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今天作恶的人这么多,这世界还存在,肯定这里面有许多佛菩萨在其中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5-4 19:46
标题:
今天作恶的人这么多,这世界还存在,肯定这里面有许多佛菩萨在其中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给我们做出最好的例子、最好的榜样,菩萨修行在哪里修?在日常生活当中修行,经典里面给我们举出五十三个例子,这五十三个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各行各业,你看看他们是怎样行菩萨道?菩萨在哪里?菩萨就在大众群众当中,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那都是菩萨。善财童子去向他们请教,向他们学习,成就圆满的后得智。佛法所求的不是别的,真实智慧。所以修行,修行要有本钱,就是说你得有基础,你没有基础,你怎么个求法?我们看到善财童子的老师是文殊菩萨,他在老师那里学到了本事。什么本事?觉悟了,真正学到了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学到了。这叫什么?叫根本智。《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那个无知就是根本智。实在讲,根本智给你讲清楚就是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就是三皈依。他得到了。得到之后,老师叫他出去参学,去体验一下,看看你是不是真的?你不接触不知道,接触一切众生,接触五欲六尘,看看你在那个里头迷不迷?他真的不迷、真的不邪、真的不染,这成功。生活是考验,什么都接触。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出家的有六个,其他全是在家的。清凉大师把这种修行的方法定了一个名词叫历事炼心,历是经历,这事你不经历,怎么知道你的心是觉正净?如果你没有这个功夫,一接触境界马上就是迷邪染。所以参学不是平常人能够参学的,参学真的心里头有觉正净,境界现前还是觉正净,你才能参学。没有到这个境界呢?老实跟一个老师。什么时候能离开老师?古时候叫出师,从老师那里出来了,现在叫毕业。老师那里学成了,你到外面去练习,现在讲实习,不通过实习不是真学问,真学问要通过实习。遇到了钱财,亿万钱财摆在面前,动不动心?动心就完了,你这个贪心一起来,你迷了,你邪了,被染污了。也就是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摆在面前,你还是能保持觉正净,你就成佛了。这要禁得起考验。所以《华严经》到末后五十三参,考试,那是大考不是小考,看你是真的还是假的。
我们看看,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那里成就了觉正净,老师让他出去参学,叫他经历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去经历。在经历过程当中,看看你还能不能把持住觉正净。他参访善知识,先礼敬,后赞叹,这些善知识,大德!可是这五十三位善知识当中,有三位善知识他有礼敬没有赞叹,这就显示礼敬诸佛、称赞如来。这三个善知识是什么人?头一个是胜热婆罗门,婆罗门现的相是贪瞋痴里面的痴,愚痴。他用这个方法度众生,他有本事,他自己愚痴,招的都是一批愚痴人,他能让这一批愚痴人慢慢都开悟,妙不可言!这是以毒攻毒,这个方法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大智慧表现愚痴,叫大智若愚,他能做到这个。我们李老师告诉我好几次:我想学愚痴,学不像!那不是容易事情。古人说这句话里头有大道理在,胜热婆罗门就是大智若愚,他是佛。像我们中国古时候传说济公活佛,疯疯癫癫的,他不是个疯子,他是阿罗汉,真有这个人,《大藏经》里面《高僧传》里头有他,那不是市面上卖的《济公传》,《高僧传》里面记载的那是真的,真有其人。他用那种方式行菩萨道,度那一类的众生。所以善财童子参访他有礼敬没有赞叹,为什么?他这个与性德不相应。但是我们要知道,这就是谚语所谓以毒攻毒的方法,度一些特别因缘的众生。
第二位是甘露火王,脾气很大,惹火了他就要杀人,所以他代表瞋恨,贪瞋痴里头恨,瞋恨。善财童子也是有礼敬没有赞叹,他去参访他,甘露火王告诉他,他用这个方法度一些瞋恨的人。你瞋恨,我比你还厉害,用这个方法。愚痴也是,胜热婆罗门度愚痴,你愚痴,我比你还愚痴,这真叫以毒攻毒。被他教化的,他是用地狱的方法来度众生,造作罪业的,把你放到里面,让你在里头消业障,业障消除之后,就感觉到自己坐在青莲花上。这叫甘露火王,看到他,进到他那个宫殿,就像是地狱的现象。第三位是伐苏蜜多女,代表贪爱。她是什么身分?妓女。善财童子也去参访她,也是有礼敬没有赞叹。这就告诉我们,与贪瞋痴相应的,这就是与十恶相应的,决定没有赞叹,不鼓励大家去作恶。这些佛菩萨们,他们智慧圆满,神通广大,善巧方便,用这些方法接引众生。难,太难了!能把这些贪瞋痴的众生转邪归正、转迷为悟、转染为净,这还得了!他要没有这个本事,那善财童子怎么会去参访他?参访,善财也学到这个本事,然后才能普度众生。六道里头搞贪瞋痴的人不少,很多!这就是说喜欢正道的,佛示现用正道方法来接引你,用孝悌忠信来接引你;喜欢搞贪瞋痴慢的,他也用这个手段来接引,都是接引有缘人,都是给这些人种善根,慈悲到了极处。所以佛菩萨哪里都去,喜欢赌博的,到赌场里去,别人赌博都输钱,他赌博都赢钱。那些人也想跟他学,学了才把他带入正道,是这种方法。所以菩萨哪个地方都现身,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
我们这个世间现在苦,zai 难多,邪知邪见多,这里头有没有佛菩萨?肯定有,我们是肉眼凡夫不认识。如果没有佛菩萨掺杂在其中,这个世界就毁灭了,这肯定的。世界的成住坏空是众生的意念,众生的念善,世界成就;众生的念不善,世界毁灭。今天作恶的人这么多,这世界还存在,肯定这里面有许多佛菩萨在其中,这个我们要晓得。许许多多众生为什么要作恶?迷了,没人教他。什么人能教他?只有跟他气味相投的人能教他,为什么?他容易接近。你说喜欢赌博的、喜欢打牌的、喜欢跳舞的,绝对不会到佛堂里来听经,他怎么会来?那菩萨一定现跟他同类身,你喜欢跳舞,我也喜欢跳舞;你喜欢赌博,我也喜欢赌博,那就交上相同的朋友,他用这个手段来把他们带回头。菩萨厉害,有智慧、有神通,有他心通,有些人很容易把他带回头,他觉悟;有些人要叫他吃尽苦头,他才会觉悟,那就得给他苦受,受尽了,他就出来。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看那五十三参,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地狱、饿鬼、畜生不是坏事。你造作这些恶业,你这个恶业是怎么能消除?在那个地方消你的罪业,罪业消除之后,你就出来了。你出来,一接受佛法很容易就解脱了。这些恶业要不消除,你遇到诸佛如来也无可奈何,不是佛不肯教你,你不能接受,你有业障障住,一定要帮助你消业障,饿鬼、地狱、畜生,这三道是消业障的。那你修那些好的善事,有福报,所以人天这两道是让你消福报的,就这么个道理。所以真正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之后,我们才恍然大悟,才晓得六道轮回是怎么回事情!真的古人一句话说破了,自作自受。什么时候你能省悟过来,这个时候佛菩萨就现前。这一省悟就是感,你并没有求佛菩萨,但是你省悟了,清醒了,知道错了,行善的时候知道对了,这是感应现前,这些大圣大贤、诸佛菩萨一定来帮助你、来教导你。圣贤佛菩萨,不是神仙,是一个圆满智慧德行的人,他来点化你,指示你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路还是要自己走,他不能代你走路。
无量寿经菁华 (第十四集) 2010/1/7 华严讲堂 档名:02-038-0014
第二「称赞如来」,你看看它用的字,刚才礼敬是诸佛,现在称赞怎么变成如来?诸佛跟如来是不是一个意思?跟诸位说,不是的。诸佛是从相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所以要平等的恭敬,没有丝毫差别。如来是性德,称性是如来,违背性德那是凡夫,所以这里有分别了,你看,诸佛没有分别,於是这个称赞跟礼敬不一样。称赞是什么?称赞要看他的行为、心行,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应,要称赞他。如果他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你还要称赞他,那不让天下人都学坏了?你要背因果责任。违背性德就不称赞,有礼敬,没有称赞。《华严经》五十三参,有三位善知识表演给我们看,善财童子参访胜热婆罗门,有礼敬,没有称赞;他去参访甘露火王,也是有礼敬,没有称赞。为什么?胜热婆罗门代表愚痴,甘露火王代表瞋恚,愚痴、瞋恚、贪爱,贪瞋痴是三毒烦恼,菩萨用三毒来度众生,行。一般世人不能学,一般世人学了之后,他会堕阿鼻地狱。刚才讲了,菩萨用没关系,因为菩萨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著,那没有问题。善财童子参访,他是教化众生的,教化众生,我们这个心心念念不舍众生,众生可以学的帮助他,不能学的要回避,这不可以不知道。所以讲到称赞,那就有条件。用中国传统圣教的标准,这个人真正做到五伦五常,值得赞叹;能做到四维八德,应当要赞叹。不伦不类,完全违背伦常,对他有礼貌,要有恭敬心,不要赞叹。在大乘教里面「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值得赞叹;不守戒律,不修禅定,禅定是清净心,不开智慧,我们就不能赞叹;真正是持戒修定,以智慧教化众生,那应该要赞叹。这是称赞跟礼敬不一样,所以礼敬用诸佛,称赞用如来,我们就明白。经上常常看到诸佛,也看到如来,你就想到,讲到诸佛是从相上讲的,讲如来是从性上讲的,用意不一样。这要内行,要会看,这就是端正心态,威仪有则。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5-4 19:46
【五浊之世,造恶之时,圣道一种,今时难修,其难非一。】
这一段话是很感叹的话。『五浊恶世』是佛在经上讲的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就是释迦牟尼佛出现的时候,一直到佛的法运终结这一万二千年,佛叫它做「五浊恶世」。三千年前那个时代,佛说这个名词,我们现代人想像很难接受。如果释迦牟尼佛在今天讲五浊之世,我想我们每个人都点头,的确现在这个世间浊恶到了极处。浊就是污染,我们从社会上来观察,现在大家晓得环境污染已经是非常的严重。可是一般人还没有意识到人性的污染、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乃至於我们生理的污染,实在讲严重到极处了。科学家已经提出警告,他说我们现在环境污染如果不能有效改善,这个地球上五十年之后,地球的环境不适合人类生存。为什么?将来水污染,水有毒,空气污染,呼吸也有毒,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所以现在全世界每一个地方政府,都是极力在讲求环保。有没有效果?大家都看得到的,没有效果。为什么没有效果?佛法说的他不知道,佛法讲「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是什么?正报是人性的污染。所以,防止污染要从哪里做起?从心理污染做起,如何防范心理污染、思想污染、见解污染,你要从这里做起,才能够生到效果,这是根本,环境污染是枝末。
我们看看,今天从根本上来讲,那不得了!不但现在人不懂得防止,而且加速度在制造污染,什么东西?电脑网路。你们想想这个东西多可怕!哪一家人有电脑,污染就到他家。什么污染?心理污染、思想污染、见解污染、精神污染,到你家了。特别是小朋友,他不懂事,打开电脑,你以为他在干什么?他在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污染身心的东西。所以底下一代的人,科学家讲得没错,五十年之后,地球上不适合人生存。太可怕了,浊恶到极处,浊恶到非常严重的时代。
『造恶之时』,人起心动念都造罪业,起心动念都是损人利己,都干这个事情,起心动念都是贪瞋痴慢。《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都在造罪业。『圣道一种,今时难修』,「圣道」是指佛法。佛法这样东西,在现代这个时代,众生不容易修学。『其难非一』,要想修行,有许许多多的困难,这是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无论哪一个法门都不容易,因为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断了才能超越六道,妄想、分别断了,才能超越十法界,才能够证得一真法界。所以佛说种种法门,在我们今天,这些法门我们只是羡慕而已,没有法子修学。不但无法修学,甚至於我们想正确的理解它都不容易。我们去研究探讨,往往把佛的意思错会、曲解了,还自以为是。这是道隐法师在唐朝那个时代,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三百多年前,他就有这样的感慨。
【特此一门。】
在一切法门里面,『特此一门』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这个法门特别。
【至圆极顿。】
『至』是达到顶点,这个法门圆融,圆融到极处,绝不亚於《华严》、《法华》,《华严》、《法华》都是圆教一乘大经,不亚於它们。『极顿』,这尤其是殊胜,顿是顿超,前面讲了,一生成就。
【而且由其简易直捷。】
这个法门简单容易,直捷了当,这里面决定没有委曲之相。没有委曲之相,他不必经历三乘,不需要多生多劫,这一生当中就能够达到究竟圆满。所以他底下就下结论了。
【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
『出世』是讲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为一切众生说法,说种种法,说这部经才叫『正说』。像我们读书一样,这是主修的一科,其他一切法门是选修,可选可以不选。这个法门才是主修的法门,这个法门才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正说的法门,因为这个法门普度一切众生。
【一代所说归此经。】
『一代』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都指归到净土法门,这是古德所说的,「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我们这个讲题就用的是「大乘无量寿经指归」。一切经到最后总结,都结归在净土。
【如众水归於大海。】
这一句是比喻。中国是在太平洋的西岸,大陆上所有的河流,河水都向东流,都流入大海。这里比喻把一切经比喻作江河,江河虽然多,后面都归大海。把《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比喻作大海,所有一切水都流入大海,这意思就是所有一切经都归到净土。这对於净土的赞叹有没有过分?初学的同修,或者是不是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听到这个话很难接受。你们修净土的人夸耀你们自己,所谓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会不会有这个情形?不是的。我们从整个佛法里面能够看到这个事实,那就是你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到最后的归宿,是《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是所有一切大乘法的归宿,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你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了?都归到华藏世界。
到了华藏世界以后那个情形怎么样?华藏世界的佛是毗卢遮那,毗卢遮那的当首(左右手)是文殊、普贤,西方极乐世界是观音、势至,毗卢遮那的左右手是文殊、普贤。你遇到文殊、普贤之后,这两位菩萨再劝你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拐这么大的一个弯,最后还是到极乐世界去,这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文殊、普贤在《华严经》末后都是发愿求生净土。《华严》上我们看到的,「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他们那个时候真正谛信了,决定不再怀疑。始终,始是初地开始,终是等觉,这里头包括十一个位次,从初地到十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的菩萨,都是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得到一个证明,确实是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统统归净土。
...我们经一打开都是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就好比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华严》、《法华》是序分,《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正宗分,这个比喻是太难得了;换句话说,《华严》、《法华》不过是个引导而已,真正的归宿就在此经。这是一千三百年前,日本的高僧道隐法师所说的,说得非常之好。的确是佛的意思,他没有说错。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5-4 19:48
什么是大事?大事当然是对小事而说的,除这个大事之外,其他都是小事,都不足以称为大事,这个大事叫生死大事。确实,古今中外聪明人太多了,没法子解决这个问题。生死里面还有许多层次,知道的人也不多。佛告诉我们,从大别来分,有「分段生死」、有「变易生死」,可以分为这两大类。这两大类的生死我们统统都有,但是没有人能够觉察得到,唯有佛陀对这个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要把这个事实真相为我们宣说。由此可知,这个大事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理事、因果,这就是生死大事。所以『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这是我们讲到虚空法界无量刹土里面,佛在其中现身说法,为的就是这么一个原因。
由此可知,只要是世间人有能力解决的,佛菩萨不会多事。古德跟我们讲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人生最高的享受,给诸位说无事,无事是最高的享受,不是有事。唐朝庞蕴居士就为了说这句话,做了个非常善巧的表演。他也是一个大富长者,全家学佛,而且他跟他的夫人,大概他只有一个女儿,都悟入这个境界,就是悟入一真的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讲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了。入这个境界之后,他在生活上得大自在,把他家里所有一切财产、财物装上一条大船,将这个船放到长江的中心,把它沉下去,全部沉下去。他这么做,当然就引起许多的人注意,一定会来问他,你这是为什么?他说,我放下了,不要了,统统放下,财产是累赘、烦恼。是真的,一点都没错,那个东西是烦恼,烦恼舍掉了。别人就问他,你既然不要了,为什么不拿去做慈善事业?也很好,也能帮助不少人!他留了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这句话非常重要!人人心里都无事,天下太平。天下为什么搞得这么乱?就是每个人都要管一桩事,就管乱了,不晓得无事是佛菩萨。佛菩萨即使讲经说法度化众生,也是无事。
我们在经典里面看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从来不跟人讲话的,没话好说。佛讲经说法,都是别人向他请教,提出问题来问,佛再给他解答,无问自说太少了。我们读到的《佛说阿弥陀经》,那是无问自说的,这种情形太少了。所以我们要懂得无事,无事,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里面有一个念头,这五个都没有了。真诚很不好懂,一般人都以为自己的心,我们学佛了,我的心很真很诚,其实他不知道,他错了。什么是真心?什么是诚心?在前清,曾国藩先生,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人,他在读书笔记里面,给真诚下了一个定义,他这个定义下得很好,跟佛经所说的非常接近。他说什么叫做诚?「一念不生是谓诚」。由此可知,心里头动个妄念就不诚、就不真,心里有个念头,诸位想想,哪里算清净?哪里算平等?哪里算慈悲?全都没有,这个意思懂得的人不多。由此可知,一心是我们的本心、是我们的自性、是我们的真心,一心就是佛心。
钞【忍进相与低昂,则埙鸣篪奏。】
菩萨行里面举出两桩,「忍辱」、「精进」,这是六度里面的两种。六度是菩萨生活行为的规范,就是标准,有六条。六条里面特别指出这两条,这个特别指出是专门为修净土人而说的,也就是说明,我们念佛的功夫不得力,就是把这两个字疏忽了。为什么?不能忍受,小小一点不如意就放弃,那怎么会成功?
演【忍者,恶骂捶打,皆悉能忍,犹如大地,犹如桥梁,任一切践踏,而不起一念,故曰低。】
我们能不能做到?诸位总要记住一句话,一切境界不能忍,这个人不能成就。什么人有成就?什么都能忍受的,这种人有成就。菩萨行里面先要忍逆境,换句话说,要在最恶劣的环境里面断自己的瞋恚心,瞋恚心没有了,不堕地狱。所以修行的时候,为什么要修逆境?大迦叶尊者,是富贵人家出身,他出家之后修苦行,忍人之不能忍。今天这个社会,真正懂得修行的人,成就快,淘汰也快!不能忍就淘汰,能忍就成就了。常常恶骂我们的人,捶打我们的人,侮辱我们的人,对於一个真正修行人来说是大善知识,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业障怎么消除?就是他替我们消除了。你看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甘露火王就是这样的善知识。一天到晚找麻烦,稍微不如意就又打又骂还要来杀你,杀还不痛快杀,凌迟处死,慢慢的叫你死。那是大善知识,那是忍辱波罗蜜的老师,忍辱波罗蜜就是这个教法。你要是能受得了,在这个境界里头学不动心,瞋恚断掉了;不经过这一关,瞋恚不容易断。瞋恚意念很深,平常你自己不能发觉,境界现前自然就会流露出来。
所以必须在逆境里把瞋恚心断掉,我们心才得清净。瞋恚心真正断除,就是忍辱波罗蜜修成,再修顺境,顺境里面修什么?断贪心,断贪爱。所以一般人修行先从逆境里面容易成就,一开头走顺境不容易成就。诸位要是冷静观察一下,自古以来古今中外,你看英雄豪杰真正出人头地这些人物,差不多都是清寒子弟。你看看历史上,几个是富家子弟出身?太少了。顺境往往把人的志气毁灭,逆境容易磨炼人。所以教我们学大地,地藏王菩萨代表忍辱波罗蜜,大地任人践踏,他能够受得了。
演【进者,晓夜忘疲,精进不懈,犹如一人与万人敌,勇猛直前,故曰昂。】
「进」是精进。有许多人,好像他也很用功,他也天天进,但是他不是精进,他是杂进,勇猛杂进,勇猛乱进,那怎么会成功?不能成功!纯而不杂,一门深入,这才叫精进。学得东西太多太杂,那不行。晓夜忘疲,精进不懈,勇猛直前,什么力量推动他?跟诸位说,法喜,他修行愈修愈欢喜,这个力量在推动他。如果修学得不到法喜,决定走岔路了。如果你路子走得不错的话,一定有法喜,法喜充满,真正快乐,真正自在。如果学佛愈学愈苦,那是错了,路子决定走错了。学佛的人一定是愈学愈快乐,愈学心地愈清净,愈学心量愈广大,确确实实把烦恼忧虑统统逐渐淡忘了,到最后找都找不到了。这个人他怎么不快乐?一切理事通达明了,而不起一念,这就与性德相应了。一切通达明了,还有妄念,这不是佛菩萨,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忍辱跟精进也是同时的:
演【正忍辱时,正精进;愈精进时,愈忍辱。】
这里头有真正的法味,有真实的受用。换句话说,不精进的人不能忍,不能忍的人没有精进,这个是一定的道理。
演【埙鸣篪奏者,埙,土为之,篪,竹为之,二器互相唱和。】
这是《诗经》里头有一段记载。埙与篪都是古时候的乐器。「埙」是泥土做的,好像壶一样,底下有几个孔,吹的;「篪」是竹子做的。这两种乐器可以互相唱和。「诗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伯」是哥哥,「仲」是弟弟,这是比喻兄弟和睦。
演【今此忍进,低昂互造,如埙篪之互为高下也。】
就像埙篪这两种乐器,一个乐器声音低,一个乐器声音高,两个互相调和。所以他卑下不是真正卑下,那叫勇猛精进;虽然勇猛精进,他的态度很低,他没有骄慢,没有傲慢。这个意义非常的微妙,非常的圆满,希望同修们细心去体会,一定要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也就是学了一定要应用在生活,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就会得到真实的利益。在生活当中,在日常人事环境里面,我们自己真正得清净心,真正成就慈悲,忍进具足,这样才能成就。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