但没有一个愿望是为自己的,全部是为众生打算,我们修学佛法也有愿力,也不应该是私欲的满足。拜佛求佛,不是求某个结果,而是求方法,并且是毫无私念的获取方法,掺杂私欲的求法与修学,也是行不通的。即便获得某些真实的利益,也不应执着于利益,而应将利益转化为求法的保障。举例说明:由于我们修学了佛法,人生观念、处世态度发生了转变,社会地位发生变化,也许我们得到重用、得到认可,这样一些真实的利益,是不应该贪执的,要懂回向,知布施,以感恩心回报社会,更加精进实践佛法在世间的普遍意义。
没有满足的欲望,拼命去追求,追求到手,又能怎样?更何况所追求的利益,是不是真正就属于自己?副作用是不是比利益更大呢?有这样一句话“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时拿钱换命”,这个钱真就不一定属于谁人了。那么,挥霍享受了,就属于自己了吗?也不尽然,吃进肚子里不都是营养,感官的满足产生的不一定是快乐,高营养可以引发“三高症”,感官的满足可以带来无边的恶业,图一时痛快而抱恨终生者,不乏其例。
前文的故事就是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串有求必应的项链,但人们却忽视了由自私贪婪的获得而引发的一系列恶果。
我亦凡夫,让一个人扛一万斤东西,他一定连连摇头;可让他获得一万个满足,他就不会去考虑身心是否吃得消了。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